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05_深夜食堂30
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熱賣排行榜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神與物遊:中國傳統工藝

朱怡芳  著
風格司 出版
2015/01/23 出版

中國傳統工藝的美舉世聞名。 & 藤編家具、木雕家具、鑲嵌工藝家具的材料、形制、使用方式,與手工泥制紅陶、小口尖底瓶、明式家具、清式家具等等,各朝各代工藝,風格亮麗,獨樹一幟! 這些在本書都可以看到…… & 從打字、鑽磨、切削石器,到鬼斧神工;從漸漸沒落的民間工藝,到讚嘆驚訝的奢華特藝;中國的傳統工藝是生活所需的技藝、是豐饒的特產、是多彩的趣味,更是中華文化的文脈,「鄭之刀,宋知斤,魯之削,吳越之劍」、「蜀錦」、「越布」、「齊陶之縑」等,無不輝煌燦爛。傳統工藝本身是有生命的,他就像生物一樣具有多樣性,本書在工藝傳統的承續、變化之間,歸納出唯有合理合道、相適相宜,才能成天地之大美,臻神與物遊之化境。 & 本書特色 & *中國歷代工藝美術的演變、工藝產品的多樣性與能工巧匠的故事等等。 *精選中國各歷史階段的著名工藝,並以精彩細緻的彩圖說明各傳統工藝的特色。 *比較了工藝的創意與文飾的不同,也讓讀者理解文質之樸與奢華之豔會有何不同的感受。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玩金術2:金工創作進階

趙丹綺  著
北星 出版
2014/08/25 出版

本書分成三個部份分別介紹各種金屬成形、質感圖紋創造及色澤變化的技術,這些技術充分發揮金屬的各種特性,展現金工創作更多的樣貌。第二冊共分十章節,第一~五章與金屬成形的技術有關,使平面金屬立體化的方式,著重於利用金屬延展、壓縮的特性來使金屬變形,亦介紹運用模具的設計使金屬成形的技術;第六~八章為金屬表面質感或圖案創造的技法,以化學反應、合金原理及各種方式豐富金屬表面的技術,其中亦包含日本傳統的木目金技術;第九~十章討論改變金屬色澤的技巧,介紹藝術物件及金工首飾兩者使用的色澤處理方式,包括化學染色及電氣化學。進階創作奠基在基礎金工的學習,在扎實的根基開始打造風格獨具的創作。

9 特價14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根雕製作技法

汪傳龍  著
大展 出版
2013/08/01 出版

根雕藝術是中國古老而傳統的藝術,始於戰國,形成於漢晉,發展於唐宋,盛於明清,今天將會更加繁榮發達。繼花卉、盆景熱之後,根雕藝術熱又在全國各地興起,各種根雕藝術團體層出不窮,創作、研究、交流、展覽盛況空前,根雕國有廠家及個體生產者生意興隆。根雕以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及收藏陳設的實用意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市場廣闊。《根雕製作技法》是筆者多年理論研究及創作實踐的一個總結,旨在將自己的根雕藝術創作的點滴經驗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對廣大根雕藝術愛好者和專業生產單位有所裨益,為中國根雕藝術的蓬勃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田園牧歌:黃土水(DVD)

蕭瓊瑞  著
清涼音 出版
2013/06/20 出版

黃土水與新美術運動日人在治台初期所推廣的新式教育與近代文明,在治台的二十餘年後,開始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逐步展露,所謂的「新美術運動」,正是針對著原有的舊式文人水墨的改革而展開。黃土水(1895- 1930)是台灣「新美術運動」黎明期最閃亮的一顆巨星,其短促的三十六歲生命,為台灣近代美術的展開,譜下最美麗的序曲。出生於一八九五年,亦即日人治台同一年的黃土水,一九一四年畢業於台北國語學校(後改為師範學校,簡稱北師),旋即以優異的美術天分,獲當時北師校長隈本繁吉推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簡稱東美)深造,成為台灣第一批留日美術學生。和其同時赴日學習美術的,尚有同為北師畢業的劉錦堂(1894-1937,後改名王悅之)及張秋海(1898-1988)等人。之後,後繼者眾,台北師範和東京美術學校成為培養台灣美術家最重要的搖籃。黃土水在東美刻苦自勵的學習生活,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一九二○年,亦即黃氏自東美木雕科畢業的同一年,他以一件【蕃童】雕刻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轟動全台。之後又連續多次入選,其中以一九二一年的【甘露水】最具代表性。這件以大理石雕成的等身人像,深受西方古典寫實手法,尤其羅丹(Anguses Rodin,1840-1917)風格的影響。不過,作者巧妙地掌握了東方女性勻稱圓潤的軀體特質,雙手自然下垂,向外攤開,雙腳合攏,稍作交叉,臉部微微上仰,迎向天際,一副自信而舒緩的模樣,立於一個圓形如蚌殼的底座之上,令人聯想起西方文藝復興前期藝術家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ili,1445-1510)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從地中海中浮現的美神維納斯,飄動的秀髮,修長的體態,愉快地接受風神、花神的祝福。畫幅飛揚著異教的色彩、人類的想像,象徵著中古基督教文明桎梏的鬆動,標示著人文思想為主流的文藝復興時代之來臨。黃土水是否深受此作的啟發,不得而知,但【甘露水】在台灣美術史上,顯露了【維納斯的誕生】一般重要的時代意義,則無可懷疑。【甘露水】是台灣美神的誕生,台灣美術從之前文人的戲墨、民間的實用,轉而為一種心靈的深刻展現。「甘露水」原是觀音大士淨瓶中點化人間的聖水,新時代的美術亦將如「甘露水」般地滋潤台灣人民枯竭乾澀的心靈。【甘露水】作為台灣美神的誕生,並非論者的牽強附會,此作一個更為本土的名稱──【蛤仔精】,就直接印證那圓形的底部,確是一個海中的蚌殼。黃土水的天分,展露在更多小型卻充滿泥土味道的台灣動物塑像上,而他為艋舺龍山寺精雕的【釋迦立像】,正和溫雅的【甘露水】女神兩相映照,堅毅、自持、刻苦、凝定的男神,幾乎是台灣人文精神的典範。黃土水辭世之作是其著名的【水牛群像】(原名【南國】),以五條水牛、三位牧童所構成的台灣農村景象,理想的塑造了故鄉田園牧歌! 黃土水不世出的才華,鮮明地標示了台灣新美術運動的序幕,卻也讓後繼者有著難以踵繼超越的重擔,雕刻成為此後台灣美術最為貧弱的一環。除少年早逝的黃清埕外,陳夏雨、蒲添生是日治後期少數可以提及的名家。黃土水對台灣新美術運動的影響,激勵的意義多於實質的引導,真正作為新美術運動導師型的人物,是日人石川欽一郎(1871-1945)。本書特色黃土水是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雕塑家,也是第一個以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籍藝術家。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黃土水的一生致力於台灣風土之美的發揚,也期待台灣進入一個進步開化的現代化社會,其代表性的作品:〔甘露水〕、〔釋迦出山〕、〔水牛群像〕,已成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列名文建會「國寶」的指定名單內,值得大家進一步的瞭解。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

柳宗悅  著
大藝出版 出版
2013/06/05 出版

一支掃把也能稱得上美?一個陶碗為何如此溫暖人心?民藝=民眾的工藝=生活器物,特有的溫潤質感總讓人打從心底感到美觀、安心,它們的共通點是實用耐用堪用,意即符合了柳宗悅所提倡的「用之美」。本書精選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講述民藝運動的理論基礎,為「何謂民藝」做定調,歸納出美的定義及構成美的條件,釐清民藝與藝術在功能性、美的評判標準上之不同,影響此後近百年日本人的生活態度,也在無形中培養出日本民眾的美感意識,內化成無法計量的精神資產。現今正在台灣發酵的生活道具風潮可說是當年日本民藝運動的延伸。民藝的精髓在於「用之美」三個字,解釋了我們追求這種美感的緣由:器物之於人,不是只有消費性的、物質性的,還要透過「使用」才能看見美,進而感受美所帶來的心靈撫慰、以及進到美的身後所代表的理想世界。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美術全集30:楊英風

蕭瓊瑞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3/05/12 出版

二百幅作品與生平圖版.七萬餘字專文追溯楊英風於水彩、油畫、水墨、版畫、插畫、設計、攝影、景觀雕塑等各領域的全方位發展作為戰後台灣最重要且具影響力的雕塑家,是許多人對楊英風最基本的認識;但是以雕塑家來形容楊英風,顯然不是一種全面且周延的說法。從創作的形式言,舉凡:水彩、油畫、水墨、版畫、漫畫、插畫、設計、石雕、木雕、泥塑、不?鋼、景觀規劃,乃至雷射、攝影等等,楊英風都有相當突出的表現;楊英風可以說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在戰後台灣美術史上,楊英風創造了許多第一。他是延續台灣近代雕塑先驅黃土水的寫實成就,將台灣近代雕塑由「古典寫實」導進「自然寫實」的重要雕塑家;他也是第一個將東方文化中的「書法」概念融入立體造型,創造出以「虛空間」為主體的意象雕塑之現代雕塑先驅者;他也是台灣第一個公共藝術的實踐者,提出「景觀雕塑」的概念,強調藝術與個人的關聯、互動;更是台灣文化產業最早的推動者,花蓮石雕的藝術化、產業化正是最具體的成果。此外,他也是台灣最早雇請專業模特兒,並進行裸女攝影與雕塑探索的藝術家;也是「現代版畫會」的創始會員,帶動版畫創作的現代化,成為台灣1960年代「現代藝術運動」的重要領導者之一。早期,他任職《豐年》雜誌,深入農村生活,以漫畫從事農村教育,是開展農村經濟發展的開拓者;他優遊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將中國龍鳳思想及宇宙觀念,巧妙地融入現代媒材的不?鋼雕塑創作。在個人的創作之外,一生教學不倦,培養後進無數,朱銘只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位。總之,他一生七十餘年的藝術生命,涉獵媒材之廣、作品留存之多,且深入中國文人思維與台灣風土特色,強調作品與環境、生活、時代的結合,形構出自我獨特的思想體系;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美國、歐洲,乃至沙烏地阿拉伯等地,是戰後台灣第一人。本書為耗時十年編纂、共計三十冊的「楊英風全集」的精華摘錄與研究總輯,是瞭解楊英風生平、藝術最便捷的管道。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陶藝創作:生活、創意與技法

