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司法(2版)
本書收錄台灣公司法重要立法沿革及實務見解,體系完整,務使讀者可以了解各項法制的誕生與後續發展、及在本書中找到所有爭點;惟未收錄家數過少的無限公司及兩合公司,以節省篇幅。重要的實務見解,逕行收錄在內文中,以提醒讀者其重要性,且避免因改寫後而致失其原來之精神。實務見解的全文閱讀,耗時費神,因此,本書會適度標示重點,節省讀者複習時所需的時間。 本書標題兼採數字編碼的方式,並附加【參照】的前後索引,方便讀者一次性的理解相關之主題。無論是內文及註解之中,遇有重要的關鍵字也會作顯著標示,降低法律書籍形式上的艱澀度,易於掌握重點,用字遣詞也盡量淺白,並將各項概念分點敘述,也避免每一段落的文字過長。某些概念的補充,會另外以【觀念說明】的方框呈現,版面上較為清爽。 本書不僅是教科書,也是學術著作,因此書中也會闡述作者對於各項問題的教學及研究心得。作者編寫此書時,秉持一本書主義,法律系學子或實務工作者,只要手持本書便可滿足他的各種需求。
國際環境仲裁法理論與實踐
由於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基於大氣環流以及水的流動,影響所及的範圍,顯然無法侷限於人為所劃定的疆界,因此不論在何處發生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均屬於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之全球性問題。雖然許多國家已制定與環境相關的國內法,但有鑑於環境問題的跨界性與國際性,問題的最終解決仍必須以「命運共同體」為基本視角,透過共同努力創建國際規則以適之。未來國際環境爭端之產生將會越來越頻繁,國際間對於國際環境爭端之解決必然更加重視,本書即在研究如何利用「國際仲裁」此種爭端解決方式,使國際環境爭端獲得更妥適的解決,希望藉此達到有效處理國際環境爭端作出貢獻,並且催生我國《國際環境仲裁法學》之發展。
程序理論之創新與踐行:民事程序法學之方法
民事程序法學應協同審判實務促進民事保全、訴訟及執行等法規範之形成和發展。為此,針對法解釋及法續造之緊迫議題,運用周延的法律思維與現代的法學方法,提出具說服力之開創性論述,乃斯學所不能迴避之課題。本書即係克盡此項法學任務,就晚近十大爭議程序問題,提供現行法制下較為完善之解決方案,以踐行程序理論之創新。
清溪公司法研究會論文集Ⅲ:紀念黃國川法官榮退
本論文集係由公司法實務界人士以及學者等共同創作集結而成,以賀黃國川庭長榮退誌慶。本書內容橫跨我國與日本公司法相關實務領域,每篇論文於本研究會發表討論之時,常有不同之論點提出,彼此爭辯、探究,或有取得共識之喜悅,或有莫衷一是之嘆,希冀本書之觀點,能提供大家思索之起點,共同推動公司法相關領域之研究,其中亦有對現行公司法規定之批判或修法建言,希供未來修法之參考。衡學海淵博浩瀚,理論眾家紛紜,各篇作者立論觀點,皆由其自負文責,藉由本書作者觀點,祈與各方相互交流,望各界不吝斧正。
論東亞海洋灰色地帶(第1版)
