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mage of Business Card Today
名片設計要將創意結合實際高度濃縮於一張小小名片,要在小小的表面發揮創意;本書中,有許多富有創意和色彩的名片設計,提供最佳的啟發。
Gallery:全球最佳圖形設計 第七輯
《全球最佳圖形設計(第7輯)》內容簡介:獨一無二匯集全球頂尖設計師最新力作,內容涉及卡片、形象識別、直郵、型錄、促銷品、海報、廣告、,網頁、環境展示、銷售點、插畫等等,幾乎涵蓋設計日常接觸的所有項目,每兩個月一次,一年六次源源不斷地供給你的創意所需,每輯220多頁,收錄超過200件刀鋒新作。
Gallery:全球最佳圖形設計 第九輯
固守嚴選標準:好創意與完美視覺的表現。每件作品的文字皆界說其設計背後的決策,如商業行銷與產品定位等。 設計內容為:書籍、年曆、卡片、廣告行銷、CD專輯、環境空間設計、企業識別、插畫、周邊商品、包裝、促銷、海報、出版、自我宣傳、網站等。
Editorial design
Editorial Design一書,選自全球各地設計師的最新鮮作品。經過編輯們的精心挑選和設計部門的全心的設計編排,最終以全新的編排面貌與大家見面。以往編排設計被局限于傳統的平面設計範疇之內,特別被指向了在印刷出版物中的版面設計。事實上,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多元的視覺形態不斷地拓展了編排設計的概念,我們希望本書中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新意。
用設計玩首爾
Why Seoul?除了離台灣近,有泡菜和韓劇,首爾到底哪裡迷人?到首爾旅行有很多目的,享受美食、追星、進行人體升級…等等,每個造訪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各種理由讓自己愛首爾。但首爾絕不只這麼簡單!獲得2010年「全球設計之都」,設計,是首爾驚艷世界的新亮點,創新的概念像空氣一樣,在首爾無所不在,從建築、街道、一堵牆甚至是公車站牌,首爾展現了她名為設計之都的大格局,來到這裡,看藝術、逛時尚、賞建築、體驗生活,設計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體現美學的態度。《用設計玩首爾》從設計、藝術、建築、時尚、娛樂及生活六個方向,為每個踏入首爾的旅人們,指引一條新鮮的、以設計為名的、深入旅遊的路徑;這是一個Design for all的城市、亞洲的新東京,《用設計玩首爾》打開了首爾大門,門內是城市新脈絡與設計新風景,創意之都活力四射且充滿能量,首爾,向全世界證明了:設計讓城市更美好!本書特色:1. 本書為設計人與愛設計的人,提供完整的設計旅遊路線,提供主題性的導覽,從空間、life style、娛樂、時尚,全面體驗首爾的設計風格!2. 既是設計書,也是旅遊書,到首爾不怕在設計世界裡迷路。3. 精選最具潮流指標的50家店,旅行最在地的生活美學地圖。4. 這是第一本介紹首爾設計商店與設計精神的旅遊書,軟性風格、深入觀察,獻給愛設計的人與首爾成癮者。
設計趨勢:培養與掌握設計的敏銳度
瞭解趨勢就等於掌握預測的發展在21世紀,設計的重要性日益擴大,商業經營與設計成為密不可分的今日,設計者不僅僅要具備美學、藝術與創新的意識,更要懂得設計發展的趨勢,才能引領設計的風潮,掌握致勝的先機。在完整掌握設計趨勢之前,首先要了解究竟什麼是趨勢?「在文中作者將其解釋為在廣泛要素與時間的連續性因素下,不確定地變化之各種事物中,具備足以影響人類生活之共通話題並可預測的活動。」而與流行的最大差別,就在於趨勢會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的影響,改變生活模式,流行卻不會,充其量只是短暫的活動而已。常出現在我們的對話、報紙或新聞中的趨勢也包含了以下意思:流行Fad:短期出現6個月至1年左右,然後又消失。趨勢Trend:持續5至10年左右。大趨勢Maga Trend:持續30年左右。文化:跨越時間和世代,具有連續性且維持下去。閱讀趨勢的訣竅首重於收集,書中教大家如何從報章雜誌、書籍報告來收彙集資訊,採行主題性的擇要閱讀,非全盤性的填充閱讀。閱讀趨勢是要經過不斷的練習,學習從日常生活中利用筆記、素描、剪輯、重新創造等方法,持之以恆地將所見所聞記載下來,經過整理再創新,自然就能提升對趨勢的敏銳度與激發創新的能力。最後,本書彙整了千位讀者對於趨勢的定義與其構成要素的不同看法,並將這些各自從不同角度中挑選出來的共通意見視覺化,希望能夠以不同的觀點來刺激我們的思維與拓展我們的視界,用不同的面向去看待趨勢。
龜倉雄策:日本現代設計之父
探索日本平面設計界巨人,探索日本設計進化歷程。龜倉雄策是日本戰後第一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大師。他把國際主義的簡約設計理念深值於日本的文化土壤中,使之生根發芽茁壯。透過引進歐洲的設計概念,突破傳統文化的單一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審美價值體系,並為日本的現代設計構築了一條通往世界級頂尖之路。龜倉的設計作品和設計理念,無論其精神內涵或外在形式,對後起的日本設計師有著強力的影響,最終龜倉雄策乃成為了日本現代設計之父。
CREATIVE ARTWORK DESIGN:創意構思與設計表現的實作技法
Creative在字典上是「創造性」、「創意性」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偶然啟發的構思」,像這樣以創意的構思為基礎進行作業,在這過程中,添加偶發性,使其銜接到創意構思上,這樣子製作出的作品就是創作藝術。培養創意設計思考一件好的作品,並非憑空而來,必須有事前的詳細構思,方能成形。作者所製作的每一個富創意的設計作品,皆教導從構思的發想起頭,設定作品的概念,並透過資料的收集、製作,讓創意得以實現。提升實作能力實現作品仍需軟體的操作技術,本書內容將重點著重於軟體的使用原理,教導工具使用的原由,並挑選最適切的工具來呈現所需的效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逐步養成軟體的運用技術。塑造個人風格藉由練習書中範例,累積吸收作者獨特的創意概念與製作訣竅,並轉化為塑造個人獨特風格的堅固基礎,朝向一流設計師邁進。本書特色.每件作品皆有說明概念的思考流程以及素材的製作方法。.步驟式的圖文操作解說,指令完全中英對照,便於理解。.23種獨特的作品風格,提升個人能力的絕佳範例。
美學經濟力:歐洲設計師談設計管理與品牌經營
.當設計遇到管理,它們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好設計又如何實踐,轉化為一門好生意?.為什麼歐美各國把「設計」當成戰略,視它為國家的競爭力?.歐洲百年品牌的設計思維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呢?.品牌如何扮演說故事的角色,搭起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橋樑?.如何不再空談「創新」,把「創新」變成進行中的動詞來看待?.設計師如何成為企業家,如何把設計和商業思考統合在一起?.想了解歐洲各種設計活動與展覽,如紅點設計展(Red Dot Design Award)、米蘭家具博覽會、倫敦設計節…等等的訊息嗎?如果您關心這些議題,這本書會提供您許多歐美成功事例、見解和觀點。本書的作者群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親身探訪在英國、歐洲的設計學校、博物館、設計活動和組織等,內容涵蓋了歐洲的設計先進國家,並且把親眼目睹「好的設計Good Design」 付諸實踐,如何化為一門「好的生意Good Business」 的設計管理和品牌相關的概念。建築、視覺、產業、室內設計、純美術、市場行銷、人文學等多種領域出身的作者們,藉由親臨現場與訪問相關專業人士開始,透過參與其中的觀察,了解哪些東西讓人有深刻印象的設計內涵,經過計畫行銷和品牌設計戰略,藉此說明了在歐洲設計產業和商業的核心力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設計管理及其現況。另外觀察在街上隨處可見的產品、商店、和城市中有特色的造型物或建築,並擴及到都市的公共服務和寄於都市整體的戰略性設計政策中,重新思索「設計管理」的意義,希望能夠傳達替我們生活注入新希望的原動力 - 「設計」。書中的內容整理了他們所學到、所感受到、所想到的事物,並以設計管理領域的理論為基礎,加上生動的事例研究及現場訪問,透過既實際又具體的文字,加上數百張的圖表、豐富的現場照片、舒適的編排呈現,希望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探討設計管理與品牌經營的相關議題。本書的四大核心「思考」:對於設計的核心基礎要素,也就是所謂的創造性思考進行說明,瞭解設計管理出現的脈絡,透過觀察設計管理命脈的設計推廣活動,踏出概括理解設計管理的第一步。「溝通」:透過活用於企業競爭力與價值的品牌戰略,以及擔綱予以形象化的設計角色與品牌設計潮流的理解,便可得知設計與市場銷售、品牌設計的相互關係。「進行」:以創新為主體,審視能夠被解釋的設計,並在流程和研究活動、組織內發展的設計角色等,藉此理解創新是進行中的動詞。「統合」:探討範圍以流程與企業、組織為主的設計管理,隨著設計概念的擴張,對於無形的服務、社會的問題也需要戰略性的切入,並由此觀察統合性的活動如何興起。精彩摘選-名人講述「設計的系統化是在縮小分工社會結構的隔閡。透過系統化,設計必須調整各種組織的距離,有效地連結,同時,應該要讓消費者與服務的提供成為最優先的終極目標。」by《設計》雜誌「創新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所希望的新產品和服務而進行的新知識活用。」by 阿富埃(Afuah)「許多最棒的創新是在想法和人類相連結的接點裡所形成的。」by 英國國家科技藝術基金會(NESTA)「好的設計能夠為你帶來快樂,也能解決問題,用漂亮且合理的價格創造出好的產品,來提升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品質。」by 泰倫斯.康藍「想要得到好的想法的最佳方法是多思考各種想法。」by 萊納斯.鮑寧(Linus Pauling)「設計在商業交流上應該要有全盤且一貫性的作用。」by 設計協會(Design Council)「公共設計是社會創意的源泉,也是國家和都市品牌的出發點。」by 權永傑「設計師所擁有的永續性,不是像人們所想的一樣,是那麼巨大且困難,它就像和早上起床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漸漸改變日常生活變化的努力。」by 傑洛爾.洛克(Gerald Rock)「設計不只是提供商業需要的東西,是想創造出讓社會、政府、教育和環境都變得更好的事物。」by 路納菲納德(Lunenfeld, P.)