羅森豪  著
雄獅圖書 出版
2013/01/18 出版

★全方位「陶藝創作引導書」這不僅僅是「陶藝技法」的工具書而已,它更是一本全方位的「陶藝創作引導書」。作者以日常生活的觀察及文化創意的思維為引導,將自然、心靈、家庭、婚姻、人際觀係,及生活環境空間,作為陶藝創作的主題方向,並鼓勵讀者藉由做陶的過程與勞動中找到新的休閒享樂方式,讓陶藝傳統的技藝與精神,宛如心靈的新意識運動般,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中,並重新發現滿足心靈的能力。★一千多張製作步驟圖與詳盡解說在技術方面,從取土與洗土、練土與揉土、徒手捏塑、陶板成型、手拉坏等基本技法,書中以1000多張製作步驟圖與詳盡解說,讓讀者可以跟著模擬實際操作,對陶藝整體製程能有深入的了解。以珍貴的「天目碗」為例,本書著重拉坏技法的訓練,讓讀者藉由最單純的工法與造形,搭配單一掛含鐵釉漿,就能燒出多彩層次,有如銀河天體般的美感。★創作有意義的作品如本書〈新嫁妝、新思維〉單元中,新婚夫妻自製的串珠首飾、下聘時奉茶的鑲崁陶杯,及婚禮回贈親友的剔釉花碗等,均是期待能提供給新世代的讀者們,除了能從此單元習得鑲嵌技法的迷人裝飾效果,以及吉祥圖案的剔釉方法外,最重要的還是能獲得啟示,在傳統文化的內涵上能有全新的詮釋,並創作具永恆意義的作品。或者如〈創造生活美感與家庭認同的傳家寶〉單元中,從廚房中來思考,運用視覺美味來創造出能串起家族共同美好回憶和深刻氣味之作品。★自製工具方法,與實用釉藥配方介紹本書有自製工具的方法介紹,同時亦公開作者多年研究的實用釉藥配方,並提供陶藝製作過程中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使創作者得以有自信的使用工具、調配釉藥以及進窯燒成,把自己訓練成為一位具備扎實基本功的陶藝創作者。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太極‧渾厚‧朱銘 (附DVD)

潘(衣番)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2/12/11 出版

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傳記,追溯台灣美術百年歷程「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二百餘幅圖版細述各擅木雕、油畫、雕刻、學術性素描等領域之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隨時代推移而起伏的個人生涯、藝術成就朱銘(1938~),本名朱川泰,出生於臺灣苗栗通霄。十五歲拜李金川為師,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習得一身好手藝。三十歲再入楊英風師門,學習現代雕刻並拓展視野。朱銘兩次拜師,第一次讓他獲得安身技術,第二次則讓他觀念一新。1976年,朱銘首場個展便被推舉為鄉土運動的表徵,隨後「太極」系列、「人間」系列相繼問世,並以形神兼備、蘊含東方韻味的作品聞名於世。1999年金山「朱銘美術館」開幕,實現了國內第一座私人雕刻美術館的壯舉。七十歲後的朱銘,創作力與企圖心從未停歇,「立方體」系列近年來面世。朱銘是一位風格鮮明、從傳統雕刻工藝踏入藝術創作,成為享譽國際的雕刻大師的臺灣藝術家典範。本書為「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之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傳記之一,此系列以嚴謹的研究與考證為基礎,深入淺出的文字、二百幅以上的圖版為內容,於各書中追溯美術家的生涯與藝術歷程,目的在於為百年來台灣前輩美術家的藝術成就留下紀錄,同時做為美術家生涯與作品研究之詳盡參照。「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共六冊:《木雕.宗師.黃龜理》《太極.渾厚.朱 銘》《陽光.海洋.林天瑞》《遊筆.人生.鄭世璠》《童心.創意.劉興欽》《溯根.探源.陳奇祿》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木雕.宗師.黃龜理(附DVD)

林保堯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2/12/11 出版

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傳記,追溯台灣美術百年歷程「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二百餘幅圖版細述各擅木雕、油畫、雕刻、學術性素描等領域之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隨時代推移而起伏的個人生涯、藝術成就黃龜理(1902~1995),傳統木雕家,十五歲承父命拜陳應彬為師,又隨潘陽酒及徐陽平兩位老師學習,奠定了他木作匠師應有的格局與功力。十八歲起隨應彬師父轉戰臺灣各地廟宇,實地施作操練。基於其天賦、機運及自身的努力,二十多歲即成為獨當一面的雕刻匠師。日後技藝更加成熟,名貫國內木雕界,作品遍布臺灣各地宮廟。六十二歲時因三峽祖師廟重建,而與其管委會主任李梅樹建立良好合作的因緣,後被李教授聘至國立臺灣藝專,開課傳授傳統木雕技藝。八十多歲時先後獲得薪傳獎、國家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之殊榮,從此確立其大師之地位。本書為「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之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傳記之一,此系列以嚴謹的研究與考證為基礎,深入淺出的文字、二百幅以上的圖版為內容,於各書中追溯美術家的生涯與藝術歷程,目的在於為百年來台灣前輩美術家的藝術成就留下紀錄,同時做為美術家生涯與作品研究之詳盡參照。「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共六冊:《木雕.宗師.黃龜理》《太極.渾厚.朱 銘》《陽光.海洋.林天瑞》《遊筆.人生.鄭世璠》《童心.創意.劉興欽》《溯根.探源.陳奇祿》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

張毅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12/10/09 出版

千度的淬煉 四分之一世紀的考驗 從膠卷鏡頭 到礦石焰火 光與熱的精粹交會 燒熔出永恆的藝術人生 25年 琉璃不死的力量 最瑩透的永恆 「夢想」,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完成夢想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來滋養。 從過去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產業歷程來看,或許電影可以說是最早創造出文創「烈士」的領域。也許這麼來看,楊惠姍與張毅—琉璃工房的兩位創立者出身於台灣電影藝術,令人一點也不意外,同樣懷抱夢想與創意,同樣緊握著堅持下去的信念,也許就是電影人那骨子裡的理想與傻勁,琉璃工房有了今天的規模。 對同行或對琉璃工房熟稔的友人,看到那股不設停損點、持續前進的勇氣,都會捏把冷汗;不以功能設限創意,而從對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養份-琉璃工房「有益人心」的理念,來引領新作品的發展與創作。光是這兩點,也許琉璃工房的所謂文創經驗,就足以讓人深刻思索。 然而,就如同「創意」本身暗示的不易「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的所謂「成功formula」也不會是單選題答案;過去的出版、表演藝術、電影廣告、工業設計…等等領域存在多年(甚至可說自人類出現以來就存在),也不斷地尋找得以挑戰自己、甚至持續發光發亮的方式。如此來看,張毅在本書首度提供的,談不上商業模式,無關key successful factor,更多的是,一個工藝團體二十五年來,為他們相信之事所作努力的真實分享。 &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一毫微觀:心經二刻

拾得法師  著
藝術圖書 出版
2012/09/15 出版

在南投埔里福長路法如精舍修行的拾得法師,藝專期間學篆刻,母親去世,為報母恩,三十歲以前刻第一套「心經」,2005年到2010年又刻第二套。她學習深入般若空慧,以全生命綿綿密密貼緊一刀一石,心一境性於方寸間,止息尋伺,超越時空,令五蘊身心放鬆放下。有感此一「心經」為創作篆刻,一百多顆印面,每顆篆刻邊款尤為講求,感動之餘,本公司決定刊印發行此美好著作。拾得法師並親撰寫短文,訴說刻文解經,每篇雖短,但意義深遠,定然可以讓讀友、教友有更深的體悟。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陶藝徒手成型技法

Jacqui Atkin  著
視傳文化 出版
2012/05/01 出版

陶土是一種多彩多姿的成型材料,可以用來塑造變化多端、形式繁多的物品,例如日常生活中具機能性的實用器皿,或純粹觀賞性的藝術作品。徒手成型是陶土工藝最土老、最傳統的一種技法,能夠讓藝匠有最自由的創作空間,可以激發他們的藝術天份,完全表現陶土最純樸的觸覺特質。「陶藝徒手成型技法」一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全彩清晰的操作步驟圖,來解釋並示範徒手成型技法中的基本原理與實務流程。「手捏成型法」是直接用手之觸覺,去體會陶土的延展特性,感受陶土隊不同指壓力量之反應;「圈泥成型法」與「土板成型法」告訴您在製作大型物件時如何駕馭陶土;「模塑成型法」最適宜以固定模具,大量翻造同一樣式或極端獨特作品。特殊的剖面視圖讓讀者自由的往外,一窺成型過中所有結構組成。書中並歸化一系列實用練習單元,從碗、盤、籃到磁磚,應有盡有。書中配以大量指引、建議、圖說與優質的照片,使「陶藝徒手成型技法」成為一本平易近人的技術手冊,不但是初學者不可或缺之玩陶工具書,也是專業陶藝家最佳的進階參考書。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孫瀛洲陶瓷研究與鑑定

孫瀛洲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2/02/26 出版

以北京故宮三萬餘件捐贈文物收藏為主題中國現代文物研究名家執筆「大家研究與鑑定」系列從古文物中探詢歷史、辨明真偽、析釐美學本書作者為中國二十世紀著名的陶瓷專家,集收藏、鑑賞、鑑定、學術研究為一身,1949年後,將精心收藏的各類文物三千餘件全部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期間,他對故宮藏陶瓷進行了系統鑑定,並發表其精闢闡述文物鑑定與辨偽的論文,包括(談哥汝二窯)、(元卵白釉印花雲龍八寶盤)、(我對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試談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官窯瓷年款)、(成化官窯彩瓷的鑑別)、(明嘉靖青花加彩魚藻罐)、(瓷器辨偽舉例)、(元明清瓷器的鑑定)等。本書集結九篇以古陶瓷為主題的專文,其既有典型瓷器的具體鑑定事例,又有陶瓷鑑定的科學總結,深入淺出,實用性極強,對專業人員鑑定的研究工作極具參考性。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萬里陶瓷研究與鑑定

