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聲筒
傳聲筒 吸二手煙的人可能染上疾病,這是邊緣人的不幸。所以,如今我們才有「禁煙區」的活動空間。讀二手詩,肉體上不至有危險,可是,詩人卻被魔咒變成化石了,這是中心的不幸。 打開一冊從英文譯過來的土耳其詩集,我不禁要想,我伸出去的手,觸到的是詩人的頭髮,是詩人頭髮上束著的絲帶,還是絲帶上的灰塵? 世界上有那麼多婉轉悅耳的夜鶯,希臘的夜鶯,波斯的夜鶯,因為我們是聾子才使他們成為啞巴。這是人類的悲哀。也許是這樣,我們才以音樂與美術,來撫慰創傷。 作者簡介 西西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8年生於上海。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現專事文學創作、研究,為《素葉文學》的同人。著作約二十種,包括詩、小說、散文等各種類型,無不卓然超越,精銳深刻,其中短篇小說計有《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鬍子有臉》、《手卷》、《母魚》等多種,皆在洪範文學叢書系列。
黃梨洲詩文補遺
黃梨洲(宗羲)的著述,內容涵蓋政治、哲學、歷史、天文、地理、數學、文藝、宗教等廣闊領域,他的詩文,既非應付科舉的八股時文,也不是諛逢迎的應酬文字或無病呻吟之作,而是他心血的結晶,理想、情操和志趣的寄托,也是明末清初社會歷史大變化的反映,據編者吳光先生考證和統計,黃宗羲一生所作文不少於五百篇,詩也不止千篇,但現在能搜集到的只有三百三十餘篇文和三百四十餘篇詩,吳光先生自1983年以來,實際主持《黃宗羲全集》十二冊的目 錄編輯、點校工作,並負責梨洲遺著的考證、輯校工作,先後在北京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寧波天一閣、餘姚縣梨洲文獻館等單位及民間人士處發現並搜集了黃梨洲的一些佚著及散佚詩文,其中有從未刊印的手稿真蹟,也有獨一無二的清初鈔本或刻本,特別將新搜集的梨洲文34篇、詩27篇(44首)以及從《明文海》、《明文授讀》輯錄的梨洲評語各一卷,編為《黃梨洲詩文補遺》一冊,並附有〈南雷散佚詩文考〉,詳細說明本書所收詩文著作背景、出處,使讀者更能了解梨洲先生著述之全貌。
隧道的盡頭是光明抑或光明的盡頭是隧道
作者經歷了中國現代史的大半個世紀,自三十年代開始已積極參與中國革命。四九年後又從不間斷的參加中國的文化、出版工作。這部別緻的回憶錄,記錄了一個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文化體驗、理想實踐以及與個人生死攸關的中國革命的歷史。
中國歷代極短篇一百則
本書收入中國歷代含義深刻的短文一百篇,選自先諸子和漢魏六朝、唐未,直到清未的大量筆記、小說,每篇少僅數十字,多亦只六百字左右,以短峭雋永的筆調,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幽默,為人處世的態度和社會生活,頗值欣賞、玩味與借鑑。
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
性別越界 本書以女性主義理論為主要結構,結合解構主義、精神分析、後殖民論術語同性戀研究等,以「性別越界」的理論思考與文本閱讀策略,試圖錯亂父權文化的性別監控、瓦解性別權力的霸權宰制、鬆動性別對立的僵化思考。作者旁徵文學、電影、戲劇、流行文化,博引各家理論學說,融冶一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允為方興未艾的女性主義與性別對話中的高音,相當值得對女性主義有興趣的兩性朋友參考。 作者簡介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副教授;著有《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時報出版)等。 引自作者之言,「十年前相識的女性主義,依舊源源不絕的提共我思考的活力和生命的激情,每篇文字的寫作都是以欣喜雀躍的心情開始構思,即使在寫作過程中不免併發各種學術躁鬱症與電腦癡呆症,孤寂或者繁喧,但始終自得其樂無怨無悔。」
解惑篇(上、下)
