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上的修道院》+《公東的教堂》10周年精裝典藏盒裝版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10周年傳奇復刻版 The Convent on the Hill Le Corbusier’s Last Vision & 當宗教遇上無神論者, 當擁有前衛藝術覺知的神父,碰上西方天才建築設計師, 竟迸出了一座改變世界的教堂。 & 過去、現在、未來仍會有不少人, 以不同角度來拜訪這座山丘上的修道院。 那些已不存在的人,藉著一座建築, 將「美」牢牢留住,將「故事」傳了下來。 什麼是永恆我不知道, 但我喜歡聽到修道院的鐘聲, 參與每一個晨、午、夜禱, 更喜歡那著相機去欣賞與發現, 捕捉每一個永不重來的瞬間。& & & & & ——范毅舜 & 半世紀前,有著「文藝復興之父」稱號的艾倫神父,跨越宗教藩籬,力邀自稱為無神論者的建築大師科比意參與教堂設計,於是一座令人驚嘆的璀璨結晶拉圖雷特修道院誕生了,成為古老宗教近代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 隱密在法國里昂蓊鬱森林之中的修道院, 每年吸引不遠千里而來的旅人或建築愛好者到此朝聖, 是為藝術?還是為信仰? 為何科比意在人間的最後一夜,是在拉圖雷特修道院度過的? & 半世紀後,來自東方國際知名攝影師范毅舜,以藝術之眼「凝視」這座建築後,以攝影與文字進行了探索之旅,為世人解開了謎團。 & 無論是因為信仰或是藝術,都是藉著美的追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他們獻身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將帶給我們啟發與鼓勵,能夠迎接生命提供的各種風景。 &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10周年熱銷紀念版 The Chapel of Kung-Tung: An Education Legend in the Coastal Range of Taiwan & 范毅舜經典之作 10周年熱銷改版 & 是臺灣建築史上的傳奇, 也是教育史上的傳奇。 & 一位來自異鄉的神父, 一群沒有血緣的外邦人, 一棟曾不為人知的殘破建築, 為臺灣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 也見證了有關愛、教育、建築與藝術的生命故事。 & 或許有一天, 我們可以共同打造一條超越世俗眼界、 屬於自己的東海岸教堂之旅, 一條可以經驗在地人情、飽覽美景, 身心得到舒暢、心靈更得以提升與滋潤的朝聖之路!& & & &——范毅舜 & & 我們要如何為自己的生命意義?是累積更多的財富、權勢,還是更多的頭銜? & 本書記錄了一群遠從瑞士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偏遠東部的神父、修女們,為這塊土地奉獻一輩子的事蹟,其中又以錫質乎神父建立公東高工,引進學徒制,為技職教育創造傳奇,其影響更為深遠。 & 隨著這些人逐漸故去,這一頁快成傳奇甚至傳說的歷史, 在價值觀混沌的現在,若能藉著這棟在東海岸已矗立一甲子歲月的教堂保留下來, 不但能讓我們遙想那代修道人的胸襟與風範, 更能為此刻的臺灣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勇氣。 & 得獎紀錄 & 【2013年中時開卷年度好書獎獲獎】 【2013年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獲獎】 【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入圍】 【2014年金鼎獎圖書設計獎獲獎】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10周年傳奇復刻版(精裝)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10周年傳奇復刻版 The Convent on the Hill Le Corbusier’s Last Vision & 當宗教遇上無神論者, 當擁有前衛藝術覺知的神父,碰上西方天才建築設計師, 竟迸出了一座改變世界的教堂。 過去、現在、未來仍會有不少人, 以不同角度來拜訪這座山丘上的修道院。 那些已不存在的人,藉著一座建築, 將「美」牢牢留住,將「故事」傳了下來。 什麼是永恆我不知道, 但我喜歡聽到修道院的鐘聲, 參與每一個晨、午、夜禱, 更喜歡那著相機去欣賞與發現, 捕捉每一個永不重來的瞬間。