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無名小卒:艾蜜莉.狄金生詩選Ⅰ
我是個無名小卒,你也是嗎? 大膽嘲諷聲名、質疑信仰,直率和想像力就是她的魔法 ★哈佛大學正式授權 ★研究狄金生的起點 ★中文世界最佳詮釋本,修訂新版再問市 &逝世百餘年,艾蜜莉.狄金生被譽為「自但丁以來、除莎士比亞之外,西方最具原創性的詩人」,始終為美國人所鍾愛,詩作廣為流傳。她的詩篇內容豐富,探索孤獨、自然、心靈、神與天堂、痛苦、喜悅、愛、死亡等等,時而溫馨,時而冷凝,忠於生命也追尋永恆,至今仍持續帶給世人感動。 本書收錄六十首精選詩目,依十項主題分類,呈現狄金生的對人生的禮讚、死亡的反思、信仰的挑戰、內心小語與對真理的追尋。內容採中英對照,以考據嚴謹的解析及一篇專文提供更多線索,幫助讀者理解、欣賞她的神祕詩作。
我: 谷川俊太郎詩集
★日本「詩歌文學館賞」得獎作品 ★為了追求比意義更深的至高幸福,我只能繼續寫詩。 & 日本國寶級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擁有不分年齡、國籍的魅力,透過纖細的感受與觀察,將一般人難以感知的生活風景,以簡單自在的語言,乘載了深厚豐饒的意義,在文字的輕與意義的重之間,悠遊穿梭。 & 以《我》為名的詩集,在詩人隨心所欲的七十多歲時出版,是詩人重新省視自己人生的傑作。 & 步入晚年的谷川俊太郎不僅思維敏捷,而且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以每年至少出版一冊詩集的速度寫作。詩集《我》中,前半部有幾首幾乎是可以對號入座的寫實作品,尤其是《自我介紹》一詩,簡直就是詩人真實的自我寫照。個人經驗建立在想像之上,現實與虛擬交織其中,亦真亦幻,既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又有回味不盡的繚繞詩情。後半部的許多作品則是想像力編織出的產物,尤其是十二首「少年」組詩,雖都是虛構與想像,但絲毫沒有乏味枯燥、空洞的抽象性,閱讀時不僅使讀者產生似有非有的複雜感受,且能激發讀者更多的想像。這組詩既是在寫詩人自己,也是在寫讀者的你我他。詩人雖然邁入老境,但這部詩集仍使我們窺見詩人心中的少年,與詩人晶瑩的童心。 & 「為了追求比意義更深的至高幸福,我只能繼續寫詩。」谷川俊太郎以此向世人重新自我介紹,也透過這樣的宣言,確定自己作為詩人的職志。而讀詩的我們在詩句赤裸真誠告白的隻字片語中,也將閱讀當下湧自心底深處的自我投射於其中。彷彿在任何迷茫的時刻,都能從某一個篇章裡,找到解答與安慰。 & 沒有過度修飾的辭藻卻能展現出詩的純粹與精鍊,從詩句中得以照見人生,所以谷川俊太郎的詩打動人心。
泰戈爾詩選-新月集中英對照雙語版(附贈紀念藏書票)
“The smile that flickers on baby’s lips when he sleeps —does anybody know where it was born? Yes, there is a rumour that a young pale beam of a crescent moon touched the edge of a vanishing autumn cloud, and there the smile was first born in the dream of a dew-washed morning —the smile that flickers on baby’s lips when he sleeps.” 「孩子熟睡時, 在他唇上浮現的一抹微笑 — 有誰知道它從何處降生? 是的,有個傳說,說新月的淡淡光芒, 輕觸到消逝中的秋季之雲, 微笑便誕生在沐浴於朝露的夢境中 — 當孩子熟睡時,那抹微笑便在他的唇上浮現。」 “…The tree’s shadow fell over your hair and your lap, I should fling my wee little shadow on to the page of your book, just where you were reading.” 「…當樹影落在你的髮稍與膝上時, 我會把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射在你的書頁上, 剛好落在你讀到的地方。」 —泰戈爾 新月與秋雲、夢境與微笑、星夜與精靈…… 泰戈爾巧妙融合自然景象與超越時空的想像, 40首長詩彷彿有著無法抗拒的魔力, 栩栩如生的畫面,躍然紙上, 娓娓詮釋童稚的純真與母愛間的美麗牽絆。 一字一句, 將帶您回到最初的天真。 本書特色 ●中英雙語對照 ●裝幀、配圖優美詩意,值得珍藏 ●書背裸裝裝訂,易於翻閱 ●譯詞現代、簡潔貼近生活 ●隨書附贈質感藏書票
白石上的黑石:瓦烈赫詩選
西撒.瓦烈赫他死了,每一個人都狠狠地 捶他,雖然他什麼也沒做。 他們用棍子重重地揍他,重重地 & 用繩索;他的證人有 星期四,手肘骨 寂寞,雨,還有路…… & & 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具突破創新的詩人───瓦烈赫César Vallejo 與聶魯達、帕斯齊名的偉大詩人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之一,亦是二十世紀所有語系詩人中,被認為最具創新突破性的詩人。瓦烈赫去世後留下詩作總共不過兩百五十首左右,與同時期智利的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墨西哥的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相較,顯然並不算多產,但這些詩作鉅細靡遺地記錄了一個受苦的靈魂漂泊、掙扎、挖掘內在自我與探索人性秘密的過程。在二十世紀所有的詩人當中,瓦烈赫可說是最具獨創性的一位,這不僅因為他在技巧上對傳統的語言進行革命性的突破,並且因為他的詩在內涵上有著豐富、熱烈的情感。他的詩作有部分具備門檻,較難理解,甚至讓人不得其門而入,然而每首詩作的內涵卻都是有血有淚、最真實而奇異的經驗之詩。 & 瓦烈赫出生於秘魯北部的聖地牙哥.德.丘科(Santiago de Chuco),一個位於高山區靠近杜魯伊羅(Trujillo)的小鎮。瓦烈赫的雙親皆為西班牙後裔與印第安女人所生。家庭算是中產階級,並不富有。他最初的詩作寫於大學求學時期,1918年,這些詩結集成《黑色的使者》(Los heraldos negros)一書出版。1920年,他在家鄉被捕,罪名是「縱火、傷害、企圖殺人,搶劫以及暴動」。這些罪名雖然未經證實,但瓦烈赫還是坐了112天的牢。這次經驗是他生命的轉捩點,為瓦烈赫的人生觀和創作帶來重大的影響。他第二本詩集《Trilce》(1922)裡一些最好、最複雜的詩作即是於獄中寫就。1923年,他來到巴黎,至死不曾離開歐洲,生活始終貧苦。 & 1928和1929年瓦烈赫兩度訪問蘇聯,1930年因參與共產黨活動被逐出法國。在1920年代末期以及30年代開始的幾年間,瓦烈赫在政治激情的驅使下寫了一些小說跟劇本,但都非成功之作,因為其中帶有太多的教誨跟政治宣傳。1933年瓦烈赫從西班牙回到巴黎,迄西班牙內戰爆發(1936)又前往西班牙,訪問了共和軍的領區,並且參加國際作家會議。之後他又回到巴黎為共和軍出力,此時的他已是病魔纏身。1938年他病逝於巴黎。 &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瓦烈赫再度狂熱地寫詩,這些作品一直到他死後才被出版。他於1937年以西班牙內戰為題材寫成的一組詩,在1940年以《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España, aparta de mí este cáliz)為標題在墨西哥出版。他的其他詩作,共九十五首,則收於《人類的詩》(Poemas humanos)一書,於1939年在巴黎出版;這本詩集包含了瓦烈赫最感人的一些詩篇,在疾病與那個時代經濟蕭條的陰影籠罩下,他以豐沛而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人類面對死亡時的荒謬姿態以及於非理性社會中求生的困境。 & ◆英美知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曾將瓦烈赫的詩集《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列入影響其知名文學評論作品《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 1994)至深的書之一。 &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劇作家、知名編劇、演員――森.舒柏(Sam Shepard)曾在其作品《天堂巡航》(Cruising Paradise, 1997)提到,他最喜愛的詩人為瓦烈赫,更在其早期作品《摩鐵編年史》(Motel chronicles, 1982)書中開頭使用瓦烈赫在〈九隻怪物〉(Los nueve monstrous)的詩句做為題辭。 & ◆瑞典知名導演――羅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同樣於執導電影《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2000)中引用瓦烈赫的詩句並將電影獻給了詩人。 & ◆瓦烈赫在第二本詩集《Trilce》(Trilce, 1922)中,在文字上激進、大膽的實驗,將語言的可能拓展到另一極限:透過句法延伸、創新語彙等嘗試,此詩集使拉丁美洲成為前衛形式的中心;如同喬埃斯(James Joyce)的最後一部作品《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 1939),將作品之高度、難度拉升到難以企及之境地。 & ◆美國桂冠詩人哈斯(Robert Hass)曾表示,「過去五十年間有五位最重要的詩人——瓦烈赫(César Vallejo)、聶魯達(Pablo Neruda)、米沃什(Czeslaw Miłosz)、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和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五位中,瓦烈赫、赫伯特之外,其他三位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流螢集Fireflies【中英雙語版】:詩哲泰戈爾,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這是18世紀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名句, 用來讚譽「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詩集《流螢集》,再傳神不過。 《流螢集》共收錄257首詩,每首詩都從自然界的意象出發,引領你看見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神妙,更充滿人活於世的深刻領略。 每首詩都含藏著孩子般的赤子之心、面對內在自我的坦率之心,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原來,人間充滿了詩意,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回那個久違的自己,內在的詩意、靈感、秀致等種種精神性,很快就會充盈此間,讓你的每個呼吸吐納都芬芳不已。 ‧透析天地萬物、人與萬物的關係── 「樹木支起了千年歲月,恍若偉岸一瞬。」 「死路只有一條,活著卻有千千萬萬種樣子。神死去,信仰萬流歸宗。」 ‧暗喻人與人的關係── 「我的愛如陽光照拂著你,為你帶來蓬勃生輝的自由。」 「將樹木牢牢盤根在自己身邊,是土地所要的回報。天空則毫無所求,一任自由。」 ◎扉頁,收錄重量級華人畫家徐悲鴻,為詩哲泰戈爾速寫的肖像,詩人凝思的神韻栩栩如生。 ◎內頁,搭配新生代繪者尤淑瑜的10幅量身訂製插圖,畫風清新,富有玄思。