陳萬里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2/02/26 出版

以北京故宮三萬餘件捐贈文物收藏為主題中國現代文物研究名家執筆「大家研究與鑑定」系列從古文物中探詢歷史、辨明真偽、析釐美學本書作者為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陶瓷的開拓者、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其借鑒西方流行的田野考古方法,對古窯址進行實地考察,從1920至60年代,遍訪中國各地古窯址,收集了大量古瓷器標本,並對其進行排比研究,開闢了一條瓷器考古研究的新途徑,為現代中國古陶瓷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學識淵博,著述頗豐,出版了《瓷器與浙江》、《中國青瓷史略》二書及幾十篇考古與研究鑒定論文。本書就研究與鑒定這個範疇,精選了作者二書中的十二篇文章,包括〈中國青瓷史略〉、〈中國歷代燒製瓷器的成就與特點〉、〈邢越二窯與定窯〉、〈談談成化窯的彩〉,以及〈宋末至清初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瓷器〉等,既有對陶瓷研究的科學總結,又有對典型瓷器的具體鑒定事例,深入淺出,為實用性極強的論瓷經典。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隋建國

藝術家 出版
2012/01/29 出版

〈被限制的動力〉……是一件比喻性的裝置:禁錮和掙扎。既是隋建國對自己內心感覺的表達,當然也可以讀解為他對生存環境的寓意。--「被限制的動力」展覽策展人栗憲庭本書為中國藝術家隋建國於新加坡當代美術館(MOCA Singapore )舉行之作品展的展覽專輯,此展由新加坡美術館主辦、林大藝術中心協辦,中國策展人、藝評家栗憲庭策展,為新加坡美術館的開館展。書中收錄展出作品的圖版,並附策展人所撰寫的展覽序言,使人得以概觀展覽始末。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屬押花DIY

BOUTIQUE社  著
台灣東販 出版
2011/11/24 出版

精緻而典雅的金屬藝術於清冽的光芒中閃耀復古情調金屬押花也稱「金屬雕花」或「金屬浮雕」,是一門利用金屬工具在柔軟的金屬片上做出浮雕花樣的藝術,源自西洋古老的工藝技術,結合了繪畫與雕刻,是不需繁複工具與技巧就能進行的靜態活動,因此在日本廣受女性歡迎,但在台灣卻仍屬於小眾的藝術,故本書的出版,不啻提供對金屬押花感興趣的讀者一個入門的管道。本書共收錄日本12位金屬押花專家的64款作品,將金屬押花運用在相框、墜飾、筆記本、珠寶盒、手鏡等的裝飾上,並加入許多意想不到的巧思。以姿態高雅的花朵、栩栩如生的動物與抽象的線條等,營造出獨具風格的藝術氛圍,或以寶石點綴,展現更為雍容優雅的情調。金屬押花融合了源遠流長的傳統與個人獨特的世界觀,是讓人不禁發思古之幽情的精緻藝術。本書特色第一本以金屬押花為主題的中文版手工藝書,收錄12位講師共64款金屬押花作品,是初學者最佳的入門管道。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英風映像:楊英風全集出版記實

蕭瓊瑞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1/11/15 出版

「楊英風全集」全三十卷編輯紀實+各卷摘要總主編蕭瓊瑞執筆,導覽「楊英風全集」各卷精華《英風映像》依「楊英風全集」30卷出版順序,介紹各卷編纂原則及主要內容,對瞭解這套華人世界最大藝術家個人全集,有提綱絜領、整體掌握的功能。本書作者,也是「楊英風全集」總主編蕭瓊瑞教授,是知名美術史研究者,除了具備嚴謹的史學專業,對全集的體例進行完整的規劃、安排外,也以文學家的筆法,為全集每一卷的出版,寫下了充滿情感與睿智的記錄和推介。《英風映像》可視為這套擘劃十年、耗資超過新台幣六仟萬的「楊英風全集」最佳的導覽手冊;透過本書,讀者得以輕易進入楊英風浩偉超越的藝術天地,體驗藝術家不懈的用心和豐美的成果。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三十卷:史料與圖片II

藝術家 出版
2011/10/30 出版

「楊英風全集」末卷,收錄先前無法歸納之圖文拾遺呈現揚氏自學生時代以來之生涯記憶片段做為「楊英風全集」最後一卷,本書有補遺、拾珠之意,將無法歸納的零散圖文,儘量收錄在此。包括:1985至1997年間的各式公文,以及楊英風生平相關圖版,包括照片、證件、履歷表、證書、請柬、設計草稿及名片等;計分學生時期、豐年時期、旅義時期等。翻閱這些史料與圖版,一如闖入藝術家住宅頂層的閣樓中,所見盡是一些充滿歷史記憶的圖像與片斷,特別具有親切感,也是歷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私密資訊。「楊英風全集」出版工程的完成,一如美崙華廈的竣工;高樓九仞,始於一磚一瓦的累積,更奠基於藝術家本人生前片紙隻字的一一保存。這是一樁藝壇的美事,也是歷史的奇蹟,背後有諸多發心、助願人士的長期支持。此全集的出版,是希望能這樣的浩大工程,也能成為歷史持續前進、超越發展的重要基石。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七卷:書信IV

藝術家 出版
2011/10/30 出版

楊英風囊括機場、教堂、公園、斯繆、音樂廳等各類「景觀規劃」案共75案的往來書信,完整呈現楊氏之景觀規劃案的多樣表現本書為「楊英風全集」的書信第四卷,主要蒐羅和「景觀規劃」有關的各類公私文件,按案別的年代順序,先後排列,從現存最早的1953年宜蘭礁溪大坡的「宜蘭縣公墓設計案」,到1996至1997年之交的「苗栗縣新東大橋橋頭藝術工程規劃案」,總計七十五個案子;每個案子,少則一、兩封,多達十數封,清楚呈現這些案子在進行中溝通、協調的過程,可以和全集第六至十二卷的「景觀規劃卷」參照互補。做為台灣最早以藝術介入公共景觀工程的專業藝術家,楊英風一生始終不失藝術家堅持藝術思維的本色,縱然公家機關或私人企業各有其考量和顧慮,但藝術家並不因此違背其專業認知與品質,這也正是他能以藝術家之名留名歷史,而不淪為一般景觀工程公司的主要原因。此外,楊英風涉及的案例範疇幾無拘限,不分宗教、國界,從公墓、機場、公園、教堂、寺廟,以至於橋梁、音樂廳、高爾夫球場等,豐富的歷練,成就了藝術家個人創作的視野,也展現了創作者勇於挑戰的決心。此類書信與公文的蒐羅,都成為深入了解楊英風景觀規劃思維的重要參考史料。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景觀雕塑大師:野口勇

藝術家 出版
2011/10/19 出版

集現代雕塑、景觀設計、舞台設計、家飾設計於一身的二十世紀雕塑大師野口勇,首本完整的中文生涯與作品介紹,追蹤其跨足,多種媒材、多種領域、不同文化背景,而鑄造其獨特魅力的全方位發展。野口勇(Isamu Noguchi 1904-1988)是二十世紀雕塑大師、卓越的景觀設計家,並跨足公共藝術、舞台設計、家具及燈飾等領域,被《紐約時報》譽為「全方位的多產雕刻家」。他的創作生涯跨足亞洲、美國、歐洲的文化背景,透過石材、鋼鐵、木材等諸多材質應用方式,獨特的演繹手法,將東方工藝的審美觀與西方現代藝術理念揉合成為三度空間作品,贏得舉世的矚目。野口勇的父親為日本詩人,母親是帶有蘇格蘭血統的美國英語女教師。他在日本度過大部分的童年時光,十三歲時取得美國公民權。1922年他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系。這個城市啟發了他對雕塑的熱情,兩年後他離開學校,專注於抽象雕刻創作。隨後拜羅馬尼亞雕刻家布朗庫西為師,從此邁入雕刻世界的大門。二○至三○年代,野口勇以雕刻塑像謀生,並為舞蹈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設計了二十個舞劇的舞台裝飾。他也前往中國與日本,在北京跟隨齊白石學水墨畫和中國園林建築心法,並接觸到日本禪宗庭園的風格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他一半的日本血統身分,曾被誘入收容所七個月。從收容所出來後,他決心不再為藝術以外的事物分神。此時他創作一系列名為〈月景〉的從內部發出光芒的光之雕刻,象徵他在生命黑暗期中迎向光明願景的寓意。五○年代,一次旅行途中,他發現了岐阜縣當地的和紙燈籠,他將紙型加以設計,並裝上電燈泡,成為古意新創的半透明物件,後來設計成量產的「光」燈系列作品,大受歡迎。六○年代之後,野口勇在國際藝術界建立起名聲與掌聲:1962年獲選進入美國藝術文學院;1971年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士;1986年代表美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1987年榮獲美國國家藝術獎;1988年榮獲紐約雕塑中心的終身成就獎,這一年他在紐約去世,享年八十四歲。野口勇介入不同藝術領域及設計範疇,把最小的東西,擴展到都市空間的運用,創造出優雅又堅定的永恆圖象,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藝術家之一。本書為其生涯與作品介紹,以淺顯的文字與彩色作品圖版,追蹤這位全方位藝術家的美學發展與獨特魅力。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三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作品集

十三行博物 出版
2011/10/01 出版

建國百年黃金博物館舉辦「第三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有亮眼成績,其豐碩成果有三:其一即參賽件數高達569件,在單一競賽類別實屬難得;其二為邀集國內外金工領域之專業人士參與,讓專業的聲音在教育性質的博物館場域中得以發聲;其三則為邀集國外重要金工專業人士參與評審並進行金工交流,暨接軌國際水平,更為臺灣後續金工交流鋪路。賽後並舉辦「第三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成果展」,亦將大賽之精采成果匯集成冊,並以「無限-當代金工潮流」名之,對映出當代金工潮流的無限創意與本屆金工大賽豐碩成果。成果專輯共收錄52件獲獎作品及17件評審老師及金工藝術家之創作,將當代金工的一時之選精采呈現。

特價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六卷:書信III

藝術家 出版
2011/09/28 出版

楊英風一生與親友、師長、學生與藝壇人士之間的書信集結附彩色圖片,以做為楊氏生平與作品之研究參考文獻在戰後台灣美術史上,以藝術材料嘗試之新、創作領域橫跨之廣、對各種新知識、新思想探討之勤,並因此形成獨特見解、創生鮮明藝術風貌,且留下數量龐大的藝術作品與資料者,楊英風無疑是獨一無二的一位。視楊英風為台灣的藝術家,恐怕還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從他的生平經歷來看,這位出生成長於時代交替夾縫中的藝術家,事實上,足跡橫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日本、歐洲、美國等地。儘管在戰後初期,他曾任職於以振興台灣農村經濟為主旨的《豐年》雜誌,因此深入農村,也創作了為數可觀的各種類型的作品,包括水彩、油畫、雕塑,和大批的漫畫、美術設計等等;但在思想上,楊英風絕不是一位狹隘的鄉土主義者,他的思想恢宏、關懷廣闊,是一位具有世界性視野與氣度的傑出藝術家。「楊英風全集」第24 ~ 27卷為書信集,搜集楊氏一生和家人、友朋、師長、學生,乃至藝壇人士之間,魚雁往返的各式信札,第26卷所收錄者為事件篇(1960-1997)。從這些書信內容中,我們似乎可以窺見這位一生以理性創作著稱的藝術家,至性至真的另面感性。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五卷:書信II