——范毅舜 & 半世紀前,有著「文藝復興之父」稱號的艾倫神父,跨越宗教藩籬,力邀自稱為無神論者的建築大師科比意參與教堂設計,於是一座令人驚嘆的璀璨結晶拉圖雷特修道院誕生了,成為古老宗教近代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 隱密在法國里昂蓊鬱森林之中的修道院, 每年吸引不遠千里而來的旅人或建築愛好者到此朝聖, 是為藝術?還是為信仰? 為何科比意在人間的最後一夜,是在拉圖雷特修道院度過的? & 半世紀後,來自東方國際知名攝影師范毅舜,以藝術之眼「凝視」這座建築後,以攝影與文字進行了探索之旅,為世人解開了謎團。 & 無論是因為信仰或是藝術,都是藉著美的追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他們獻身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將帶給我們啟發與鼓勵,能夠迎接生命提供的各種風景。 & 名人推薦 & 看似尋常的旅程,范毅舜以一幀照片接壤一段文字的創作,讓時光倒轉到半世紀前──艾倫和科比意的遇合,旖旎出宗教×建築的絕美風景。 兩位傳奇人物聯手打造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曾有激烈的火花,亦有和解的雲光。它看似緘默地矗立在山丘上,卻留存兩人超越宗教與建築藩籬的靈犀相通與純淨情分。 作者足音鏗然地探訪這座改變世界的偉大建築,是命定的緣分?還是偶然的擦肩? 如霧起時的朦朧,光陽燦爛的繽紛,在光與影流轉之間,幾何圖形暗藏著:作者此生探問過自己的生命答案,愈走愈清明。 范舜欽用明亮溫暖的文字勾勒修道院、教堂,其美麗與哀愁的輪廓,讓讀者在快節奏的時代,緩慢下來,漫步到真善美聖的《山丘上的修道院》裡歇息。──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 這是一本有血有肉,令人感動的建築書寫!在作者的文圖中,現代建築大師科比意的幽魂,似乎再度徘徊在廊香教堂與拉圖雷特修道院內,與讀者們進行宗教與藝術的對話。──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 虔誠、坦率也勇於自剖的書寫,搭配無懈可擊的攝影,與神祕又樸拙的拉圖雷特修道院低聲對語,證明藝術本來直通信仰。──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 迷人的故事。聖域之光!──吳繼文.小說家 & 《山丘上的修道院》是以建築師科比意所建的拉圖雷特修道院為主題的書籍,作者范毅舜是位傑出的攝影師,更是位虔誠的教徒。透過兩個身分的交疊與置換,作者嘗試去釐清內心的想法。更在那一次次的扣問裡,領悟到兩者共同的底蘊──心靈。心靈,從來都是信仰的基礎;心靈,不也都是創作的本質。因為信仰往往讓心靈的質地更加剔透;因為藝術創作,則常常讓心靈更得回歸映照更深的本然。是故,藝術家與宗教家,都努力地為著心靈這塊沃土施肥與灌溉,不論所開出的花朵名為美學還是信仰,那汲取於土壤中的養分才是真正的關鍵。 在書中,作者透過光影的變化與信仰的氛圍,精彩地勾勒出一幅幅的心靈意象,更透過文字精彩地爬梳著內在心靈的旅程。「美感」與「良善」在「真摯」的存在裡越發動人,一如「藝術」與「宗教」在「心靈」的底蘊中發光發熱。原以為閱讀時會驚豔於那動人的影像,抑或是動心於信仰的虔誠,沒想到最讓人震懾的竟是在心靈的媒合之中引燃了美學與信仰交錯而生的燦爛花火。更在那反覆咀嚼之中,訝然發現心靈的共鳴竟然映照著自身的存在。那相會,是莫名的激動,更是深深地感激。怎能錯過,又怎容錯過。──陳立倫.高雄中學專任輔導教師 & 拉圖雷特修道院是唯一集結科比意一生所關切的私人住宅、社會住宅與公共建築三大議題的融合體,也是這位現代建築大師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處理形式、動線、光影等所有建築手法的集大成之作。不僅如此,科比意所有提出過的各種宣言,如新建築五點、遊走建築、遮陽板等都在此完全實踐,甚至得到進化。但是,拉圖雷特修道院更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在穿過一整片封閉的清水牆體之後,是一個由不可思議的光影虛實與空間形式所構成的地景:沉浸在光影裡,沐浴於思索中,空氣裡迴響著靜謐,空間中滿溢著孤獨。拉圖雷特修道院既是道明會苦修僧所修行與崇敬的生活場所,更是建築界苦修僧科比意的內心世界。《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描繪出拉圖雷特修道院、科比意與本書作者范毅舜的世界。──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兼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 藉以范毅舜之各種面向的「凝視」──從文字、攝影和建築,從科比意、馬諦斯到艾倫──這本書讓我這麼一位熟悉建築的人,重新抵達了多次的拉圖雷特修道院。──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旁觀的方式:從班雅明、桑塔格到自拍、手機攝影與IG,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
