閱微草堂筆記下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昀所著的五種筆記小說集的總名,包括《灤陽消暑錄》六卷、《如是我聞》四卷、《槐西雜志》四卷、《姑妄聽之》四卷、《灤陽續錄》六卷,是清代文言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與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並稱,風行一時。 本書是紀昀晚年的作品,那時的他已是見識多廣,學問有成,賓朋眾多的人,於是「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灤陽消暑錄》序),加以「友朋聚集,多以異聞相告」(《槐西雜志》序),紀昀也予以記錄。由於故事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因而內容顯得豐富多彩,精粗雜陳:既有上層社會的故老遺聞,也有下層百姓的曲巷瑣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社會的種種矛盾,顯現了各個階級及人物的善行與惡跡。
中文經典100句:資治通鑑套書
知名歷史專欄作家公孫策,精選值得吟詠玩味的100條《資治通鑑》名句, 不僅帶你鑑古知今,更深入中文資治通鑑堂奧,強化作文時名句運用功力! 王應麟: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鑑》者。 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 梁啟超: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資治通鑑》是中國史上一部驚人的編年體巨著,由北宋名臣司馬光率領當時著史名家,編寫完成。上起東周烈王,下至五代後周,起迄時間約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內容包含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等,主要成書目的在於提出過往經驗,提供當朝君王做為借鑑,可說是歷史與文學的集大成。 本書延續「中文經典100句」系列特色,邀請歷史專欄作家公孫策老師,從《資治通鑑》中精選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撰寫完整而實用的介紹。在其筆下,名句精華更顯神韻,更易讀能懂;著眼於歷史,也深刻註解歷史內涵。內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每篇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本套書包含: ◆《中文經典100句——資治通鑑》 精選《資治通鑑》名句100則,內容包括有志者事竟成、窮達有命,吉凶由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糟糠之妻不下堂、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等等,多是大家耳熟能享之佳句。並按照名句性質與屬性,分別歸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苟能識人,何患無才」、「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智者避危於無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等六大類別,內容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內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好閱讀,又容易理解應用。 ◆《中文經典100句──資治通鑑續編》 再精選《資治通鑑》名句100則,內容包括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護其所短,衿其所長、寧可玉碎,何能瓦全、三十六策,走為上策等等,其中多是大家耳熟能享之佳句。透過精選名句,帶你一窺戰國至五代帝王的興衰成敗。並按照名句性質與屬性,分別歸納為「操守修養」、「善政之道」、「惡政之由」、「建功立業」、「人事慨嘆」等類別,內容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內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好閱讀,又容易理解應用。
弟子規讀本(第二版)
〈弟子規〉是古人從《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衍生編纂而成,具體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強調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全文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構成,共三百六十句,能輕鬆朗誦,是倫理品德教育的優良讀本,適合做為「品德教育」、「品格教育」的教材或指定課外閱讀的讀本。 雖然現今社會風氣日漸自由開放,古代的禮儀規範與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似乎已有所差異,但其中蘊含的倫理觀念和品德教育是恆常不變的。本書編著者特地用心對〈弟子規〉原文進行解析,並在各單元的解析後,加入一則「歷史小故事」或「生活小反省」:「歷史小故事」以小故事使讀者能更加深入其境的體會其真理;「生活小反省」利用生活經驗引導讀者在現代生活中檢視自己。 書末附錄《論語》全文,可做為教學之輔助與補充,使全書更為完整、豐富。 為了方便讀者朗讀,第二版在弟子規的原文部份加上了注音。
中國古典小說
將中國古典小說推向世界文學之巔的經典評論 開啟西方學界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熱潮 中西方漢學近代中國文學研究中的代表作─── 首度以西方文學研究方法,評析中國古典小說作品的劃時代論述著作 ◎中文版校訂───香港嶺南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劉紹銘 ◎萬字推薦序───文學大師 白先勇 在1961年首度以英文寫就的評論專書《中國現代小說史》後,夏志清教授將剖析視角更深入了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1968年出版的《中國古典小說》英文版不只擴大了西文學術界對中國小說的視野和興趣,亦成了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大事。英文版出版後,先後有何欣、莊信正、林耀福三位教授的譯文陸續在《現代文學》和《純文學》上發表。 作為西方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權威,夏志清教授所選入的六部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除了是家喻戶曉的經典,每部作品在各自的時代也開拓了新境界,並深深影響後來的文學寫作發展,在文學藝術成就上亦各自閃爍著獨特且迷人的璀璨。《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史》二書,除了是中國近代文學相關研究的入門必讀之書,亦經常為學界及藝文界所引用論述的評論專書,全書共分七章,由西方文學研究方法切入,全面地對六本中國文學名著作了有系統的評述。書中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理論性,從中讀者可以了解到西方學者對中國古典名著的評介。 此外,事隔多年後為了中文版的發行,有幸邀得香港劉紹銘教授為中文版的翻譯書稿校訂,亦收錄文壇大師白先勇的萬言推薦書序。於是相隔三十多年後,中文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在多位學界耆老的悉心翻譯、縝密校訂和推薦下,終於面世。希望這本亦為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的經典論述,也將帶領華人讀者以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過往再熟悉不過的經典名著。
再譯菜根譚(英漢對照)
《菜根譚》為明代洪應明所著。全書儒、道、釋三家精華,勸導世人和平相處,溫厚待人,凡事不可極端。在全球華人區,它不僅家傳戶曉,且對他們的生活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 Vegetable Roots was written by the Chinese scholar Hong Ying-ming in the late 16th century.& The book is a crystallization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which teaches people to love peace, to be kind and not to go to extremes. These teachings are not only well known to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but also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ife. 本書特色 ★由執教多年的金莉華教授詮釋翻譯,以言簡意賅方式表達的思想!
