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迷戀(精裝圖文詩集)
由路寒袖、陳黎、陳義芝、許悔之、蕭蕭、李魁賢等三十六位知名詩人一起歌詠象徵幸福黃金雨的阿勃勒,有浪漫有詩意;盡情抒發屬於南國風情的阿勃勒花語。 這是夏日的裙襬,在湛藍的穹蒼下,在南風的搖曳中,鼓動著多情的眼睛。 於樹下佇立,風就前來吟誦,有情之人必有律動的靈魂,於是,協韻合樂,那是花的歌聲。詩寫在大地,大地因而呼息;詩也寫在天際,天際隨之爍熠,凡此諸多美好,正是天上人間。三十六位詩人趕在花季來臨之際,共同書寫他們的黃色迷戀,阿勃勒。 從此,南國的阿勃勒有了詩的定義。 全書配上全彩插圖27幅。
實用詞曲選:賞析與創作
太史公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萬卷書」中,詞、曲自是中華文化燦爛之一頁。於韻文教學中,古典詩、現代詩,尚能引起注意,而詞曲之教學常為附庸,甚難深耕廣耘,未知其間頗有賞析創作空間,為深化此一教學品質,故編輯本書,除分詞、曲兩大部分,並有概述、賞析、創作三項,使讀者能由賞析而創作,領略詞曲之美。 詞的部分包含詞之概述、代表作家與作品、詞之內容分析,以及詞之寫作——由創作歷程而技法舉隅,使愛好者於賞析詞篇外,起興而執筆,自無難處。 曲的部分則有曲之概述、曲之代表作家與作品、曲之內容分析,以及曲之技法舉隅。由用字運句而設問、比喻、誇張等技巧之例舉運用,使讀者有所遵循。
詩經風雅輕鬆讀(親子互動嬉遊書4)
中國文學浩瀚博大,源遠流長,但是古文未必艱深難懂,古文也可以親近現實生活。方芳女士很有心,從古文中找智慧,為新世代的孩子選編了這一套淺顯易懂,循序漸進的語文學習書,就像是為了孩子鋪設了美麗的花崗石,引領小朋友走入花繁蝶舞的文學花園。秦嘉華【國語日報編輯、校對組長】詩經將是宋?學習的重點之一,雖然從前在學校沒讀過幾篇,但總依稀記得詩經裡優美的文辭,難怪古云:「不學詩無以言」,可惜有興趣想學習的人,卻往往會被幾個不當用的古字給嚇到而生怯。透過芳芳的解說,我才知道,原來詩經是古代的歌謠,有很多疊句,配合書中簡易的情境說明及文字遊戲,詩經其實並非高不可攀!廖芬蘭【文德國小讀經志工、帶領孩子讀經唱詩並教唱日語童謠】芳芳不但讓小朋友?音韻讀出或覺,還設計了好些項目,要小朋友邊玩邊思考,那些有趣的畫圖和文字遊戲,讓大人也想回味童趣。知道有人和我一樣在作推動古文詩歌的事,真是「德不孤,必有鄰」;十多年前我們剛開始推廣「中華兒女唱唐詩」之初,就有朋友說:這是「種福田」的工作。我現在也要告訴大家,芳芳也是在作種福田的工作,希望小朋友受到福蔭,也是功德無量!趙雪芹【中華兒女唐詩新唱主唱】
東坡以詩為詞論題新詮
東坡「以詩為詞」,跨越文體的界限,成就了詞的勝境,也影響了詞學的走向。本書採詞學文體論的觀點,以「東坡─以詩為詞」為核心,論析東坡由詩到詞的創作歷程,評述其融詩入詞所開創的清雅意境,並深入研究因之而引起的詞學論爭課題,如詞情之有無、蘇辛詞「豪」之辨、詞為詩餘的正反論說等。所論皆能探其本源,知其流變,更藉各種概念的比較分析,相互參照,釐析詞之為體在詩、樂間的本質特性,重新認識東坡詞之意義、評定其詞史地位。本論文探討東坡早期作詞的創作歷程,東坡清雅詞境的取向,詞情的論證與取向,宋代詞學中蘇辛詞「豪」之論,宋人詩餘觀念的形成,均甚有可觀。且主題明確,切入點亦頗新穎,能釐清詞體、詞論等詞學觀念;又引證詳略合宜,敘述文字順達,章節安排亦稱允當。(評介人:蘇淑芬,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
★ 名詩人、名主編陳義芝先生,追本溯源,抽絲剝繭,深入探討台灣現代詩的流變。是研究詩學非常縝密的參考書籍。★ 名學者作家王德威教授專文作序推薦!
