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說詩講稿
作者簡介 葉嘉瑩教授 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中國詩歌品聆之旅~~ 中國古典詩歌中所保存、流傳的,很多都是古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品格的精華,更有一種興發感動的生命,像長江、黃河一樣不停息地傳下來,一直感動我們千百年以下的人。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最寶貴、最可重視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而如何養成體認和衡量詩歌中這種興發感動之生命的能力,實在該是評賞中國古典詩歌的一項重要基礎。 本書作者葉嘉瑩教授,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談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 使讀者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進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九畹滋蘭,難忘芳菲願--請利用片刻休閒的時間,來傾聽一場詩歌的講演吧!跟著葉教授來一場中國詩歌品聆之旅~~
迦陵論詞叢稿
作者簡介 葉嘉瑩教授 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涓涓幽谷瀉泉清 學習古典詩詞,不僅是學習一種學問知識而已,重要的是使青年人的心靈復活起來,讓他們以生動活潑的心靈,來欣賞、體會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一些偉大、美好的生命,這才是學習古代詩詞的最重要的一點意義和價值。 因此,如何養成體認和衡量詩歌中這種興發感動之生命的能力,實在該是評賞中國古典詩歌的一項重要基礎。 本書作者葉嘉瑩教授,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談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 使讀者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進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涓涓幽谷瀉泉清--在相思怨別以外,這些深情銳感的多情中還訴說些什麼呢?
迦陵說詞講稿(下)
作者簡介 葉嘉瑩教授 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詞的饗宴 本書作者葉嘉瑩教授,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談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 使讀者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進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九畹滋蘭,難忘芳菲願--這是葉嘉瑩作品集之《迦陵說詞講稿(下)》,女性的婉約與男性的豪放,在此讓你有一次感性與知性交融的理解和欣賞......透過本書浸淫在詞的國度,讓心靈擁抱高品味的演出~~
唐宋詞名家論集
出書之源由 這本《唐宋詞名家論集》是四川大學歷史系前輩學人繆彥威教授與作者合作共同撰寫的《靈谿詞說》作者之內容的專集。《靈谿詞說》的寫作,對作者而言,有兩點極可紀念的意義:其一是遇合之可貴;其二是體例之創新。 先就遇合之可貴可言,作者對繆先生之欽仰,蓋始於三十年前初讀其著作《詩詞散論》之時。作者自幼即耽讀古典詩詞,此雖由家庭環境之薰習,然亦出於一己之天性。當時每讀歷代詩詞之名篇佳什,總常常會引起作者心中一種感發不能自己之情,而又苦於學識之淺薄幼稚,雖恍然若有所得,而未嘗能自言其所得。 昔《秦風》(蒹葭)之詩,有『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之句,作者想這就是當年作者在閱讀古典詩詞時,心中所常具有的一種感受。在這種渺茫的嚮往追尋之中,前後曾經有兩本評賞詩詞的書,分別給了作者很大的啟發和感動。 作者介紹 葉嘉瑩 其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葉氏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論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使讀者能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集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唐宋詞十七講(上)
作者簡介 葉嘉瑩教授 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為十六個偉大詩人譜曲 九畹滋蘭,難忘芳菲願-這是由十七篇樂章所譜寫的十六個偉大詩人的心曲。 作者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論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 並使作者能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進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唐宋詞十七講》一書,是作者回國講學的記錄。
迦陵詩詞稿
