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 1980 年代
村上春樹以自己的八○年代生活所接觸的文化產品(沙林傑小說《麥田捕手》,電影《E.T.》,阿諾.史瓦辛格的影片,星際大戰。以及他所聽的音樂如卡本特兄妹,麥可傑克森,爵士樂師等),加上他對當時的重大社會國際事件的「私見解」,拼貼構築出一幅既「私人」又有時代共像的八○年代文化錄。
日出國的工場+象工場 (2 合 1)
《日出國的工場》--本書所選出來的一連串的工廠可以說完全出於好奇心。我依照忽然想到「××到底是在什麼樣的工廠裡被如何製造出來的?」順序探訪的結果,便出現這樣的一排順序。本書所選出來的一連串的工廠可以說完全出於好奇心。我依照忽然想到「××到底是在什麼樣的工廠裡被如何製造出來的?」順序探訪的結果,便出現這樣的一排順序。 《象工場的happy end》--雖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我卻覺得,我們的人生與世界觀,也許正是由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所構成的。本書為村上春樹與安西水丸八○年代合作的短篇系列,村上的小品創作配合安西的清新畫風,打破文字與圖象的區隔及界限,亦表現出創作人的獨特性格及生活見聞。
再見了,可魯:導盲犬可魯的故事
妳多久沒被感動過了? 一幅幅照片背後凝聚的溫馨故事,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詞句,訴說著關於導盲犬可魯的一生,看過之後就能體會真正的感動! 主角可魯是一隻由拉不拉多獵犬與純種導盲犬交配的小狗,可魯的生父母(主人)水戶連女士為了完成多年來的心願"希望能由自己家裡誕生出優秀的導盲犬,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就是因為水戶女士這般無私的發想,誕生了"導盲犬可魯的故事"這個溫馨動人的故事。 本書紀錄了可魯從出生到嚥下一口氣為止的生活點滴,包括在生父母(水戶家)家與其他兄弟姊妹一起嬉戲的兒時點滴,決定成為導盲犬後開始展開在寄養家庭的寄宿生活(仁井夫婦)以及正式進入導盲犬訓練中心,接受正統的導盲犬訓練過程後來如何與盲人渡邊先生相互扶持走完自己的一生;文字簡白平實,卻蘊含著一種深層的意味與感動,尤其是與渡邊先生之間那種由陌生到緊緊相繫的羈絆,娓娓讀來令人動容。 全書搭配了幾十幅生動的黑白攝影作品,著實為一本成功將類似影像紀錄片之作,轉換成平面文字的出版品,也許正因為這一幅幅含著深厚感情的黑白攝影作品,讓讀者更能走入可魯的內心,分享他的喜悅與驕傲,感動的方式有很多種,此書絕對是會讓你勾起心中最深層的真情,而潸然落淚。此書在日本為一即將邁入百萬冊的暢銷書籍,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現在這本感動無數日本人心的溫情好書,就將帶著其最溫情的魅力旋風登台勾起你我心中最深層的悸動。 你多久沒有那種會令你心悸感動的感覺?你多久沒有看到一本好書而情不自盡流下淚?這本『導盲犬可魯的故事』日文版不僅在日本以破竹之勢直逼百萬暢銷書之列,目前仍在暢銷排行榜中,書中主角導盲犬可魯以純真、善體人意的真誠,感動了日本好幾十萬、幾百萬人的心,而今天這本感人的好書旋風即將登陸台灣溫暖每一位讀者的心,絕對會喚起你內心深處的感動。 比起日本以及歐美國家也許在台灣對於導盲犬的認知並不是這麼的普及,因此期望透過這本圖文並茂的溫情之作喚醒你我心中的溫情與對弱者的關懷....,在日本為了推廣這本具有意義的書,也特別在再版時加上平假名(相當於台灣的注音符號),方便小學生閱讀,果真成為日本小學老師推薦的優良書籍。 這是一本看了會讓人感動掉淚的好書透過導盲犬可魯純真的眼神我們看見了動物與人類之間那種與生俱來的惺惺相惜,也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與無常,如果你是位標準的愛狗人士更會為書中真情流露,人與狗之間互動的情感所動容。
家畜人鴉俘 I (平裝)
內容描述兩千年後的未來世界,女性地位遠高於男性,而統治階級為白人、黑人為奴隸、黃種的日本人則淪為家畜之情景。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自己雖身為日本人,卻對日本人的民族性及許多習性皆有深刻沉痛的諷刺,使本書可觀之處範圍更加寬闊。
讀日派