沙與沫【中英對照版】
哲理詩人紀伯倫最經典的詩集之一 以簡短而寓意雋永的詩句,一點一滴地深入讀者的心靈。 &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些許沙、些許泡沫,只是有些人不願吐露自己的內心,有些人則羞於展現出來。」──紀伯倫 & 《沙與沫》是紀伯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自然景物「沙」、「沫」為比喻,隱喻人在整個社會裡,其實如同沙般微小;一切事物則如同泡沫一般虛幻。 & 全書共三百多首短詩,處處蘊含智慧哲理,是一本關於人生、社會、心靈、藝術、愛情的格言書,值得反覆細讀。 & 一個人有兩面;其中一個在黑暗中清醒,另一個在光明裡沉睡。 「你可能會淡忘跟你一起笑的人,卻永遠忘不了跟你一起哭的人。」 「一個人有兩面;其中一個在黑暗中清醒,另一個在光明裡沉睡。」 「欲望是半個生命;冷漠是半個死亡。」 「最得我心的,是一個沒有王國的國王,及不知乞討的窮人。」 「我們犯錯時的狡辯,居然比爭取權利時宏亮,真是奇怪。」
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精裝版】
與惠特曼齊名的艾蜜莉.狄金生, 以獨特的詩風影響世界詩壇百餘年, 讓幾乎所有創作者都在心中為她保留了位置。 她的信是一首首的散文詩, 也是進入詩人心靈世界的另一把鑰匙。 艾蜜莉.狄金生二十歲即開始寫詩,一生創作了近1800首詩,只有少數幾首在生前出版,但在過世百餘年後,卻仍持續影響世界詩壇。她以獨特的天賦,從精簡文字中萃取出令人驚歎的深邃感受,拓展了詩的意境與視野,不但與惠特曼齊名,更有「英語世界最傑出詩人」美譽。 狄金生在三十歲選擇遺世獨立的生活,只穿白色衣服,除了到波士頓治療眼疾外不曾出門,也不見外人,只有少數摯友能拜訪她。隱居後的狄金生,進入「詩信一體」的創作時期,寫信成為她與世界溝通的文字橋樑。根據學者推估,狄金生一生寫的信應有一萬封,但她在臨終前要求妹妹銷毁所有信件,最後只有1049封保留了下來。 由於詩作深奧難解,加上她幾乎沒有社交生活,這些信於是成為後人勾勒詩人謎樣一生的拼圖:我們從中看見,宅居的狄金生始終保有自由飛翔的心靈,不斷思索生命、死亡、永恆等主題;我們也看見,即使愛得狂烈,她的靈魂仍只屬於她自己。 在這當中,又以本書選譯的「主人信件」,以及給嫂嫂蘇珊、文學知己包爾斯和希更生、戀人洛德的信,最能貼近詩人的感情核心。 或許正因為這些信件流露出詩人最隱祕的愛與期待、脆弱與恐懼,狄金生的家人基於保護立場,直到她過世七十年後才讓它們出現在世人面前,我們也因而得以走進她的心靈世界。 【主人信件──最接近詩人感情核心的文字】 狄金生保留下來的信件裡,有不少關於情感的信或未寄出的草稿,其中又以所謂「主人信件」最受關注。這三封信都沒有署名,只是手寫草稿,最後的謄寫本是否送到收信中手上,我們無法得知。 三封「主人信件」雖然難以解讀,關於「主人」的身分也一直是個謎,但如詩的意象和文字,表現了她對收件人無望的愛與渴求,讓她在火的邊緣與灰燼之苦裡煎熬,害怕受到拒絕與傷害,可說是最接近她感情核心的文字。 由於她在信中稱對方為「Master」,又將自己的位置降得如此之低,關於「主人」的身分眾說紛紜,甚至有學者主張,這三封信是她寫給上帝的,或是純粹虛構的。 無論「主人」是誰,至少我們知道,這個她傾訴心曲的對象,點燃了她旺盛的創作之火,因為就在寫下第一封「主人信件」的那一年,狄金生開始以針線將詩作縫成小詩冊(fascicle),從事自我出版。也同樣在那一年,她寫下了52首詩。 【中年之戀──最挑逗的情書】 「收到你一封信後我寫了很多信給你,不過感覺像是寫信給天空,翹首盼望卻無回音,有多少禱告啊,禱告者卻得不到半點回應!當其他人上教堂,我上我自己的,你不就是我的教堂嗎,我們不是擁有無人知道僅我們知道的讚美詩嗎?」(信790) 47歲之後,狄金生談了一場戀愛,對象是最高法院法官洛德。此時狄金生已經歷過情感的粹煉,加上多年探索心靈的生活,她終於摘下故作堅強的面具,展現出自由、無懼與快樂。由於信中情感之直接、坦率,隱居後只穿白色衣服的她點燃了內在劇烈的火山,讓許多學者大為震驚,甚至有學者認為她寫給洛德的信是「有史以來最挑逗的情書」。 【天賦獨具的「書信藝術家」】 年輕時的狄金生,信中時而激昂亢奮,時而輕盈幽默,時而展現對宗教的質疑。隨著年紀增長,她逐漸流露出警世或嘲諷,經常悼念逝去的親友,字裡行間折射出靈魂巨大的孤獨,以及她身為姊妺、摯友、情人的心,如何在愛與失去之間燃燒或冷凝。 她的信就像一首首散文詩,但與詩作最大不同之處,是寫信時的筆尖恣意飛翔。她會因為收信對象而使用不同語氣,文字技巧出色,加上與收信人之間共有的「通關密語」,讓信件充滿隱喻和想像,因而也有人稱她是獨具天賦的「書信藝術家」。 【佳句摘選】 ◎當我最快樂時,總有根刺梗在每個享樂裡。我發現沒有一朵玫瑰沒有刺。在我內心裡有一處隱隱作痛的空虛,我相信這世界永遠無法填滿它。──給年少友人艾比亞 ◎我數著海上的每個安息日,直到我們在岸邊相見。山丘那邊的天氣會像水手說的那樣晴朗嗎?──主人信件一 ◎我可以在林子裡玩,直到天黑,直到你帶我到日落時分找不到我們的地方。真實不斷湧入,直到將整座城鎮灌滿⋯⋯不是玫瑰,卻感覺自己盛開,不是鳥兒,卻在以太裡飛翔。──主人信件二 ◎你讓我淚水不停地流。我不在乎那像頂針一般大的咳嗽,我身體裡還留有一把戰斧與它砍的傷,但我承受得住。她的主人對她戮的傷更嚴重。──主人信件三 ◎若我的心像石頭,妳的是錚錚的鐵石,因為妳不會屈服於任何男人⋯⋯我為有個遠大的未來等著我們感到欣喜。──給摯友暨嫂嫂蘇珊 ◎當其他人上教堂,我上我自己的,你不就是我的教堂嗎,我們不是擁有無人知道僅我們知道的讚美詩嗎?──給洛德法官 ◎有時我寫出一個字,便注目凝視著它的輪廓,直到它發出的光芒,好像這世上從未有藍寶石一般。──給友人萊曼 ◎一封信總給我不死之感,因為它像是沒有肉體的純心靈,不是嗎?(信330) 本書特色 ◎收錄最能親近傳奇詩人艾蜜莉.狄金生的二十封信,深入「詩之隱士」的心靈世界 ◎西方學者視為最高挑戰的「主人信件」,華文世界第一次完整呈現 ◎哈佛大學出版社正式授權,全球繁體中文版首次面世 ◎中英對照,由研究狄金生多年的譯者董恆秀精選翻譯、賞析 ◎詳盡補充書信時空背景,摘譯與書信關係密切的詩,對照閱讀,更能深入詩人內心世界 ◎書後另附其他書信佳句摘譯,呈現詩人創作時的點點星光
我居住在可能裏:艾蜜莉.狄金生詩選Ⅱ
她一生離群索居,卻留給我們一片詩之森林 ★哈佛大學正式授權 ★中文世界最佳詮釋本,跨越時間和語言,看見狄金生其詩其人 逝世百餘年,艾蜜莉.狄金生始終是美國人最鍾愛的詩人之一,詩作廣為流傳。她以詩進行語言和書寫的實驗,主題超越地域與文化的限制,探索愛、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悲傷、喜悅、神、永恆等等,雖不受當代文學評論家認同,仍不懷疑自己、持續寫作。她孤獨卻勇敢地面對表面平淡、實則內在豐富的一生,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作品,至今仍持續帶給世人感動。 本書收錄六十首雋永詩目,依十項主題分類,包括以知名作曲家跨界眼光選出的「套歌」詩組,呈現狄金生的觀察、提問、思索、批判與各種情感。內容採中英對照方式,以考據嚴謹的解析提供更多線索,幫助讀者理解、欣賞。 透過寫詩,狄金生將自己置於各種想像的情境,除了探究生命的本質,也對讀者報告她的發現。詩冊因而成為封存魔法之書——當我們過度理智,用單調、閉塞、習以為常甚至帶有成見的眼光來看世界時,給予我們一股改變的力量。
英美現代詩選
詩人之長在於創造力,譯家之長卻在適應力(adaptability)。詩人只管寫自己最擅長的詩便可,譯家卻必須去適應他人的創意與他人的表達方式,他必須成人之美,使用另一種語言來重現他人的獨特經驗。他得學做一個千面演員:千面演員演什麼就像什麼,譯家則要能譯什麼就像什麼。這特技,絕非任何詩人都修練得成。 譯詩的另一考驗在語言的把握。原詩若是平淡,就不能譯成深峭;若是俚俗,就不能譯成高雅;若是言輕,就不能譯得言重;反之亦莫不皆然。同時,如果原詩的語氣簡潔而老練,也不見得不能用文言來譯。──余光中 《英美現代詩選》一九六八年初版,一九七六年修正,至今五十年,影響深遠。絕版多年後,余光中教授依據一九七六年的版本,重新編選,部分詩作重譯,並新譯多首詩作,調整順序,從原本九十九首增加到一百七十九首。 英國篇由哈代領軍,他以小說成名,他的詩卻啟發了托爾金的神話三部曲《魔戒》,繼之有二十世紀英語世界最偉大的詩人葉慈,他的詩神永遠年輕,簡直是一則「瘋狂的的神話」,還有謬爾、格瑞夫斯、奧登、史班德、R.S.湯默斯、狄倫‧湯默斯,各領風騷,睥睨二十世紀的英國詩壇。新版特增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將士之戰爭觀,余光中認為影響二十世紀英美現代詩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篇則由「闖進永恆的一隻蜜蜂」狄瑾蓀開章,賽克絲敦夫人作結,並置其中的有「現代詩壇的大師兄」的龐德,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詩宗艾略特,還有引領美國百年詩壇風華的佛洛斯特、史悌文斯、傑佛斯、蘭遜、艾肯、派特夫人、康明思、鮑庚、納許、艾伯哈特、魏爾伯。 余光中綜論二十世紀英美現代詩壇的遞嬗,從現代主義到超現實主義,派別豐富多元。除了賞析評鑑詩作,也詳細的介紹詩人的詩風與生平,短評深入淺出,譯文深入原詩神髓,閱讀全書如同選修了一門精彩的「英美現代詩」賞析課。 本書特色&& & ★余光中教授精選英美現代重要詩人及其詩作,除翻譯詩作外,介紹詩人生平,深入了解每位詩人的重要性。
詩的女人