藝術家 出版
2011/09/28 出版

楊英風一生與親友、師長、學生與藝壇人士之間的書信集結附彩色圖片,以做為楊氏生平與作品之研究參考文獻在戰後台灣美術史上,以藝術材料嘗試之新、創作領域橫跨之廣、對各種新知識、新思想探討之勤,並因此形成獨特見解、創生鮮明藝術風貌,且留下數量龐大的藝術作品與資料者,楊英風無疑是獨一無二的一位。視楊英風為台灣的藝術家,恐怕還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從他的生平經歷來看,這位出生成長於時代交替夾縫中的藝術家,事實上,足跡橫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日本、歐洲、美國等地。儘管在戰後初期,他曾任職於以振興台灣農村經濟為主旨的《豐年》雜誌,因此深入農村,也創作了為數可觀的各種類型的作品,包括水彩、油畫、雕塑,和大批的漫畫、美術設計等等;但在思想上,楊英風絕不是一位狹隘的鄉土主義者,他的思想恢宏、關懷廣闊,是一位具有世界性視野與氣度的傑出藝術家。「楊英風全集」第24 ~ 27卷為書信集,搜集楊氏一生和家人、友朋、師長、學生,乃至藝壇人士之間,魚雁往返的各式信札,第25卷所收錄者為友人篇(1965-1997)與事件篇(1951-1959)。從這些書信內容中,我們似乎可以窺見這位一生以理性創作著稱的藝術家,至性至真的另面感性。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八卷:年譜

藝術家 出版
2011/08/07 出版

楊英風與楊英風藝術基金會之逐年紀事追溯附圖三百多張,完整提供楊氏之生平資料參考年譜,是以編年體裁記載一人生平事蹟的著作。本卷的年譜是以楊英風先生舊有的年表加以擴充而成的,且有別於一般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年譜,是將每年的紀事分成事件跟創作兩個部分,如此事件歸事件、創作歸創作,讀者可以一目瞭然,免除因所有事項參雜一起,不易閱讀及找尋的困擾。編者再藉由出版《楊英風全集》時所整理的與楊英風相關的大批史料、報導、文章等,將之節錄並引用至年譜上,讀者可以清楚的瞭解當年楊英風發生的事件及其相關的資料,且凡是引文必註明出處,若讀者有興趣也可以去查閱整篇文章或報導。此外,也收錄了與每年記事相關的照片或圖片當作插圖,計三百多張,可說是圖文並茂。年譜的紀年是從1926年楊英風出生至1997年去世為止,1998年以後則是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的大事記。本卷另收錄了林今開先生寫的〈八千里路風和土〉一文,據楊英風三女寬謙法師云,〈八千里路風和土〉原是林今開先生為楊英風寫的傳記小說,但1992年林今開先生不幸過世,書於是沒有完成,其文稿則一直塵封在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中,無緣與大眾分享。《楊英風全集》總主編蕭瓊瑞老師認為此篇文章主要是記述楊氏祖先的故事,且林今開先生甚至遠赴福建去考證楊氏祖先的事蹟,雖然只記載楊氏祖先來台奮鬥及其父母在中國大陸發展事業的經過,楊英風進北京日本中學校唸書之後的事情則尚未提筆,但正好可以補年譜的不足,希望藉由《楊英風全集》出版的機會,讓此篇文章得以「重見天日」,因此特別將之收錄在本卷。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第二十九卷:史料與圖片I

藝術家 出版
2011/05/01 出版

楊英風史料與相關圖片之完整匯整呈現楊英風於藝術領域之外的多重角色楊英風全集第29、30卷為史料與圖片,搜羅全集前28卷未能羅列的文件資料以及圖片等等。本卷為第29卷,內容為證書、獎狀、聘書以及公文,依類型並分割為兩個部份:前半部收納楊英風先生一生榮獲的獎狀、聘書以及展覽的紀念狀、感謝狀等。本卷後半部則收納公文,記錄楊英風與政府單位及公私立社團的往來軌跡。讀者由公文的往返可一窺楊英風在藝術領域的多重角色:擔任公私立學校美術教師、公辦展覽及民間單位藝文獎項評審、參與文化藝術單位之草創成立、擔任公立博物館與美術館作品審查委員、公部門公共工程設計案甄選委員以及自辦展覽活動等。其涉足領域,由基層美術教育,涵蓋至一般大眾的美術推廣。此外,少部份公文記錄了個人遭遇事件,如重慶南路居屋受損糾紛等,可一窺藝術家在頻繁的藝術創作中所面對的生活繁瑣。公文部份共收納五百多篇,因各單位的公文格式皆不同,為求讀者閱讀便利,將既有的框線取消,改以橫式文字排列,並以盡量貼近內文閱讀習慣為原則,重新作排版,因一冊所能包羅內容有限,1985年後將在下一卷中繼續收納。本書內容力求忠實呈現原貌。文中少數錯別字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因年代久遠之故,少數文件內容損毀不易辨識,以“□”符號標示。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鳥蟲書匯編

臺灣商務 出版
2011/02/01 出版

上古創字依類象形,所以形聲相益,會意記事;商周之後文章典宣,會通應變致用之外更求文飾。所謂鳥蟲書,即古代之花體篆字也。其文具鳥魚螭蟲之狀,盤屈宛轉,游走飛舞,飾象華美,實為漢字中之奇葩,最富於裝飾藝術者,惜流傳較少,如鳳毛麟角不可多得。  本書所輯以彝器古兵款識及秦漢印文為主,摹集之字依拓本照片或影印本為據,並參許慎《說文解字》字例,耗時六年計蒐得654字、重文1153成書十五卷。本書特色  所謂鳥蟲書,即古代之花體篆字。其文具鳥魚螭蟲之狀,盤屈宛轉,游走飛舞,飾象華美,實為漢字中之奇葩,本書所輯以彝器古兵款識及秦漢印文為主。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十二卷:景觀規畫VII

藝術家 出版
2011/01/16 出版

楊英風一生景觀規劃案的背景與細節之完整紀錄呈現楊氏身為台灣景觀設計大師的獨特美學理念 「楊英風全集」的「景觀規畫卷」計有7卷(為全集第6至12卷),涵括楊英風一生大大小小、完成與未完成的各種景觀規畫案,從背景資料、規畫構想、基地分析、模型照片、施工進度、施工過程、往來公文、相關報導,及最後的完工照片、開幕儀式等,可說是楊英風作為一位開台灣公共藝術風氣之先、影響鉅大的景觀大師,最忠實且全面的記錄。「景觀規畫VII」收錄的內容,大抵從1992年到楊氏過世的1997年,並包括了一些此前未收錄的「補遺」規畫案。在這最後五年的時間裡,楊英風規畫完成了幾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台中國美館〈古木參天〉景觀雕塑設置案(1995)、花蓮慈濟靜思堂屋頂工程暨釋迦牟尼佛坐像規畫案(1995)、新竹交通大學圖書館資訊廣場景觀工程〈緣慧潤生〉規畫案(1996)、宜蘭縣政大樓景觀〈協力擎天〉規畫案(1997)等。這最後一卷的「景觀規畫」卷中,也收入了楊英風為中國、香港,乃至日本、法國等地所作的規畫,顯示楊英風創作涵蓋的區域,已具國際性的視野。 楊英風少年時曾於東京美術學校接受建築的學院訓練,因而奠定了日後從事景觀規畫、景觀建築等的專業能力,加上藝術家天賦的造形美感、多種媒材創作的背景,使得其景觀規畫作品創意獨到且深具個人特色。本卷的呈現均以第一手資料的整理彙整為目標,分為文字及圖版兩個部分,精要呈現出楊英風在景觀規畫上的理念與細節。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四卷:書信I

藝術家 出版
2010/08/06 出版

  收錄楊英風與親友、學生往來之三百多封書信  為了解楊英風的生活、處世哲學與審美觀的詳盡紀錄  在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裡,楊英風的文史資料至少有上萬筆,由於考慮到實用性,因此首先被整理的就是與作品相關的資料,而書信則是暫時被擱置的,一直到要出版《楊英風全集》,總主編蕭瓊瑞老師才決定要將楊英風的往來書信作全面性的整理,預計出版四冊,並將之排在全集的第24至27卷。  保存在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裡的信件數量相當多且狀況良好,除了楊氏親屬間的往來書信外,還有跟當時的藝文界人士來往的重要信函及工作上的相關信件等。  整理成冊後,不啻是重要的研究資料。只可惜信件多是別人寄來的,楊英風寄出的信件除非有留底,否則無法得知其書寫的內容。  還有些信件是草稿,雖然不確定是否寄出,但編者還是將其收錄,畢竟那也是楊英風在寫信當時的想法,透過這些草稿一樣也可得知他想要傳達給親友的訊息。  本卷為《楊英風全集》的第24卷,也是書信類的第一本,收錄的是親屬篇、中村百子篇、學生篇及友人篇(部分)。  親屬篇是楊氏親屬間的往來書信,除了有旅歐時期寫的家書外,後來尚有與分隔多年的父母及弟弟間的信函;中村百子則是楊英風在日本的紅粉知己,因信件數量不少,所以特別獨立出來歸為一類;學生篇是楊英風與學生們的往來信件;友人篇則是楊英風與朋友間的往來信件,但因頁數限制所以本卷只收錄至一九六三年。  其餘的友人類書信則收錄至第25卷;第26卷收錄的是事件類的書信,主要是楊英風工作上的往來書信;第27卷則是收錄與景觀規劃案相關的書信和公文。  透過書信集的出版,打破楊英風給人堅毅、理性的印象,他不再只是終日埋首工作、充滿理想的藝術家,而是個感情豐沛、重視朋友、交友廣闊、對人謙和……等的人。  小至生活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瑣事也都可以從書信集中略知一二,無形中讓讀者參與了楊英風的真實生活。要了解藝術家的生活、為人處世的態度和交友情形等,還有什麼比親筆書寫的信件更加真實的呢!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三卷:工作札記 II

