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
從詩經、楚辭、樂府古詩、艷歌宮體,直到閨怨詩和花間詞,以男性為中心的詩詞創作隱藏了多少釋放情慾的性符碼?古代才女們又是如何突破傳統,拓展出新的女性視野? & 一部探討中國文學中的婦女及婦女文學的文學批評力作,結合古典文學傳統批評與現代西方批評理論,特別是以女性主義批評理論梳理文本中的女性和女性作者問題,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風騷精神」與「豔情趣味」這兩大源流對立與融合之趨勢作為探討主軸,獨到分析了政治與愛情、文人與女性、詩歌與音樂的複雜關係,融合引人入勝的詩詞鑒賞與多所創新的理論探討為一爐。 & 本書特色 & ★國際知名學者孫康宜、李奭學、張宏生聯合推薦 ★融合中西方文學批評理論,探討中國古典詩詞的專論,格局宏闊,立論別開生面!
中國詩詞名家名句名句分類辭典
本書是作者詩詞名著《中國詩詞名句析賞辭典》(又名《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一書的姊妹書,分二部分:一、《歷代詩詞名家名句辭典》,二、《歷代詩詞名句分類辭典》。 一、《歷代詩詞名家名句》,以中國歷代詩詞名家為單位,從先秦到民國的詩人詞家,全依作者出生潮代和年代的先後排列,將同一詩人的詩詞名句佳句,全收集在一起。 二、《歷代詩詞名句分類辭典》,將歷代詩詞名句佳句,按詩意性質,分編成25類,每類詩句按首字筆劃排列,查找欣賞方便。 全書詩詞名句琳瑯滿目,隨手翻閱,美不勝收。是查找中國歷代詩詞名句及其作者詩題出處的最佳工具書。 全書將中國歷代詩詞名家,所寫膾炙人口名句,按詩人年代排列.另依名句詩意分成25類編排.名詩佳句全在本書,琳瑯滿目.查找方便.是研究欣賞中國詩詞和從事寫作編輯必備工具書。
作賦津梁:明代萬曆年間辭賦選本研究
本書以萬曆年間辭賦選本為研究對象,各章節將以下列方式進行: 一、分辨各選本的選型(編選體例)、考察各選本的選心(選賦意圖)、探究各選本的選源(採選對象及範圍)、釐析各選本的選域(所選賦家的時代跨度及所選作品的內容豐富性),即選本自身的研究,包括序跋、凡例、卷帙、評點等分析。 二、了解選本編纂者的生平事蹟、社會角色認定、具體編選過程,以釐清社會風氣、文學思潮對其選編的影響。 三、比較各選本的選文現象,必要時參照其他綜合類文學總集中選賦情況,以明白作品於選本中的消長變化,以及該選本在文學史上的意義。 & 本書特色 「賦」作為一種文體,從原本暇豫事君的產物,發展成為一代廟堂文學,至唐、宋時期又轉化為科舉取士的掄才玉尺,始終雄踞文學主流的地位。
超譯詩經:千年的歌謠
翻轉詩經,魅力無比! 【精美圖示】┿【詩經學堂】┿【文學書房】┿【時事看板】┿【名人小傳】┿【文學舞台劇】┿【穿越千年時空】┿【你一定不知道】 各種別出心裁的單元,引領讀者穿越時空,來一趟很文青、很文趣的《詩經》之旅!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從這些充滿情感的文句中,深情的反映了千年前各階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古代的青少年也會因情竇初開而患得患失;中下階層也會因受欺凌而吶喊……這是一本千年來最動人心魄的歌謠,寫出千年前古人的心聲,也為千年後的你傾吐心事……
古詩十九首釋
將典故的考論和辭采華茂的體驗結合起來, 新舊文學的融會貫通, 文壇大師朱自清以獨有的詩歌闡釋帶你重新認識《古詩十九首》。 一九四一年朱自清在國文月刊設置詩文選讀一欄,便是要分析古典和現代文學的重要作品,幫助年輕人了解,引起他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分析的態度。 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實欣賞,透徹的了解。朱自清選擇古詩十九首有兩個原因:1.這十九首可說是最古的五言詩;2.十九首既是詩的古典,說解的人也就很 多。在這朱自清選擇唐代李善的註,因他認為李善的註最為謹慎和切實,釋事(也就是典故)的地方多,而釋義(也就是用意)的地方少。朱自清更直說,要透徹了 解詩必須要弄明白詩裡的典故,才不會望文生義,模糊影響。在李善註後是說明,朱自清兼採各家,然令人遺憾的是朱自清僅釋九首而止。 古詩十九首既無固定的題目,也沒有作者,卻擁有相似的風格,但考據這些詩並不是民間的作品,而是文人仿樂府作的詩。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卻選了這十九首詩 編輯在一起,並為這十九首詩加一個總題目:古詩十九首。而後人則習慣取其第一句為篇名。古詩十九首後,詩歌就脫離詩經的四言詩體和楚辭的騷體,開始了沿襲 千年之久的五、七言詩體。在古典詩歌裡,寫得最多的就是五言和七言詩,而古詩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詩情畫意:祖孫詩畫合集
這是一祖一孫的詩畫合集。 & 祖父七十五歲,孫女十歲,二人年齡相距整整一甲子。 & 祖父曾任大學教授,詩風深受舊詩詞及民初詩人的影響,明白朗暢,以較短小的形式,表現極豐富的感情,迥異於時下的新詩作品。 & 孫女現就讀於國民小學,聰明好學,所作的畫稚拙可愛。因曾受兩年的美國啟蒙教育,構圖較重視創意,表現了極濃厚的個人色彩。
論唐宋時期詞體婉約本色的建構
「詞以婉約為本色」乃治詞者的常識觀念,長期以來,雖多有從風格論質疑者,或者試圖解釋其原因,然卻少有人從動態的角度思考其形塑的過程。本文從「本色」這個術語入手,站在文體論的立場上,認為文體本色發展到後來,實為一結合風格與語體,具有美典高度的概念,而詞於唐宋期間便是先在創作上經歷了從陰性基調到符合抒情詩美典的演變;然而蘇辛一派張揚其個性的衝擊引起了理論上的思索,最後周姜在創作中用不同的方法達成協調,成為兩種本色之典範。文中分為起源、衝突與調和三個階段,結合創作與批評兩方面論述,對許多既定觀念有一番新的想法,對歷來爭擾不休的議題也提出了自己的新解釋,期能讓此一僵化的死觀念重新獲得生命力。
人間詞話七講
《人間詞話》是重要的文學批評,也是晚清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辭優美,但因解說的方式是傳統的意象式批評,一般人不易讀懂。 & 在中國的各種文學體式之中,最讓人感到困惑的就是詞。因為文章可以用於載道,詩可以用於言志,詞卻很微妙,它師出無名,不知道它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一般來說好詩容易分辨,但大家卻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詞? & 詞本來是歌宴酒席之間寫給歌女的歌詞,但好詞卻能寫出一種不得已的感情,因為詞所表現的是比詩更為深遠幽微的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境界說為其立論核心,認為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又說宋人的詩不如宋人的詞,是因為宋人寫詞比寫詩更真誠,就是因為脫去了「言志」的束縛。 & 詩詞大師葉嘉瑩將詞的演變及發展重新梳理,旁徵博引歷代著名詞家之詞作,以細膩的文字闡述作品中深微幽隱、意在言外的美感,帶領大家細細吟味那語盡而意不盡的餘韻。 & 書中特別收錄王國維《人間詞話》石印本,供讀者研讀賞析。