經典文庫-四大名著套書
流傳全世界,一輩子必讀的文學經典 你,還記得多少精彩情節? 沒讀過的人、想要重溫精彩故事的人、想在短時間內瞭解經典的人、年輕時讀了卻半知半解的人── ──此生唯一必收藏版本!── ▍名家編撰群▍淺白傳神的故事描寫▍一天內徹底瞭解傳頌數百年的世界經典▍ 帶領你走進經典殿堂, 書迷引領期盼,四大名著全新風貌──家中書架必收、青年學子必讀的文學讀本! 老是覺得「經典」很難?厚厚一本紅樓夢讀了一年半載還沒讀完?就只知道施耐庵寫了水滸傳,一○八位好漢的故事你還記得多少?《三國演義》精彩的群雄爭霸,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的戰爭場面,是否想再度重溫一次呢? 由國內專業名家共同編撰的《經典文庫:四大名著套書》,保留原書文字的氣韻與精神,讓你在短時間內能快速領受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的精髓,無論是青年學子或是從未讀過經典的人,都能於其中發現閱讀經典帶來的樂趣與意義。 一起踏上充滿冒險的神怪之旅──取經的卡通神怪之旅:西遊記 花果山、水簾洞、觔斗雲、如意金箍棒,耳熟能詳的幾個關鍵字,你一定都知道; 但在《西遊記》活靈活現的故事裡,暗藏著豐富的寓意,如幻擬真的火燄山等等的場景中,《西遊記》帶給人們重要的啟示。 與腐敗對峙,加入英雄好漢陣列──一○八好漢忠義豪傑:水滸傳 四海豪傑聚集上梁山,反抗腐敗政治,後又為國效力;以宋江、晁蓋為首的一○八位好漢的故事,讓《水滸傳》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全書分為十五章,保留原書的精神與文字氣韻,以故事情節與人物為考量,以微幅的改寫與重新擬題,讓古籍經典有了新涵義。 看見群雄之間的龍爭虎鬥──縱橫得天下神機妙算:三國演義 作為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三國時代梟雄群起、動盪的大時代下英雄們的風雲際會,在羅貫中以文學的手法描寫之下,不僅生動地將歷史的真實感還原,且無論是戰爭場面、英雄與梟雄之間、政治勢力之間的互相傾軋與勾心鬥爭,均有精采至極的著墨。 重回失去的大觀園──穿越大觀園絕美愛情:紅樓夢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情感糾葛,造就了聞名世界的經典文學《紅樓夢》。 《紅樓夢》全書共一百二十回,是中國最知名的長篇小說,敘述榮國府與寧國府由興盛走向衰敗的過程。在曹雪芹筆下,人性真切自然流露,毫無刻意掩藏對人情的深刻洞察,感受到人物精神上的纖細情感。本書經由適度改寫,使讀者們毫不費力地領受《紅樓夢》之精華。
菜根譚解密
通透人情義理,涵養良善的品德, 透過大師解密,輕鬆領會書中精華。 《菜根譚》一書雖然淺白易懂,卻富含了一個人在處世應物、人生智慧、正心修身等各方面的真理,糅合了儒家中庸、釋家出世、道教無為等三大家思想,透過日常生活經驗,以簡鍊論述成就的道德修養典範。 蔡志忠透過精煉明暢的白話文和淺顯易懂的漫畫故事,闡述《菜根譚》中通透的智慧和人生哲學 ,人生是一趟最重要的旅程,從《菜根譚》名句中選擇自己的座右銘,擺在心中作為人生準則的一根尺,讓一生依計畫而行,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與未來。透過作者的詮釋也提醒我們從閱讀和思考反省自我,進而保有最高的心靈自由。
白話新解.活學活用菜根譚(上)
急功近利者,讀菜根譚可當“清涼散”,萎靡墮散者,閱菜根譚如服“益智膏”。 細品此書,菜根越嚼越香、心智高風亮節,綜觀全文,言詞優雅、涵義雋永、筆風淳厚、禪道俱在、醍醐灌頂。 普羅眾生用心閱讀,可以知所進退、陶冶心性練達人生。
新解白話.活學活用菜根譚(下)
“菜根譚”是中國明代萬曆年間,由原作洪應明所完成的一部鉅著奇書;洪應明一生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他用盡畢生所學,上窮碧落下黃泉,應用一條條真金洗鍊的警言箴句,開鼎醒世向芸芸眾生,傳述提示立身處世的道理。 本書作者李曉波鑽研國學數十年,匯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維精髓、羽化登仙漫遊五界的禪機、無為而治樂天知命的觀念,熔爐暢精蘊應成書。
湯顯祖與牡丹亭
