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與大悲咒(修訂版)
觀世音菩薩的來源、各種觀音應化身的故事、如何唸誦大悲咒、「大悲咒水」修法、手印。本書詳說觀世音菩薩名號及來源,並綜述各種觀音應化身相的典故。作者更分享自身的經歷,字裡行間隱含哲理。書中並解說如何唸誦《大悲咒》正音,及如何修持大悲咒水,並附觀音像圖片及四十二觀音手印圖,讀者可因應所求之事而修持,極具實用價值。
無邊莊嚴會密意
《無邊莊嚴會》內容豐富,含有說密乘的經典,本經即是其一。《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是說陀羅尼門的經典,可以將其視為釋迦演密法,故亦可以視其為密續 。全經主要是說三陀羅尼門──無上陀羅尼、出離陀羅尼、清淨陀羅尼,依次攝境、行、果三者。經中先說無上陀羅尼,此即說無上見地,此見地稱為無邊智慧。次說出離陀羅尼,是說依無上見地來觀修,即可出離一切世間,亦即出離一切識境,由是現證無邊智慧。最後說清淨陀羅尼,是觀修果,出離一切識境即是清淨。既離識境,便即是離言說,因此即能離佛言說,依佛密意,通達佛所說的一切法門,如是能不落言說而知密意、觀修密意、得密意果,這便是清淨陀羅尼門的觀修果。由是可知,三陀羅尼門分說基、道、果,若依密乘的觀點,這三陀羅尼便分別是基續、道續、果續。基、道、果三者皆依佛的密意而相續,便能總持佛的密意,這正是本經的意趣。讀者亦須依此來信解佛的密意。
白話華嚴經(第四冊)
經中之王《華嚴經》 史上首部完整白話語譯讓您跨越文字隔閡,參與菩薩波瀾壯闊的生命史詩!《華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五大部之一,為毘盧遮那如來於菩提道場始成正覺時,所宣說之廣大圓滿、無盡無礙的內證法門,十方廣大無邊,三世流通不盡,現前了知華嚴正見,即墮入佛數,初發心即成正覺,恭敬奉持、讀誦、供養,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本書是描寫富麗莊嚴的成佛境界,是諸佛最圓滿的展現,也是每一個生命的覺性奮鬥史。內含白話、注釋及原經文,兼具文言之韻味與通暢清晰之白話,可說是白話經典之首例。
地藏十輪經咒音初探(附CD)
地藏三經中僅《地藏十輪經》有咒語,分別是〈地藏菩薩陀羅尼〉和〈護國咒〉。本書透過梵漢對音研究方法,將《地藏十輪經》中的漢譯咒音還原梵文。並整理原經,以方便讀者明瞭,咒語在經中的地位與作用。 依經文可知《地藏十輪經》中的〈地藏菩薩陀羅尼〉和〈護國咒〉,正好提供我們現在所處時代最需要的力量與幫助,小至個人利益,大至人類社會的美好和諧;乃至於趨向究竟真理、證得解脫。 研究咒語多年的林光明老師,發心整理地藏菩薩咒語,與兩事有關,一是為感謝菩薩護佑,一是為滿黃勝常老師的願。黃老師用誠意感動作者,並轉述一位遁居北京隱士高人的話:「從解出《地藏十輪經》護國咒的重建梵本開始,中國將有四百年和平時間。」黃老師為此悲天憫人地請求,作者也被四百年和平的美麗遠景所感動,於是慨然答應黃老師編撰此書。 由於《地藏十輪經》中的兩個咒語,都沒有對應的梵文或藏文本,故還原梵文的過程,需仰賴梵漢對音的方法進行。作者運用《梵漢對音初探》一書的對音還原規則,完成此書的咒音還原。有心進一步研究漢文咒音還原者,可參考這兩本著作。 此外,書中還介紹《地藏十輪經》的內容,以及地藏菩薩的功德。 菩薩的功德,可簡單歸納為「悲智行願」。文殊菩薩代表智,普賢菩薩代表行,觀世音菩薩代表悲,地藏菩薩則是願增上的代表。四大菩薩表法也是教我們修行次第。先從地藏菩薩學起,地藏法門教導修行的根本——孝、敬、慈、善。從這個法門再提升,是大慈大悲,學觀音菩薩的法門。從大慈大悲然後求大智慧,是文殊法門。一直到普賢大行,就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隨心所欲不逾矩,隨心所欲樣樣如法,沒有一絲毫的欠缺。 地藏三經中的地藏菩薩,固然都是悲願濟度眾生,但也呈現了個別特色。如: 1. 《地藏本願經》中的地藏菩薩特色是提倡孝道,超度父母,入地獄度惡趣眾生。而《地藏十輪經》中的地藏菩薩特色是,現聲聞身,於穢土成佛,度惡世眾生。 2. 《地藏本願經》的主旨是:若有情已做墮地獄重業,臨終將墮地獄,或死後已墮者,如何方便救拔。經中有平時的修行、臨終救拔、命終後之拔濟、墮落者之救濟四種層次。而《地藏十輪經》的主要旨趣在於教導眾生如何不墮地獄。 由於《地藏十輪經》中的兩個咒語,都沒有對應的梵文或藏文本,故還原梵文的過程,需仰賴梵漢對音的方法進行。作者運用《梵漢對音初探》一書的對音還原規則,完成此書的咒音還原。有心進一步研究漢文咒音還原者,可參考這兩本著作。
古梵文觀世音菩薩咒語全集(附光碟)