1960世代詩人詩選集
★ 身兼「小雅文創」與《銀河詩刊》總編輯,詩人陳皓曾是多個詩刊主編,同儕間戲 稱為最會辦詩刊的人。2014年創建《銀河詩刊》,這是一個以推廣現代詩創作而建置的 平台。邀集了傑出的詩人群,組成堅強的編審團隊,定期遴選優秀現代詩作品,出版詩 選、詩刊、詩集等。 ★ 首發創刊號為世代詩選系列,以1960世代詩人詩選為主題,自琹川至方文山共選錄 了33位世代詩人作品,由詩人陳皓與陳謙主編,名詩人向陽作序,希望朝著史料建置的 方向為出發點。期許可以站在自我身處的歷史定位上,為現代詩史填上微小的一塊拼 圖。 ★ 詩選與詩刊的差異: 項次 差異之處 世代詩選 (勝出) 一般詩刊 01 時效性 不限時效& & & ○ 每季或半年即過期 02 詩作內容 精選水準& & & ○ 內容主題較分散 03 印刷品質 典藏意義& & & ○ 印刷精美 經濟考量 04 品味收藏 世代詩選& & & ○ 可成套書 雜誌性刊物 05 歷史價值 世代定位& & & ○ 文史價值 期刊方式 06 經濟效益 價格平實& & & ○ 精華匯萃研究價值高 價格一般 個別詩社風格
詩經新譯:流轉千年歌未央
《詩經》原文本是歌辭,記錄了當時的口語和文法,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和語言變化,已經與現代語文產生距離而顯得古奧難解。本書的特色就是將《詩經》詩句譯為簡明順口、句式整齊且自然合韻的白話文詩歌,並標註注音,適合讀者閱讀吟誦,一窺上古社會的生活面向與喜怒悲歡,重現《詩經》紮根於社會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寫實特色。 &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而優美的詩歌文學總集,收錄了民間里巷歌謠,以及士庶燕饗輿論,亦有廟堂朝會辭令,充滿古代社會生活的人文之情。其質樸真摯的情思和活潑自然的歌韻,浪漫綺麗的藝術形式和生動多元的意象,不僅能豐富文學涵養,亦能增添生活情味。 & 《詩經》原文本是歌辭,記錄了當時的口語和文法,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和語言變化,已經與現代語文產生距離而顯得古奧難解。本書的特色就是將《詩經》詩句譯為簡明順口、句式整齊且自然合韻的白話文詩歌,並標註注音,適合讀者閱讀吟誦,一窺上古社會的生活面向與喜怒悲歡,重現《詩經》紮根於社會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寫實特色。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性的情感與需求始終共通。在急速向前的生活步調中,閱讀《詩經》,親近經典,從尚友古人的文學世界裡得到安慰,可以沉澱心靈而有所啟發,為生命之流注入清澈活水。
詞苑新聲:名家詞導讀
本書計有五章,第一章前言,為詞之概述,兼敘敦煌曲子詞。第二章唐五代詞選,介紹晚唐五代詞家、風格及其作品,包括舊題李白、白居易、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六家詞; 兼述劉禹錫、李璟之作。第三章北宋詞選,探究歐陽脩、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五位詞人之生平、詞風及詞作;另以晏殊附歐公之末、秦觀附於蘇軾婉約詞後。 第四章南宋詞選,導讀陸游、辛棄疾、姜夔、吳文英四家詞、風格及作者生平;並敘王沂孫格律之作。第五章結語,為詞之習作,兼述王國維三境說。 綜觀全書體例嚴整,論述精闢,深究鑑賞之餘,每有獨到見解,隻言片語,足以發人省思,堪稱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最新力作,──在此誠摯地推薦給大家!
詩無邪:精選詩經200句
★品德教育推薦優良圖書!以插圖演繹《詩經》中的人生智慧,生動故事直觀剖析深奧哲理,簡讀之可含英咀華,精讀之可參悟靈修。感受古今時空的思想共鳴,兩百句《詩經》菁華為您展現先人的心靈脈動。展現先秦生活畫卷,體悟樸實而真切的意境。讓您輕鬆讀懂《詩經》★品思古韻/汲取智慧/感悟人生
心悅君兮:詩經情事
人世間的情愛,看似多彩多樣,曲折萬變,但若能穿越三千年,回到「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時代,我們恐怕要失聲驚嘆,當時人們的情思愛想與現今我們的,竟然如此近似。 說暗戀,有「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說單戀,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說渴慕,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說遐想,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說躊躇,有「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說無奈,有「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說自傷,有「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說自尊,有「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說怨懟,有「豈不爾思?子不我即!」說愁悶,有「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說失落,有「未見君子,我心傷悲。」說絕望,有「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說執著,有「雖則如雲,匪我思存。」說堅貞,有「穀則異室,死則同穴。」 說離情,有「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說思念,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說情欲,有「有女懷春,吉士誘之。」說決絕,有「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且看作者以略帶詼諧的筆調、精闢獨到的見解,為你娓娓訴說、慢慢剖析,那細膩幽微的詩經情事,而她將遠古詩經與現代民歌及流行歌曲參照比較,更是饒富趣味。
中國詩詞名句析賞辭典
「欣賞詩詞名句」和「由名句查作者、讀原詩」是本書兩大主題。全書以「名句」為單位,每「句」皆包含:1精選名句、2出處—年代、作者、詩題、3析賞、4原詩原詞全文,書末並附作者原詩索引。上自詩經,下至民國詩人作品,中國歷代膾炙人口、最傳誦引用的不朽詩詞和民歌俗諺對聯,皆廣搜精選在內,窮探其源;名詩佳句,琳琅滿目;內容豐富,查找方便,析賞精采優美,雅俗共賞。是詩詞欣賞書,也是查找中國歷代詩詞曲名句及其作者原詩的最佳工具書。本書平裝本分初篇、續篇、補篇三冊,合訂本精裝一巨冊。
豪放詞