藝術家 出版
2010/07/16 出版

楊英風80至90年代之完整工作札記為了解楊氏創作思緒、活動軌跡、工作細節的詳盡參照 1947年楊英風先生自北京返台,直至1997年辭世,其孜孜矻矻、夙興夜寐歷經藝術創作五十載,工作札記即為這段期所留下的個人每日工作紀錄。對於想一窺楊英風先生創作軌跡的讀者,翻閱工作札記當可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工作札記共匯整出版成二冊,1976至1983年這段時間的工作札記目前尚未尋獲。接續第二十二卷工作札記(一),本冊為工作札記(二),記載年代始於1984年,終於1997年辭世,以年為序。  隨著工作案件與日俱增,楊英風先生於工作札記中愈發詳盡地記載每日工作細項及進度規畫,除得以讓讀者一窺作者獨特而細膩的工作態度,對於雕塑創作及研究者將可作為重要的參考。  此外,工作札記除詳實地記載其活動軌跡,並記錄與藝術圈的交遊,對於相關研究者亦可作為參考。工作札記內文並可見其個人心情紓寫穿插其間,此部份或亦可作日記看待。  本書內容力求忠實呈現原文。日文詞彙為求讀者閱讀便利,大部份已翻譯為中文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文中少數筆誤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因速記之故,少數內文因而不易辨識,以"□"符號標示。插圖部份並選輯工作札記原稿,以利讀者一窺工作札記之原貌。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挪威近代雕刻大師:威格蘭

朱燕翔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0/07/07 出版

挪威近代雕刻大師──古斯塔夫.威格蘭之生涯與作品介紹使人認識其呈現生命百態、直指生命本質的美學成就  古斯塔夫.威格蘭(Gustaf Vigeland, 1869-1943)生於挪威南海岸城市曼達,幼時便在素描和雕刻上顯現藝術才華,而後進入美術學校短期進修,並開始以雕刻作品參加國家性美術展。1893年他到巴黎六個月,跟隨羅丹學習雕刻。受羅丹〈地獄之門〉的影響,威格蘭初期代表作即為浮雕的〈地獄〉。羅丹擅長以男女親密關係為主題的手法,也給他很大影響。  1897年至1902年之間,他受聘出任杜倫漢中世紀教堂的修復作業。教堂塔頂聖歌隊人物與中世紀幻想的惡魔雕像的造型後來也影響了他的風格。從1921年他提出新工作室計畫,直到1943年去世時,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中生活創作。1947年後這座工作室的全部作品捐贈奧斯陸市,以美術館的陳列方式,開放市民參觀。  威格蘭的雕刻作品包括許多委託的紀念像,而其中最重要的要屬威格蘭公園的雕刻群。威格蘭雕刻公園位在奧斯陸市郊,整個公園有六百件以上的雕像組成一百九十二組雕刻群。均為威格蘭親手創作原型,而由弟子們及其他藝術家協助雕刻及翻模配置,前後費時20年才完成。  雕刻公園的入口在東側,入園內後分五區:橋上作品,共有五十八件青銅單身像與群像,多以兒童雕像為主;噴水池的六件巨人雕像,周圍配置四座雕像,兩側並豎立二十棵青銅人體與樹木相組合的作品。這組雕像是「生命之樹」的象徵,代表人生的少年、青年、成年與老年時期;再往上的小山丘有一座高塔,命名為「生命之柱」,由不同姿態的男女老少群像雕刻配置而成,也稱為〈幻影世界〉。周圍劃分八面,每面裝有鍊鐵透雕人物造型的門。「生命之柱」為一花崗岩石雕,共雕刻了121體的人體雕刻,刻畫人間從生到死的過程,雕像柱頂為嬰兒與骸骨,象徵人生的兩極,自此而下代表人生的演化,生命的輪迴,富有強烈的戲劇性效果。整個公園的雕刻群像表現了人世間的千情百態,更呈現出威格蘭一生雕刻創作的偉大成就。  本書細述威格蘭的藝術生涯與美學特徵,附以威格蘭公園內雕刻群的彩色圖片,使人得以認識這位挪威近代雕刻大師陳示生命百態的雕刻之美。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卷:研究集V

藝術家 出版
2010/06/11 出版

 「楊英風全集」第16至20卷研究集,蒐羅50迄90年代之藝評與報導文章  為深入楊英風藝術評論最豐富、完整之文獻全集  楊英風逝世後留下了上萬筆的圖文資料,包括作品圖片、生平照、工作照、證書、公文、藍圖、書籍、書信、文章、報導……等,《楊英風全集》第16卷至第20卷即收錄楊氏生前相關之報導及評論文章,由主編蕭瓊瑞老師定名統稱為「研究集」。  其實楊英風曾將其所寫之文章及相關報導、評論整理編印成冊,如《牛角掛書──楊英風景觀雕塑工作文摘資料簡輯》、《龍鳳涅盤──楊英風景觀雕塑資料簡輯》等書均是,但是這些書收錄的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年代,無法概括全部。因此若要較全面且完整的呈現,勢必要重新整理所有的相關文章及報導。首先必須在資料堆中將與楊氏相關的報導及評論文章挑出,其次將每篇文章影印後分別裝入資料袋中,並依年代排列放置於櫃子裡,然後打字,再由工讀生做初步的校對,最後才由分冊主編進行再校對及文章的配圖,如此即完成了出版的前置作業。另外,為了怕還有遺漏的文章,則利用網路搜尋,並至圖書館影印存檔、打字,再收錄至書中。因此,雖不敢言「研究集」收錄了所有與楊英風相關的文章,但可以確定的是為目前收錄楊氏相關文章最豐富之書籍。  本冊為「研究集」的最後一集,收錄的文章年代為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七年。編輯時按照日期順序排列,文章的原始出處則列於每篇的文後。而往往同一事件的發生,有些報導式的文章大多雷同,未免重複,則擇一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呈現給讀者,其餘均列為相關報導,並記於文後,以便讀者日後找尋相關文章之用。再則,也有些文章重複發表於不同刊物,題名也不盡相同,則擇一較早發表者,其餘的也記於文後。此外,有些報導的內文與實際情形有所出入,編輯時則維持原樣,於文後再用註釋說明。  「研究集」的出版不但可以對研究或想了解楊氏一生事蹟的讀者有所幫助,並可見證一位終生立志為景觀藝術努力的藝術家奮鬥及成功的過程,無形中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 第十一卷:景觀規畫 VI

藝術家 出版
2010/05/21 出版

 國內唯一收入楊英風囊括漫畫、版畫、雕刻、雷射藝術、景觀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之作品全集  「楊英風全集」第六至第十二卷「景觀規畫」卷,收入楊英風兼顧藝術與企業需求的景觀規畫案  景觀雕塑是楊英風獨特的雕塑理念,景觀規畫則是以景觀雕塑的概念為中心,結合構成環境的其他要素,更進一步實現雕塑環境的理想。楊英風少年時曾於東京美術學校受過建築的學院訓練,因而奠定了日後從事景觀規畫、景觀建築等的專業能力,再加上藝術家天賦的造形美感、多種媒材藝術創作的雄厚背景,使得楊英風的景觀規畫作品創意獨到且深具個人特色。尤其許多因應外觀環境特別設計的景觀雕塑,以其特殊的造形語言與外在環境相互對話、共生共榮,展現出立體豐富的質感,更是楊英風雕塑創作的巔峰之作。  「楊英風全集」第六卷至第十二卷是景觀規畫系列,整體以時間先後為序列,收錄了楊英風曾經設計過的景觀規畫案。為了讓讀者對楊英風的創作有更全面的認識,不論這些規畫案最終是否完成,只要現存有楊英風曾經設計過的手稿、藍圖等資料,都一一納入呈現。景觀規畫案與純粹的藝術創作差別在於,景觀規畫還涉及了業主的喜好、需求、欲達成的效果、經費來源等許多藝術以外的現實層面。但難能可貴的是,讀者可以發現不論規畫案的規模大小,楊英風總是以藝術創作的精神,投注全部心力,力求創新,因此有許多未完成的規畫案,反而更為精采突出。這些創意十足、藝術性兼具的規畫案,雖然礙於當時環境、資金等因素而未能實現,但仍期許未來等待機緣成熟,有成真的一天。  規畫案的呈現以第一手資料的整理彙整為目標,分為文字及圖版兩個部分。文字包括案名、時間、地點、背景概述、規畫構想、施工過程、相關報導、附錄資料等部分;圖版則包括基地配置圖、基地照片、規畫設計圖、模型照片、施工圖、施工計畫、完成影像、往來公文、往來書信、相關報導、附錄資料等部分。編者除了視內容調整案名及概述背景外,餘皆擇取楊英風所留存的第一手資料作精華式的呈現。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玻璃新境界

康原  著
晨星 出版
2010/02/11 出版

被媒體盛讚展出價值足以與故宮並列的「台灣玻璃館」,也是新聞局極力推廣至海外的展覽館。台灣玻璃館展示著台灣精細高超、令人驚嘆的玻璃工藝創作,並將玻璃器具結合實用價值,使原本遙不可及的玻璃藝術品,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讓參觀者深深感到玻璃工藝的魅力。台灣玻璃館的創辦人林肇睢先生,帶領著「台明將企業」,十年來身處在世界經濟風暴的危機之下,面對國際同業的激烈競爭,靠著根留台灣、永續發展的企業信念,成功整合台灣中部的玻璃業者。這樣產業群聚的策略不但使台明將成為國際大廠IKEA玻璃類家具的最大合作廠商,台灣的玻璃家具王國也從此誕生。本書介紹台灣玻璃產業的傳奇,收錄多位國內作家與學者以「台灣玻璃館」與「台明將企業」為研究對象所撰寫的文章。是了解台灣玻璃產業發展歷程的重要記錄。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蘭西古典至後新古典雕刻

