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則輸出入貨品分類表合訂本[112年10月上.下冊合售]
本書係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則及中華民國輸出入貨品分類表之合訂本。前者之主管機關為財政部;後者之主管機關為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本書之貨品分類架構採用世界關務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簡稱WCO)制定之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簡稱HS)2022年版,分為21類、97章(其中第77章列為空章,國際間保留該章以備將來使用)、1,228節(4位碼)及5,612目(6位碼)。
土地登記審查手冊(上下冊不分售)
土地登記為地政機關依法定程序,將土地及建物改良物應登記之事項辦理登錄,並藉由產權資料公示確保交易安全之行政行為,鑑於土地登記之審查,所涉法令複雜,為提供各地政事務所審查同仁於審查各類案件時齊一應附文件及審查標準,以保障產權、便利地籍管理及推行土地政策。
稅法輯要(114年版)[軟精裝]
本部一向積極地推行租稅教育及宣傳工作,希望引導國民誠實納稅的意識,以支應政府施政的財源,這一方面,我們認為培養正確的納稅觀念是相當重要的,而培養正確的納稅觀念,必先瞭解稅法的內容,所以本部每年特別刊印最新版「稅法輯要」,收錄之法規有293多種,希望大家對於稅法的基本知識都能有深切的瞭解,更盼望能傳播給大家周圍的人士,使研讀稅法蔚為風氣,如此才能普及稅法的宣導,以形成人人依法納稅的租稅環境。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推動所屬農場永續經營執行情形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簽署「COP 28永續農業、韌性糧食系統與氣候行動宣言」,我國亦隨之公布多項政策,期望向永續農業目標邁進。退輔會為呼應政府發展永續農業政策,落實環保責任,持續推動環境友善政策,並列入所屬5家農場年度施政計畫實施。審計部鑑於部分退輔會農場土地位於環境敏感地區,永續業務辦理之良窳攸關環境生態,於112至113年間辦理查核,期能發掘執行問題,促請有關機關研謀改善。
核能安全委員會113年年報
核能安全委員會為我國原子能業務主管機關,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作業,於一百一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改制為中央三級獨立機關,負責國內核能電廠、核子設施及輻射作業場所的安全監督,妥善規劃放射性廢棄物管制,強化輻射災害應變能力及環境輻射偵測,亦積極推動原子能科學與技術之研究發展與原子能於醫療、農業、工業及環境保護等應用,以增進民生福祉及環境永續。本會建構完善的核能、輻射及放射性物料安全監督機制,厚植專業人力,強化意外事故應變能力,確保原子能之和平用途,並匯集民間及學者專家的力量,力求資訊公開透明,為民眾的安全嚴格把關,朝向「輻安核安,民眾心安,日新又新,專業創新」願景,為核能安全與原子能民生應用的永續發展盡最大的努力。
推動企業性別平等研究I-建立自我檢核項目
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為我國對外經貿戰略的重要目標,為能提前準備,實有必要預先針對核心公約重點「男女同工同酬與就業歧視禁止」之議題進行研究,以提出政府、企業及勞工面臨加入區域貿易協定議題的因應策略。我國性別平等相關法制相較其他先進國家並不遜色,惟在企業法遵部分仍有進步空間,故本研究聚焦性別平等之議題,探討國內外(含:美國、英國、德國及日本)如何推動企業性別平等之經驗與作法,並召開焦點座談會議、辦理深度訪談以蒐集各界重要意見。經綜整及分析前開研究方法所蒐集到的資料後,本研究擬定推動企業性別平等之自我檢核項目,並邀請兩家企業進行實際測試,得到回饋意見後加以改善。
我國簽訂區域貿易協定之工會角色與因應策略
本研究聚焦臺灣工會在區域貿易協定中的參與現況與挑戰,指出隨著貿易自由化發展,勞動條款雖逐漸納入協定,卻缺乏有效工會參與機制與監督功能。我國工會普遍對協定認知不足,集體協商力亦有限,使其在保障勞動權益上受限。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焦點座談,結合國際經驗,提出政府應設立正式工會參與機制,如區域貿易協定勞工諮詢委員會,並強化工會能力建構,以提升其在協定談判與執行中的政策影響力與監督效能。
失智不失志:常見的精神行為問題案例與可能得因應方式(印尼語版)