在削骨又椎心的人生路途中 見到的 神,還有詩 鐵窗關不住的和平思想與愛。 穿越感嘆和絕望,唯以希望持續前行 燃燒靈魂的澄明之作 ★《詩的女人》是韓國知名詩人暨畫家鄭明析的詩集,為華文文壇第一本出版的鄭明析「靈感的詩」詩集。他的詩有十首被選入總括韓國百年詩史的《韓國詩人事典》中。 ★專欄作家黎青專文撰寫推薦文。 ★封面為鄭明析親筆畫的「絕壁上的松樹」,松樹屈膝禱告且常年青綠的姿態,象徵在極端困苦環境中,仍不改心志的精神, ★選出七首詩附上中韓原文對照,隨書附贈。每首詩也隨附QRcode,可線上聆聽韓文朗讀。 《詩的女人》收錄了韓國詩人鄭明析(1945~)詩作七十首,是他於1999年至2010年間的創作。詩人成長於韓戰爆發時期,當時生活貧困,土地也貧瘠,他和父母一起在鄉下辛苦種地,仍終年不得飽足,人生毫無希望可言。但在這樣一無所有的環境下,他仍說:若沒有太陽,就照著月光前行;若月亮隱藏了,就點燈前行;若連燈也沒有,就以你的眼當做燈,照亮前路吧。 &&& 這樣不放棄的精神貫穿全書,即使匱乏,也無法阻擋,如此開出人生道路。 〈鐵窗〉 &&& 在生活中/有太多/匱乏/產生了/諸多不便 以身體/來彌補/以內心/來彌補 因著我/一無所有/就以辛勞/來彌補 這是一本穿越感嘆和絕望,唯以希望前行的詩集。然而,在痛苦的人生路途中,不讓希望的火光熄滅,要有努力,也要有方法。因為沒有人、沒有環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所以人要抬頭仰望天、尋找天,對天付出不變質的愛。 〈神與誤會〉 &&& 人心善變╱反覆無常╱耶和華神╱永恆不變╱若因自己╱內心改變╱就誤以為╱神也改變╱這不過是╱你的錯覺 你若誤會╱耶和華神╱在這世上╱還會有誰╱你不誤會╱日落之前╱必須回轉╱幸福才會╱來到身邊 這也是一本關於思念與等待的詩集。鄭明析的詩把地跟天連結起來,讓雙方相見、相知,最終可以相愛一起生活。有時,甚至從 神的觀點來寫下詩句。當人的目光與天的眼神對上,天與地雙方單戀的遺憾,都可以全然解開。 〈善惡〉 &&&&& 春天過後 夏天又過╱秋風吹來╱不論花朵 葉子╱都化為落葉凋零╱隨風飛逝╱只留下美麗果實╱被 神親手採收 & 全詩集共分四輯,成「十字架之路」、「詩 持續流動」、「去愛吧」、「被 神親自採收」四大篇章,讓人對生命的隱藏秘密有所體會,尋找到人生寶藏,不只帶著希望好好活著,而是讓這希望成為道路。
你是最溫和的規則:里爾克情詩選
愛的本質,是所有人的信仰 戀人啊,除了內心外,無論何處,世界是不存在的。 二十世紀最偉大德語詩人里爾克,四十四首情詩編選 以愛為原點,里爾克之詩讓戀人明白心碎的形狀…… 里爾克曾在《給青年詩人的信》一書中,給眾人勸告:「別寫情詩,起先要避免那種太熟悉且常見的題材。」然而,里爾克在作品裡的熱烈與絢爛,心碎與歡愉,熾烈與死亡,卻歷久彌新地影響後人無數無數──因偉大的詩幾乎都是偉大的情詩,而偉大的詩人即是偉大的情人!做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里爾克的情詩總是讓我們能夠回想起自己心中最溫柔、最柔軟的地方。他在詩中隱喻與象徵,使詩呈現多樣化指涉,從形而下的情愛提升到形而上的宗教情操,由空間遼敻,轉化為時間綿長,偌大的頻譜構成里爾克詩的世界。 《你是最溫和的規則──里爾克情詩選》,以「愛」為原點,自翻譯里爾克第一把交椅的詩人李魁賢譯作中,由詩人許悔之精選四十四首最迫人熱淚的情詩──愛情,也許讓我們在世間因此有了苦惱,但愛的時候,戀人的目光便是我們走去的方向──方向,或是天堂,或是墜落,我們在詩人的文字間,瞥見令人心碎的前一刻…… 世界是如此紛亂憂煩,有如失序的星象潰散 在愛與死亡之間,你是我必須而永恆的秩序 謝哲青、宇文正、朱全斌、陳思宏、許悔之……真情獻聲 「里爾克一生從文藝青年,到養成一代詩宗的歷程,交揉糾纏詩情,以愛為原點,進入社會現實經驗,再超脫至新即物思維,延伸到抽象化宗教引喻,全盤宏觀的詩建築。」──李魁賢(詩人、譯者) 「我可能也抄過一些里爾克的詩句給心儀戀慕的人,像是一位少年對教主的祕密宣示効忠儀式:我這一生也要寫詩,也要寫出會讓別人的心融化的詩。這位教主與其說是里爾克,不如說是住在心裡的戀人……」──許悔之(詩人、編選)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 青春的情詩, 是歌詠愛情的浪漫獨白, 是傷痕累累的愛情印記, 撩撥起美麗與哀愁並陳的青春追憶。 此為聶魯達的第二本詩集,書中所收情詩,為大學時期所交往的兩位女孩而作。一位是擁有深邃眼睛、烏亮秀髮與皮膚的開朗少女泰瑞莎,兩人因度假認識,最終女方父母反對而分開,著名的詩句「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即為她所作;另一位則是大學同學阿爾貝蒂娜,她內向沉默且帶有幾分憂鬱的氣質,聶魯達為她付出熱切的愛,卻始終未收到同等的回應,令他久久無法釋懷。當時他還是年近二十的年輕小伙子,但筆端已然透露出銳利的鋒芒,詩中多處奔躍出樸拙然而動人的意象,笑中帶淚卻也一針見血地刻畫出愛的歡愉和痛楚。 成長於智利中部盛產葡萄的帕拉爾(Parral),最親密的友伴是花草樹木和甲蟲、鳥、蜘蛛等自然景物,詩中常有信手拈來的自然意象。他以泥土、苔蘚、星辰、霧氣、露水、海浪等,比喻女體,展現出多樣的風情,大自然儼然成了聶魯達專屬的巨型愛情隱喻貯藏庫。 雖然女人帶給他許多美麗的愛的回憶,但是在更多時候卻是他哀愁的源頭。「女人是什麼?」、「愛情為何物?」是年輕詩人在這本詩集裡不斷追索的主題。在情慾飽滿或情感找不到出口時,年輕的聶魯達在有些時候會直接表露他的悲喜憂歡,忘情地吶喊、嘶吼,有時也以用字輕淡、情感溫柔的詩作,糾結的情緒、濃重的愛的惶惑、痛楚的哀嘆彷彿經過某種洗禮頓時沉澱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耐人玩味的美麗與哀愁。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在九十年前出版時可謂突破了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和浪漫主義詩歌的窠臼,被譽為拉丁美洲第一批真正的現代情詩。如今這本詩集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銷售已達億本,而詩中許多美麗的詩句在拉丁美洲當地像流行曲調或諺語般家喻戶曉地被傳誦著,也廣為世界各地讀者和寫作者引用,成為文學經典。
黑色的歌
桂冠詩人辛波絲卡,舉世矚目、傳說中的第一本詩集──《黑色的歌》! ◎首度問世的傳說詩集《黑色的歌》,全球中文版,由波蘭文直譯。 ◎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國際詩壇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代表之一,享有「詩界莫札特」美譽的偉大女詩人,驚艷各界,塵封近七十年的詩作,首度中文面世。 ◎「淡定老太太」遇上「熱血青少女」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 譯者林蔚昀,悉心揀選詩人中晚期相關、延續的詩作與新作對照,佐以「對照筆記」: 深入並擴充辛波絲卡詩作的精妙意趣更瞭解創作者從初期到晚年創作的脈絡。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我知道的比她多── 卻充滿猶疑。 ──〈青少女〉, 2009, by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Czarna piosenka)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辛波絲卡的第一本詩集創作,原應成為她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然而當年沒有出版的原因,眾說紛紜:歷經二戰的摧殘與戰亂下的波蘭,在受蘇俄影響的社會主義高壓年代,或許礙於審查制度,或許是作者判斷在當時整體國家情勢下,此類型的詩集創作,難有機會出版問世……;總之戰亂後的種種動盪與不安,致使這本出道作就這麼悄悄地被塵封。 直到2012年詩人過世後,她生前信任的秘書和友人代為處理她遺留的作品和遺物。於是,收錄了辛波絲卡(1944年至1948年間)大學時期創作的《黑色的歌》,在廣大讀者企盼下,2014年末才首度於波蘭出版,其中收錄辛波絲卡1945年3月刊於日報的第一首公開發表詩作〈我在尋找字)。 由波蘭文直譯的中文版,除了原詩集內的二十六首少作,譯者林蔚昀更悉心編選了三十四首辛波絲卡中晚期、主題相呼應或延續的詩作與之對照:成了「熱血青少女」遇上「淡定老太太」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每組對照詩末,附有譯者林蔚昀特別撰寫的「對照筆記」提供辛波絲卡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隨筆,讓讀者更能延伸體會每首作品的內在意蘊。 本書特色 由波蘭文直譯之繁體中文版,二十六首未面世的詩作 搭配三十二首中晚期代表作,雙色編排,新舊對照,外加譯者林蔚昀 特地撰寫的「對照筆記」,獨一無二的跨時空自我對談詩集。
到風雨中來做我的愛人-佛羅斯特詩集
這是很久以來在美國寫出的最好的詩。 ──葉慈 他是美國詩歌新潮流的領袖, 一生榮獲四次普立茲詩歌獎, 更獲四十餘所大學授予榮譽學位, 他,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詩人--羅伯特.佛羅斯特。 他的首部詩集就贏得各詩人和評論家的熱烈討論, 他的經典詩歌,每個學童都能隨口背誦, 他自然流暢的文字,無法讓人不喜歡。 他,是擅長把日常語言化成詩的魔法詩人--羅伯特.佛羅斯特。 內容大意: 我將會一邊嘆息一邊敘說, 在某個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後: 曾有兩條小路在樹林中分手, 我選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行走, 結果後來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節自<未走之路> 〈未走之路〉好比〈靜夜思〉,是每個美國小朋友都會朗朗上口的詩,也是佛羅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本書以此為名,精選出五十多首他的必讀詩作,這些必讀詩作,分別來自佛羅斯特的五本詩集:《少年的心願》,《波士頓以北》,《山間低地》,《新罕布夏》〉,及《小河西流》,本書也以詩集名稱,按出版時間順序分為五單元,讓喜愛讀詩的人,在品嚐字句之間的優美與深意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轉變。全文以中英對照的編排方式,看佛羅斯特如何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把生活的經驗化為最深刻的智慧。 本書特色: ★精選二十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詩人佛羅斯特50首經典短詩作,擁有一本小書,就擁有詩人畢生精華。 ★知名譯者做序,導讀佛羅斯特生平、詩歌特色與藝術追求。 ★中英對照,20世紀美國桂冠詩人 × 21世紀華人界翻譯名家!擦出跨時代的文學花火! ★書背精緻布紋,與封面壓紋設計,用質感展現經典魅力。 ★隨身一冊方便攜帶,走到哪裡,都是閱讀的最佳場所!