在原本風平浪靜的東亞海域,暗藏著一場場精密計算、模糊操作與戰略角力的「灰色」較量。《論東亞海洋灰色地帶》以如實記錄一場智力博弈的方式,揭示了東海、南海、黃海及臺灣海峽中的隱秘行動。本書既是一部學術鉅著,又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諜戰小說,然而主角不是間諜,而是海警船、漁船、軍機和外交辭令與法律戰;劇情發展不是生死一瞬的追逐,而是低強度、高頻率的行動。在本書中,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如何用漁船和海警船挑戰既有國際秩序,日本和韓國如何小心翼翼守住底線,還有美國如何掙扎著不掉入「過猶不及」的陷阱,以及您會學到為何一艘船可以「舉重若輕」,一座島可以成為「國家自尊心的試金石」,以及為何模糊的法律邊界比清晰的軍事威脅更令人不安。如果您想在東亞的海洋地圖上找到那些不易察覺的「暗礁」,這本書無疑是您的最佳嚮導。
醫療過失刑事判決選集(中)
本書中冊選錄之醫療過失刑事判決是來自第一審法院為被告有罪判決後,經上訴程序後已有罪判決確定或無罪判決確定之案例。相較於本書上冊收錄之一審判決後未上訴之案例,中冊所收錄案例因歷經上訴審法院為維持原審判決,駁回上訴,或撤銷原審判決,自為判決或發回更審之過程,導致同一案例有多個判決。中冊雖延續上冊介紹法院判決方式,但因訴訟當事人(檢察官、自訴人及被告)開啟上訴救濟程序導致存在多個歷審判決之特色而有所調整。
中國勞動法:常見實務問題指南
本書可能是目前中國勞動法書籍中最貼近實務的工具書,對大陸外的律師、大陸投資者、雇員和大學的教學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我們以實務問答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複雜法律問題簡明地呈現給讀者,清楚明白地回答讀者心中“我的權利和我該怎麼辦?”的問題。 全書精選了超過一千個法院判例,呈現了中國勞動法實務中具體問題的法律後果,反映了中國各省市法院在具體實務問題中的處理方向,對讀者具有相對可靠的實務指導作用。
數位民主治理:主權、創新與社會發展的公共反思
當代民主國家公共治理的成果表現,正受到威權體制經濟快速發展下的制度性挑戰,而資訊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社群媒體、區塊鏈、大數據、Web 3、量子運算及晚近爆炸性發展的人工智慧(AI),一方面給擁護民主之士帶來樂觀的期待,但另一方面,面對諸多源自人類個人與集體不理性的行為,資通科技的發展也可能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讓民主政治落入更加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本書意圖將新興資通科技的發展與民主政治優化的迫切需求進行連接,在一個以憲政體制為基礎的五柱體系中,以數位公民主權、數位權利保障、數位政府治理、數位智慧創新及數位社會發展等五個篇章,深入討論在數位民主治理的樂觀論與悲觀論之間,尋找一條漸進改革的實用主義路徑的可能,以期讓民主治理的成果得以透過資通科技的協助,而能成功改善民主治理的運作,並讓民主政治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洪流中,可以持續優化與茁壯。
民事訴訟法之解釋方法論: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七卷
來自無,去至無,理法無常,虛實交錯,結論自明,諭示為主,無待論證,是為玄學。惟人間之學,當重於溝通及理解,結論之合理正當及具說服力,應係立基於裁決者論證過程之合理性及檢驗可能性。而在法學方法上,若欠缺法權力決定之授者與受者間存在一可溝通性、可檢驗性之足以透明化擔保之方法論,則法治國之法安定性,便難獲周全,又豈能不慎哉?