本章節透過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問題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 實際生活案例,提供照顧者可能的因應策略與照顧態度。問題行為 BPSD 如果不影響日常生活,通常不建議藥物治療,重點是照顧者要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失智症者生病後和之前健康狀態的差異,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失智症者。失智症者雖有類似的問題行為,然而每個案例因應與緩解問題行為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長時間的觀察和嘗試,找到原因並且針對原因處理通常比任何方法都有效。再者,同一套方法有時候不會每次都有用,需要準備好幾套劇本或是方法來隨機運用。整體來說,建議照顧者以同理心和耐心,細心觀察並了解失智症者過往的生活習慣、工作及家庭經驗,因為有時候問題行為的發生可能是失智症者想表達,卻無法以正確語言表達內心想法的行為表現。
Dementia without losing aspiration common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自2022年5月起搭配國衛院研究計畫於北、中、南各地進行多場『照護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問題症狀(PCBPSD)訓練課程』,我們接觸到許多因為失智症者行為問題症狀造成照顧困難的家庭照顧者,也從家屬與照顧服務人員的口中進一步認識失智症者在居家可能表現出各式各樣的行為問題。於是開始思考是否可從失智症者的個性、生活習慣、居住環境及問題發生的當下了解個案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等角度,找出可能解決行為問題的方法與態度。兩年多來我們蒐集到許多行為問題症狀,透過家屬及專業講師課堂分享與經驗交流,目前彙整出二十五個常見的行為問題個案,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與生動有趣的插圖向讀者傳遞認識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問題與可能的因應方式。
113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
本績效報告係依據通訊傳播基本法第13條編撰提出,報告內容包括國際通訊傳播趨勢發展,我國通訊傳播市場發展概況,以及我國通訊傳播政策績效成果等。本績效報告參酌國際發展經驗,剖析國際間重要議題,提供未來通傳監理方向借鏡,並整理113年度本會於通訊及傳播方面的的工作亮點與績效。本會作為通傳主管機關,仍將持續深耕相關領域,並期許建構多元、自由且安全的通訊傳播環境。
職場含鹵素碳氫化合物容許暴露標準建議值增修探討ILOSH113-A309
為保障勞工健康,我國勞動部訂定「勞工作業場所容許暴露標準」,其中針對含鹵素碳氫化合物(如氯乙烷、氯苯等)進行規範。這類化合物因其高溶解力與化學穩定性,廣泛應用於工業製程,如溶劑、脫脂劑與電子製程。然而研究顯示,長期接觸可能對中樞神經、生殖、肝腎功能造成危害,甚至具致癌性。近年國際機構與國外勞安單位,如IARC與ACGIH,已陸續提升對部分化合物的健康風險評估等級並調降其暴露標準。本研究針對我國現行容許暴露標準中56種含鹵素碳氫化合物進行分析,透過與國際標準比較、毒理與流行病學資料彙整,選出9種代表性化合物進行深入檢討,並依據三維風險矩陣(致癌性、運作量、暴露濃度差異)提出RELs(建議容許暴露標準)調整優先順序。結果建議優先調整1,2-二氯乙烷、氯苯等化合物之PEL,以提升職場健康保護效能。
人造石產業職業健康介入控制評估研究ILOSH113-A307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人造石產業勞工之職業暴露與健康風險,並提出改善建議。透過文獻回顧、暴露評估模型建構、以及多面向的勞工健康檢查,本研究量化了勞工暴露於二氧化矽粉塵與有機氣體(如苯乙烯)等有害物質的程度,並追蹤其肺功能、呼吸道發炎、以及血液中發炎與自體免疫生物指標的變化。
綠能應用技術複合材料製造職業危害調查研究ILOSH113-A308
本研究旨在探討綠能應用技術複合材料製造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衛生安全危害。綠能產業為各國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核心發展項目,但在我國仍屬新興產業,其複合材料的應用與製程與傳統材料存在差異,可能衍生出新的危害類型。本研究期望透過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建議,提升相關產業的危害防制能力。
