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孩子讀《論語》2
孔子認為,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可以包容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思考,中華文化的精髓,看似莫測高深,說穿了不過是一些基本的道理。透過最白話的譯解,最貼近的故事,幫助孩子浸潤儒家道統,同時瞭解論語所講述的中庸之道、忠恕處世和管理之本。《論語》所記載的,就是孔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為人處世的經驗。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論語》中的「堯曰」,倡導由高尚品德的人來帶領,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百姓,提升全民的素養,進而達到促進社會發展的目地。
我教孩子讀唐詩《上》
唐詩是祖國文化中最燦爛的篇章,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唐詩中的許多詩篇還是廣為傳誦。然而由於語言、時代的隔膜,今天的兒童對於傳統中國文學的精粹缺乏應有的瞭解,許多家長和老師也疏忽了這方面的教育。為了能幫助兒童增進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瞭解,我們為家長和老師們編著了這本《給孩子講唐詩》,以方便家長和老師們為孩子講解。本書在體例設計上,除了詩歌本身內容、作者簡介和賞析外,還輔以相關有趣的故事,以便於講解時增加趣味性,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使唐詩成為我們的孩子成長、成材的良師益友。
唐詩三百首(50K)
《唐詩三百首譯注評》是一部以中等文化水平的讀者為主要閱讀對象,集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學術性於一爐的唐詩讀本。編撰本書的初衷,是想讓廣大讀者擁有一本能讀得明白、讀得輕鬆、讀得舒暢的唐詩學習輔導課本,其性質類似自學輔導教材。讀者只需花上十來分鐘,就能將一首唐詩融會貫通、消化吸收,化為自身的精神財富,達到「無師自通」的目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擁有本書的讀者一定會從唐詩的喜愛者進而成為唐詩的精通者。為本書絕句、律詩、古詩分撰前言的是徐竹、孟慶文、鐘林斌三位教授,他們均是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學者,亦是三名著者的導師。今得其熱情洋溢的序言,對本書無疑是錦上添花,對著者無疑是勉勵鞭策。特別要指出的是該書選題是由遼寧古籍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徐徹教授和總編輯助理高虹提出並策劃的,在編寫過程中亦多次給予指導,並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在此深表謝意。
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
收入學者為余光中先生八十壽慶祝壽的論文及散文共22篇。作者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當然也包括了台灣,有和余教授相交相知逾五十年的,也有新近忘年之交的年輕朋友,包括了好幾個世代的學者,分別從不同的學術領域和角度對壽星作透視。有討論余教授的詩作、散文、翻譯,也有用自己領域的論文來做賀儀,更有用散文記述酬唱方式向余教授致敬,和而不同、層次均勻,在文章的種類和寫法上,五彩繽紛,卻每篇都具有一定的個性,充分發揮了對余光中教授個人和他作品的凝視、目測、丈量、窺探、側錄、白描、鉤勒、拼圖和仰觀。本書特色★余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蒐羅各世代的學者對於余光中教授文學成就的討論與研究,透過本書可以認識全方位的余光中。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