值得大聲朗讀的50首唐詩(附光禹朗讀CD)
考試是一時的,閱讀卻是永遠的。 讀詩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它一個故事,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那麼,那首詩就會深深進入你的生命,跟你一起活著。 黃雅歆副教授用絕妙文詞,分享自己對唐詩的感動;知名廣播主持人光禹則以專業磁性的嗓音,讀出唐詩的美好音韻。他們透過文字與聲音,真心誠意傳達一種讀詩的自由與快樂。當你大聲朗讀出詩歌的韻律、了解詩人的心意,那麼喜樂哀愁的表情,就會在聲音中自然浮現,詩也能因此深化於心了。 關於CD策劃朗讀光禹 有人說,他是廣播界的藏鏡人。但他說,他只想做個普通人。 有人說,他是出版界的黑馬。但他謙虛的說,他寧願是個千里馬。 他的人,就在他的書和文字間,及廣播節目裡,與你真情相見。 他的作品每一本都讓人耳目一新、無限感動,創下熱銷的紀錄。 目前仍在飛碟電台擔任「夜光家族」節目主持人,週一至週六每晚11:00?1:00,與所有家族的老少朋友在空中相會,永遠做大家的好朋友。
《論語》中之四科十子
本書以大意為主,除非必要,盡量不旁及其他形音義,或名物之探索考證。所言多雜揉昔賢時彥之論,或側入一己讀書偶得。重要言論,或互相發明,兩說並可,甚而特殊歧異者;或以詮釋精美,考校詳確,則亦盡量彙集於附註中。除便於檢閱外;亦在存盛德懿行,佳言警句於茲書也。
新解宋詞三百首(軟精裝)
詞,又名曲子、曲子詞、詩餘、長短句;起源於唐,成熟於五代,至兩宋而大盛。由於宋朝經歷了偏安、亡國等重大變故,因此在作品的風格上,有明顯的階段性變化:晚唐五代時,詞作的風格較為華麗奢靡,作詞者專事書寫豔思戀情。到了宋初,詞壇的發展基本也是沿著這一途徑。北宋中期,由於受到古文運動的影響,使詞作的題材有了擴展,藝術價值亦跟著提高。北宋後期,蘇軾以詩為詞,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開創了豪放詞的詞風,並使這類文體在文學史上取得了正統地位。南渡之後,詞人遭遇山河變色之創,大多感時憂國,但因為國勢衰頹,無力作為,只能藉著詞作,抒發滿腔憤懣之情;南宋中期,偏安局面已成定勢,享樂之風興起,有姜夔開「清雅」詞之先河;南宋末期動盪加劇,王朝統治岌岌可危,詞人創作的內容擴及社會各個層面,風格也更加多樣,婉約詞、豪放詞、清雅詞並行發展,在王朝末世,最後一次綻放淒美豔絕的花朵。
唐詩選給現代人的啟示
二十一世紀來臨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世界固然如此,就是我們的國家、商場、家庭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莫不隨著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這樣,更導致人們價值觀的不同,這些改變來得如此迅速而劇烈,所以在人與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上,造成了難以調適的困難。 對這樣的情形,我們該採取什麼因應措施,才能使自己能有個圓通、順利的人生呢?我們以為古籍將能為我們提供許多資訊和答案。 所謂﹁鑑往知來﹂,即明識往事,可以推知未來。例如,我們閱讀史書,多識古事,可以鑑往知來,有助於做人、做事,甚至為政治國。 在古籍裡,無論歷史著作、文學作品、哲學思想、處世訓誡,或兵法,都是經過激烈的政治環境的變化過程而完成的,因此,書中的人物透過作者的文筆,呈現出來的思想,是很可以作為我們參考的。何況,這些古籍都經過悠久歷史的考驗,而被流傳下來,自然最能為我們提供適應生存與變化的學問。 另外,古籍作品的可貴在於,在這些著作裡,它雖然表現出彈性的風貌,以期能適應中國長期以來政治變化多且大的環境,但是,在這些著作的精神裡層,每一部不同的書籍,都還保持著它們自己的主觀性的個性。 對現代的人們而言,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之一,是有關於心的問題。 ……被周圍物質環境所包圍的空虛的心。 ……很難再以合理的方式去抓住人們的心。 生活在今天的社會,雖然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是,許多人多多少少曾遭遇過有關心靈的問題。而在這一方面,古籍是能有所幫助的。因為,時代、社會制度雖然在改變,然而人的心靈卻終究是不大有變化的,而古籍卻能幫助我們透徹的了解到心的深處。 這就是為什麼在醫藥如此發達的現代,而中國醫藥的方法仍被世人重視的原因。中國的醫藥重於改變體質,可以使現代醫學難以治療的慢性病痊癒。我們以為,古籍也能將現代人有病的心,予以治癒。 這套叢書就是以這樣的觀點,將歷史、思想、文學等古典作品集合起來,希望給現代社會帶來一些貢獻。 古籍相當繁多,我們擇取與現代社會有關的作品,並從此作品中選出意義較深的名言,加以解釋和說明,這也可以說是抽取精義的一種作法。 經歷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考驗的先人的遺產,若對今日社會人心的智慧有所啟發。或以之作為人生的指南針,為人們帶來些心靈的安靜,或對諸位有任何幫助,這是本叢書出版者最高興和光榮的事。