在速食影像時代下,攝影是否還存在靈光? 做為一名攝影師貌似浪漫,彷彿時時都與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為伍,能捕捉到一般人所不能見的世界。 然而在這影像環繞、美照充斥的時代,做為一名攝影師也代表要交出客戶滿意的照片,就必須永遠在主流所謂的「好照片」及自身主觀的感性間奮力一搏,在銳利畫素、修圖app、橡膠玩偶似的皮膚中,要不趨於麻木,要不就獻身一般,努力去迎合各種攝影類型對一張好照片的要求。 本書為台灣攝影師汪正翔,繼《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後,又一本以攝影師之眼觀察台灣攝影文化熱熱鬧鬧又奇異的各種現象,思考影像如何改變現代人的行為與思維,也分析台灣社會如何定義什麼是「美」── │自拍的盛行,如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旅遊模式? │從明星小卡、無名小站到IG, 我們對「美照」的想像有什麼改變? │如果小學生也能拍攝出百萬畫素的昆蟲照片, 攝影師跟一根只會按快門的手指又有什麼不同? │一場看似歡樂的典禮,會不會只是一名攝影師很會主持活動? 作者同時也以肉身搏鬥,穿梭於公關活動、記者會、婚禮攝影各式需要「攝影大哥」的活動現場。一邊思考構圖、卡位、光線與視角,一邊還要負責控制活動現場的秩序、擺位,一切行禮如儀,只為用影像印證一場活動的美好。 看一名攝影師/藝術創作者如何在傳統攝影與數位影像的交界,在社會大眾對「美」的既定印象與創作自主之間,保有思考的可能及感性的靈光,以文字及影像記錄下那些繽紛多元、眾聲喧嘩的台灣風景。 本書特色 ●草根版《東京漂流》 ●台灣數位時代攝影文化點評
紀實攝影,我的2019-2021:張守為作品
作者長期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工作,當2019年末COVID-19出現之後,以自身的生命經驗觀看所處的生活場域與個人生活的所受到的影響。兩年的時間持續記錄生活中所面對的事件、場域與個人情感,並書寫成文字,藉此將紀實攝影的形式與個人創作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
攝影曝光 設計寶典
「由淺入深掌握各種應用技巧!易讀易懂,輕鬆學會攝影曝光!」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嗎?“曝光就是攝影。?控制光的能力是拍攝出好作品的基礎。在日新月異的數位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拿起相機記錄周圍一切精彩的畫面。但真正能有幾人做到熟悉駕馭光線這一重要元素,保證在任何複雜的光線條件下都能做到快速、準確的曝光。事實證明,只有充分理解光線的性質、曝光的原理和技巧,這些看起來複雜的基本功,才能呈現光影的美麗。攝影藝術是依靠光影手段再現所表現的物件,實現攝影者創作構想的一種藝術形式。光與影的調動與運用,顯然極其重要。攝影曝光,是讓光與影轉化為形象與色彩的關鍵環節,所以曝光控制是攝影創作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書不但講解了曝光的基本要素:光圈、快門速度以及感光度三者之間的關係,還講解了數位相機上的各種測光模式、拍攝模式、閃光燈曝光、與曝光相關的器材,以及對不同光照曝光的控制,細緻地講述了與曝光有關的各種模式及曝光手法;對人像、風景以及特殊技巧的曝光做了大量的實例解析。根據主題、狀況、素材等進行分類後,詳細地介紹了每一種類型的曝光技巧,並且融入了拍攝者在實戰經驗中驗證了的攝影資料,從實際拍攝經驗出發,言簡意賅地向讀者介紹了在各種拍攝場景下如何進行曝光,並且分主題以不同的示例進行詳細說明。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詳細地分類、整理了曝光的技巧與方法,既有專業的理論,又有實用的拍攝技巧,使讀者在閱讀後能夠應對各種複雜的拍攝情況。針對攝影者常見的拍攝題材,本書進行了詳解,讓讀者在正確理解曝光基礎上加以實踐性說明。相信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能切實感受到攝影曝光的真諦與數位攝影的無窮魅力。