感通觀世音菩薩慈悲威神的力量。 修持觀音法門一定要收藏的咒語全集。 & 古梵文觀世音菩薩咒語全集收錄170首觀世音菩薩的咒語,全部出自《房山石經》第二十八冊《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第十一卷至二十卷之觀世音菩薩咒文。 & 許多研究咒語專家都一致肯定「持誦咒語原音是感通的基礎」,因此,咒語之「原音」也可說是持誦感通的根本,希望修持者皆能以標準梵音或近似梵音來念誦咒語。 & 乾隆在《同文韻統》的序文中也說:持咒若不依梵音,就不符合「咒語不翻」的本意。這也是呼應持咒以古梵音為標準的原則。 & 根據科學對持咒的實驗,只要修持者專心一意念誦,必能達成統一身心的狀態,甚至有禪定效果。咒語同樣可作為一種物質材料同自然界的其他聲音一樣具有物理性,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一種能量轉換。 & 從生命學角度去看,不同的聲音可構成不同的物質不同的場。從物理聲學的觀點來看,人類發聲器官可發出的音素可以說是無窮無境的。一句好聽的歌曲和一句祥和的祝辭,可以讓我們喚來一天的祥和及寧靜。而不同的是咒語帶有更加複雜的顯性及隱性資訊,它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與宇宙中深藏的精神內核同步和吻合,是一種特殊的天人合一聯繫工具。 & 本書特色 & 念對了,更有效(附教學CD) & 本書採用古梵文、羅馬拼音及漢文對照,有助於讀者能夠迅速了解咒語原義。咒語原音本是自印度梵文,由於千年來中國咒語五不翻原則,造成今日咒語發音的多重版本。雖然虔誠持誦也是一種修持,但是如果可以正確的持誦咒語原音,除了能加速持誦之感通;亦可深入了解咒語的原音與原義之關係,對實修的助益更大。 & 為了令古梵文原音重現,本書特聘請斯里蘭卡Davuldena Nanissana法師,對於古梵文的修正與讀誦給予指導。 &
古梵文佛教咒語大全續篇(附光碟)
祈請諸大菩薩、龍天護法加持的必備寶典 繼《古梵文佛教咒語大全》,簡老師又將未收錄的145首咒語集結成《古梵文佛教咒語大全續篇》。收錄:文殊、普賢、彌勒、觀音、地藏、除一切蓋障、大慧、虛空藏、大勢至、金剛薩埵、金剛手等諸大菩薩;以及大吉祥天女、毗沙門、多聞天王、金翅鳥等天龍護法的相關咒語。(詳情請參考目次) 本書以現有佛部、蓮花部、寶部隨誦隨驗之大咒為主,不包含大日經,金剛頂經之純密教陀羅尼。佛教咒力不可思議,誠心持誦自能感知(持咒之前,請先詳細研讀相關咒語全部經文)。本書附贈古梵文持誦CD,幫助初學者學習持誦。 許多研究咒語專家都一致肯定「持誦咒語原音是感通的基礎」,因此,咒語之「原音」也可說是持誦感通的根本,希望修持者皆能以標準梵音或近似梵音來念誦咒語。 乾隆在《同文韻統》的序文中也說:持咒若不依梵音,就不符合「咒語不翻」的本意。這也是呼應持咒以古梵音為標準的原則。 根據科學對持咒的實驗,只要修持者專心一意念誦,必能達成統一身心的狀態,甚至有禪定效果。咒語同樣可作為一種物質材料同自然界的其他聲音一樣具有物理性,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一種能量轉換。 從生命學角度去看,不同的聲音可構成不同的物質不同的場。從物理聲學的觀點來看,人類發聲器官可發出的音素可以說是無窮無境的。一句好聽的歌曲和一句祥和的祝辭,可以讓我們喚來一天的祥和及寧靜。而不同的是咒語帶有更加複雜的顯性及隱性資訊,它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與宇宙中深藏的精神內核同步和吻合,是一種特殊的天人合一聯繫工具。 本書特色 念對了,更有效(附教學CD) 本書採用古梵文、羅馬拼音及漢文對照,有助於讀者能夠迅速了解咒語原義。咒語原音本是自印度梵文,由於千年來中國咒語五不翻原則,造成今日咒語發音的多重版本。雖然虔誠持誦也是一種修持,但是如果可以正確的持誦咒語原音,除了能加速持誦之感通;亦可深入了解咒語的原音與原義之關係,對實修的助益更大。 為了令古梵文原音重現,本書特聘請斯里蘭卡Davuldena Nanissana法師,對於古梵文的修正與讀誦給予指導。 本書是簡豐祺老師十五年來研究古梵文經咒的精華之作,此間老師從個人持誦經咒數十萬遍的感應,以及教學經驗,除了解決自己的鬼神障外,亦幫助無數人解決鬼神病痛,可以肯定佛教咒力之確實存在與不可思議。老師希望此陀羅尼咒本,能利益現在及未來所有持誦聽聞者。
維摩詰經的修鍊(3CD)