陳英德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0/02/05 出版

巡遊法國羅浮宮、凡爾賽宮、協和廣場、奧塞美術館綜覽法國古典至後新古典時期,三百年間的雕刻成就來法國遊覽,首先要參訪凡爾賽宮;來巴黎巡禮,不能不晉見羅浮宮。法王路易十四起建的凡爾賽宮內除有金碧輝煌的裝飾與名畫外,引人的更是有花、有林、有水、有泉的廣大庭園,而林間站立的石人,噴泉水池邊欲奔的銅馬或閒臥的銅人,更是靈魂所在。羅浮宮,這座世界文明文物、藝術名作的寶藏地,在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建出之前,守護這寶宮的是樓層石柱間的數十座石雕。杜勒里公園是羅浮宮後面的大花園,草樹中步走的遊人常迎面遇見銅獅與石馬。路易十五修建協和廣場緊接杜勒里公園,廣場中央的方尖碑是拿破崙.繃納巴特時代埃及王的贈禮,廣場四周,象徵法國各大城市,自盧昂、南特至里勒、史特拉斯堡的城市女神昂首坐鎮。協和廣場前香榭里舍大道直通凱旋門,拱門上浮雕雄據。協和廣場左方過了塞納河可見波旁宮、奧塞館。另一端走去,瑪德琳教堂迎面而來,希臘神殿式的石柱間留下路易.腓力立憲王朝時最大的雕刻工程。轉瑪德琳教堂側面而行,頂著皇冠的歌劇院就在眼前。這座世界音樂、舞蹈的表演聖堂,高高矗立的金色神人,宣告詩情與樂興。梵東廣場、共和國廣場和國家廣場並稱巴黎三大廣場,共和國廣場的「共和國女神」紀念雕像,國家廣場「共和國勝利」的銅雕組,則是法國第三共和自由民主的表徵。第三共和承繼法蘭西傳統氣派的應為一九○○年世界博覽會所建的大、小皇宮與亞歷山大橋,這裡的銅鑄與金鑄飛騰凌舞於巴黎上空……法蘭西三世紀以來的主要雕刻就在凡爾賽宮和巴黎。此間當然還有主政者的行宮、教堂,貴族莊園的裝飾及王公貴胄生前立像與逝後的墓座紀念雕,總結就是三百年來的法國雕刻總和。要認識這個總和,熱心這段雕刻歷史的人就不能僅作一名遊客,而是要多花些時日。本書從法國的古典、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開始,逐章介紹其自古典、新古典乃至後新古典風格的雕刻家與代表作品,為此三百年間法國雕刻的演變與成就,留下其邁入現代門檻前的速寫。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二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黃金博物園區

黃金博物館 出版
2010/01/18 出版

 黃金博物園區主辦「第二屆全國金屬工藝大賽」得獎作品畫冊,分為器物組及首飾類兩組競賽,共52件入圍得獎,堪稱新一代金屬工藝創作者的新舞台。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篆刻小字典

中西庚南  著
大坤書局 出版
2009/12/30 出版

篆刻小字典  凡是想要從基礎學習篆書或篆刻的人,都要由「說文解字」開始著手,但是,為了初學者再查字時能有一部簡單易懂的字典,乃編輯了此書。  本書為了使用那些初次研學篆書或篆刻的人,也容易學習小篆起見,特將小篆逐一列出,並加附著名篆刻家原尺寸的影印本;至於小篆則將所有的文字予以抄寫,即使少見的文字,也都根據篆刻家的理論大膽的創作成字。  本書小篆的排列順序,原則上以部首和筆劃排列而成,有關讀法則以一般所使用的語音作成索引附於卷末。小篆有數種字型者,則採用現在最常用的字體。所列文字均為舊字體,並在旁添附小的新字體。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十卷:景觀規畫V

藝術家 出版
2009/12/25 出版

 國內唯一收入楊英風囊括漫畫、版畫、雕刻、雷射藝術、景觀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之作品全集  「楊英風全集」第六至第十二卷「景觀規畫」卷,收入楊英風兼顧藝術與企業需求的景觀規畫案  景觀雕塑是楊英風獨特的雕塑理念,景觀規畫則是以景觀雕塑的概念為中心,結合構成環境的其他要素,更進一步實現雕塑環境的理想。楊英風少年時曾於東京美術學校受過建築的學院訓練,因而奠定了日後從事景觀規畫、景觀建築等的專業能力,再加上藝術家天賦的造形美感、多種媒材藝術創作的雄厚背景,使得楊英風的景觀規畫作品創意獨到且深具個人特色。尤其許多因應外觀環境特別設計的景觀雕塑,以其特殊的造形語言與外在環境相互對話、共生共榮,展現出立體豐富的質感,更是楊英風雕塑創作的巔峰之作。  「楊英風全集」第六卷至第十二卷是景觀規畫系列,整體以時間先後為序列,收錄了楊英風曾經設計過的景觀規畫案。為了讓讀者對楊英風的創作有更全面的認識,不論這些規畫案最終是否完成,只要現存有楊英風曾經設計過的手稿、藍圖等資料,都一一納入呈現。景觀規畫案與純粹的藝術創作差別在於,景觀規畫還涉及了業主的喜好、需求、欲達成的效果、經費來源等許多藝術以外的現實層面。但難能可貴的是,讀者可以發現不論規畫案的規模大小,楊英風總是以藝術創作的精神,投注全部心力,力求創新,因此有許多未完成的規畫案,反而更為精采突出。這些創意十足、藝術性兼具的規畫案,雖然礙於當時環境、資金等因素而未能實現,但仍期許未來等待機緣成熟,有成真的一天。  規畫案的呈現以第一手資料的整理彙整為目標,分為文字及圖版兩個部分。文字包括案名、時間、地點、背景概述、規畫構想、施工過程、相關報導、附錄資料等部分;圖版則包括基地配置圖、基地照片、規畫設計圖、模型照片、施工圖、施工計畫、完成影像、往來公文、往來書信、相關報導、附錄資料等部分。編者除了視內容調整案名及概述背景外,餘皆擇取楊英風所留存的第一手資料作精華式的呈現。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曾永玲等  著
有鹿文化 出版
2009/12/21 出版

本書收錄「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共同創作的作品---〈四藝四器〉、〈桐花落點心盤〉與〈蝶舞削皮刀〉這些生活器物,透過呈現多張大幅圖片,並詳述每件作品發想概念與設計轉換的歷程。  〈四藝四器〉包含書器、花器、茶器與香器,展現出優雅、樸實、恬靜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國文化中抽象的感性意識,透過使用〈四藝四器〉的過程,讓人們可以從忙碌的生活中放鬆---在插花、泡茶、焚香、畫畫的儀式中完成靜心的自我沉澱,呈現事物根本的減法美學。從五感體驗中完成自我的覺受與自我對話,藉由眼耳鼻舌身意進入情境的完成。點心盤與削皮刀則是異於一般產品的設計思維方式,讓歷史成為背後創作的起源,將故事轉化成美麗的紋飾,導入手作染繪,使冰冷的器物有了溫暖的想像。  一件件手作器物的顏色、紋理、造型,經過有意識安排佈局,呈現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這些器物是藝術品,更是實用的物品,就如同美學大師蔣勳在推薦序中對美術一詞的解釋:「『美』是精神內涵,『術』是技術。」將美學展現在具體器物上,讓美學不在只是學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本書特色  .從一張飯桌上誕生的台灣頂尖金工工作室,《器.手作─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除了是多年創作的集結,更紀錄台灣金屬工藝文創產業的萌芽與茁壯,堪稱現正當紅的文創產業先驅者。  .美學大師蔣勳專文推薦。

9 特價23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十八卷:研究集III

藝術家 出版
2009/12/04 出版

「楊英風全集」第16至20卷研究集,蒐羅50迄90年代之藝評與報導文章  為深入楊英風藝術評論最豐富、完整之文獻全集  楊英風逝世後留下了上萬筆的圖文資料,包括作品圖片、生平照、工作照、證書、公文、藍圖、書籍、書信、文章、報導……等,《楊英風全集》第16卷至第20卷即收錄楊氏生前相關之報導及評論文章,由總主編蕭瓊瑞老師定名統稱為「研究集」。  本冊為研究集的第三集,收錄的文章年代為1980至1990年。編輯時按照日期順序排列,文章的原始出處則列於每篇的文後。而往往同一事件的發生,有些報導式的文章大多雷同,未免重複,則擇一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呈現給讀者,其餘均列為相關報導,並記於文後,以便讀者日後找尋相關文章之用。再則,也有些文章重複發表於不同刊物,題名也不盡相同,則擇一較早發表者,其餘的也記於文後。此外,有些報導的內文與實際情形有所出入,編輯時則維持原樣,於文後再用註釋說明。  「研究集」的出版不但可以對研究或想了解楊氏一生事蹟的讀者有所幫助,並可見證一位終生立志為景觀藝術努力的藝術家奮鬥及成功的過程,無形中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十九卷:研究集IV

藝術家 出版
2009/12/04 出版

 「楊英風全集」第16至20卷研究集,蒐羅50迄90年代之藝評與報導文章  為深入楊英風藝術評論最豐富、完整之文獻全集  楊英風逝世後留下了上萬筆的圖文資料,包括作品圖片、生平照、工作照、證書、公文、藍圖、書籍、書信、文章、報導……等,《楊英風全集》第16卷至第20卷即收錄楊氏生前相關之報導及評論文章,由總主編蕭瓊瑞老師定名統稱為「研究集」。  本冊為研究集的第四集,收錄的文章年代為1991至1993年。編輯時按照日期順序排列,文章的原始出處則列於每篇的文後。而往往同一事件的發生,有些報導式的文章大多雷同,未免重複,則擇一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呈現給讀者,其餘均列為相關報導,並記於文後,以便讀者日後找尋相關文章之用。再則,也有些文章重複發表於不同刊物,題名也不盡相同,則擇一較早發表者,其餘的也記於文後。此外,有些報導的內文與實際情形有所出入,編輯時則維持原樣,於文後再用註釋說明。  「研究集」的出版不但可以對研究或想了解楊氏一生事蹟的讀者有所幫助,並可見證一位終生立志為景觀藝術努力的藝術家奮鬥及成功的過程,無形中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二卷:工作札記 I