近代民俗學家、戲劇史家黃芝岡──《湯顯祖與牡丹亭》一書,彙集了近年來整理者所收集到黃芝岡有關湯顯祖研究的論文,以及其留存在手稿、日記、書信中與此相關的文字內容。其中包含了他在江西考察時所採集的第一手資料(如湯顯祖原籍臨川、譚綸原籍宜黃、清源師廟記考、儺戲等),並附錄了多篇當今學者有關黃芝岡的研究文章。是其代表作《湯顯祖編年評傳》之外,能較為全面地反映他在此領域研究深耕的成果。 & 書中有部分文章是曾於刊物上發表過的,但多數材料以往都分散於各處,而很少被人重視;更有一些資料如手稿、來信、日記摘錄等,更是從未能示人,不為人所知的。因此,多年來黃芝岡的湯顯祖研究工作,很少為人所瞭解,並使一些有關的評論中產生了矛盾的情況。為了有助於廣大的研究工作者瞭解這一課題,特摘取這些材料以供參考。 &&& & 由於本書篇幅所限,所收集的黃芝岡湯顯祖研究的材料還有很多,它們只能隨著我們整理工作的進展,逐步奉獻給大家。
中國古典短篇類型小說選
中國古代小說的數量非常之多,內容豐富,題材駁雜,很難作精細詳盡的劃分,大抵上,神怪、言情、公案、俠義、歷史、社會這幾類題材所占分量最多,成就也最引人矚目。這六大類型,雖然未必能夠涵蓋所有古代小說的內容,但相信也是雖不中亦不遠矣的了。能夠確切掌握到這六大類型小說的源流、演變、發展特色,也就等於尋找到了進入中國古典小說的門徑,至於如何進一步窺其堂奧,以觀古典小說的宗廟之富、百官之美,就看讀者能否深造之而自得之了。
圖解菜根譚大全
白話全譯‧圖文並茂‧處世真經 中國傳統人生哲學出世與入世的智慧結晶 處世待人、修身養性、為學勵志、齊家治國的最佳指南 智慧傳承,百年不衰,鑑古知今,餘韻猶香的人生哲理 《菜根譚》是明代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而成的一部著作,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儒、釋、道三教真理的結晶,以及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堪稱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綜論古籍 《菜根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流傳許久且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之一,能做為道德修養的典範,更富有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 ★精采圖說 本書精選百幅精美圖片,加入圖解說明,搭配一目了然的編排,幫助所有讀者體會書中的精髓和智慧。 ★解說詳盡 本書將《菜根譚》的每一章、每一句都詳細分析,透過譯文、點評和歷史故事,貼近儒、釋、道三教真理的思想核心。 圖解傳承百年的曠世奇書,把握為人處世的生活智慧 《菜根譚》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 《菜圖解傳承百年的曠世奇書,把握為人處世的生活智慧 《菜根譚》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 《菜根譚》雖然歷經數百年的變化,其中富含的真理卻始終讓人品味不盡。自從問世以來,一直被視為道德修養的典範。 北宋學者汪信明說:「菜根味苦,苦中帶著泥土的質香;菜根味純,純得與君子的本色一樣地道、厚實。菜根是苦,是艱辛與奮鬥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就是那些能夠承受艱難困苦,得以做成大事的人。」當中提到的「咬菜根」智慧,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這部《圖解菜根譚大全》從現今人們關心的問題著眼,將全書分為「處世篇」、「修生養性篇」、「為學勵志篇」、「齊家治國篇」、「情態篇」以及「閒適篇」六部分,在保留原書精華的同時,還加入了相應的故事來解讀。運用新穎的故事和簡單易懂的圖解,透過精煉明暢的語言與全新的圖片,利用對應的版面安排,來解讀原著內容。歷史典故和精美的圖片,詮釋原著書中的每個觀點,閱讀此書的讀者,可以更貼切地感受《菜根譚》中,博大、淡泊、寬容和善良的品德涵養,也更能輕鬆地領會書中的精華、掌握觀點的內涵,並洗去心靈的塵埃,增強洞察力,學 會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關於本書,你非讀不可的理由 ★以白話圖解形式,詮釋《菜根譚》中的人生大智慧。 ★政治家讀《菜根譚》,能從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 ★大眾讀《菜根譚》,對於生活中遇到的諸多難題,能從中找到破解之道。 ★《菜根譚》包括了儒、釋、道三教真理的結晶,是部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書中區分篇章清楚,有處世、政論、勵志、修身、情態、閒適等,篇篇精彩。 ★保持原著思想體系的精髓,更以全新、易懂的「圖解」方式,將《菜根譚》精妙的人生見解傳達給讀者們。
好潮的夢:快意慢活《幽夢影》