〈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觀自在人生的十二把金鑰〉有聲書由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藥師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日經》、《地藏經》、《六祖壇經》等十二部佛法心要經典,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深入經典密意,開啟圓滿自在的人生。
維摩詰菩薩經典+維摩詰經的修鍊有聲CD限量組合
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觀自在人生的十二把金鑰〉有聲書由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藥師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日經》、《地藏經》、《六祖壇經》等十二部佛法心要經典,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深入經典密意,開啟圓滿自在的人生。
中國佛教文化簡明辭典
本書條目以分類編寫,並將同義的辭彙合併,克服了傳統佛教名相繁瑣的問題。除分類外,再輔以名相群聚、對比,增加本書的閱讀功能,帶給讀者清晰而完整的認識!內容的定位為小型辭書,力求精要、簡潔。在各個類別之首,再作該類別的簡述,方便讀者建立整體概念。範圍以漢傳為主,藏傳為副。共收條目2777條,35萬字。編有筆劃索引。
圓覺經的修鍊(3CD)
《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觀自在人生的十二把金鑰》有聲書,由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藥師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日經》、《地藏經》、《六祖壇經》等十二部佛法心要經典,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深入經典密意,開啟圓滿自在的人生。《圓覺經》在禪宗的傳承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經典,禪宗與華嚴宗祖師—圭峰宗密就是閱讀本經而開悟的。《圓覺經》是百千萬億恆河沙數的佛陀所宣說的經典,是三藏七十二部經的清淨眼目,為三世如來守護的十方菩薩的皈依之處。圓覺經的修鍊
如何修持圓覺經+圓覺經的修鍊有聲CD限量組合
依止圓覺正見,隨順如來覺性,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圓滿光明自在的人生!《圓覺經》在禪宗的傳承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經典,禪宗與華嚴宗祖師—圭峰宗密就是閱讀本經而開悟的。《圓覺經》是百千萬億恆河沙數的佛陀所宣說的經典,是三藏七十二部經的清淨眼目,為三世如來守護的十方菩薩的皈依之處。透過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圓覺經的修鍊》,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搭配《如何修持圓覺經》,深入理解其中深奧的內義,透過正確的讀誦、思維乃至修持《圓覺經》,將《圓覺經》實踐在當下的生活之中,使我們真實的遠離一切苦厄,成為智慧與慈悲的大自在者。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有聲書介紹〈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觀自在人生的十二把金鑰〉有聲書由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藥師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日經》、《地藏經》、《六祖壇經》等十二部佛法心要經典,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深入經典密意,開啟圓滿自在的人生。
佛說心理學之隨緣自在