攝影是另一種書寫:林錫銘攝影集
林錫銘說:這個世界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發現。光影是攝影的靈魂,時間、光影對了,人人都能留下美麗的風景。用相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也用相機記錄所到之處的風土民情……真味紀實186幀精彩影像……前聯合報系新聞攝影中心主任、三十年攝影老手、大大學堂創辦人堅持原汁原味,不用濾鏡、不修圖,顯現影像真味!林錫銘引領你透過鏡頭和光影,典藏台灣真善美!攝影是另一種形式的書寫……攝影是另一種表現的繪畫……攝影是另一種心情的抒發……攝影是另一種境界的沉浸……攝影是另一種語言的表達……攝影是另一種……攝影是另……攝影是……攝影,難在哪裡?難在作品是否能吸引人的目光,是否能打動觀賞者的感覺?若只是像文字匠氣那般堆疊組合,不幾下就會形同嚼蠟無味了。「攝影,是另一種形式的書寫!」一樣要發自內心感覺而按下快們定格瞬間,一如下筆一揮即就,創作自然也可以泉湧不息。同樣道理,如果無感按下的快門,這樣自己都不感動的影像,如何去打動人心?如果就像只是華麗詞藻堆疊的文字,三五行字就會讓人無法續讀下去。林錫銘攝影集讓許多過去身周遭不曾注意的美麗,都在慢中一一顯現。讓我們抬頭欣賞當下瞬間天光雲影,也低首看見野花開了、昆蟲來了,世界變得有情起來,更加體會了日子更迭,更珍惜變幻的每一刻。攝影讓人心思更縝密,浮躁者變得安穩,粗心人變得細緻,讓所有汲汲營營於生活的匆忙,變成出世般的優雅。也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視野與高度,一如我們會讚嘆欣賞鳥飛的優雅,而攝影者也可這樣優雅美麗。透過欣賞好作品,讓自己跳脫一般人眼光,有了新的視野,於是眼下人事物景變得不一樣,心感的比一般人多得多多,可以發現自然之美、欣賞土地之美、讚嘆人世之真善美,連藝術潛能都會被激發。
浮光掠影‧攝影筆記:我以謙卑貼近土地
林錫銘教你找回敏銳的眼睛、激發你的藝術美學潛能!光影對了,人人都能留下美麗的風景。真情書寫9.7萬餘字字珠璣……真味紀實433幀精彩影像……前聯合報系新聞攝影中心主任、三十年攝影老手、大大學堂創辦人不用濾鏡,顯現影像真味!林錫銘引領你透過鏡頭和光影,典藏台灣真善美!我想傳授的不只是技術,而是態度大大學堂一向不流俗、不從派,要給的不只是攝影技術,而是態度。態度決定溫度,溫度決定高度。自2006年起,我在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就有了攝影教室,直到2013年自己創設「大大學堂」後繼續攝影教學工作。太多人問我:「你為何長年要委身親自傳授這麼LOW的基礎攝影?不就光圈、快門……之類?」我都一笑置之。那時我的攝影初階班名叫「讓傻瓜變聰明」,有異於一般坊間攝影班需單眼相機,所以來自各階層的學員,十之八九都是帶著小傻瓜相機自在來上課,而且我也一定是使用小傻瓜相機,從頭到尾以身作則,小傻瓜在一般日常也可以拍得不錯的照片!「攝影作品優劣,不全因為器材,而是取決於觀景窗後的那顆腦袋!」 我希望每一個攝影者的啟蒙階段,一定要遇上好老師,才有很好紮實的想法與體認,而非只是追求所謂表象皮毛的匠氣技術。所以我傳授的不只是技術,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初學者,走入奧妙光影世界與生命、環境的有好態度開端。在學習攝影啟蒙階段,若有好的老師帶引入門,那攝影的長路,不單只會追逐表象光影浮華,而是進入另一個層次,融合生活與生命的開始,因攝影學習,也激發出自己潛能的藝術細胞,活化對美學態度或本質的認識。「讓攝影進入生活,生活變得有故事、有藝術,感動從此沒有距離與隔閡。」我攝影班學生,正練習放下身段看世界……。越接近土地,就越有生命;有生命就是好生活。我想:放低就會謙卑,謙卑就願放下,放下就能放心。世界並不缺少美麗,只是缺少發現「美麗都藏在細節裡」。大剌剌的攝影方式,不代表就是大器,我想那比較像走馬看花、隨手捻來。看到什麼就拍什麼,與其說是隨興隨意,其實就像美食大口嚥,食之有些可惜。美景當前舉起相機,與所有人一樣就地直覺按下快門,一如好讀書不求甚解,好卷在手卻也錯過精髓的可惜。所以我常說,「攝影」是可安定心情的方式之一,當下為了拍好一張照片,可以讓人靜下心情而專一,因專注多看見細節,更容易忘卻根根鬚鬚的所有,何況一個攝影行程,有千千萬萬當下會產生。