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1109_為什麼要說對不起(王宏哲)
1108~1110_2026手帳年曆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堪布仁波切 送你一朵微笑:讓人人感到滿心溫暖的佛法教導與對話

德謙讓卓 出版
2022/04/30 出版

本書收錄了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教學中的璀璨珍寶: & 與孩子們對話,聊聊自己的童年往事、半生自傳, 從度母源起導引出修行聖眾具誓救度的精神, 指出現代生活中,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甚至電影娛樂,也都 含藏了令心靈光明透亮的智慧。 & 透過本書,彷彿親炙一代大師的講學風采, 令人由衷的歡喜微笑。 但願每個人閱讀之後, 都能像孩子一樣笑了,笑得像個孩子。 &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馬爾巴的修行忠告.密勒日巴的殊勝口傳(附贈:〈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抄寫手帳)

創古 出版
2022/04/07 出版

特殊的口訣這麼多! 到底哪一個才是最殊勝的呢? ————————————————— 這30個修行口訣是我曾經學習過 並且修持得到了結果 你這樣去修持的話 相信也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密勒日巴 ————————————————— 隨書附贈:〈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抄寫手帳 30天的靜心抄寫‧30天的修持練習 ★11世紀 西藏最偉大的傳奇瑜伽士——密勒日巴 以罪業之身遵從上師馬爾巴的教導 在僻靜的雪山崖洞獨自修行 裹布衣,食蕁麻,精進修持而一生成就 他以證道詩歌隨緣傳唱 啟發無數等待開悟的心靈 數百年後的今天 我們在讀到密勒日巴的道歌時 不僅眼前會浮現當時的情景 心中也會激起強烈的感受 啟發我們的心 密勒日巴是11世紀西藏最偉大傳奇的瑜伽士,他一生去過許多地方,在「灰崖金剛堡」惹瓊巴見到了上師密勒日巴。根據授記,惹瓊巴是密勒日巴如同月亮般的弟子,當弟子惹瓊巴見到密勒日巴時,便請求上師密勒日巴告訴他一個最殊勝的修行口訣。密勒日巴當時所說的,就是他的上師馬爾巴大師教授給密勒日巴的30個修行口訣,密勒日巴說:「這30個修行口訣是我曾經學習過,並且修持得到了結果,你這樣去修持的話,相信也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本書為堪千創古仁波切根據密勒日巴的道歌〈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所講述的內容,透過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師徒之間的故事,讓讀者可以更加瞭解密勒日巴師徒之間殊勝的傳承、清淨的修持與深厚的情感連結,進而能對上師傳授的修持口訣,生起更深厚的信心。 由密勒日巴唱出的馬爾巴的30個修行忠告,每個忠告都直透心靈,充滿生命力的有如聖者在前的諄諄提醒與教導。 本書特色 ▍西藏傳奇瑜伽士密勒日巴,親傳弟子30個修行口訣 密勒日巴之所以殊勝,是因為他的老師馬爾巴大譯師也非常特別,密勒日巴跟隨馬爾巴學到非常多珍貴的口訣,而密勒日巴這麼多珍貴的口訣、道歌中,最殊勝的就是這首由馬爾巴傳給密勒日巴,再由密勒日巴傳給如月弟子惹瓊巴的修行口訣。本書透過馬爾巴的取經之路、密勒日巴以苦行求口訣,再到岡波巴僅聽聞密勒日巴的名字就生起信心的故事,瞭解師徒間另人動容的深厚感情,也讓我們深刻瞭解,唯有弟子由衷的虔敬,才是修行證悟的關鍵。 ▍特別收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密勒日巴道歌〉開示全文 「對密勒日巴而言,無論苦樂與否,在任何的情況下,他對馬爾巴大師的虔敬和信心都不會動搖。此虔敬便是他的心的精髓之一,而他的虔敬如此強烈,以至於數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在讀到或聽到密勒日巴的道歌時,不僅我們的眼前會浮現當時的情景,而我們的心中也會激起強烈的感受,不斷地影響我們、啟發我們。」——第17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 ▍原《密勒日巴的老師說》全新改版,另附贈30天的抄寫手帳 本書為長期獲得讀者支持的《密勒日巴的老師說》一書全新改版,全書除了由審訂者堪布丹傑再重新校對之外,內文新加入了道歌的藏文原文,書名改為道歌篇名——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讓讀者更易於掌握此篇道歌的主題。同時,開本縮小為25開,更方便攜帶隨身閱讀,隨書特別規畫了30天的口訣抄寫,每天抄寫一頁手帳,不需十分鐘,就能記憶一個口訣,還能幫助自己每天練習修持,啟動每天與心連結的醒覺時刻。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求不得才是祝福

華品文創 出版
2022/01/22 出版

紛亂的世界,人們擁有無窮無盡的欲望,在職場上,在人際關係上,在物質的追求上,甚至在尋求佛法開悟的道路上,都能看到欲望的影子。當欲望不斷膨脹,人們得到的卻不是滿足,而是匱乏焦慮的感受。透過仁波切睿智的開示,給予現代人安身立命的忠告,在不斷渴求而感到匱乏痛苦的娑婆世界中,找到清涼、安適的處世之道。 只要是人,就會有煩惱。在佛教中,我們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剪 去三千煩惱絲」。煩惱有三千種,可見得煩惱是一個相當難對付的對手。 在各種的煩惱中,「欲望」或是「貪」幾乎跟我們形影不離。「他是個很貪吃的人」,「他這個人很貪」,「這個人好貪婪喔!」似乎一說到「貪」,一說到「欲望」,大家就會扣上一個負面的標籤。 那麼我們來仔細檢視一下,欲望對我們來說,到底是不是一個問題呢?欲望跟需求又有什麼不同?「想要」跟「需要」是一種罪惡嗎?是不是只要學佛了,就該看淡一切,萬緣放下,什麼都不要,跑到深山裡去閉關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來談一談最基本的欲望。對於人類或動物來說,能夠存活下來是天塌下來都不能改變的大事。存活可以說是我們身而為人的一種本能,這種想要存活的想法,其實就是一種想要活下去的欲望,而這種欲望是我們人類最根本的原動力,也是最根本的需求,因為如果沒有欲望,我們就無法存活下去。 想要存活的欲望又可以再細分出許多不同階層的需求,例如就最基本的層面來說,我們都需要食物與庇護的住所,以及保暖的衣服,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很難存活。 這些最基本的需求被滿足以後,我們就會開始想要其他的東西,例如會開始想要追求名聲、追逐金錢,或是想得到別人的尊敬,我們的腦子就會開始想要得到這些東西。而這種追求名聲、追逐金錢的欲念,其實是基本需求以外被加上去的欲念。如果我們對這種額外的欲念上了癮,事情就會開始變得很複雜。 比如說,我們因為喜歡喝酒,結果有了酒癮。跟朋友如果喝酒聚餐,喝到醉醺醺的,這種上癮的時間很短,隔天就會酒醒。但是如果不小心吃下了毒品,整個生活變得非常迷亂,因為毒品的干擾而神智不清,這種上癮就沒有辦法很快恢復。還有一種是非常嚴重的昏醉,我把它稱為對金錢的昏醉。如果我們對金錢昏醉,對金錢上癮,那麼這一輩子我們都會被它所影響,被金錢所制約,逃脫不了被金錢控制的命運。所以人們對於名聲、金錢這類物質的東西很容易上癮,一旦對這些東西產生了貪,你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處理這個上癮,而且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困難。 只是想要快樂 除了食衣住行與金錢名利,其實人類還有另外一種欲求,就是我們都想要追尋快樂。事實上這種對快樂的需求,是一種非常微細的欲望,可以說,想要得到快樂是所有欲求的根源。比方說,如果有一個人他想要去追求財富、名聲,得到別人的尊敬,你去問他,到底追求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為何他會拼命想得到這些東西呢?他一定會跟你說,因為他想要變得更快樂。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連動物都懂得趨吉避凶,所以人類想要快樂其實沒有什麼不對。古代有些靈性的大師或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他們時常會訓誡大眾:「哎呀!欲求是不好的東西,應該要捨棄欲求。」但其實這些大師本身也有欲求。這些大師最希望人們來到他的座下聽法,這不就是一種很大的矛盾嗎? 所以,如果我們認真看待欲求,看待這種最原始的根本欲望,就會發現欲望是人跟動物的根本,這種基本的需求不應該是個問題,那麼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欲求的數量。 比方說有一隻老虎,只有一隻老虎的時候,問題並不大,但如果有一大群老虎,這些老虎對草原上的鹿來說就會是個大問題,因為老虎會吃掉很多鹿。草原生態不會因有幾隻鹿而受到破壞,但是鹿群的數量太多時,牠們會干擾破壞生態,把草都吃光光,對整個環境生態造成衝擊,所以欲求本身不是問題,想要的數量太多才是問題。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煉心八句(附贈:煉心手帳):朗日塘巴的煉心教法.噶瑪巴的傳承心法

創古 出版
2022/01/21 出版

————————————————— 起初,煉心教法是祕密的 只傳授給極少數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修持 ————————————————— 隨書珍貴附贈:煉心抄寫手帳 用8週養成煉心的8個好習慣,背誦出煉心八句 & 煉心教法由阿底峽尊者從印度傳入西藏後 一直都是祕密的修持 是只給資深行者的高階修持 直到格西朗日塘巴作《煉心八句》 才為大眾廣傳煉心教法 格西朗日塘巴一生專注修持煉心教法 在他修持的寺院周圍 甚至動物彼此間都不會互相傷害 & ◆煉心內容簡要,直入大乘佛法修持核心 & 「煉心」的首要意涵是修持菩提心,《煉心八句》涵蓋了煉心教法的全部內容,精確的告訴我們要如何煉心、如何觀想,怎樣從心上做準備,如何專注以及怎樣分析。降伏自心和培養菩提心的一切要點,都包含在內。 & ◆格西朗日塘巴一生煉心,修持成「黑臉」! & 格西朗日塘巴畢生遵循的主要修持就是煉心教法,他無時無刻不在煉心,由於一直專注於修持,他很少笑,因此就被稱為「黑臉」 朗日塘巴,也因為煉心的修持圓滿,他所在的寺院周圍的動物,甚至都不會互相傷害。聞名遐邇的《修心七要》作者——著名的噶當派大師格西切喀瓦,也是因為聽聞了朗日塘巴的《煉心八句》,而開始修習噶當派的教法。 &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親自講述、翻譯偈頌、傳承心法 & 「煉心」的教法,透過噶舉傳承祖師岡波巴大師的著作,也在噶舉傳承中保存下來。岡波巴大師兼修噶當派教法與大手印的傳承,並善巧的將兩者融合在達波噶舉派的修持中,使煉心教法從最初就成為噶舉派修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曾數次講授格西朗日塘巴的《煉心八句》,每次講授時所側重的主題也會有所不同,本書的開示中,法王強調的是如何在生活和修行出現困境時煉心,這也是所有修行人,為了讓修行有成果所必須面對的課題。為了讓《煉心八句》更易於閱讀瞭解,法王噶瑪巴更親自把藏文原文偈頌,重新翻譯為中文的文言版偈頌與白話版文句,希望大家不是只局限在知識理解的層面,而是能真正理解內容,把修持融入生活,付諸實行! & ★隨書珍貴附贈:煉心抄寫手帳,8週就養成煉心的好習慣,背誦出煉心八句★ & 法王噶瑪巴說:「煉心就如同馬拉松訓練。……要每天勤奮不斷地練習,而且要提前做好規畫來創造持續的動力。」有鑑於此,特別針對本書內容,企畫製作成珍貴的「煉心手帳」,每天只要簡單的抄寫1頁,以及跟著手帳的指示,就能讓你每天用簡短的時間,在8週養成8個煉心的好習慣,甚至能背誦出煉心八句。 & ★書衣採用無印良品藝術總監所開發的特殊冰晶雪映紙,以法王所書寫的「心」字熱壓印,呈現心的晶瑩清透★ & 書衣選用的冰晶雪映紙,是由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與紙廠共同開發的特殊紙材。書衣題字取自法王親自書寫的「心無罣礙」的「心」字,透過冰晶雪映紙熱壓印燙透後的特殊變化,呈現出「心」字的透明質感,表達出「心」必須「煉」出力透紙背的力度後,即是晶瑩清透而柔軟的智慧菩提心。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禪定道炬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1/07 出版