女力設計100年
設計的世界,她們撐起一片天!◆第一本完整爬梳百年來頂尖女性設計師在設計&藝術史上的角色地位演變、作品風格和創作概念◆以編年史方式,依序介紹各年代引領當代藝術流派風潮的女性設計師,如新藝術運動→包浩斯→現代主義→普普藝術→1980/1990/2000年代◆完整收錄上百位頂尖女設計師,包括當今最知名最夯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團隊、設計公司、設計品牌。全彩精印400餘張設計手稿、作品、史料◆設計師涵蓋歐亞美三洲,設計領域包括建築、家具、燈具、繪畫、雕塑、器皿、飾品、織品、室內裝潢、平面設計等◆另闢專欄介紹解析設計相關知識、運動潮流、組織產業,如設計學院、設計工坊、工藝聯盟、設計風格&品牌、養成教育、未來發展趨勢◆訪問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如博物館館長、設計協會會長和設計史學者,深入探討各種設計議題◆中文書市尚未有以女性設計師為主題的專書,本書可補此缺憾。讓讀者知道在設計的世界裡,女性設計師的專業表現及精采創作已不可小覷,甚至超越男性!從20世紀初起,設計就是為男性所主宰的世界,他們遍布在工業、工程及建築等領域;女性長久以來都是缺席的。然而有些女性設計師在家具設計,甚至在整個家居相關產業的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關鍵角色。羅丹與卡蜜兒,我們今天知道他們之間有所不同。但我們分辨得出柯比意的作品和法國女室內設計師夏洛‧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的創作有何差異嗎?將近一個世紀後,女性設計師終於躍居第一線。不論是獨立創作者、出版發行人,還是藝廊經營者或策展人,她們都在各個領域發揮高度創造力,表現亮眼。從包浩斯的代表人物瑪麗安娜‧布蘭特(Marianne Brandt)到當代建築大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從國際頂尖設計大師安德蕾‧普特曼(Andree Putman)到法國首屈一指女設計師瑪妲莉‧格哈塞(Matali Crasset),本書透過400多件史料手稿和設計作品,帶你回顧並深入了解當代設計世界及現今新藝術領域裡,最偉大的女性設計師,其生平、作品、創作風格、設計概念。
設計的法則(2011年全新增訂版)125個影響認知、增加美感,讓設計更好的關鍵法則
全新增訂版,經典100則+全新25則。原譯文全新大修訂,設計院校教師一致推薦!第一本跨領域設計專書,設計概論最佳教材。全球熱銷百萬冊,發行10種語言版本。完整揭露「好設計,如何好?」的125個秘密。避免致命錯誤,專業人做出好作品的必備常識適用性最高,涵蓋平面、建築、網頁、工業設計及廣告行銷及展示規劃。全新增訂版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經典100+全新25則暢銷&長銷全球的不敗法則為什麼有的設計,就是比較好看、好用,甚至成為經典?好設計,如何好、好視覺,如何棒?的關鍵配方好設計,真有法則可遵循嗎?《設計的法則》自出版以來廣受國際口碑好評,獲得設計權威界一致推薦,被認為是參考性高、適用性廣、專業必看的設計工具書。在台灣、日本及歐美皆創下設計類圖書最暢銷紀錄。2011年重新增訂改版,除了原有100則外,更新增25則,並將原譯文全面修訂,提供讀者更豐富的內容。本書是第一本跨越各專業領域的設計書,當中羅列的125個設計法則,試圖找出好設計,為什麼好的決定關鍵。這些法則的適用範圍,廣及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網頁設計、平面設計、展場規劃,甚至廣告與公關宣傳。為什麼有些設計,就是搶眼,而且可信度高;有些則比較難使用、容易被忽略,甚至讓人反感?它們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每個設計的背後其實都有很多看不到的力量,牽引著使用者的認知、情緒、好惡和使用習慣,例如:「外觀較美的設計,會被認為比不美的設計更好用。」「在設計角色或產品時,如果需要明顯的五官特性,就要考慮人們的娃娃臉偏見。」「去飽和度、明亮的色彩,會被視為友善又專業。」「書封面、網站首頁、商店入口,這些『進入點』障礙越少越好;還要設計『全貌點』與『漸進的引誘』,引導人潮完成後續行為。」「在設計『時間就是關鍵』的作品時(例如煞車系統、路標),就要把選項降到最低,以減少反應時間,降低錯誤機率。」「腰到臀比例是決定男女迷不迷人的主要因素,男性偏愛介於0.67至0.80的女性……,這是健康及繁殖潛力的指標。」不管是舉辦行銷活動、設計海報、籌畫博物館展覽、設計電腦遊戲或甚至更複雜的建築與工業設計,所有專業工作者,都不斷思索的問題:如何增加視覺吸引力?如何增強功能並方便使用?如何影響使用者認知?如何增加美感?如何做出最好的設計決定?從「80/20法則」(80/20 rule)、「意元集組」(chunking)、「娃娃臉偏見」(baby-face bias)、「奧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到「說故事」(storytelling)等通則,書中以豐富的插圖及清晰易懂的圖表加以解說。讀者可從這些法則中,快速地吸收寶貴經驗,避免犯錯,更可啟發許多新靈感與創意。這本重要的設計法則書,是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師,以及正在學習設計專業的學生必備工具和實用對策寶典。而任何一個消費者,也可以用這本書看懂設計的門道,培養出判斷「好設計為什麼好?」的眼光與能力。
如何成為數位藝術設計師:從一流前衛作品中學習設計核心與創意技巧
創意設計之所以迷人,因為它總不受商業主義所影響,靈感牢固地存在於設計師的腦海中,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本書透過兩個階段的學習,帶領讀者進入成為數位藝術設計師的殿堂。第一階段 閱讀理論,熟悉設計概念本階段對於初學者而言非常重要,從理解設計組成要素與原理,逐步分析數位藝術作品的創作與用色研究,最後透過培養造型美感的練習,加強自身的設計經驗。第二階段 數位藝術作品實作熟悉設計理論基礎後,本階段將實際製作數位藝術作品,主題涵蓋照片處理、創意合成、商業設計、網頁設計和藝術風格等諸多領域,透過不斷反覆練習,找出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盲點並加以修正改進,也從不同的設計主題中,分析最優的設計技巧,進而啟發無限的設計靈感,提高藝術品味。本書特色.從基礎觀念到專業技法,逐步累積數位藝術作品的創作精髓。.收錄15款數位藝術作品,透過每款作品多樣面向,讓創意從平面延伸至網路與實體。.跨越設計平台與傳統主題,粉碎過往單調無味的分類與限制。.沒有無法呼吸的視覺轟炸,只有最直接的設計觀點,不再只是集結作品的型錄。
品,芬蘭:漫步於芬蘭設計Design Finland in my perspective
這是直接看透芬蘭設計本質的秀麗書籍這是能明瞭和大自然一起生活的芬蘭人生活哲學與精神領域的書這是能夠細細品味芬蘭公共設計精髓的書被白雪覆蓋的北歐大地與鮮明的天空,就像那深藍色波羅的海般美麗這本書裡所講到的設計,不只是單純的美化裝飾事物的技術而已透過作者的帶領來漫步於芬蘭設計,呈現出自然原始面貌與人類的生活,更讓我們知道能夠平等走入每個人生活的正是設計的本質。看芬蘭人對環保於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如何回收廢棄物的再造設計,進而產生世界知名的設計品牌,創造設計的經濟奇蹟;如何遵守廚餘回歸大自然的整理秩序,將廚餘乾燥覆蓋再生於土壤的過程;如何依循人們的生活需求而設計出完善的公共空間及建築之美;如何重視兒童教養,培育出深具人文的芬蘭人。看那知名品牌的理念及名設計師的精神:●看對大眾文化有極大興趣的產業設計師Pia Salmi,對赫爾辛基市所進行的都市環保設計計畫。她的設計指向的是本質性的價值,看她如何在赫爾辛基市的建築物上運用光線,展現芬蘭人對自然環境的精神層面。●設計師哈利.寇斯金納(Harri Koskinen)的油燈設計。他的”冰磚”設計構思是源起於小時候那被冰雪覆蓋的故鄉所反映於設計中。●設計師Mikko Paakkanen看到海邊的水母收縮與膨脹的模樣後,設計出上下移動轉動的照明燈,讓在派對會場的人們享受著遊戲般光線的變化。●阿爾瓦爾.阿爾托(Alvar Aalto)的玻璃作業中,蘊含著像是冰雕塊一樣的精緻模樣。他的設計上總是包含著自然的曲線,會使人聯想到水流與透明的冰塊。在黑暗裡所相遇的冰冷冰雕塊,喚起了已被牽制孤獨般的藝術性情懷,它有著支撐爆發情感的力量。