各國因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國際委員建議庇護工場退場之作法ILOSH113-M303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初次(2017年)與第二次(2022年)國家報告之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皆指出我國庇護工場未能使身心障礙者順利進入開放勞動市場,認為庇護工場鼓勵基於身心障礙因素的隔離勞動市場,因此,國際審查委員會建議我國採行相關計畫,使庇護工場予以退場,以及制定逐步淘汰庇護工場的策略。為更全面性探討庇護工場未來在我國的就業服務體制中之存廢或轉型,本研究參酌主要國家因應CRPD國際審查庇護工場結論性意見及處理回應,並透過深度訪談與專家座談會,企圖較為全面性地發掘國內庇護工場之經營管理挑戰、庇護工場身心障礙工作者進入就業市場之影響因素、就業轉銜等情形,綜整提出我國庇護工場未來存廢或轉型之可行作法及建議。
生成式AI對白領勞動者之就業衝擊ILOSH113-M310
AI僅係一個工具,主要仍需由勞工透過AI工具以優化自身之專業判斷及創新能力,避免因而失去獨立思考。研究目的係探討生成式AI對白領勞動者之就業衝擊,透過文獻解析,並質性深度訪談,及專家學者焦點座談會等研究方法,進行綜合性解析,提出法制面與政策面之建議,旨在平衡生成式AI對勞動市場之影響及應用。
AI對產業衝擊與新型態工作模式ILOSH113-M309
研究目的係藉由人工智慧對國內勞動市場影響之資料蒐整分析初探性研究,以瞭解目前AI發展之國內勞動市場本土性研究資料現況,進一步盤點我國因應全球AI趨勢對就業市場結構衝擊、產業轉型等影響,探究AI對產業衝擊及新型態工作模式,並提出較貼近我國AI發展脈絡之因應對策及國際上可借鏡之處。
勞動事件法之成效分析:從工會角度出發ILOSH113-R501
《勞動事件法》自2020年上路後,象徵臺灣勞動司法邁向專業與效率的新里程碑,首次明定工會在個別勞資爭議訴訟中的參與權限,包括擔任輔佐人、被選定人及提起不作為訴訟的主體。然而,制度設計與實務操作之間仍存明顯落差,導致工會難以有效行使其法律權能。本書即以此為問題意識,從工會觀點出發,透過法條剖析、判決研析與訪談調查,系統檢視《勞動事件法》施行五年來的實際成效。研究指出,法官對工會角色認知不足、不作為訴訟適用困境,以及工會自身資源與法律知能限制,皆為制度成效不彰的關鍵因素。本書除揭示問題,亦提出多項具體政策建議,如設立法律支援中心、訴訟補助基金與司法合作平台,並強調工會內部培力與跨組織合作,為強化工會司法參與能量提供可行路徑。對關注勞動法與工會發展者而言,本書提供深入分析與前瞻思維,極具參考價值。
使用危害性化學品之職場暴露危害評估研究ILOSH113-A304
本研究針對石化產業作業勞工暴露於致癌性、致突變性及生殖毒性物質(簡稱 CMR 物質)所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進行調查與風險評估。透過文獻回顧、現場訪視、作業環境測定及問卷調查,分析CMR物質的暴露情形與勞工健康影響,並評估現行採樣分析方法的適用性。
廢棄資源循環產業製程危害暴露評估調查ILOSH113-A305
資源回收是循環經濟重要一環,因應2050淨零排放策略致使綠能動電動運具、減碳電子產品使用量增加,鋰離子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將成為未來綠色能源使用趨勢。我國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及再利用產業為新興行業,過去研究鮮少針對此一產業進行暴露危害調查,本研究透過事業單位實地訪視、作業環境監測、生物偵測及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過程中作業勞工的有害物質暴露情形,初步掌握潛在危害因子及提出改善建議。
營建工程業勞工受環境高溫之熱生理危害健康影響研究 ILOSH113-A303
由於氣候變遷導致全世界每年平均溫度升高,對於長時間暴露日照的營建業戶外作業勞工,容易引發中暑、熱衰竭及熱痙攣等熱危害。因戶外高氣溫環境快速變動,使用傳統綜合溫度熱指數量測儀器之所需反應時間長,除無法即時得知現場熱壓力分佈之外,亦無法評估勞工熱生理危害情形。為此,本案開發熱生理危害評估即時監測技術,應用於戶外高氣溫作業危害評估。
勞工鋯粉塵暴露職業危害評估ILOSH113-A701
