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施工架水平護欄替代交叉拉桿之結構強度及穩定性比較研究ILOSH107-S306
本研究針對各型替代措施進行人員墜落防護功能的試驗,並依各項試驗的結果,參考過去研究成果與相關規定,訂定施工架內側交叉拉桿替代措施之構造標準,並完成替代護欄之試驗法及兩種型式之整體強度試驗法,最後並參考業界現行之設計方式,編制內側交叉拉桿替措施設計指引,並具以提出框式施工架相關規定之修正建議。
台中地區人工擋土柱開挖擋土支撐結構安全性研究ILOSH107-S301
台中大部分地區的地層屬於卵礫石層,由於連續壁、板樁等擋土工法難以於此類地層施作,因此當地下開挖時,大多採用以人工開挖的人工擋土柱工法。此工法需仰賴人工於深達地下10-20公尺的狹窄空間進行施工,若側壁防護或安全措施不夠完善,容易導致工安意外發生。 本研究蒐集與分析過去擋土柱職災案例,調查現今擋土柱之施工方式,探討施工安全問題並提出改善對策,根據卵礫石地層工程性質資料提出人工擋土柱側壁護圈配置之設計方法與建議,最後統整出一套人工擋土柱施工流程,並編撰成施工安全指引。
系統式施工架國家標準草案訂定與可行性評估研究ILOSH107-S308
本研究所開發之系統式施工架管理模式可提供主管機關與業者參考,主要元件性能評估與試驗結果可提供各製造廠商於設計及生產時之參考依據,系統式施工架施工安全指引可提供施工架施工業者參考,國家標準建議草案可提供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參考採用,研究成果並可提供法規修訂參考。
揹工揹負作業生物力學研究ILOSH106-H303
台灣因為有豐富且多變的山林地形景觀,山林或登山等活動盛行。而台灣高山地形險峻,一般民眾從事活動時受限於自身的能力,經常會雇用山區經驗豐富、能夠負重攀登且具有山區救難能力的專業高山揹工協助進行其山林活動,然而台灣目前缺乏揹工作業相關研究,無法提供對於揹負作業時的較佳作業建議與規範,尤其台灣目前的高山揹工大多數是原住民等特定族群,對於其工作安全與健康的保護更需要特別重視。本研究的目的即透過調查及生物力學實驗結果,研擬較佳的安全作業模式與建議,提供揹負作業工作者作業參考,保護安全與健康。 本研究已完成了56份的現職男性山域揹工作業現況問卷調查,以及對於其中10位人員進行深入訪談,再以此為基礎進行了10位受測者的山域地區模擬揹負作業生物力學實驗。依據問卷及訪談結果顯示,台灣以山域揹負工作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工作者,合計約 130 人;另外還有70 ~ 120名臨時兼差者。男性平均每人揹負總重量約負重 34 公斤(含為客人揹負與自己用品及揹架的重量),一般平均行走速度約 1-3 公里/小時,視負重、坡度與身體狀況來自由決定。依據肌肉骨骼不適問卷調查顯示,約 87%的揹工覺得揹負作業容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且不適部位主要發生在膝蓋、腳底/踝、下背/腰等部位。依據10位受測者模擬揹負作業生物力學實驗結果顯示,受測者在偏好行走速度下,揹負30公斤及40 公斤2 種重量與10%、20%、30% 等3種不同坡度環境行走的揹負作業。實驗結果顯示,揹負30 公斤時所有受測者均能夠不中斷的完成實驗,主觀評量(0-10 Borg scale)均小於5;揹負 40 公斤時,所有受測者均完成測試,但是有2位受測者中途有休息,有9位受測者主觀評量(0-10 Borg scale)均小於5.5。實驗的偏好行走速度介於 1-3 公里/小時,並隨著負重與坡度的增加而遞減。實驗中的平均耗氧量VO2介於 21-27 ml/min-kg之間,大約是最大耗氧量?????2??????的 70-90%。實驗中平均心率介於 137-155 bpm,約為 80-90 %之最大心率。儲備心率百分比HRR介於 45%~81%。因此,綜合生物力學實驗結果分析,揹負作業的工作強度屬於「費力」以上等級的工作。 彙整本研究結果,較佳之揹負作業建議為揹負工作者宜採用熟悉的揹負方式或改良式雪巴法作業,有適宜的揹負作業服裝及裝備,男性揹負重量建議以30公斤為原則,但是在作業安全條件下,經勞雇雙方同意可視情形調整,可增加揹負作業重量;允許揹負作業中工作者可視作業情形自由調整作業方式、行進速度、休息時間及作業排程配置,並應提供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實施健康管理,以避免揹負作業造成職業災害。