民事訴訟法(上)
我國民事訴訟法自1999年至2003年完成全面修正,將民事程序法制大幅推進,近年來又朝向紛爭類型化之專業審判,制定特別程序法,諸如: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家事事件法、勞動事件法及商業事件審理法。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之根本大法,為上開特別程序法適用之基礎,必須充分理解掌握民事訴訟法之基本原則、立法旨趣及中心思想,始能為合體系性、目的性之解釋論。本書以民事訴訟法之重要基本理論為核心,進行體系架構之說明,並分析實務案例,期使讀者一窺民事訴訟法之精髓。上冊涵蓋四大主題,即民事訴訟之基本原則、訴訟客體論(訴訟要件及訴訟標的)及起訴效力、訴訟主體論(法院及當事人)、複雜訴訟;下冊則涵蓋事證蒐集與證據法、裁判論、救濟制度、保全程序及特別程序。各章最後另附有「案例演練」,以供讀者檢視學習成效。
信託法專論(修訂版)
一、本書作者先後任職於高等法院(調在司法院辦事)與法務部時,曾參與信託法先前的研究制定,而自最高法院退休後,因兼任信託法的教學,於兩年前並參與信託法的研究修正迄今,常研閱國內外相關論著、文獻及相關裁判,並加以整理分析,深入研究,而有所心得,撰成本書相關論文;其中,或在解釋論上為疑義之探究,諸如最高法院有關信託成立要件裁判四則之研討、遺囑信託效力問題之探討、無效信託相關案例一則之研討、最高法院有關詐害信託裁判二則之研討、最高法院有關信託財產強制執行裁判三則之研討、受益權移轉相關問題之探討、信託法制定前後重要異同之比較分析等等,期能提供信託實務運作上之參酌;此外在立法論部分,則就我國目前的信託法制,參酌外國法制,予以比較分析並為檢討,間亦提出修正意見,諸如我國信託法研修重點析論、日本新信託法總則編要述及其與我國相關規定之比較分析、歐洲信託法原則與我國信託法相關規定之比較分析、從比較法檢討我國特定目的信託法制、從比較法檢討我國宣言信託法制、從比較法檢討我國信託關係消滅法制、從比較法檢討我國公益信託法制等等,期能提供現正進行中修法之參考。 二、附錄部分,其中「信託法講述綱要」,原係於法務部行政執行官講習信託法制時(每次三小時)使用,或可作為快速認知我國信託法大要之參考;其二「全民信託英『撿』」,列出信託法重要詞句的英文與中譯對照,或可供研閱信託法英美文獻資料時之參考;第三則「歐洲信託法原則」與第五則「日本有關公益信託之法律」之譯文,則係撰寫本書相關論文時所作翻譯,為讀者查閱與自己再作研討方便,均附原文以供對照;第四則「信託法第七章信託關係之消滅修正建議條文對照表」,係提供該章修法之參考,末二則是近年來發表於報章之信託相關短文,均值得有心研究信託法者之查閱參酌。
間諜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
間諜為傳統的人力情報蒐集方式,主要的犯罪手法為蒐集竊取國家或公務機密。自古以來,在許多國家競爭與戰爭當中,發揮其重大的影響力,甚至左右時局的發展。然而,對於現實當中的間諜行為與活動,我們的瞭解卻是極其有限,也讓這個行業充滿諸多的未知與想像。為揭開此一犯罪行為的神秘面紗,本書結合犯罪學與情報學相關學理,並援引國內外諸多間諜案例,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內容包含:研究背景、重大案例、犯罪現況、類型運作、行為特性、成因動機、理論解釋、法制規範、防制對策,以及結論建議等。期能讓吾人對此一伴隨人類發展且又古老神秘的犯罪行為有更清晰的瞭解,並作為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的參考。
民事訴訟法新論
民事訴訟法體系龐雜,因此有必要先理解整部法律之立法準則,本書為利讀者先快速掌握民事訴訟法之基本立法準則,乃於第一章先為立法準則之說明,以利讀者先有全貌性之理解避免陷入龐雜之分項單元,對後續各章節之統合性理解有相當大之助益。此外,在章節之安排也配合立法原則作系統性之單元安排,並非單以條文之順序作體例之安排。本書為保持內容與最新之修法及實務脈絡同步,六版之更新內容已將113年為止最新修法及最高法院裁判及大法庭之裁定一併納入各章,可讓讀者掌握最新之修法內容與最新之最高法院實務動態,適合大學法律系之教科書、國家考試用書,亦適合法律實務工作者及機關公務需求用書。
論工程契約之利益衡平與危險分配(1版)
一個公平合理的契約,在當事人創設利益的同時,亦應合理地分配負擔及危險。契約當事人殫精竭慮、鳩工庀材,不外期待在利益衡平下,得以達成契約之目的。法律所規定之普遍的契約正義,在個案契約的運用上,或有未妥與遺漏之處。在私法自治之原則下,應以契約適法、契約經濟與誠實信用為上位原則,予以適度之調整或補充,改善形格勢禁之窘境,使當事人契約上之利益能趨於衡平,並合理地分配負擔及危險。 本書參以國際諮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標準契約條款2017 Red Book、德國建築工程採購與契約規範VOB/A、VOB/B、美國聯邦採購規則FAR、美國AIA Document A201–2017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工程契約之通用條款等,作為比較契約之主要基礎,並藉之與國內現行法規命令及實務常用之範本為比較探討。借字於書,對於目前國內工程契約之利益衡平與危險分配,有實質之助益。