本研究旨在針對鋯及其化合物作業勞工暴露情形及健康危害進行風險評估及調查,作為後續流行病學研究與危害預防之基礎。結果顯示,鋯粉塵在特定製程中的濃度相對較高,特別在泡漿和震殼作業中顯著偏高(個人採樣最高值為泡漿作業區),但大部分測量點的鋯濃度仍低於我國職業暴露限值。
我國企業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之僱用意願及職場環境探討ILOSH113-M304
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由25-29歲組的高點逐漸下滑,此時正是女性最受婚姻、家庭、生育等因素影響而退出勞動市場的階段,顯示對女性而言,在工作與家庭的選擇下,女性很可能因家庭責任或育兒,暫時性或永久性地退出勞動市場。然隨著產業缺工以及高齡社會的來臨,如何促進因家庭因素退出勞動市場的婦女重返職場,是各界關注的議題。本研究將先就各國協助二度婦女就業政策的國際比較作為基礎,並將從個人條件、工作職場及政府相關輔助措施進行觀察,期能使政策資源做最優配置,促進二度就業婦女重返職場。考量過去研究多從二度就業婦女的個人意願及工作能力等面向進行探討,對於企業端的討論較少,故本研究將深入討論我國企業對於進用二度就業婦女的需求及職場環境願意配合調整的情況,並就政策資源如何促進二度就業婦女重返職場提供相關建議。
我國勞工人體計測調查研究4 ILOSH113-H308
工作場所尺寸設計不良,是誘發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能正確反應本國勞工的人體計測資料庫則是設計的基本。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以本所過去研究為基礎,進行我國 3D 勞工人體計測尺寸與推拉力資料調查研究,擴充我國 3D 勞工人體計測資料庫。本研究參考勞工保險統計資料、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統計年報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依照年齡、性別,以及BMI來進行進行抽樣策略規畫,並使用3D人體計測量測設備進行調查研究。
營造四化效益分析及缺工因應對策:以鋁模施工為例ILOSH113-M307
國內推動營造四化政策,目的是為了降低營造業缺工與職災。傳統木模工法在建築工程中長期以來被廣泛使用,但易發生爆模、漏漿等情形,有安全顧慮之虞。國內已有部分營建工程,採用鋁模工法取代傳統的木模施工。由於鋁模為結構體強,設計標準化且構件組裝模組化特性,過去已有數篇研究指出採用現代化的鋁模工法的好處。研究者認為而鋁模工有助於實現營造四化政策。本研究從營造四化觀點,比較鋁模工法與傳統木模工法,在工程品質、工期、成本、安全衛生與環境永續面之優劣勢。研究透過業者深度訪談、勞工問卷調查及專家會議所完成。研究結果顯示鋁模工法能有效應對營造業缺工、提升效率、確保品質、促進安全與環保的現代化施工方法,符合營造四化的政策精神。
運用大數據分析新設立與AI新創企業特性及對青年勞工就業之影響研究ILOSH113-M501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創企業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關注新創企業的存活率及其對勞動市場的貢獻。研究發現國內新創企業的經營存續率與先進國家數據接近,成長新創企業所帶來的就業機會抵銷了退場企業的負面衝擊;具有AI職能者或曾經在AI新創企業歷練者,就業較有競爭力。研究建議健全新創生態鏈整合有助於產業共創,提高企業經營韌性,減少因經營不善所導致的勞工失業風險。此外,建議加強扶持新創加速AI智慧醫療研發,以因應少子化與專業照顧人力短缺問題。
中華民國113年度促參年報
財政部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主管機關,掌理促參資訊蒐集、公告及統計作業,因應促參法施行迄今已逾20年,且政府資訊公開為主流趨勢,適時公開促參相關統計資料有利於各界交流參考使用,接軌國際,爰規劃發行「促參年報」。
政府推動分選打包垃圾產製固體再生燃料執行情形
本專案審計報告揭露環境部為因應國內大型焚化廠升級整備期間,焚化處理量能減少而產生垃圾去化問題,補助地方政府設置機械化垃圾分選及前處理設施,將一般廢棄物產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惟囿於無後續去化管道,仍有混於垃圾併燒或暫置分選場內;雲林縣政府運用垃圾分選設備產製廢棄物衍生燃料,產品品質未如預期,致業者使用意願不高,且去化管道有限等情事。經審計機關分別促請環境部及雲林縣政府研謀改善,環境部已持續完備SRF相關法制規範,增訂使用及污染防制規定,加強製造端及使用端之媒合作業,攜手各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拓展SRF去化管道,積極提升國內垃圾處理量能;另雲林縣政府於113年度與鄰近市縣環境保護局合作,提供SRF予鍋爐業者試燒,以拓展SRF銷售市場,逐步提升垃圾自主處理能力。