活在現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那麼,你的自信,你的理想,你人生的堅持和方向又將如何談起?事實上,以“我”為中心並不是壞事,關鍵在於我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自我來認識自我,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把握自我來完善自我。人的一生就如一次旅行,在這一路上總是能夠有太多的東西讓人難以割捨。但並不是每一件東西都對你很重要。這就需要你分清自己的真正所要。有一年,悅淨大師決定和幾個弟子去甘肅雲遊。當時,正逢該地區發生嚴重的旱災,悅淨大師的行囊中,塞滿了食具、切割工具、農物、指南針、觀星儀、中草藥等,他認為這樣就為旅行做好了萬全之備。一天,當地的一位土著嚮導檢視完悅淨大師的背包之後,突然坦率的問了一句:「這些東西讓你感到快樂嗎?」悅淨大師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他開始問自己,結果發現,有些東西的確讓他很快樂,但是,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他背著它們走那麼遠的路。於是,悅淨大師決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送給當地村民。接下來,因為背包變輕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縛,旅行變得更愉快。悅淨大師因此得到一個結論:生命裡填塞的東西越少,就越能發揮潛能。從此,悅淨大師學會在人生各個階段中定期“解開包袱”,隨時尋找減輕負擔的方法。
白話華嚴經(第三冊)
《華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五大部之一,為毘盧遮那如來於菩提道場始成正覺時,所宣說之廣大圓滿、無盡無礙的內證法門,十方廣大無邊,三世流通不盡,現前了知華嚴正見,即墮入佛數,初發心即成正覺,恭敬奉持、讀誦、供養,功德廣大不可思議! 本書是描寫富麗莊嚴的成佛境界,是諸佛最圓滿的展現,也是每一個生命的覺性奮鬥史。內含白話、注釋及原經文,兼具文言之韻味與通暢清晰之白話,可說是白話經典之首例。
以大解冤經論述三世因果
這是玄靈高上帝的救贖誓願 這是止斷輪迴的殊妙法延 想要得到三世因果一世清明無礙的大解密 必讀大解冤經 《關聖帝君大解冤經》跟《地藏菩薩本願經》一樣, 都是化解冤業很殊勝的經典,誠心持誦冥冥之中感應不可思議。 三世因果一世清的大誓願法延 這是法界千年亙古不變的國度安排——圓融國度 這是幾千年來最偉大的救贖承諾——三世因果一世清 這是流傳百年一字不改的經文傳述信息 修道者,最怕冤孽牽纏,意亂神昏。 前生冤債未了,今生又結孽障,以致成為礙道之荊棘。 如不消解,則關關受阻,節節不通,矇聰塞竅,智慧不開。 雖然努力不懈,自性卻難以光明。 即使積功累德,勉可消除現世業障,惟累世冤孽,無法解脫,終難超生了死,究竟涅槃。 幸沾 天恩浩蕩,聖帝無量功德,慈憫紅塵眾生,大開慈悲法門,頒賜大解冤經,濟世渡鬼渡人,使有心修持者,晨夕潔誦,立心懺悔,使累世冤愆,能得解除,修道途程,坦直無阻。
白話華嚴經(第二冊)
《白話華嚴經》全套八冊經中之王《華嚴經》,史上首部完整現代語譯!導讀 + 白話語譯 + 註譯 + 原經文國際禪學大師 洪啟嵩語譯讓您跨越文字隔閡,參與菩薩波瀾壯闊的生命史《白話華嚴經》全套八冊,全佛文化隆重發行,六月陸續出版,九月全套出齊。《華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五大部之一,為毘盧遮那如來於菩提道場始成正覺時,所宣說之廣大圓滿、無盡無礙的內證法門,十方廣大無邊,三世流通不盡,現前了知華嚴正見,即墮入佛數,初發心即成正覺,恭敬奉持、讀誦、供養,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本書是描寫富麗莊嚴的成佛境界,是諸佛最圓滿的展現,也是每一個生命的覺性奮鬥史。內含白話、注釋及原經文,兼具文言之韻味與通暢清晰之白話,可說是白話經典之首例。
原始佛教成佛之道: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
被遺忘和誤解千年的經典教法,今天便要用知識分子理智的慧眼,來深入佛陀真正的教法。龍樹菩薩特別指出《雜阿含經》為「第一義悉壇」,而覺音論師也判其為「顯揚真義」。兩大重量級祖師都給予《雜阿含經》最高度的肯定,遠超過任何經論。要解脫生死,成就菩提,那就要掌握阿含經的重點。《雜阿含經》是第一次集結而成的經典。也是教界和學界公認最接近原始佛說的教法。佛陀在《雜阿含經》已經明確指出何者是「一乘道」,也就是唯一的道路,如何才能成就菩提。任何方便法都有因需要而存在的價值,但方便不是究竟。阿含經教的文字不甚好讀,乃是因其是非常早期的文字;加上譯者翻譯的能力所致,故形成了文字的隔閡。經歷漢傳、藏傳、南傳佛教數十年洗禮的林崇安教授,深感阿含對禪修者的重要,並為了幫助大眾迅速進入狀況,所以將有關阿含義理及其實踐的解行,整理成主題式的閱讀。本書包含國內對《雜阿含經》的探討情形;也闡明《阿含經》中,有關中道、成佛之道、止觀及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供有志研習佛法者理解整個佛法要義。※本書原書名為《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