*卷一:愛的領域*情人節的水味巧克力*櫻花地毯的啟示*銀座不逞女人*曾在十字路口A形擁抱*新收割的大米 *別人的感情*戀愛論*殉妻*中年戀愛*貧窮的日本人*兒童虐待的記憶*理想的童年*父母的百科全書*卷二:墜落在東京*東京地下世界*墜落欲*東京女童謀殺案*空虛的中心*「扔掉!」的技術*「崩壞」*「引籠」青年*犯人父母*東京法則*心病小說*「殘廢」與「壯絕」*日語多變*進化的鄰人*新世代外交官*大腦時代*日本沒有「社會」*雜學教授*正義的律師*卷三:甜蜜時間*村上作品中難以判斷的輕*村上春樹曰*永遠的少女*想像力的勝利*藏有死亡的女人*少女的復活*青春的芭娜娜*有窗戶的書店*長青春痘的惡漢*醜女文學*友情與文學*幸福的作家*誰把書殺死?*病態小說*女兒作家*廚房詩人*男人的廚房*我愛菜譜*飢餓與美味*歷史小說家的食桌
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
這就是村上春樹,在記錄 1995 年發生的「沙林毒氣」事件中,對於受害和加害的兩造,他願意以相同的方法模式,傾聽當事人的說法,貼近更趨事實的真相。在寫《地下鐵事件I》時,村上說他盡可能不收集奧姆方面的資訊,以避免先入為主的預設立場,即便因此而遭受外界的批評與誤解。 同樣的,在這本《地下鐵事件Ⅱ》的續篇中,村上也明白的表達,並不想用「健全」的被害人立場,去彈劾「不健全」的加害者這樣的觀點。「既不是落伍者,也不是奇怪的人,他們是生活在你我周圍的普通人。他們或許有點想太多了。也許心裡稍微有點受傷。或許他們無法順利跟周圍的人真心溝通,而有一點煩惱。或許不能順利找到自我表現的手段,而在自尊和自卑之間激烈地來回掙扎。那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村上所憂心的是,被日本社會摒棄的那群人,其實國家並沒有一套有效的安全網來容納他們,就算事件過後情況依舊沒有改變,這樣即便奧姆垮了,還是可能會有另一類似團體取而代之,然後悲劇重演也說不定。 必須採取和《地下鐵事件I》相同的模式,聽取並記錄奧姆真理教信徒的心情和主張,這就是村上續寫《約束的場所》所抱持的信念,他說唯有這樣做,才能更深入底層,以更適切的形式,得到最初希望得到「公正疑問」的平衡。 為平衡「地下鐵事件I」的報導,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II」特地訪問了奧姆真理教多位信徒,以其文學洞察力,將年輕人的不安心理,以及易受控制的靈魂表達出來。為此,村上春樹數度前往旁觀麻原彰晃等人的審判,這經驗令他痛苦,讓他更去感受信徒們的迷惘之心。
日出國的工場
由滾動著橘紅色原球的糖果工場、象徵無限生產力的參觀行為,讓工場的陰暗面在村上春樹的心裡生根發芽,認真去思考各式有形無形的製造場地:小說工場、哀傷工場、性慾工場、兵器工場、有系統的按摩理容院……在那些看起來奇怪,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的製造過程裡面,有什麼樣的人,做著什麼樣的工作呢?村上春樹的短文配上安西水丸的有趣插圖,形成另類別致的呈現。村上春樹探訪製造各式工場,再以作家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構築了收在本書中的七個工場,依序是:(1)人體標本工場,(2)結婚會場(3)橡皮擦工場,(4)酪農工場,(5)Comme des Garcons 工場(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的品牌名稱),(6)CD 工場,(7)愛德蘭絲假髮工場。村上春樹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配上安西水丸同樣有趣的插圖,處處呈現令人驚喜的幽默效果。
櫻花寓言