三昧的意思是等持,在藏傳佛教密乘的教法中,是高級的禪定境地。修禪的目的,是為了止息無明,而獲致究竟的解脫;唯有如此,才能徹底的瞭解痛苦。而解脫的最大障礙就是煩惱,圓滿覺醒佛果的最大障礙是所知障;要對治煩惱和所知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體證空性。佛陀說:「體認空性就能斷離愚癡。」金剛上師也是這樣教導修行人的。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火舞空行

華夏出版 出版
2022/01/07 出版

移喜蹉嘉是密宗教主蓮華生大師的得意女弟子,出身貴族,健康貌美,十六歲成為藏王赤松德贊王皇妃,後來追隨蓮師修成證果。 一位跟隨蓮師修行密乘成就者,其修行歷程、體證,實在非一般凡夫的知識和智慧所能了解或領悟;但經密乘一代宗師慈悲的金剛上師將移喜蹉嘉的經歷演繹,證悟者的陳述,有緣人的心領神會;移喜蹉嘉的傳奇將成為你修行密乘寧瑪教法最深刻、最動人的故事;你的修行生命也隨之而堅定,深化。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圓滿,我來到起點-創巴仁波切遺教法寶:三乘法教系列之七--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下)

眾生文化 出版
2021/12/31 出版

大圓滿之見,即是我們自心最為極致的敞開。 我們終於達到我們足以實證的境界。 我們開始領悟「諸法總攝於一要」, 我們甚至開始了悟「所有責難歸於己」, 因為我們已經回到原點。 ——創巴仁波切 & ★ 創巴仁波切遺教法寶系列終冊 ★ 完整呈現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大圓滿密續道 ★ 適合現代人的口語特質和直接性的講授 & 創巴仁波切引領我們走入法道之旅。 從別解脫道,行至菩薩道並進入金剛乘, 並在大圓滿法到體會無生、周遍、任成、獨然, & 走了這麼久,完成三百六十度完美的一圈, 終於,我們又來到法道之旅的起點。 此時,道變成了果,果即是道。 開始領悟「諸法總攝於一要」。 & 瑪哈瑜伽乘、阿努瑜伽乘和阿底瑜伽乘等上三部密續被稱為「佐欽」(藏:dzokchen,大圓滿),創巴仁波切稱這些法教為「瑪哈阿底」(maha ati)。瑪哈阿底可用來指第九乘的阿底瑜伽,或是指整個上部密續(higher tantra)。「瑪哈阿底」是這一整條佛教法道上的巔峰,持明指出,瑪哈阿底的法教或許看似錯綜複雜、強大逼人,抑或無可企及,然而事實上,它們是難以想像的簡單、極其單純,而且徹底直接。 & 在本部書中呈現的法教,帶有一種口語的特質和直接性。創巴仁波切不僅說明了能彰顯密續道不可思議之處的世界觀和修行法門,其講授方式更讓現代弟子能夠了解、契入這些法教。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觀莊嚴論略釋

法尊法師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1/12/24 出版

本論為西藏所傳慈氏五論之一,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優波提舍論現觀莊嚴》,乃藏傳佛學必學之要論,屬於《般若波羅蜜多經》的論義、教授或口訣,所以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優波提舍論」。「現觀」之義即是「現證」或「親證」,乃指能觀的智慧和所觀真實性境的完全契合。本論亦是一部體系完整而曾次分明的《大品般若經》綱要或表解,它的確具有所謂「本母」的性質。

9 特價17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地道建立

福智文化 出版
2021/12/21 出版

菩提路上的五道十地功德,如同無上珍寶 捧讀本論,跟著妙音笑大師按圖索驥 就像開啟了無限寶藏的房間 一覽天上天下眾多珍奇 地道,分別指大乘地、小乘地與五道之義。如同草木山林等一切動不動法皆是依於大地而生,世出世間無量功德亦皆從三乘所生,故稱為「地」;由於修行現觀即能開闢前往解脫果位之道,如同道路,故稱為「道」。 佛陀從最初發心,為救度一切有情而求取無上正等菩提,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果。成就正覺之後,為尋求獨自解脫的行者,演說了四諦等諸小乘的法門,為尋求無上佛果的行者,演說了大乘法門。 然而,行持大乘的行者,應以何為主要修持?中間又須經過何等位階,以致必須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大乘菩提果位?佛陀在《般若經》、《華嚴經》等大乘經中廣說十地的論述,令諸行者有所依歸。後世論師更以五道來總攝行者的修習次第。 然而,五道十地之內涵為何?印度論典中雖能見到五道的次第以及名稱──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也能略見五道的立名之義,以及諸道的修持內涵,但是對於諸道的界限,尤其是資糧道到加行道的細分界限,仍少見詳細的論述。 藏地論師在解釋《般若經》及《現觀莊嚴論》時,承繼了五道的論述,並且結合佛語、印度論著,深細推敲諸道界限,對五道的定義、界限作出嚴密的論述。一但確立了五道的界限,修道行者依此五道的論述,便能了知:修道進程雖然看似久遠,但是依著次第登進,其途徑非常明了,人人皆能拾級而上。 藏傳格魯派延續了印度那爛陀的絕學,開立了五部大論的學程,在量論前行三書結業以後,就準備學習《現觀莊嚴論》。此論架構宏大,是五大論的主體,因此在正學《現觀》之前,必須先學《地道》、《宗義》、《八事七十義》三書並背誦,這是格魯諸大寺的共同學程。 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的知名著作《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主要闡明五道十地之意,亦略攝三士道次第之大綱。透由此論,能令學人系統性了解各乘地道之差別與性相、支分,以及種種不同的斷證功德。 如果將修學菩提道上的五道十地等功德喻如珍寶,則此論就像是收藏百寶之室,若能登堂入內,大可一覽天上天下眾多珍奇。尤其書中完全依照二大車軌──龍樹、無著菩薩之論典,遠離一切臆造邪說,並詳盡探討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之意趣,故讀此書,彷彿諸大智者面授機宜,值得一切好學深思之士,精勤研習。 本書除《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外,同時收錄克主傑大師所著《地道建立・奪智者意》,並且隨附祥雄巴・法自在稱大師所記《般若波羅蜜多口訣現觀莊嚴論究竟見釋為應成之理・顯明要義月光》,三論合刊,併為一書。 本書特色 1.&&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五大論譯叢‧現觀系列」第一部漢譯經典,是學習《現觀莊嚴論》之前行論著。 2.&& &收錄三本論著: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所造《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乃哲蚌寺果芒僧院、拉卜楞寺等大寺院之主要教材;克主傑大師所造《地道建立・奪智者意》以及祥雄巴・法自在稱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口訣現觀莊嚴論究竟見釋為應成之理・顯明要義月光》。 3.&& &本書結構嚴密、條理清晰、釋述詳明,為公認之傑出論著。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他們來自銅色吉祥山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12/10 出版

藏傳佛教有著讓人幾乎數不清的護法神,且形象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他們所持的法器,更是使人在乍見之下不寒而慄。倘若不明白他們被佛法攝服的過程,及此時所擔負的護法重責,並明白每一法器所象徵的意義,是難免會心存疑惑的。為了向學人解惑,承上師慈悲開示,將藏傳佛教寧瑪法脈護法神的來由,與護法的法務所在,一一為我們說端詳。全書的主旨精神,總括在書名:「他們」指的是寧瑪派的護法;「銅色吉祥山」,是密乘教主蓮華生大師居住的地方。密乘護法忠心不二地守護著佛弟子,不是因他們的祭祀讚詞,而是一個共同信念把佛陀關懷生命的智慧延展下去。翻閱本書後,你必定會對護法神的慈悲護生、忠誠堅守誓言的無窮威力,生起敬畏佩服之心。這時,你修行道上的障礙可要誠心祈請護法神去協助排除哩!

9 特價24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菩提道次第略論

宗喀巴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12/10 出版

藏傳佛教格魯派重要論書之一!菩提道次第略論,是宗喀巴大師應弟子的請求,鑑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內容豐富精深,不適合初入門者,而撮取其精要,另作論書,以作為《廣論》入門之用。漢譯由大勇法師翻譯的五卷,及法尊法師補譯止觀章,合前五卷發行出版。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遠離四種執著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1/11/18 出版

薩迦派心法基礎 證悟教法的最佳指引 藏傳佛教修心法門眾多,格魯派有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噶舉派有岡波巴的《解脫莊嚴寶論》,而薩迦派的弟子則特別推崇「遠離四種執著」傳承。 舉世公認「遠離四種執著」教法是藏傳佛教最可貴的珍寶之一。究給.企千仁波切在這部證道論頌中闡明了真實的佛法修行,同時指出行者必定會誤入的陷阱,並告訴我們這些過患可以透過增長正確的發心而予以改正。仁波切向我們揭示了大乘佛法修心法門每個次第的修行精華重點,引導聽聞者詳盡、明晰地探討心性的真正見地。最後引介我們識出本初智慧──明空雙運,亦即「大手印」或「大圓滿」,或是薩迦傳承所稱的「輪涅不二」(Khordey Yermay)。 本書法源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若執己目的,則失菩提心;若執取生起,即失正知見。 薩迦派初祖薩千.貢噶.寧波於禪定中由文殊菩薩親授此四句偈。 薩迦三祖札巴.堅贊則將自己對此四句偈的體證,寫成一部精要的證道論頌,從此「遠離四種執著」成為薩迦派所有心法的基礎。 本書為藏傳佛教薩迦傳承察派的領袖究給.企千仁波切,以證道論頌為文本所做的一系列開示。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達賴喇嘛的貓 4修得成就的四爪之書:改變你的心,才是更大的奇蹟

商周出版 出版
2021/11/06 出版

「達賴喇嘛的貓」重新回歸:沒禮貌、愛炫耀、還和以前一樣地叫你歡歡喜喜就腦洞大開! & 如果您想知道一隻身體有缺陷、心思又複雜(卻有驚人美貌)的貓是如何透過書頁來傳遞一個「開悟的存在」——菩薩的臨在,那麼請允許我坦白說:在此我唯一的工作就是給您一面鏡子。一種特殊的鏡子。這種鏡子所反射出來的並非是您鼻子的輪廓或眉毛的弧度,而是反射出您更深一層的真實身分及天命。 & 親愛的讀者,我們的命運是什麼? 在此貓生,以及未來生生世世當中要如何掌握命運? 我們的內心本質果真是光明、無限又尊貴的嗎? 我們平日裡要如何經驗到這個非比尋常的實相? & 以上,在我們好奇的所有主題當中,是最能令貓尾巴陡然立正、貓鬚明確抖動的,是與我們貓生的基本意義、最大福氣相關的主題囉。我們貓族可以從不同地方找出此類問題的答案。因為我日復一日坐在窗台上,聆聽尊者為無數訪客奉獻他的智慧,但他從來都不複雜的。賓客們離開尊者會客室時,手上不會緊抓著什麼人生處方箋,逐項列出這種的要六個,再加上那種的要七個,好似手上必得有個氣泡袋,裡面裝著每天要攝取的五顏六色膠囊似的。相反地,達賴喇嘛的建議通常都很簡單。正如某隻名貓(其實就是本貓)曾經說過的,「簡單,正是最極致的複雜」,不是嗎?七年過去了,我逐漸領悟,無論他們問尊者什麼問題,答案始終都是根據相同主題所衍生出來的變化。然而,我竟不覺得這些教導無聊,真相反而是:我越瞭解這些教導,我的觸動就越深刻。 每當我聽到達賴喇嘛以他獨特的男低音解說著「慈悲心」的價值時,我都覺得自己的確與這些特質有共鳴,就好像他在傳遞這個想法時,也讓這些特質顯化出來了。每當他仰頭大笑(他常這樣做),他也同時釋放出我內心的歡喜,無論房間裡還有誰,這都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 每當他解釋「滿足感」與「內心平靜」之道時,那種深刻的幸福感總令我無比驚喜,真希望這種幸福感可以像漣漪般擴及每一個擁有軟毛、羽毛或鰭的靈魂,也擴及我們這個星球上那些相對少數、無軟毛、羽毛或鰭的靈魂, 讓大家都能瞭解自己的真實本質正是一個具體且無所不在的真理。 & 「達賴喇嘛的貓」用她與來訪名流的邂逅,用她自己妙趣橫生的冒險故事,解釋了藏傳佛教四大關鍵主題的觀念,更強調的是其修行法門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她甚至還獲頒「治療貓」這個新頭銜。若您也在追尋藏傳佛教智慧的結晶,儘管本書信息來源是出自很不一般的「貓鬚之口」,但很可能就是會讓您也呼嚕嚕、嗚嚕嚕的那本書哦! & 【達賴喇嘛的「貓」角度觀察筆記】 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如果我們想要實踐有效的慈悲心,那就需要一顆平靜的心。 千里眼和其他神通並不是我們要去努力獲得的東西,是在我們放下後才會到來的。 「內心」於何處終結?「身外之物」又是從哪裡起算呢? 如果希望自己幸福,便應該設法給予他人幸福,這是一個普遍真理--給予,便有所獲。 改變你的心,才是比較大的奇蹟--只有你能讓事情發生。 若這世上一切傷害、恐懼與痛苦均源於要抓住自我,那麼這大幽靈於我何用? 那無邊無際的光與愛,是不會因身體枯瘦嬴弱而受限的。 學習做個觀察者。 你跟隨這份樸實的心時,平靜就會加深到一種恆常的幸福狀態。 智慧所傳遞的「洞見」具有改變我們的力量。 只要我們繼續練習慈愛,並為未來的正向結果創造緣由,就不必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情。 教義被當作是獲得金錢、地位和愛情的方式在販售。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錯,但不是幸福的真正原因,過了這輩子之後,也不會有什麼價值了。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無畏面對死亡

