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精選
中國人的聖書──論語 論語是中國經典中,最好的一部。因為論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也是中國文學中最好的傳記書。對於這"兩點,只要你看完現在手上的這本書,你就一定能充分了解並加以認可。 儒者的良心──孟子 孟子其人是儒家的聖賢典型,其書是古今士子必讀的經典。因為是聖賢典型,所以在浩浩的歷史長流中,往往被塑成距離之外的孤高形象,望之儼然,難以親近;此外,由於列為科舉必讀經籍,過度的權威化也較易於僵滯其應有的活潑生機。這是今天的新生心靈在面對傳統智慧時首先要化解的障礙。至於如何克服古典語文的閱讀困難,那倒只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已,並不難處理。 本書的改寫重編即是針對上述問題而發,希望能夠引領青少年朋友走進古代智慧人物的心靈旅程,經歷一次思想王國的冒險。惟有跨越了時空的溝隙,怯除了對權威化人物所不必要的迷思,才能真正去親近、了解、欣賞、讚美一個偉大的靈魂。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在你們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堅強,而表現柔弱?有沒有人教你們不要表現聰明,而表現愚魯?我想沒有吧。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教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他不僅教人表現柔弱、愚魯,更教人無為、無我、無欲、居下、退後、清虛、自然……這個人就是老子。諸位一定很奇怪,老子為什麼有這樣的主張?他是不是傻子?告訴諸位,他一點也不傻。不僅不傻,他的智慧之高,簡直令人無法測知。正因為他有超人的智慧,所以他才有這種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主張。打個比方說,老子好像是「千里眼」,一般人好像是「近視」,「千里眼」所看到的景物,「近視」怎麼能看得到呢﹖ 哲學的天籟──莊子 莊子是一本大自然的智慧。凡是讀煩了四書五經的人,如果想得到更高的智慧,便請你到莊子大自然智慧的雲海來散散步吧。讀書要追求大智慧。要追求自我超越、自我實現的大智慧,那就好好讀這本莊子吧。莊子的大智慧,是大自然的蕭聲。聽過和沒聽過這種蕭聲,是不是完全不同境界的兩種人呢? 歷史的長城──史記 因而不論在中國史學史或中國文學史上,《史記》都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地位。可是,《史記》卷帙浩繁,又用古文撰寫,讀者必須具有相當的素養,否則不容易看懂。因此,這本用白話改寫的《史記》擇寫了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為了保持司馬遷將歷史和文學結合的精神,這部改寫本是以歷史的發展為主題,而從《史記》原著各篇中抽離出相關的事蹟,重新組合成一篇篇完整的故事,以增加閱讀的方便。每篇故事盡量保持原著的生動與趣味,希望經由這些故事,不僅能體現出原著的精神,同時也能展現中國古代歷史巨沛的變遷與特色。 六朝異聞──世說新語 原作者劉義慶,是南朝劉宋的宗室,生平最喜歡文學,當地出任江州刺史的時期,他請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諸人,助他完成了「世說」的著作。本書五六百則故事,可說是漢魏晉宋時期,大傳統人文藝術的活動影片,劉義慶以文學家的態度,把歷史的素材,加上他的想像、渲染,來完成這本創造性的著作。 失去的大觀園──紅樓夢 《紅褸夢》在各種紛紜的說法裡,通常被認許的一種是曹雪芹寫定前八十回,高顎續成後四十回。曹雪芹,名霑,字雪芹,生於清康熙末期的一七一五年,或雍正初年的一七二四年;卒於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三)或二十八年(一七六四)的除夕。曹氏一生經歷家族的巨變,而本書之作,當是他寫於「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的光景之中。 梁山英雄榜──水滸傳 《水滸傳》相傳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羅貫中,杭州人,名本,編撰說部甚多,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說唐》、《粉妝樓》等。又有題施耐庵撰,羅貫中篡修者。施耐庵元東都人,名子安,元末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閉戶著書,明金聖嘆斷為七十回以後為羅貫中所續。 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一書,是由羅貫中依據元朝的三國志平話改編而成。羅氏名本,字貫中,以字行,元末明初人。工於作曲,又善寫通俗小說,相傳他有《十七史演義》的大著作。原本《三國演義》其二十四卷。坊間流傳的乃是清康熙年間毛宗岡改作的一百廿回本。 取經的卡通──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敘述一個和尚率領三位似人非人的徒兒,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作者可能是吳承恩,它匯集了唐宋元明所有的取經與猿猴故事,並展示了無比的智慧和雋永的趣味。
清代四大才學小說
「才學小說」是文學史上罕見的見詞,主要是指小說作者以文學的形式,試圖達到展現、炫燿個人文采和學問的目的,而發展出來的創作。 & 《野叟曝言》──一百五十四回,百萬餘言,是中國最長的章回小說。 & 《蟫史》──以古奧文言文撰寫,是唯一的文言長篇小說。 & 《燕山外史》──小說史上唯一的純駢體文中篇小說。 & 《鏡花緣》──為炫才最多、耀學最廣、展識最博、呈藝最雜的小說。以上四部小說合稱為「清代四大才學小說」。 & 本書先敘「才學小說」的源流、範圍及定義,再論「清代四大才學小說」的作者生平、版本流傳、創作目的、才學內容,並深入探討其文學藝術之得失,在小說史、社會史、文化史上之地位、價值等等。 & 本書對《蟫史》、《燕山外史》的全面研究,在學術界尚屬空前;對《野叟曝言》、《鏡花緣》的探討,在小說史上則具正謬補闕之功,既富學術性,又有可讀性,洵為不可多得之佳作。
通典
我國之古籍,除十三經、二十四史為治學必讀或需經常參考之書外,尚有所謂「三通」,亦學者不時需要查考,案頭常備之書也。三通者,即「通典」、「通志」、「文獻通考」。 清代敕撰之續三通與清三通,雖係官修之書,成眾人之手,唯當時纂修諸儒如齊召南等,博學而頗具史才,故其書大多剪裁得當,燦然可觀,雖部帙龐大,卻甚少冗蔓之病,實清代官修書中之佳者。 際今學術範圍日廣,十通實為資料之寶庫,且曾經作者整理,井然有序,上下數千年,綱舉目張,一目了然,就研治社會科學言,其實用之價值似猶在二十五史之上。是此書乃可與二十五史相輔相成,而不宜有所偏廢也。 & 本館既已多次重版百衲本二十四史,今乃亟謀十通之重梓,藉以促進文化,並以應學界之需要。
詭計多端-不正的智慧
不正的智慧 如能掌握既機智但又狡猾,既聰慧但又屬於耍小手腕的智慧,那麼正直又有智慧的人就可看出對方的狡猾而取勝;大智的人就可識破對方的小手腕而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