《幽夢影》是清代文學家張潮的隨筆格言小品文集。這是一本思想開闊、眼光獨到,能從平淡無奇中發掘細微之美的書,主題囊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風花雪月、山水園林、讀書論文、世態人情等,內容豐富,行文灑脫輕妙。林語堂大為讚許,並英譯此書到西方。 張曼娟古典新詮系列2014年新書《好潮的夢》,將張潮《幽夢影》中最核心的精神「感性地談生活情趣」精采展現。 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大自然的山風雲雨、四季意境,談到人的各種感官如何與自然相應,用心聆聽、用心感受,進而改變生命;第二部分談花、談美、談朋友、談才子佳人;第三部分談處世之道,談生活態度。 開篇〈聽,最先甦醒的心〉,講述「聽」的意涵──「聽」這個字裡有一顆心,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領會。張潮所注重的「聽」,其實不只是聽覺,而是一種意境。有些聲音,靜心才能聽得見;有些聲音,聽見了便能靜心。 對你來說,什麼樣的聆聽與聲音,是與眾不同的? 又如〈雨,改變了世界的樣子〉,講述自然中的「雲雨」。雨,能改變人的心情,多了點感傷,多了點詩意,多了點孤寂感。雨,也會改變人的行止,甚至改變了我 們的時間感,讓人想到蘇東坡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便好想與他一同走在這條風雨的山 徑,把煙雨當成簑衣披在身上,什麼樣的艱難也能迎上前去,無所畏懼。而後,在路的盡頭回首,看著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晴,也是一種圓滿的意境…… 張曼娟從張潮的《幽夢影》中充滿生活意趣的菁華,畫龍點睛地帶出該書的精髓,將張潮的思想與自己的個人生命感觸,偶爾引伸古人形跡,融合交揉,呈現出一幅幅精美動人的畫卷,讓我們穿梭古今,交相匯流,自有不凡的生命意境升起。 張曼娟中國古典文學涵養深厚,加上筆鋒感性具渲染力,總能將與現代人有著距離的古典經典,帶出現代感、時尚感,進而讓廣大讀者受惠。 本書特色 ◎生活美學經典代表作──《幽夢影》,華文世界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私房評點,感性上市。 ◎最新潮、最精美的經典文學新版本。
東萊博議今譯(全套)
南宋呂祖謙以《左傳》為體進行議論與申辯,成為學子科舉考試必備用書,迄今仍為大學授課、各級考試重要教材 & ●原著168篇章白話新譯,並因循原著採用之古字體,力求經典完整重現。 ●結合兩岸文學與法學專家合力著作。 ●原文與譯文並列排版方便查詢比較,免去讀者前後翻索的困擾。 ●上冊564頁,下冊528頁 & 《東萊博議》一書是南宋大儒呂祖謙所著,呂祖謙祖籍河南開封,曾祖父呂好問曾受恩封為東萊郡侯(今山東境內),後因而尊稱呂祖謙為東萊先生。東萊先生於浙江武義明招山守母喪時,為其學生上課及參加科舉考試所需而寫成此書。 & 《東萊博議》為議論文典範,其評論內容採本於《左傳》,是當時學子上課、科舉考試的必備用書,經宋、元、明、清歷代流傳不息,迄今仍為大學授課、各級考試及公務員考試的重要教材。其文章旁徵博引,能啟發思路,利於議論與翻案文章之撰擬。論理分明,處處是驚人之筆,說理頭頭是道,筆鋒犀利,辯駁有力。成書時東萊先生正當三十八歲年富力強之時,故其文章氣盛辭嚴,理富思精。全書二十五卷,凡一六八篇。自從南宋面世以來,人們稱譽不絕,故能留傳至今。原著為文言文體,為使現代學子易於研讀,特以現代白話文重新翻譯著成本書《東萊博議今譯》。
漫畫孫子兵法.韓非子
【孫子兵法】 孫子用兵懂兵,是東方兵聖,中國兵學的始祖。吳王闔閭能以小國之軀,西破強楚,攻入郢都,北上中原,威震齊晉,使吳國顯揚於春秋諸國,孫子是最大的幕後功臣。孫子的兵法,是古人治軍的智慧,管理的藝術,更是現代人必學的生存法則,與必懂的世道常理。 【韓非子】 韓非精於刑名法術,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屢屢上書給韓王,想提出救國方策,卻因權臣阻撓而抱負難伸,於是發憤著書,提出治國、馭臣、平天下的道理,以表其志。韓非瞭解人性的弱點,推崇君權,《韓非子》是中國經典的政治學說,更是參透人性的入世哲學。
長生殿