新春集
擁著羅雷萊 和自由女神前進 時代歌手的夢? 德國十九世紀詩人海涅以〈羅雷萊〉和〈乘著歌聲的翅膀〉兩首少年詩作聞名於世。各國遊客在萊茵河行船,會聽到〈羅雷萊之歌〉,而〈乘著歌聲的翅膀〉不只是經典藝術歌曲,更已成為文化活動和感情的口頭禪。 但海涅還有更廣闊的面向,時代歌手的世界。《新春集》是海涅第二部大詩集《新詩集》的第一系列,同時是他邁向藝術新階段的起步。在《新詩集》各系列中,《新春集》較為十九世紀德語文評界和一般讀者所歡迎,因它被視為是第一部大詩集《詩歌集》的延續,題材融合自然界和愛情的欣喜苦惱之領域,海涅頗為重視這些詩作。他在1830年給恩色(Varnhagen von Ense)的信中提到:「一切(不順)會過去,一個新春將來臨,為了不受干擾,完全地享受它,我現在就創作春之詩歌,在這糟糕的時間已作了三十多首。」 《新春集》是海涅文學生涯「浪漫時期」到「現代時期」的銜接點和過渡。它含有《詩歌集》個人青少年時期文學心靈的基調:對自然界的敏感,對愛情的渴慕。在小愛神們的圍繞牽絆中,海涅預備著未來自由的「大戰鬥」,愛情的新春開啟各類新的技巧,拓展出藝術的新春,更由此開始全面性地形塑海涅的文學生命。
船長的詩
在大我之愛與小我之愛之間 迴盪著戀人的聲音, 戀人肉體夢土上吟唱的 是和革命之夢同調的共和國讚歌。 智利詩人聶魯達,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無數,其中《船長的詩》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皆是中年聶魯達寫給他摯愛的第三任妻子瑪提爾德的情詩集。《船長的詩》完成時間較早,當時聶魯達和第二任妻子卡麗兒仍維持婚姻關係,只能和瑪提爾德這位祕密情人偷偷幽會,飽受相思之苦。據說他幾乎每天都寫情詩給瑪提爾德,這些詩作於一九五二年結集成冊,匿名出版(只印了五十冊),隔年阿根廷的出版社重新發行,多次再版,成為暢銷詩集。這本詩集以簡單、直接、強有力的筆法,呈現他給瑪提爾德的蜜語和怨語。電影《郵差》原聲帶裡瑪丹娜唸的那首〈如果你將我遺忘〉,即出於這本詩集。此次再度由陳黎、張芬齡合力譯介,也是《船長的詩》繁體中文譯本首次在臺灣面世。 《船長的詩》共有四十二首詩(包括收於前四輯「愛」、「慾」、「怒」、「生」裡的三十九首較短的詩,以及壓卷的三首較長的詩),雖是聶魯達寫給瑪提爾德的情詩集,但其營造出的情感氛圍和其述說的語氣頗為繁複多樣:時喜時怒,時剛時柔,時而甜蜜時而怨懟,時而懇切時而焦躁。 青春期的聶魯達喜歡用大自然的意象歌讚蘊含無窮魅力、展現多樣風情的女體。寫作《船長的詩》的中年聶魯達依然以純熟的技巧讓女體與自然交融出動人的風情,但是此時他感受到的不再只是戀人的體膚,而是摻雜了「遼闊的祖國」的形象色澤,添進了「泥味」的愛情的滋味。他放大了情詩的格局,將視野自兩個人的肉體版圖和愛情小宇宙,擴大成為納入了「土地與人民」之疆域的大宇宙。 本書特色 ★&& &聶魯達情詩名作《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前作《船長的詩》,首次在台翻譯面世。
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
聶魯達的十四行詩, 融合了優雅與鄙俗,永恆與當下 讓愛與死,光與影共同執政。 & 拉丁美洲國寶詩人聶魯達,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無數,《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可謂其最膾炙人口的雋永情詩。 聶魯達與第三任妻子瑪提爾德曲折的愛的旅行,負載著光,也負載著陰影。《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寫於一九五五至一九五七年間,和上一本《船長的詩》同樣,皆是他與瑪提爾德愛情的紀錄與信物。其中許多詩作,更可視為《船長的詩》詩集中某些主題的變奏或發展、再現,思維細膩,詩想華美。愛情並非全然的浪漫甜美,儘管帶有苦澀,卻是唯一可與死亡、挫折、孤寂等人世黑暗相抗衡的力量,在光與陰影間,構築永恆的愛的共和國。 比諸古典大師如義大利佩脫拉克,英國莎士比亞,聶魯達的十四行詩大多未依循傳統骨架。傳統十四行詩對韻腳的講求,格律的設計,強化了十四行詩情感的密度與辯證的張力。聶魯達的十四行詩則每每鬆弛如一段散文,結構開放,思緒自然流動,發展。如他在書前獻辭所言:「我十分謙卑地,以木頭為質料創作這些十四行詩,賦予它們那不透明的純粹物質的音響,傳送到你耳邊……」這些詩是木頭的,是質樸的,然而詩人說話的聲音卻自有一種黏合的力量,將這些詩行結構成完整的有機體——一間間包容詩人廣博、遊動的情思,「以十四塊厚木板」搭蓋起來的愛的小屋。 整本《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分成早晨,中午,傍晚,和夜晚四部份,季節變動的光影,死與生的形貌,愛之喜與悲的色澤,不斷閃現其中。這是詩人一日之作息,也是一生之作息。它神奇地將最屈從、最封建的詩體(十四行詩裡常可見為討贊助者歡心的騎士似的克己無私以及慇勤恭維)轉變成為一個丈夫日常作息、悲苦、隱私、憂思的備忘錄。它將一度忽而羞怯、忽而冷酷的情人,從中世紀城堡的高塔,帶進以「蠟,酒,油,╱大蒜」為武器,以「杯子,盛滿黃油的油壺」以及湯杓、鐮刀、肥皂泡為盔甲的中產階級廚房,聽著她「上樓,唱歌,奔跑,行走,彎腰,╱種植,縫紉,烹飪,鎚打,寫字……」。 聶魯達的十四行詩融合了優雅與鄙俗,永恆與當下,讓愛與死,光與影共同執政。 本書特色 ★聶魯達經典情詩名作,與《船長的詩》為姊妹作。
我們,在主內永生!
你的著作豐富 像聖餐的葡萄酒 香醇、濃郁、清純、陶醉! 對,至友呀, 死在主內鮮活自信的人 沒有死去! 本書為法國詩人阿沙納斯‧凡切夫‧德‧薩拉西(Athanase Vantchev de Thracy),為出席2015年9月在台南舉辦的第一屆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特地編選的英文詩選,含詩40首,囑本人漢譯。此詩選的特點是跨國界、跨文化的對話,以詩的形式產生交流和交響,這是因為作者本身的經歷、素養與興趣,經長年累積的果實。 本書特色&& & 1.台南舉辦的第一屆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所收錄文章。 2.李魁賢的英譯作品在國際間發表,頗獲好評。
當代美國詩雙璧:羅伯特.哈斯/布蘭達.希爾曼詩選
《當代美國詩雙璧》由知名譯者夫妻陳黎、張芬齡精譯,選輯了羅伯特.哈斯(Robert Hass)與布蘭達.希爾曼(Brenda Hillman)伉儷各階段代表作八十餘首。輯一為哈期的詩作,選自哈斯不同創作時期的代表作。從第一本詩集《田野指南》開始,試圖替萬物命名,透過自身成長之環境建立歸屬和認同感,將自然世界翻譯成個人歷史,哈斯用清晰明澈的文字和悲憫的心境達成了目標。第二本詩集《讚美》進一步處理隱含於第一本詩集中的主題:為世界命名之舉可否讓我們自世界抽離?如何忍受憂傷,接納死亡?如何讓心靈承受磨難?第三本詩集《人類的願望》裡,試著寫作較長的詩行和散文詩,對先前作品中的詩意化的意象進行省思。此書建構一種較具親密感的書信體詩風,讓作品承載更多元、多樣的內容與風格。第四本詩集《樹下的太陽》獲得國家書評獎。此書收錄了多首自傳性質濃厚的詩作,哈斯自曝不堪的童年,對酗酒母親的怨恨,以及烙印於內心深處的情感創傷。之後,《時間與物質》不僅描述與藝術和藝術家相關之作,人到中年對生命的省思,並且收錄了多首觸及國際事務、當代政治、布希「伊拉克之戰」等重大議題的詩作。 & 輯二為希爾曼的詩作,題材兼容並蓄、形式力求創新。寫作主題每聚 焦於生態環境,地質情況,政治,家庭,和心靈探索,同時,不斷在形式和聲音上進行實驗。希爾曼第一本詩集《白衣》(1985)已展露她別具一格的詩想與寫作技巧。此時的希爾曼已然能透過既定形式傳遞開放的意義,展現將生活經驗翻轉出新樣貌的潛力。詩集《明亮的存在》,希爾曼以灰暗、沉吟的語調述及密友的亡逝,讓生命的光影不時在詩中交錯,進行對話、辯證,試圖說服自己接納人類無法永恆此一事實。大自然之美無疑能提供慰藉,對自然的真心喜愛,是希爾曼日後寫出諸多關懷生態環境之詩作的原動力。詩集《砂糖》頗具實驗精神,風格多樣,除了日常生活經驗,舉凡書本引文,括弧內的附加說明或空白、財務報表等皆能入詩。希爾曼將此書的主要素材——愛,性,青春,時/空,絕望,後殖民論,糖——動人且神祕地變形成自己的哲學之石,讓語言與生活合體,讓當下與過往、肉體與靈魂、思想與情感產生某種對應關係。詩集《實在的水》所關注的面向:國際主義,社會關懷,良知責任,和生態詩學。希爾曼自其身處的社會取材,以作品向它致意,為它發聲。詩集《著火字母的四時之作》是希爾曼的生命元素四部曲的壓軸之作。她狂放但幹練地駕馭著生活:教學,儀式般的春分,蜂群崩壞症候群的苦惱;太空垃圾,政治阻力,無人駕駛的軍用機群,管理上的難題,以及進退兩難的一切。此書的題材涵蓋面極廣,希爾曼「以高度活躍的想像力擰絞現實」,字母的符碼生動地展示令人驚艷的炫技,各式音響的鳥鳴順勢加入,對現狀的挑戰強力、全面地展開。
谷川俊太郎詩選