藝術家 出版
2009/11/13 出版

楊英風40至70年代之完整工作札記  為了解楊氏創作思緒、活動軌跡、工作細節的詳盡參照  1947年楊英風先生自北京返台,直至1997年辭世,其孜孜矻矻、夙興夜寐歷經藝術創作五十載,工作札記即為這段期所留下的個人每日工作紀錄。對於想一窺楊英風先生創作軌跡的讀者,翻閱工作札記當可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工作札記共匯整出版成二冊,本冊為工作札記(一),記載年代始於1947年,終於1975年,以年為序,其中部分年代資料因為保存問題付之闕如。時間始於居住北京末期,歷經返鄉結婚、婚後任職於台大植物系擔任繪圖人員、進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就讀、獲邀擔任農復會豐年社美術編輯、至義大利遊歷進修、由義返國後接受密集的國內外創作邀約。隨著工作案件與日俱增,楊英風先生於工作札記中愈發詳盡地記載每日工作細項及進度規畫,除得以讓讀者一窺作者獨特而細膩的工作態度,對於雕塑創作及研究者將可作為重要的參考。  此外,工作札記除詳實地記載其活動軌跡,並記錄與藝術圈的交遊,對於相關研究者亦可作為參考。工作札記內文並可見其個人心情紓寫穿插其間,此部分或亦可作日記看待。  本書內容力求忠實呈現原文。日文詞彙為求讀者閱讀便利,大部分已翻譯為中文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文中少數筆誤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因速記之故,少數內文因而不易辨識,以“□”符號標示。  1969年工作札記少部分為助理代記,為求完整性一併詳列,並以不同字體編排以為辨別。插圖部分並選輯工作札記原稿,以利讀者一窺工作札記之原貌。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 第十七卷:研究集II

藝術家 出版
2009/07/10 出版

楊英風逝世後留下了上萬筆的圖文資料,包括作品圖片、生平照、工作照、證書、公文、藍圖、書籍、書信、文章、報導……等,《楊英風全集》第16卷至第20卷即收錄楊氏生前相關之報導及評論文章,由總主編蕭瓊瑞老師定名統稱為「研究集」。 本卷為《楊英風全集》第17卷,也是「研究集」的第2卷,主要是搜集歷來學者、評論家,和媒體對楊英風的各種評介及報導。由於數量龐大,本卷收錄1970年以迄1979年間的文章。 收錄在「研究集」中的文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固然是針對楊英風本人而寫的評論或介紹,一類則是在介紹聯展中,部份提及楊英風的名字及作品。後一類的文章,或許在論及楊氏的文字上,有長有短,但基於研究上的需求,在編輯時仍儘可能地保存下來。大部份文章都來自楊氏本人生前細心的剪報、收集;少部份是由研究中心的同仁找尋收錄。有一些文章,由於當時遺漏了出處的註記,因此明確的出版時、地無從查考,還有賴未來的繼續補正。文章大抵按年代排列,目前收錄在本卷中的,計有1970年代的149篇。「研究集」的出版不但可以對研究或想了解楊氏一生事蹟的讀者有所幫助,並可見證一位終生立志為景觀藝術努力的藝術家奮鬥及成功的過程,無形中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九卷:景觀規畫IV

藝術家 出版
2009/05/14 出版

 國內唯一收入楊英風囊括漫畫、版畫、雕刻、雷射藝術、景觀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之作品全集「楊英風全集」第六至第八卷以景觀雕塑為主題,完整收入楊英風兼顧藝術與企業需求的規劃案  《楊英風全集》第九卷,也是「景觀規畫」案的第四卷。收在這卷中的案例,共有二十六個,時間從1981年到1985年,這段時間是楊英風在創作上,走入一個重要的轉型階段。從1977年首次在日本京都接觸雷射藝術,將之傳介到台灣來,到了1981年舉辦「第一屆中華民國國際雷射景觀雕塑大展」於台北圓山大飯店及圓山天文台,算是對於這一工作的一次階段性成果總結。而由於政府採購法的實施,公家機關的委託案大幅減少,私人單位的委託反而增加。在這五年間,完成的公家機關委託案,只有南投草屯手工業研究所第二陳列館設計案(1981-3)、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繼往開來〉、〈分合隨緣〉(1984),以及新竹中學辛園景觀規畫工程(1985)等幾個。其他尚停留在規畫階段、未完成的公家機關案例,則有南投日月潭文藝活動中心規畫案(1982-3)、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景觀雕塑設置案(1982-3)、台北淡水觀音山大橋紀念雕塑(1984),以及國立中興大學校園景觀雕塑規畫案(1985)等。  至於私人的委託案,在比例上顯然增加許多,正式完成的,包括台北天母滿庭芳庭園景觀設計(1981)、高雄玄華山文化院景觀規畫案(1981)、台元紡織竹北廠入口景觀設計(1981)、中華汽車楊梅廠入口景觀設計(1981)、台北葉榮嘉公館庭院景觀規畫案(1981-4)、台北國賓大飯店正廳花崗石線刻大浮雕美術工程(1983-4)、彰化吳公館庭園暨住宅景觀規畫案(1983-4),甚至包括曹仲植壽墓規畫設計案(1983)和葉氏墓園規畫案(1984)等,兩處陰宅的規畫設計。  在這些私人委託案中,也有一些因故未完成的規畫案,如台北民生東路大廈庭園設計案(1981)、南投天仁廬山茶推廣中心興建大廈庭園設計案(1981)、天母陳重義公館庭園設計案(1984-5)、台中東海大學不鏽鋼景觀大雕塑規畫案(1984),以及新加坡皇家山公園規畫案(1983)、新加坡Amara Hotel景觀雕塑設置案(1984)等。此外,還有楊英風本人始終希望能提案設立的「雷射光電館表演展示空間設計」(1982)等。  以五年的時間觀,楊英風的工作量顯然相當吃重,幸好此時,兒女們已逐漸長大成人,長子奉琛、次女美惠,以及三女漢珩,都已能投入工作,分擔重擔。1980年,楊英風將分離三十年的父母自北京接返台灣,開始計畫興蓋一座可以創作、居住,也足以供養父母的建築,最後他選定在南投埔里的牛眠山,以「靜觀廬」為名,興建了一棟別墅。  這是一座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精緻建築,樓高三層,位在山腳下,座北朝南,庭院以自然石塊砌成立體式水塘,周邊遍植花木、綠意盎然。內部陳設極為簡樸,除了一樓中間的客廳,旁邊的佛堂及書房,二、三樓也設作品陳列室。底層則是一間佔地約近百平方公尺的工作室兼材料室。建築的外觀未加任何建築材料的修飾,保持水泥粉光的質感和自然的色調。落地的門窗及加大的陽台,都增加了人和戶外自然親近的感覺。屋脊上的開窗,增加了風的引入,陽台上如花架的結構,取自中國傳統木構的造形,當陽光照射,投影於牆面、地面時,更形成一種柔和、變化的趣味。這些設計,主要都來自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的三女漢珩之手。  「靜觀廬」的完成,成為許多建築系師生參觀教學,也是藝術家、藝壇人士造訪的勝地;它是楊英風創作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家庭生活安定幸福的象徵。但做為一個積極入世的藝術工作者,楊英風仍未以此自足,在「靜觀廬」完成之後,他馬上又進行台北「靜觀樓」,也就是後來的楊英風美術館的美術工程。這棟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和南海路口的大樓,原是100坪正方的空地,但在開闢馬路時,被切割成三角,基地只剩約50坪。要在有限的空間中,尋求最大視野與功能運用的規畫,成為設計者最大的考驗。楊英風仍將這個任務交由三女漢珩負責。她考慮到空間的限制,便盡量運用交錯挑空樓板的手法,將各層的水平空間,變換成上下三層的三度空間,形成為極富視覺的變化感。而在外觀的整體造形上,則仍以簡潔為最高原則。  「靜觀樓」從1983年開始設計,1984年10月動工,至1986年2月完工,是楊英風在台北最重要的工作基地。1992年,此地正式成立楊英風美術館,全樓開放,成為緊臨國立歷史博物館最近的一座頗具特色的私人美術館。  「靜觀樓」的殊異規畫與設計,成為當時台灣建築與設計界的一個典範,許多專業雜誌,都做了專題的報導。不過,在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讓位在南投埔里的「靜觀廬」,遭到嚴重的損壞,無法修復,只好拆除,已成歷史。幸好這些案例的詳細規畫構想與設計圖,都完整地收錄在《楊英風全集》第九卷中,是一種歷史文件的保存,也是未來有心人士持續研究探討的重要資源。  在第九卷的資料中,還有一個特殊的案例值得留意,那便是台北葉榮嘉公館庭院景觀規畫案。葉榮嘉是新竹國家美術園區的創建者,成大建築系畢業後,便投入這個廣大建築群的造鎮計畫。不過葉氏之受矚目,不在建築案推動的成功,而在他長期對藝術的理解、支持與收藏。他在學生時,便了解到當時老師郭柏川作品的獨特性,開始收藏。之後,先後支持沈耀初、楊英風等重要藝術家。他對台灣前輩藝術家及當代藝術的收藏,也受圈內人士所讚賞、肯定。  楊英風最早的文獻編集,包括《牛角掛書》,都來自葉榮嘉基金會(葉氏勤益文化基金會)的支持。1981年持續到1984年的葉氏公館庭院規畫案,其實是一個結合收藏與景觀的規畫案,其中包含了楊氏幾件知名的作品,如〈有容乃大〉與〈豐收〉等。  楊英風做為一個大量從事景觀規畫的工作者,始終不脫其從雕塑出身的藝術家本質,因此,才有所謂「景觀雕塑」的理念。在楊氏大量規畫案陸續被整理公開之後,台灣實施多年的公共藝術政策,或許可以在這當中找到一些足供參酌、修正的作業方式與執行方向,這也是《楊英風全集》出版的另一收穫。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十四卷:文集II

藝術家 出版
2009/01/09 出版

楊英風全集第13至15卷,收錄楊氏創作自述、評論與序文、規畫、訪談、計畫書與雜論為認識楊英風之創作觀念與演變的最完整文獻楊英風一生相關的出版品很多,除了一九七六年出版的《景觀與人生》收錄了七○年代以前的創作及思想觀外,並無一本完整且全面性的文集問世,而此書則補足了這個缺點,收錄了楊氏所寫的及口述的文章,包括已出版及未出版的文稿,不但具有研究價值,也可使讀者對楊氏的創作觀念、創作思想及創作歷程等有所了解。 楊英風文集為《楊英風全集》的第十三至十五卷,依文章的性質分成六類:創作自述、序‧評論、作品或規畫、訪談、計畫書及其他。此卷收錄「作品或規畫」及「訪談」兩大類。「作品或規畫」包括楊氏為所做的雕塑作品及景觀規畫案所寫的文章,共計三十九篇。〈繼往開來〉、〈紐約東西門〉、〈力量與實質〉等篇,主要表達楊氏的創作理念;〈雕刻與建築的結緣?為教師會館設置浮雕記詳〉、〈一個夢想的完成〉、〈星洲文華工作錄〉等篇,則是敘述創作的過程,具有故事性,無形中讓讀者感覺穿越時空參與楊英風作品的創作;〈太陽與海交會的關島〉、〈孺慕之球〉等篇則是敘述楊英風未實現的規畫構想。「訪談」則是收錄報章雜誌等所舉辦之座談會或專訪楊英風的文章。此類文章的作者不是楊英風,原應收錄至「研究集」,但考量內容多是楊氏與記者或他人之對話錄,且文中楊氏之談話多是以其口吻書寫,表達的是楊氏個人的意見或看法,性質上接近於楊氏所寫之文章,故編者在編輯時則將此類文章另歸納為一類,納入「文集」中,以有別於其他楊氏撰寫或口述的文章。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十五卷:文集III