「人人讀經典系列」隨身手帳本 小開本9X16公分 方便您可隨時、隨手輕鬆讀經典! & 人人出版《人人讀經典》系列,2014年2月推出《豪放詞》手帳本。延續以往風格,精巧典雅的書封,清晰秀麗的字體,編排用心,且有白話注釋與標準注音,帶給讀者隨手握讀的愉悅。 豪放詞派是宋詞兩大風格流派之一,與婉約詞相對。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經靖康事變之後,豪放派得以迅速發展,代表詞人有蘇軾及辛棄疾等人,蘇詞豪放,辛詞雄放,各擅勝場。 豪放派的形成與發展約分爲四個階段:首先,范仲淹寫〈漁家傲〉發豪放詞之先聲,可稱為預備階段;蘇軾大力提倡寫壯詞,欲與柳永等分庭抗禮,豪放派由此進入第二階段。蘇軾之後,經賀鑄中傳,加上靖康事變的引發,豪放詞派迅速發展,集爲大成。這便是第三階段,亦即頂峰階段。第四階段爲延續階段,繼承辛棄疾的詞風,賦詞依然雄豪,但由於南宋國事衰微,風雅詞盛,豪放派的詞作便或呈粗囂,或返典雅,悲灰之氣漸濃。 創作視野較爲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這是豪放派的特點。豪放派不僅以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也描寫花間月下的纏綿情思,所謂「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入」。 本書系最大特色「開本小而美,編排素且雅」。市場不乏口袋書,但多半頁數偏多,編排草率;本書系由王行恭設計事務所設計裝幀,皮製書封更是精緻,是一套有質感的隨身手帳書,更讓中國文學經典能輕易上手一讀。 人人出版《人人讀經典》系列,選取三百首左右豪放詞經典作品,編輯出版《豪放詞》手帳本,只盼喚起讀者心中那金戈鐵馬、百戰沙場的壯志豪情。
華語詩詞賞析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搭配情境插圖,全書收錄近50首詩詞、27位詩人的作品的華語書。期使學習華語者,能藉此悠遊詩詞文字之優美中,同時愉快地學習。 當學習華語者的華語程度進入中級時,都會開始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很難直接從現代用語上去汲取,非得從古典文學或是經史典籍上去習得才行。 & 而在華語的市場裡,大多專注於現代華語的應用教學,極少涉及到古漢語。所以,本書從唐詩切入,是想讓學習華語的讀者能接觸古漢語,並體會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美。字之優美中,同時愉快地學習。& &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加強華語學習者設計的特點如下: (1)全書主題式閱讀,包括送別友人、閒適瀟灑、鄉愁情懷、歌詠抒懷、邊塞戰爭等五種主題詩詞賞析。 (2)每種主題各精選十首詩詞吟詠,全書收錄近50首詩詞、27位詩人的作品,加上漢語拼音、英文等課文,體例包括原詩詞、注釋、白話文翻譯、賞析等。 (3)書後並附有「詩人小傳」:簡介詩人生平、小傳,再摹畫重現詩人風采,搭配其創作詩文,讓人樂其文而忘其憂。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搭配情境插圖的華語書。期使學習華語者,能藉此悠遊詩詞文字之優美中,同時愉快地學習。&
葉嘉瑩文集套書(共2冊)
《我的詩詞道路》 葉嘉瑩對於詩詞的熱情,使她的講授極富感染力, 透過對於詩詞的體悟,帶領大家進入中國古典詩詞的世界。 詩詞灌溉了她的生命,她更以熱情傳達古詩詞的魅力,處處閃耀智慧的光采。 《迦陵雜文集》 本書匯集作者多年來所寫的各類散文、包括生活憶往、序言後記等文; 葉嘉瑩在每篇文字的字裡行間都流露出真摯的情感、體現了她的精神樣貌。 本書從尋根之旅回溯探源,印證葉先生對於古典詩詞之深刻體會, 感受其生活交遊、為人治學的生命情懷,開闊讀者的心靈視野。 學養深厚、融貫中西的葉嘉瑩,對於中國詩詞的研究與推廣不遺餘力。她自謙是個不斷辛勤工作的詩詞愛好者,詩詞的研讀並非追求的目標,而是支持她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 文集中葉嘉瑩回顧平生所走過的道路,是古典詩詞伴隨了她的一生。雖然前半生飽經憂患,備嚐艱辛,面對種種挫折與轉折,葉嘉瑩不無感慨地說:「每一次的轉折雖有新的獲得,但也因此造成不少舊的失落。我從一個童稚而天真對於詩詞的愛好者,首先步入的是創作的道路,其後為了謀生的需要,又步入了教學的道路,而為了教學的需要,遂又步入了撰寫論文的研究的道路。我對於創作、教學和科研,本來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首先是為了教學與科研的工作,而荒疏了詩詞的創作,繼之又為了教學的工作過重,而未能專心致力於科研的撰著。……我只希望在傳承的長流中,盡到我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 葉嘉瑩語重心長的表示:她所關懷的並非是個人的詩詞道路,心心念念的是後起的年輕人。她體會到詩詞的美好與高潔,希望打開一扇門,接引不懂詩詞的人,架起傳統(古代詩人)與現代(青年學子)之間的橋樑,這是她不辭辛勞所要做的事情。
好詞、好詩入門套書(2冊): 穿梭時代,開始讀懂近300首古典詩詞。
我的第一套詩詞入門書《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好詩:從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想念時讀詩,怦然時讀詞;希望每首好詩詞,都能陪你我到永遠。暢銷作家琹涵告訴大家,如何從日常生活中,領略歷代詩詞之美!輕鬆認識近300首精選詩詞,各界名家熱烈推薦。◎開始讀懂歷代古典詩詞之美《好詞:從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時光》中,精選唐代的溫庭筠、韋莊、孫光憲,五代十國的李珣、李煜、毛熙震、張泌,北宋的范仲淹、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范成大,南宋的陸游、楊萬里、辛棄疾,及清代朱彝尊等,三十多位名家的44首古典好詞。每位詞人的介紹中,亦推薦一至三首詞作,全書共有115首古典絕妙好詞。《好詩:從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中,全書精選數篇《詩經》中的佳作,以及南朝的謝靈運、鮑照,唐代的孟浩然、王昌齡、王維、李白、李端、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崔塗、杜秋娘、劉方平、劉□虛,宋代的歐陽修、蘇軾、楊萬里、朱熹、辛棄疾、曹豳,明代的高啟、唐寅,清代的龔鼎孳、吳嘉紀、朱彝尊、王士禛、蒲松齡、林以寧、王夫之、厲鶚、龔自珍、季淑蘭等,三十多位文人名士的49首古典好詩。每位詩人的介紹中,亦延伸推薦三至四首詩作,全書共有近160首古典好詩。◎穿越先秦到明清,領略歷代詩作之美。最早的詩出現在西元前六世紀的《詩經》,而後有屈原、宋玉等人寫的《楚辭》。漢代時,有五言詩及樂府詩出現。到了初唐,則確立了五言近體詩和七言近體詩的形式,從此保存下來,與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並列。明清兩代,依然有文人寫詩填詞,不僅各具特色,也有可觀之處。詞起於唐,直到唐末五代逐漸成熟。晚唐溫庭筠的詞,句式變化大,節奏轉換快,必須熟悉音樂,嚴格的「倚聲填詞」,才能創作,可以說是文人詞成熟的一個標誌。