高風險事業單位實施製程安全管理技術研究(二)ILOSH107-S302
本計畫透過辦理製程安全管理現況調查說明會,以期了解事業單位推動製程安全管理所需協助支援事項。同時,本計畫亦蒐集國內外相關專業訓練機構所開設的製程安全管理相關課程(例如:CCPS、E2G、DEKRA......等機構所提供的課程),彙整企業在推動製程安全管理時所需培養的專業能力,以協助業者有效規劃培育製程安全管理的專業人才;最後,參照美國OSHA與韓國推動製程安全管理的作法,以及我國事業單位執行製程安全管理現況,提出我國主管機關推動製程安全管理之建議。
2018 Annual Report of the Control Yuan, Taiwan, R.O.C
監察院2018年的績效概要、監察院職權與功能等介紹英文版。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我國農業用地利用管理政策執行情形
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為瞭解我國農業用地管理政策執行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缺失事項業經監察院立案調查竣事,並分別糾正農委會、經濟部及經濟部能源局,或函請行政院督促所屬確實檢討改進。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益性進行考核,本專案審計報告揭露臺南市太康有機農業專區設施建置及經營管理情形,因興建有機農業營運中心未辦理營運可行性評估,空間配置未符顧客需求,生意清淡而中止營銷業務;未詳察蓄水池備水容量及興建位置需求,無法有效分配水源;未積極督導集貨包裝場施工事宜,延宕完工期程,且營運方式未定,設施閒置多年未用;市民農園委外管理及招租方式欠周妥等缺失,經促請臺南市政府檢討改進,已委由專業顧問公司重新規劃太康有機農業專區之空間配置與營銷策略,並重新開幕營運,帶動在地有機農業發展,增進專區設置效益。
翦用抗生素的養雞策略(家禽場衛生管理手冊32)
消費市場的多元化也將刺激各類畜牧生產者進行生產工序中不同層次的區別。在生產端,「動物福利」、「抗生素」、「有機生產」等議題讓生產者有不同的飼養工法選擇;在供應鏈上,「氣冷式屠宰」、「清真認證」等也造就不同種類的產品選擇。
第八屆臺北學: 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附光碟)
「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研討會」上發表專文共10篇,討論面向涵蓋解讀臺北的食物地景、攝影產業地景、考現敘事、信仰空間變遷、城市街區考現、鐵道聚落考現及建築與城市空間紋理等主題論述。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107年施政年報
本書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於107年度針對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之相關施政成果,彙編成冊,供外界參考。
文蛤科學化養殖(水產試驗所特刊第26號)
本所為落實文蛤科學化養殖管理的產業應用,請參與文蛤科學化養殖研究團隊的專家學者,將輔導成果透過簡淺易懂的文字撰寫「文蛤科學化養殖」特刊一書,特刊內容涵蓋文蛤之分類、分布及形態構造、生理學、種苗生產、養殖管理、餌料、細菌性疾病、成本分析及文蛤池結合太陽能光電之新養殖模式開發等章節,將科學化養殖的操作流程及養殖模式的開發研究成果等,做為文蛤養殖的參考依據,期有助於文蛤產業的單位產能之提高及落實文蛤科學化養殖管理之推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六十週年所慶學術研討會專輯 營養(畜產試驗所專輯第175號)