白話華嚴經(第一冊)
《白話華嚴經》全套八冊經中之王《華嚴經》,史上首部完整現代語譯!導讀 + 白話語譯 + 註譯 + 原經文國際禪學大師 洪啟嵩語譯讓您跨越文字隔閡,參與菩薩波瀾壯闊的生命史《白話華嚴經》全套八冊,全佛文化隆重發行,六月陸續出版,九月全套出齊。《華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五大部之一,為毘盧遮那如來於菩提道場始成正覺時,所宣說之廣大圓滿、無盡無礙的內證法門,十方廣大無邊,三世流通不盡,現前了知華嚴正見,即墮入佛數,初發心即成正覺,恭敬奉持、讀誦、供養,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本書是描寫富麗莊嚴的成佛境界,是諸佛最圓滿的展現,也是每一個生命的覺性奮鬥史。內含白話、注釋及原經文,兼具文言之韻味與通暢清晰之白話,可說是白話經典之首例。
漫畫法句:經通往真理的智慧
★ 漫畫大師蔡志忠首度詮釋全本《法句經》★ 唯一收錄《南傳法句經》與《北傳法句經》兩種版本★ 原文與漫畫隨頁對照,利於閱讀若問有什麼佛典,在佛教界的地位有如《論語》之於儒家、《聖經》之於天主教與基督教、《古蘭經》之於回教,那麼,就非《法句經》莫屬了。佛教史裡大概沒有什麼典籍跟《法句經》一樣古老,那是兩千多年前佛陀還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教時,弟子們根據佛陀口說記錄而成的經典,也是所有佛教典籍中最接近佛陀精神的一部。在印度,所有出家眾必讀的正是《法句經》,在斯里蘭卡,所有比丘受戒之前也必須先背誦《法句經》,《法句經》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法句經》是以謁頌形式流傳的,所謂謁頌,類似唐詩,由四句到數十句短語所組成,語句押韻,便於人們口頭流傳,使《法句經》得以傳布兩千多年不佚散。然而也因如此,這種接近文言文的古體,在現代的閱讀中卻形成了障礙。而這正是漫畫大師蔡志忠要創作《漫畫法句經》的原因。蔡志忠說,漫畫是最容易侵略讀者的武器,他希望將漫畫化為溝通語言,在艱澀的佛典與平易近人的真理之間開出一條大道,使佛法易於被大眾理解。在他完成了《漫畫心經》、《漫畫金剛經》後,首先想到的便是《法句經》。希望讀者能透過這本書,對於兩千年前的佛陀有更深刻的認識,並遵從佛陀的話語,淨化自己的身心,達到最後寂靜安詳的彼岸。
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
所謂「本生」是指佛及其弟子們於過去生中的故事,特別是指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無數劫以來,修種種菩薩行的故事。 《本生經》除有豐富的故事體裁,並旁涉於俗語的來源、神話的色彩、宇宙形成的說明等等,內容廣博有趣,融合神話、寓言、小說等縯紛的獨特風格。 本書由興起、特色論至影響,明立《本生經》於整個佛教發展的軌跡,有助於彰顯《本生經》的地位,內容亦周衍深妙。
大悲咒注釋(附大悲咒教學CD)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對梵文本〈大悲咒〉做解說與結構分析;並附有梵文〈大悲咒〉教學CD,特別邀請享譽港、澳、美、加及大陸的新一代禪師──願烱法師虔誦示範,讓您輕鬆學會大悲咒。書末特別加收音樂版〈觀音靈感真言〉、〈千手觀音心咒〉與〈六字大明咒〉,以饗讀者。
走進阿蘭若
這趟禪宗之旅,彷彿回到一個又一個夢中的前世,再次看見修行的初心,回到心中的寂靜處--阿蘭若。 ~ 妙熙法師佛世時,常與弟子們在山林巖洞中坐禪,這些森林、曠野、荒涼的寂靜處,皆稱為阿蘭若。《走進阿蘭若》為作者出家十八年,透過時間沉澱經驗,練筆也練心的第一本著作。作者感於「行腳」是佛弟子磨鍊心性、提升心靈層次的必修功課,全書以行腳參學為出發,除了遊歷名山古剎,也紀錄學佛修行的心得。為何彌勒菩薩總坐山門外?禪者要進「選佛場」?韋馱菩薩手持寶杵有何用意?禪宗法脈又是如何「一花開五葉」?…隨文可見佛法的禪味妙諦,有寺院建築之美、佛菩薩的來源典故,在探尋禪宗法脈、佛光祖庭中,更能從一磚一瓦、甚至參天古木裡,用眼去看、用心去悟,懷古思今,滄桑歷史裡原有亙古而彌新的真理。這些修行體悟、故事典故,無一不是現代人點撥禪心的舟楫。本書特色.內容有據有典,兼具文學與佛門常識.講說禪門公案,盡顯「人間佛教」真諦.佛像藝術及寺院建築之美,搭配實景照片,別有禪趣