☆四書是南宋學者朱熹,自《禮記》取《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合編成書。此後,科舉命題多以此為據,成為知識份子必讀書籍。因四書內容涵蓋修身齊家、經世治國準則,有「中國聖經」之稱。☆一九七一年起,高中國文課程選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編纂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期望學生以現代觀點研讀儒家義理並學以致用,把經典中的文化精神傳播到社會生活中去,把傳統中的人文精神發揚光大。☆四十多年來,台灣地區沿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作為中學國文科教材之一,達到培養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二○○八年,大陸引進正中書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簡體字版,大陸學者讚譽本教材「樸素、簡要、有新意,是很適合青少年讀者的好書」。本書特色:☆《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台灣國學權威李鍌教授與多位大學國文系教授聯合編纂。在篇章選輯上,以能反映中華文化精髓,培養倫理道德觀念,且具有時代意義者為主。在編排方式上,以條理解說清楚、版面易讀為原則,先列「本文」,再列「章旨」、「注釋」、「析論」,最後並設置「問題與討論」,提供反思的機會,將內容與生活結合。本冊內容以《孟子》、《大學》、《中庸》為主,詳述如下。☆《孟子》的中心學說即「性善」,其行學哲學、教育哲學及政治思想等,都是根據性善學說推衍而來的。孟子的主張非常務實,落實在現世的作法也很務實,他要求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先親愛父母兄長,再擴大至週遭友人,最後擴及萬物。雖然時隔二千餘年,其學說仍然可以輝耀於今日。☆《大學》一書,是教人由內在的德性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一以貫之不斷進取開展的過程。其闡述之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最簡單的做人做事道理,到治國平天下的大學問,像一個逐漸向外擴展的同心圓。《大學》亦是中國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中庸》一書,是儒家人生哲學、個人修為的寶典。其立教的本原在於,將天道應用在人道上,而產生無偏無頗、天人合一、體用兼備的思想體系。《中庸》強調,一切的實現,都須以「至誠」作為前提。現代觀點閱讀經典,體悟亙古智慧《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套兩冊,從現代觀點解析,將所談論的道理及思想內化,進而應用在現實人生中,對於做人處事與事業經營絕對有深遠的影響。從現在起,每日閱讀思考一句經典,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套二冊,是現代人案頭必備好書,適合青少年從中學開始閱讀。
人間此處是桃源:林子青詩文集
他精通佛學、史學、文學,是中國佛學研究的專家;他的詩文真切流利、雄渾超逸,曾被譽為「蘇曼殊第二」;他的一生致力於弘揚弘一大師精神與思想,是「弘學」研究的權威。他曾是聖嚴法師在上海靜安佛學院的老師,其治學精神和人品,深為聖嚴法師所景仰。為了保存這座佛教研究的知識寶庫,林志明女士整理其父親歷年的作品,匯編成林子青文集,讓讀者能完整一探其學術成就和詩文風采。本書收錄了作者近二百首詩作與十九篇散文,字裡行間充滿悲世憫人的情懷和細膩浪漫的性格。細讀這些雋永而蘊含禪意的作品,能感受到在動盪的大時代裡,所淬鍊出一代哲人的生命光彩。
中文經典100句:荀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中文經典100句──荀子》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強自取柱,柔自取束、川淵深而魚?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等等。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吸收極為方便。「荀子學說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荀子》一書,其中當然不乏流傳至今的名言佳句,這些均可印證荀子洞悉人性、預言文明發展的智慧。……透過本書精挑細選的一百句,不僅可以掌握荀子思想的輪廓,學習荀子的智慧,同時可以激勵個人的學習動機,做為人生的座右銘。」──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周德良 強力推薦《荀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思想外,更融合內法家、道家、墨家等學說,可說是一部總結百家思家、充滿哲學、經濟、政治、人文、社會思想等,重要的辯論說理之作。
論語心解:從心性的修煉和體悟探索《論語》的真實意涵
《論語心解》一書,可謂宋教授打從心性潛修後而有的領悟之作。讀者若能內修本心、外練世事,來讀此書,將別有一番新義在心頭,不僅能上體古聖先賢的微言大義,也能將它應用於二十一世紀的文明活動。
正見:弟子規