藝術家 出版
2008/12/26 出版

楊英風全集第13至15卷,收錄楊氏創作自述、評論與序文、規畫、訪談、計畫書與雜論為認識楊英風之創作觀念與演變的最完整文獻 楊英風一生相關的出版品很多,除了一九七六年出版的《景觀與人生》收錄了七○年代以前的創作及思想觀外,並無一本完整且全面性的文集問世,而此書則補足了這個缺點,收錄了楊氏所寫的及口述的文章,包括已出版及未出版的文稿,不但具有研究價值,也可使讀者對楊氏的創作觀念、創作思想及創作歷程等有所了解。 楊英風文集為《楊英風全集》的第十三至十五卷,依文章的性質分成六類:創作自述、序‧評論、作品與規畫、訪談、計畫書及雜論。 此卷收錄「雜論」及「計畫書」兩大類。「雜論」是收錄無法歸類至其他類別的文章,共計一○四篇。內容雖然多且雜,但仔細閱讀仍可發現其中較多的是對於賞石、雷射藝術、佛教藝術、手工藝和中國美學或中國文化的論述。這些文章依年代編排,大致可以看出楊英風在不同階段所關注的重要議題。 此外,也可在收錄文章中看出楊英風平日除了埋首創作之外,還非常關心與藝術相關的話題,並終身致力於推動景觀藝術,希望用藝術改善生活環境、讓人類生活得更美好而努力。 「計畫書」則包括楊英風所寫的規畫草案、規畫構想和建議書等,並扣除掉與第6-12卷景觀規畫重複的文章,共計十八篇。楊英風一直對創辦藝術相關的學校或科系很熱衷,從〈呦呦藝院構想草案〉、〈輔仁大學文學院美術工程學系規劃草案〉、〈中國雕塑景觀學校擬議〉等篇即可得知,而後來更是致力於美國加州萬佛城法界大學新望藝術學院的規畫,只可惜這些規畫都因種種原因而無法實現,但藉由這些計畫書讓我們得知一位藝術家想要創辦學校,並推廣藝術、作育英才的宏願。 而〈東部生活空間開發的起點〉、〈未來美麗的新加坡〉、〈高雄之愛──洪都山公眾景觀建設之建言〉等篇,則關於地方建設或發展的建議書。此外還收錄一些關於美術館、雕塑公園或藝術中心的建議書。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 第十六卷:研究集I

藝術家 出版
2008/11/21 出版

楊英風全集」第16至20卷研究集,蒐羅50迄90年代之藝評與報導文章  為深入楊英風藝術評論最豐富、完整之文獻全集  楊英風逝世後留下了上萬筆的圖文資料,包括作品圖片、生平照、工作照、證書、公文、藍圖、書籍、書信、文章、報導……等,《楊英風全集》第16卷至第20卷即收錄楊氏生前相關之報導及評論文章,由總主編蕭瓊瑞老師定名統稱為「研究集」。  其實楊英風曾將其所寫之文章及相關報導、評論整理編印成冊,如《牛角掛書──楊英風景觀雕塑工作文摘資料簡輯》、《龍鳳涅盤──楊英風景觀雕塑資料簡輯》等書均是,但是這些書收錄的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年代,無法概括全部。因此若要較全面且完整的呈現,勢必要重新整理所有的相關文章及報導。首先必須在資料堆中將與楊氏相關的報導及評論文章挑出,其次將每篇文章影印後分別裝入資料袋中,並依年代排列放置於櫃子裡,然後打字,再由工讀生做初步的校對,最後才由分冊主編進行再校對及文章的配圖,如此即完成了出版的前置作業。另外,為了怕還有遺漏的文章,則利用網路搜尋,並至圖書館影印存檔、打字,再收錄至書中。因此,雖不敢言「研究集」收錄了所有與楊英風相關的文章,但可以確定的是為目前收錄楊氏相關文章最豐富之書籍。  本冊為研究集的第一集,收錄的文章年代為一九五○至一九六九年,楊英風一九四八年考入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此後開始積極參與各項美展,如師院藝術系美展、台陽美術展覽展會、台灣全省美術展覽會等,因此相關的報導也開始出現,收錄最早的一篇是一九五○年一月間方羽山寫的〈師院藝術系美展觀後〉。編輯時按照日期順序排列,文章的原始出處則列於每篇的文後。而往往同一事件的發生,有些報導式的文章大多雷同,未免重複,則擇一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呈現給讀者,其餘均列為相關報導,並記於文後,以便讀者日後找尋相關文章之用。再則,也有些文章重複發表於不同刊物,題名也不盡相同,則擇一較早發表者,其餘的也記於文後。此外,有些報導的內文與實際情形有所出入,編輯時則維持原樣,於文後再用註釋說明。  「研究集」的出版不但可以對研究或想了解楊氏一生事蹟的讀者有所幫助,並可見證一位終生立志為景觀藝術努力的藝術家奮鬥及成功的過程,無形中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思維版畫大師:艾雪

張光琪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8/10/17 出版

〈蜥蜴〉、〈白天與黑夜〉、〈重力〉玄妙的幾何邏輯世界20世紀的科學與藝術合謀之下的奇花──荷蘭版畫家艾雪的生涯與藝術介紹  荷蘭版畫家艾雪的作品,在20世紀畫壇上,像一朵新鮮的奇花,給予人們奇異而又繁複的印象。  莫里茲.柯奈利斯.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是荷蘭的雷歐瓦登市人,生於1898年6月17日。中學時美術課是由梵得哈根(F.W. Van der Haagen)教導,奠立了他在版畫方面的技巧。21歲時進入哈爾倫建築裝飾藝術專科學校讀三年,在該校受到一位老師美斯基塔的木刻技術訓練,這位老師的強烈風格,對艾爾後來的創作影響很大。     從1923年到1940年,艾雪到南歐旅居作畫。首先到義大利住在羅馬,後來到義、法、西三國地中海沿海地區遊覽,一直到1934年才離開義大利到瑞士住兩年。在布魯塞爾住五年。1941年回到祖國荷蘭黑弗森市定居。1972年3月27日逝於該城,享年73歲。  從這段簡單的生平看來,我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艾雪隨著自中古歐洲北方畫派畫家的傳統習慣,在一生中花一段日子到南歐拉丁民族各國旅遊。旅遊的印象常常可以在畫家作品中,以某種形式或技巧表達出來。艾雪的不少木刻就是取材於南歐建築物或風景。再把它整理成自己的意象而表現出來。二是艾雪生長在廿世紀藝術繁盛時期,可是他的作品裡找不到一張是屬於某一畫派的。  艾雪的作品可能是與20世紀科學研究不謀而合的藝術創作。有數不清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利用艾雪的純藝術作品,來幫忙瞭解一些科學上圖解構想。艾雪本人對這些事實感到驚奇和愉快,他承認說:「我對數學一點也不通。」  艾雪的木刻都是用梨樹依樹幹切開的木板刻成,即所謂的木口木版。因此很能夠刻出細緻的形象。  他一生的作品,可以分為數方面的表達法,當我們瞭解他的這種表現內涵時,自然就會對他的版畫發生許多有趣的聯想,不禁讚美他豐富的思考和幻想力。「世界名畫家全集」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楊英風全集第八卷:景觀雕塑3

藝術家 出版
2008/10/10 出版

國內唯一收入楊英風囊括漫畫、版畫、雕刻、雷射藝術、景觀與建築規劃等各類藝術之作品全集  「楊英風全集」第六至第八卷以景觀雕塑為主題,完整收入楊英風兼顧藝術與企業需求的規劃案  景觀雕塑是楊英風獨特的雕塑理念,景觀規畫則是以景觀雕塑的概念為中心,結合構成環境的其他要素,更進一步實現雕塑環境的理想。楊英風少年時曾於東京美術學校受過建築的學院訓練,因而奠定了日後從事景觀規畫、景觀建築等的專業能力,再加上藝術家天賦的造形美感、多種媒材藝術創作的雄厚背景,使得楊英風的景觀規畫作品創意獨到且深具個人特色。尤其許多因應外觀環境特別設計的景觀雕塑,以其特殊的造形語言與外在環境相互對話、共生共榮,展現出立體豐富的質感,更是楊英風雕塑創作的巔峰之作。  「楊英風全集」第六冊至第十二冊是景觀規畫系列,整體以時間先後為序列,收錄了楊英風曾經設計過的景觀規畫案。為了讓讀者對楊英風的創作有更全面的認識,不論這些規畫案最終是否完成,只要現存有楊英風曾經設計過的手稿、藍圖等資料,都一一納入呈現。景觀規畫案與純粹的藝術創作差別在於,景觀規畫還涉及了業主的喜好、需求、欲達成的效果、經費來源等許多藝術以外的現實層面。但難能可貴的是,讀者可以發現不論規畫案的規模大小,楊英風總是以藝術創作的精神,投注全部心力,力求創新,因此有許多未完成的規畫案,反而更為精采突出。這些創意十足、藝術性兼具的規畫案,雖然礙於當時環境、資金等因素而未能實現,但仍期許未來等待機緣成熟,有成真的一天。  規畫案的呈現以第一手資料的整理彙整為目標,分為文字及圖版兩個部分。文字包括案名、時間、地點、背景概述、規畫構想、施工過程、相關報導、附錄資料等部分;圖版則包括基地配置圖、基地照片、規畫設計圖、模型照片、施工圖、施工計畫、完成影像、往來公文、往來書信、相關報導、附錄資料等部分。編者除了視內容調整案名及概述背景外,餘皆擇取楊英風所留存的第一手資料作精華式的呈現。  「楊英風全集」為由文建會指導,國立交通大學策畫,國立交通大學楊英風藝術中心、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主編,其目的在於完整收入楊英風一生中之各藝術領域的卓越表現。

9 特價162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3/5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