●設計師Sami Rinne理念的咖啡杯,是從樺木及鹿角中得到的靈感,並邊想像著天使,使其激發設計想法。Sami Rinne不但自行設計,連燒窯、拉坏,甚至包裝都自己解決,從小小工作室的陶窯裡,傾瀉而出的熱氣與他冷靜的專業精神,總是互相協調。●Secco的品牌所公開亮相的再利用設計,主要是利用被丟棄的電腦、輪胎等來當材料。電腦的活字版被利用在磁鐵、戒指、耳環等的飾品上,而車子的廢輪胎則是以夏天的涼鞋、包包、皮帶等模樣,來與消費者相遇。他們也是想向世界傳達環保的正確訊息。●Seija Lukkala是Globe Hope設計品牌的創始者。具有革新且新鮮想法的Globe Hope設計作品,是使用軍服和在醫院用的紡織物、在廠工作的人所穿的工作服等的材料,將那些布料拿來重新剪裁、打印,有時候會染色過後再使用。Globe Hope的設計藉由老舊的材料,讓未來新世代重新認識到那應該重視的歷史,蘊含著人類與社會變化的實存價值,還有想要藉由設計解決垃圾問題的實踐意志。●Miina是利用芬蘭廢車的零件來製作雕刻品的知名雕刻家中的其中一人。她特別喜歡素描牛的模樣,並且牛的雕刻作品很多。Miina親自在農場裡養牛,就像自己的小孩般精心照顧著牠們。她的素描不只是在紡織品上,也會應用在陶瓷、桌墊、T-shirt等多樣性的製品。●Marja Suna的時裝設計強調的是女性化且溫柔的影像,大膽利用粗線與面的和諧度,創造出獨特的風格。她的代表作是使用天然的美利奴羊毛,從針織毛衣到機能卓越受到大眾矚目的毛衣收藏,她在多方面領域裡的獨創性感覺得到大眾的肯定。●Lappset是在芬蘭專門為孩子們設計與製作遊樂器材的公司。Lappset以安全為原則,總是開發使用不對孩子造成危害的材料來製作。除了體能以外,連智能也包含在內的遊樂設施,對孩子們均衡地成長,有很大的貢獻。●Outi Heiskanen的作品裡總是蘊含著故事。與神秘的古老傳說相同的故事,有時會讓其他的藝術家感動。在她的故事與作品裡登場的人物,被一家舞蹈公司Glims & Gloms製作成一場大型舞台的公演。●設計師Anne Paso利用已經沒用處的白樺木板製作出聖誕節裝飾品。Anne Paso所構思出的聖誕節裝飾品,所有小部分都是被分離的,這裝飾品必須要一片片插入,所以可以讓使用者親自享受那種拼湊完成裝飾品的樂趣。
藝術大師告訴你學校沒教的事
23封信、23則最貼心實用的建議,是從事插畫、設計、藝術創作者,追求成長的自我經營法則你夢想成為專職插畫家卻不知從何開始?你常覺得工作環境缺乏創意、熱情而感到挫折?經常覺得靈感打結,不知如何啟動構想?跟客戶、編輯打交道時有什麼技巧?學校裡沒教的,藝術大師完全不藏私一一傳授! 插畫名家也是漫畫大師R.O.布萊克曼以”過來人”的身分,將畢生所累積的專業知識、人生經歷、工作哲學,透過23封信和信中杜撰的年輕插畫家「詹姆斯」,進行了最真誠的交談與互動。”通信”長達二十年期間,布萊克曼像一位工作上的前輩,也像人生導師,親切風趣地和詹姆斯聊工作、生活、藝術,也教導他素描、構圖技巧、如何捉住瞬間即逝的靈感啟動構想……甚至大方地從垃圾筒裡翻出自己失敗的草圖和錯誤的嘗試,坦率地分享自己從業以來的工作心得及他的藝術成就。他一方面鼓勵「詹姆斯」,也給予最肯切的批評,並在實務上提供實用的建議。字字珠璣充滿啟發,而且幽默風趣,對於有志從事插畫、設計、藝術創作者是最實用的自我成長指南。
2010台灣創意百科(一套三冊)
繼1991、1995、1998、2001年後,睽違九年,第五套代表台灣設計界珍貴典籍的2010台灣創意百科終於出版了!為了延續台灣生生不息的設計脈動,本套年鑑除了作品的水準呈現外,各方面也都力求完美,並有以下幾項特別用心的地方:(1)從「點」到「面」的匯集:為了完整紀錄台灣近幾年的設計風貌,在作品收集方面,徵集範圍更加廣闊,從南到北一點一滴的累積,一舉網羅近五年的傑出設計創作精華,總計收到286家公司所提供的4334套作品。在徵件過程中,從最初的資料匯整、檔案建立、簡介印製、作品洽收,就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以及到最後出版階段的補作品檔案、文字校對、版面美編等,每一道關卡都謹慎確認,務使面面俱到,就是希望做出一套真正代表台灣的設計經典。(2)從「A」到「A+」的選擇:為了使作品更具客觀性及多元性,在作品評選方面,特別邀請國內15位具代表性、實務經驗豐富的設計人成立編選委員會。以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並兼顧作品的全國性、地域性和代表性,以及不同面貌、不同文化、不同水平等因素,編委們經過一整天嚴謹的評選,由4334套選作品中,精選出形象設計332套、行銷設計307套、包裝設計285套,總計共刊錄924套作品,入選比率雖僅約21%,卻都是上上之選的傑作。(3)從「簡」到「精」的呈現:為了讓年鑑更精緻及具有典藏價值,在整體印刷製作方面,特別精心規劃與設計,除了克服技術層面的種種難題,並委由台灣印刷品質首選的沈氏藝術印刷配合協力印製。全套採精裝裝幀,封面使用銀色造絲布表現,尤其三冊作品頁全部印製銀底特別色,這可說是國內書籍印製的一項創舉,期望由內到外給予與眾不同的視覺饗宴。
學設計名校120
「學設計.名校120」,橫向跨越歐、美、中、亞、澳五大州,超越30個國際大城市的名校推薦!縱向導覽全球設計五大精華領域: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與時尚設計! 2010年增訂版,更新增別人沒有的韓國五大設計大學、中國五大藝術設計學校、以及英國、澳洲等地的設計新星名校。 打開一個又一個的設計寶箱,台灣空間設計師陸希傑、高弘樹、張維勝第一手求學資訊分享;潘怡良、簡鈺峰與潘伯勳等人親授的時尚留學體驗,以及更多名校畢業生的異地求學經驗分享。 你想出國留學?你想繼續設計學業?你想體驗國外生活? 給你觀點、態度、資訊、文化,一本書能給你將近200頁的故事,你的人生將會因為其中一頁而開始改變!本書特色 1. 囊括建築、室內、工業、服裝、平面五大設計領域,在美學經濟的時代,贏在終點線前! 2. 世界五大洲+ 全球30個城市,包括設計軸心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與新銳國家,設計力量正在崛起,進入主流,與國際同步! 3. 世界知名120所設計學校,上什麼課?學生是誰?作品怎麼樣?AA評圖像打仗;Parsons與Esmod,英美與法國服裝設計的流派之爭,進入設計學校的世界版圖,從120所學校挑出最適合自己生活的地方! 4. 「我的老師是大師!」你的老師不僅是大師也是校友,教你找出自己的美學觀點,並擁有生產創意的能力! 5. 10位台灣設計界達人校友分享,國外終於學到的設計事;專訪多位品牌總監,誰是他們要找的人?業界秘辛,到底要找左腦比右腦大,還是右腦比左腦大的人? 6. 全球30大城市的生活體會,找出靈感來源的地方。
經營者與設計的對話:寫給經營者與管理人
打造人氣商品!謀求產品差別化!創造附加價值!為何設計不出色,公司就無法成長呢?!實例滿載!蘋果 豐田 任天堂 IKEA UNIQLO…『超強實力的公司』如何以「設計力」襲捲市場專為經營者及管理階層所著的設計策略入門將商品設計交由設計師負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今,經營階層對於設計若是沒有明確的想法,不僅無法產生利潤,更有可能危及到公司的生存。所謂的設計,即可謂「將企業的強項,以色彩及具體形態表現出來的東西」。將企業的「強項」以商品設計表現出來,藉此將「這項商品具有如此的價值」、「想要給這些人使用」等訊息傳達給使用者,即為設計扮演的角色。這也跟公司的利潤息息相關。★在開發商品的時候,創造者會很容易投入在「做」這件事上。但是身為經營者,必須要思考該如何持續提升該項商品的利潤。★開發商品的時候,一開始希望能認真思考「這件商品是為何種目的而生」。製作整體設計圖的過程稱做「設計」。「樣式」的工作則是最後將目的完整呈現。★若是要明確地呈現出自家公司設計的方向或特色,統一顏色或素材是有力的方法之一。★不管是何種領域的公司,不論公司規模大小,都有其暢銷的商品。暢銷商品是支持企業利潤的骨架。於此,成為設計上的問題就是「保持原有的設計感,或是改變」。★設計的目的是「將商品的概念以型態來呈現」。概念指的是商品企劃。明確地訂出「商品的目標」,像是此項商品具有怎樣的特徵,想讓怎樣的人使用等等,這就是概念。
VOV