《弟子規》是清代後期影響最廣的道德啟蒙讀物,許多州縣把它定位為兒童啟蒙課本,是以教導兒童倫理道德及基本禮節為主。第一段的總敘根據《論語.學而》中孔子的一段話作為全書主旨:「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把文章分為七大段(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內容淺白易懂,押韻順口,對兒童正確行為的規範具體明確,現今仍廣泛流行於各小學。 本教材依內容分成三十二個單元,每單元包含原文、注釋、白話解說及參考故事。原文標示注音符號,注釋是針對文句中的字詞意義加以解釋,白話解說則完整翻譯每一句的意義。最後,附上相關內容的故事作為學習本單元的參考,讓讀者的學習可以更深入、廣泛,且更生動有趣,希望能在語文學習中養成學童良好品德。(正見編輯組)
于丹《論語》感悟
我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創造很多的輝煌,但是永遠也不能忘了腳下的起點,那就是父母對兒女的心。一切澎湃於心,讓我們真正能夠在心裡面有所醞釀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去努力。一個人的生命如同下棋,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開。真正的誠信,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人可以有欲望,但不可以貪婪。一個人如果看到什麼都是本分,那就沒有感激;如果看到情分更多,那就會有一種珍重之心。你克制自己不好的地方,你的心就會平和下來,一旦平和了,仁愛就會流露。──于丹心語本書係作者延續《于丹〈論語〉心得》,進一步將儒家核心思想理念,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全書流暢親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闢。本書特色◎闡述儒家核心思想◎首印120萬冊創下大陸單本首印最高紀錄
中文經典100句:老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中文經典100句──老子》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治大國,若烹小鮮等等。 《老子》內容雖然只有短短五千餘字,但探究其意卻可發現其深奧天地,因此自古至今,眾多學者投入此書之研究,與老子思想的相關著作更高達數千本。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吸收極為方便。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其中關於「道」闡釋,以及「無為而治」的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來自遠古的情感密碼:詩經的第一堂課
本書特色.曾志朗推薦。.經典新讀,進入《詩經》世界的入門書。.一趟越過時空象限的「美感之旅」,一把解開遠古情感密碼的鎖鑰,結合人生經歷詮釋《詩經》的新嘗試。傳自遠古的詩歌,讓我們變得更幸福除了感受優美的文字韻律更為你我創造一段人間好時節★原來,《詩經》可以這樣讀很多人喜歡《詩經》,但又不知該怎麼踏出第一步,以下提供兩個小秘訣,願大家讀《詩經》愉快!1. 試著找一首你最喜歡的詩歌,先看作者對這首詩的詮釋、這首詩的注解,然後好好感受一下它所要傳達的意境。接下來就會意猶未盡地找下一首…… 2. 愛情是永恆的課題,要修一輩子的學分。《詩經》中收錄了許多雋永有味的愛情詩篇,你可以藉由《詩經》,遙想前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社會中生活時,又是如何看待愛情、享受愛情…… 《詩經》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情詩經典,這本名著,等待你與它對話!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譯注評》是一部以中等文化水平的讀者為主要閱讀對象,集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學術性於一爐的唐詩讀本。編撰本書的初衷,是想讓廣大讀者擁有一本能讀得明白、讀得輕鬆、讀得舒暢的唐詩學習輔導課本,其性質類似自學輔導教材。讀者只需花上十來分鐘,就能將一首唐詩融會貫通、消化吸收,化為自身的精神財富,達到「無師自通」的目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擁有本書的讀者一定會從唐詩的喜愛者進而成為唐詩的精通者。 為本書絕句、律詩、古詩分撰前言的是徐竹、孟慶文、鐘林斌三位教授,他們均是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學者,亦是三名著者的導師。今得其熱情洋溢的序言,對本書無疑是錦上添花,對著者無疑是勉勵鞭策。