解深密經密意
密義的意思就是語言之外所含之意,沒有明白地講出來,他雖然用語言來表達,但讀者卻須理解言外之意。本經既稱為「解深密」,也就是說,根據本經之所說,就能得到佛言說以外的密意。印度佛學分三大流派,即彌勒建立的瑜伽行,以《解深密經》為其根本經典;龍樹建立的中觀,以《般若經》為其根本經典;文殊建立的瑜伽行中觀(亦即如來藏),根本的經是《入楞伽經》及《維摩經》等文殊不二法門的經典。這三系列經典,其實都含密意。《解深密經》的結集流通是在《般若經》系列經典之後。介乎《般若經》與《解深密經》之間,還有一系列經典是以說「如來藏」為主,即是《勝鬘經》等與不二法門相應的經典。《勝鬘經》系列經典不但為了義,而且還由此開出《解深密經》一系列經典。《般若經》的主旨是說一切法空,《勝鬘經》一系列經典所說者則是成佛的機理,且將這機理名之為「如來藏」。必須先明白這機理,然後才談得上怎樣成佛。此系列經典既說成佛的機理,當然也便說到成立眾生的機理。眾生的心識狀態恆常受貪瞋癡污染,這種狀態即名之為藏識(阿賴耶識)。正由於藏識的作用,才有六道輪迴,眾生即由是成立。學佛的人都是眾生,佛的本懷在於教導眾生如何成佛,因此便須教導學人如何暸解自己的心識,進一步則教導學人如何清淨自己的心識,由是便有《解深密經》一系列經典。《解深密經》之所以重要,即正在於能教凡夫如何藉此而修道,從而步入成佛之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抄經本
抄經功德殊勝行,在這忙碌的日子裡,留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心來,抄一部屬於心靈的經。本抄經本除經文外,亦有儀式、抄經功德、經文要義說明,使大家除抄寫外,亦了解經文的內容含義。更附有抄寫後的建議處理方式,以利做抄寫後的處理。是一本十分完善的抄經工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抄經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稱《金剛經》,內容是藉由佛陀與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來闡述一切法無我的道理。本冊特請名書法家鄭公勛先生,以正楷重新書寫作底,便於抄寫,既有寫經功德,又可深入經藏,依文解義,開發自性智慧。
六字真言密義:大乘莊嚴寶王經譯(修訂版)
讀懂六字大明咒的奧義 第一本白話解釋《大乘莊嚴寶王經》,詳述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OM MANI PADME HUM)」起源和功德。 六字真言深受華人、藏人喜愛持誦,而且其功德威力不可思議,有許多人都有此感應。 許多相關珍貴紀錄可參考「穢跡金剛的家」:六字大明微妙心印。 www.ucchusma.net/samanta/chenrezig/ 蓮華上如來即說此六字大明陀羅尼功德言:「善男子!所有微塵我能數其數量;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一遍所獲功德,而我不能數其數量。」 西藏《甘珠爾經》提及至心如法持誦六字真言十萬遍,能閉三途門。念百萬遍,能度六道眾。念千萬遍以上,決得菩提果,成佛無疑。 梭巴仁波切曾說:「據經典所說,念六字明的利益多得不可勝數,如德行圓滿,發心清淨,即使念誦一遍,已能消除無量惡業。每日念一千遍,七代子孫也不會墮入三惡道;也能加持身體。念一千遍六字明的話,如涉足河流或大海,河水或海水會得到加持,只要接觸到魚類、大小生物,以至細小的昆蟲,這些眾生的惡業也得以淨化,不再投生惡道。持咒者死去後,軀體被焚化時,不論誰觸到或嗅到從遺體冒出來的煙,惡業也會消除,不會墮入下三道。」本書特色 略輯六字大明陀羅尼不可思議功德利益: 一、六字真言對治六大煩惱,關閉六道之門。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永不受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而得不可思議相應念誦。 二、能得是如意摩尼之寶,七代祖先種族,皆當得其解脫。連持咒人腹中所有諸蟲,當得不退轉菩薩之位。 三、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人得無盡辯才,得清淨智聚,得大慈悲。得具六波羅蜜多圓滿功德。持念者口中所出之氣或手或眼見觸及他人身,所觸之人則發起慈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開示:「唯在行者深信誠求,不得於密咒功德生疑心,為最要緊。」觀世音菩薩的誓願為「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於眾生,十方三世眾生一切業障苦惱,均歸我代受,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眾生都成佛,我方成佛。凡求子、求財、求壽、求權、求福、求解除疾病苦厄危險災難、求往生、求證菩提,以及一切所求,無不如願成就。」