因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60週年所慶,將近年來營養領域之研發成果匯集成冊,內容包含反芻動物營養、家禽營養及飼料與豬隻營養等,合計20篇研究報告。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政府金融科技發展政策推動情形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為因應全球數位化、網路化、行動化之發展趨勢,促進我國金融科技(Fin Tech)發展,持續推動各項金融穩定、管理及創新發展等政策。相關政策執行成效攸關我國金融業整體競爭力之全面升級及轉型,惟間有部分新興交易模式如虛擬貨幣交易尚未納入監理範圍、消費者權益保障及監理規範不足、現行監理規範不利業者投入創新業務發展及創新商品缺乏多樣性等情事,衍生洗錢防制、金融消費糾紛、限縮新興業務或商品市場規模、影響交易安全及金融秩序問題。審計機關職司財務效能之考核,為瞭解政府各項金融科技創新政策推動情形,規劃辦理專案調查結果,發現之缺失依審計法第69條第2項及第3項規定函請金管會研謀妥處,該會已強化相關監理措施及放寬部分創新交易與商品上架限制,有助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之監理機制,並提升金融業整體競爭力。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臺中市清水區大秀國民小學綜合體育館興建情形
前臺中縣清水鎮大秀國民小學【民國(下同)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升格後,改制為臺中市清水區大秀國民小學】因校內無大型活動場所,常因天氣因素無法辦理大型活動,由前臺中縣政府於99、100年度編列預算5,083萬元辦理清水區大秀國民小學綜合體育館新建工程,並委託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興建。按國際最高審計機關組織於西元1977年利瑪宣言指出,政府審計為任何管理制度下不可或缺的一環,審計本身並非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及早發現違反法令規定,及財務管理未具經濟、效率、效果性等情事,俾利及時督促採取改正行動、促使相關人員負責、督促研謀預防措施,或至少降低發生的可能性。本案變更設計及展延工期,完工期程延後9個月餘;驗收合格後延宕9個月餘始通知廠商,致無法完成點交接管程序;未詳予審查設計書圖,致因設計疏漏而無法取得使用執照,延宕5個月餘始通知辦理,造成體育館無法使用,經審計機關促請臺中市政府檢討改善,已獲該府具體回應,並研議補救措施,積極改善取得使用執照,使體育館順利開幕啟用。 前臺中縣清水鎮大秀國民小學【民國(下同)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升格後,改制為臺中市清水區大秀國民小學】因校內無大型活動場所,常因天氣因素無法辦理大型活動,由前臺中縣政府於99、100年度編列預算5,083萬元辦理清水區大秀國民小學綜合體育館新建工程,並委託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興建。按國際最高審計機關組織於西元1977年利瑪宣言指出,政府審計為任何管理制度下不可或缺的一環,審計本身並非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及早發現違反法令規定,及財務管理未具經濟、效率、效果性等情事,俾利及時督促採取改正行動、促使相關人員負責、督促研謀預防措施,或至少降低發生的可能性。本案變更設計及展延工期,完工期程延後9個月餘;驗收合格後延宕9個月餘始通知廠商,致無法完成點交接管程序;未詳予審查設計書圖,致因設計疏漏而無法取得使用執照,延宕5個月餘始通知辦理,造成體育館無法使用,經審計機關促請臺中市政府檢討改善,已獲該府具體回應,並研議補救措施,積極改善取得使用執照,使體育館順利開幕啟用。
女潮 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附光碟/精裝]