論語智慧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彙編,是研究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經典。班固《漢書‧藝文志》記載:「《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南宋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一生為追求自己的理想,周遊列國,四處奔波。他發奮學習,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據說,孔子門下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晚年的孔子專心從事古代文獻的整理工作,整理《詩經》、《尚書》等古代典籍,刪改《春秋》,並致力於教育事業。《論語》共二十章,文章主要是孔子與其弟子的對話,文字簡短卻是意味深長。在孔子的言行中,自然表現出儒家的中心思想:「仁」。《論語》並不注重思辨邏輯,沒有生硬的理論思想,而是以長者姿態,在充滿感情地教導我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學而時習之」;如何做人,警示「巧言令色,非仁矣」,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如何處事,「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如何為政,「居敬行簡」,「里仁為美」。《論語》的精髓思想,我們冀望透過一些簡單的例子,引領大家走近孔子,走近博大精深儒家哲學。這種哲學可以使我們修身養性,塑造我們溫文爾雅、坦坦蕩蕩的性情,使我們的事業與儒家思想結合,跨入更加高尚的境界。在本書中,特別選取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對《論語》思想作全面揭示。在事例的選取上,每篇配置三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將孔子的思想重新歸納、整理,選取其側重點,將世界著名企業家及其為商之道或戰略思想,與孔子思想融會貫通。讓讀者可以透過這些例子,領略精深的儒家哲學。
中文經典100句:曾國藩家書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中文經典100句──曾國藩家書》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所託;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等等。透過淺白的文字,深入了解近代風雲人物曾國藩治家、交友、為政、處世、理財之道。《曾國藩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近 1500封書信。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為其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楚辭九章集釋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搏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宜脩,姱而不醜兮。 ~ 橘頌 ~本書系將古今研究九章之得失,作一綜合整理。本書共分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諸家校補,擇其正確者,書於?字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慎選古今之注,並涉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諸家札記、論文,嚴定去取,依時代為序,分列各節之後,並加按語,論其得失,略抒己見。至釋義,則分段為解,融貫通篇為一,脈絡分明。各章之末,皆附諸家評語,以相?證。俾便有志從事類似研究者,參考取資。
中文經典100句-昭明文選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 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 《中文經典100句──昭明文選》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咸自以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等,優美的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給。 &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選錄自先秦至南朝梁的詩文辭賦,不選經子,史書亦僅略選綜緝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開始注意到文學與其他類型著作的區分。