入出國及移民法逐條釋義
本書之編寫體例,採逐條釋義方式,全面性的分析、探討各條文要件之理論與實務問題。故本書對於本法之相關重點,均予詳細分析,特別有關外國人及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進到我國停留、居留、定居、永久居留等之程序與要件規定的論述。作者均為長年研究公法學或移民法規之學者,本書之出版,應有助於欲研習此領域之同學與實務工作者,而值得參考閱讀。
民事法案例研究:實體法與程序法之交錯運用
民事法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規範私法之權利義務關係,程序法則將實體法具體化,兩者相輔為用。因司法實務工作在於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故結合運用實體法與程序法,將實體法理論應用於實際之訴訟程序,成為法律人必備之課題。筆者從事民事審判多年,本於教學及實務之工作經驗,茲分析與歸納常見之民事訴訟事件,將本書分為總則事件、債總事件、契約事件、物權事件、身分事件、商事事件、強制執行事件及特別民事事件等八章。以54個案例為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使實體法與程序法相互印證,將法律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俾於有志研習者易於瞭解,期能增進學習之效果。
無因債權契約論(2版)
本書所探討之對象,無不與無因債權契約直接或間接有關。其中,如品質保證、債務擔保契約、代物清償、間接給付等契約,屬於經濟生活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法律上卻尚乏完整論述之制度。票據之無因性及其基礎關係,則屬民法與票據法交錯領域之問題,諸多問題尚待澄清。本書之出版,應對無因債權契約之基本理論與實務問題之解決,有相當助益。
所得稅法一個人綜合所得稅
本書是國內極為有限之稅法各論教科書中,首部針對個人綜所稅所單獨撰寫的體系性教科書。本書內容針對個人綜所稅有關之法律規定與實務見解作組織性的統合整理,希望透過本書帶領而使讀者明白,個人綜所稅當中有哪些實務問題與應然思考點。
如何開公司:創業者教戰手冊(9版)
本書是從公司實務處理的角度出發,為從事企業經營的人士所撰寫的一本實用書籍。從最基本的選擇商業型態開始,談公司的命名、營業登記、資金籌集、股份發行、股東會召開、股東權利、董監事權利義務、經理人權利義務,最後談到公司的結束。以輕鬆易懂的文字,有系統、有條理介紹公司案例與法律規範。對於剛開始從事商業行為的人,以及多年商場的老將,在翻讀書中文章之餘,一定會發現對日常工作上有大大助益。
專業律師才知道的職業災害攻克心法3—職業災害架構解析及爭議案例說明
揭開職業災害的多重面紗,全面剖析實務處理爭點,莫讓職災問題讓您倒頭栽 勞工在職場上,或有不幸遭逢職業災害的場合。對於職業災害,我國勞動相關法令設有不少保障勞工之制度,然而,勞工往往因為不熟悉法律,而無法爭取到應有之權益,導致持續陷入職業災害所造成的困境。 另一方面,對雇主來說,依法應就勞工的職災事故負責。然而,雇主應負責之內容為何?法律上是否有明確的界線?雇主又應如何控管相關風險?這些也都是事業單位常常會遇到的問題。 由於職災相關的勞資案件態樣五花八門,當爭議發生時,當事人常常無法自法條本身直接找到答案,而必須知曉各部法律,並參考勞動主管機關及法院的大量見解,整體上才能有較為明確的方向。上述工程十分浩大,導致非法律專業的一般民眾於職災爭議發生時,往往摸不著頭緒。這是市面上最即時且詳盡的一套職業災害實務處理指引聖經 為了處理上述困境,本叢書將職災爭議分門別類,並於各類的爭議下,羅列實務上常會遇到的職災問題,再以問與答之方式,整理了對應的法規以及實務見解。本叢書共計三冊:‧第一冊:職災在法律上如何認定,以及法律對於職災勞工工作權的保障內容。‧第二冊:一旦事故被認定為職災後,勞動基準法所訂職災補償責任之內涵為何?勞工可以如何行使這些權利?雇主又應如何應對?‧第三冊:雇主應負擔的其他職災相關責任,例如:損害賠償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並且對111年5月1日新施行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也作一介紹。 期望藉由本叢書詳盡的說明,使讀者能夠掌握職災相關的法令全貌及實務見解,並且於處理實際案例時,能從本叢書中找到可遵循的方向,而不再無所適從。無論您是企業主、中高階主管、人資、法務、保險從業人員或廣大的勞工朋友們,皆需人手一套!