中文經典100句-唐詩
「中文經典100」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
清代的詩歌「箋釋學」非常興盛。唐代詩人別集之箋釋,以杜甫詩、韓愈詩、李賀詩、李商隱詩為最多。諸家箋釋,幾乎都以「詩史」、「比興」為本質觀,以「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為方法學。顯示清初以來,詩歌箋釋有一同趨之思潮,形成類化之批評型態;其中李商隱詩之箋釋尤具典範性。本書即以李商隱詩之箋釋為示例,全面而深入反省批判清初朱鶴齡以下,歷經馮浩以至民國張爾田等,凡三百餘年之箋釋學史,以考察其源出與流別,辨析其方法之效用與歧誤而調適之。當有助於學者對清代詩歌「箋釋學」之明解。
讀詩經的方法學(軟皮精裝)
詩經是從「人」開始,是從「男,女」的愛情開始的.....是給我們自由欣賞.你愛怎麼欣賞,就怎麼欣賞:你不要管別人怎麼欣賞?你只要管自己怎麼欣賞,就是對的.詩經,是歌謠.歌謠,是人民的「生命」,是萬物的生命;是宇宙大道的生命.
中文經典100句:宋詞
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宋詞名句100》為本系列第六本,精選宋詞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在《中文經典100句——宋詞》中還有更多精彩實用、千百年來益顯光輝的智慧名句,值得一生不斷地反覆思索咀嚼!
論語的智慧圖解
要想趣味盎然讀《論語》,就要先確認「以什麼樣的立場讀《論語》」,也就是先確立自己的立場之後,再開始讀《論語》,就可以一讀就開竅了。 例如,站在管理職的立場,就可以利用《論語》來分辨誰是優秀的人才,誰是會帶給公司困擾的員工;以有目的的立場閱讀《論語》,或許就會覺得《論語》比較有趣。 又例如,在必須說服周遭的人的時候,也可藉由閱讀《論語》尋求幫助。當然,以學習的立場進行閱讀也可以,亦或是站在關心老人家、小孩的立場來閱讀也很好。 碰過各種狀況的人,只要看《論語》,就可以在字裡行間,發現符合自己心境的智慧之語。而這些智慧之語,在沒有狀況的時候,我們是絶對不會注意到的。
中文經典100句-詩經
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例如名句有「榖則異室,死則同穴」,從周朝一位感情奔放的女子,「門不當戶不對」地愛上一個比自己社會階級更高的貴族男子。挺身而說出:「無法出生在同一個房子,但希望死後葬在同一個墓穴。」到漢代焦仲卿與劉蘭芝相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這〈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婚姻觀念與制度的演變到偉大愛情千古不渝,都有完整而精采的闡述與演繹。
古典新詮:中國古典詩詞賞析文集
本書收集了五十六篇有關中國古典詩詞的賞析文章,分為四大部分:「中古詩」、「唐宋詞」、「二主詞」、「古典與自然」。前二者是對魏晉南北朝及至唐宋時期的詩詞進行具體的篇章鑒賞;「二主詞」是通過對南唐二主--李璟與李煜詞的系列分析,在探究其詞的藝術奧秘之餘,亦展現了南唐從昇平到衰微再到亡國的歷史(也是文學)演變過程;「古典與自然」則是以某一自然物象為焦點,通過?多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進行綜合歸納的論析。本書作者對古典詩詞的賞析甚為用心,力求從中得出一些新的東西--新的感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或新的結論。
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
杜甫自秦入蜀詩歌主要包含了紀行詩二十四首以及在中途站同谷寫作的〈萬丈潭〉與〈同谷七歌〉。本書嘗試由杜甫個人與詩歌流派的角度多方審視其紀行詩的成就,並由龍、鳳象徵為線索提供合讀〈萬丈潭〉與紀行詩中的〈鳳凰臺〉之可能,最後處理了〈同谷七歌〉的意義結構與其開創性,期望能較精切的標定杜甫入蜀詩歌在文學史中的地位。 靜宜大學中文系黃盛雄教授評論本書為:「集中大部分論文皆以修辭學的方式切入研究,研究之方法妥切,亦頗有個人之創建。」中正大學中文系許東海教授評論為:「本書以修辭視角深入剖析其中之幽微意蘊及其創作成就。大體而言,乃別具一格,自有特色。有助於杜詩研究的閱讀門徑,可資學術參考。」
中文經典100句:論語
《論語名句100》為本系列第一本,精選論語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論語給現代人的啟示