「女潮: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是自從2003年「網指之間-生活在科技年代」第一屆臺灣國際女性藝術節之後,國內近15年來最大規模的女性藝術創作展。藉由這次的展出,持續建立臺灣女性的主體意識,以女性的觀點及經驗為中心,用女性的語言,透過女性的創作,表達屬於女性的特質與風格,女性觀看自己、社會與國際的方式,藉此引發各界的關注與重視。 女潮展採用「以工藝為本,以藝術為題」的策展理念,並以跨國際、跨媒材、跨領域、跨面向的企圖心,邀請24位分別來自臺灣、美國、英國、菲律賓與日本,在當代藝術創作領域中相當優秀的女性藝術家參展,工藝與藝術在此場域中相互交會碰撞,讓女性運用媒材的物質外在能量與表達情感的內在精神得以全貌展現。 書中收錄「當代女性藝術之跨領域創作與科技美學」及「當代女性創作之國際觀察與異質性」二場論壇精要,並搭配藝術家受訪影片,完整收藏此次展覽的珍貴文字及影音紀錄,以利後世研究參考。
與孩子的青春同行:青少年性教育及情感教育家長親職學習光碟[DVD]
本光碟主要提供青少年家長親職教育活動使用,共分為六個單元,探討青少年於青春期時的發展議題,包含了生理與心理之變化、情感表達與情緒管理、身體界限與自主權、愛與性、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以及認識性別特質、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光碟裡提供一些策略與方法,讓家長能陪伴孩子成長,與孩子的青春一起同行!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教育部學產基金房地經營管理情形
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為瞭解教育部學產基金房地經營管理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缺失事項已促請行政院督促教育部研謀改善措施。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為瞭解教育部學產基金房地經營管理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缺失事項已促請行政院督促教育部研謀改善措施。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為瞭解科學工業園區永續環境治理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缺失事項已促請科技部督促各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研謀改善措施。
臺北田徑場及臺北體育館停車場委外經營管理情形
本案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經管臺北田徑場及臺北體育館停車場委外經營管理情形,該局漠視廠商持續欠繳權利金,未適時終止契約,肇致積欠款高達3,592萬餘元,且未依約停止廠商投標權利,任令廠商再度參與新案投標並得標,衍生後續爭議,嚴重損及政府權益,前經審計部臺北市審計處財務收支抽查發現,經函請查明相關承辦及內部審核人員違失責任,於105年7月18日陳報審計部於同年8月10日核轉監察院依法處理,案經監察院立案調查,於106年4月13日糾正體育局,並請臺北市政府督促確實檢討改善(106年5月17日監察院公報第3036期)監察院於106年4月糾正,並請臺北市政府督促確實檢討改善,已採取相關改善措施。
黨產研究 別冊 檔案選輯
在執行黨產調查業務的過程中,尋得相關檔案以還原事實,一直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即使身為行政機關,檔案的取得及調閱亦非易事,再加上經數位典藏保存的檔案仍不普及的情況之下,部分檔案保存狀況並不理想,甚至不復存在。
兒虐議題之資訊整合與政策建言
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與公共教育以及後續的醫事、檢察、警政、法政、社政聯手作戰,絕對可以降低發生率,這也是未來要繼續努力的方向。兒童保護工作要效法疾病防制的「三級預防」精神,我們一秉初衷,傾全力在每一個環節做到滴水不漏!