論語講讀
《論語》是記錄孔子與弟子之間、孔子弟子之間以及弟子與再傳弟子之間對話的語錄體著作,被列為古代讀書人必讀的《四書》之首,內容包括政治主張、哲學思想、品德修養、倫理道德和教育原則等。相傳距孔子一千五百多年後,北宋名相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許多看似簡單的道理,穿越時空,歷久不衰。《論語》的舊注本相當多,現代又有各種注譯本問世,本書以幾種重要的舊注為主,加上少量今人之解釋為輔的方法,來講讀《論語》二十篇,各篇體例包括正文、問題分析、文化史延伸、文學連結、集評,和問題與討論等,以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內容涵義。本書附錄《史記》中,司馬遷為孔子所作傳〈孔子世家〉,以及〈仲尼弟子列傳〉,可藉以了解孔子生平、一生評價,與其弟子的情況。前賢雖已遠去,幸好有弟子們記錄下來的一鱗半爪,足供我們細細體會,追尋其思想的軌跡。
史記講讀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 《史記》是文學的歷史,也是歷史的文學。上至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記載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兼具史學典範與文學經典的地位,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天文、地理、醫學占卜等,一直被後世所欣賞、閱讀和研究,可說是文學的歷史,也是歷史的文學。 《史記》的價值在於對史體的創例與破例,以人為中心的「紀傳體」體例影響後世敘事文學,不僅能表現人物的外部特徵,還描繪出人物的內心想法。《史記》的章法用詞有其獨到之處,後世詩文也常引用其典故。 本書精選《史記》十二篇,五種體例皆具,其中有〈本紀〉四篇;〈表序〉、〈平準書〉兩篇;〈世家〉兩篇;〈列傳〉四篇。各篇體例包括題解、正文(原典)、文化史延伸、文學史連結、集評、問題與討論等,並採以教師教導的「講」,與學生深入了解其涵義的「讀」結合的「講讀」方式,認識《史記》這部偉大的經典,足為後世莘莘學子及有識之士認識及推介的好書。
唐詩宋詞的十五堂課
唐詩宋詞不僅語言節奏優美,更有源自生活的詩意,讓人從浮華喧囂中返歸寧靜淳樸。本書介紹唐詩的發展與名家,如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並說明詞的起源與演變,列舉詞人,如歐陽修、蘇軾、李清照……等,帶你走進唐詩宋詞瑰麗多采的境界。「人文講堂」為一套多學科普及讀物,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與藝術領域,以滿足社會上各類讀者獲取知識的需求,也可作為大學通識課的教材。此系列每本書都有獨立的學科範圍和專業性,並且深入淺出,每本內容都有「十五課」,是為了在較少的篇幅內講清楚某一學科領域的知識。作者皆為有學術建樹與豐富教學經驗,又能將學問清楚傳達的重量級教授,並採用學術講座風格,有意保留講課時的生動口氣,增加臨場感,讓讀者透過這系列書,親炙名家名師講堂。唐詩、宋詞標誌著詩、詞這兩種詩歌形式達到的全盛時期。因為能夠深沁人心的不僅是優美的語言和節奏,更有那種源自生活的詩意,可以融入小說、戲劇、音樂、美術等,滋養一切的文藝形式,並讓人感悟人生,使人從浮華喧囂中返歸寧靜淳樸,回到人的本真,重新認識生活的意義。本書介紹詩在初唐走向高潮,到盛唐而精采紛呈,如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高適、岑參的邊塞詩;李白將盛唐浪漫精神深化;杜甫集詩歌藝術之大成並開創新局。繼而有中唐元稹、白居易的新樂府;柳宗元的山水詩;晚唐的杜牧、李商隱等人。詞則發源於五代民間曲子詞,主題以「小橋流水、細雨梧桐」的意象為主。宋初因文人名臣作詞如晏幾道、范仲淹、歐陽修、柳永等,詞風由男歡女愛轉為感慨人生,形成獨特風貌;蘇軾革新詞的內容風格、用調音律,並奠定豪放詞派的地位。其後有周邦彥致力於詞的律化;李清照、辛棄疾反映時代的詞作。閱讀本書,將可帶你走進唐詩宋詞瑰麗多采的境界。
臺灣學術新視野:經學之部
本書為「國科會文學一學門90-94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經學領域的論文集結。 & 發表者包含國內八大教育與學術單位的教授、學者十五人,論述範圍涵括:儒學研究方向的反省;歷代經學大師如鄭玄、朱熹、王闓運、戴震等 的著述輯證,與現今學人對《詩經》、《尚書》、《周易》、《左傳》、《論語》、《孟子》等的研究;明清以來三百餘年間,臺灣《易》學歷史的發展脈絡;曾被 儒家視為異端的佛家思想在經學中的援引及滲透;姚際恆、崔述、方玉潤等說《詩》取向跳脫舊有注疏桎梏在學術史上的意義;《十三經著述現存版本目錄》編纂過 程及其學術價值;《論語》與《詩經》在日、韓的傳播及影響,乃至較少人論及的公孫尼子及其論述考辨,皆有精闢深入的獨到見解。 & 本書為兼具歷史研究傳承與地域流傳分布的研究成果,可謂臺灣學術界近年經學研究之重要里程碑。