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人、老人甚至家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因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出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谷川用他的詩歌再次驗證了四個字:「易讀」和「耐讀」。他創作於半個多世紀前的作品,至今仍被廣泛地閱讀,他的一本詩選集數十年來可以重印五十多版次,累積銷售八十餘萬冊。時間、讀者和谷川俊太郎自身的詩歌都已經證明:他的詩篇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歷程中,谷川俊太郎寫下了許多重要作品,在日本現代詩壇,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列。他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成長。嫺熟的表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人類的悲歡離合、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宇宙與想像在他的詩篇裡被表現到了極致。他的詩一邊紮根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一邊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以平易的語言表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呈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並體現出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在他的母語之外,他的作品也與域外的讀者產生著共鳴,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籍。 21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轟動日本文壇。手塚治虫因此邀請他為其動畫《原子小金剛》主題曲作詞;少年時的大江健三郎閱讀谷川的作品後,自覺缺乏寫詩的天賦,放棄了詩歌創作。谷川也曾與日本藝文界許多人合作,曾為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寫詞,為荒木經惟的寫真集配詩,與導演寺山修司合作廣播劇創作,也與松本大洋一同合作出版繪本,近期還與人氣攝影師川島小鳥合作攝影集等。 這是台灣第一次直接獲得谷川授權出版的詩選,與谷川的處女詩集同時出版,新舊讀者可以同時一覽詩人的初心與歷年創作。這本詩選詳載了作品出處並附上詩人歷年來的創作年表,亦有助於研究谷川俊太郎的讀者瞭解詩人創作的脈絡與軌跡。
從橄欖樹,我離開:羅卡的十二首詩.畫
當我死的時候,如果我真的死了,請打開陽台。 西班牙著名詩人賈西亞.羅卡,向來詩句近乎於流行歌謠,極富音樂性、故事性的詩和帶有孩童純稚天真遊戲趣味的詞,搭配藝術家帕切科那超現實化的視覺插畫,這是一本將帶給讀者私密、個人閱讀經驗卻又獨書一格的作品,透過圖像的凝視與童稚純真的詩行,讀者得以在羅卡傳世歷久的作品中,和詩人對話,感受他的風土與民俗,熱情與幽默;突破想像的邊界,在天馬行空的思緒中,面對純粹真摯卻又獨一無二的自我。 & 榮獲長年致力推廣西班牙文學、文化的Cuatrogatos基金會2015年度選書 (PREMIO FUNDACIÓN CUATROGATOS 2015)
華茲華斯名作集-浪漫之路第一詩人
我獨自漫遊,像山谷上空 悠悠飄過的一朵雲霓, 驀然舉目,我望見一叢 金黃的水仙,繽紛茂密; 在湖水之濱,樹蔭之下, 正隨風搖曳,舞姿瀟灑。 & ─節錄自〈水仙〉 & 虹霓顯而復隱, 玫瑰秀色宜人; 明月怡然環顧, 天宇澄淨無雲; 湖水清麗悅目, 星斗映現湖心; 旭日方昇,金輝閃射; 然而,不論我身在何方, 我總覺得:大地的榮光已黯然減色。 & ─節錄自〈永生的信息〉 & 彌爾頓!今天,你應該活在世上: 英國需要你!她成了死水污池; 教會,弄筆的文人,仗劍的武士, 千家萬戶,豪門的繡閣華堂, 斷送了內心安恬——古老風尚; 世風日下,我們都汲汲營私; 哦!回來吧,快來把我們扶持, 給我們良風,美德,自由,力量! 你的精魂像遙空獨照的星辰; 你的聲音像壯闊雄渾的大海; 純淨如無雲的天宇,雍容,自在, 你在人生的尋常路途上行進, 懷著愉悅的虔誠;你的心也肯 把最為低下的職責引為己任。 & ─〈倫敦,1802年〉 & 被雪萊譽為「謳歌自然的詩人」的華茲華斯,與柯爾律治共同開創英國文學的浪漫主義時代,後人稱他為「第一位現代詩人」,可說是浪漫詩歌之父。他以清新、質樸的文字創作詩歌,情感自然流露於詩句之間,不矯揉造作。他創新的風格,為素體詩及十四行詩注入生命力。 & 自然詩之外,因為成長、居住環境影響,華茲華斯對底層人民的辛酸甘苦十分了解,經常作詩敘說農民貧困卻精彩的生活。而對貧苦百姓的同情,也轉化為他對國家命運、政治等的關心,創作了不少愛國詩篇。 & 本書收錄華茲華斯最精華的六十首詩作,由翻譯家楊德豫精心翻譯。楊德豫先生以翻譯格律詩著名,擅長將英文格律詩翻譯成中文格律詩,節奏和韻式都嚴格依循原詩,讓讀者能貼近華茲華斯最原始的樣貌。收錄作品包括:〈我們是七個〉、〈水仙〉、〈堅毅與自立〉、〈廷騰寺〉、〈孤獨割麥女〉、〈勸導與回答〉、〈早春命筆〉、〈永生的信息〉等等。並搭配原詩中英對照,讓讀者在享受絕妙譯詩的同時,更能體會原詩的意境、用詞與音韻之美。 & 本書特色 & ★ 精選「浪漫主義詩歌之父」華茲華斯作品,英詩啟蒙必讀! ★ 中英對照,欣賞優美譯文,同時細細品味原文帶來的感動。 ★ 精美精裝設計,書封打凹質感極佳,經典值得收藏!
小妖魔市:克里斯提娜.羅賽蒂詩選
吳爾芙:「我是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烈焰詩意直指生死縫隙,三世紀來不曾澆熄 徐志摩、吳爾芙、J.K.羅琳 都在她的詩中找到自己 & 「對於真正純的詩,你無話可說。就像純水,有什麼成分?你無從說起。而可以作為演講、授課內容來說明的詩,就像摻雜其他成分、摻了甲醇、或沙子的水,那種詩可以構成最精彩的演講。克里斯提娜的作品,讓我最想做的事,不是演講、授課,而是哭。」——華特•若雷爵士(Sir Walter Raleigh) & 在我死後,至愛, 別為我唱哀歌; 不必栽植玫瑰於墓前, 也無須種植絲柏為蔭: 祈願你做我墓上青草, 間有陣雨、露水潤活, 記得我──如果你想, 忘了我,若你不想。 ──節錄自〈歌〉 & 想像十九世紀的倫敦郊區,在「前拉菲爾兄弟畫會」的聚會基地,身穿黑衣、個子矮小的女詩人克里斯提娜.羅賽蒂,正對其他男性藝術家侃侃而談。但羅賽蒂並不清楚她那情感濃烈、探究生死之境及信仰真義的神秘詩句,將在自己死後數百年,被其他經典作家在不同的沙龍中提起。 徐志摩將讚譽羅賽蒂詩作的音樂性——每一個字詞的使用,朗讀起來都像是清晰的樂聲,是一首歌。J.K.羅琳將盯著你的眼睛,告訴你羅賽蒂詩作中濃郁的死亡、神秘氣息,最適合犯罪小說的場景。但若我們遇見吳爾芙——幸運的是,她或許是最瞭解克里斯提娜.羅賽蒂的人了——她將為你朗讀寫給羅賽蒂的文章: 「……超強的信仰構成的壓力,圍攏擠壓較短的詩歌群。這些短詩因此而堅固無比。可以想見,悲傷也一樣──妳的上帝,祂手下毫不留情,妳在天堂的冠冕也是由荊棘編成。每當妳把目光盡情投注於美的事物,妳的心智也隨即告訴妳,美是虛榮、浮華,美很快消失。死亡、遺忘、安息像潮水般湧動暗黑的波濤,環繞妳的詩歌。」 如果克里斯提娜.羅賽蒂得以在吳爾芙投水自殺之前回信給她──儘管羅塞蒂此時早已在自己詩中那發散著死亡與聖光的靈域中生活多年──或許會在卡片上寫道: 「雖然我沒有選到比較好的那部分,事實上 卻又落入另一種說不出的苦, 會不會是我們愛這俗界太多?──」 & 「我只是悲傷哭泣,心裏很清楚,某種/新的生物愛我,其他生物只是將我看輕。」 ──節錄自〈(「於是我半昏迷,病得不輕」)〉 & ☆全球經典詩集首度於華人世界問世!長詩〈小妖魔市〉為奇幻、女性文學經典巨作! ☆收錄超過四十首經典詩作、吳爾芙專文〈我是克里斯提娜.羅賽蒂〉,及譯者枚綠金的細密賞析。 ☆吳爾芙為羅賽蒂百年冥誕寫下〈我是克里斯提娜.羅賽蒂〉,介紹偶像生平。 ☆詩人徐志摩翻譯羅賽蒂詩作〈歌〉,後來由羅大佑譜曲,成為張艾嘉成名曲之一。 ☆J.K.羅琳受到〈哀歌〉影響,決定引用詩中The Cuckoo’s Calling意象,作為繼《哈利波特》系列之後,首部犯罪偵探小說的書名《杜鵑的呼喚》。
在極美的五月裡:海涅詩集
人生歲月有五分之一在空等, 無論你在午後的咖啡館, 還是流動的車廂、捷運站, 因為有隨身一冊,你能看見── & 海涅在旋律中輕嘆, 徐志摩在康橋呢喃, 林間有泰戈爾盤桓, 河畔有葉慈的輕聲呼喚… 時間,不再是無意義的空轉, 你有偉大的靈魂相伴。 & 在極美的五月裡, 所有花蕾都綻開, 這時在我的心裡, 愛苗也萌發出來。 & 在極美的五月裡, 所有鳥兒都歌唱, 這時我向她表白了, 我的戀慕和渴望。 & ──<在極美的五月裡> & 海涅是德國偉大的抒情詩人,作品題材多為愛情,且極富音樂性,朗誦起來流暢自然、音調和諧,甚至曾被柴可夫斯基、舒曼、舒伯特和孟德爾頌等名家譜寫成歌,總計他的詩歌被譜成曲的多達三千首,而其中的經典詩目包含<羅蕾萊>、<你好像一朵鮮花>、<北方有一棵松樹>、<展開歌兒的翅膀>……等。 & 本書詩篇以海涅的的愛情故事、抒情風格、臥病中的創作、及他的社會觀為主題,分別列出「為什麼玫瑰這樣黯淡──海涅的愛情故事」、「你好像一朵鮮花──對大海與愛情的歌頌」、「你的書信像一道電光──海涅的病中吟」、「我是劍,我是火焰──海涅的社會觀」四個章節。此外在每一章節之前,也都簡介了海涅的創作背景,帶領大家對他的創作有更深刻的認識。 & 除了最後一章的政治諷刺詩之外,前三章的題材都不出愛情的範圍,並按時間呈現,從海涅對阿瑪麗愛的戀情,到對兩位堂妹的舊情懷念、再到與妻子瑪蒂爾德和最後的情人愛麗澤的吟唱,讀完彷彿走過一遍海涅的人生,聆聽一遍海涅最溫柔的樂章。 & 本書特色 & ★作品受各國名作曲家青睞,德國街坊中,至今仍傳頌著他的詩歌。 ★抒情詩人的典範,擁護的讀者超越國境、超越時代。 ★巧妙演奏文字之美,尼采好評:「有關抒情詩人的最高概念,是海涅賜給我的。我在各國尋找一個同樣悅耳和熱情的音樂,卻徒勞無功。」 ★書背精緻布紋與封面壓紋設計;撫觸之間感受經典魅力! ★隨身一冊輕鬆攜帶,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圖書館!