視覺藝術(VISUAL ARTS)是一種藝術形式,本質上是以視覺目的為創作重點的作品,包含廣告、 動畫、漫畫、電腦動畫、電影影像、繪畫、平面設計、插圖與攝影……。初聽見「視覺藝術」這個名詞,可能會產生與日常生活有種強大距離感的誤解!但其實,視覺藝術卻絕對性主宰著所有現代人的生活。如果仔細思考,將會驚訝發現,視覺藝術不僅餵養現代人的成長經歷,更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基因。當代創意市場,其實就在最具話題與趣味性的創作生活中發生。我們運用平易近人並貼近大眾的語彙,解釋正在視覺創意市場中發生的蛛絲馬跡。我們陳述的故事、報導的年輕創作者,都會影響當代每一天的視覺線性流動,會改變未來的設計與藝術市場,會主宰著創意人的工作機會,會引導現代人的美學生活。過去的前衛是今日的流行,曾經的次文化都成了當代藝術品。創意,影響著當代人的日常;視覺,又讓創意與生活更具話題性,甚至,更潮!Visual Art主宰了現代人的生活,啟發了設計人的靈感與創意。Visual Art,是繪畫、是設計,也是科技。 La Vie過去告訴你,Life is a design! La Vie現在再告訴你,Life is ART!於是La Vie創造了VOV雜誌,代表著Vision of Visual Art。 VOV雜誌創刊號封面故事,帶來了最精華的「動漫藝術」主題。動漫大師與新銳藝術家的傑出作品,他們因為文化背景分成不同畫風,有萌系的筆觸,也有暗黑搖滾派的動漫創作。這些人突破藝術市場,進入大家的生活。動漫從平面,數位化之後變成了影像、電腦遊戲,空間化之後成了公仔、成了物件,它能夠以無數的形式存在。更重要的,它更能輕易地突破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成為人類記憶的共通符號。這一次,我們將從動漫主題,看見更多動漫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發掘下一個明星,下一個市場。
IDEA STYLE BOOK:100種不一樣的設計創作靈感與風格(附CD)
想從設計洪流中存活下來,設計師們最大的苦惱,就是創意的發想!本書收錄近百種創意之發想與實際作品製作流程,藉由從小所學到的設計技法,公開如何運用手邊常見的素材,使用手工、Typography、照片、Graphic Image等表現出多樣且有個性的設計。100種與眾不同的設計靈感!找到專屬於自己的新風格!Idea 設計的開端在創造力!生活中極其稀鬆平常的事物,皆可為全新創意之發想,將想法轉變為實際,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創造力!Style 創造力的延伸在概念!掌握不住設計的主要核心,空有想法與技巧,也是徒勞無功。唯有全盤的概念理解,才能將創造力的價值發揮至最大!Book 以設計表現出概念!透過設計創作表現概念,透過創作技巧體現設計,透過知識的累積培養自身的能力,站上設計師的頂峰!這就是Idea Style Book設計師養成的Idea, Style Book
東京.找靈感:發現日本微差力
早稻田大學準博士,首度提出「微差」觀念來解析東京的設計。日本人的細膩舉世聞名,他們擅長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專注用心,甚至從中創造出新商機——關鍵就在「微差」。大到整個都市計畫,小至季節特販商品,他們總能利用細微的差別,在每個細節上製造引人入勝的趣味。本書延續著以「美」為前提的精神,看看日本人如何善用微型思考,把生活做成好生意。來自台灣,且在早稻田大學專攻感性工學的蒼井夏樹,在本書中透過加油巴士、日本郵局,以及賞櫻的全民運動,看他們如何無中生有,不但獲得最大效益,並且兼顧情感與美學;帶領讀者遊走東京地鐵、銀座、青山隱建築,看他們如何讓這座城市永保新鮮;直擊東京設計現場,解析年度設計盛事;並在風雲商品與暢銷品牌當中,挖掘東京的靈感,於其中獲得小小的確幸。憑本書折口截角,報名蒼井夏樹的「日本創意塾」可享八折優惠。本書作者相關活動,請上以下網址查詢: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events/1111TN021
漫談設計
採訪人田村十七男針對被稱為創意人的11位人士,於2006年8月號至2007年12月號雜誌中刊登了採訪。本書是將此系列訪談的內容集結成冊,依照當時刊登順序,原汁原味地重新再現於讀者眼前。這些令人愛不釋手的作品到底是怎麼發想出來的?如果沒有了設計,這些人的現在和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從今天開始,樂在工作與生活當中的訪談集!12位日本設計師的創作哲學設計不只是創造形式/吉岡德仁將人與人連繫起來/佐藤卓還原生活中被感動的瞬間/佐藤Oki在便利商店也買得到好東西/柴田文江就是態度/小林節正製作出自己合用的物品/graf為人們帶來幸福/喜多俊之讓低俗也能抬頭挺胸的本領/箭內道彥將夢想具象化/Gwenael Nicolas創造出全新產業的力量/松井龍哉從「如果有那個就好了」發想/森田恭通能為世界帶來改變的全新事物/坂井直樹
脫俗的設計經營 The Art of Design The Business of Management
一場知識與時尚的設計遊歷,進入脫俗設計經營的新思維 隨著有更多巧奪天工的設計良品席捲全世界,功能導向的尖端技術已不敷這個時代所需,設計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因應這樣的趨勢,所謂「設計經營」的新思維模式,就在將「設計」引進商業經營層面的聲浪中被催生出來。然而,「設計經營」這個新思維除了給人設計?還是經營?傻傻分不清楚的混淆,也帶來了到底要將其歸類為設計?還是經營的困擾。而本書《脫俗的設計經營》在這樣的新思維中,針對「設計經營」提出一套定義與執行的方法,並且擔任讀者的嚮導角色。時尚設計師不藏私的設計經營哲學 作者Cathy教授有鑑於市面上把「設計經營」這檔事講清楚、說明白的書少之又少,相當惋惜,於是親自執筆,完成這本《脫俗的設計經營》。書中鉅細靡遺呈現作者想要表達的「設計經營」: ◆ 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作者先以在設計職場打滾多年的過來人經驗,闡述自己如何將「設計經營」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並提出設計經營之所以脫俗,是在所謂4維設計上增添「行動(Action)」的元素,讓設計不再劃地自限,於是遂產生了設計是提供消費者服務的「服務設計」。 ◆ 專家們的現身說法:為了使論述更具說服力!還請來現正活躍在韓國設計經營這塊領域的學者、專家們,於書中講述他們對設計經營的獨到見解,以及推動韓國產業進步的原動力——就是來自於他們對「設計經營」的貫徹力行。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為一本脫俗的設計經營著作,自然不會只有設計經營的理論與實戰知識而已,書中更提供設計者的「自我檢測」來瞭解自己,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目的。接著,便要透過商業計畫擬定的各項步驟,讓自己從事的商業活動更趨完整。 ◆ 設計經營之延伸:書中延伸至與之息息相關的「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和「品牌設計(Branding)」的主題。作者用淺顯易懂的口吻講述品牌設計的基本概念,並舉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作為例子,任何人都能輕鬆理解書中的大道理。 ◆ 設計習慣之養成:平時日常生活中就應該要養成的設計習慣,像是收看新聞、攜帶相機、善用部落格等等,看似你我每天都接觸得到的瑣事,但被賦予全新的意含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就是成為設計經營者的基本功。
Fw:永真急制