我國企業高階管理人員職場心理健康研究 ILOSH113-R310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高階管理人員心理健康現況,並了解影響高階管理人員心理健康因素。本研究完成2場共10人次焦點團體訪談,並透過問卷調查,搜集244份高階管理人員的量化資料,包含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年資、教育程度、是否身兼雇主、公司年資、組織年資、企業規模、產業別)、高階管理人員之思維模式(整體思維、矛盾思維)、外在環境(環境動力、環境競爭)與組織績效。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是否身兼雇主、年資、思維模式、外在環境、組織績效、企業規模、產業別在高階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上呈現顯著差異。
起重機歐盟標準及管理制度探討ILOSH113-S316
生產貿易日益全球化,外國進口或於國內依合約採用國外標準設計、製造之危險性機械起重機,得採用該國外標準實施檢查。由於歐盟起重機標準繁多,相關檢查制度、規範及實務與我國不同,國內業者甚多進口依歐盟標準設計製造的起重機;因此,國內在採認標準並使用起重機產品時,必須探討歐盟地區之相關起重機標準、管理規範與檢查實務等。
造船業勞工有害物暴露危害調查ILOSH113-A702
造船業主要包括船體建造、船舶維修以及船體拆解,幾乎包括重工業之所有作業,如: 包括清潔、切割、研磨、電銲、噴砂、噴漆、有機溶劑黏合、噪音等。研究文獻顯示,造船業勞工在進行相關作業時,可能暴露到作業環境中的重金屬、有機溶劑、酸性氣體等化學危害因子,當環境濃度過高且無適當之防護措施時,將會導致勞工產生相關之急性或慢性職業傷病。
造船廠勞工健康促進暨疾病預防之流行病學研究ILOSH113-A302
造船廠勞工在電銲、表面處理、塗裝及艤裝作業中,面臨多項化學性及物理性危害,如石綿、電銲燻煙、溶劑、塗料、噪音與高溫等。隨著台灣「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政策推動,造船業勞工的健康風險受到更多關注。本研究旨在評估造船廠勞工,特別是電銲、噴砂、塗裝及艤裝等高風險工種,所面臨的多重健康危害。
太陽能板製造及回收風險評估及作業安全探討ILOSH113-S311
我國現行已將太陽光電列為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如何改善太陽能板製造(即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製造)風險是必要的工作,相關職業安全衛生防護及預防規範應及早因應,故提出本研究。本研究成果包含:(1)完成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製造廠及太陽能板回收產業現況、製造流程、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及職災案例資料收集與分析,並邀請專家委員進行現場訪視,並對現場設施、設備及化學品相關缺失提供改善建議。(2)針對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製造廠使用之高風險危害之化學品、機具或製程,辦理專家座談會,進行風險評估及作業安全討論交流,並提出改善建議。(3)編撰「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製造廠災害預防技術手冊」及「太陽能電池、電池模組製造廠災害預防推廣會教材」。
應用影像偵測技術於評估抬舉作業時下背傷病風險研究ILOSH113-H309
本研究旨在運用創新影像偵測技術,結合簡易人因工程評估法,探討基於人體骨架辨識的抬舉作業下背傷病風險評估模式之可行性,藉以標準化作業彎腰姿勢的判斷,並具備即時警示功能。現場調查顯示,年齡與年資增加與肌肉骨骼不適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下背部、肩部與膝蓋。研究採用 YOLO-Pose 姿勢分類系統對 16 種姿勢進行辨識,準確率逾 90%,展現高度應用潛力,有助於勞工健康風險預防與職業災害警示。
特殊作業設備專業職能及安全管理研究-高揚程高空工作車ILOSH113-S306