來到宋代,北宋的詞可分為婉約派、綺麗派、豪放派;南宋的詞約可分為:初期的豪放詞風,中期的重聲律詞藻,晚期的詠物寓意。宋詞之後,是元曲的興起,雖然詞的盛世已過,不可同日而語,但後人中亦有佳作。作者在這套書裡以溫柔真摯的字語入文,引領讀者彷彿穿越時空,走入歷代好詩詞的世界。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將歷代詩詞家如王維、李白、歐陽修、蘇軾、溫庭筠、李煜、李清照、周邦彥、辛棄疾、龔自珍等人的作品,與我們的生活連結,和我們的生命相應證,讓古典好詩詞成為現代人的心靈知己。 ◎親近古典詩詞,可以療癒人心典雅的詩詞不應只存在學術的殿堂、只被供奉和研究,也應該可以在我們的周遭,和我們一起呼吸。我們在散步時,看到花開花落,可以想起它。我們在與好友殷殷話別時,可以想起它。我們在寧靜的夜晚,月光溫柔的俯照裡,可以想起它。我們在遭逢困厄、情人背離時,更可以想起它。我們在面對絕望、苦楚時,更加可以想起它。現實生活有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人生的境遇,更是平順的少,拂逆的多。我們要如何看待呢?不妨到古典詩詞中尋求安慰。這些精鍊的文字,優美而深刻,能夠安撫受創的心。歷代詩詞家大多遭逢不遇,他們的淚更多、苦更深、傷更痛,卻回贈給世界美麗的詩篇。透過心靈寫出的詞章,因為真摯,所以格外動人肺腑。在那一再反覆的吟誦詩句裡,讓人淡忘了一己的不幸,也讓心終於平靜下來,無有怨尤,而能勇敢奮發。◎好詩詞欣賞:[好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洄從之,道阻且長。□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秦風》〈蒹葭三章其一〉或許世事就是這般,我們今生所追求的夢想,有一部分實現了,更多的,卻是失落。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鬚太守亦何癡?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唐.白居易〈種荔枝〉想來,白居易也是喜歡荔枝的。留下了這麼可愛的詩,大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深意,這種「功成不居」的情懷,尤其令人感動。兩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頭眼暗拋。他日人知與郎遇,片言誰信不曾交?──清.蒲松齡〈採蓮曲〉要疼惜自己,自求多福,努力讓自己變得比較好,擁有一個可以期待的美麗明天。[好詞]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溫庭筠〈更漏子六首其六〉相思也會催人老,多麼讓人同情啊。幸運的,她不曾經歷過這些,那也是上天的厚愛了。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這聽雨的三種不同過程,又何嘗不是人生境界的明晰寫照呢?
葉嘉瑩說詞套書(共2冊)
《迦陵說詞講稿》葉嘉瑩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和推廣,本書是她多年來輾轉各地講學的錄音整理,結合了知性和感性,做深入之探討。《名篇詞例選說》本書收錄葉嘉瑩對歷代著名詞人及其詞作的賞析,葉先生從詞人的性格背景、句法語法、意象風格等引入,從細緻的解析和引導,進而認識詞的精微細緻之美。詞的美感往往是在被壓迫的、不得以的條件下寫成的。中國的小詞幾經轉變,形成了不同的美感,大都與不幸的環境有著密切關係。例如:李後主國破家亡,他的詞才有了進步;蘇東坡九死一生從監獄裡出來,後又被貶至黃州、儋州等地,他的詩詞文章都有了進步;辛稼軒也因為南宋的衰敗挫折,才有了詞的成就 。這些深刻動人的好詞,都是歷經磨難淬練而成的,否則只是修飾雕琢、咬文嚼字的風花雪月,文字再工巧也難以讓人感動;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變工」就是這個道理。葉嘉瑩自幼啟蒙接觸中國詩詞,被古詩詞中興發感動的特質所吸引。1941年葉嘉瑩進入輔仁大學國文系,在北京輔大女校舊恭王府中聆聽顧隨先生講授唐宋詩詞,這些如煙往事和老師的期許、教誨一直深植心中,至今仍以此惕勵,希望在文化傳承的長流中,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欣賞與體會中國詩詞的美和蘊含其中的深遠意境。大學畢業後,開啟了教書生涯。葉嘉瑩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校,並曾赴東南亞各地講學,他的教學為詩詞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1993年葉嘉瑩在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專心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的普及和研究。葉嘉瑩自站上講台那一天,六十多年的教書生涯, 雖然高齡九十,仍腰桿筆直地站著授課,這是對於教職的尊重。他的講課風采被詩人席慕容譽為「詩教」,這源自由內而外散發的從容風度,鏗鏘有力的京腔京韻,只見他縱橫作品的由來、特質與心靈境界,彷彿詩人詞人活生生地示現,引動聽者與其同喜同悲,心領神會。這樣獨特的「詩教」,在當今絕無第二人,那是以生命相融合、相感發的動人力量。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國古代情詩裡
醉倒在中國古代情詩裡你想過嗎?我們置身其中的生活,時常令我們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我們不得不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又並不符合我們的夢想。於是,我們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聲音,——詩人柏樺說:我寫詩是企圖重新命名這個世界;而詩人尹麗川則說:一定有一些馬,想回到古代……一個遙遠的過去,在那裡與我們遙遙相對,穩定地散發著一種叫做傳統的幽香。你安靜地讀一首《春江花月夜》、聆一曲《高山流水》、聽一齣《驚夢》,這時,彷彿你就在遠方,在春江外,在高山流水中;彷彿你獨立在現實的影子之外,那裡的陽光染你,山嶽拱你,樹林托你;又彷彿你正在君父的城邦做一稍歇,在《清明上河圖》中摩肩接踵地踱著。就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在一段遙遠的漫長時空裡,人們以詩為食糧果腹,以詩為空氣呼吸,以詩下酒,以詩會友,以詩傳情,最後以詩殞命,以詩殉葬。如今呢?如今神州大地已不知詩為何物,我們活在形容詞的荒年。為了成全自己的古典情結,在這本書中,我總是會用更多的詩來解讀一首詩,也可以說由一首詩而牽引出更多的詩,因為在我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我希望讓今天的人們能夠看到,詩歌給了我們一個多麼好的世界。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我最喜愛詩,而在所有人類情感中我最景仰愛,因為愛才是生命,而後生命才能愛。