眾生文化 出版
2021/10/08 出版

「他人的幸福取決於你的善心、也源自於你的善心。 懷著一顆善心,我們可以充滿勇氣面對困難; 懷著一顆善心,我們的祈願皆能實現; 懷著一顆善心,死亡是輕鬆從容的; 懷著一顆善心,就能無畏面對死亡。」 ——喇嘛梭巴仁波切 ★ 集結喇嘛梭巴仁波切與其上師教導之精髓 ★ 針對現代生活主要的臨終情境,提供實修指引 ★ 從臨終前數月到心識離開身體後的49天,提供完整的修持儀軌 有一天,我們親愛的人,和我們自己,都會和生命說再見, 除了悲傷,還有些積極的事可以做, 讓親人和自己一路好走。 在這重大時刻,如何安定穿越生命邊界,如法的走得好,去好地方? 本書中,喇嘛梭巴仁波切以佛法的智慧,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操作方法, 幫助我們「無畏面對死亡」, 請現在就熟悉這些「人生大事」必備智慧! 在這本手冊中,喇嘛梭巴仁波切針對如何在我們所愛之人死亡的前、中、後階段提供協助,給予了大量的建議。 本書的開端向讀者介紹「如何思惟死亡和轉世?」與「我們如何從此生前往彼生?」,接著再陸續展開本書收錄的87項修持;第三部開始「死亡前數周、數月的修持」細分成六個章節,含括59項修持;第四部「呼吸停止後數小時至數日內的修持」則包含了另外17種修持,以及數個前文已提及的修持;其餘的11種修持以及前文提及的一些修持,則建議在心離開身體的幾週內修習。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來自普陀洛伽的信念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10/08 出版

普陀洛伽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觀音信仰不論是藏傳佛教或漢傳佛教,都是極為殊勝的法門,因此它的弘揚不但數千年來綿延不輟,更是普遍的深入人心,誠如今剛上師 卓格多傑所說,觀音菩薩「慈眼悲憫,衽席群生」,無時不以眾生苦為念,因而發願倒駕慈航,普渡眾生。特別是在台灣,觀音菩薩的聖號,總是在三寶弟子的心、口、意之間念念不絕;因為我們相信修觀音法門,肯定可以在世間締造佛國淨土。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九會毘盧:華嚴圓教啟示錄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10/08 出版

在芸芸佛法弘揚者當中,當今你能遇上精通佛教博大義理,並且一直在孜孜不倦、有教無類地將佛祖《般若經》系列,以現代語言文字演繹的慈悲與智慧皆圓滿的大導師未有?金剛上師卓格多傑這部《九會毘盧-華嚴圓教啟示錄》經典著作,就最適合現代鑽研「空」和「有」等殊妙宇宙真諦之學者細閱。若你能進一步將一直以來所學的深奧佛教哲學,如一真法界、真實性、一心、二門、法身等等等等正確地理解,不只是口頭上得益,而且還能有效地、善巧地貫徹履踐,令自己提升成為高質素的佛學修道者;這書是你圓通義理和實修的啟示錄,解開你對很多見的細微錯謬之處,因為自始你將對人生的意義有另一番豁然的見解。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西藏正念書

商周出版 出版
2021/09/04 出版

「每個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從心開始,也從心結束。」 真正自發性的心念,潛藏在每一個人心中,乃是最具威力的能量泉源之一。 其存在於我們內在及外在的世界,具有改變、創造與療癒的功能。 千百年來,西藏傳統文化推崇、教導我們如何汲取、修持心念,以使心靈充實、情緒平和、生活富足。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修持心念、創造嶄新的生活方式,以享有生命蛻變的種種甘美。 在《西藏正念書》這本深具啟發性的書裡,自幼便接受西藏本教心靈與醫學傳統訓練的修行者克里斯托弗‧漢沙德,傳授本教中駕馭心念的方法,讓為各種困擾所苦的人們得以透過心念練習── ◆消除負面心念、把壞狀況變成好狀況 ◆淨化羨慕、忌妒、貪婪、憤怒、欲望、傲慢、漫不經心、自私等八大心念汙染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遠離過度工作、職場不順遂與霸凌 ◆認清金錢的本質、破除對貧窮的恐懼、創造財富與富足 ◆強化、療癒人生中的各種關係,廣泛傳送愛的心念 ◆釋放身體的心念能量,與器官共同創造特殊共鳴,調節健康 ◆發展財務、情緒、知識、遠離負面人物、相信自己能如願改變人生等14種自由 經由一系列簡單的觀想與練習,人人都能與心念能量連結。而將此一融合了實用智慧與心靈體悟的獨特能量,運用到生命中的每一個領域,你會發現,既有的困境不再,打造真正想過的人生並非妄言,世界都在一念裡。 認識西藏傳統生活智慧,自在修持、駕馭心念,以個人內在的智慧為師,重新領略樂天知命的圓滿人生。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行母事業:證悟之路與利他事業的貴人

修行,是為了利他,為了證悟以開展利他事業,你需要和外內密的空行母相應,開啟外內密的力量和守護。 「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與護法是事業的根本。」 爲了成功展開利他「事業」,我們需要「加持」與「成就」。而為上師和本尊進行事業的,就是空行母;換言之,加持和成就的功德就是事業,也就是空行母。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包括空行法門在內的所有修行呢?我們的目標首先是調伏自己散亂的心,然後才有能力將自心以息、增、懷、誅之力,轉化內、外一切顯相使之更爲增上。修持空行法門,能讓我們與作明佛母的心聯繫起來。因為儀軌的本質不是表相的執行,而是融合見地的證悟;將作明佛母的心與你的心,由此融合無二,以此更純熟地利益眾生。 這些空行伏藏法,是蓮花生大士的真實語, 由伏藏師:蔣揚欽哲旺波與秋吉德千林巴,共同取出, 生起信心實修這樣的空行教法,加持大、成就快! 加上具德上師的講解,是行者修行的法寶。 ■智慧空行,最好的護法與嚮導 只要有正確的見、修、行,我們將發現沒有比「智慧空行」更好的護法與嚮導了,她們是我們開展法行事業的管道,將在今生、中陰及來世不斷地給予我們支持。因此,「智慧空行」就像護法一樣,是既能帶來廣大的利益,也能帶來傷害的力量,這取决於我們作爲修行者的資質。 ■修行動機,不忘是為證悟利生 我們是爲了佛法的目的而融入本尊,以作明佛母的修持爲例,爲了佛法和眾生的利益,而去攝集上師、教法、信受奉行的能力、財富以及一切的善緣。如果只是爲了自利,我們再怎麽努力打鼓搖鈴,空行母也不會被召請而來,不會行持她們的事業。包括空行教法在內的所有修行,動機都只是爲了獲得證悟,以及更純熟地利益眾生。 ■三寶三根本的救護 要認出佛性,你需要有佛、法、僧三寶與三根本的護持: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是事業的根本。他們擁有遍知的智慧、周遍的大悲、利生的事業以及救護眾生的能力。空行與護法是事業的源頭,事業有五種:息災、增益、懷愛、誅降以及殊勝事業。空行與護法的修持,體現了行持這些事業的主要方式。 ■修行路上全程陪伴 智慧空行與護法會在你的修行道地全程護佑你,在你的身前加以庇佑與護衛,在你背後除障與守護,並在今生、中陰以及來世,成爲你的三時助伴,直至證悟,因此他們非常可貴。

9 特價35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四卷)

福智文化 出版
2021/07/13 出版

善知識清淨的心續,承載著諸佛菩薩的諦理 成為一個具足條件的弟子 你想要的一切,全部都在《廣論》裡 & 宇宙中有兩大現象──痛苦的輪迴與極樂的涅槃。佛陀覺悟了究竟的真理,其所宣說的殊勝教授,經過歷代祖師清淨地講說與修持,傳承至今,無有間斷。 & 佛陀針對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宣說了八萬四千法蘊;龍猛菩薩、無著無薩二大車軌師傳持至尊文殊與至尊彌勒的學說,因應不同所化機,形成深見、廣行二種傳承,令大乘教法長久流傳、光顯弘揚。 & 宗喀巴大師(1357-1419)依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炬論》為基,著作了曠世巨著──《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下簡稱《廣論》)。此論總攝了一切佛語的精髓扼要,並且完整包含龍猛菩薩、無著菩薩所宣說的道軌,其中上、中、下三種士夫一切行持的次第,沒有任何遺漏缺少。透過菩提道次第的引導,每位具足善根因緣的修行者,都能夠邁向佛陀的圓滿果位。 & 關於講說正法的方式,有「那蘭陀寺」及「止迦摩囉室囉寺」二派的傳規。那蘭陀寺的智者,以三種清淨的方式解說佛法──「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軌範師除了對教理有圓滿認識及確定不疑的證悟外,更應以真實利益他人的動機而說法。學習者則需具備相應的資糧與根機,虔誠求法令心續清淨,方能領納善知識萬千示現的殊勝功德。而所謂清淨正法,必定能夠調伏學者的煩惱,令相續中生起功德,並且依此引導趣入佛道。 & 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是依循著止迦摩囉室囉寺的傳規來宣說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軌理」三者。正法流傳在世間,不僅需要功德圓滿的師長、傳承清淨的正法,學的人也一定要準備好相對應的條件。當教的人和學的人二者完美融合,圓滿教法方能流傳。 & 《廣海明月》第四卷,收錄第183至226講,共44講真如老師的開示。老師依照傳承師長的解說,結合廣泛的教理,並且增添動人的譬喻,深入淺出地闡釋上述《廣論》中的內涵。 & 《廣論》是一本心靈成長最佳的教科書,而《廣海明月》正是它完整的廣說。古今聖賢對內心思考的解答,就在書頁、文字和每個聽聞佛法當下,頃刻間,你將收穫廣闊思考的喜悅。 & 星月不墜,廣海朗然,當月光灑下,你也將成為那最皎淨的倒影。 & 本書特色 & 1. 完整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佛法開示全集,學習《廣論》的必備參考書。 2. 以極為親切的方式,清晰講授轉變內心的步驟與方法,手把手帶領,將佛法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 3. 緊貼《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以及日常老和尚的解說,確保傳承清淨無誤。 4. 廣引《廣論・四家合註》等諸經論及祖師嘉言,滿足每一顆好學的心。 &

79 特價23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心止師教(1):第一部份:大圓滿龍欽心髓共同外前行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07/09 出版