專注常讓時間停止,停住呼吸、停在每一步伐,讓眼睛與觀景窗留住當前的美;一如停在舌尖與美食交會瞬間,味蕾品嘗著美味當下;停在如何消化眼前景,轉化成一張張得意的作品。攝影初階班的第一堂課,一定會提醒學員攝影有「三到」功夫:眼到:眼到就是看到,能夠看到就是發現,發現別人所不能看到的工夫。學習攝影也讓自己的眼睛重新學習,找回它的敏銳,看到所有被忽視的美麗。世俗、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眼睛所接觸的面,常與利或益交融,所以我們感到生活週遭的無趣與無奈,太市儈的氛圍與場面,怎也美麗不起來。要眼到,當然要走到,走出門去才有新的發現,讓敏銳眼睛時時探索著絕美細節。心到:心到就是感到,感覺的感受就是觸媒,無論真善美醜陋悲歡或離合、七情六慾生老病死,都有深層感受與接收,轉化成生命養份。對事物無感心死,就是眼到卻無感而心不到,世間若沒有一絲美麗可言,攝影也成不了作品。手到:手到不僅是按下快門而已,關鍵雖都在攝影技術與快門時機,「相機而相機」就是這道理,有心與等待卻可以超越技術部份,攝影技術有時盡,眼界心境無窮高。當眼到發現,心到感受,手到就只剩按下快門霎那,相信眼界可以勝過技術。都是工夫,但看個人點滴養成。
攝影構圖 設計寶典
「由淺入深掌握各種應用技巧!易讀易懂,輕鬆學會攝影構圖!」體格完美的人總令人賞心悅目,同樣,一幅架構巧妙的攝影作品也能讓人產生美的共鳴。正如骨架決定一個人的整體外形一樣,構圖是一幅作品的骨架,它決定了一幅攝影作品訴諸於視覺的整體形態。在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樣可見或不可見的骨架,比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通訊是人與人溝通的骨架。當手中的相機對準生活細節時,有意無意間已經對畫面進行了構圖。本書分為8個章節,循序漸進地將攝影構圖從簡單原理到一般法則,再到更深層次的突破常規的構圖法漸次道來。瞭解構圖首先須掌握構圖的基礎元素,在第1~2章中便詳盡地介紹了構圖的基礎知識;而在第3章則介紹了一些實用性強的構圖技巧;第4章介紹了色彩在構圖中的藝術處理和運用;第5章重點講述了畫面中虛實與構圖的關係和透視效果;第6章以畫面的影調構成為主要內容;第7章詳細介紹了線條在構圖中的實際運用和視覺效果,第8章介紹了一些打破常規的構圖方法。全書以精煉的語言將攝影構圖的技法技巧深入淺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閱讀之後能夠拍出完美的攝影作品。如果將本書作為輔助教材,嘗試運用其中的拍攝技巧並持之以恆,相信您也能拍出屬於自己的完美作品。
自然夜景攝影技巧入門
在入夜後的神秘世界裡追逐觸動人心的璀璨景緻& 尋找由大自然的律動與奧妙所構成的浪漫因子& & 理解自然情景特質、解讀構成元素,& 徹底解說營造「夜晚世界」魅力的精髓。& 從自然現象的夜景呈現,到人工光源與自然光源巧妙結合的夜晚景緻,& 開始學習拍攝夜景的你不可或缺的技巧指南書!& & 月亮、銀河、螢火蟲、閃電、魔術光……& & 擅長詮釋花卉、風景、星空等廣泛題材的自然景觀攝影師──田中達也,為夜景攝影初學者演示嶄新的夜景攝影訣竅、獻上拍攝感動畫面的祕訣。& & 在眼前開展的夢幻空間中擷取世界觀的架構,巧妙地捕捉「夜晚的大自然」中的豐富元素,用雙眼與心靈進行構圖,描繪出自己所詮釋的夜色繪圖。& & 認識大自然在入夜後的另一種面貌,透過解析判讀、親身感受、操作實踐,探索建構場域之美的感受力與技法,以享受環境氛圍的方式學習夜景攝影的竅門。& & ◆兼具入門教學與鑑賞價值的精彩指南◆& & ★囊括多種夜景重點主題要素:& 從月亮、夜色、銀河、螢火蟲等夜晚的自然情景題材,延伸出不同的表現手法與主題。對應多元化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同步磨練建構作品世界觀的感性。& & ★同步培養感性與技術的延伸子題: 「結合大樓燈光與璀璨夜空」、「凸顯映照在湖面上的月光」、「擷取銀河的流 動感」、「捕捉星空與螢火蟲的華麗共演」等等,透過變化多端的主題來演示拍攝美麗景觀的過程,讓學習者輕鬆融會貫通,並且找到符合自己調性的鑽研領域。& & ◆一同品味在夜晚追尋美景的樂趣與獨特韻味◆& & 入夜後的世界,充滿著與白晝截然不同的魅力與場域氛圍。即便是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風景,一旦黑夜籠罩大地,就會讓場面瞬間轉換為嶄新的世界觀。& & 至於那些只能在晚上見到的風景,例如夜空、月色、銀河、螢火蟲等等,就更是夜間攝影愛好者追逐的拍攝目標了。& & 然而,因為缺乏或是不存在人工光源的關係,也在各異其趣的主題之下為夜間攝影增添了不同程度的難度。因此,拍攝理想夜景的關鍵,就在於如何運用拍攝技法幫被攝體與作品主題添加光跟顏色。