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栽培入門手冊《米、雜糧篇》
鑑於國人對食品安全議題日益重視,加上健康養生觀念興起,帶動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蓬勃發展,尤其北部地區屬都會型消費圈,又其農業生產環境適合許多特色作物生長,例如茶葉、草莓、柑桔及大豆等。為服務更多慣行農友轉型為有機或友善環境耕作生產,特請北區分署與相關試驗研究單位合作成立編輯團隊,針對北部地區作物需求及氣候環境等條件,編撰「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栽培入門手冊( 北部地區)」,包含短期葉菜、茶( 茶葉、油茶、杭菊)、米及雜糧、水果(文旦柚、草莓、紅棗、桶柑)等四冊,提供農友於轉型為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時相關栽培技術資訊參考使用。
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栽培入門手冊《水果篇》
鑑於國人對食品安全議題日益重視,加上健康養生觀念興起,帶動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蓬勃發展,尤其北部地區屬都會型消費圈,又其農業生產環境適合許多特色作物生長,例如茶葉、草莓、柑桔及大豆等。為服務更多慣行農友轉型為有機或友善環境耕作生產,特請北區分署與相關試驗研究單位合作成立編輯團隊,針對北部地區作物需求及氣候環境等條件,編撰「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栽培入門手冊( 北部地區)」,包含短期葉菜、茶( 茶葉、油茶、杭菊)、米及雜糧、水果(文旦柚、草莓、紅棗、桶柑)等四冊,提供農友於轉型為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時相關栽培技術資訊參考使用。
友善環境與創新農業加值暨年度試驗研究成果研討會專刊
本場以「原生特色、早熟豐產、有機樂活」為核心技術,結合臺東地區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特色,加上氣候、地理環境優勢,推動轄區各項農業科技研發工作,尤以原生特色作物及在地產業為發展亮點,研發創新生產技術,開發作物機能性產品加工技術,並融合農業生產與飲食文化,期能建構高附加價值產業,兼顧生態環境永續,厚植臺東農業發展利基。
悲憫大地: 1946-1964年金門鼠疫防治檔案暨其它相關史料調查研究(一)附光碟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爾森氏菌(Yersinia peslis) 所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致死率極高,屬於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是一種與動物生態循環有關的野生動物病,其形成是長期生物演化的結果,而在地方的肂虐一般稱「人間鼠疫」。這個讓人聞之色變的古老疾病,在歷史上被冠上「黑死病」之名,在西元6世紀、14世紀、19世紀曾造成世界性鼠疫大流行,除人命傷亡慘重之外,更對被波及地區的國家社會產生重大影響與變遷。 人類對這個疾病的理解和控制,目前基本上被認為和現代醫學與醫療進展,以及國家力量對社會的有效支配與管理相關連。近期以來學科整合和新技術引進,如生態環境、醫學地理、空間流行病學及地理資訊系統(GIS)等,均為這一古老而威脅重大的疫病,注入了更多理解面向,也在跨學科多維視野下開發新議題,並重啟了部分歷史研究課題,而對於「人間鼠疫」流行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有了更多討論,例如有關「明清易代」的見解 。引發人間鼠疫流行的鼠疫菌、宿主和媒介各有特定分布區域,並存在着各自的社會空間屬性。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不受人為國界限制,因此若將長期而跨區域流行的鼠疫,放到環境史和全球史的視野中,相信能更好瞭解這一傳染病所造成的影響。 