據統計近10年高空車事故發生率高累積36件,依目前國內高空工作車人員訓練,係以距離地面10米作為訓練高度,似不足以應付部分特殊場域之要求。當作業高度超過20米時,作業環境將隨著作業高度增加而變得更加嚴苛,目前國內高空工作車操作人員訓練內容,恐難以負荷及處理相關特高揚程之高空作業問題。針對高揚程高空工作車操作技術能量不足問題,本計畫與國際高空車操作人員訓練機構IPAF合作,將國際高空車操作人員訓練課程首次引進台灣,開辦訓練專班,首批學員共16人完成課程並通過考核,獲得 IPAF 發行之國際高空車操作人員證照,使國內高空作業能量與國際同步接軌,並參考國際訓練課程內容,編撰相關教材,做為後續國內後續進階訓練課程之參考依據。
離岸風電產業安全問題與專業職能需求研究ILOSH113-S305
我國風電持續擴大建置,並持續發展在地智慧運維技術,而各發展階段如施工、製造、運維與管理之技術與人員需求將湧現。為掌握國際運維研究應用趨勢,就國際法規、產業管理標準及現場作業需求等方面,探討離岸風電現有固定式到未來發展浮動式,從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到退役階段的產業安全問題和對應的專業職能需求。建議國內整體離岸風電作業之風險控制措施能接軌國際標準進行優化,並探索新型風險控制技術和策略,如AI監控系統、自動化設備導入等,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如參考歐洲聯盟內部的合作模式,確保安全標準的一致性和證照互相認證機制。另風場長期作業人員受惡劣環境影響,存在長期健康風險,建議應建立強制性健康監測機制。
離岸風電產業之無人載具安全檢查應用之探討ILOSH113-S307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與離岸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運維管理需求日益提升。無人載具技術已逐漸成為風場安全檢測與維運作業的核心工具,涵蓋水下與水面無人載具(ROV、AUV、USV)及空中無人機(UAV)。然而,各國對無人載具的法規與標準仍未統一,國際規範尚在發展階段,制定適用於風場環境的管理機制與技術應用標準成為推動無人載具技術應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探討無人載具在離岸風電產業的應用。研究結果顯示,無人載具技術顯著提升離岸風電場的檢測與維運效率,降低人員作業風險,提升整體風場運行的安全性與經濟效益,惟無人載具應用受天候與環境條件影響大,風速超過10m/s時,無人機穩定性明顯下降,而ROV與AUV易受海流影響,因此需研擬適應台灣海域條件的操作規範。
各國協助中高齡及高齡者重返職場之措施探討 ILOSH113-M301
鑑於國人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男64歲、女61歲)仍早於日、韓等主要國家,為落實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意旨,支持中高齡者及高齡者於退休後再就業,實有必要透過了解各國促進退休者再就業之相關協助措施,作為政策研擬之參考。
風電運維作業勞工工作壓力之研究 ILOSH113-A306
本研究探討臺灣離岸風電產業中運維人員的職場安全與健康狀況,因應風電發展由陸域轉向離岸所帶來的作業風險提升。透過文獻回顧、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與生物指標分析,研究發現高風速、強光、海況與高溫為主要職場危害因子,工作壓力多與負荷過重及付出回饋失衡有關。睡眠品質整體尚可,但部分人員有功能障礙現象。生理指標顯示壓力與健康狀況大致正常,惟海域工作者及管理階層壓力較高。研究並參考歐美經驗,提出符合台灣環境之職場健康與安全改善建議。
農業從業者熱點區域職業衛生資料作業調查-以溫網室為例 ILOSH113-H302
本計畫進行溫網室從業者之檢體收集、生化指標與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類農藥代謝產物之濃度分析,並透過農業工作現場訪視及職業傷病防治相關教育宣導,收集工作現場相關資訊,提出農業溫網室作業族群優先改善事項及未來持續關注議題。
職場聽力保護現況及新版指引成效評估之研究 ILOSH113-H305
本所於112年修訂聽力保護計畫指引內容,完成勞工聽力保護計畫參考指引(第五版)。為推廣新版指引的理論及應用,本研究透過檢視事業單位聽力保護工作的現況,並實際應用指引中的方法協助事業單位進行相關改善,同時,為強化勞工對於聽力保護工作的知能、提升自我保護的意識,本研究亦研製職場聽力保護數位課程教材。
事業單位耳毒性物質危害暴露調查 ILOSH113-A301