在我心中,愛與詩一樣,都是天神創造世界之前就懸於天際的詞彙。當我們的肉身行走於那個叫做生活的框框中時,總需要拿一些永恆的問題來打磨自己,讓自己溫潤和悅,而愛情就是這些問題裡最值得一提的東西。正如杜拉斯所說:「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而我也曾對生命做過這樣的發願: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希冀這種美滿團圓的結局並不是對殘酷現實的怯懦或逃避,而是想為人世做一巨大的善行,用以對抗日益蔓延的遺忘和絕望。其實,愛情到底算什麼呢?它不過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寬敞的處所,在那裡,人們彷彿跌出世界的規則之外,不會感到害怕或停滯。也只有在愛中,我們都會一樣的,平等而自由。當人類還小的時候,愛情簡單易行,而那時候地球很大,人口很少,光陰非常慢,整個兒的物質和精神都寬寬鬆鬆、瀟瀟灑灑,足夠人們緩慢地去經歷感情的萬水千山,細細地去品咂感情的千滋百味。現在,人類還沒有太老,經驗和閱歷都處於最佳的狀態,成熟又充滿活力。他們甚至認為自己能夠把握整個世界,但是他們漸漸發現把握不了自己的內心;而愛情,這個人類永恆的追求,到現代人手裡則變成一項無法勝任的「工作」,無法解決的難題。人類開始對著這個世界做很多事,說很多話,寫很多字,他們與這個世界溝通於語言、文字,卻又隔絕於彼此的內心。人們不再將詩歌當作自己的語言,不再用詩歌訴說內心的喜怒哀樂。他們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而不相信內心抵達不到的。愛呢?只能看見愛的形式氾濫,而愛,漸漸式微。八大山人曾說:「覓一個自在場頭,全身放下。」來來來,讓我們也一起來尋個自在場頭,搬出地窖中陳年好酒,佐以故紙堆中經年好詩,陪君狂歌縱酒醉千場。酒酣處,你我會忘形地高呼:「夢裡任生平,視酒如情!且讓你我舉杯高歌,不訴離殤,不許談明天!」酒醒後,若我們在這蒼茫塵世再相遇,你若見我手捧發黃卷冊不旁顧,若這世界滿目瘡痍仍在,噓--輕聲,莫醒我,我正醉在遙遠的相思夢中。
Love and War in Ancient China:Voices from the Shijing(詩經)
More than any other treasure, Shijing 詩經 contains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China, from which much of modern culture grew. From a lovelorn young man to an aging woman spurned by her wedded husband, from an elder statesman admonishing a young sovereign, to foot-soldiers facing the unspeakable fate of sacrificial burial, the love and war in Shijing serves as a key to unlock the cultural roots of Ancient China.The book presents the reader with a fascinating glimpse of the peoples of Ancient China by analyzing many poems in Shijing and discussing aspects of culture and events reflected in the poems from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archeology, ethnography, history and linguistics.Reading this book will enhance the general reader’s knowledge of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familiarity with the language as a “bare-bone”. Minimalist English translation is used which enables readers to get closer to and gain a better sense and flavor of the original text.
那些年我們曾熟悉的情詩、情事
除詩詞外,我獨愛歷代名人的筆記小品。不過遵循孔老夫子的教導,不語「怪力亂神」,只是喜愛筆記中所記載的那些真實的人,以及關於人的生活、交往、氣韻、品格。這個世界在傷害人的時候,往往會用盡全部的力氣,全部的手段,而人性又如此殘破,但除人之外,我們別無可愛。將手探進時間的沙流裡,我們會觸摸到一顆顆的沙粒,飽滿得如同我們的生活,而在這顆粒飽滿的生活裡,有人在活潑潑地向四面八方生長,日復一日。所以,除了人,我們一無可愛。那些在文學史上熠熠如星辰的文人們也是人,他們的詩作不朽,精神不朽,但他們的肉身早已化灰化煙消失不見,讓我們觸摸無從。我們唯有從詩外,從那些筆記小品中尋得他們真實生活過的證據,這其中興味尤為讓人著迷。我一直相信,人的一生中至少該有那麼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就像法國著名女作家莒杜拉絲說過的那句無比溫柔的話:我遇見你,我記得你,這座城市天生就適合戀愛,你天生就適合我的靈魂。年少時候總輕狂,總以為沒有人能懂得自己,常會念著:「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再不就是「欲取鳴琴彈,愁無知音賞」,然而心裡卻也常會想遇見那麼樣一個人,只那遠遠一瞥,便讓彼此的心裡有了暖。《哪些年我們曾熟悉的情詩情事》是我們年少時常因課業或興趣所背誦的詩詞,年少清狂時不是很懂其中所蘊含的含意,如今略經人事後再次讀起必然又會有另一番不同的感悟。
唐詩宋詞鮮為人知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走進精彩的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看唐詩與宋詞 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唐詩、宋詞並稱雙絕。 在及詩人詞客的創作過程中以及他們的人生旅程裡,都發生了許多有趣、悲傷、無奈、詼諧、積極、樂觀或是深情圓滿的小故事。 本書以故事的角度出發,帶領現代人的思考,讓你從另一個去體驗詩人詞客的性情,以及唐詩、宋詞的美。 請跟著我們一起背著現代的行囊進入古代詩人詞客世界的旅程,讓我們從輝煌的唐代到豐富多彩的宋代,你將看到各種悲歡離合、喜樂怨憎……等你走過了一百個故事,你將收穫了一百多首詩詞,以及,內心的澄澈與安寧。
詩言志辨