唐詩三百首(注音版)
有別於一般唐詩單調的編排,本書特別根據詩中不同的風采意境,繪製了精美的畫作,幫助小朋友理解詩意,加深對詩句的感動;詩歌內容提材豐富,有描述憂國憂民、兒女情長、田園風光、山河壯闊、邊塞戰爭…等。學習唐詩,不但能幫助小朋友加強文辭運用,更能提昇文學欣賞能力,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國學工具書! 本書特色附注音全國第一套親子詩畫讀本
田園詩派宗師:陶淵明探新
陶淵明是開創田園詩派的宗師,是中國詩歌史上一顆熠熠明星,固窮守節,人品崇高;詩文是天機瀟洒,純任自然,淡而實美,枯而中膏,意境深邃,古今傳誦。本書或析其生平之疑,窺其審美意趣;或探其思想境界,評其文學成就,無不是在另闢蹊徑,抒寫己見。陳怡良,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暨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楚辭學、中國神話、六朝文學、陶謝詩、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欣賞等方面之教學與研究。著有《屈原文學論集》、《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楚辭天問研究》、《陶淵明生平及其作品之研究》,及其他相關論文數十篇。
現代應用文與論文寫作綱要
本書有一項重要的特色,就是將「論文寫作綱要」與「現代應用文」合編在一起,著眼點是基於「論文寫作」其實也是應用文書的一環,因為除了書信、公文等傳統範圍的應用文書之外,論文寫作的格式與思考論證問題的方法,卻可以提供應用文書創作的深層啟發。本書的成立是一種嘗試,也希望藉著應用文教材補充一些論文寫作的方法與格式,協助閱讀者建立學術的思維與創造優美又具深度的實用文書。
台灣古典詩詞讀本
文學作為思想、情感的載體,蘊藏著深厚的血緣印記與經驗傳承,台灣文學歷經近一、二十年的艱辛跋涉,從邊陲趨於中心。本書之編撰,精揀細擇五十四家作品八十二篇。創作時間穿越明鄭、清領、日據、戰後以迄於今,長達三百多年;空間層面所指涉的範疇,涵蓋台灣全島及金門、馬祖、澎湖等地區。作品體式有古體、近體、樂府歌行及竹枝詞;題材方面,則思鄉、遊歷、園林、抒懷、詠古、詠物、敘事說理、憫農寫實等。擬透過此縱橫軸線,標誌台灣文學的座標,同時以風貌多樣的作品,立體展現豐富內涵,試圖描繪其清晰輪廓。本書特重「賞析」:或從藝術手法,或就主題思想進行鑑賞與掘發;「延伸閱讀」舉隅類似作品,藉以比較並讀,求能觸類旁通;「問題討論」重在啟發引導。凡此當有助於教學之便利及研究之參考。
詩詞名家名句精選辭典
跨先秦、漢、魏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 精心彙編五千句以上的詩、詞、曲名句 包含內容鑑賞和原作收錄涵蓋範圍齊全 是欣賞名家名句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書 本書特色共計六點: .內容豐富:共收錄5000句以上的名句,附上鑑賞和原作。 .分類清楚:分為詩詞曲三卷,並以朝代和名家進行分類。 .釋義完整:每一句皆完整釋意,並對特殊字句加以解釋。 .解說詳細:收編完整的原詩和提供明白易懂的鑑賞。 .查詢迅速:層次分明,版面清楚,容易查詢與閱讀。 .附錄完整:名家姓氏筆劃和名句首字筆劃兩種附錄方便索引。
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
作者李進文為五年級世代的知名詩人,得過許多文學大獎,他以詩意貫穿全書,充滿即興趣味,內容和形式涵蓋了散文和虛擬散文、類小說、異想、寓言……亂針刺繡中,節奏迭宕起伏,加以他從事數位內容的工作背景,揉合網路MSN即時通訊和E-mail電子郵件為全書大意象,創造與讀者在現代生活中的即時互動氛圍。
讀寫之簡:學詞講義
本書論述詞的閱讀與寫作,提綱挈領,闡釋義理,旨在示初學者學詞之途徑。上篇,論詞的美感特質。分析詞在情感與形式上的關係,詳述詞在時空情景、文辭格律上的對比性結構,深入淺出,且能兼顧文體內外等多個層面,輔以詞篇論證,切實呈現了詞體的抒情特質。讀者若能細心閱讀,對詞體美感有了基本的認知,往後無論是研讀詞篇或是從事寫作,都會有幫助。下篇,談詞的寫法。填詞須先知詩律,因此先介紹寫作古典詩的基本知識,然後詳述詞的字句聲律、章法結構,按入門途徑有序地編排,照顧到了形式上的各個重要部分。書末,編有「古入聲字派入國語四聲常見字例表」、「濁上變去常見字便檢表」、「平仄兩讀字表」,且而設計了一套填詞習作單,由四聲分辨,對偶練習,到小令填寫,提供讀者習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