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20版)
本書以2024年8月為止最新修正之證券交易法、公司法、投保法、商業事件審理法、相關證券法令及最新且重要之法院判決為藍本,針對其主要內容,以實例方式並運用證券法學理加以解說。研讀法律應以問題意識出發,才能區別相關規範之異同,也才能真正掌握規範之意旨。財經法律,尤其是證券交易法這部規範資本市場發展的大法,更是如此。實例研習方式,即是以具體問題意識為導向的學習方法。此種學習方式應有助於精密法律思維的培養。
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6版)
本書採用制度研究途徑與案例分析方法,闡述立法院審議各類議案的運作實況。就議案類別、提出、審議、復議及覆議分章加以闡述,其中對黨團門檻、議案屆期失效、按政黨比例分配委員會委員席次、黨團協商機制、文件調閱及公聽會的運行、覆議權的運用等均詳予論述。又立法機關為了有效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往往藉助為全體成員所共同服膺的議事規範;本書作者集參與法案研議及三十多年實務體驗所得,增訂「議事規範」專章,將現在仍採行的先例,完整地呈現其採行過程,俾提供外界對立法實務有進一步的了解。因此,本書除可提供研究我國立法制度者或有興趣了解立法院運作實況者的重要參考材料外,更可作為實務工作者的教戰手冊。
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8版)
近年來,隨著經濟之發展、人口之都市化、家庭與社會結構之改變、價值體系之衝突,少年犯罪亦有日益嚴重之趨勢,不僅在犯罪型態上呈現多元,同時在犯罪手段及罪質上亦產生惡化,已引起政府與民眾之高度關切。而今日之少年犯很可能成為明日之成年犯,我們一方面不忍心國家未來新生一代如此自暴自棄,淪落犯罪深淵,另擔心少年智慮未趨成熟,如不予及時防治,恐在未來造成社會治安更大隱憂,因此本書撰寫之目的即在探討少年犯罪之趨勢、理論、原因及少年司法處理實務並研擬少年犯罪防治對策,以供學術與實務界及關心少年問題與輔導人士參考。
刑事訴訟法(上)(5版)
本書共分為六篇,將刑事訴訟程序之總論以及各個程序階段分篇分章加以編排並完整介紹。第一篇為總論共有六章,分別是刑事訴訟法基本構造與理論、刑事訴訟法的效力、訴訟主體、訴訟相關人、被害人、訴訟行為。第二篇為偵查階段共有三章,分別是偵查總論、偵查的實施、偵查的終結。第三篇為起訴階段共有二章,分別是公訴與自訴。第四篇為審判階段共有六章,分別是審判程序、證據、裁判、一般救濟、沒收特別程序、特別救濟。第五篇為執行。第六篇為國民法官法共有十二章,分別是概論與基本原理原則、適用範圍與轉軌、起訴、準備程序、選任程序、解任與保護措施、宣誓程序與審前說明程序、審判程序、終局評議、宣示判決與判決書之製作、第一審的抗告審、第一審的上訴審、再審。本書各章除了學理式的論述外,尚輔以圖表或重點說明,並且在相關處穿插重要的實務見解,以及國家考試例題與擬答,俾使讀者能全盤掌握刑事訴訟程序的理解與應用。
暴力犯罪:原因、類型與對策
暴力犯罪或攻擊行為存在於遠古蠻荒社會乃至於現今,雖其盛行比率遠低於竊盜、詐欺或其他類型之財產犯罪,但因其獨特之暴戾性、殘忍性,故長久來一直是民眾最為恐懼的犯罪型態。晚近之暴力犯罪行為,已非單一現象,乃是具有多重態樣之表現,傳統的殺人、搶劫,固為暴力犯罪行為之一;職場暴行、幫派,甚至是恐怖活動,亦何嘗不是暴力之呈現。因此,面對暴力犯罪日漸多樣、惡質,於探究其原因及類型,實無法從單一角度為之。本書分為三大篇章,依序是暴力犯罪之導論、成因與相關因素、特別主題之處遇與對策,期以多面向且系統化的方式探討暴力犯罪問題。本書第一部分,由編者對暴力犯罪做一綜合性概論,介紹暴力犯罪意涵、現況與特性、型態、後果與成本,幫助讀者掌握暴力犯罪之本質與內涵;第二部分暴力犯罪之成因與相關因素,邀請陳巧雲、鄭瑞隆、吳芝儀、李自強、許華孚、鄭添成、潘昱萱、邱顯良諸位犯罪、社會、心理等領域之專家學者合力撰寫,探討與暴力犯罪相關的可能要素;在第三部分暴力犯罪特別主題中,邀請鄭瑞隆、林明傑、陳慈幸、許華孚、賴擁連、楊曙銘、蘇義淵、王伯頎、程敬閏、鄭凱寶、吳聖琪、任全鈞等專家學者,就暴力犯罪的各種型態,以專論深入分析研究,並研擬對策因應,以減少暴力事件之發生。