新井一二三在東京的老家,家人把她當成外國人,移民加拿大時她想要做外國人,朋友卻認為她是道地的日本人,在北京學中文,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讓人幾乎忘了她的東京背景,到了香港工作,她想念的是日本家鄉的鯖魚壽司與河童髮型,坐上台北的計程車,司機問她:你是香港人嗎﹖ 一個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新井一二三,在世界各地交了幾個好朋友,有時候她被認為是「不明國籍」的人;有時候文化「雜種」的生命力,反而讓她成為清晰明確的人。有些人,隨著年齡,自然而然地成熟,可是新井一二三不一樣,她為了尋找真正的我,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打滾,也許你可以認為她很有「異國情調」,然而青春歲月裡所付出的勇氣和傻勁,她跟大家一樣,流了許多酸眼淚! 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對新井來說,她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新書《櫻花寓言》裡,我們讀到的文化差異、對家鄉的鄉愁、對愛情的想法、朋友的故事……都是青春歲月裡的一則勇氣寓言。
可愛的12個月
可愛的12個月 花草、食物、手工藝,屬於四季,使生活更快樂的工具書。每個季節,都有屬於那個季節應該做的事。屬於初春的慶祝春天來訪的沙拉宴會;屬於盛夏的冰薄荷茶;屬於深秋的蘋果蛋糕;屬於寒冬的簡單毛毯製作………. 能生長在四季分明的國度是令人感到幸福的。跟著擁有一雙巧手及無限童心的作者,走進可愛的12個月,從此你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創意的新鮮生活。 作者簡介 串田妙子 1950年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武藏大學人文學部。目前和家具製作家的丈夫以及愛犬樂高一啟住在東京都郊外。妙子在雜誌上連載有關四季應時的風光轉移、花草、生活的喜悅和方式、手製的小花布和小東西、蛋糕道具之類的隨筆散文,廣受女性讀者歡迎。其他著作尚有『三盤的美食』。 譯者簡介 張正微 政治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尖端出版社日文翻譯,譯作有『大地震』一書。
遠方的鼓聲
「有一天早上醒來,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於是村上春樹在他的 37 歲至 40 歲的 3 年之間,也就是 1986 年至 1989 年之間,離開日本去做一次漫長的旅行。雖然紮營主要據點的地址暫且設在羅馬,但如果喜歡上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裡租一間附有廚房的公寓,生活上幾個月。而想到什麼地方去時,就又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去。所以行跡橫跨希臘、羅馬、義大利等歐洲古城。3年之間,村上寫了兩本長篇小說。一本是《挪威的森林》,另一本是《舞.舞.舞》。然後也完成《電視人》的短篇集。另外還翻譯了幾本書。所以這兩本小說宿命性地滲進異國的影子。收錄在這本書的文章,就是村上海外旅行 3 年速描的累積。從中讀者可看到不同於小說的村上春樹,也就是說,村上春樹異地生活的現實身影。
小岳的故事
親子間的微妙 孩子的成長,總是讓父母不知所措,充滿了驚、訝異、慌張與苦笑。 作者所描寫的內容,是一個孩子走過童年,步入少年,並且即將邁向青少年、青年等階段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典型。稚嫩、脆弱的幼兒翻山越谷,迎風沐雨,終於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的過程盡在於此。 作者和他的夫人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畫一道界線,用「任其發展,卻不背離」的方式養育他,引導他走上通往獨立目標的道路,其實,這也就是刺蝟情結的實踐,不是嗎?所謂「刺蝟情結」是說有兩隻刺蝟想要抵禦寒冷,因而想出了擁抱取暖的法子,牠們緊緊擁抱對方,談料竟被彼此的利刺刺得皮開肉綻,痛苦難緣,後來因為受不了只好分開,一分開卻又冷得不得了,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再擁抱在一起,結果又被對方刺得血流如注,忙不迭地跳開來。兩隻刺蝟就這樣不斷地重覆一分一合的動作,最後終於找到了最適當的距離,不但得到了溫暖,也不會再被彼此的 這本書主旨很明白地告訴我們,親子之盼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作者簡介 椎名誠 一九四四年六月東京出生。知名作家,東京寫真大學肄業,曾任書評雜誌總編輯。近來來屢赴世界各地旅行、冒險,並以旅行文學風靡日本。