洪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別號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人。著名的戲曲作家,以劇本《長生殿》聞名天下;與《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齊名,時有「南洪北孔」之稱。康熙五年(1666)初遊京師,為國子監生;康熙二十八年八月,因國喪期間演《長生殿》,為人所劾,牽連五十餘人。洪昇被革黜後,歸錢塘,悠遊於西湖,築稗畦草堂。康熙四十三年夏,與友人吳汝範飲,醉後失足溺死。康熙二十七年,洪昇《長生殿》問世,「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藉歷史興亡托寫纏綿缱綣,獨抒性靈,直寫人性,教死亡霎那的可怖,被情無絕盡所取代。李、楊兩情,始於釵鈿,終於馬嵬坡;但愛情已越過死、生,復向永恆逸去……
忠的故事 (雙色圖文)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不必八股,文化何須堂皇?我們以樸實無華的木刻連環畫,串聯起一則則小故事、大道理;本叢書精選出忠、孝、仁、義、廉、誠、信、智等立身的準則,陪伴您與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忠」是什麼?仰不愧天,俯不怍地響噹噹一條好漢!
義的故事(雙色圖文)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不必八股,文化何須堂皇?我們以樸實無華的木刻連環畫,串聯起一則則小故事、大道理;本叢書精選出忠、孝、仁、義、廉、誠、信、智等立身的準則,陪伴您與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義」是什麼?平允正當,氣貫古今凜然有勁節風標!
仁的故事(雙色圖文)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不必八股,文化何須堂皇?我們以樸實無華的木刻連環畫,串聯起一則則小故事、大道理;本叢書精選出忠、孝、仁、義、廉、誠、信、智等立身的準則,陪伴您與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仁」是什麼?愛人惜物,厚德載道如春風吹拂大地!
孝的故事(雙色圖文)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不必八股,文化何須堂皇?我們以樸實無華的木刻連環畫,串聯起一則則小故事、大道理;本叢書精選出忠、孝、仁、義、廉、誠、信、智等立身的準則, 陪伴您與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孝」是什麼?出敬入悌,不辱尊親煦煦然光耀門楣!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
幽夢影像一杯美味的淡茶 滋潤了青少年學子的心靈 & 《幽夢影》是清代張潮膾炙人口的作品,與《論語》同屬語錄體。看似平淡簡單的話語,三百多年來卻令人再三回味。本書作者曾家麒重新詮釋《幽夢影》思想在現代生活中的實踐,藉由一篇篇生活化、趣味化的導讀,建立青少年學子正確的做事態度、擁有一顆慈悲的心、強化面對挫折的能力、壯大成長的力量……讓年少的徬徨、困惑、迷失,找到豁然開朗的出口! & 本書特色 & 晨讀十分鐘,活化腦細胞!提升閱讀素養能力! 強化自學能力!思考能力!面對挫折能力! 悅讀優質青少年好書,壯大自己的生命力量! & 篇目依《幽夢影》內容和貼近青少年學子的成長經驗來分類,概分成八大類三十四篇。八大類包括:讀書、才華、交友、處世、修養、天理、藝術、審美。每篇除了原文、淺顯易懂助於了解文義的注釋外,亦有配合原文主旨的導讀,拉近青年學子對《幽夢影》與生活的距離感,並能經由讀書而後可以發揮個人才華,由交友而後可以領略處世哲學,由修養而後可以體會天理人情,由藝術而後可以到審美境界。
以計為首:112個古代辦案謀略
明朝劉伯溫曾說:『用兵之道,以計為首。』中華民族長於理性思維,善於鬥智鬥勇,因此,歷朝歷代所累積的奇謀異策極為豐富,且大多數是從軍事上演變而來,舉凡《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三略》到《三十六計》,比比皆是,慧光燦燦。由於司法辦案與軍事戰爭在策略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即使古人受限於當時的科學技術,卻往往能憑藉個人的智慧與經驗,巧妙的將辦案偵審與軍事謀略相結合,使其在辦案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本書作者耗時多年,認真搜集整理112篇有關古代辦案的歷史典故,使讀者得以見識古人的智慧,並清楚了解到這些千百年來散見於浩瀚史海中的奇謀異策所演繹出許許多多的辦案謀略,甚至在抹去歷史塵埃的今天,仍能閃閃發光,運用自如。 本書特色翻遍六法全書,不如看老祖宗的計謀巧思!看五馬分屍的蘇秦,如何找出殺害自己的兇手?看勇猛剛強的張飛,如何在公堂之上審訊西瓜?看斷案如神的包拯,如何唆使主人殺牛來抓賊?