性別暴力防治政策(2版)
免於遭受「性別暴力」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個體得以幸福生活的基礎。一旦經歷暴力事件,被害人可能面臨諸多有形或無形損害,生活可能發生重大改變,並衍生難以預料的社會問題。性別暴力防治,已成為政府當前的重要課題。本書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被害人保護、婦女權益與兒少保護的觀念與思維,二是性別暴力各子議題的現象與防治作為。本書目的,在於提升性別暴力防治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品質,是一本與性別暴力防治、犯罪預防、刑事政策、社會福利等領域有關的專論。
台灣金融「票據支付」與「電子支付」法律基礎-「票據法」與「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合論(2版)
在貨幣經濟社會中,有關商品、勞務或金融投資等交易,均須透過支付工具進行貨幣價值之移轉,以解決彼此間之債權債務關係,除了使用現金以外,不論所使用之支付工具為紙本型式如各類票據、卡片型式如信用卡或電子型式,均須經由支付指令的傳遞、交換、處理與清算過程,始能完成價款之收付。隨電子科技快速發展,促使金流支付模式亦隨同推陳出新,尤其透過網路技術與各類行動載具所發展之新興電子支付服務,自虛擬網路通路之應用,逐步擴及實體通路交易使用,不同於以往單靠票據做為商業交易之支付工具,為建立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之信心,營造小型及個人商家發展之有利經營環境,爰訂定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以促進電子支付健全經營及發展,提供金流支付安全便利之資金移轉服務。為完整介紹資金移轉支付及清算系統之國際發展與管理趨勢,筆者特將二者支付工具基本法票據法及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合併介紹,作為我國支付及清算系統相關政策擬定與改革方向之參考。
證券交易法理論與實務(6版)
目前正值我國大力推動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規劃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區域金融中心,證券交易為其不可或缺之一環,為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健全發展,保障投資大眾及責成相關業者適法經營,俾利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實有賴證券相關規範之制定,證券交易法規係規範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及買賣之基本法規,其與證券市場秩序之維持,關係至深且鉅,各國無不制定周延、透明及公正之證券交易規範,我國亦朝此目標努力,對證券交易法及相關法規不斷加以研析修正,以配合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之所需。