作者的學習過程 作者論詩詞,極重感發興起之功。夫感發興起之功,由於作品中之真情實感。作者具有真摯之情思與敏銳之觀察力,透視世變,深省人生,感物造端,抒懷寄慨,寓理理之追求,標高寒之遠境,稱心而,不假雕飾,自與流俗之作異趣。 作者少承家學,又於輔仁大學受業於顧羨季先生隨,蒙其知賞,獨得真傳。兼工詩詞,而詞尤勝,蓋要眇宜修之體,幽微綿邈之思,固其才性之所近也。 作者少時為誠,清逸似韓致堯;其後更歷世變,內涵既豐,境界開拓,所作大抵英發疏宕,卓然有以自異,至於填詞,則商確前藻,含英嗣華,各取其所長以為,而因時序之遷移,內涵之歧異,又常有所更新。 作者介紹 葉嘉瑩 其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葉氏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論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使讀者能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集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名篇詞例選說
作者簡介 葉嘉瑩教授 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古代名人混聲大合唱 涓涓幽谷瀉泉清--這是一組古代名人的混聲大合唱。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作者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論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 並使作者能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進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迦陵說詞講稿(上)
作者簡介 葉嘉瑩教授 畢生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研究,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當代西方文學理論融匯、應用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探索與詮釋,見解精闢,自成一家。 在詞的國度...... 本書作者葉嘉瑩教授,天賦出眾,才思敏銳,其典雅、詩意的文筆,加上半生顛沛流離、漂泊異國的憂患經歷,使其不論談詩、談詞均能以生動的語言、文字,令人感發興起,見常人所未見,發常人所未發,深入中國文學的真髓。 使讀者透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成就,瞭解古代偉大詩人的心性與人格,進而透視世變,深省人心。 九畹滋蘭,難忘芳菲願--這是葉嘉瑩作品集之《迦陵說詞講稿(上)》,女性的婉約與男性的豪放,在此讓你有一次感性與知性交融的理解和欣賞......透過本書浸淫在詞的國度,讓心靈擁抱高品味的演出~~
清詩史(下)
清詩史(下) 中華文化是兩岸人民共有的寶貴資產,發揚中華文化是兩岸人民責為旁貸的使命,在面對迅速變遷,日新月異的今天,充實中華文化新的時代意義,是兩岸文教交流的宗旨之一。 中華發基金以結合民間力量,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為目的,為鼓勵兩岸學術交流,促進兩岸社會繁榮發展,對各種有益兩岸人民的知識傳播一向不餘力,相信本書的出版對兩岸交流有其積極作用,希望各界多予支持。 中國有理由建設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風格學,風格學的建設並非純屬理論研究的事,如果沒有全面深入的文學史和文體發展研究的基礎,清化詩歌所呈現的宏富風格品類,是文學風格論可資參酌的可貴養料。
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
元代詩壇 元代詩壇是一處草萊未闢之地,儘管現存元人詩集多達一百五十餘種,元代詩人多達一千一百九十餘家,然而元詩研究工作卻始終乏人問津,過去除了日人吉川幸次郎的「元明詩概論」和近代學人包根弟的元詩研究曾作過系統研究外,數十年來,元詩一直被視為文學史上的黑暗時期,這固然因為明人鄙薄元詩,也因為異族入主的歷史情結及元曲新聲的光芒遮翳,元詩就一直這樣任歷史湮埋著。 民國八十一年迄今,又經六個年頭,蒙曾師殷殷敦促及國家出版社林洋慈先生大力支助,這本隨元代詩壇寂寞在書架上的拙作,終於能重新修訂、排印出版。 這半年期間,一路改來,每每窗前伏案,對晨暉夕陰,歷年寒春陽,有時為一句話重尋出處;有時為引詩韻腳出韻而重查四元集;更多的時候,為我當年初學注音輸入法所造成的同音錯別字重檢原典,謹乘此書出版之便,向諸位師長致謝,研究元詩著實是件寂寞的工作,然而有此師友相伴,芳馨相襲,反而顯出無限縯紛美好來。 作者簡介 黃麗華,台灣苗栗人,民國四十七年十月十八日生,台大中文系副教授,台大中國文學博士,著作有:「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古今詩史第一人-杜甫」、「唐代詩歌與禪學」。
宋代詩文縱談
蘇東坡認為范仲淹的偉大,實已集三不朽於一身,他的文章,乃是根值於天性。東坡詩一如其文,如行雲流水,且富於想像,詩集中與弟弟子由唱和的有一二六首,兩人常用「夜雨對床」以示思念之意,可見兄弟感情之深厚。 黃庭堅以詩名世,與東坡並稱蘇、黃,論詩主張「刻意求工」,用字妥貼,「點鐵成金」,陸游《劍南詩稿》紀夢之詩一二四首,比《全唐詩》還多,趙甌北疑云「人生安有如許夢」……黃庭堅教後學作詩文,主張先博學精讀,以求用字精審,而達「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之境。〈三蘇詩〉提綱挈領,不疏略於考辨,欲以發明東坡兄弟手足之深情與人格之卓絕。范仲淹人品光風霽月,論詩說文一如其人,而影響於當代與後世者,於其詩文中可見一斑。陸放翁亙古一男兒,《劍南詩稿》記夢之多,出人意表。
唐宋八大家:大塊文章
本書作者為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朝人,中間跨越一個五代,最晚的是蘇轍,去世時已是北宋末。這當中綿延了三個半世紀。是在時間上包含最廣的一組文學史人物。八人均能詩能文、才藝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