白河夜船
死亡.旅人.體驗 本書《白河夜船》於一九八九年初版,共收錄有〈白河夜船〉、〈夜與夜的旅人〉、〈一種體驗〉三個篇章,號稱「睡眠三部曲」。 吉本芭娜娜常以死亡做為故事的主題,而且通常在情節還沒正式開展前,故事主角就已經失去了她/他的至親至愛。 不論這種灰暗的主題是出於通俗的考量,還是作者本身對死亡的迷戀;吉本芭娜娜自己倒是曾經說過:「我的興趣在於描繪(受傷的)心被療癒的過程,而非死亡的本身。」然而仔細想一想,死亡這個主題在充滿緊張與意外的現代世界,是不是反而有讓人熟悉親切的感覺呢? 1987年以「廚房」一文得到第六屆海燕新人文學賞,吉本芭娜娜以細膩的筆觸,擅長營造鮮活的感覺與思想,是八○年代末、九○年代初期崛起的文壇新銳,之後所出版的每一本書都是暢銷之作、掀起所謂「吉本芭娜娜」現象。
東京人
日本人 離鄉背井的新井一二三恨不得做個外國人,拼命學習外國語,學習外國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外國人的眼中,她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角色的矛盾讓她在海外的生活更形與眾不同。 本書共分為「懷舊物語」、「幸福的機會」、「日本味道」、「難忘的熱帶」四個篇章,每一個篇章裡面都有新井一二三對於自己的,以及對於環境變遷的摸索記憶和感嘆,新井一二三自己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她的青春紀念冊,字裏行間,說不定有她當時流的淚痕呢。 一個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期間的甘苦美味。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生長於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系畢業。 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大陸留學兩年,期間遊走雲南、東北、蒙古、海南島等各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在約克大學、懷爾遜理工學院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 九四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星島日報」、「蘋果日報」、「明報」等多份中文報刊上發表散文及小說。海外生活超過十年,因為不適應日本而離開日本,因為對抗母親的打擊而以中文寫作。「為了逃避陰影而開始寫文章,總有一天要寫那陰影本身。」 思路清晰,風格鮮明的新井,以自由豐富的人生經驗,表達誠實的自我價值;以細膩的女性觀察,寬容地注視生活,洞悉人性而深具關懷。 台灣出版作品:《心井新井》(大田出版)。 新書《東京聲音》(暫定名)是新井一二三過去在香港及加拿大所寫的生活記錄。大部分發表在《星島日報》專欄、《明報》、《明報月刊》、《九十年代》等刊物。 離鄉背井的新井一二三恨不得做個外國人,拼命學習外國語,學習外國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外國人的眼中,她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角色的矛盾讓她在海外的生活更形與眾不同。 本書共分為「懷舊物語」、「幸福的機會」、「日本味道」、「難忘的熱帶」四個篇章,每一個篇章裡面都有新井一二三對於自己的,以及對於環境變遷的摸索記憶和感嘆,新井一二三自己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她的青春紀念冊,字裏行間,說不定有她當時流的淚痕呢。 一個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期間的甘苦美味。
象工場的 HAPPY END
象工場的 HAPPY END 本書為村上春樹與安西水丸八○年代合作的短篇系列,村上的小品創作配合安西的清新畫風,打破文字與圖象的區隔及界限,亦表現出創作人的獨特性格及生活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