透過股票投資之學習與操作,可讓我們更廣泛、更深入地學習與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金融及產業等各類知識之廣度與深度;在某種意義上,股票之走勢可謂係國內政治、經濟之晴雨表,因之,股票投資除可獲取利潤外,尚是另一種求知學習的途徑,作者期盼諸位讀者在閱畢本書後,皆能體會本書之重點,不只是證券管理法規之介紹,而是正確股票投資觀念之建立,衷心期盼各位讀者皆能體會理性之投資行為比正確之行情預測更為重要,亦祝福各位讀者作一個快樂之業餘投資人。
刑事訴訟法(下)(5版)
本書共分為六篇,將刑事訴訟程序之總論以及各個程序階段分篇分章加以編排並完整介紹。第一篇為總論共有六章,分別是刑事訴訟法基本構造與理論、刑事訴訟法的效力、訴訟主體、訴訟相關人、被害人、訴訟行為。第二篇為偵查階段共有三章,分別是偵查總論、偵查的實施、偵查的終結。第三篇為起訴階段共有二章,分別是公訴與自訴。第四篇為審判階段共有六章,分別是審判程序、證據、裁判、一般救濟、沒收特別程序、特別救濟。第五篇為執行。第六篇為國民法官法共有十二章,分別是概論與基本原理原則、適用範圍與轉軌、起訴、準備程序、選任程序、解任與保護措施、宣誓程序與審前說明程序、審判程序、終局評議、宣示判決與判決書之製作、第一審的抗告審、第一審的上訴審、再審。本書各章除了學理式的論述外,尚輔以圖表或重點說明,並且在相關處穿插重要的實務見解,以及國家考試例題與擬答,俾使讀者能全盤掌握刑事訴訟程序的理解與應用。
刑法概要:刑法分則(5版)
本書將刑法分則所有罪章,根據其保護法益分為八章加以編排。第一章是生命、身體法益、第二章是自由法益、第三章是性自由法益、第四章是名譽法益、第五章是隱私自由法益、第六章是財產法益、第七章是社會法益、第八章是國家法益。本書在各章中對於各個罪名是重點式的說明,輔以重要的實務見解,以及一些國家考試的案例並予以擬答,以期讀者能掌握刑法分則的精要。
特殊教育法
本書之寫作內容,原則上在於分析民國112年6月21日修正公布之特殊教育法(共計4章57條)及其相關子法為主要範圍。特殊教育法之法律規範設計,包含「第一章 總則」(§1~11)、「第二章 特殊教育之施行」(§12~47)、「第三章 特殊教育支持系統」(§48~53)及「第四章 附則」(§54~57),共分4章。基於「為使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均有接受適性及融合教育之權利」,作為特殊教育法之核心價值,國家經由法律制度之規劃,讓中央及地方共同努力使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得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及增進服務社會能力。由於,特殊教育法所涉及之學術領域,非常廣泛,至少應整合特殊教育、法律及醫學等相關聯之專業學科;就此,本書之寫作目的,主要期於能成為適用特殊教育法之學生、教師、家長及相關人員,提供解法規入門之簡易手冊及參考說明。
當代案例商事法(9版)
法學院外的商事法法學教育令人憂心,撰寫深入淺出的案例教材,頗為迫切。這本書是回應各界對商事法案例教學懇切呼聲的集體創作(含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及保險法),希望能帶給國內非法律系商事法教學的新思維,提升非法律系學生學習商事法的熱忱。本書的特色是作者以實例解說或者以實例串連整體之法律體系說明商事法的重要內容。作者希望在所設計的問題當中,誘發讀者的問題意識,然後再透過解題過程或說明,呈現該領域之法律體系及精華內容。
勞基法攻略—工資傳(3版)