& & 至於相關拍攝技法的養成與累積,除了相機、配件的性能與設定調整所帶來的影響之外,另一個重點,就在於拍攝者面對眼前的自然被攝體,像是月亮、星空等景象是否擁有足以因應拍攝門檻的相關知識與應對技術。& & 因此,除了配合「夜景拍攝」這個特殊主題、妥善安排適合的器具設備之外,在解讀拍攝目標的特質與自然律動之後,將自己的感受力結合實際的技術操作,便是掌握夜間攝影竅門的關鍵所在。& & 攝影師田中達也,憑藉其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與卓越感受能力,結合豐富的實地拍攝經驗,為廣大攝影愛好者們歸納出踏入夜景攝影領域的精實基礎技巧,徹底揭露探索入夜後世界的樂趣與感動之處。
ADAM:林冠宇寫真
★繼《隱性肌覺醒》寫真單元初試啼聲,十八萬粉絲爭相敲碗,全台最性感教練林冠宇首本個人寫真 ★看陽光型男如何濕淋透膚、粉舌挑逗,最終赤身入鏡、裸裎相見......《日光樹影》主演林冠宇突破螢幕形象的全衣解放 ★主播、球員、教練、煮夫......男友,各式遐想中的Naked Relationship一書擁有 ★特別邀請男體攝影專家「晏人物」掌鏡 & Adam,「亞當」。 傳說為世間第一位男人的名字, 2016年林冠宇藉攝影師「晏人物」所拍攝之健體寫真出道後,便以此藝名闖蕩演藝圈至今。 & 「亞當」有如初生之犢,悠遊於伊甸園中。 不僅類似冠宇從影的心境,也像每次被拍攝時的狀態--一次次地將自己打碎、再重新塑造。 直到遇上了蛇的那天。 & 《ADAM》做為冠宇揮別深幽低谷的紀念, 袒裎記錄了他曾經的各式面貌,以及未來想呈現給眾人的自我。 忠實於慾望、不羞懼性感,同時又保有純真。 冠宇吃下的不是善惡果實,而是自在而生的成熟魅力。
臺北之胃:徒步街拍,深入在地,市場裡的臺北滋味
在迷失的時光中,深入臺北腑臟 這是一趟唯有在深夜,方能踏上的旅程…… 在暗夜的城市裡迷走,腳下蜿蜒曲折, 聽得見人群深沉且起伏的呼吸,感受得到他們呼出溫熱的氣息。 夜晚、屠夫、市場。 就是這腹胃,組合成令人著迷且難以解釋的煉金術。 「我喜歡這座島嶼,因為她的「戲劇張力」意思是說她呈現真實的方式對我而言是完美的虛構故事。我的照片並不是預先構想好的一張張嚴謹精確的紀錄,而是一種對於現實的詮釋。」 唯有隨了夜晚悄悄籠罩臺北的城市步調,這趟旅程才可能成行。 市場裡尚有幾道交會的視線,但在現實中是沒有的:我不屬於這夜晚,深夜裡的人們遙遙望來,看不見我。走在過道裡的須臾之間,便會遇見各種晝伏夜出失眠人:在大街小巷裡疾行的瘋狂計程車司機,猶似流離痛苦的靈魂;手戴大金戒的卡拉OK大叔;腳趿拖鞋的失眠人。高處盤臥的貓兒直打量著我們,久久目不轉睛。幾家商店忘了關上裡間倉庫的門。在漆黑的渦漩中,可以看見幾張警探小說裡會出現的「嘴臉」、飽滿的水果、酒家女、閃亮亮的殺豬刀和皺巴巴的香菸盒。水銀燈管散發的疲軟螢光勾勒出這座消失於清晨的漂泊迷宮…… 如同一抹幽靈,我遊走在這如夢的世界,裡頭只有肉、魚罐頭、堆積如山的蔬菜才具有觸摸得到並且真實豐滿的輪廓。 「臺北之胃」這趟旅程以三部曲的形式呈現,也就是三節韻律不同的小宇宙,其中的布景與人物都是白天看不到的:如夢似幻的城市迷津、供桌般的屠夫肉案,以及大型食品批發市場。 跟著余白的鏡頭,走入萬華第一果菜市場、萬大魚市, 探訪深夜限定的臺北滋味! 專文推薦 姜麗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呂筱渝——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博士、藝術評論者 葛尹風——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陳斌華——臺灣永續原生內容有限公司負責人
數位與商業攝影(第五版)
何謂商業攝影?書中分享作者專業數位攝影經驗,說明數位與商業攝影的基礎範疇、特性與後製方法,並透過各種例子,教導讀者如何運用精美的圖片、合適的字體、活潑的編排,使影像的多彩變化呈現最佳化。本書更進一步介紹,科技世代下,人手一支手機的拍攝模式、功能與操作等技巧,以及如何運用Photoshop後製與Lightroom修圖,軟體與硬體的相互結合,影像與文字之間的編排設計,呈現完美的創意影像與商業美感作品。
日系寫真風格編修術:活用Lightroom掌握營造作品情境的竅門