歌德詩歌:德語抒情詩及藝術歌曲譯注
「只要歌德存在,德國就不會貧苦孤單。德國即使再顛沛、虛弱,也因為有歌德,精神依然偉大、富有、堅強。」──謝林(F. Schelling)「歌德為文藝復興之後最博學的詩人。」──霍珀(V. Hopper)德語「藝術歌曲」肇始於作曲家譜寫歌德的抒情詩,開創聲樂作曲史上詩(歌詞)與音樂(曲)的對話。而歌德抒情詩被眾多音樂家拿來譜曲,正因他的詩反映18、19世紀德國文藝界共同的社會意識,鼓舞作曲家追求民歌的精神,尤其激發舒伯特的作曲靈感,創造德國聲樂界獨有的藝術歌曲,其所塑造的歌曲形式,影響往後舒曼、布拉姆斯、沃爾夫乃至馬勒之作曲。鑑於歌德抒情詩與藝術歌曲的創作密不可分,而詩作又是歌詞的主要來源,本書收納歌德詩歌精華約一百首,包括譯注和詮釋,藉此深入觀察德語詩歌形式和意涵,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如何激發音樂家的靈感,形塑藝術歌曲。書中採用譯文和原詩並陳、中德對照的方式,藉譯注者的精闢解析與編選,彰顯這位「德國人最崇拜的詩人和哲人偶像」歌德的作品精神,及其詩歌特性:歌德所以能傲視世界文壇、能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等人齊名,乃基於他抒情詩、小說和戲劇的創作對德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之貢獻。鄭芳雄:在建造文化國的過程中,德國音樂家總扮演幕後默默耕耘的大功臣:詩的文字意象一旦譜成樂曲、化為音符,就成為另一種藝術生命。它就像孟德爾松之譜寫海涅的詩歌「乘著歌聲的羽翼」,飄到各個角落。像歌德的〈野玫瑰〉之飄到海角七號,席勒的〈歡樂頌〉之飄降到聆聽者的心田。那是一種超越語言文化藩籬、超越生活形殼而直訴心靈的精神力量。在這種無形而具震撼力的藝術領域,德國人自認為他們的音樂和詩歌處於領導地位(bahnbrechend),在〈德國頌〉(Deutschland über alles)也感念、頌揚他們的歌曲,因為它鼓舞德國人去做高尚的行為。
一握之砂:石川啄木短歌全集
如果忽視啄木的詩歌才華,日本近代詩歌史則將無以成書; 如果抽離啄木的文學成就,日本近代文學史的正確性堪疑。 & 他將生活的快樂確幸、生存的壓迫苦難化做短歌,歌詠「生命的一秒」的剎那美學; 他是日本文學的靈魂,是日本人民「心」與「聲」的代言人。 & ★日本浪漫派天才和歌詩人,在台灣第一本短歌全集譯作! ★從小丸子到工藤新一,日本中小學生教科書的必選經典! ★收錄石川啄木手稿、照片、年表,完整了解其生命歷程! & 短歌是我,悲傷的玩具 & 「一生中不會再回來的是生命的一秒,我珍惜那一秒。不想讓它逃走。」 ——石川啄木 & ★ 國際啄木學會指定優良圖書 ★ & 石川啄木是日本明治時代詩人、小說家與評論家,年僅二十六歲便離開人世,然而卻在短短年歲裡,在日本文壇投下一枚衝撞的天才炸彈。他的短歌忠實而樸素地記錄了思想上的漣漪,一剎那間的感受,縱使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在作品裡,處處閃爍發光;他不氣餒、不悲觀,也從不妥協,對生命充滿執拗的信念,像是烏雲背後雲層中透露出的一道射線,映在激動著的心的波濤之上…… & 「和歌」是與「漢詩」相對的稱呼,以「五七五七七」的短歌形式為主流,然而,石川啄木的短歌,卻突破了這樣的限制,以及自由的方式創作短歌。題材方面,傳統短歌囿於固有題目,往往流於徒有形式,啄木短歌內容無論是懷鄉或是現實,均完全取材自日常生活,文字淺顯易懂,因此而有「生活派詩人」之稱,這也是啄木短歌膾炙人口、傳誦不止的原因。 & 【本書結構】 & 《一握之砂:石川啄木短歌全集》收錄石川啄木唯二的短歌作品集,分別是《一握之砂》,以及其遺作《悲傷的玩具》,全書共收錄七四五首短歌。 & 《一握之砂》 石川啄木生前公開正式出版的唯一的短歌集,共收短歌五五一首,為一九○八年至一九一○之間的作品,分為〈愛我之歌〉、〈煙〉、〈秋風送爽〉、〈難忘的人〉、〈脫下手套時〉五個部分。這是石川啄木的一部重要的抒情詩集。寫下了自己的生活回憶、懷念自己的故鄉、少年時代的往事,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生活,以及生命晚期受肺病與家庭困苦的磨難。詩集中並有風格的轉變,可說是石川啄木的詩歌藝術的縮影。 & 《悲傷的玩具》 共收啄木一九一○年十一月末起,到二十六歲死前所寫的一九四首短歌。於啄木死後當年六月出版。啄木曾形容,和歌已成為他「悲傷的玩具」,面臨家中婆媳不和而妻子離家、幼子夭折、言論不自由、文學事業上又不得志,使他思想上產生了極大的苦悶,雖然生命極苦,也有過尋死的念頭與放浪的逃避,但他始終堅信自己的理想,在他所熟悉的和歌中,尋找藝術的價值。 & 【本書特色】 & 1. 國際啄木學會指定:「國際啄木學會指定優良圖書」! 2. 台灣第一本石川啄木短歌集,由日本文學教授林水福先生譯作、導讀,是初次認識石川啄木最好的讀本。 3. 收錄啄木生平年表,並由日本岩手縣盛岡市「石川啄木記念館」提供珍貴的手稿、詩集照片等資料,對天才詩人的創作與生命歷程有更深入的認識。 4. 與「國際芥川龍之介學會」齊名的「国際啄木学会」(http://takuboku.jp/)鄭重推薦。
速寫當代美國詩壇:詩人的訪談及朗讀
本書由《秋水詩刊》「海外詩壇」專欄裡的文章集結而成,作者訪談了包含舊金山「城市之光」創辦人弗林格堤(Lawrence Ferlinghetti)、華裔詩人非馬(William Marr)、美國國家桂冠詩人泰德‧庫瑟(Ted Kooser)等14位美國當代詩人,讓讀者對詩人的創作各面向有更深入的了解,引導讀者領略美國詩壇的多元魅力。 二十世紀美國大詩人輩出,惠特曼(Walt Whitman)、龐德(Ezra Pound)、艾略特(T.S. Eliot)、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等知名詩人奠定了美國詩壇的獨特個性。 時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美國詩壇面貌更臻多元,本書作者或以面訪、電訪,或以信件、電子郵件,訪談了包含舊金山「城市之光」創辦人弗林格堤 (Lawrence Ferlinghetti)、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霍夫曼(Roald Hoffmann)、華裔詩人非馬(William Marr)、美國國家桂冠詩人泰德‧庫瑟(Ted Kooser)、普立茲詩歌獎得主麗塔‧朵芙(Rita Dove)等14位美國當代詩人,帶領讀者一窺美國詩壇的多元風貌。 本書由作者近六年間在《秋水詩刊》「海外詩壇」專欄裡所寫的文章集結而成的,為華文書市少有完整介紹美國當代詩壇的著作,擁有許多寶貴的獨家第一手資 料,不辭冗煩地讓詩人以他們最嫻熟的語言,暢談自己對於詩的不同面向的看法,讓讀者對詩人的背景、詩風、詩觀、創作軼聞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藉此能使愛好 詩的讀者對詩的視野更加開闊豐富。 本書特色 詩人,像夜空中的星星,兀自閃閃發光。本書為我們串起了那點點的星光,帶我們看見美國當代詩壇的熠熠光亮。
聽,世界在吟唱:詩的禮物 2
詩是心的聲音,民族的脈動,人間的鏡像,時代的投射 世界就在一首一首詩裡 有童稚之心,才能真正進入詩裡既簡單又深刻的世界。 在人們的心性裡,原來都具備這樣的條件,但世俗化、功利化讓這樣的天賦失去了。 翻閱每一首詩的禮物時,就重新把握這樣的天賦吧! ─李敏勇 10位世界詩人,75首詩的禮物。 每首詩的背後,都是讓人心動的故事…… 他倒咖啡 入杯子裡 他放牛奶 進咖啡杯裡 他放糖 到拿鐵裡 他用咖啡匙 攪拌 他喝拿鐵 然後他放下杯子 對我一句話也沒說 他點燃 一根香煙 他用煙 吐煙圈 他把煙灰 放進煙灰缸裡 對我一句話也沒說 對我一眼也不看 他站起來 他把帽子 戴在頭上 他穿上雨衣 因為下雨了 他離去 在雨中 不說一句話 不看我一眼 而我 我把 手抱在頭上 並且哭了起來。
韓國名詩人金素月詩選集
韓國最知名的愛國詩人,現代詩作深受韓國青年學子喜愛 名作家朴鍾和先生說:「在無色的韓國詩壇上只有素月詩。」 & 滿山花兒盛開, 花兒綻放, 無分春夏秋, 花兒盛開, & 在滿山上, 在滿山上, 灼燦的花兒, 卻在山那邊獨自盛開, ──〈山有花〉 金素月(1903-1935),是韓國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童年因日本侵略韓國,家庭發生劇變,種下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後在祖父的教導下,精通漢文漢詩、深悟儒家思想,為日後創作奠基。少年時期承蒙老師金暗曙的指導,走向詩歌創作之路,決定了詩人日後命運。 金素月堅持以韓語創作韓國現代詩,不少詩頗有民謠味道,並流露著浪漫頹廢風格。代表作如〈山有花〉、〈杜鵑花〉,韓國青年幾乎都可以朗誦個幾句,是研究韓國文學決不能忽略的代表人物。 本書特色 1.金素月是韓國最著名的民謠詩人,現代韓國青年男女幾乎都會背誦個一兩首,韓劇也曾屢次出現朗誦金素月詩的場景 2.譯者劉順福曾任教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系,且擔任駐韓國大使等職,韓文專業程度備受肯定 3.本書由知名詩人林煥彰老師推薦
詞語的誘惑與真實
「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 香港中文大學從二○一○年秋天起,每年將邀請兩位國際著名詩人來香港訪問。在詩人到訪之前,我們特邀請有關專家主持工作坊,對詩人的作品導讀分析。在詩人訪問期間,舉辦多種形式的詩歌活動,包括朗誦會、專題研討會、與香港詩人及大中學生的座談會。 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為每位來訪的國際詩人出版一本詩人母語與漢語雙語對照詩集。我們相信這套叢書具有經典性意義,對香港以 至漢語世界會產生深遠影響。叢書編選原則如下:一、第一流國際性詩人的代表作;二、深諳原文與詩歌的優秀譯者;三、母語與譯文的嚴格對照。
私想Private Thoughts