在此前提下,本書聚焦於東南海域下的金門,試圖理解這個位處九龍江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編織入世界史脈絡中的蕞爾小島,在邊界與樞紐的雙重地理位置上,百姓如何面對黑死病的肆虐,以及惡疫橫行時,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位置。疫病本身及其傳播途徑牽連起人間鼠疫的流行,因此生態環境、區域地理、自然災害、移民、交通、人口流動,將是觀照這個議題的指標和背景。 當前對鼠疫的鑑定來自細菌學及血清學的認定,而這是近代以來醫學進展的重要成果,因此鼠疫目前已是醫學學科認定下的一項疾病;而在歷史上對於這項疾病,除文獻欠缺之外,更大的問題是過去大多以「瘟疫」、「時疫」、「大疫」等詞彙,涵蓋了大多數的烈性傳染病,因此目前有關歷史上鼠疫的研究,主要是臨床上以淋巴及血管系統的炎症和組織出血為基本特徵,並依據發病部位的病理變化,通常分成腺鼠疫(bubonic plague)、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和敗血型鼠疫(septicaemic plague)等三大類型 ,而在過往的大規模流行上,最主要是由腺鼠疫所造成的危害,部分地區腺鼠疫和肺鼠疫並行。依據《金門鼠疫防治檔案》的資料紀載,金門最主要是腺鼠疫肆虐,少數仍有肺鼠疫流行的記錄。 在資料方面,金門自光緒20年(1894)方才出現明確的疫症之名 ,但一直要到戰地政務時期(1956~1992) ,鼠疫作為一種現代醫學界定下的傳染疾病,方被清楚認知,並被有效管控及留下相對可靠紀錄。在此之前,金門鼠疫的流行,夾雜在「時疫」一詞中,記錄在方志的祥異或五行志、口傳、地方文獻和驅疫的民間信仰習俗上,因此方志、民間刊行的珠山僑刊《顯影》 、族譜、《正氣中華報》 、官方檔案及田野資料,這些是目前理解金門鼠疫疫病及防治的主要資料依據。特別是《顯影》中和鼠疫相關的記載,更是國史館《金門鼠疫防治檔》資料公布前,最真實報導記錄的民間史料,這些來自當時民間人士的所思、所見、所感和所聞,而「幸存」的史料 ,留下了當時金門百姓面對鼠疫時的衝擊和心靈景況,強化且生命化了冰冷檔案的記錄和敘述,後代人在閱讀文獻時,能經由敘事,有著設身處地,生命交會後所產生的溫度與感動。 1894年金門鼠疫的流行,被視為是19世紀以來歷經百年(1855-1959)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的一環,從1946年《金門鼠疫防治檔》的檔案事由「奉令轉知英國駐東南亞特派員公署疫情情報科宣部溫州為鼠疫區」(詳本書陸、〈金門鼠疫防治檔案〉(一)(1946~1951))也可看出防疫無國界的區域性。根據《金門縣志》的記載,1894年在後浦頭(浦頭)、後水頭(汶水)、沙尾(沙美)等地,造成數百人的傷亡, 1908年鼠疫流行,當時約有8千人喪命,占全島五分之一人口, 這對於一個孤立且維生條件不佳的島嶼,所帶來的社會衝擊,自然是相當嚴重。襲捲金門的鼠疫,除可納入這波世界性鼠疫大流行之外,自1894年直到再無病情傳出的1953年,將近一甲子的歲月,卻歷經滿清、日本和中華民國政府三個不同的政權統治,並對於這一「烈性傳染病」分別有著不同的對應,因此選擇金門作為研究焦點與田野場地,也可觀測傳統和現代性的議題,特別是被國家力量相對徹底整編的金門地方社會。
曾祥和女士訪問紀錄﹝軟精裝﹞
曾祥和教授(1920-2013),湖北京山人,曾就讀中央大學歷史系、中大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並取得碩士學位。歷任重慶白沙女子師範學院副教授、國立編譯館編審等職;1948年隨夫婿沈剛伯教授來臺,任教於省立師範學院(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西洋史超過一甲子。在本訪問紀錄中,曾教授對學界、政界人物的生活掌故如數家珍,且詳述戰時重慶大後方的求學生活、戰後社會經濟變化,以及來臺任教作育英才、學界友人交往等諸多回憶,極具史料價值。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一般事業廢棄物清理及再利用情形
本專案審計報告揭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一般事業廢棄物清理及再利用情形,核有公民營掩埋場剩餘容量漸趨飽和,一般事業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之開發設置又未如預期,且部分一般事業廢棄物後端再利用成效不佳,主管機關未積極協調相關部會加速研訂產品品質規範,並就公共工程使用再利用產品研議使用率及使用範圍,肇生一般事業廢棄物恐面臨無最終處置設施之困境,再利用產品亦因無處可去,遭任意棄置等情事,經審計部函請行政院督促研謀改善,各權責機關已研提具體改善措施。