肉蒲團
天下第一的風流小說.歷久不衰的驚世傳奇電影史上改編最多次.最受青睞的古典情色名著管他2D、3D還是4D,永遠比不上原著的多汁和犀利!絕世美男子未央生,發誓要與天下第一的美女成鴛配。他走遍千山萬水,與江湖豪傑賽崑崙義結金蘭,兩人協力,要尋到那「第一等」的女子,與未央生共赴巫山……《肉蒲團》自清代刊行以來,屢刊屢禁,為了規避查緝,光是書名就有「耶蒲緣」、「野叟奇談」、「鍾情緣」、「循環報」、「巧姻緣」、「覺後禪」......等數種,直到現代,改編而成的電影竟高達將近二十部!從來沒有一個故事能如此經得起時代風浪,但無論藝術形式如何變化,最精采不朽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小說原著。●依據鳳山樓本精修校訂《肉蒲團》版本繁多,傳抄之後難免錯漏訛誤,或有詩詞批評全部刪去者。本書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藏之「鳳山樓本」為底本,參考其他版本加以精修校訂,並添加新式標點,務求正確、易於閱讀,為當代難得的嚴謹之作。
中國情詩文選(膠裝口袋本)
前 言中國文人的愛情歷久彌新,愛情詩歌千古留芳。當你步入愛的歷史長河,追尋文人才子愛情的蹤跡,你不禁會感慨愛情詩歌的精美絕唱而驚悸不已,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此系列情詩分為四本出版,主要擷取了唐詩、宋詞、元曲中的經典情詩,兼收自漢至明、清以來豔情散曲,情感豐富,文辭燦爛優美,期給現代人偷閒時一縷清涼,一絲雋永。如果我們細細品讀,不覺頓感自身感情的貧瘠荒涼,虛弱蒼白,在一次次的驚喜、激昂後,看現代人的愛情,有人用情,有人濫情,有人用金錢或權力去獲得女子的獻身,有人因愛情之外的種種憂慮,委身於人。面對古人披肝瀝膽、生死相許的愛情,何足以言對?不要說古文人的愛,是癡人說夢;不要說經歷過愛情的人,其實沒有真正經歷過愛情。此系列情詩分為四本出版,編者主要擷取了唐詩、宋詞、元曲中的經典情詩,兼收自漢至明、清以來的豔情散曲,情感豐富,文辭燦爛優美,以期給現代人以偷閒時一縷清涼,一絲雋永。「只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世消愁之際,把此一玩,不但洗了舊套,換新眼目,卻也省了些壽命筋力,不比那謀虛逐妄。」更勸大家都往那古文人愛情之路走一遭,抑或你真想偷閒時,真有愁結時,但願這本《中國情詩文選》,可起消愁破悶,指點方略之效用。
柔軟的神殿
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最動人的「短小說演義」,開啟中文世界重新閱讀古典小說的新風潮,中學師生最喜愛的課外優良推薦讀物!「我要完成這樣的一個工程,讓每個古典小說的故事,都能與我們的現代生活發生關係,都能映照我們的靈魂深處。」──張曼娟。這無比壯麗,無比溫存的繽紛小說世界,比現實人生更真實。他們激辯;他們熱戀;他們死生格鬥;他們飄然隱退,而我們呢,我們被震懾、被吸引,那些閃動的靈光穿過我們的骨骼,使我們站立著,比古人更堅定;使我們行走著,比古人更優美。我們有自己的萬神殿,供奉在古典小說中。那神殿裡的每一個神祇,既有神的靈性,又有人的習性,我們可以看見昇華的自己,也能看見沉淪的自己。這神殿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觸摸,可以折疊,適於隨身攜帶,它不是石雕的,是用血肉做成的,柔軟而溫暖,供奉的是人性。「張曼娟小說流」為「張曼娟藏詩卷」後隆重推出的新系列!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張曼娟在大學課程中講授古典小說,希望將那像迷障一樣的文言文,溫馴的轉化為白話文,讓那些感嘆無法閱讀文言文的朋友、那些想要擁有古典小說故事的朋友,也能夠擁有這無比壯麗,無比溫存的繽紛小說世界。「張曼娟小說流」第一部為《柔軟的神殿:古典小說的神性與人性》,在這本書裡,張曼娟以知性和感性的筆觸描寫了古典小說中關於人性和神性的幾個面向:譬如天地初始的上古神話,包括《山海經》、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的開天神話等;寓言與軼事,包括揠苗助長、齊人妻妾等流傳千古的事蹟;六朝志怪中《列異傳》、《搜神記》等妖之來由;六朝志人裡關於竹林七賢的人物、作品介紹,甚至閱讀唐傳奇時,讀者彷彿就能感受到葡萄美酒的甘甜、夜光杯的清冷,這如夢似幻的一瞬間,因為人世間的奇幻與警世、愛情與俠義,全都在這個時代中並存相依;當然最膾炙人口的是清代聊齋,張曼娟從蒲松齡的筆下見著了道聽塗說、親身經歷、從經典中取材的種種鬼魅故事,意猶未盡之餘,也開啟了中文世界重新閱讀古典小說的新風潮。張曼娟以她最擅長並長期浸淫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視野,解析原作的時空背景與內容意蘊,引領讀者輕鬆進入或蒼茫或婉約的古典文學世界。張曼娟以古典的溫柔婉約結合現代的活潑情懷,真正把古典文學的精髓用現代流行的手法作了最完美、最成功的結合,堪稱古典新詮第一人。