在數位影像重現底片氛圍,& 為鏡頭捕捉的每個瞬間,增添更加多樣化的「場域情境」與「影像溫度」。& & 原汁原味的畫面呈現& 經過編修處理的畫面呈現& 哪一種才最能展現情境之美呢?& & 藉由數位編輯來進行畫面影像的調整,是一種讓作品情境更貼近自身創作想法的方式。透過影音軟體的輔助,就能夠跳脫拍攝技術、時空環境條件等限制,營造出與實際情境截然不同的作品世界觀,讓你所拍攝的影像更富有意境與故事性。& & 【在設備與技術進步的時代,決定作品靈魂的攝影師視角】& ★將腦海中的概念或主題融入到拍攝影像當中的能力& ★能夠捕捉一般人不會留意的現象或事物的感受力& ★從不同於他人的角度或切入點來捕捉世界的觀點& & 在攝影器材更加便利多元、性能也更為進步的現今,我們都能藉由相機本身的機能輔助,拍出一定程度水準的照片。然而,也正是因為身處於這樣的時代,拍攝者能否妥善掌握掌握以上的「攝影師視角」,就是為作品注入生命力、演繹情感表現的關鍵。按下快門後的影像編修作業,將扮演著明確表達構圖概念、讓世界觀更加生動的角色。& & 在為人物、情景等主題捕捉到美麗的瞬間後,除了保存當下的氛圍情境之外,不妨也嘗試透過細緻的編修技巧,讓作品展現出更具變化性且韻味獨到的美感吧!& & 奉行「在數位影像重現底片質感」思維的攝影師嵐田大志,以最容易理解、只要依循步驟與解說就能輕鬆實踐的編修方式,將囊括各式情境塑造的know-how,以及展露日系寫真風格特色的關鍵訣竅全都濃縮於本作之中。& & 期盼每個人都能透過自己的雙手來重現腦海中的構思與意念,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理想相片作品。從底片的說明、數位影像編修的意義性,一直到分門別類的眾多技巧演示,只要跟隨書中循序漸進的階段式說明進行實作,便能逐步摸索出內心期盼的表現方式及符合自身風格的調整技巧。& & ◆掌握本書架構的3大關鍵字,享受營造情境的豐富樂趣◆& & 【關鍵字之一】只要「1」種軟體就能完成所有作業& 不需要繁雜的軟體搭配,只需使用Lightroom Classic便能完成所有的作業流程。除電腦版之外,本軟體亦備有手機用的版本,對於習慣以手機為主要拍照媒介的族群來說也能靈活運用。& & 【關鍵字之二】重現底片風格的「5」階段步驟& 視素材狀況與想呈現的效果而定,最多不超過5個處理步驟。針對照片特性還有編輯修改的需求,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說明調整細節。& & •Step 0 思考最終要打造的畫面& 構思成品色調、場域氛圍等要素。& •Step 1 準備素材影像& 檢視素材狀態,評估該調整的部分。& •Step 2 基本編修作業& 將素材調整至符合目標方向的處理狀態。& •Step 3 調整影像色彩& 針對整體畫面呈現調整色調、色溫、飽和度等細節。& •Step 4 調整效果表現& 視目標風格營造期待凸顯的特色呈現。& & 【關鍵字之三】多達「40」種情境題材演示& 從室內、室外、正片與黑白底片呈現等三大領域延伸出多達40種演示範例,徹底蒐羅不同情境下的氛圍營造。讀者可以從這些情境裡面選擇自己想表現的氛圍,然後依照範例跟教學摸索出最適合自己手中照片的編輯方式。
風光拍攝 設計寶典
「由淺入深掌握各種應用技巧!易讀易懂,輕鬆學會風光拍攝!」在所有的攝影題材中,風光攝影是最古老和迷人的,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攝影技術剛剛問世的時期。在數位相機廣泛普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攝影這門貼近生活的藝術,而風光攝影仍然是攝影專業人士與愛好者們最熱衷的重要題材。因為世間萬事萬物永遠是拍不完的,花開花落,四季輪迴……即使是同一個地點,今天與明天,甚至前一秒與下一秒,都是一直在變化著的。如果能把這些不斷變化中的美記錄成為永恆,該是多令人興奮的事情。完美的風光攝影作品可不僅僅是將鏡頭對準有魅力的景物就可以完成的。作為一名攝影者,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當然是好事,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嫻熟的攝影技巧。如果只是為眼前的美景所打動,不假思索便按下快門,那麼拍攝出的作品就不能反應出你的真實意圖,而是一張沒有意志和靈魂的照片。只有將眼中所見的美景,結合自己的深切體會,通過扎實的攝影技術將其表現出來,才能讓觀者感受到照片中景物的美,形成一種共鳴,也許這樣才算是完美的作品吧。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閱讀之後能夠拍出完美的風景攝影作品。如果將本書作為輔助教材,嘗試運用其中的拍攝技巧並持之以恆,相信您也能拍出屬於自己的完美風光作品。
日子是不斷的喜歡:12個月,我們的島嶼生活記事