本書針對「最低工資、平均工資、一日工資(按月計酬者)、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平日延長工時之工資(平日加班費)、休息日工作之工資(休息日加班費)、國定假日工作之工資(國定假日加班費)、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投票日、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投票日及公民投票日(選舉投票日加班費)、特別休假工作之工資(特別休假加班費)、例假工作之工資(例假加班費)、補休未休畢工資、特別休假未休畢工資、產假期間工資、原領工資補償、預告期間工資、資遣費、退休金、獎金或紅利、年終獎金及節金、婚假工資、喪假工資、普通傷病假工資、公傷病假工資、事假工資」等25種「工資類型」,一一逐步以「案例」、「案例解析」、「法學小辭典」架構,來使讀者易懂、易學、易用。
刑事訴訟法概論(下)(19版)
刑事訴訟法是一門理論與實務併重的學科,僅研究理論而不談實務運作,或僅述實務而不談理論基礎,均無法徹底掌握刑事訴訟法之立法精髓與基本內涵。本書講究理論與實務兼備,特別重視相關理論在實務上之運用與發展。2002.2.8公布修正刑訴法,正式確立採行改良式當事人進行原則之立法架構,2003.2.6及2004.6.23、2006.5.24、2007.7.4公布修正刑訴法,強調嚴謹證據法則,明定無罪推定原則;強化證據能力與證據力之區別;增訂證據排除法則與傳聞法則,以阻絕欠缺證據適格之證據進入審判程序;重視當事人之詰問權,強化交互詰問以發見真實;明定共同被告具證人適格,增訂分離調查與分離辯論程序;修訂鑑定留置、鑑定處分、強制採樣、證據保全、協商程序、偵查中強制辯護制度等規定,最高法院2003年至2016年最新判決,本書對此等新制與新判決見解均有詳論與檢討,俾利初學者得以順利掌握修正刑訴法之體系架構與實務運作,終而能保障人權與發見真實。
營業秘密法
隨著近年來國家安全法、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等法規的修正及司法實務見解之新開展與國際局勢的變化,營業秘密法之領域有持續更新、精進之必要。營業秘密的事前規劃重要性,有時更甚於事後救濟,但常為產業界所忽略。惟縱然對營業秘密之事前規劃有所輕忽,亦需了解「亡羊補牢,時猶未晚」之理,本書即以此理貫穿全書,而由俞百羽律師及王宗偉律師合著,提供讀者在營業秘密法領域的一個新選擇。凡營業秘密法之法條規定,本書均以案例說明,以便讀者理解;營業秘密法逐條釋義外,輔以相關法規及行政規則之解說,更彙整產業界常見之營業秘密問題,以法院判決之實務見解進行分析,兼及立法論及作者淺見,深入淺出的文字便於一般讀者閱讀及理解。
刑事訴訟法概論(上)(23版)
刑事訴訟法是一門理論與實務併重的學科,僅研究理論而不談實務運作,或僅述實務而不談理論基礎,均無法徹底掌握刑事訴訟法之立法精髓與基本內涵。本書講究理論與實務兼備,特別重視相關理論在實務上之運用與發展。2002.2.8公布修正刑訴法,正式確立採行改良式當事人進行原則之立法架構,2003.2.6及2004.6.23、2006.5.24、2007.7.4公布修正刑訴法,強調嚴謹證據法則,明定無罪推定原則;強化證據能力與證據力之區別;增訂證據排除法則與傳聞法則,以阻絕欠缺證據適格之證據進入審判程序;重視當事人之詰問權,強化交互詰問以發見真實;明定共同被告具證人適格,增訂分離調查與分離辯論程序;修訂鑑定留置、鑑定處分、強制採樣、證據保全、協商程序、偵查中強制辯護制度等規定,最高法院2003年至2016年有最新判決,本書對此等新制與新判決見解均有詳論與檢討,俾利初學者得以順利掌握修正刑訴法之體系架構與實務運作,終而能保障人權與發見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