三國誌:中國四大名著立體書
說明文創產業的題材很多,而屬於古文學系列又與童玩結合在一起的就不多了。但幸運的是,現在越來越風行的立體書,卻提供了這方面的一個管道與機會。立體書,由初創到現代的發展,五花八門,由簡入繁,結構日益複雜而又變化良多,其神奇之處,往往讓人驚喜連連而嘆為觀止。美國 Bowdoin College 的圖書館曾經展出 1,800件的立體書,可見其道精微之一斑。雖然如此,在國內能接觸到的立體書卻不多,而且大部分是外來的作品,與自己文化結合的作品,真是鳳毛麟爪,少之又少,這是非常可惜的事。這麽一大片天地是值得我們去開發、去探討的。由於白雪公主泡泡糖畫片取材於中國四大名著,而畫片更是當年最引人入勝的童玩,令我不禁興起結合畫片與立體書的心念。這樣的立體書包含了古文學的內涵,又有童玩的樂趣,加上立體書的新潮,不正是我們最缺乏的文創作品,最能填補我們文化空窗的題材?有見於此,我向摯友吳芯茜提出了這項構思與要求,而得到了她的回響與首肯。在接下來的好一段日子裡,她費了不少心力,才把這個任務完成,交出書來。這是四大名著有史以來第一次立體書的嘗試,其趣味性又要與童玩的50年代畫片相結合,新舊之間,殊不易調和。更何況立體書之篇幅有限,短短幾頁就要道盡四部巨作的千言萬語,那真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芯茜卻辦到了。雖然原書的精彩文藻,在立體書中無法一一暢言,但僅就對主要人物予以之刻畫,深入淺出點到為止,已屬難能可貴。立體書之完成,讓人喜出望外。這個系列的立體書雖非巨著,卻是國內童玩立體書文化沙漠中的一滴心血。在我編輯與著作過的上百本書中,這些立體書也別具一格,我希望這次我所編輯的四大名著立體書,是拋磚引玉之舉,能帶動國內童玩文學的復古之風,讓文創產業邁向新的領域、新的紀元,那麼所有的辛勞與努力都是值得的了。陳艾妮2011年於台北阿波羅引言「三國演義」或有稱之為「三國誌」者,起始於羅貫中於元末明初時所編寫修訂的「三國誌通俗演義」,是根據說書的版本,「三國志平話」刪補而成。「三國演義」雖非如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那麼忠於歷史,但因其小說題材之雅俗共賞;既有歷史的述說又有忠孝節義的故事,使人物栩栩如生而深植人心,比正史更能產生勸導而有教化的功能。「三國演義」有一百二十回,從漢靈帝中平元年到晉太康元年,吳亡,共九十七年。三國人物的刻劃上也以蜀之劉備為正統,輔以關羽、張飛的異性兄弟的義氣,孔明的神機妙算為民間所推崇。至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奸雄形象及東吳孫權坐擁江東,大喬、小喬、周瑜的權貴風流,也別有一番風味。全書中,桃園結義、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七擒孟穫等橋段更是膾炙人口,散見於各類戲曲上,亦為人所稱頌。所以「三國演義」與「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成為中國四大名著,實為名至實歸。
封神榜(膠裝口袋本)
《封神榜》是我國流傳已久的經典神話小說。在中國人的觀念之中,舉凡山、川、日、月、花、草、樹木等各有其所屬的神祇管理,因此,本書作者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藉著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朝換代,把所有世上可傳的神祇歸類於其中,使得故事內容不僅多采多姿,更讓人看了回味無窮。或許你也可以在民間一般流傳的習俗、祭典中找尋到其來源典故,原因無他,因只《封神榜》早已深入中國的各個角落,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由此可見,封神榜對我們的影響是多麼深遠與重要。也許,在你閱讀此書時,會發現書中充滿著各種怪誕不經之說,舉凡姜子牙祭臺封神、楊戩七十二變、哪吒藉蓮化託生、雷震子食仙杏而生翅、土行孫地行千里,甚至各個角色都懂得推算未來、五行大法、移山倒海等不可思議的法術,但是,本書所提供給我們的閱讀樂趣,正是這種奇妙多變的趣味。現在我們不妨就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一起來欣賞這本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神話小說,透過本書你將會發現,中國的神話故事不但奇妙有趣、想像力十足,更蘊涵了許多真理,而《封神榜》更是中國文學史上難得的神怪經典,值得一讀。