死魔一直就在我們附近,如夕陽照影,無可改變,不能停息,驀爾來臨。你能肯定自己將於何時何地死亡嗎?是明天?甚或是今晚死去呢?當前呼吸出入之間,亦難定不死。無論是生於大地或是天界,你可曾見過一個不死的眾生?或曾聽聞過此事?或曾懷疑過會發生此事?若有生則必有死。在六道中,沒有人曾見過或聽過有生但沒有死的眾生,就算在天界亦然。其實,我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一個人會死或不會死,因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尤其在劫末,我們生於壽命無常的南瞻部洲之處,很快會死亡,因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死亡便越來越接近;壽命只有越來越短,不會延長。這些智慧教言是經由巴楚.鄔金吉美曲吉旺波(Patrul Jigme Chokyi Wangpo 1808-1887)、安章珠巴卓杜巴握多傑(Adzom Drukpa Drodul Pawo Dorje, Natsok Rangtrol, 1842-1924)、嘉色.久美多傑(Gyalse Gyurme Dorje 1895-1959)、安章珠巴活佛(Adzom Chogar of Kham, Druktru1 Rinpoche 1926-2001)傳承給卓格多傑(Chogtseg Dorje, Hong Kong),並以中文作為語言媒介,饒益追求生命甚深智慧的暇滿有緣人。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止師教(2):第二部份:大圓滿龍欽心髓不共內加行

華夏出版 出版
2021/07/09 出版

除非你的私慾已斷絕,否則不應急於行利他的事業;取而代之的就是祈願所有具善根眾生,都因聽聞你的祝禱、持咒和誦經而得解脫。每次修畢水供和施身法後,觀想這次的修法皆是圓滿正法的布施。魔尤其憎厭那些能忍辱修行的人。法愈深奧,魔愈巧妙。我們在這五濁惡世,修持甚深法義,行持廣大善業,很容易被世俗生活所誘惑,家庭親友所阻擾,病患魔礙作逆緣,自心也生起疑惑和顧慮;正法的障礙變化多端,無非都是要摧毀你的善業功德。假如你真誠精進修持皈依作為對治,任何抗衡你修行的障礙會隨之而轉成順緣,你的功德也將不斷增長。這些智慧教言是經由巴楚.鄔金吉美曲吉旺波(Patrul Jigme Chokyi Wangpo 1808-1887)、安章珠巴卓杜巴握多傑(Adzom Drukpa Drodul Pawo Dorje, Natsok Rangtrol, 1842-1924)、嘉色.久美多傑(Gyalse Gyurme Dorje 1895-1959)、安章珠巴活佛(Adzom Chogar of Kham, Druktru1 Rinpoche 1926-2001)傳承給卓格多傑(Chogtseg Dorje, Hong Kong),並以中文作為語言媒介,饒益追求生命甚深智慧的暇滿有緣人。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藏傳佛教密宗奇觀

東土才讓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1/07/09 出版

本書旨在探究藏傳佛教密宗的特色。密宗是藏傳佛教中的一大特點,佛教在印度沒落之後,只剩藏傳佛教保留並發展了密宗四部修習的完整型態。 本書詳述藏傳佛教密宗各派的傳承,法脈和傳規,以及所據經典,修習次第,儀規,制度等方面具鮮明特色的內容。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立心類學(藏中對照)

蔣悲桑佩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1/07/09 出版

《心類學》辯經前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通達《現觀莊嚴論》之前必須紮穩的基本功。 &&&&&& & 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採「藏中對照」以利同時學習藏文。 ▲辯經前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通達《現觀莊嚴論》之前必須紮穩的基本功。 ▲身為佛教徒必須讀懂自心的瑰寶。 ▲科學界探索佛教有關心理解析的藍本。 ▲了知心的續流,足以證成「前世今生」、「生命無限」。 ▲完全清楚「心智」與「心」是如何運作的。 ▲覺知明了,轉變自己錯誤的知見與行為。 ▲無論是科學家或不同信仰者闡釋佛教心理學時,你都能正確了知自信滿分。 一趟走進內心的旅程 ◆林仁波切(十四世觀世音尊者的上師) 如果不了解《心類學》,就不知道如何修行。 ◆日宗仁波切(第一〇二任甘丹赤巴) 如同世尊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我們如果想獲得解脫及一切遍智,必須讓「心」不被煩惱控制,使它趨向善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先了解論藏當中所說心和心所、量和非量、染污清淨二法的定義和分類、對治相違品的方式;而《心類學》正是深入這些法類的前行。 ◆洛桑丹增仁波切(第一〇三任甘丹赤巴) && 《心類學》是認識佛法很好的工具,學《心類學》,可以提昇領悟佛法的能力,就好像是一把開發智慧的鑰匙,希望台灣的僧、俗二眾,都能夠好好地學《心類學》。 ◆多殿祖古仁波切(前任洛色林住持) 做一位行者,我們必須了解取、捨的關鍵。再者,必須在覺知上建立所斷除的煩惱與毀滅煩惱的許多對治種類。《心類學》中闡述了覺知的種類、心所的現象等,倘若明瞭,修行時會有極大裨益。 ◆班登扎巴格西(洛色林資深大老師) 學《心類學》,是因為往後的五大論內容皆與《心類學》有關。 《心類學》中闡述好的或必須斷除的心,什麼是我們要提昇的,什麼是貪、瞋、癡各種心所。智慧與方便二者中最好的心是證空慧,最好的方便是菩提心,這些是要提昇的。 我們必須知道有多少所斷與斷除次第。空正見能斷除所斷,譬如:洗衣服時,上面有污垢,要去除它,並不是除掉衣服,而單靠洗衣粉或水,也不能洗淨;同樣地,我們的心也有許多污垢,須以智慧的水、菩提心、慈悲心等方便去除,也必須了解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 ◆壇確格西(前任辯經學院院長) 貪等煩惱都是覺知,煩惱的對治法,如:通達無我的智慧等也是覺知的一類。若不知這些覺知的規則與心有好、壞兩類,則修行無從做起。 學過《心類學》的人,可以知道心的一些現象與規律。認知這些內容,就了解心理的變化,知道何者該做、何者不該做。 ◆圖滇悲桑格西 學《心類學》的階段,心處於顛倒中,因為心被我執與煩惱左右。經過觀察,顛倒知會變成疑,從疑轉成伺察知,之後變成比量,隨之生起再決知,其後藉著修行而變成瑜伽現量。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直貢法王傳:前傳 延著佛跡

樂果文化 出版
2021/06/18 出版

繼「十方三世」之後,直貢噶舉法王最新著作!一個不平凡的人,和他不平凡的故事。 法王用珍貴的歷史性照片,寫下自己的傳史,其中,看得見法王的悲、智、願、行!身為一個傳承領袖,如何貫徹教主吉天頌恭所遺下的使命!

9 特價19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無涯海無角 一切盡在因緣裡:你所不知道的圖博

德格爾才仁  著 、德徐真  著
智庫雲端 出版
2021/06/09 出版

漢文所指的西藏原本就叫「圖博」,為了使博區民族的政治文化不再被世界邊陲化,圖博流外政府議會已呼籲大家將西藏正名為「圖博」,希望未來大家能夠把「西藏」二字,改以「圖博」稱之。 & 本書除了正名圖博的意義,詳述圖博宗教文化「密宗」修練之法,以及作者二人因為佛法結識姻緣之故事之外,同時並完整收錄了圖博法本原文及中譯之經文典意,其中記載文字符號所蘊含的佛法深意更是充滿能量,祝念加持讀者心靈。本書以文字與照片記載了許多豐富之圖博流外實錄,同時也摘錄與本書結有特別因緣的尊者及老師之簡介,所有記述實錄內容深切的意旨,皆離不開密宗與佛法的因緣,更顯彌足珍貴。 & 作者德格爾原係中共所培育之青年軍,於1984年被分配到青海人民廣播電台博語部,從事翻譯-新聞編輯,同時擔任記者和責任編輯,後任命為博語部新聞組副組長,職所受任頗具濃厚統戰圖博之責。期間因感同圖博血脈文化之薰陶,在1988年10月6日毅然離家流外印度達蘭薩拉,拜見了神聖的圖博政教領袖貢薩-達賴喇嘛,不久,被流外政府安排到嘎夏秘書處從事翻譯工作,1990年被派遣到瑞士日內瓦, 列席第44屆聯合國人權大會。之後,相繼到英、法、德、瑞典、丹麥、挪威、美國等地,向外界介紹了當時整個圖博的嚴峻局勢。同時與中西有關各方,就圖博的前途問題進行了有益的交流和探討。 & 1991~2003年間,先後被流外圖博人民選舉成為圖博第11~13屆流外議會議員,並擔任多年常務議員。任期內移居尼泊爾,應邀擔任該國唯一的博文半月刊<<གཉན་ཆེན་ཐང་ལྷ>>的主編,撰寫有不少的社論。在尼泊爾的幾年裡,曾同當地朋友一起創立了世界和平出版社,擔任總經理。 & 2003年,獲得政治庇護移居美國,先後在芝加哥、夏威夷及華盛頓等地休息養生,2014年8月正式成為美國公民之後,才得以在2015年來到台灣,也因佛緣與徐真相識,遂於古嚴寺,在德華老師父的祝福,和法傑方丈及何富雄老師的證婚下和徐真結為法侶。 & 本書以文字與照片記載了許多豐富之圖博流外實錄,同時也摘錄與本書結有法緣尊者及老師的簡介,特別的是所有記述實錄內容深切的意旨,皆離不開密宗與佛法的因緣,更顯彌足珍貴。 & 隨書並附贈一本《真德幸福》小冊,藉以推廣有機無毒天然的食品及染紡工藝。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簡單,我有平常心:創巴仁波切遺教法寶:三乘法教系列之六──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中)

眾生文化 出版
2021/06/04 出版

金剛乘是所有真諦之真諦。 在你說出勝義諦時,那真諦是這般真實, 即使沒說出口,它也依然真實, 那之中沒有任何謬誤的參照點。 金剛乘如海洋,乃真實之真諦。 ——創巴仁波切 在金剛乘裡,你的存在狀態已轉化為最高層次, 結合了寂止中的正念和嚴謹,以及勝觀中最為寬廣的正知。 因此能察覺到一個更為宏大的整體世界。 在金剛乘裡,我們學著發展淨觀, 不只是將一切視為美好,而是再也沒有禁錮, 金剛世界是本初良善、無條件的自由,打從根本地燦爛輝煌。 光燦與神聖,這兩種特質在金剛乘佛教裡合而為一。 如果你真實面對自己,如果你處於當下, 伴隨著身、語、意的結合,某種實相就會開始為你顯現。 本書介紹密續上師或金剛上師的概念。創巴仁波切闡明金剛上師的角色,以及師徒關係在金剛乘法道上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同時也介紹了「淨觀」,以及上師、本尊、護法三根本的概念。他顯示了金剛乘修持如何將修行者看待世界的凡俗觀點轉化為淨觀,此淨觀的特色是廣袤自在、溫暖柔和,毫無掙扎或瞋怒的。接著,他將淨觀的發展回溯至大乘和修心法門,並連接到了無執著和虔敬心的力量。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印度佛教聖地見聞錄:追尋佛陀的聖蹟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21/05/28 出版