從私想出發,重新啟發思想的心靈跳板。由多個章節組成,每個章節論及不同主題,配合一句或中或英的格言、警句和雋語。為作者多年來從書本、雜誌、電影、電視劇和其他地方「搜集」而來,有些經過改寫,另外一部分則是自己「鑄造」(coin)出來的箴言。本書特色隨意翻開的那一頁,隨意啟發人生的風景!★歷經13本出版生涯,英語學習大師林沛理最想跟世人訴說的dream book★啟動英文引擎,召喚語言學習的熱情,追求卓越的另一種視角★媲美《論語》和《戀人絮語》的智慧箴言
光之華:五位殉美的女詩人
她們生於不同年代、不同的環境,周遭動盪不一,性格、境遇也各異,卻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生命短暫,在磨難之中,因詩情,磨擦出了火花,那光輝就像黑夜中閃亮的星星。在她們身上,最終散發出一份高貴、熾熱、與純然。本書介紹五位頂極的詩人——伊麗莎白.埃莉諾.希竇兒(Elizabeth Eleanor Siddal)、瑪麗.伊莉莎白.柯立芝(Mary Elizabeth Coleridge)、黛爾米拉.阿古斯蒂尼(Delmira Agustini)、瑪琳娜.伊萬諾夫娜.茨維塔耶娃(Marina Ivanovna Tsvetaeva)、與西亞維亞.普拉斯(Sylvia Plath)。她們的人,和她們的詩。作者方秀雲在描繪詩人時,同時也探索她們的心理、渴望、愛慾、理想,甚至悲劇與殉難,將她們最膾炙人口的詩翻譯出來,讓讀者品嚐最美的文學靈魂與生命精華。本書特色翻譯不同年代、國度,卻相同追尋愛與理想的女詩人們的詩作,並以簡潔的文字介紹生平,戲劇性的人生。
早晨與入口
「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在利希慎基金的資助下,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從二○一○年秋天起,每年將邀請兩位國際著名詩人來香港訪問。在詩人到訪之前,我們特邀請有關專家主持工作坊,對詩人的作品導讀分析。在詩人訪問期間,舉辦多種形式的詩歌活動,包括朗誦會、專題研討會、與香港詩人及大中學生的座談會。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為每位來訪的國際詩人出版一本詩人母語與漢語雙語對照詩集。我們相信這套叢書具有經典性意義,對香港以至漢語世界會產生深遠影響。叢書編選原則如下:一、第一流國際性詩人的代表作;二、深諳原文與詩歌的優秀譯者;三、母語與譯文的嚴格對照。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因為他以密集、透明的圖像為我們提供進入現實的新途徑」。《早晨與入口》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中的第六部作品。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是為數不多的對世界文學深具影響的瑞典詩人,是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詩作已經譯成六十多種語言,對世界不同地方的詩歌發展都意義重大。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布羅斯基曾坦承,他曾經從特朗斯特羅默那裡偷用過不止一個意象。中國詩人北島將特朗斯特羅默當作偉大典範。北島說過:「特朗斯特羅姆大於諾貝爾獎。把文學獎授予他,與其說是托馬斯的驕傲,不如說是瑞典文學院的驕傲。托馬斯在世界文學的地位是公認的,多個獎少個獎並不能改變什麼。」
英詩小集–晨間隨筆English poetry – An inspiration in the morning
本書收錄作者創作的50首英文小詩,全書充滿著對生活的情感抒發。
泰戈爾精品文集Ⅱ詩選
在喜瑪拉雅山的另一端,那個叫印度的國家,在我們的心目中,總是披著神奇、美麗、甚至不可探測的面紗。真的,印度曾是我們的「西天」,是中國人朝聖取經的所在,是信佛者和幻想者靈魂超脫的天堂。可以想像,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會誕生出多少優秀的人物!但是,對中國人最熟悉的,恐怕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甘地,一個是泰戈爾。而在這兩個偉人中,泰戈爾彷彿對我們更接近,更具體,更有傳感性和獨特的魅力。歲月那樣無情地流逝過我。在我童年稚幻的夢中,泰戈爾的雲彩、溪水、野花曾那樣驅動過我的想像力,使我貧窮的童年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曾有的一本藍封面的、薄薄的、由鄭振鐸先生譯的《新月集》時常陪伴著我,度過那些快樂和憂傷,受屈辱和奮發,飢餓和苦讀的黎明和黃昏…… 現在,當我已越過天命之年很遠的時候,泰戈爾的作品依然如此新鮮,只是更顯深邃、幻麗,像高邈的天空,像恆河的波影。這絕不是我一個人的體驗。我敢說,幾乎所有文學青年都受過泰戈爾的沐浴。泰戈爾那長滿大鬍子的、和善的、像聖經一樣的肖像永遠是我們崇拜的偶像。
惡之華
瘂弦:「我們迷上了波特萊爾,就像罹患一場瘋病!」一本惡名昭彰的曠世詩集,激活了現代詩篇的第一束顫慄神經……1857年6月25日,經過多年蓄積與磨礪,《惡之華》如「一道新的顫慄」,出現在巴黎的書店。當時只收錄百首詩作,由波特萊爾的友人慕尼葉(Charles Meunier)手工製作的精裝本,限量二十部,封皮呈現多色的雕紋皮革質感。《惡之華》做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奠基之書,象徵派詩歌的先驅,一度被認定為淫亂讀物,當局禁止其中六首詩刊印,波特萊爾與出版商遭到罰款。經過一百五十五年,它仍舊是現代詩歌不可逾越的地平線。稀世之花開枝散葉,連結為不斷延伸蔓衍的地下莖;其樹立的典範,雨露均霑地澤披不同世代、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詩人。本書特色★收錄跨世代詩人瘂弦、陳克華、孫梓評、楊佳嫻、印卡、鄒佑昇交輝撰文,佈署多重的詩意窗格。★石計生、楊照、李智良、鯨向海等與波特萊爾遙相對話,一展極限詩情。★描圖紙書衣設計,裝點經典詩集的不朽豐碑。
時光的皺紋:阿多尼斯詩選
阿多尼斯──當今最大膽、最引人矚目的阿拉伯詩人。 同時也是思想家、評論家、翻譯家和畫家。他對這個世界的觀點是悲傷的,但並不絕望。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邁德.賽義德.阿斯巴(1930年-),敘利亞著名詩人。 出版有《風中的樹葉》、《大馬士革的米赫亞爾之歌》、《這是我的名字》等22部詩集,並著有文化、文學論著近20種及部分譯著。其旨在重寫阿拉伯思想史、文學史的巨著《穩定與變化》分4卷出版後,在整個阿拉伯文化界引起震動,被公認為研究阿拉伯文學及文化的經典著作。他曾榮獲布魯塞爾文學獎、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學獎、馬其頓金冠詩歌獎、阿聯酋蘇爾坦.阿維斯詩歌獎、法國的讓.馬里奧外國文學獎和馬克斯.雅各布外國圖書獎、意大利的諾尼諾詩歌獎和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國際大獎。近年來,他還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本書收入的大多是詩人的短詩。其實,阿多尼斯擅寫長詩,其創作的短詩不算太多。為讓讀者盡可能瞭解詩人各階段的創作風格,本書所選詩篇的時間跨度很大,遠自詩人一九五八年發表的第一部詩集《最初的詩篇》,近至今年(二○一二)在報刊上發表的部分短章。
水面波紋: 蓋瑞.施耐德詩選
目 錄v 「國際詩人在香港」總序 (北島)xiii 譯者序 (西川)選自《砌石》Riprap3 八月中旬在蘇竇山瞭望站5 皮尤特澗9 火畔讀彌爾頓13 佩特谷上方17 薄冰19 雨中見21 東寺23 京都:三月25 又蠢一回27 砌石選自《僻野》The Back Country29 只一次31 收工以後33 公共浴池37 給羅賓的四首詩45 燒窯49 佛母,天後,太陽之母;摩利支天,黎明女神Ripples on the Surface51 為約翰.查佩爾而作55 航海二十五日後距紐約城十二小時選自《觀浪》Regarding Wave57 在日出之家61 京都誕生於春日之歌65 火燒島71 彩虹身軀75 人人臥著,頭向燭光,讀書,睡覺,畫畫77 鯊魚肉81 革命中的革命中的革命85 與群山相會選自《龜島》Turtle Island87 松冠89 夜鷺95 母親大地:她的鯨魚們103 明日之歌107 給孩子們選自《斧子把》Axe Handles109 斧子把113 整修58年威利式皮卡117 阿拉斯加州迪林佳木,柳樹酒吧121 烏魯汝野無花果之歌129 老嫗自然131 西經170°,北緯35°135 核彈測試137 馬拉加海峽,1957年10月24日139 北海岸141 我們與所有生物一起發誓143 柿子選自《無性》No Nature149 詞簍之婦155 奇希亞柏棟157 水面波紋集外159 夜晚故事165 蓋瑞.施耐德年表
錯過的時光:哈金詩選