智慧之日:讀懂龍樹《中觀根本慧論》的27堂課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是舉世公認當今世代最高成就的佛教學者與禪修大師之一。他將龍樹菩薩廣博且複雜的分析論理《中觀根本慧論》,以簡潔、精要、平易近人且實用的風格重新呈現。使現代人學習中觀倍感親切且效果絕佳,進而明白空性的真實義理和體驗。深刻、簡明且詩意──堪布仁波切的闡述方式,不但以其多年來寶貴的修持經驗以及學術深度,為讀者化繁為簡,更能善巧精妙地結合邏輯論理,令讀者對於「空性」產生豁然清朗的體驗。其中,更不時引述密勒日巴、戈倉巴及仁波切自心流露的金剛歌訣,使得全書的閱讀,深刻、簡明且詩意。現代人需要精要的佛法,需要深妙卻易懂、隨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教法。本書摘選《中論》每一章的重要偈頌,以親切易懂且效果絕佳的方式,帶您直接驅入龍樹菩薩這部論典的心要,提供您迅速掌握大乘佛教深奧空性的良機。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這本《智慧之日》,是以龍樹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加上近代偉大上師米滂仁波切的釋論作為全書的架構;並從《中觀根本慧論》每一章中,選出最重要的偈子,加以解釋。從「因果」一直分析到「見地」,只要跟隨著27個主題論理,就能完全掌握龍樹菩薩的見地,對「空性」得到完全的確信。閱讀、思維、禪修本書的教導,你對於實相本性的智慧也會大幅增長。這份了悟實相本性而帶來內在的寧靜,是外在環境所無法動搖的真正快樂與自在。
唯識三十頌導讀(修訂版)
《唯識三十頌》是世親論師的不朽名作,是研究「唯識」必讀的論著。此書主要分析心識的種種功能,以及由此功能引發的各種現象,通過細緻的心理分析與瞭解,而成為修行生起次第的入門理論。研讀本論,非常有益修持,且對一切法門皆不生執著。《唯識三十頌》是以三十首偈頌說明「唯識教理」的重要著作。世親論師所撰此書,使唯識之學在佛學的發展上奠定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並激發了唯識研究的熱潮。此書主要概論「三界唯識」的要義,以為宇宙萬物無非都由人類共同的心理作用所建立,並非真實存有。故行者,須由認知「心識」的本質現象啟始,才能「轉識成智」,修成正果。本書導讀者李潤生先生,於香港多所院校講授唯識,本書之作統攝唯學派有關境、行、果的要義。非常有助於啟發讀者對佛法的正見與正解。
辨中邊論釋校疏
本書以玄奘法師的漢譯為底本,根據日本學者長尾雅人編纂的梵本,及勝友(Jinamitra)、戒王菩提(??lendrabodhi)、智軍(Ye shes sde)三位譯師於九世紀初譯出的藏譯本,加以校勘世親論師(Vasubandhu)的《辨中邊論釋》(Madhy?ntavibh?ga-bh?sya)。有關玄奘譯對梵本的改動、已至與真諦譯之開合,詳見本書【校記】。 於校勘時,並參考安慧論師(Sthiramati)的《辨中邊論釋疏》(Madhy?ntavibh?ga??k?),以及不敗尊者(Mi pham rgya mtsho)的論釋《辨中邊論釋˙光明法鬘》(dBus dang mtha’ rnam par ’byed pa’i bstan bcos kyi’grel pa ’od zer ’phreng ba),對根本頌及世親釋加以疏釋,此詳見於本書【校疏】。 不敗尊者為藏密甯瑪派的大學者,他的釋論,乃依瑜伽行中觀見來釋說世親的釋論;至於安慧的疏,則完全依瑜伽行古學,與唯識今學所說,有很大的差異。本書既據此二家釋疏為主,因此【校疏】所言,亦可以說是遵從瑜伽行古學的見地。 彌勒五論中,本論是針對加行道行人而說。瑜伽行古學凡為加行道而說者,必強調三自性,因此本論便亦以三自性為骨幹而說七事,並由三自性的全盤考察,從而建立瑜伽行古學的中道。有關討論,以詳說於本書〈導論〉及〈前論〉中,讀者可以參考。
被99%學佛人所輕忽的根本教法:馬哈希尊者講解轉法輪經