今生不虛此行,莫過於追尋佛陀的聖蹟。 佛陀在世所說的法,即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證得大解脫、大安樂、大自在、不生不滅的方法。 本書獻給: 未能朝聖的人,圓滿心靈上朝聖的夢想。 已朝聖過的人,作為珍貴的收藏與回顧。 & 【主要內容】 本書發掘佛陀時代鮮為人知的驚奇的典故,譬如佛陀預言:「琉璃王滅釋迦族,七日後琉璃王和他兵眾都將毀滅。」果然琉璃王聞言,非常恐怖。但到第七天時什麼事都沒發生,琉璃王以為自己已幸免于難,便帶軍隊與侍女到阿貽羅河兩側舉行宴會慶賀,忽然天空中,雲團翻滾,倏起雷震,暴風驟雨,將所有人漂溺而死。而琉璃王瞬間被雷殛斃,墮入阿鼻地獄,並且天火將宮城一燒而空。還有佛度鬼子母。阿難飛升天空,荼毗自身,舍利子分落兩岸。蓮花色尊者三代亂倫。……等等不勝枚舉。 & 本書內容以中文為主,圖片及英文為輔,並以佛陀一生為經、事蹟為緯,依序陳述世尊從誕生、出家、修行、成道、弘化、涅槃的過程。佛教因世尊及聖弟子的弘揚而開展,和印度文化息息相關,因此本書融進歷史與地理元素,裨益讀者在了解聖蹟的同時,能夠掌握佛陀弘法的時空脈絡。 & 今日聖蹟多數僅存斷垣殘壁,後人能窺八大聖地梗概,不得不歸功於阿育王、玄奘大師及近代考古學家康寧漢等等;撫今追昔,雖然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紀衰亡,所幸1891年有護法大士,1956年有安貝卡博士,相繼揭開印度佛教復興的序幕;今日,續有世友居士創立龍樹學院,勠力於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佛教曙光再現,本書特闢專章介紹。祈願讀者、朝聖者,在瞻禮聖蹟、緬懷佛恩之時,更能發心立願,入佛智海,傳佛法燈,覺人覺世! & 第一章、緒言,主要內容: 佛教興衰有因有緣,因此,本書將歷史與地理元素融入文內,並以佛陀一生為經、事跡為緯,從世尊出生、出家、修行、成道、弘化、涅槃的過程,逐次鋪陳八大聖地。為能掌握佛陀一生及印度佛教發展的時空轉變,本章略述印度的地理與歷史、佛教的興起與發展,及八大聖地發現的關鍵人物:阿育王、玄奘大師、康寧漢。 & 第二章、藍毗尼園與迦毗羅衛城,主要內容: 藍毗尼園是世尊誕生地,今尼泊爾境內,園區中心是摩耶夫人寺,是棟白色尼泊爾式建築,旁有聖池、阿育王石柱、菩提樹。199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有運河,將園區隔分為東、西兩側,東側聚集上座部佛教寺院,西側都是大乘佛教的寺院。迦毗羅衛城是王宮遺址,和藍毗尼園之間原有捷徑約 23 公里(尚未開通),有佛陀舍利塔,1898 年、1971 年兩次探勘,挖掘出佛陀真身舍利。 & 第三章、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處,主要內容: 菩提迦耶是世尊悟道成佛處,為全球佛教徒心中最重要的聖地。巍峨尖塔型「正覺大塔」位在菩提迦耶的中心,菩提樹及樹下的金剛座則是園區的核心所在。悉達多太子成道前曾在前正覺大山的龍洞中苦行,尼連禪河畔有紀念當初太子接受牧羊女乳糜供養的蘇迦達廟。放棄苦行後,太子來到尼連禪河另一岸的迦耶,在一棵菩提樹下鋪草結跏趺坐,並誓言:「不成正覺,終不離此座。」四十九日後終於大徹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世尊成道後,在大塔四周或禪坐或思惟或經行,計有七處,稱為「七週聖地」。 & 第四章、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處,主要內容: 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鹿野苑遺址園區,有阿育王石柱的挖出地、佛陀說法台,達美克大塔則是鹿野苑的地標,屬覆缽式佛塔,是世上最早的佛塔造型。和園區一路之隔的鹿野苑博物館,展示有阿育王石柱柱頂四獅石雕真品。離遺址公園西南約一公里處有五比丘迎佛塔。 & 第五章、王舍城─佛陀說一佛乘處,主要內容: 王舍城以竹林精舍、靈鷲山、七葉窟、那爛陀大學等而聞名。王舍城是佛陀悟道後行化的第一個大城,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王舍城東是靈鷲山,山頂有講經台,佛陀曾在此宣講《法華經》、《般若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靈鷲山北邊的多寶山,有日蓮宗所建的「世界和平塔」。王舍城西山上的七葉窟是第一次經典結集處。那爛陀大學曾是高僧雲集的佛教最高學術中心,也是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主要學府。 & 第六章、舍衛城─佛陀降伏外道處,主要內容: 舍衛城以給孤獨長者及祇陀太子供養的「祇園精舍」而聞名,《金剛經》及《阿彌陀經》就在此地宣說,園區遺址尚有世尊香室遺跡、阿難菩提樹。祇園精舍不遠處有給孤獨長者故居遺址和鴦掘摩羅塔,以及世尊飛升忉利天之處。 & 第七章、僧伽施─佛陀自天宮降凡處,主要內容: 僧伽施是世尊為母在忉利天說法三個月後降返人間的地方。此地的小丘上有天降處的小塔廟,小丘下的平地有阿育王大象石柱,旁是菩提樹,樹邊有一白色祠堂,供奉梵王與帝釋隨侍佛陀重返人間的聖像。 & 第八章、吠舍離─佛陀預告捨壽處,主要內容: 吠舍離意譯為「廣嚴城」,表示是廣博嚴淨之地,是佛陀時代六大城之一。此地發生獼猴獻蜜、女眾出家、菴摩羅女獻園、阿難入滅等意味深長的史事,也是《藥師經》、《維摩詰經》說法地。同時是第二次結集處,且完好無缺地保存了阿育王獅柱,緊鄰是阿育王所造的阿難舍利塔,是座紅磚砌造的覆缽式舍利塔。 & 第九章、拘尸那羅─佛陀涅槃處,主要內容: 拘尸那羅是佛陀入滅處,遺址內有大涅槃寺和涅槃塔。大涅槃寺是圓筒狀白灰色建築,如一座巨大的石棺,寺內供奉著佛陀作吉祥臥的雕像,寺前有娑羅雙樹。須跋陀羅在此皈依為佛陀入滅前的最後一位弟子。 & 第十章、聖地之外,主要內容: 德里是印度首都、印度朝聖的入口。德里國家博物館展品有貴霜王朝、笈多王朝出土的珍貴佛教文物,並有佛陀肩骨舍利。印度中南部的龍城,則是近代印度佛教復興根據地,安貝卡博士的號召五十萬人皈依佛教在先,續有世友居士創辦龍樹學院為佛教播種於後,因此佛教復興廣場的安貝卡紀念塔及龍世學園,都是到龍城必訪的重點,尤其是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當初的道場─龍樹洞遺址,更不能錯過。恆河是印度文明的象徵,河岸更是佛陀及弟子弘化的重要地區。泰姬瑪哈陵是一座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寢,為蒙兀兒帝國第五位國王沙賈汗為愛妃泰姬所建,庭園展現典型的波斯式花園風格。 & 專章一、錫爾布爾─世界最大佛教遺址,主要內容: 錫爾布爾(Sirpur),坐落於印度切蒂斯格爾邦(Chhattisgarh)默哈瑟蒙德區(Mahasamund)默哈納迪(Mahanadi,意為「偉大的河流」)河岸上。這座曾經是赫赫有名的佛教城鎮,無論是考古發現,抑或是佛教文獻,都可覓得其佛教歷史的踪跡。 & 專章二、印度佛教復興發祥地,主要內容: 本章分四個部份。首先概述印度佛教於龍城復興之緣起,接著以「迪克沙布米」和龍世學園與佛教復興所扮演的重大意義,附錄以龍樹洞、悟興法師與世友居士的法緣作結尾。「迪克沙布米」一節特別介紹安貝卡博士的 22 大願,因為那標誌著新皈依佛弟子對安貝卡博士與佛教的特殊願力。龍世學園一節介紹園中兩尊與印度佛教復興極為重要的塑像:「行禪中的佛」與安貝卡博士。前者為安貝卡博士心目中最理想的佛陀法相,後者與「行禪中的佛」相對,具有繼承佛陀行願之意。 & 本書特色 & ★本書發掘佛陀時代鮮為人知的驚奇典故。 ★本書詳細記錄佛陀聖地的遺骸、文物、朝聖之旅。 ★本書記錄佛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方三世》覺巴吉天頌恭師傳記

直貢法王 赤列倫珠 榮耀的帕墨竹巴雖有五百弟子是堪持白傘的高僧,但是他自己曾一再地說過,他的法位繼承人將是一位已經證得十地菩薩果位的優婆塞。 在無量劫以前,「吉天頌恭」曾生為轉輪聖王,名叫幅輪(Chakravar、tin、Tsbkyi Mukhyu),他是千位王子之父。然而,後來他卻捨棄了王位,臻登解脫之果,佛號龍種度母如來(Lurik Dronma)。雖然他已成佛,但後來仍以菩薩身示現,名為普賢自在王菩薩(Kunsang Wangkur Gyalpo)。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藥師佛儀軌:《琉璃水流》彚編自天法密意藏.心界光明之增飾

創古 出版
2021/04/30 出版

療癒身心大醫王.利樂離苦藥師佛 藏地盛行的藥師佛法門 一切心想,皆得圓滿 藥師琉璃光如來: 「若諸有情眾病逼切, 無救無歸,無醫無藥; 無親無家,貧窮多苦; 我之名號一經其耳, 眾病悉除,身心安樂!」 藥師佛最初發心修持佛法時,發了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具備了未來可以利益無量眾生的力量跟加持。因此,修持藥師佛法門,能夠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健康跟快樂。對於本來已經健康的人能夠維持健康;對於有疾病的患者,能夠慢慢恢復健康。如果能夠以如親見藥師佛的信心,修持藥師佛法門,一切心想,必得圓滿順遂,這是藥師佛法門具有的特殊意義。 藥師佛儀軌:《琉璃水流》,由恰美仁波切彚編自伏藏大師明就多傑所流傳下來的伏藏「天法密義藏」。西藏金剛座拉薩之覺沃佛前,以及桑耶寺大菩薩座前,皆是修持藥師佛儀軌。彚編此伏藏的恰美仁波切說:「藥師佛儀軌於一切新舊譯、顯密之教法當中,其殊勝利益無有能出其右者」 歷來藥師佛儀軌有許多版本,本儀軌言簡意賅,屬無上密法,修持者無須斷除酒肉,以及洗淨和淨化等清淨儀式。然而,必須獲得此法的灌頂與口傳才能修持。修持時只要在藥師佛唐卡前,依自己能力陳設供品,若無法陳設,也可依於意幻供養,是一部極易於修持,卻又具有極大利益的法門。 ■修持藥師佛儀軌的利益 .一切心想,皆得圓滿。 .此世安享豐衣足食。 .病魔、咒詛、王法等傷害,悉皆消滅。 .可以受到金剛手、梵天、帝釋、四大天王及十二藥叉大將及眷眾的護衛。 .可免於十八種非時死,以及敵人、猛獸等各種傷害。 .若為僧眾,將不壞失戒律;若有毀犯,罪得清淨,不墮惡趣。 ■傳自伏藏「天法密義藏」的藥師佛儀軌,傳統貝葉的現代設計 ◎本儀軌使用之藥師佛藏文種子字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手書 ◎本儀軌以八蚌寺〈古籍重刊壇城儀軌彙編集〉為版本,由當代藏文譯師堪布羅卓丹傑親自對勘審訂。 ◎儀軌以藏文的貝葉經方式編排,依藏文原本呈現,採中文讀音與中文意譯互相對照,並以廣開膠裝方式裝訂,翻閱時可以全部攤平,極易於隨文觀修。 ◎儀軌內文以藏文、中文讀音與中文翻譯對照編排,內文採雙色印刷,能幫助修持時清晰的閱讀並同時瞭解文意,修持者可採用易於自己使用的文字作修持。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殘酷才是青春:索達吉堪布教你教你從痛苦中提煉人生