東部里山製作 : 台灣生態農業學習指南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轄區內的宜蘭、花蓮兩縣,擁有好山好水與咸少工業發展的優勢,民國83年在花蓮富里設置水稻有機試作田,開啟宜花有機農產業的推動。經過20餘年的時光,有機農業這顆種子在宜花地區播種、萌芽、生根並逐漸茁壯,現今宜花有機之栽培面積已佔全台近3成,有機水稻面積更達4成以上,已是台灣有機農業重要的生產地。然而,有機並不止於農業生產,更應該照顧自然生態、落實於平日生活,秉持著「想讓更多人看見有機農業的與眾不同,生物多樣性是關鍵」理念,在民國102年開始跨入生態服務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議題。並於104年偕同林務局、農村發展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及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會合辦台灣第一場結合生態服務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國際研討會,105年更正式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簡稱 IPSI),是為台灣第一個政府部門的會員。 花蓮農改場努力將生態農業研究成果與技術,落實到宜、花兩縣場域,105年成立的「森 -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多元權益關係人平台,即是花蓮農改場為了協助花蓮新社部落與復興部落的農產業發展,與相關政府部門、民間機構及綠色企業等共 21 個單位共組的項目,藉由生態農業技術的導入,與在地作物保種與食農教育推動,至今已成功輔導部落水梯田的復耕。此外,也在屬於平原聚落的宜蘭三星行健村,以及農業型育樂場所的宜蘭頭城農場,具體落實生態服務系統、里山棲地環境營造等技術,例如魚茭共生、綠籬與野花植生毯等等,都可見到花蓮農改場在技術資源上的輸出與介入。 本書是花蓮農改場為了推廣生態農業及里山棲地環境營造技術,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合作,研發成四套可供專業環境人員與一般民眾操作的教案,讓想嘗試推行生態農業與營造里山棲地的人員與業者,獲得一份為台灣環境量身打造的里山製作指南。 本書內容將從何謂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談起,完備一般人員對於相關概念的知識,並特別針對台灣場域研發適合入門者操作的四套教案,讓有志於推廣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老師、導覽員與民眾,可依循場域的特定條件,選擇適合實行的方案。最後則帶領讀者走訪花蓮農改場輔導過的四個場域,從平原聚落的三星行健村,到花蓮豐濱鄉新社村的復興部落與新社部落,以及位於充滿育樂精神的宜蘭頭城農場,看看這幾個努力落實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場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至今,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經驗。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新北市市地重劃計劃執行情形
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新北市審計處為了解新北市市地重劃計畫執行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事項已促請新北市政府檢討改進。
女農之歌:12位女性農業工作者的生命故事
本書經由實地訪視,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忠實呈現12位鄉村婦女的生命經驗故事。12位看似各自獨立的受訪者,生命歷程與當時的政策及大環境息息相關;在資源匱乏與性別意識不彰的年代勤奮踏實地為生活而努力,在高低起浮的人生波濤中挺直腰、往前走!耐人尋味啊,人生!