從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到八十一年六月,七年所累積的讀者之惑與學者所解的惑,如今重新整理,發現問題範圍十分廣泛,而內容也甚為豐富,因而依問題性質分為若干類別:一是字詞語音類,如〈字的讀音和語音〉、〈「蓼莪」篇的韻腳〉等,問題多達一百七十二個。二是成語類,讀者所提出的問題,如〈「不可理喻」的用法〉、〈「豁然開朗的詞性」〉等,凡三十三則;三是文學類,如〈什麼是寓言?〉、〈文言、白話如何區分〉等,包括五十一個有關文學的問題,都一一獲得專家們的解答,原有的雲霧早已煙消雲散。四是文化常識類,如〈何為圖騰?〉、〈古人如何占卜〉等常識問題,共有六十項;五是治學方法類,如〈讀古文從何下手〉、〈怎樣學作文言文〉、〈等十一個問題,可見讀者之好學;六是人物類,如〈孫叔敖的名字〉、〈誰是韓荊州〉等,共有二十五個問題;七是思想類,如〈楊朱果真自私自利〉、〈何謂形象思維〉等,十六個屬於思想的問題,都一一位讀者尋求解脫、而得到很好的答覆。
敦煌民間文學
本世紀初,在甘肅敦煌發現了數萬卷的敦煌唐人寫本,八十多年來,許多中外學者投入研究行列。高國藩先生亦為其中之一。 & 本書為高先生多年研究成果彙編,作者敦煌唐人的漢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依靠其民俗活動而加以繼承與流變的,而敦煌民俗活動則常運用敦煌民間文學的各種形式,來為它表現與傳播。敦煌民間有運用變文、話本、民間故事賦來講說民間傳說的風俗習慣,而有敦煌民間四大傳說「孟姜女傳說」、「王昭君傳說」(運用變文)、「孔子與項託傳說」、「秋胡戲妻傳說」(運用話本)的產生。 & 作者蒐集敦煌民間文學資料,與傳說史料加以校對並做許多田野工作,將此三者資料合一,研究探析中古時期民間文學的風貌。
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把《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解構一個已經迅速變得遙遠的時代,揭示一系列話語、影像和觀念的結構性張力, 以及隱含其中的烏托邦衝動。把「再解讀」 看作一個使歷史文本化的解構過程,我們就會同時解讀我們的現在,予以認真審視的時代。在這個意義上,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書名和幾篇論文,而且也是一種文本策略,是對中國現當代文化政治、社會歷史的一次借喻式解讀。
王伯厚及其玉海藝文部研究
王伯厚玉海都二百四卷,其中藝文部凡二九卷(卷三五─六三),所述文獻,體例賅備,考證精詳。近人趙士煒嘗就其所載目錄資料,輯得宋中興館閣書目、續書目、宋國史藝文志等編,於此可見其蘊函豐富文獻之一斑。 本書分六章。首章考述伯厚之名號、家世、鄉里、親族、仕宧、節操、師承、交遊等。二章述伯厚考據之學,以見其承先啟後之功。三章乃就玉海之知見傳本,詳加考述。四章析論藝文部之體制,以見其賅備。五章比較其分類,以窺其所承及分合之得失。六章則討論所徵引之文獻,以日其非獨獺祭詞章,亦可羽翼經史也。末附玉海藝文部所載未人史部著述目錄,以見其網羅豐富也。
文明的故事
文明的故事 此書乃威爾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稱為「世界之書」,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本書的譯作,這幾年來暢銷多達千萬冊以上,乃介紹人類歷史、文化的經典之作。作者以平易近人,說故事有趣手法,使你領略人類文明的來龍去脈。 對人類、世界的一片摯愛,是威爾斯寫作本書的基本態度。而作者所追求、呼籲的,則為人類的永久和平。『....世界上每個人都至少讀過一次歷史。然而,可憾的是他們都被罩上了一副名為「愛國」的眼罩,所以人們除了本國的本位主義式的歷史以外,其他幾乎懵然無知。這才是把全世界驅入一場劫火的原因...』這就是威爾斯撰寫本書的真正基本精神。 只要您細心閱讀本書,威爾斯納偉大的精神,悲天憫人的胸懷,更會泊泊地流進您心中,把您的性靈帶進另一個嶄新的境界,這是一本全世界人人必讀的名作。 關於作者 威爾斯 為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集文學家、思想家、傳記作家、歷史學家、自然科學家、教育家於一身。文學方面,與吉卜林、高斯華綏、康拉德等齊名,被稱為「五大作家」。威氏從小家境清寒,又遭喪父之痛,十三歲時起即出外當學徒,輾轉流徙於人海中,後來有了偶然的機會,始得以半公半讀的方式,完成高等教育。一八九五年,威爾斯發表「時間機器」一書,文名大噪,一躍擠身世界大作家之列。除了文學創作之外,並陸續發表文學理論、社會學、經濟學、科學、歷史、教育、宗教等各方面的研究專論,佳構如林,每一部門均卓越成一家之言,實為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