如果 出版
2021/02/22 出版

痛苦未必是一件壞事,懂得利用痛苦,能產生很大的利益。 『青春』就像手中的一捧水,還來不及握住,就從指縫間流光了……只有學會珍愛痛苦,感恩一切因緣,才能讓幸福不再漸行漸遠。——索達吉堪布 嫉妒、愛欲、貪婪、茫然、焦慮,這些人生一輩子的功課, 若是能在年輕時就奠定面對它們的基礎,即使遭遇再大的磨難,也能轉化為成功。 如果你藉由這本書,瞭解自身的問題所在並照此實行,不知不覺中,就會發現,自己可以從各種煩惱憂愁中一步步解脫出來,慢慢靠近渴望的幸福。 這是一本能斷青春之痛,讓正在年輕的人和年輕過的人,躍出逆境、圓滿前程的開示錄, 為愛情、理想、成功失敗、做人處事、信念等各種人生疑惑,提供佛法上的解答。 【關於愛情】 ˙把快樂建立在一個人身上,是相當不明智的選擇。我們應掌握好快樂的主因——自己的心,並通過修行開啟心的寶藏,以獲得真實的快樂。 ˙看世間,每個人莫不是獨自一人來到這個世界,最後離開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沒有誰真正離不開誰。 ˙自己的快樂要靠自己掌握。有了這種認知,當他帶給你快樂時,你會感激他;即使相反,也不會太執著。否則,愛得太深,糾纏太緊,最終一定會自嘗苦果。 【關於成功失敗】 ˙對於人生,我們應該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面對黑暗;一方面要夢想成功,一方面要迎接失敗。有了這樣的準備,不論社會如何複雜,你都能應對自如。 ˙做一件事情,要讓人人都說好,這個要求太高了,連佛陀也做不到。所以,凡事只要問心無愧就好,不管別人怎麼說,只要自己發心清淨,就應該堅持到底。 ˙如果太急功近利,容易事倍功半,甚至一敗塗地。所以,「快快走」有時候會「慢慢到」,而「慢慢走」的話,反而可能「快快到」。 【關於信念】 ˙假如一開始就把人生的目標定在錢財、地位上,真正的「我」都丟失了,那又何談「我」的幸福? ˙我們一生中最值得學習的學問,應該是利他。若有了這方面的境界,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在哪裡,人生都註定輝煌無比。 附:文殊心咒,勤唸此咒,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修行佛法,智慧都必定大大增上。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量理寶藏論日藏釋

八蚌文化 出版
2021/02/20 出版

《量理寶藏論》共有十一章節,由釋迦比丘根嘎嘉村吉祥賢-薩迦班智達所著,誕生於印度北方雪域中,其精通聲明、量學、聲律學、詩學、修飾詞、辭藻學等名言之一切學處,對於講說、辯論和寫作等得自信且無礙解,無誤地精通 《集量論》與《量學七論》,對於教言、正理和口訣等獲得智慧光芒。薩迦班智達捨棄艱澀之詞義,而以淺顯易懂之式詮釋本論。 本論內容:將《集量論》與《量學七論》內容共同解釋,提到有境和對境、總與別、顯現和遣餘、所詮和能詮、性相和名相及事相、現量和比量等,其中更特別講到瑜伽現量。 總之《量理寶藏論》是本人學過眾多論典中最喜歡的其中一部,它是打開所有經論的一把鑰匙,願有福報的您學會本論,福慧增長。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蓮花生大士:聽伏藏師說故事

靈鷲山般若 出版
2021/02/05 出版

這本簡明卻深具啟發性的蓮師傳記,是由極為重要的蓮師伏藏傳承者乃旦•秋林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所撰寫,這位才華洋溢的仁波切更執導了電影《密勒日巴》及《明月:瞥見頂果欽哲仁波切》等影片。 蓮花生大士(梵:Padmasambhava,貝瑪桑巴瓦)是西元八世紀的印度佛教大師,在西藏、尼泊爾、不丹以及印度靠近喜馬拉雅的幾個省邦,廣被尊為「第二佛」。西藏因為他而捨棄了帝國主義,並信奉佛陀的教法。世界各地金剛乘佛教徒所擁有的傳承,都可追溯至這位偉大的祖師。 娑婆世界的眾生其性剛強,總是難調難伏;蓮師雖滿懷著慈悲的心願,隨緣應機而度眾,但眾生往往因自己的執著而陷入迷惘,為苦所困。為了能降伏眾生,破斥因迷亂而產生的熾盛煩惱,蓮師總以怒目的雙神,秉著悲智雙運的情懷,所到之處,都滿蘊著其教化的方便與感動。本書以此為底蘊,在真實與幻化中穿梭交織著蓮師度眾的故事,各各真實,篇篇動容。願讀者能於其中普現吉祥,成就善願! 名人推薦 蓮花生大士,在西藏樹立佛陀教法的偉大上師,西藏以及喜馬拉雅地區的人民都尊他為諸佛悲心與加持的化身。許多世紀以來,對於數百萬的佛法修行者來說,蓮師都是為其修行核心注入生命的啟發者。身為一位持有西藏豐富佛教傳統且學識淵博、倍受尊崇的大師,乃旦•秋林仁波切具有獨一無二的資格,可講述這位不可思議又無與倫比的大師之生平故事。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印度偉大佛教傳統最重要的傳續者之一,以及他留給此濁世的宏偉遺產,這是一本必讀的書。~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西藏生死書》作者 這是一套由阿魯納•瓦蘇德夫(Aruna Vasudev)所策劃且相當應時的系列叢書,為我們呈現學識淵博的聖者們之生平故事,以及他們對佛教哲學全貌的核心教言。這本書當中所體現的價值觀,能幫助我們繼續身處於此因緣交織而深奧莫測的當下,而此類由多才多藝學者們所撰寫的書籍,亦能激發我們省思生命和存在的錯綜複雜性。~洛克什•錢德拉(Lokesh Chandra)教授,印度文化協會(ICCR)會長 乃旦•秋林仁波切以其廣泛的學識為基,透過生動、詩意又奧妙的方式,獻給世人一部美妙的蓮花生大士傳。這是第一部以英文,由正統的西藏大師為這位偉大印度班智達所寫的傳記。作者此生都在原始史料的薰陶裡,並以巧妙的手法將之結合在本書中。絕對必讀。~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僧侶與哲學家》作者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百字明【暢銷經典版】:藏傳佛教第一咒,讓一百尊佛菩薩幫你清除負面能量

張宏實  著
橡實 出版
2021/02/01 出版

學習金剛乘的基本功課 消除累世負面能量的最佳入門咒語 採用唐代僧侶金剛智的原始譯版,還原更準確的念誦 在一字一句解析之後,教導如何「觀修獨尊相」、「雙身相金剛薩埵」 若能在了解咒語含意之下念誦,同時搭配觀想 就可以呼喚並連結宇宙諸佛菩薩的能量 讓正面能量累積的功效增加百倍以上! .念誦咒王百字明,等於祈請一切諸佛菩薩,念誦一切諸佛菩薩心咒,淨除一切障蔽與負面業行。 .過去印度和西藏的大成就者消除業障,都是實修金剛薩埵百字明,因此稱其為懺罪之王。 .逐字逐句解析「百字明」、「短咒」、「種子字」,充分掌握金剛薩埵根本咒的原貌原意與精髓。 .圖像式拆解金剛薩埵獨尊、雙身觀想的每一個步驟,修持者能夠清晰、快速地融入觀修情境。 ◎誰是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是本質如鑽石般純淨的本初佛,代表諸佛之始,擁有堅固不變、歷劫百生而不壞的特質。祂是每個人本來就具有的菩提心之具體表現,其性質堅固如金剛,無法摧毀破壞。 ◎為什麼要念誦金剛薩埵百字明? 百字明總集了一切智慧與大力,是淨化惡業第一咒,含括一切咒語的精髓,能掃除修行障礙,幫助修持者清除累世輪迴所積累的惡業罪障,同時有助於累積功德、應對世俗世界、改變精神世界,並生出無量福德智慧。 「百字明」可歸納為十一句結構,從開始第一句的「虔誠誓約」咒句,到第二句本尊金剛薩埵的顯現,接著是內在能量的持續累積,由「堅定安固」到「在心與業的榮耀閃亮」,進而獲得實際的清淨功德。當體會一切的圓滿之後,第十句咒句祈請金剛薩埵不要捨棄,而最後第十一句的大三昧耶,更是要讓真誠的心維持源源不絕的能量。金剛乘修學者若能學習了解「百字明」字句含意,在念誦該咒以呼喚、連結宇宙諸佛菩薩的能量來進行懺悔、清除罪業時,必能更具信心與效力。 本書首先藉由藏傳佛教大師帶領我們認識因果業力、掌握金剛薩埵法的修持要點後,再以圖解的方式展開五個篇章,引導每個學習者了解為什麼要開始修習金剛薩埵法,並逐句深入解析金剛薩埵百字明的意義、金剛薩埵獨尊觀修法、金剛薩埵雙身觀修法、金剛薩埵種子字等,讓經常口誦百字明的學習者深入了解百字明、短咒、種子字的意義,掌握其精髓;更讓觀修金剛薩埵本尊法的學習者,透過圖像式的解析能一看就懂,很快融入觀想的情境。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證悟的流浪者:巴楚仁波切之生平與言教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1/01/30 出版

十九世紀以實修而達到最究竟了悟的偉大行者 一百多篇故事,帶你一窺兩百年前巴楚仁波切智慧謙和、堅忍不屈、促狹淘氣、慈悲憐憫的各種真實面貌。 & 「巴楚仁波切因簡單樸實的生活方式、致力修持佛法的精神,以及對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採取不分宗派的態度而聞名於世。他尤以親身實踐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的言教而著名,一生當中亦廣博教授此部論典。相傳每當他在教授此論時,周遭會盛開一種名為『色千』的花朵,且其花瓣比平時還多了好幾重,人們因而稱呼該花為『入行論花』,巴楚仁波切則稱為『入行論上師』。」—達賴喇嘛 & 「《證悟的流浪者》一書,銘記了偉大巴楚令人著迷的生平,使得這位於西藏崇山峻嶺寂靜岩穴中作獅子吼的知名學者與大師,其真實智慧與無緣大慈之音能迴盪於所有讀者、在家眾與大師們的心中。感謝這本珍貴書籍的問世。」—《大圓滿龍欽寧提傳承祖師傳》作者,祖古東杜仁波切 & 「本書將成為所有想探究藏傳佛教精髓者的經典必讀之作。」—《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作者,林谷祖古仁波切 & 「巴楚仁波切的法教影響了藏傳四大教派的學者、瑜伽士等無數行者。這本令人讚嘆的書籍將為有志步上覺悟道者,帶來極大的利益。」—《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作者,明就仁波切 & 巴楚仁波切出離於人世間及其慈悲、勇敢的特質,被視為佛教中最為純粹的理想典範,他一生潛心修行並寫下許多論典,其中最著名著作《普賢上師言教》不只被藏傳四大教派推崇,更是藏傳弟子的必讀之作。 & 作者馬修.李卡德耗時三十年,走遍西藏甚至遠赴不丹、尼泊爾,記載多位上師記憶中的巴楚仁波切。不管是「看見動物被宰殺而淚流不止的慈悲之心」、「因不滿自身修行而訓斥自己甚至自行禁食的堅毅精進性格」、又或是「為老婦清理便盆、與女童共享茶杯的謙和自在」,巴楚仁波切的多種面貌透過作者的筆躍然紙上、鮮明地呈現於讀者的眼前。 &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進入香巴拉之門:時輪金剛與覺囊傳承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1/01/14 出版

香巴拉是什麼?消失的淨土?傳說的國度? 想一探香巴拉,必須知道時輪金剛,而想要深入時輪金剛,就不能不認識覺囊法統。 & 香巴拉淨土跟娑婆人間最為接近。香巴拉在很久以前其實也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一部份,但自時輪教法傳至該處,有多位登地菩薩發願,以及多代君主做出示現和傳法後,整個國度因所有人的業力得到轉化而變得越來越微妙,並在最終成為了淨土。香巴拉雖為淨土,但卻是所有淨土類型中,唯一仍跟現世連繫最為緊密的。 & 堪祖仁波切在書中釐清世人對香巴拉的誤解,並詳述時輪金剛於香巴拉的起源、後傳入印度及西藏得到蓬勃發展、又因政治、歷史等因素造成衰落,最後更談及時輪金剛如何在諸多挑戰中留存下來,流傳於後世,被世人公認爲一套獨特而強大的修法體系。 & 眾多佛教體系中僅有覺囊法統將時輪金剛做為主修之法,並擁有從香巴拉留傳至今從未斷過的傳承教法。 & 書中藉由香巴拉探究了教法中甚深的含意,並提醒讀者,每個人都可發揮其自身非凡的潛力,修持時輪金剛教法讓身心靈得到不同程度的開展,進而體驗到和平與幸福,不再被苦痛束縛,從而達到香巴拉的境界。 & 盼此書能如同鑰匙般,讓您在自身體驗中展現自性的圓滿,開啟心中香巴拉的大門。 &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菩提道次第廣論:抉擇空性芋DP止觀雙運篇(藏譯中)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1/01/14 出版