什麼是佛陀教法的究竟利益? 什麼是佛陀最殊勝的教導?99%學佛人從未確知的細節關鍵,在此被解開。《轉法輪經》為您連結經教和實修的鴻溝,重新認識「法之核心」《轉法輪經》是世尊最早、最直接的教導,是世尊宣說的第一部經。是一切教法的根本,緬甸佛教徒非常重視且尊崇這部經。馬哈希內觀禪修中心每當有分部道場成立時,總是以此經當作開端,作為實修的指南。這部經典闡明了佛陀藉由中道而證得四聖諦。又說明八正道如何促成「煩惱的止息」、四聖諦的了知,以及涅槃的體證。99%的學佛之人,都以為他們懂四諦、八正道,殊不知他們只懂得名詞解釋而已。就好比只知道數字1、2、3、4,不代表精通統計學一樣。《轉法輪經》透過馬哈希尊者的講解和整理,讀者將很容易洞見殊勝的法義;並且聽聞到弦外之音。此書堪稱「禪修藍圖」。本書特色※第一本精密解析「根本教法」轉法輪經的書。※「根本教法」即是佛法的核心。是法的最重要架構。※世界級禪修大師馬哈希尊者精通藏經,具豐富的實修經驗,本書為經教和實修的橋樑。※禪修藍圖:本書不僅於白話解析,而是尊者博學多聞的融合論、註釋、歷史記載、生活中的實例,甚至比較北傳翻譯的種種差異。
空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空性教導
★空性是解脫的起點,也是終點。本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者宗喀巴大師,在影響後世甚大的實修經典《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空性教導。★一本通往空性的入門書,豐富而簡練,充滿常識和貼切的例子,任何對佛教感興趣的人,都會從中獲益。★《菩提道次第廣論》英文本編譯者蓋.紐蘭(Guy Newland)集三十多年的體悟,精練、概括重述宗喀巴的關鍵想法,幫助讀者逐步建立正確的「空性」觀點、見地與實修方法。★《菩提道次第廣論》以空性智慧直接斷除煩惱及痛苦,帶你趨入勝義真實的世界。作者蓋.紐蘭(Guy Newland)是總攝佛經三藏十二部要義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英文本的編譯者,他在大學時代便開始與美國藏傳佛教學家傑弗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一起研究藏傳佛教。這本書是他集三十多年來對藏傳佛教格魯派所談論的空性的體悟,以他自己的語言及豐富貼切的例子,精練、概括與重述宗喀巴《廣論》中關於「空性勝觀」的關鍵想法與論點。宗喀巴.羅桑札巴(Tsong-kha-pa Lo-sang-drak-pa)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者,而《廣論》是宗喀巴個人的修行教誡,他在《廣論》「空性勝觀」中為我們顯示他如何閱讀佛教中觀論師龍樹、月稱的方法,以避免許多早期詮釋者所犯下的錯誤,並教導我們如何運用智慧去觀察、思惟、選擇「空性勝觀」的見地,以免落入修習的歧途。宗喀巴說,只有單獨的「觀察修」(analytical meditation)或「安止修」(stabilizing meditation),都是不夠的。源於我們的貪婪、仇恨、嫉妒、恐懼、瞋恨、驕慢與愚痴,即使這些煩惱並未以強烈的方式展現或看似不存在,它們潛伏、隱藏,就如同深植於我們的心續之內的根。這些煩惱如同長在心表面的雜草,修習寂止能夠壓制以惱人、痛苦形式所展現的煩惱,而修習智慧則可以在其上生起甚深的勝觀,穿透一層比一層細微的自我欺騙,最後甚至根除最細微的、潛伏的煩惱。本書可以帶你遵循智慧之道,認清自己最根本的邪分別,進一步去探索「我們如何存在」、「事物是如何存在」,最後才能看見事物的真貌,開始為真正的解脫痛苦創造根基。
那先彌蘭論法記
年少出家的那先,是位勤修三學、辯才無礙的聖僧。當他遇上飽讀經論、喜好思辯的彌蘭王時,一場精彩絕倫、流傳千古的論道法會,從此展開……什麼是輪迴?如何出離輪迴?真的有佛嗎?佛會生氣嗎?作惡的人臨終唸佛真的可以得度嗎?行善的果報大還是作惡的果報大?為什麼每個人都不一樣?出家目的為何?佛也需要奉行經戒嗎?「尊者!佛陀也需要完全學習、奉行經戒嗎?」「是的!大王!佛陀也需要完全學習、奉行經戒!」「那麼佛陀和誰學習經戒?」「大王!佛陀沒有老師,當他證悟時他就明瞭一切經法了,所以佛並不像我們需要佛經作為修行依據。但是所有的比丘們都必須奉行佛陀所說的戒法,才能有所成就。」「說得好!說得好!」精彩內容,盡在那先與彌蘭王的言詞交鋒中……本書特色 依據北傳本《那先比丘經》及南傳本《彌蘭王問經》節錄重點編寫而成。以現代的言語譯註佛經,提綱挈領,親切易懂,是上佳的佛學入門書籍。外觀好似童話繪本,內容更勝伊索寓言,是最能啟發智慧的佛學故事書。文中穿插手繪插圖,生動有趣、活潑可愛,在喜悅祥和中體會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