文學批評的「論詩」意念歷經許多演變,《詩言志辨》看見二千多年詩論的文學批評史。論詩是文學批評的開端,論詩主要是論外交「賦詩」,也就是論歌唱入樂的詩。詩言志辨所談論的正是四條詩論、四個批評的意念,也就是「詩言志」、「詩教」、「比興」和「正變」。「詩言志」為論詩的開山綱領;「詩教」為漢時教導六藝的六學之一;「比興」和「正變」則為方法論,是「詩言志」和「詩教」的細目。二千多年來這四條詩論、四個批評的意念多多少少都經歷了改變,朱自清著《詩言志辨》就是研究四條詩論的史的發展,透過四條詩論在各時代不同的用例,可以解釋四個詞句的本義跟變義、源頭和流派。散文大師朱自清透過清新質樸的文字,帶我們走過一遭詩論的文學批評史。本書特色朱自清從「詩言志」的意念為中心發展下去,書中收入四篇論文,研究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條詩論的史的發展。這四條詩論、四個詞句,在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用例。書中根據重要的用例解釋這四個詞句的本義跟變義、源頭和流派。
溫庭筠辨疑
溫庭筠一生落拓獨行,身閒如雲,心熱如火。因諷時刺世,得罪當道,黜退不已,仍不改其經世之志;以「能逐絃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謗議滿身,但始終不棄填詞。正因不棄音樂文學,不掩中心情思,在現實世界雖然遭到重挫,卻成為詞體的發揚者,成就了千古詞宗的地位。然而舉世滔滔,誰其知我?由於時空隔閡、史料散佚、舊說曲誤,陳襲相因;爭議隨著歷史定位而發酵,由人品到詞品,多是走樣的拼圖。所興起的困惑與爭議,堪稱詞壇第一人。本書從詩、文、小說,到詞;從兩唐書傳,到歷代筆記小說;從古人評箋,到今人研究,全面研讀,篩選主要,分析評議。總為:笞逐事件、神州就選、廣陵事件、溫庭筠與《金筌集》、詞壇的梅蘭芳等篇,辨疑古今,駁正是非。並繫聯其心跡、形跡,建構立體的生命圖像;探討「寄託說」,釐清飛卿如何從詩到詞,開拓詞境、建構詞調。期能掃除歷史迷障,為閱讀溫庭筠其人其詞,提供新的理據與思考。
唐宋詞選
本詞選分為兩部分,上篇主要是在詞史的討論,關於詞的淵源有精闢的說明,也藉以再認詞的生命史與性格。下篇是作家生平概述與名作賞析,企圖透過中國傳統詩學的智慧(古代詩詞的評論者,多採取印象式批評),與現代美學的觀點之配合(有些融進西方美學的觀點),進行探索,林教授希望能夠客觀、貼切地走向詞人的感情世界,引領讀者進入唐宋詞的宮殿。這本詞選,包括晚唐五代、北宋,與南宋的重要詞家二十三人,以及代表作品七十一闋(賞析四十二闋,語評二十九闋)。詞的形式,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內容則有抒情、敘事與哲理。希望對唐宋詞感興趣的朋友,一道來諷誦,一道來體會唐宋詞家的生命情調,探尋中華民族一脈而來的情感樣態。
詩經譯注
《詩經》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內容包含先秦時期的民風、故實、王室典章等。行文優美,洋溢著先民的質樸語言;題材廣泛,有愛情、親情、喪亡離別的感歎。「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極寫女子陷入戀愛中的心緒波動。「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不就是普天下父母子女間的深情寫照!?「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後。」──字?行間透露出了平民百姓的無可奈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學習《詩經》,可以豐富我們的詞彙;熟讀《詩經》,將帶給我們最美的文化饗宴。本書為「詩三百」之全譯本,除收錄《詩經》全文外,更針對難字增加譯注,並有全詩的白話文翻譯。行文力求簡潔流暢,譯文保留《詩經》的韻律性,是可供案頭欣賞、學術研究的極佳版本!
關於唐詩宋詞的100個故事
100個源自生命的感動100則文字背後的故事給您所不知道的詩詞創作背景請跟著本書進入古代詩人詞客世界,跟著書頁走過一百個故事之後,您將收穫一百多首詩詞的美麗,以及,詩詞背後的動人故事。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唐詩、宋詞並稱雙絕。在及詩人詞客的創作過程中以及他們的人生旅程裡,都發生了許多有趣、悲傷、無奈、詼諧、積極、樂觀或是深情圓滿的小故事。本書以故事的角度出發,帶領現代人的思考,讓你從另一個去體驗詩人詞客的性情,以及唐詩、宋詞的美。
毛澤東詩詞解密
毛澤東詩詞,橫空出世,氣勢磅礡,體現了一個風雲熾熱的年代,是好幾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與共同語言。 & 毛澤東不單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革命領袖。他的詩,既反映了他的思想愛憎,更反映了他作為一個革命家的抱負韜略。自覺或不自覺地,他的詩句中,往往深藏着他內心不為人知的秘密,蘊含着他不曾宣諸於口的感情。 & 本書編著者研究毛澤東詩詞逾三十年,通過反覆研讀毛澤東詩詞著作及大量有關文獻資料,深度剖析其時代背景與毛澤東的處境心態,將深藏於詩詞中的秘密層層揭開,相信能令讀者閱後為之恍然大悟,甚至拍案叫絕。 & 除了解讀與分析的深度前所未見外,經編者多方搜羅,本書中共收入了毛澤東詩詞164首,敢稱有史以來最全。 & 假如你愛讀毛澤東的詩詞,想了解毛澤這個人,這是你絕對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千古文壇的12顆巨星套書(12書+12DVD
最短的句子 最永恆的生命潛心研究學術數十年,現為兩岸共同推崇的文化學者──馬叔禮先生最精闢入魂的詩詞闡述,帶領讀者進入詩人與其詩的生命之中。最豐富的知識瑰寶:全系列共十二場講座,每講約三小時~ 三小時半,影片片長共四十二小時。筆記書含完整講座中解析詩詞,供讀者反覆玩味。收錄馬叔禮老師全詩詞對照手稿。全系列共十二講──李清照 千古文壇 女兒心事 獨說予天下人知李商隱 無題 成全了詩人最大的題目杜 牧 破題且從細腰起李 白 謫仙訪唐 迷花謝君 醉染黃河 笑摘星辰杜 甫 風捲茅屋 大庇寒士 搗爛山河 吟成詩句王 維 菩提結子亦結詩孟浩然 山林有情鐘鼎夢白居易 琵琶易舉 長恨難消 文壇宣言 千古撞鐘蘇東坡 皇后一二三 平民百千萬 貶謫到海角 天下詩書畫辛棄疾 俠骨擔大宋 柔情寄蒼生李後主 愛悅美人 捨盡江山 燃燒王袍 照亮歷史陶淵明 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成詩 不折五斗腰 長懷桃源夢
張以仁先生詩詞集:晴川詩詞
張以仁先生一生潛心學術研究,治學之暇,熱愛文藝創作,在學術與文藝之間,從容出入,悠遊無間。本集收錄先生之古典詩詞創作,包括詩二千餘首、詞近七百闋,略依時間先後或題材,分為若干集,先生最愛以「晴川」為題。諸作題材廣博,小至觸目感懷、稚孫憨態,大至社會變動、國事蜩螗;其意趣姿韻,或自然清新如芙蓉出水,或慷慨激越如神駿長鳴。臺大講座教授曾永義先生以為「古今能有幾人堪與比擬」、「必為傳世之作」。
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