十五世紀時,宗喀巴大師以藏文完成了佛學鉅作《菩提道次第廣論》,旨在幫助所有根器與心性不同的眾生,一步一步經過修學、邁向成佛解脫之道!本書即是《廣論》由藏文直譯為現代中文的全新譯本之一。 此新譯本共有三冊:第一冊包含菩提道次第三士道中的下士道和中士道,分別講述獲得後世安樂之道及解脫生死之道;第二冊則包含上士道中修習六度和止的方法,總括大乘之行;第三冊、也就是本書,講述空性見、觀的修法以及止觀雙運,其中「空性見」及「修觀」的部分在漢語語境中稱作「觀品」或「毘鉢舍那章」,在西藏中觀思想史中也佔據特殊的地位。 修習《廣論》一般是由淺入深(始自道前基礎,經下、中、上三士道等進修理路,乃至止觀雙運的精深教導),且目前談論《廣論》的著作大多只講述至「三士道」;新譯本打破順序出版,從證悟的根本開始(即本書),一方面帶領讀者直指核心、明瞭解脫關鍵,一方面亦是讓現今普羅大眾的研讀有所銜接。 《(藏譯中)菩提道次第廣論》主要採用現代漢語的語句結構、輔以現代佛教研究的成果,並以藏文《四家合註》來解除疑難問題;在書後又增一附錄,提供《菩提道次第廣論》觀品部分《四家合註》的詳細科判,來幫助讀者理解書中內容。全書釋義詳盡、引證詳實,在閱讀及理解上較無門檻與隔閡,對於甚深佛法的修持與通達,亦相當有助益,可謂趣入究竟涅槃的實修之作!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七種樂:果倉巴大師的歌訣寶藏與釋論

德謙讓卓 出版
2020/12/01 出版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論修持是初階或高階, 果倉巴大師的這些道歌都給了一個甚深而奧妙的方法, 說明疾病、煩惱和病痛的本然清淨, 因此這些道歌用在病痛纏身時特別有效, 它給你一套深妙的實修歌訣,在病痛艱難時更應好好練習。 透過一再一再的唱,一再一再的加深聞思、見地與禪修, 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大瑜伽士嘉華果倉巴年輕時曾是個流浪的賣藝人,直到遇到了上師臧巴嘉惹,經上師引領入道後矢志修行,最後成為竹巴噶舉傳承的偉大成就上師之一。修行足跡遍及西藏、尼泊爾、印度各地的山林洞窟。 長年病弱、一貧如洗的果倉巴,連佔有一個舒適的閉關山洞的能力也沒有。有幾年在藏南,他擔任山洞閉關者的挑伕,當閉關者下山去採辦物資的空檔,果倉巴就借住在那人的山洞中幾天,當原洞主回來時,果倉巴則負責把那些物資上上下下地扛進山洞,這是他的工作。 後來在一個禿鷹巢旁邊有塊勉強可遮蔽的石頭平台,果倉巴就寄居在禿鷹巢旁,當時,他許下了誓言:「直到我、禿鷹、山壁這三者的名稱融為一體的之前,我都將在這裡修行。」七年過去了,果倉巴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與禿鷹和平共處、怡然自在,人們開始稱呼他「住在禿鷹巢中的那個修行人」, 這就是果倉巴名號的由來。 果倉巴終生在山洞中修行,從不重複造訪同一居所。他幾乎長年在劇烈病痛纏身之下禪修,而這些病痛蹂躪就成為他證悟的助力,而後大師以「轉疾病逆緣為道用」的了悟之歌傳唱於世,後人咸信其為密勒日巴的轉世化身。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幸運到老:修行是最好的陪伴

創古 出版
2020/11/06 出版

原來,活到老 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正是無後顧之憂 修行的最好時機 ■第17世大寶法王推薦 不久的將來,我相信「老年一族」會不同以往,變成社會的新趨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老年新世代。尤其在這個世代,如果能活到老又能有機會接觸佛法,開始修行,那又將會是無比幸運的事。 ■第一本針對老年人的修行入門書 本書為創古仁波切首度針對老年人所講述的修行內容,內容淺顯而精要,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修行入門手冊。仁波切一生的清淨修持,化為簡要的文字,其間的每字每句,都蘊含了仁波切深切的祝福與加持! 仔細想想,能夠活到老,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如果我們在很年輕時就過世了,也就不可能會邁入老年——創古仁波切 創古仁波切是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總經教師,兼具學養與實修,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推崇。本書由逾八十歲的仁波切,親自講述他自己一天的修持,以及自己邁入老年的心境與提醒。 書中有簡要又易於入門的修行方式,包括平時的修行、慈悲的修行、持咒的修行、病痛的修行,以及最後一程的修行準備,是一本專為老年人講述的修行入門手冊。 祝福因此書而得遇佛法的讀者,擁有無比幸運的老年,幸運到老!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功德藏釋:三道甘露精華經部下冊

靈鷲山般若 出版
2020/11/04 出版

由大成就者持明吉美.林巴(Rigdzin Jigme Lingpa)所著的《功德藏》,涵蓋了寧瑪派成佛修道上的所有次第,直至最高的大圓滿法教。這本釋論由甘珠爾仁波切所撰,精闢易懂,以漸進的方式如實呈現佛陀的一切法教,傳承清淨、法教真實,是有心修學寧瑪派法教與大圓滿法門者的必讀書籍。 & 甘珠爾仁波切(Kangyur Rinpoche)所撰的釋論,以阿毗達磨論為範疇,著重在特定議題上,以作進一步的闡說與論釋。並以三士道的修道次第為開展主軸,對於不同根器與功德的對象,給予不同的修行指南。 & 釋論的英譯本,經部包括了小乘與大乘的法教。在中譯本中,將經部分成了上、下兩冊:上冊的內容是下士道、中士道的相關法教,以及上士道的前行與皈依部份;下冊(本書)則包括了大乘的四無量心、菩薩戒,與菩提心教授等,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與闡述,循序漸進地引領讀者探討經藏中深奧的義理,參透甚深微妙的佛法。此外,下冊(本書)最後也納入三個小章節的附錄,以及上下冊的名詞解釋和參考書目。期望提供相關背景、佛學名相知識,延伸閱讀書單的引導。 & ※上冊資訊請參考:www.093books.com.tw/product/detail277& & 推薦書評 & 這本釋論包羅萬象,在各方面皆鞭闢透徹,使讀者能一窺其堂奧,祈願讀者都能在成佛之道上從中得到莫大的鼓舞。─至尊達賴喇嘛(H. H. The Dalai Lama) & 甘珠爾仁波切的《功德藏》釋論,是印度、西藏諸大師花開落蒂之浩瀚法教的結晶與鎖鑰,它是任何對佛法有稍許興趣者不可或缺的忠實指南。─吉美.欽哲仁波切(Jigme Khyentse Rinpoche) & 《三道甘露精華》不僅長度適中,詳實地闡述了《功德藏》三士道的架構與要義,也完整涵括了經乘與密乘的修道體系。加上細心的註解、附錄與名詞解釋,使這本書幾乎囊括了所有佛法的要點。─譯者劉婉俐,台大外文系畢、北藝大戲劇研究所藝術碩士、輔大比較文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從事佛法翻譯多年。 &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恰美山居法6: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眾生文化 出版
2020/10/30 出版

◆如果沒解脫,下一世,我們會在哪裡?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如果此世不成就, 我們的下一世會是在哪裡? ◆教你如何優雅的邁向解脫的大門 這一世依著閻王生死簿的善惡,揭開我們此生的輪迴漂泊 但謝幕時,一定要記得轉動大手印之門,優雅地轉身解脫 ◆穿越生死之間,一定要記得的兩件事 亡者要能在中陰獲得解脫,有兩件關鍵性的事,一定要牢記在心: 第一、要知道所有在眼前所顯現的一切景象,都是自心的化現。 第二、不管是五方佛的出現或是文武百尊的影像,都是來自亡者的自心本性,這一切都是我們自身佛性中身、語、意、功德、事業的展現。 能夠認識到這兩點,我們就可以從中陰解脫,往生淨土。 ◆修持破瓦法時,一定要知道的「八個門」…… 在修持破瓦法時會提到八個門,如果不瞭解這八個門, 那麼每個都是通向輪迴的大門; 清楚瞭解之後,就能掌握當中有一個是解脫輪迴的「大手印之門」。 當神識透過頂門也就是「大手印之門」離開色身, 這意味著行者能夠優雅地邁向覺醒。 ◆學佛非知道不可的「教證二法」,到底是什麼? 佛陀的開示如浩瀚煙波,除了「證法」之外, 這裡提供我們十八種看見自己的甚深「教法」 佛陀說法49年最重要的精髓在依教奉行, 學佛最初的那念菩提的發心,是佛子成就道上最重要的煉金石, 也是解脫輪迴最重要的墊腳石,離開菩提心就沒有菩提道。 •佛子一生中必學的教法及獨自閉關的指導手冊,《恰美山居法》系列第六冊 •佛陀住世期「證法」的特色 •末法18個瞥見自己心性的「教法」 •如何以四攝法幫助身邊的親朋好友 •修施身法最好選擇在險惡的地方,末法每個當下都適合修施身法,因為每個無常的當下都非常險惡,無論是環境還是人心。 •祈雨時要怎麼跟地神、山妖和天龍八部打交道呢? 沒有比菩提心更殊勝的方法了。 •死亡有十二種次第,我們想要哪一第 •要如何避免進入中陰身 •萬一,身處中陰時,如何自救 •阿羅漢在死亡前,自燃三昧真火,身上水火交融。荼毘時但見滿天舍利子如花雨紛然飄落。 •當湖面再也無法映現月亮的倒影時,弟子該怎麼做   噶瑪恰美仁波切是阿彌陀佛意的化身,其廣為後人所熟知的口訣精髓,就在這整部的「山居掩關親誡」——《恰美山居法》中。這部山居法著於西元1659年,共有595藏頁,是噶舉派不共的教言,也是大圓滿不共的無上教法。 大伏藏師恰美仁波切,他所開示的這部掩關親誡指導文,目的在教導想要解脫輪迴的佛弟子,如果沒有上師在身邊,透過這部實修手冊,按部就班的修學,就能達到解脫輪迴的彼岸,這是大成就者,對後代弟子所作的允諾。 本系列匯集一百多部有關閉關實修的典籍精華,內容由淺入深分別解說,所有內容分類清楚,每一章就是一個主題,基本上所有解脫道上的教誡,已全部包括在其中。本系列由紐約噶瑪三乘法輪寺(KTD)住持堪布卡塔仁波切所講述,仁波切在海外弘法已近五十載,不間斷的講說指導傳授法教,引領弟子進入佛陀的教法,對佛法在西方的維繫和弘揚有深廣的貢獻。 恰美山居系列講述者尊貴的卡塔仁波切於2019年10月6日在紐約捨報圓寂。仁波切一生的行誼示現以及修學次第的展現,完全與他親自開示教授的《恰美山居法6》第四十章事業海中,一位具格上師的菩提道心,與第四十一章─滿願樹的果實無死的次第,完全相應。詳情請見附錄〈堪布卡塔仁波切給我們的最後一堂課〉。 恰美山居系列發行到第六冊,行者如果依循恰美仁波切的跨時空授課進程,從初入佛門皈依、發菩提心,修學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掩關閉關實修,現在已圓滿三年三個月閉關,經過關房上師確認,是完全地達到開悟見性的「喇嘛」了,並且堪列「上師」之位。這些上師要如何弘揚教法,如何面對世間八風。這些證悟心性的「喇嘛」,他們在轉動法輪,尤其是以噶千大營地為弘法方式時,要如何以外、內、密來觀察弘法的時機恰當與否。啟程、紮營、上座開示、正行、結行等,要如何觀想。當眾人聚集參與大法會,為什麼要把葉衣佛母當成首灌;法會圓滿時,又該給什麼灌頂呢?當弟子在遠方時,上師要如何為弟子作祈請,這段上師加持遠方弟子的描述,是如此的令人動容,身為弟子的我們,如何能報答如此的浩瀚師恩呢? 恰美仁波切提供了18種看見自己的方法,行者如何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中看到自己,如何安住在自心本性中以一味看待一味。我們的佛道開始於菩提的發心,中間也以菩提心為道用,它也是終究的結果。離開菩提心就沒有菩提道。 人生最公平的是出生一口氣,死時也是一口氣。在四瑜伽上、中、下品的行者,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呢?成就者不捨眾生,雖已經圓滿成就佛道,從輪迴中徹底除名,但不捨還在六道受苦的眾生,會一再地倒駕慈航,回到五濁惡世。這個過程他們如何選擇父母?如何投胎、住胎、出生,如何回憶起自己的過去生與再次投生的誓言,成就者恰美仁波切在第41章都有詳細的描述。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界新秘藏.究竟要言 第一輯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20/09/18 出版

