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巨匠:米開朗基羅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的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一位大畫家,更是卓越的雕刻家、建築師和詩人。他早期的作品(大衛),雕刻出肌肉的緊張與銳利的眼神,表現人類的悲壯,氣勢磅礡。著名的(彼耶達)一作,流露出的肅穆與聖母面容中溫柔的憐憫,讓人動容。後來創作的一系列奴隸像及晚期以(聖母抱耶穌悲慟像)為題的幾座作品,深刻反映出米開朗基羅對生命的掙扎與內心的痛苦,一斧一鑿都透出強烈的生命力與熱量。米開朗基羅留下的另一著名代表作(創世紀)及(最後的審判)壁畫,不但風格宏偉壯麗,更標誌出文藝復興盛期人文主義的顛峰。 本書收錄了米開朗基羅一生主要雕刻與壁畫的素描創作草圖及精彩圖版,並包括西斯丁禮拜堂壁畫的分解圖。閱讀本書,即能輕鬆越過時空,深刻瞭解到一位劃時代藝術家的偉大靈魂與人類文明深層的內涵。
民間陶瓷
陶瓷 湖南是陶瓷的故鄉,是我國原始陶器的最早產地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最早的紀年青瓷窯址之一。湖南民間陶瓷淵源悠久,著名的窯址有東漢以岳州窯為代表的早期青瓷窯系、五代北宋以衡陽窯為代表的晚期青瓷窯系、唐文代以長沙窯為代表的早期釉下多彩窯系、宋元以衡山窯為代表的晚期彩繪窯系、元代以益陽窯遵代表的白瓷窯系、明清以化為代表的青花窯系、清代以醴凌窯為代表的釉下五彩窯系以及近現代以銅官窯為代表的綜合性陶窯系等八大窯系。 湖南民間陶瓷包括建築陶瓷、日用陶瓷、文具用品和兒童玩具等品種,其造造型之奇巧,工藝之精湛,為舉世所稱頌,特別是名垂古今的長沙窯瓷器,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遠銷至東南亞和西亞一帶,它為中外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
傳統篆刻藝術 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了解過去的優秀文化,正是為了創造未來的新文化。這對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他們施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要讓中學生及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掌握中國文化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化的輝煌歷史與它的優良傳統,為建設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厚植基礎。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業,也是我們編輯這套叢書的初衷。 我們設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等多方面的專題,希望這一套叢書從多角度、多層次,系統地反映中國文化的主流與特點。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一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對印章藝術的形成、演變,篆刻學重要流派及代表作家,篆刻藝術欣賞等方面,作簡約的評介,供讀者了解我國這一傳統藝術。 作者簡介 王志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美術理論系畢業,編著有《北京寺廟攬勝》、《古玉之美》、《百科辭海》(美術卷)。 閃淑華,現任北京藝術博物館研究設計部主任,曾發表《清代皇室及其後裔書畫》、《明清彩瓷及其仿製》。
保值田黃與印石
保值田黃與印石 早在兩百年前,壽山石以為我家篆刻家和雕石家所器重,是雕刻藝術不可或缺的石材,壽山石中,尤以田黃為珍罕。上品田黃,凝靈堅結,溫潤細膩,好比黃金般鮮豔輝煌,若結合雕石大師登峰造極的工藝,更是相得益彰,價值非同凡響,更是收藏家與同好者夢寐以求的搜購對象。 除田黃外,本書還介紹其他印石,如其他壽山石、雞血石及凍石等,針對保值、鑑別、選購、保養四方面做詳細說明,並集合二百幅珍貴彩圖供作欣賞及闡釋講解,洋洋大觀,提供美不勝收的視覺享受。 本書共分七章,首五章詳盡深入地闡釋各種印石的特點,尤其是壽山石中的田黃、水坑石、山坑石,還有雞血和其他一般常見的印石等,第六章則與讀者分享印石的心得,第七章習詳解各個保養要點。 關於作者 李英豪 廣東中山人,一九四一年出生,自幼喜愛藝術和四處逍遙遊。曾任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會長、際畫沙龍主席、世界收藏家協會洲區顧問、國際蘭圃顧問、世界園藝中心顧問,為著名的香港四怪之一。六十年代後期,已以藝術評論知名。七年年代未期至八十代代初期,曾替某英聯邦郵拍賣行鑑別郵票。 短短數年,博益數藏保值系列己先後出版了《古董表》、《民間玉》、《保值翠玉》、《紫砂荼壺》、《保值田與印石》、《護身玉》、《荼藝》、《鑑別翡翠》、《保值字畫》、《古董手飾》。 《保值老爺表》、《觀音珍藏》、《保值鼻咽壺》、《水晶珍藏》、《保值珍郵》、《鑑別古玉》、《古鑽石珍藏》、《錢幣珍藏》、《勞力士珍藏》、《佛像珍藏》、《中國珍郵.第一集》、《翠玉珍藏》、《鑑別錢幣》等二十多種作品,內容涵蓋中外古今,實用角度出發,介紹各種鑑別與收藏要訣,指導讀者挑選保值珍品,彩圖豐富,資料珍,與你神遊於藝術的無窮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