圖解《物類相感志》
增廣見聞,啟迪智慧,生活、養生、秘方盡在《物類相感志》《物類相感志》是中國宋代文人蘇軾筆下的作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本將《物類相感志》圖解的書,繪者陳立華,用她擅長的插畫技巧重新詮釋,將這些古老文字幻化成一幅幅既生動又活潑的現代插圖;內容包含身體、衣服、飲食、器用、藥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魚及雜著等十二個項目,如:身體篇:身體上生肉丁,用芝麻花可以消除它;衣服篇:夏月衣蒸,以冬瓜汁浸洗其跡自去。一云大蒜亦妙;飲食篇:醬內生蟲以馬草烏碎切入之蟲即死。或作川椒亦可。或加熬熟香油百部入之;器用篇:商嵌銅器,以肥皂塗之,燒赤後入梅鍋爍之則黑白分明;藥品篇:收香白芷,取其根洗淨,寸以截斷,以幹石灰拌勻半曬,子不知和爛矣。除了寓教於樂,也是一本實用的生活小百科!才華洋溢且閱歷豐富的蘇軾(東坡),為官時的親民作風加上好奇的天性,讓他對於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多有觀察,更進而將這些所見所得記錄在《物類相感志》,也才能使今人透過此書,了解古人的生活百態。更多精彩內容請看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6047657.pdf本書特色◎市面上唯一一本將《物類相感志》圖解的書,配合生動活潑的圖示及文字,讓觀者穿越時空,進入古人的世界。◎由蘇軾整理鄉野民間流傳的生活知識而成,分成「身體,衣服,飲食,器用,藥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魚及雜著」12部分,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學習中醫者可讀,研究東坡思想者必讀,對古代生活有興趣者更是不可不讀。
歷代文選:閱讀、鑑賞、習作
近來許多學者對於國人語文能力退步現象憂心忡忡,熱切呼籲大家,重視中文閱讀與應用能力之提升。本書即是一部能帶領讀者進入作品世界,領略蘊涵、識得體式、賞其意趣、習其技法之讀本。編者以選出之歷代散文92篇為對象,依思維形式分為敘述、描寫、議論、說明4種文體,並劃分為18種類型。採條分縷析的方式,說明各篇之類型、立意、謀篇、選材、措辭、造句等藝術技巧,以指導讀者掌握閱讀、鑑賞之規律與方法。各章最後,編列練習一欄,選文、標題,提供學生在領略玩味之後,實地練習、熟悉應用之參考。誠如編者於〈編寫體例〉所言,這本書不僅可供教師授課使用,也適合一般大專學生及社會大眾,作為自行學習文言文之讀物。編者以其多年教學經驗,苦口婆心地鼓勵讀者,對文學要有旺盛的熱情、多讀多作多練、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打好語文的基礎。這樣的用心,出自對語文教育之熱誠,以及對學子基礎能力之關注,如今形諸文字,希望對中國文學之推展能有帶動之作用。
韜晦術
成大事者無不深諳韜晦之術。以守為攻、以退為進,史上最有效的智謀學問。看歷史名人如何運用無往不利的謀世利器──韜晦,成就功業。本書特色1.韜晦術原文──明朝狀元、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流傳於世的奇書。2.譯文──淺顯易懂的白話譯文,幫助讀者消除古文障礙。3.事典──白話講述相關的歷史實例,鑑古推今。4.釋評──分析講解事典背景、涵義,深入掌握每樁韜晦故事。「古之聖人將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於前。」──北宋.蘇軾在中國無比豐富的權謀寶庫中,韜晦術可以說是產生最早、使用也最為廣泛的一種權謀。它是中國謀文化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歷代智謀之士的枕箱秘笈,是他們求生存、謀發跡的法寶。提起韜晦術,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劉備為了避免曹操疑心而種菜避險的故事。但其實讀了本書就會知道,比劉備高明的還大有人在……。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由於不懂「韜晦術」,而付出了極為慘痛甚至生命的代價;另一些人則由於對它的巧妙運用,不僅逢凶化吉,甚而獲得了出乎眾人預料的成功。從歷史中學習智慧,這門韜晦學有哪些要點,要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它,正是本書想要告訴讀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