▌法界新秘藏,十方諸佛淨土所流出的甚深祕要伏藏。 ▌洪啟嵩禪師以最直截的方便,道歌的方式教授,開啟諸佛最深密的法界伏藏 ▌隨修隨悟、見即解脫、聞即成就的最勝法藏。 & 《法界新祕藏》,是十方諸佛體性所流出的甚深伏藏,本系列〈見部〉第一輯,包括了現觀成佛最密心要、聞即解脫、無死虹身等九大教授之法偈、道歌,正如同大手印朵哈、及禪宗證歌以心印心的久遠傳承,顯示了修證內容,更展示了證悟的妙義。祈願有緣者,隨身攜持,隨時隨地,在能持現觀的緣起時,隨修隨悟、見即解脫!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祕密瑜伽士的日常:國寶級西藏瑜伽士讓你照見最純善、最真實的心性

商周出版 出版
2020/09/10 出版

*真正讓人更有力量的,是保有純善之心、說真話* & 他們曾是世界上最孤隱的人 他們是康藏最吸引人的特色 他們是持戒精嚴、終身閉關修持的比丘瑜伽士 現在,你可以透過第一手記實 在樸實謙和卻修持高深的瑜伽長老 與爽朗賴皮的小喇嘛的日常生活間 或會心一笑,或嘖嘖稱奇 一窺瑜伽士不可思議的證量與成就 & 比丘瑜伽士並非是求筋骨柔軟、身心舒展的冥想者,亦非一般娶妻生子的在家咒師。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譯,意為「相應」,亦即「澈見本初心」;瑜伽士在梵文稱Yogi,即是「澈見本初心之義者」。「本初心」亦即「佛性」,簡單來說就是「覺知」。瑜伽士澈見此義而恆常安住於中,故不被死亡、煩惱、憂苦、疾病、念頭、鬼神等六事所擾,內心安然自在,境相通透無礙。歷經種種精猛修持,往往可達到即身成就佛果的目的。 & 岡波巴大師說,精通佛法與品行純善,這二者當中,人的品行純善最為關鍵!一個人品行純善,才能讓自己在佛法中的修持有所進步,也不會有意無意地多次傷害他人。 & 本書中所提到的瑜伽長老們,就是為人稟性純善的典範。他們大多童貞入道、終身持戒,刻苦專修「大手印」、「那洛六法」,雖然受持比丘戒律,但外相並不像一般僧眾剃除鬚髮,而是留著鬚髮、盤成髮髻的形象。這是從 第四世康祖法王所訂下來的規定:「外現在家相,內持解脫戒,秉持菩提心,廣為利眾生。」瑜伽士專志精進修持,因此不須打理門面,恢復密勒日巴時代的裝束,樹立實修的法幢。 & 十四歲是多傑仁卿的人生轉捩點,前往印度學法,與來自西藏康巴噶寺的瑜伽長老們相遇,開始了人生最為歡樂與奇妙的旅程,其中以安江長老的影響最為深刻巨大。二人年歲相差一甲子(六十年),彼此互動仿若父子,從長老七十四歲至八十七歲圓寂,十三年間的相處亦師亦友,是笑聲與威儀交融,生活與教學並進。 & 行住坐臥間,瑜伽長老們的甚深修持顯現於生活,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本書是作者將他在寺院十幾年來的所見所聞,以最真實的文筆以及最真摯的回憶,擷取精要,真誠地與諸位朋友分享,一同重回少年歲月,冀望世人藉此明瞭密乘,確實契入瑜伽實修宗風,廣利自他。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密咒七支供養.色康瑪注釋:見即解脫

樂果文化 出版
2020/07/23 出版

七支供養包括了,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迴向。又稱七支行願,緣起於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在藏傳佛教中對應的即是七支行願。修持此法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順利生起勝義菩提心,得到諸佛導引。《密咒七支供養.色康瑪》是噶舉教派祖師& 吉天頌恭所著密續積資淨障之殊勝法門,具有強大的傳承加持力,經三十七任& 澈贊法王補註發行,願具緣者淨信修持,迅速開啟成佛之道。 & 藏文原著及中文同步發行 & 編著:第37任直貢法王昆秋滇真昆桑滇津赤列倫珠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藏與臺灣同行: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二十週年紀念冊

雪域 出版
2020/07/03 出版

本書以圖文勾勒出過去二十年來,臺灣社會對西藏的重新認識。這個認識影響了中國人民對西藏的認知,而中國民間對西藏宗教文化的熱情,又迫使中國政府修正其對西藏的詆毀醜化。臺灣、西藏與中國的連結,正在影響歷史。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達賴喇嘛的貓:又稱小雪獅,是來自天堂的、不受限的幸福,是美麗、珍貴的提醒,叫人要活在當下(好評

商周出版 出版
2020/07/02 出版

※ 我們都有能力改變自己! 而最有智慧的自私行為、得到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帶給別人快樂」。 ※ 這系列書展現的是從智者的『貓』的角度──時而俯瞰、時而仰視的世界。 ※ 從生活的細節中細細品味人們所尊敬的智者及宗教領袖的日常智慧。 ※ 關於如何在忙碌的物質世界裏找到快樂和意義,她也特別提供了一些貓族的見解。那些曾受惠於貓咪的「推拿爪」和「咕嚕叫」的人們,他們的臉上將會因為她的故事而蕩漾起會心一笑。 ※ 她的天性就如同所有人的天性一樣,她的領悟也跟我們人沒有什麼不同。 ※ 她被稱作『尊者貓』或『仁波切』以及達賴喇嘛口中的「我的小小『菩提貓薩』」──跟著尋常人及名流在貪、嗔、癡、慢、疑的磨練中,一起轉化。 達賴喇嘛親自把貧民窟裏一隻營養不良的小貓咪帶回美麗的聖殿。在小貓咪寶藍色、動人的眼眸中緩緩映入的是這位藏傳佛教領導人的生活點滴:那是只有在動物與人類之間極為靜謐的時刻才會顯現的超時空智慧。您將跟隨「尊者貓」,看她如何與好萊塢明星與眾名流周旋,看她如何在佛教大師們的腳邊告訴您她所領悟的人事,並跟著她學習二十一世紀的菩薩如何面對人生挑戰。您也將領悟到,針對全人類共有的美麗與脆弱,為什麼一隻「貓」會有如此獨到而深入的見解。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達賴喇嘛的貓 2:我會告訴你快樂的真實原因,那是只有給你的專屬訊息!(好評改版)

商周出版 出版
2020/07/02 出版

※ 我們都有能力改變自己! 而最有智慧的自私行為、得到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帶給別人快樂」。 ※ 這系列書展現的是從智者的『貓』的角度──時而俯瞰、時而仰視的世界。 ※ 從生活的細節中細細品味人們所尊敬的智者及宗教領袖的日常智慧。 ※ 關於如何在忙碌的物質世界裏找到快樂和意義,她也特別提供了一些貓族的見解。那些曾受惠於貓咪的「推拿爪」和「咕嚕叫」的人們,他們的臉上將會因為她的故事而蕩漾起會心一笑。 ※ 她的天性就如同所有人的天性一樣,她的領悟也跟我們人沒有什麼不同。 ※ 她被稱作『尊者貓』或『仁波切』以及達賴喇嘛口中的「我的小小『菩提貓薩』」──跟著尋常人及名流在貪、嗔、癡、慢、疑的磨練中,一起轉化。 哦,好,你終於來了。不過,是有點兒慢了呢;可別介意我這樣說噢!親愛的讀者,你看看,我有訊息要傳給你呢。這可不是普通訊息,當然也不是出自普通人。更重要的是,這則訊息攸關著你個人最深刻的快樂呢。 真的沒必要轉頭查看有誰站在你後面,噢,其實也不用東張西望的。這則訊息,真的,就是給你的!在這世上,並非每一個人都能讀到這些文字,唯有極為少數的人類才能讀到。而且,你也不應該認為說這只是某個偶發事件,只不過是在你人生中某個時刻碰巧讀到而已。事實上,在人類之中,唯有那些因緣特殊的人……那些與我有特別關係的讀者,才能發現「我」接下來所要透露的一切。或者,應該說是「我們」才對。 你知道的,我是達賴喇嘛的貓(HHC),而我要傳遞給你的訊息,其來源正是達賴喇嘛尊者(His Holiness Dalai Lama)本人。我怎能說出如此荒謬可笑的話?我完完全全瘋了是吧?若你允許我蜷伏在你的膝上……比喻啦,比喻的膝上,那麼,這件事情的始末,我將會為你娓娓道來。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朝聖尼泊爾:走入蓮師祕境努日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0/06/18 出版

自古以來,尼泊爾、印度就是佛教文化的重鎮, 除了佛陀足跡八大聖地之外,還有哪些佛教徒必訪的聖地? 朝聖與旅遊有什麼差別?到不同的聖地,可以做什麼樣的供養或祈請? 且隨本書作者的文字影像,走入蓮華生大師聖地一探究竟。 &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朝聖之書,緣起於2015年4月尼泊爾的一場大地震。 印度南卓林寺堪布札西徹令仁波切,2000年在故鄉努日興建了寧瑪派白玉傳承分寺,寺院的小喇嘛大多來自窮困人家,有些孩子甚至是舉目無親的孤兒,這座寺院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世俗生活的避風港,更是通往菩提路上的要道,然而一場強震卻在短短幾秒中,摧毀了堪布與全體僧眾多年來的努力。 被崇山峻嶺包圍的努日堪稱與世隔絕,重建寺院之路迢遙艱辛。2018年札西堪布藉著帶領加德滿都前譯紀念學校學生徒步返鄉努日的機緣,規劃了朝聖之行,期望讓更多佛教徒認識金剛乘最為殊勝的蓮華生大士聖地,以及朝聖的意義。 隨行兩位作者透過文字和影像,以《普賢行願品》偈頌七支供養來分章節,沿途記錄聖地故事及札西堪布的悲願;驚險路程、壯麗山河在書卷中鋪展開來,是一本淺顯易讀、處處流露悲心願力的好書。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業的力量:與死亡的恐懼共處

方廣 出版
2020/05/25 出版

「業」是一個錯綜複雜並且容易令人誤解的議題。 & 仁波切簡要談論在古印度「業」的源起,早期佛教中佛陀的業力觀點,瑜伽行派、空性與二諦對業力理論的貢獻,中陰教法:死亡時刻解脫的可能性,如果不是因為業,解脫是無法獲得,讓我們了解業力理論可以是積極的,不應該被看作是負擔,它可以是一種解脫的概念。 & 查列嘉貢仁波切如是教授: & 業的本身沒有不變的本性,它是一種現象,不是實相。 證悟的達成必須經由此時此地應對當前的境況,而不是沉溺於揣測證悟可能是甚麼。 我們不應該滿足於僅是思惟無常與死亡;必須要有來自於禪修的真實體驗。 開悟需要兩件事:情緒煩惱的減少以及心靈的清明。這是經由禪修,以及經由正念與正知的培養而達成。 & 本書特色 & 身心靈讀者、生死學教育、一般學佛者、密宗白教道場、禪定止觀的修行人。 &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為本書作序,強調我們的地球本身正面臨來自人類手中可能帶來的毀滅,了解業力因果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其他人,包括整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 &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5/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