在論語這一本書中出現的人物很多,除孔子之外,有孔子的許多弟子、齊、陳、衛、楚、魯等國的國君、大臣及賢士、隱者,甚至還有些知名的村里之人,連孔子兒子幼年時代的朋友,也曾在書中出現。 這些人物,有的自始至終是書中的常客,有的只露了一次面,就全本『論語』來看,扮演著與臨時演員一樣的角色。 除了人物多,為『論語』中的特色之外,而且每一個人物各具自己的人格、個性。或也可以說,透過一章一章的對話,已充份凸顯了那些人物,使他們有了鮮活的生命。不僅如此,論語這本書,更是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展開討論。 這書的中心話題之一是有關「仁」的討論。在論及仁的意義時,孔子用以答覆顏回的答案,只適用於顏回,而在答覆子路時,就用了只適合於子路的答案。 孔子對不同的弟子,給予不同的指導和訓誡,這是多麼令人驚異啊!更不止於此,論語書中,孔子的每一個弟子,如子貢有他獨特的講話語氣;子路也有他不同於其他弟子的神態,其他眾多弟子,莫不如此,而彼此之間是絕不混亂的。 像這樣的情形,如果是出身某人的著作,經過一番慎重的處理,自然是有可能的,但是,『論語』是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經過很多人的手所編纂而成的,竟然也呈現出人物的多樣性,是很不可思議的。 論語是像這樣,以多種多樣的人物,多種多樣的主題,且沒有什麼順序,彷彿是任意排列的,所以,讀者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去看這本書,而且翻看其中的任何一頁,都不致有不能繼續下去的困擾,使讀者有充分閱讀的自由。 由多樣的人物和主題,隨意的排列,這些性質組成了論語這本書,所以,當你讀這本書,有如品嚐一道「什錦大拼盤」,這是其他古典書籍所沒有的特徵,也是論語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唐詩三百首(彩圖注音版)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顛峰盛期,其詩歌內容不但有描述憂國憂民、兒女情長、田園風光、山河壯闊、邊塞戰爭等,題材豐富!學習唐詩,幫助小朋友加強文辭運用;提昇小朋友欣賞文學能力。為了幫助小朋友更融入詩境,本書特別繪製了精美的畫作,傳達詩中不同的風采,幫助小朋友理解詩意,加深對詩句的感動。
易學與史學
周易》系統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這份珍貴的遺產,是學術界的一項艱巨任務。近年來,海內外出版了多種易學著作,形成了一股周易熱。 關於周易文化的論述,提出許多問題,發表許多見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又為易學愛好者和關心傳統文化的讀者帶來許多困擾。有鑑於此,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的同仁,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這套叢書,參加爭鳴,希望能為讀者澄清一些問題,將弘揚傳統文化引向較為健康的軌道。我們編寫這套叢書,依據以下幾條原則: (1)倡導以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研究和評介周易文化,區別精華和糟粕,突出易學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周易》系統典籍,所以長期流傳不息,關鍵在於其中蘊涵的智慧或思維方式,吸引歷代學人不斷追求和闡發。這套叢書的重點在於闡述其智慧,使讀者從中受到教益,故定名為《易學智慧叢書》。 (2)《周易》系統典籍或歷代易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各個領域,如古人所說「易道廣大,旁及天文、地理……」等,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弘揚易學智慧,不能局限於《周易》經傳本身,如歷代經學家所從事的注釋工作;還要看到其在實際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響。編這套叢書,著眼於從傳統文化發展的角度,闡述易學智慧的特色及其價值。 (3)任何傳統文化的研究,都應同當代的文明建設聯繫起來考量,走現代化的道路,即古為今用的道路,傳統文化方能重新煥發出其生命力。編寫這套叢書,亦力求體現這一精神。總之,弘揚傳統應根植於現實生活之中。 (4)《周易》系統的典籍,文字古奧,義理艱深,一般讀者難於領會。編寫這套叢書,一方面立足於較為踏實的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對原典不能妄加解釋和附會,一方面又要以較為通俗易懂,用當代學人所能接受的語言,敘述易學智慧的特徵,易學文化流傳的歷史及其對中華文化所起的影響,行文力求深入淺出,為易學愛好者提供一入門途徑。 以上四條,是我們編寫此套叢書的指導方針和要求,參加撰寫的同仁,大都按這些要求努力工作。 有的稿本改寫多次,付出了艱巨的勞力,至於是否達到上述目的,要待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了。 總之,編寫這套叢書是一種嘗試,旨在倡導一種學風,拋磚引玉,以便同學術界、文化界的同行,共同實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 (朱伯崑先生現任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院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