在成為小說家之前,他其實是位詩人在成為一位詩人前,沒有人可以說他足以駕馭文字──另一個人,另一個更富有潛力的自己。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哈金詩選集首度中譯精選自《沉默之間》《面對陰影》《殘骸》三部詩集特別收錄長篇小說《自由生活》「武男的詩」27首詩作╳ 本書收錄哈金三部重量級詩作《沉默之間》為中國弱勢群體發聲《面對陰影》是哈金個人在美國的奮鬥經歷、對生活的感恩、對舊友的情誼,以及對童年的記憶。《殘骸》從各種不同的個體角度看中國歷史,既有縱向的磅?氣勢,又有橫向的細緻深刻,從大禹治水一直寫到清末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出洋,以抒情筆調寫華夏歷史。《自由生活》被美國桂冠詩人、文學評論家羅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譽為「史詩」:「(《自由生活》)改變了文學體裁,?述在親切的家常話基調上展開,之後才意識到這是一部史詩。」╳ 哈金的誕生1986年秋季,我的導師法蘭克.畢達教詩歌寫作,我當時是二年級文學研究生,還不允許正式修這門課,所以我就旁聽,但必須交作業。〈死兵的獨白〉是我交的第一篇作業,法蘭克很喜歡,就興沖沖地給他的朋友在電話上讀了。他那位朋友當時是《巴黎評論》的詩歌編輯,就錄用了。但那是在電話上接受的,得署上個名字,法蘭克問我要用什麼名字。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我在寫東西,就問「哈金」怎麼樣,他說聽起來很好,很簡潔。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用這個筆名。後來法蘭克和我的另一位也是詩人的導師──艾倫.葛羅斯曼──鼓勵我繼續寫詩。1988年夏季,我在工廠裡做看守,有時間,就寫了《沉默之間》。那年秋季,有幾家出版社拒絕了這本詩集,最後被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了。詩集出版時,我並沒有很在意,覺得這只是一個「插曲」,因為我打算將來回國,用中文寫作。╳ 哈金與他的詩天安門事件後,我漸漸意識到得用英語長期寫下去,但我也覺得自己太天真,以前沒意識到代言人的角色有多麼沉重。所以第二本詩集《面對陰影》就變得比較個人化,更有抒情的強度,詩也更簡練些。第三本詩集《殘骸》,斷斷續續寫了大約三年;則像一部史詩,從各種不同的個體角度看中國的歷史。《面對陰影》裡面的詩最像我自己,跟自己個人的經歷比較密切。對詩人來說,最難的是──怎樣找到自己獨特的音樂。你看英語中的大詩人,只要拿出一行詩,讀者一般就知道是誰的。所以不是流暢與否的問題,而是詩人怎樣獲得自己特性的問題,一個終極性的問題。我在英文詩裡其實沒走多遠,但深知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大部分精力都用到小說上了。英語中沒有非母語的大詩人,這也是非母語作家寫作的極限,但願將來有人衝破這個極限。
哀歌集
此中譯本以權威之《集注版》為底本迻譯,採英漢對照,是中文世界裡第一次將鄧約翰《哀歌集》細譯詳注的成果。譯文力圖保留原詩「英雄雙行體」之格律與形式,每兩行換一韻,每行譯文控制在10-12個漢字。注解亦廣納400年來各家之說,以求排除障礙,並補譯文未盡之處,又時而輔以中國古典詩詞為注,以求中西互參。本書有余光中教授的手書序文、挪威音樂家Ketil Bjornstad的譜曲CD及專文解說,兩位大師皆為鄧約翰而特地動筆。中、挪、英三巨人聚於一堂,美序、妙樂、奇詩融於一冊,藝術之臻已盡在其中。※ 隨書附贈挪威大師畢揚斯達 (Ketil Bjornstad)親自授權的四首鄧詩譜曲CD一張《哀歌集》共收約20首各式情詩,屬鄧約翰少作,大多成於「林肯法學院」時期(1590年代)。本集風格多變,從戲謔怒罵的〈臂鐲〉,到憤恨難消的〈天生的憨呆〉,再進入情色不羈的〈床戰〉、〈勸女寬衣〉,及〈愛的巡航〉,令人目不暇給。此外,集中亦有成熟嫵媚的〈秋顏〉、搞怪胡鬧的〈變臉〉和〈香水〉、真情撼人的〈別離〉與〈臨別贈像〉,也有同性愛憐的〈薩孚致情人菲蘭妮絲〉,亦可見社會批判的〈不從〉和〈倫敦市民與其妻〉。《哀歌集》是一窺鄧詩多樣的萬花筒、開啟鄧詩廟堂的叩門磚,嚴厲如姜森(Jonson),也把〈臂鐲〉牢記在心,前吟後詠,並稱鄧氏在25歲前已寫下傳世之作,足堪世界級的大詩人。
辛波絲卡
因為有辛波絲卡,我們有了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也才能看到奇士勞斯基的電影《紅色情深》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重量級女詩人他們兩人都相信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彼此並無任何瓜葛。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節錄自〈一見鍾情〉她的詩像一部電影,吸引名導演奇士勞斯基的注目,她的詩也像一本繪本,搬演著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她的詩更像一曲交響樂,享有「詩界莫札特」的美譽。她是辛波絲卡,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在這本詩集裡,收錄辛波絲卡各階段名作共六十首,她多半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元素,像一位敏於觀察的偵探家,在平易語言的表象上,為你我挖掘出更深層的生之形貌,耙理人生的脈絡。辛波絲卡的寫作題材多元,任何事物都可入詩,她書寫甲蟲、石頭、動物、植物、天空、衣服、戰爭、夢境……等現實人生的材料,將詩的觸角延伸得廣闊且深遠。也透過獨特多樣的敘述手法,錘鍊出生命的共相,直指現實之荒謬、侷限與妥協,為我們朗讀故事中的故事。本書重點◎ 辛波絲卡是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是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第四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作家,也是當今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 知名繪本作家幾米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向左走,向右走》,感動一百萬人的愛情經典繪本,書中知名詩句摘譯自辛波絲卡。除了繪本摘譯辛波絲卡的詩句,電影《向左走,向右走》、舞台《向左走,向右走》劇中旁白亦摘譯自辛波絲卡。◎ 這本詩集選輯辛波絲卡其各階段名作六十首,由陳黎與張芬齡精譯、導讀,並附辛波絲卡精彩諾貝爾獎得講演說辭。◎ 辛波絲卡的影響力無可比擬,本次將波蘭重量級詩人辛波絲卡的詩集收錄譯出,是華人界讀者的一大幸福。◎ 辛波絲卡於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詩集《巨大的數目》,波蘭第一刷一萬本在一週內即售光,這在詩壇真算是巨大的數目。
蛇女蕾米雅
一段魔幻、淒美、愛情的詩篇,詞句淺白富韻味,是踏入英美詩集閱讀與翻譯賞析的最好開端!英國名詩人濟慈《蛇女蕾米雅》第一本全中譯本,圖文華麗上市!她所吟唱的字句,是如此瑰麗,他彷彿已經為之著迷了整個夏季。很快地,他的雙眼就飲盡了她的美麗,連一滴也不留在那迷惑的杯裡,For so delicious were the words she sung,It seem’d he had lov’d them a whole summer long:And soon his eyes had drunk her beauty up,Leaving no drop in the bewildering cup,★英國名詩人濟慈《蛇女蕾米雅》第一本全中譯本,中英對照,經典重現!★新銳畫家Ethyrash精美配圖,揉和古典與現代,視覺令人耳目一新!★西洋版《白蛇傳》,劇情曲折、意象豐美、風格奇幻、文字瑰麗,為美的極致呈現!★《蛇女蕾米雅》,影響了美國名作家愛倫坡的創作!英國文評家蘭姆:「這首詩是歷來浪漫詩歌創作中,最華麗燦爛的一篇!」傳說中,結局將是我倆彼此相遇。這樣的命中注定,即使下輩子的我仍須受阻咒成為蛇女,也在所不惜。蕾米雅(Lamia)在傳說、神話裡有諸多不同解釋:吞食兒童的利比亞皇后、引誘並吸食男性鮮血的魔怪,擁有女性上半身及蛇類下半身的生物(蛇女)等等。本詩中,濟慈借用此名,化為詩中的美麗蛇女,細述她與人類青年萊修斯(Lycius)相遇相戀的奇幻故事,有如西方世界的《白蛇傳》。《蛇女蕾米雅》在西方文壇上舉足輕重,影響了美國名作家愛倫坡的創作,英國重要作家蘭姆更盛讚它為「歷來浪漫詩歌創作中,最華麗燦爛的一篇」。《蛇女蕾米雅》能得到如此地位,不僅是因為它富含精準具體的意象,華美、細膩而成熟的文字,也因為濟慈融合各種感官體驗,在詩中傳達整體性的美,同時展現出他對人生、社會責任的思考。
瘋子與掃把: 邁克.帕爾瑪詩選
身處在商業掛帥的香港社會,能詩意地棲居,相信是不少人的夢想。美國當代最重要詩人的詩集《瘋子與掃把》(Madman with Broom),將帶領讀者在他的字裡行間,探索詩歌所呈現的疑幻似真、融合過去與將來的場景片斷。《瘋子與掃把》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中的第二部作品,收錄了邁克.帕爾瑪的五十首作品。作者自六十年代起從事詩歌創作,作品包括評論、詩歌翻譯及廣播劇等。帕爾瑪的作品以其語言的深度和啟示錄般的活力,在美國詩壇獨樹一幟。從最早的《布萊克的牛頓》(1972) 到最新的《線條》,他的二十多本詩集既具有英美詩歌傳統的優雅,又發揮現代派的大膽創新。融藝術美學,語言哲學,和時事政治為一體,深刻挖掘時間與現實,帕爾瑪的作品把美國詩歌提到了繼六十年代垮掉派之後的又一個新高度。「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在利希慎基金的資助下,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從二○一○年秋天起,每年將邀請兩位國際著名詩人來香港訪問。在詩人到訪之前,我們特邀請有關專家主持工作坊,對詩人的作品導讀分析。在詩人訪問期間,舉辦多種形式的詩歌活動,包括朗誦會、專題研討會、與香港詩人及大中學生的座談會。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為每位來訪的國際詩人出版一本詩人母語與漢語雙語對照詩集。我們相信這套叢書具有經典性意義,對香港以至漢語世界會產生深遠影響。叢書編選原則如下:一、第一流國際性詩人的代表作;二、深諳原文與詩歌的優秀譯者;三、母語與譯文的嚴格對照。本書特色★ 美國當代最重要詩人之一──邁克.帕爾瑪!★ 美國六○年代之後詩壇新高!★ 美國詩壇獨樹一幟的作品,展現語言的深度和啟示錄般的活力,每一位愛詩人都不容錯過!★ 英漢對照,收錄帕爾瑪近五十首作品。書中並附有譯者黃運特的序言和詩人創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