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輕鬆閱讀古文;快樂學習經典感悟古老智慧;體驗美妙文字 閱讀中國古典詩歌,經常見到的一種詩體叫做「絕句」。它篇幅短小,只有四句,至多不過二十八個字,易懂易記易於流傳,因此歷代詩人都喜愛這種形式,運用它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美篇章。 絕句又叫「絕詩」、「截句」、「斷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七個字的叫「七絕」,此外還有少量每句六個字的叫「六絕」。絕句的歷史源遠流長。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五言絕句,蓋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變也。」五言短古、七言短歌產生於兩漢、魏晉時期,它們實是絕句的「母體」。南朝陳代徐陵編輯的《玉台新詠》,收有《古絕句四首》。這是「絕句」一詞首次在典籍中出現。不過,當時所謂的絕句,實際上還是古體詩,韻律自由,不受什麼約束。唐代初期,格律詩即近體詩日臻成熟,產生了具有嚴格韻律的絕句,這才是絕句的正宗。為示區別,通常把兩漢、魏晉的絕句稱作「古體絕句」,而把唐代及其以後的絕句稱作「律體絕句」,簡稱「律絕」。 古體絕句還只是絕句的雛形,思想內容和藝術上的成就遠不及同時代的其他詩體。唐代是中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各種詩體蓬勃發展,呈現出奼紫嫣紅的繁盛局面。絕句也不例外,成為眾多詩人寫景敘事、抒情述懷的重要方式,名篇佳作爭奇鬥妍,美不勝收。 特別是從盛唐開始,幾乎所有傑出的詩人,都是絕句高手,各自表現出卓越的才華和獨特的風格。像王維的絕句,窮幽極玄,在泉為珠,在壁為繪。李白的絕句,絕倫逸群,「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詩藪‧內篇》)。王昌齡的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超凡入聖。孟浩然的絕句清新,王之渙的絕句宏闊,岑參的絕句穠麗,高適的絕句雄渾。杜甫的絕句,輪囷奇矯,千匯萬狀,渾涵汪茫,獨具一格。中唐韓愈的絕句散朗疏宕,白居易的絕句暢達明快,柳宗元的絕句簡古淡泊,李賀的絕句瑰麗奇峭,而李益、劉禹錫的絕句,意趣悠遠,音節神韻,「可逐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晚唐杜牧、李商隱的絕句,雙峰並峙,前者骨氣豪宕,神采豔逸,人稱「雄姿英發」;後者精工典麗,委婉含蓄,人稱「深情綿邈」。 總之,唐代是絕句創作的崢嶸歲月,產生了許多經典式的精品,對後世的影響巨大而深遠。明代《唐詩品匯》:「唐人以絕句名家者多矣,其詞華而豔,其氣深而長,錦繡其言,金石其聲,讀之使人一唱而三歎。」清代宋犖(犖)《漫堂說詩》:「詩至唐人七絕,盡善盡美。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以及婦人女子,佳作累累。取而諷之,往往令人情移,回環含咀,不能自已。此真《風》《騷》之遺響也。」這樣的評述並不過分,情況確乎如此。 宋詩是唐詩的繼續和發展。就內容論,宋詩比唐詩更為廣闊;就技巧論,宋詩比唐詩更為精細。絕句也是這樣。宋代絕句雖不如唐代絕句那樣渾厚圓轉,美輪美奐,但它取材新而命意廣,平淡質樸,清曉明暢。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領導並完成了詩文革新運動,絕句創作出現了兩個高潮:一是以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為中心,用絕句抒情感物,詠史論政,摹景繪色,贈酬答對,題畫代柬,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王安石絕句,雅麗閒澹,清爽自然,用典煉字,工致精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蘇軾絕句,氣象闊大,窮極變幻,如長江大河,風起濤湧,蔚為壯觀。黃庭堅絕句,生新硬瘦,肅殺森嚴,如危峰百尺,拔地而起,奇峻可畏。陳師道《後山詩話》評曰:「王介甫(王安石)以工,蘇子瞻(蘇軾)以新,黃魯直(黃庭堅)以奇。」是為至論。再一是以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為中心,在絕句中注入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大大擴展了題材範圍。陸游絕句,抒發愛國激情,金戈鐵馬,豪蕩豐腴。范成大絕句,描寫北方人民疾苦和家鄉田園生活,深厚凝重與輕巧秀麗並見。楊萬里絕句,斧藻江山,筆琢風月,活潑纖麗,新穎別緻。此外,秦觀、張耒、陳與義、姜夔、文天祥、汪元量等,也創作了許多詩意雋永、感情真摯的絕句珍品。 遼、金、元代,絕句冠冕人物當推元好問和薩都刺。這兩位少數民族詩人的絕句,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戰爭動亂、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淳樸自然而又沉鬱悲愴。明代詩壇流派眾多,詩論迭起,但不管哪個詩派、哪種詩論,都注重絕句的創作。高啟絕句高華俊逸,于謙絕句清峻剛健,李夢陽絕句古樸敦厚,楊慎絕句灑脫俏麗,代表了明代絕句的最高水準。 清代初年,先朝遺民吳偉業、顧炎武、歸莊、施閏章、朱彝尊等,運用絕句弔古傷今,感時憤世,激越蒼涼,絕少嗚咽淒哀的悲音。「康乾盛世」期間,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絕句一度相當興盛。葉燮絕句,理、事、情並重,韻味幽邃。王士禎絕句,標舉「神韻說」,平淡清遠。鄭燮絕句,結合個人身世慨歎民間疾苦,情真意切。袁枚絕句,直抒「性情」,靈巧清秀。為了總結絕句創作的經驗,清代還產生了大量論詩絕句。錢謙益、王士禎、袁枚、趙翼等,所作論詩絕句少則十幾首,多則上百首,或評論古詩,或陳述己見,辭簡意豐,觀點鮮明,既有理論價值,又具藝術魅力,成為清代絕句的一大亮點。 隨著張維屏的一曲《新雷》,標誌著中國進入近代。經過鴉片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由此開展了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偉大鬥爭。近代絕句體現時代精神,貫穿反帝反封建的內容,真切地反映了詩人們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理想對光明的期待與追求。龔自珍絕句抨擊現實,針砭社會,設想瑰奇,氣勢磅礡。林則徐絕句關心國事,抒發正氣,豪邁雄峻,疏朗灑落。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絕句,謳歌變法,指斥敵寇,熱情激揚,境界恢宏。丘逢甲絕句,痛惜國土淪喪,懷念美麗家園,遒勁恣肆,慷慨悲壯。最後是秋瑾、于右任、蘇曼殊、柳亞子的絕句,模山範水,詠史懷友,頌揚辛亥革命,氣清味醇,為古代絕句創作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從唐代到近代絕句發展的輪廓可以發現,絕句這種詩體,形式雖微,容量卻大。誠如很多詩家所評說的那樣:「字句雖少,含蘊倍深」(冒春榮《葚原詩說》),「愈小而大,愈促而緩」(王世貞《藝苑卮言》),「語短意長」(施補華《峴傭說詩》),「詩之精者」(楊慎《升庵詩話》)。 絕句在實踐中還由單篇發展為組詩,像唐代王建《宮詞》、清代朱彝尊《鴛鴦湖棹歌》,均有一百首;宋代汪元量《湖州歌》有九十八首,近代龔自珍《已亥雜詩》多達三百一十五首。