本次調查結果發現暴露於耳毒性物質之勞工聽力異常比率與暴露於噪音環境中勞工具同樣高之風險,兩者同時暴露之勞工聽力異常比例更勝僅暴露於噪音環境之勞工,在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中發現本次聽力異常的勞工,與其年紀OR值=1.11(95% C.I. 1.03-1.17)、喝酒的習慣OR值 = 7.04(95% C.I. 1.43-34.64)、常常需要別人再說一次OR值 = 6.05(95% C.I. 1.31-27.92)具有統計上顯著相關。
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對我國高碳排產業就業市場之影響與因應策略-以石化業為例 ILOSH113-M308
我國製造業高度仰賴出口,對屬於高碳排產業的石化業來說,在歐盟實施碳邊境稅在即、世界各國減碳承諾及企業自願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趨勢下,淨零轉型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隨著企業導入低碳製程與碳稽核管理制度,石化業就業市場結構將產生結構性變化,或對勞工權益造成影響。 為了掌握歐盟碳邊境稅及國際淨零轉型趨勢對我國石化業的影響,本計畫透過文獻蒐集盤點主要國家淨零轉型勞工相關議題與公正轉型推動機制,搭配專家訪談,依據我國石化業產業特性探索可能的影響範圍與勞動相關議題,結合問卷調查以及個案研究訪視,深入觀察我國石化業淨零排放推動意識、整備度、企業人力資源結構變化、淨零轉型推動瓶頸,以及勞工權益相關議題,作為後續淨零排放公正轉型相關政策施政依據。 經過文獻盤點得知,石化產業屬於製造業上游,相對於其他製造業具有「高耗能」、「高資本支出」、「高自動化」之產業特性。研究結果發現,大型上市櫃企業產線端在政府政策規範下有完整的職業安全衛生體系,加上石化業為多數製造業上游,就業市場相對其他產業穩定,目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加上石化產業產線營運需漸進式調整,留才成為企業因應就業市場長期缺工的關鍵。 短期石化業中上游景氣主要受到兩岸貿易與對岸訂單減少所致,整體就業人數未有大規模改變,然中長期在國際減塑與淨零趨勢下,就業市場結構或將有所轉變,未來須先定義石化業在我國產業政策的角色地位,搭配政策措施,整合產學教育訓練資源,在預防結構性失業同時吸引青年勞動力進入石化產業,改善石化業勞動市場長年以來的人才斷層問題。
微型創業勞工輔導措施需求與效益評估 ILOSH113-M302
本研究針對45歲以上有意或具創業經驗者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創業規劃、現況、困難、跨世代合作意向及政府資源使用與需求,另針對曾接受勞動力發展署微型創業輔導者調查其創業現況、困難、跨世代合作意向、對政府輔導滿意度。
應用科技輔助農業作業及環境改善之探討 ILOSH113-H303
國內農業從業人口正面臨高齡化及缺工的挑戰,除了思考如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及量能外,維護農業工作者之作業安全、健康及危害預防更是基本的原則,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針對農業作業主要的危害因子,探討應用科技化之方式輔助農業作業及環境改善之可行性,透過科技化及標準化之方式,探討其對職業傷病預防效益之影響。
青年世代工作價值觀與職場就業偏好之探討 ILOSH113-M306
現代青年具有獨立自主、自由的性格,隨時會轉換工作,這對未來職場的人力資源運用將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或影響,也會慢慢影響到勞動力的價值觀、與雇主企業的互動關係。為有效提升政策資源對青年的協助,本研究透過文獻蒐集、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瞭解青年世代之工作價值觀、世代間工作價值觀差異,釐清工作價值觀與就業關連性,期望透過瞭解政策對象,協助青年就業與職涯發展。
淨零排放公正轉型策略中利害關係人之研究-以勞工為核心 ILOSH113-R308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時,如何透過「公正轉型策略」有效推動淨零排放政策,協助政府制定因應策略,減輕政策實施過程對上市櫃企業及利害關係人的影響。研究目標包括掌握企業對淨零排放政策的認知及實踐現況,深入了解以勞工為核心的利害關係人在政策推動中的角色及需求,並提出建立包容性公正轉型機制的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