環境永續之農漁村傳統智慧集錦:食物保存輯2
本書透過第一手田野調查,輔以嚴謹的文獻探討,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記錄農村婦女在實踐環境永續的精神下,運用當季盛產的果實、瓜類、豆類、根莖類,以代際所承傳的智慧,保存季節美味。「食物保存」不僅滿足了餐桌上的期待,也撫慰了遊子的思念。
產地餐桌綠遊趣-南迴篇(專刊特68輯)
107年推出的產地餐桌綠遊趣-南迴線專刊,介紹卑南鄉、金峰鄉、達仁鄉、太麻里鄉及臺東市等地的食材產地與特色餐桌。本專刊以人物專訪的方式,充分傳達經營及耕種理念,期望能獲得消費者支持與鼓勵。藉由規劃「產地餐桌綠遊趣」專刊的出版,讓有心瞭解土地與農村人文風情的旅人,有機會親自前往食材產地,認識食材及品嘗餐桌美食、實地體驗農業生產過程,用心體會食材背後的點滴故事,以最直接的方式和農民、農村以及這片滋養我們的土地,產生更深厚的連結,進而促進樂活農村的永續發展。
臺東百大青農與他們的產地(專刊特69輯)
本書記錄24位臺東百大青年農民成長心路歷程,進而探索其從農心態的轉折,獨特之經營理念及未來發展與期許等,期望藉由彼此成功的事蹟,吸引更多有志從農者返鄉築夢,共創美好的農業新世代。感謝本場參與輔導青農及撰擬本專刊同仁之工作辛勞,亦懇請各界先進繼續支持與指教。
青年農民訓練講義-菇蕈類產業經營與技術特刊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邀請農業試驗所退休研究員宋細福先生講授菇蕈類產業發展,碧絡角休閒農場場長余易政先生講授菇蕈類種植經驗與環境造林,百大青農鄭玉豐分享洋菇栽培心路歷程,百大青農葉家豪分享石碇地方創生-栽培香菇入門上手經驗談,黃文彬先生講授商業模式提升靈芝價值等五個主題之經驗交流與分享。本場另提供洋菇農友最新的栽培技術資訊,特邀請鍾順昌博士及宋細福陪伴師撰寫洋菇栽培技術、本場李金玲助理研究員撰寫菇蕈類經濟造林及採伐等文章供參考。
產業現況及研究發展國際設施研討會論文專刊(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14號)
為因應極端氣候與全球發展設施產業趨勢,農業試驗所於102年開始提設施農業相關研究與技術開發之計畫構想,以提升國內設施農業整合研究能量與產業技術,103年度「設施農業升級及產業加值化」計畫整併成為農委會「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政策型計畫之分項計畫來執行,開啟了為期4年的設施研究科技計畫,計畫目標為結合溫室工程及農業栽培技術,以「整場輸出」方式,扶植國內業者建立符合熱帶/亞熱氣候需求之溫室產業,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解決國內目前設施栽培所遭遇之問題。
水保少女Running吧! 水土保持AR擴增實境互動書&微型積木(盒裝)
水土保持及土石流防災的重要性傳達給社會大眾,以期提升師生及民眾的防災認知,共同致力於加強災害的預警及應變能力。
2018-2019 全民健康保險民眾權益手冊合輯 (中文、英文、日文、泰文、越南文、印尼文)盒裝
2017-2018 全民健康保險民眾權益手冊合輯 (中文、英文、日文、泰文、越南文、印尼文)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原文篇 第1冊1622-1628(精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編輯《荷蘭國家檔案館資料彙編》原文篇第一輯三冊,收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十三任臺灣長官當中的前五任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原文篇 第2冊1629-1631(精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編輯《荷蘭國家檔案館資料彙編》原文篇第一輯三冊,收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十三任臺灣長官當中的前五任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原文篇 第3冊1632-1636(精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編輯《荷蘭國家檔案館資料彙編》原文篇第一輯三冊,收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十三任臺灣長官當中的前五任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
2018臺灣優良工藝品 良品美器年度評鑑專輯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建立工藝產品品質的國家認證機制,自2003年開始舉辦的「臺灣優良工藝品」(Taiwan Good Craft,簡稱C-Mark)評鑑制度,遴選臺灣設計、製造,具有創新及產業潛力的工藝作品—良品美器。現今C-Mark已成為工藝產業頂級品牌的保證。本書為通過2014年臺灣優良工藝品評鑑入選的28組件產品介紹,其從參加評鑑的產品中脫穎而出,其品質、機能、美感、創意等都是卓越的上乘之作,足堪膺任「C-Mark」的殊榮。其中並選出「美質獎」、「時尚獎」、「機能獎」及「造形獎」,作為最佳聲望標竿,予以特別獎勵。 本書依序介紹獲得特別獎項的產品,以及入選的其他產品,在彩色圖片之外,亦概述其創作理念、應用技法、評審評語,以完整呈現其達臻優良工藝品的精湛技藝與美學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