非典型設計師成名前的青春物語傳頌已久│絕版逸品│經典注目│全新表情│重回2001年夏天,一個設計師初出校園,設計生涯大躍進的決定性時刻。◎誰沒有過去──聶永真大學畢業製作《社會咪咪檔案》(《永真急制》原型)首度裸露翻拍,羞怯附身面世(翻閱時請忍住笑意)你所知道最初 卻非最真實的 聶永真將張力十足的文字表情,復刻進文庫本裡典藏;用最精簡的設計圖像,雕琢最初我們都還未變複雜前,心思之易感細膩。九年的口耳相傳,爭相forward、copy,造就了今天大家所認識的聶永真,一種流行,一個品牌。以Forward、Renew、復刻的概念,重新復習絕版前的美好時光。投遞/FW:最原汁原味的青春物語,痛快解析當代社會次文化的光怪陸離。2001年夏天,聶永真,一個青澀徬徨如你我的少年即將走出校園。以他最喜愛且擅長的「把東西放在平面中對的位置」,在同學們紛紛隨著數位浪潮洪流改變取向之際,身兼美術與文字,偏執並完美地完成了一本厲害的平面出版畢業製作。2002年2月,這個少年如願、幸運出版了個人第一本作品《永真急制》,成為傳說中的夢幻作品,自此展開他追尋、挑戰代表作的旅程。自此,永真急制不斷被FW傳頌,成了一種設計界頂尖的傳奇。聶永真成為大明星爭相指定的名牌平面設計師,甚至包下唱片封面設計半壁江山,有人說,他是一個閃閃發亮的品牌。絕版的《永真急制》全新製作重現經典,以重返初忠的「復刻」想法,在八年後以更洗鍊簡潔的風格,置換原書十分之一的圖像,全新編排文字以「直排單色文庫本」的樣貌出現;除了原內容的收錄之外,複合「Forward」有「轉寄」、「向前」的概念,書中再加入11篇這些年來最具話題性的轉寄文章與公開發表作品。附贈4本獨立裝禎的別冊,素材的取得則是來自聶永真手中唯一僅有的噴墨樣本,以翻拍原型的方式,將《永真急制》的圖像一一「再現」!就讓時空回到那個夏天,那個即將展露頭角的設計師誕生前夕。《FW:永真急制》彷彿是一份走過匆匆時光的郵件,投遞那個夏天鋒芒畢露的少年、投遞那些一針見血的文字和飽滿的影像到2010。絕對是設計美學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經典傳奇。
設計在赫爾辛基
品味極簡風的內涵‧來趟北歐設計之旅赫爾辛基,一個光聽就令人覺得寒冷的名字,卻是全球設計人皆嚮往的設計首都。因為氣候寒冷,以致於整個地區的設計呈現出簡約、低調、不做作、不極端的風格,這正好與芬蘭人對設計的高度熱情形成強烈的對比,芬蘭人秉持著自己的個性與執著,在這片藍色調的設計海洋裡乘風破浪……本書將帶領您展開一趟品味極簡風格的北歐設計之旅。作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他在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的留學經歷,內容包括在國外所見、所聞、所感觸到的中、外設計的差異,以及從中獲得的啟發。書中沒有太多的設計專業知識,讀起來不僅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以忠實的口吻記述遊記,反而能為讀者帶來最實在的設計資訊和設計經驗,加深對北歐的設計印象。作者也沒有因為置身於國外,就忘了自身立場,而是從一個外國留學生的角度,去賞析當地學生的作品與概念,解讀他們的設計哲學。更進一步地,還比較了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學風差異,對有意前往當地修習設計的設計者們來說,不失為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就宛若置身於芬蘭赫爾辛基的設計現場,跟著作者一同歷經留學生活,接受一場簡約的北歐設計洗禮。另外,整本書就是一件很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透過本書圖文的編排,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設計巧思。
設計要怎麼企劃:培養設計創新的執行力!
設計X企劃= 讓創新能執行實現的關鍵●從設計者的觀點,去蕪存菁,直擊企劃的核心!●設計師也是專案經理,也要懂管理上的技巧●用宏觀、寬廣、高瞻的眼光把「設計」也提升到事業企劃的等級●設計企劃前輩們的珍貴筆記●要創意也要紀率,右腦式的專案企劃●理性的設計企劃●設計師現身說法,分享成功事例與失敗事例當設計逐漸被商場重視,商業經營和設計成為密不可分的關係之際,設計者不僅僅要俱備美學、藝術與創新的意識,要讓設計轉化成商業上的成功,培養出「設計的創新意識」只是跨出成功的第一步,更進一步地,如何將設計運用在企業組織的商場上,設計者也要俱備專案經理的管理能力、從企劃提案的撰寫、與客戶的溝通、多人合作時的協調、成本與報酬率的概念、行銷簡報…等等,相較於過去,現在的設計師被要求要具備多種能力,舉凡感性設計的能力、因應全球化時代的語言運用能力、帶領團隊的領導力,甚至是說服客戶的能力…相信許多設計者一定會發出這樣的忿忿不平:「設計者只要會畫圖就行了,為何還要會那麼多技能?」,但是擁有這些能力的設計者一定會更高的競爭力。在21世紀,設計的重要性正益發擴大,「創新」正引起話題潮流。「設計」企劃的方法為何呢?「企劃」設計的方法又是什麼?《設計要怎麼企劃》就是聽見了這些設計者的心聲應運而生。本書的幾大特色:從設計者的觀點,去蕪存菁,直擊企劃的核心!與其他死板板的企劃教科書不同,本書沒有涵蓋有關企劃的所有東西,也不是只記載成為企劃達人最具體的方法。而是從企劃執行的大觀點開始著手,直到完成最後一張企劃書的那一剎那,在這過程當中,仔細審視容易被我們所疏忽的要素,俾使之後能自信滿滿地運用在職場實務上。用宏觀、寬廣、高瞻的眼光把「設計」也提升到事業企劃的等級專攻設計的設計者,歷經設計職場生活後,要經營一間公司?面對這個空前的問題,本書提出以事業設計為主軸的企劃觀點,試圖為設計經營者,用宏觀、寬廣、高瞻的眼光看待事業企劃的方法,尋求解答。用另類的思考方式,去說明新一代的設計企劃者應具備的Know-How。要創意也要紀率,右腦式的專案企劃除了具備創新的設計意識,以及將專案循序漸進步驟化的基礎執行知識外,書中也揭示了以設計的核心「創意性」為基礎,成功帶領專案,建立區隔化的方法。透過設計師口中的專案企劃,理解所謂的「右腦式的企劃」。理性的設計企劃企劃必須穩扎穩打,才能引領出好的設計!過去你在進行設計專案時,只是一味埋頭在視覺表現的作業上嗎?現在請拋開過去既有的流程,試著來學習設計執行的事前準備要素!再來窺看企劃的秘密筆記,讓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夠創造出有自信的設計。設計師現身說法,成功事例與失敗事例書中還集結了多位有實務經驗的設計師現身說法,從他們實際所遭遇到成功與失敗的生動事例,所獲得的各種觀點和獨特經驗,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有趣地詮釋出來。並搭配豐富的圖表,讓原本看似抽象的設計企劃理論,瞬間轉變為一目了然的具體內容。
荷蘭:流行.時尚.設計
最流行的元素、最時尚的風格、最新銳的設計,走一趟荷蘭,所有創意讓你一次看個夠! 阿姆斯特丹直擊 荷蘭重視概念、想法和創新手法。如果是一個概念,便有很多討論空間,更貼近現實,非譁眾取寵的誇張路線,而是冷靜、實用又帶有天生的幽默和趣味感。 荷蘭很多設計師會主動推薦值得一看的博物館、小店,心態開放、團結、欣賞彼此優點;店內只販售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為了多賺錢,將商品堆滿店裡而破壞視覺美感。荷蘭人真切、直接、不浮誇、不貪心的個性,成就整個設計氛圍。 本書介紹荷蘭當地最新流行時尚、新銳設計師、建築風格、鑽石珠寶、創意市集、雜貨小物……讓我們了解荷蘭人對於藝術的想法、態度和審美觀。跟著按圖索驥,一起認識新起的設計之都。
我要唸工業設計(增訂版)
在工業設計系所裡,我們應該向這些往聖先賢們學習,堅定信仰工匠精神,肯定動手操作的價值。過去,甚至現在依舊如此,閱讀、書寫和算數這3R曾被視為一個文人或知識分子的基本教養,然而我相信營造能夠培養大工匠的優質學習環境,成為二十一世紀版本的工人基爾特,才是所有設計學校之所以必須存在的真正理由。想達到這個目的,或許我們更需要3C:工匠精神、創意和團隊合作。
品味荷蘭.設計物語
敘說荷蘭當代設計如何在楚格(Droog)、Moooi、馬賽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等當代設計師和風車、木鞋、乳酪、鬱金香等傳統文化根源中交織成形的故事 在風車、木鞋、乳酪和鬱金香之外,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荷蘭又多了一個讓人驚豔的元素:設計。楚格(Droog)、Moooi 、馬賽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等設計品牌和設計師名字的陸續登上國際舞台,不僅讓荷蘭在國際設計界上的知名度撥雲見日,也使得「荷蘭設計」這個名詞成為繼「北歐設計」之後,另一個慢慢爬上人們嘴邊的設計入門通關語。 本書所敘說的,正是「荷蘭設計」如何在荷蘭當代設計師手中逐漸成形的故事。作者于清華以其設計出身的視角,探入荷蘭設計的風土與傳統根源,舉示近年躍上國際設計舞台的荷蘭品牌與設計師名字,同時走訪荷蘭的博物館與特色建築,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如其土地一般百花爭妍、氣象萬變的荷蘭設計風景。
經典設計150年
