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詩詞選
對蘇軾的作品有更多認識 本書收錄蘇東坡生平所著的詩與詞,江蘇軾的詩與詞做了有系統的整理。本書收有多首蘇軾所做的詩、詞,每一首都是絕妙好詩、好詞,且每首詩都附有注釋,閱讀本書,將對蘇軾的作品有更多認識。 本書一共收錄的詞有:念奴嬌、洞仙歌,水調歌頭、江城子、蝶戀花、水龍吟、鷓鴣天、南鄉子、虞美人、菩薩蠻、瑞鷓鴣、定風波、畫堂春、醉落魄、南歌子、浣溪紗、西江月、卜算子、漁父、望江南、好事近、陽關曲‧‧‧‧等多首蘇軾所做的詞。而詩的部分則收錄有:贈別、西湖、贈劉景文、飲湖上初晴後雨、初到黃州、上元恃宴、中秋月、新城道中、自題金山畫像、書李公擇白石山房、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倦夜、海棠、吉祥寺賞牡丹、花影、洗兒詩‧‧‧‧‧等多首出自蘇軾筆下的詩。
D 秋繁露逐字索引
我國蔡耀堂﹝廷幹﹞於民國十一年﹝1992﹞編刊《老解老》一書,以武英殿聚珍版《道德經》全文為底本,先正文,後逐字索引,以原書之每字為目,下列所有出現該字之句子,並標出句子所出現之章次,此種表示原句位置之方法,雖未詳細至表示原句之頁次、行次,然已具備逐字索引之功能。 & 《老解老》一書為非賣品,今日訪間已不常見,然而蔡氏草創引得之編纂,其功實不可泯滅。我國大規模編輯引得,須至一九三零年,美國資助之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之成立然後開始。 此引得纂處,由洪業先生主持,費時多年,為中國六十多種傳統文獻,編輯引得,功績斐然。然而漢學資料卷帙浩繁,未編成引得之古籍仍遠較已編成者為多。 & 本計畫希望能利用今日科技之先進產品──電腦,重新整理古代傳世文獻;利用電腦程式,將先秦兩漢近八百萬字傳世文獻,悉數編為「逐字索引」。 俾使學者能據以掌握文獻資料,進行更高層次及更具創意之研究工作。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
詞興起於李唐一代,大盛於趙宋之際。本書論述其間五大名家,一窺詞體演變與詞人風格堂奧,發現兩者實為表裡,正是詞史推移的動因,而詞體又是新美學與新文 化的產物,其意義恆存在於其變動不居的演化過程,至於文人詞與通俗詞的分合,換頭與詞長等形式問題,本書更是多方推敲,闌幽發微。所謂風格批評,典範薈萃 於茲。 作者孫康宜教授係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博士,嘗負責該校葛斯德東方圖書館,目前擔任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主任。 & 譯者 & 李奭學 & 輔仁大學英國文學碩士,曾任教於東吳與輔大,現肆業於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班,著有<<中西文學因緣>>(聯經)等書。
春秋公羊傳今註今譯
文化的創造為生活,文化的應用在生活。離開生活就沒有文化。文化是個抽象的名詞,內而存於心,外而發於言,見於行。不知不覺自然流露,自然表現,所以稱之曰「化」。一言一默,一動一靜,無形中都受文化的影響。生命不朽,精神長存。可貴的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寶貴經驗閱歷,皆可藉此傳播至無限遠,無窮久。因此,我認為中國古書即中國文化之結晶。 在讀者一面講,藉著典藉書冊,可與古人相交通,彼此心心相印,情感交流。最重要者應該說是文化的流傳,教訓的接納,成敗失的鑒戒,都可由此得到收穫。 古今文字有演變,文學風格,文字訓詁也有許多改變。讀起來不免事倍功半。近年朝野致力於文化復興、文化建設,讀古書即成最先急務。為了便利閱讀,把一部一部古書用今日的語言,今人的解釋,整理編印起來,稱為今註今譯。
唐詩賞析
唐詩 在中文學史上,唐詩猶如一顆炫目的星星,它散發出的光芒,使中國文學史的夜空,增添了無限燦爛與輝煌。 詩歌的歷史或許更早於語言歷史,在語言、文字尚未發明之前,詩歌就已經在先民的口中傳誦著,歷經了數千年的孳乳、蘊育,終於創造出一個燦爛的唐詩時代。而唐詩,在中國文學中,最令我們這些後代子孫自豪。 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必須探討,了解的學問實在太多了。而「詩」在眾多學問中,佔有重要的一席,因為中華民族號稱「詩之民族」,擁有詩之民族美稱的我們,對「詩」能不多寄予一分關懷嗎? 這本「唐詩賞析」是專為初讀詩的人編寫的,只要對它發生興趣而詳細閱讀,保證能帶您走進美麗的唐詩世界。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 (上)
語言文字習俗之演變,古代文字原為通俗者,在今日頗多不可解。以故,讀古書者,尤以在具有數千年文化之我國中,往往苦其文義之難通。今註仿資治通鑑今註體例,除對單字詞語詳加註釋外,地名必註今名,年份兼註公元,衣冠文物莫不詳釋,必要時並附古今比較地圖與衣冠文物圖案。全書白文四十七萬餘字,今註假定佔白文百分之七十,今譯等於白文百分之一百三十,合計白文連註譯約為一百四十餘萬言。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 (中)
語言文字習俗之演變,古代文字原為通俗者,在今日頗多不可解。以故,讀古書者,尤以在具有數千年文化之我國中,往往苦其文義之難通。今註仿資治通鑑今註體例,除對單字詞語詳加註釋外,地名必註今名,年份兼註公元,衣冠文物莫不詳釋,必要時並附古今比較地圖與衣冠文物圖案。全書白文四十七萬餘字,今註假定佔白文百分之七十,今譯等於白文百分之一百三十,合計白文連註譯約為一百四十餘萬言。
大學今註今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禮記篇名,本為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全文綜結先秦儒家論人生實踐、道德實踐的要旨。大學凡有三本:一為古本大學;二為石經大學;節次不及古本,且中間竄入顏淵問仁至非禮勿動句,疑好事者為之。三為程明道先生與其弟伊川先生大學兩定本,節次均不同。全文為伊川所序次;而彙為經一章,傳十章,則為朱子所定。本書以通行朱子章句本為據,內容注釋大體係依朱註,酌採他家之說以補正。禮大學疏引鄭目錄云:「名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此大學之篇,論學成之事,能治其國,章明其德於天下,卻本明德所由,先從誠意為始。」朱熹釋大學,取其有別於幼學及小學,為大人之學也;為講究立身治世基本學問的一本書,其中包括自修身以至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