絕句組詩具有「詩史」性質,功能和作用大大增強。因此可以這樣說,短小精粹、輕活靈便的絕句,猶如英才馳騁的遼闊戰場和舞臺,詩人們在這個戰場和舞臺上,運用詩筆,足以描繪出絢麗多姿的生活畫卷,勾畫出風起雲湧的時代風貌,傳達出豐富微妙的內心衷曲。絕句,堪與其他任何一種詩體相比美。 集短、優、精於一體的絕句,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的璀璨明珠。長期來,關於絕句方面的書籍出了不少,或評注,或鑑賞,或今譯,飄香溢彩。然而通觀諸書,總有一種不盡人意之感,尤其是至今尚無《唐詩三百首》那樣耳熟能詳、影響深遠的本子,不能不說是一憾事。 近日,讀到張曉清、張笑吟編著的《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書稿,不禁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它不正是我們期待的絕句選本麼?作為經典,書稿中所選絕句有著共同的特點: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藝術手法不拘一格,語言通俗流暢,意象鮮明生動,易讀易記,流傳廣泛。編著者在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的絕句大觀園中,兼顧不同時代、詩人、題材、風格等方面,優中選優,精中選精,加以簡明的注釋,進行精彩的點評,並參閱歷代詩家專著,廣徵博引,評析作品思想上和藝術上的獨到之處,頗有見地。這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絕句知識,無疑很有意義。古語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我相信,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反覆閱讀這些經典絕句,對於開闊視野,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肯定會有所助益。 《歷代經典絕句三百首》書稿實際選了一百八十三位詩人的三百零二首作品。為何要選三百零二首呢?原來,編著者是仿效《唐詩三百首》的做法(《唐詩三百首》實際選詩三百一十首),旨在表明,經典絕句遠遠不止三百首,此外還有很多很多,之所以多選二首,寓含經典之作遠未窮盡之意。現在,書稿將由臺灣廣達文化出版,希望它能為讀者所接受所認可,並能長久流傳下去。當然,該書並非至善至美,漏選和錯選的情況,注釋和點評欠妥的情況,都是存在的。誠望讀者和專家提出批評意見,以期日後進行修訂,透過合力打造,使之成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傳世通俗讀本。
【經典 3.0】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多軸心的二十一世紀閱讀打開傳說中的書 打開夢想與未來●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四地書展合辦巡迴演講●華文世界十位名家導讀●結合文字、攝影、漫畫、插圖、圖表的新型態出版●歐陽應霽、林怡芬、張妙如、豬樂桃等圖文創作者參與●台師大、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參與繪圖《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裏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裏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
以活潑、風趣的語言,破解現代詩試題的奧祕,並享受遊戲、嚐鮮的喜悅。運用另類思考法則,製造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揮出人意表的想像力,引誘讀者領受寫詩的樂趣。 蕭蕭教你寫詩、蕭蕭為你解詩,讓腦筋柔軟,讓想像飛騰,因而可以肆應考題之萬變,肆應社會、人生之萬變,高中、高職學生宜乎人手一冊。增訂近十年大學學測、「新詩」試題解析,是老師喜愛的補充教材,也是參加升學考試者不可或缺的教材之一。本書特色 ★ 參加升學考試者必備的現代詩「題解高手」 ★ 作者新整理近十年大學學測「新詩」試題解析 ★ 收錄知名部落客銀色快手推薦文
詩的異國心靈之旅
人類在二十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冷戰到後冷戰的時代,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的政治版圖是一種視野。但文化則是另一種視野,詩在這種視野裡,譜現心靈的地圖,與政治的權力地圖是不一樣的。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度的詩人作品,看看其他國度的詩人在做什麼?留下什麼時代的證言?詩並不是修辭,而是顫動的人類的心靈。每一個國度的詩人,承續著詩文學的傳統,在他所處的時代,除了美學還有倫理,除了感覺還有精神。詩人以詩留下比歷史更真實的見證。閱讀著本書,就當作詩的異國心靈之旅吧!在現實的土地和心靈的土地,這些不同國度、不同詩人的作品,是以語言呈顯的心靈地圖,也呈顯現實的地圖。穿越國界的詩的聲音,會從現實和心靈的地圖拍發意義的符碼,和閱讀者交會。詩,就是為了這樣的意義而存在的。詩人,就是因為探索這樣的意義而存在的。
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
收入學者為余光中先生八十壽慶祝壽的論文及散文共22篇。作者來自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當然也包括了台灣,有和余教授相交相知逾五十年的,也有新近忘年之交的年輕朋友,包括了好幾個世代的學者,分別從不同的學術領域和角度對壽星作透視。有討論余教授的詩作、散文、翻譯,也有用自己領域的論文來做賀儀,更有用散文記述酬唱方式向余教授致敬,和而不同、層次均勻,在文章的種類和寫法上,五彩繽紛,卻每篇都具有一定的個性,充分發揮了對余光中教授個人和他作品的凝視、目測、丈量、窺探、側錄、白描、鉤勒、拼圖和仰觀。本書特色★余光中八秩壽慶紀念典藏作品!★蒐羅各世代的學者對於余光中教授文學成就的討論與研究,透過本書可以認識全方位的余光中。
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
作者李進文為五年級世代的知名詩人,得過許多文學大獎,他以詩意貫穿全書,充滿即興趣味,內容和形式涵蓋了散文和虛擬散文、類小說、異想、寓言……亂針刺繡中,節奏迭宕起伏,加以他從事數位內容的工作背景,揉合網路MSN即時通訊和E-mail電子郵件為全書大意象,創造與讀者在現代生活中的即時互動氛圍。
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
★ 名詩人、名主編陳義芝先生,追本溯源,抽絲剝繭,深入探討台灣現代詩的流變。是研究詩學非常縝密的參考書籍。★ 名學者作家王德威教授專文作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