※過去的傳奇 今日的經典 未來的設計力。※7個設計時期的分析 超過20位大師與品牌詳解。※設計史150年風潮、大師、國際品牌全紀錄! 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是19世紀工藝技術史上的最大展覽;包浩斯學派主張設計價格平民化的必需品,30年代,美國社會成功將藝術設計與工業商機結合;二次大戰後,日本設計師積極在傳統文化之間,尋找有特色的產品,奠定了日本工業強國地位;德國烏爾姆學院大力推廣品牌的重要性,主張塑造企業的整體形象;安迪沃荷掀起普普風潮,在60年代如火如茶展開,順應大眾品味成為商品暢銷的保證;80年代,義大利超越德國,成為家具設計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義大利的新設計運動耕耘十五年,終於開花結果,成立聚集世界各國設計派別的Domus設計學院……
設計是什麼? - 保羅˙蘭德給年輕人的第一堂啟蒙課
◆賈伯斯評價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美國LOGO設計教父最精闢、犀利的經典言談◆從商標設計到好設計的標準,道盡設計人該懂的所有事◆瑞士新浪潮平面設計運動之父Weingart 撰序◆所有設計人不能錯過的大師開講◆最一針見血的思考與經驗談設計人應該知道這些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保羅˙蘭德IBM、UPS 美國Logo設計大師最精闢的言談「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他的犀利,讓人又愛又怕。最基本的問題,最精闢的回答。每件事都是相對的。設計就是關係,是設計的原點。──Paul Rand保羅˙蘭德(Paul Rand)為美國當今乃至全球,最傑出的logo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他為IBM、ABC、UPS、西屋所設計的商標無人不識,蔚為經典。他對設計的見解犀利,深信好設計的力量,為業界所尊崇,是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與教育家。1995年2月,亞利桑那大學傑出學人計畫(ASU Eminent Scholar Program)邀請保羅˙蘭德到此客座講學,帶領學生思考設計前該知道的所有事。這本書的內容便是這段講學期間的摘錄。從平面設計初學者該懂的事、該看的書,電腦對設計的幫助,與客戶的溝通,到設計是什麼,透過精闢的問答,道出最一針見血,最直指核心的答案,機鋒處處卻有深富教育性與啟發性,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師的智慧。大師開講 Q&AQ:設計的定義是什麼?A:設計是一種關係,一種比例。Q:對大學設計系的學生來說,教設計的最佳方法是什麼?A:必須給所有詞彙下定義。學生必須知道他們在做什麼。Q:這一代設計人最應該研究什麼?A:了解情況。Q:初學者應該學什麼?A:運用雙手非常重要。那正是你和母牛以及電腦操作員不同的地方。Q:用電腦的好處? A:你不會因為有了電腦就變成創意天才。Q:可以做出完美的設計嗎? A:除非你是上帝,否則不可能有完美的設計。Q:設計有過時的問題嗎? A:設計只有好與壞的差別,不必擔心夠不夠新。Q:我們如何判斷好設計與壞設計?A:這問題無法回答。Q:設計商標時要注意什麼?A:不能從「多大」的角度去思考,要從「多小」去考量。Q:設計過程的第一要務?A:思考。你要怎麼做,而不是你要做什麼。Q:如何與客戶溝通?A:如果確定你的想法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接受或拉倒。Q:要如何才能為你工作?A:為我工作是最糟的,因為你永遠不會有機會做設計。關於保羅˙蘭德(Paul Rand) 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8.15-1996.11.26)˙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傑出的logo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賈伯斯讚譽他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設計理念源自包浩斯倡導的現代主義美學,所設計的IBM商標無人不識,蔚為經典。˙本名Peretz Rosenbaum,為避免本名過於猶太風格,增強姓名的辨識度,將名字縮短為Paul,改用舅舅的姓氏Rand,創造了前後都是四個字母的新名字。˙父親不相信做設計能養活人,1929-1932間,白天讀普通高中,晚上到Pratt Institute上課。之後兩年間,又陸續讀了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和the Art Student League。˙在五年有限的學習中,設計專業大半來自自學,透過歐洲雜誌認識Cassandre和Moholy-Nagy等人的作品,並深受德國包浩斯風格和設計師Gustav Jensen的影響。第一份工作是幫報章雜誌設計備用圖庫。˙初出茅廬的他,免費幫Direction雜誌設計封面,以換取全然的自由空間,在業界奠定了所謂的”Paul Rand look”,受到全球的矚目。˙1936年,22歲時得到第一份全職工作,設計Apparel Arts雜誌的專刊,並獲邀擔任Esquire Coronet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因為覺得自己資歷未達,婉拒藝術指導一職,一年後才正式走馬上任。˙1941-1954擔任廣告設計,奠定豐富的平面設計經驗與紮實的基礎。˙1954年起,開始參與企業形象識別設計。他的logo設計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包括美國廣播公司(abc)、西屋電器(Westinghouse)、UPS快遞、IBM、耶魯大學(Yale)及賈伯斯創辦的NEXT電腦公司。˙1946年於Pratt授課,1956年起於耶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擔任教授,教授平面設計。保羅‧蘭德作品( --參考好圖試閱)
學設計名校120(2010最新版)
出國學設計、生活找體驗! 國內留學代辦人手一本,設計系學生出國深造前的求學聖經,120間全球設計名校一網打盡! 參考TIMES全球學校排行榜、英國衛報設計學校排行榜、德國iF設計獎推荐大學……等國際媒體與設計機構的權威總整理! 還有留學雜誌看不到、只有本書才有的五大選校密技:1.「我的老師是大師」,從名師選擇學校 ○在Tamabi Art University多摩美術大學,接受現代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妹島和世,日本無印良品幕後設計權威深澤直人的親身指導! ○哪裡有機會上到Philippe Starck的設計課?到法國ENSAD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Arts Decoratifs碰碰運氣。 ○到瑞典Umea Institue of Design,就能學到IKEA設計總監Lars Engman一生的產品設計精華。2.「名人學長姐出列」,我也想跟國際大師的沾上邊 ○想當原研哉、鄭秀和的學弟妹,就到Musashino 武藏野美術大學! ○英國的Royal College of Art,孕育了Japser Morrison、David Hockney與James Dyson等英國藝術設計界的第一流人才。 ○到義大利米蘭的Nuova Accademia di Belle Arti,跟Loewe、Versace與Roberto Cavalli等時尚大師接受一樣的時尚設計教育!3.「開始熟悉你的學校」 選學校前最想知道學校資源、地理環境與師資狀況,「學設計.名校120」給你來自該校畢業生的親身經驗剖析。4.「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告訴你哪些學校得獎最多、獎學金最多、國際學生最多、實習經驗最多……,再仔細講述校內設計課程分類,從中發掘最適合自己需求與期待的國際名校。5.「進入社會前的暖身動作」 某些國際企業與設計公司會在畢業前夕直接進入校內求才、學校畢業展在哪裡舉辦、如何在校內求學時期就開始發展你的設計事業、此校畢業生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只有行家才會問的問題,「學設計.名校120」第一手資訊通通告訴你! 「學設計.名校120」,橫向跨越歐、美、中、亞、澳五大州,超越30個國際大城市的名校推薦!縱向導覽全球設計五大精華領域: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與時尚設計! 2010年增訂版,更新增別人沒有的韓國五大設計大學、中國五大藝術設計學校、以及英國、澳洲等地的設計新星名校。 打開一個又一個的設計寶箱,台灣空間設計師陸希傑、高弘樹、張維勝第一手求學資訊分享;潘怡良、簡鈺峰與潘伯勳等人親授的時尚留學體驗,以及更多名校畢業生的異地求學經驗分享。 你想出國留學?你想繼續設計學業?你想體驗國外生活? 給你觀點、態度、資訊、文化,一本書能給你將近200頁的故事,你的人生將會因為其中一頁而開始改變!本書特色 囊括建築、室內、工業、服裝、平面五大設計領域,在美學經濟的時代,贏在終點線前! 2.世界五大洲 + 全球30個城市,包括設計軸心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與新銳國家,設計力量正在崛起,進入主流,與國際同步! 3.世界知名120所設計學校,上什麼課?學生是誰?作品怎麼樣?AA評圖像打仗;Parsons與Esmod,英美與法國服裝設計的流派之爭,進入設計學校的世界版圖,從120所學校挑出最適合自己生活的地方! 4.「我的老師是大師!」你的老師不僅是大師也是校友,教你找出自己的美學觀點,並擁有生產創意的能力! 5.10位台灣設計界達人校友分享,國外終於學到的設計事;專訪多位品牌總監,誰是他們要找的人?業界秘辛,到底要找左腦比右腦大,還是右腦比左腦大的人? 6. 全球30大城市的生活體會,找出靈感來源的地方。
2008年台灣視覺藝術年鑑
文建會策畫、藝術家出版社執行主編《2008年台灣視覺藝術年鑑》以事件、資訊與討論的交陳深入台灣視覺藝術的經緯脈理,剖白台灣視覺藝術的過往今來 由文建會策畫、藝術家出版社主編的「台灣視覺藝術年鑑」,至2008年已為第四度編纂。全書以分析文章、資訊條列和分點紀述為方法,趨勢篇、現況篇與便覽篇三部分為架構,並以彩色圖片為輔,為2008年一整年的視覺藝術發展,進行多面向的詳盡解述。 「趨勢篇」邀集國內的視覺藝術領域學者,從2008年台灣視覺藝術的整體生態、藝術評論、策展與美術館運作等層面的趨勢,進行較廣角度的觀察。「現況篇」則在年度十大展覽、新聞和大事紀的整理之外,另邀請藝術創作、產業、展覽與媒體之工作者,為2008年視覺藝術的發展提供焦點分析,並選出曾刊載於雜誌媒體的數篇藝評文章,以呈現該年的藝術動態截面。「便覽篇」則為台灣的視覺藝術機構團體、圖書、展覽與論文提供條列式的索引。三種角度的整理,意在使年鑑成為具分析、觀點,且便於查閱的參考手冊,鋪陳出2008年台灣視覺藝術的梗概。
東京裏風景
關於日本,除了旅遊和日文雜誌,我們還可以有更親切的想像。想像一位住在東京的朋友,具有廣告人的敏銳眼光,正在早稻田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修「感性工學」,平日喜愛走走逛逛,觀察日本消費趨勢與設計美學,從南到北探訪設計師、創作者、行銷人員的創意來源,並且樂於分享。這位朋友為自己的東京生活所下的註腳是:夏目,靜靜生活;小石川,聽風的詩。著迷老東西,發現新況味。漫遊神樂石小路,探訪安藤忠雄和伊東豐雄的最新建築,深入岩崎知弘美術館的寧靜世界,在地鐵、電車上和宮崎葵、島耕作相遇,瀏覽日本療癒系商品排行榜……《東京‧裏風景》是一個以日本建築、設計、創意、美學、人文生活為主題的新書系。蒼井夏樹將她在日本生活所見、所體驗,以及採訪和思考的第一手資訊,不定期介紹給國內讀者,提供最新、最受注目的日本風格動態,並傳達各種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首期以「日本美意識──侘‧寂素樸精神」為主題,例舉經典建築、關西職人和設計師商品,探索日本美學中「侘‧寂」(Wabi-Sabi)淡泊隨緣的意境。此外,還包括介紹當季設計展、藝術季的「calendar」;發現東京新建築、新景點、新潮流的「新注目」;有別於傳統觀光行程的「小旅行」;走訪日本各地美術館或作家故鄉的「裏風景」;分析企業跨界藝術個案的「俳句腦」;解讀日本消費趨勢與創新情報的「微時流」;蒐集創意行銷個案與服務新點子的「找創意」;以及分享東京生活小確幸的「過生活」等精彩單元。工作與生活的創意藍圖,就從《東京‧裏風景》開始。
Re:沒有代表作
【雙封面隨機出貨】 (***隨機出貨,拿到哪種款式非常緣份。 )【隨書夾送贈品】52*52 (cm)聶永真設計海報 傳說中 最具流行感/普遍公認 最受年輕世代設計師崇拜── 新銳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 七年設計生涯唯一 代表作品集【Re-ply】有沒有代表作 作品是唯一回應語言【Re-cycle】喜新念舊 化陳為新【Re-cover】全新上妝 精彩重播【Re-act】新舊交相掩護的化學反應 【Re-fresh】耳目一新的感官視覺【Re-new】重新發現更強更屌的可能性【Re-hearsal】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Re-creative】全新編排重製 舊作品新生命14篇全新文章創作 詮釋7年狗屁倒灶百無聊賴的 設計師生活近100件設計作品 演繹年輕世代最流行的 設計師語言在任何一位頂尖設計師心中人生永遠不會有代表作這件事只有義無反顧的設計熱情與不停向前的勇氣「沒有代表作」對聶永真這本作品集來說有兩種可能:至今尚未設計出任何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沒人會相信。每件作品都是代表作,以致選不出代表作──或許不少人會點頭稱是。即便本書收錄了聶永真七年來最精彩的作品,但對未來依舊漫長、無限可能的他來說,又有誰敢大聲說出 這.是.聶.永.真.的.代.表.作!?當紅歌手、作家背後共同的名字──聶永真蔡依林、周杰倫 五月天 張惠妹 王力宏 九把刀 金馬影展......台灣當紅歌手 書籍 藝文表演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沒錯,就是「聶永真」。這些大牌藝人、作者、各大出版社,不約而同,紛紛特別指名「聶永真」操刀美術設計,背後必然有重大的原因可細究。一個三十世代,出道沒幾年的設計師,何以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迅速竄紅,並累積了無數深具流行感與口碑、品質的作品?繼2002年的《永真急制》初試啼聲,吸引了許多人注目的眼光後,睽違多年,聶永真終於將在2009年9月,由自轉星球出版他個人第一本作品集《Re:沒有代表作》。全書收錄他目前為止最滿意的唱片、書籍、藝術展演作品,經過他親自操刀重新演繹,放進書裡,每個作品都藉由不同的LAYOUT重新解構處理,獲得了全新的設計生命。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Re」代表了很多意涵:作品是唯一回應(Re-ply)有沒有代表作的語言;也代表了化陳為新(Re-cycle);永真重新演繹作品更是全新上妝(Re-cover);這必然會造就新舊交相碰撞的化學反應(Re-act);達到耳目一新的感官視覺(Re-fresh),重新發現更強更屌的無限可能(Re-new),挑戰人生代表作的反覆排練(Re-hearsal),全新編排賦予舊作品新生命(Re-creative)。除了收錄聶永真這些年重要、精彩的作品,書中也收錄了14篇聶永真的文字創作,中英對照。完整呈現了身為一個年輕世代最受歡迎的設計師,生活中種種的感想體驗與觸發。這些廣受許多文青喜愛的「永真流」文字,看似輕鬆卻又尖銳地直指人心,文字與他的影像一樣具有劇烈爆發力。突破傳統大師作品集的裝幀方式 耳目一新的年輕世代作品集代表作為了符合沒有代表作,又想推翻大師必有作品集的概念,就書名為《Re:沒有代表作》的角度思考。這本書有別於一般的「作品集」都是大塊頭的硬殼精裝方式,改採用素樸率性、輕便隨意的騎馬釘裝訂,就像一本累積了很多點子的筆記本;日常中隨意翻閱尋求靈感、趨勢、新知的雜誌,企圖用最輕鬆寫意的方式,讓讀者進入聶永真這些年累積的設計精髓與要意。整本書的開本,是將三種尺寸大小規格不一的紙,裝訂在一起。封面分成沒有外裝/沒有內裝兩種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只是編排的順序不同,讀者可以有不同的閱讀趣味。書腰則是一張便利貼(post it),雙面分別印上聶永真&阿信、九把刀&周杰倫親筆手寫的推薦文案,請印刷廠阿姨一張一張貼,共兩種版本隨機出貨,再加上封面的雙版本,想要蒐集完整的四種《Re:沒有代表作》,得要有些好運氣。即便《Re:沒有代表作》收錄了這些年來永真所有最精彩、滿意的作品,但在未來依舊漫長、無限可能的此刻,又有誰敢大聲的說出:這.是.聶.永.真.的.代.表.作呢!
關於創意的100個故事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說:「創意有如原子裂變,每一盎司的創意都能帶來無以數計的商業奇蹟和商業效益。」激盪腦力、打破常規、突破自我、創造未來看完這本書,讓您比別人增加36%成功機會創意,狹義來講,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點子」、「主意」或「想法」,好的點子就是「好的創意」——「Good Idea」。廣義來講,創意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創意涵蓋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明革新是創意,理論構想、認識或者境界的變化也是創意。可以說,創意決定著人類的發展。本書不僅有好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有化繁為簡的述了創意的起源、發展和作用,揭示了創意的內在規律,為我們更好地掌握創意的方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參考和幫助。看過這本書,人人都能成為生活的創意者,為工作和學習,以及科學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設計‧原點
優質設計通用十大法則平面設計師、建築師、工業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時尚設計師、造景設計師全部用得到!回到基本功 你的設計缺了哪一塊?圖解設計十大原則 連接:連結相似或相異的元素,強化它們的關係對比:對比是設計師最強大的工具之一背景:沒有設計問題是獨立存在的,不要忽略了物件的「背景」平衡:設計師應該同時思考平面與立體狀況下的平衡佈局:不要塞滿邊緣的空間比例:兼顧統一與多元性,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有一樣的比例關係。意義:好的設計不會任意「組合」或「裝飾」,讓觀眾負荷太多的訊息。 本書提出十大設計原則,包括統一&多元、群組、韻律&圖樣、連接、對比、背景&縮放、平衡、佈局、比例、意義,運用於不同設計領域,並且從平面、空間、服裝、產品、自然界引用大量案例,以視覺圖像為主,搭配文字說明。同時透過個案研究,解析思考步驟,拆解設計的演化流程,完整呈現一件作品的「設計史」。 全書以圖像思考為導向,對照成功與失敗的例子,凡是想要進一步培養設計技巧的人,只要能將各領域的設計原則融會貫通,設計力立即up!
34位頂尖設計大師的思考術
20年實戰經驗 20個專業領域 頂尖大師給下一代設計者的秘訣思考術●要讓一本書看起來很重要,就不需要屈服於業界的老把戲。●我之所以能有成功的表現是因為我不恥下問,不管聰明問題或蠢問題都敢開口問。●我拒絕接受設計應該要這樣或那樣的說法。●設計領域之所以令人興奮,不僅在於我明天會做出什麼,而在於別人明天會做出什麼。建築設計 平面設計 品牌識別 包裝設計 字型設計 書封設計視覺影像 平面陳列 廣告 設計策展 企業識別 插畫 雜誌出版 專業攝影 連環漫畫、兒童繪本 網站設計 當工作了一段時間後,設計大師重新檢驗自己原來的初衷:失敗總是在前方帶路,犯過的錯誤帶來成長,也有值得驕傲的成果讓人亢奮的持續前進。當被迫在不同工作領域轉換之際,正面迎向挑戰是最好的方法。 本書是來自設計領域的業界對話,知名的標竿人物暢所欲言,真情流露,他們蘊釀二十年以上的經歷,解決眉眉角角的秘訣,這是傳承給下一代設計者的獨門思考術。 「責任這個概念正是目前最常受到忽視的。身為設計師,我們肩負著兩種責任:對業主,以及對社會的責任。」──馬西莫.維格納利 (Massimo Vignelli) 「若設計師只會玩弄形式就代表他缺乏創意。我總是從創意開始,沒有創意,任何的設計都只是散漫空想,就像一趟沒有目的地的旅程。」──保羅.蘭德 (Paul Rand)
設計大師,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設計大師,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丑宛茹 + 40位國際人氣設計師的創意解密在夢想、堅持與勇氣之外,一位成功的設計師更要具備有角度的設計、有態度的設計、有風度的設計!學設計,要怎麼學設計,設計靈感從哪裡來?什麼樣的設計才有人氣?設計要有人氣,先認識40位國際頂尖工業設計奇才的創新思維與行動。看見大師的偉大作品、發現大師的驚人創意、認識100%的大師養成之道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所副教授兼主任丑宛茹與國際40位設計大師的相遇,多元的活潑內容跳脫一般人對工業設計的嚴肅刻板印象,從搞怪的荷蘭設計團隊Droog、天馬行空的設計怪才Philippe Starck、將極簡主義玩到無懈可擊的Jasper Morrison、英國重量級設計教父Tom Dixon、日本設計大師吉岡仁、行動派設計Richard Sapper…,這些設計界的重要人物全都成為本書作者剖析創意的題材。丑宛茹對照創作人的設計作品,抽絲剝繭分析他們的設計思維,除了深入淺出的文字及厚實的知識濃度,本書更讓你看見大師的偉大作品、發現大師的驚人創意、認識100%的大師養成之道!Alessi|Ron Arad|Maarten Baas|BAUHAUS|Mario Bellini|Braun & Dieter Rams|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Achille Castiglioni|Antonio Citterio|Luigi Colani|Tom Dixon|Droog Design & Marcel Wanders|James Dyson|Charles & Ray Eames|EOOS|Hartmut Esslinger|Janne Kyttnen & FOC|Massimo Iosa Ghini|Stefano Giovannoni|Konstantin Grcic|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Raymond Loewy|Ross Lovegrove|Michele de Lucchi|Javier Mariscal (Xavier Mariscal) |Stefano Marzano|Ingo Maurer|Alessandro Mendini|Jasper Morrison|Marc Newson|Verner Panton|Gaetano Pesce|Karim Rashid|Richard Sapper|Bo?ek ?pek|Ettore Sottsass Jr.|Philippe Starck|鄭秀和Shuwa Tei|Patricia Urquiola|吉岡德仁Tokujin Yoshioka本書特色1.本土設計學界權威與40位承先啟後的國際工業設計大師親身對談與觀察紀錄。2.第一本真正透過國內專業設計評論人士的眼光,深入認識重要國際工業設計大師的書。3.設計大師各階段重要作品圖片精選,輔以解說,有心成為設計師的人最好的養成指引書。
設計人的第一本行銷書
設計,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不了解企畫案、不了解你的客戶! 行銷在現在與未來都是設計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身為設計師,空有才華卻找不到客戶(或留不住客戶)、作品出色在業界卻默默無聞的比比皆是。那麼,該如何在本業之外跨越這道鴻溝,讓自己擺脫對行銷刻板的負面評價,成為一位有魅力、有效率、口條清晰的設計行銷人員,漂亮地和客戶面談溝通,成功地接下案子,並讓客戶滿意呢? 本書作者從事藝術設計十二年,之後轉型行銷顧問工作十五年以上,並在設計學院教授行銷課程,對於這一環常遭設計師排拒的領域深有體悟。本書內容原為加州大學與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的上課教材,她將累積數十年的設計行銷經驗,濃縮成這本著作精彩的十堂課,讓有心進修的設計師能在本身專業之外,從基礎入門,循序漸進學習這一門未來必修的課程。 優良的行銷技巧絕對可以經由學習而來。當行銷成為一種常存的心態、一種本能行為、一種反射動作時,你,窒礙掙扎的設計師,將能知道那裡可找到潛在客戶,如何去了解客戶、服務客戶,最重要的──留住客戶。設計行銷的十堂課 給想成為真正頂尖的設計師:當「新一代設計展」參與人數超越九萬人次,學生該如何在各大設計展向廠商專業的介紹作品,而不只是當做畢業展的實習;當台灣參與米蘭設計展、東京設計周、倫敦設計週等國際設計展的機會越來越多,設計師能專業的向國際客戶介紹自己,讓台灣的設計真正升級?ˇ如果你是在大公司的設計師,你得知道你的設計如何被賣出去、其它部門在做什麼,這是增強設計力的儲備功課;ˇ如果你是自己經營工作室,你得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別人接受你的作品,有時候為什麼別人與你合作一段時間就不做了,如何寄送作品給從未謀面的客戶,成功率才能提昇;ˇ如果你是設計新鮮人,在不景氣的時代,除了設計功力,你還得讓自己具備十八般武藝,讓自己能找到客戶、留住客戶!
基本設計:智性、理性和感性的孕育
本書是美國愛荷華大學榮休教授胡宏述將從事近40年設計教育的經驗編著而成。多年來,胡宏述先生沉浸於他的專業之中。他是一位傑出的教師,身兼設計師、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哲學家、工藝師和製造者。 本書從26個設計論點發展出28個習作,透過很多習作,引導學生學習基本設計概念,一步一步學習設計方面的最基本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瞭解幾何上的關係。 本書提供設計學院、藝術學院學生必須熟知的基礎知識,也可供其他專業學生接觸設計、藝術時使用。
台灣100大設計力
當這個世界的眼光都在看國際設計大城的發展脈絡,其實可能忽略了台灣這座叢爾小島所蘊含的創意能量其實不輸給任何的設計大國。從工業產品建築空間時尚藝術視覺媒體台灣超級設計力。台灣設計力日漸受到國際肯定,2008德國設計大獎「Red dot」獎項的部分,台灣的成績是歷來最佳,在公布的產品設計類得獎名單中,來自台灣的廠家勇奪62個獎項,其中包含5個Best of the Best;「iF」獎項中,台灣共奪得產品設計類77個獎項,傳達設計類獎項;美國的「IDEA」設計大獎台灣則抱回2銀3銅;日本G-mark大獎,台灣設計師的表現也越來越優異。站在全球化競爭的角度來看,台灣設計在今日有怎樣的成就?本書帶你重新認識50位在台灣設計界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讓你了解這些生長在台灣的設計師們是如何從這塊土地尋找認同、汲取靈感,如何親身實踐台灣在地觀點的設計與生活?專屬於台灣設計師的文化與生活思維又是什麼?台灣設計特質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