★誠品2022年年度 TOP 100★ ★博客來2022年藝術設計百大好書★ & 與IG人氣攝影師〈食癮,拾影〉 一同凝視台灣的絕美日常 52篇攝影散文 * 12月份心情 * 66處私心所在 以長達兩年時間,走訪台灣各處, 將十二個月份,重新標誌記憶—— 〈一月是渴望〉 在一年之始珍惜每天的日出, 也想起身為島嶼子民,總是嚮往著大海。 〈四月是眼淚〉 在基隆小鎮,探訪永不停歇的綿軟細雨, 當霧散去,終於在馬祖見到了待望的藍眼淚。 〈七月是海的季節〉 在島嶼之間穿梭旅行, 聆聽澎湖的浪,和一起看的那場花火。 〈九月是憧憬〉 在山中的美術館遇見侘寂之美, 到台南走進理想生活。 正因為生活從來不在他方, 那些一踏進彷彿就能鬆一口氣的秘密場所, 才更加令我們心懷感激,眷戀不已。 每天,也別忘了這樣提醒自己: 「不管我們擁有的是多是少, 都別忘了活成喜歡的模樣。」
攝影訪談輯4 PHOTO-LOGUES Ⅳ
攝影訪談輯透過獨立出版,收錄並累積重要攝影家與影像研究者的對話,讓缺乏攝影教育系統的台灣攝影工作者、研究者、創作者、收藏家,透過口述歷史,回溯重要作品發展的時光環境與觀念啟蒙,勾勒出台灣攝影朦朧輪廓,補充在地攝影斷裂脈絡。本輯主要切入面向在於檢視人性乃至於人道主義關懷,收錄十位影像藝術家對於自身作品的闡述與創作過程分享。
旅遊拍攝 設計寶典
「由淺入深掌握各種應用技巧!易讀易懂,輕鬆學會旅遊拍攝!」為了能夠讓剛接觸攝影的人也能很好地使用本書,我們在第1章安排了關於數位旅遊攝影器材的選擇,在第2章介紹了旅遊攝影的基礎和進階知識,從第3章開始,我們將旅遊攝影的拍攝主體劃分開來,並根據不同的拍攝主體舉例講解相應的攝影技巧。我們的目的是使讀者能夠更輕鬆地完成學習過程,所以在編寫過程中儘量使文字和語言更加貼近生活,並做到條理分明。為了不使讀者感到枯燥乏味,書中配以大量的人物和風景美圖,希望大家在閱讀和學習的同時,也能夠得到視覺上的充分享受。而分佈在段落之間的小提示,又能使大家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本書適合於數位攝影愛好者、旅遊愛好者閱讀使用。
圖解商品攝影的極致:手機也能活用的職人用光技法
★ 剖析16個頂尖商攝案例,揭開職業攝影師的打燈與場景設定機密 ★ 以「圖解」搭配拍攝步驟解說,迅速學會各種主題的實戰要領 ★ 每個主題以3個大跨頁來呈現,毫不遺漏地介紹所有的細節 ★ 特別示範「移軸鏡頭」在商攝範疇的活用術與其特殊的景深效果 ★ 用手機拍也能受用的扎實觀念與技巧,一本就搞定! 【看過本書,用手機也能拍出漂亮的商品攝影照】 在這個人手一機的全民拍照盛世中,你我一定都曾遇過想要將心儀的新皮夾、公仔、模型、手機、包包、咖啡杯、飲料、甜點、蛋糕、限定款球鞋等各式各樣的「寶貝」拍得漂漂亮亮地來跟大家分享的時候,結果無論是用手機還是特地去弄了台還算專業的相機來拍,怎麼跟心中所想像的美照相去甚遠,甚至把產品給拍得扭曲變形與暗沉不已…… 本書由活躍於世界各地的商品攝影名家「南雲曉彥」親自拍攝與撰稿,以「圖解」的形式,把各種曾經讓許多人打退堂鼓,不得其門而入的商品攝影需要注意的各種佈光、控光、相機與鏡頭的選用、景深的控制等各式抽象的概念,全都用最簡單易懂的「圖例」、「實拍照」與「重點提示」來一一示範,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迅速吸收與學習名家的攝影know-how,飛快提昇自己的攝影功力。 此外,其中一個商攝案例,更是直接用「手機」iPhone XS來全程拍攝,讓大家信服與理解只要融會貫通書中所傳授的商品攝影職人know-how,那怕手中只有一支智慧型手機,一樣可以拍出清晰美麗又專業的照片。 【激盪出更多創意發想,以期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保持競爭力】 作者對於商品攝影,有著不同於以往的觀點與態度。在這次的書籍企劃當中,除了希望透過16個精心規劃的商品攝影實拍範例,來解說每一次拍攝所想要表現的構思與拍攝過程以外,更是期許能夠給予讀者日後更多創作的靈感,以便在器材、潮流可說是日新月異的今日,可以常保自己對於影像創作的敏銳度與觀察力。 也許有人會認為商品攝影是一門枯燥乏味且與自己無關的學問。但其實在每支手機都可以拍出比擬專業相機照片的現代(透過多顆鏡頭協作、HDR即時合成明暗曝光、虛擬淺景深、人像臉部亮度優化等先進技術的幫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已經在拍攝美食、文創小物、咖啡飲品、蛋糕甜點、霜淇淋等「生活日常」當中,接觸與從事著「商攝」的行為了。 透過本書,您將可以深度了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商攝美照,背後的場景配置、燈光設定、創意巧思,並且在各式的步驟分解圖例中,得知職業攝影師不願意輕易公開的商業機密。 只要學會這些職人等級的拍攝手法與技巧以後,日後當我們看到每一件商品的當下,勢必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觀察,可以把腦海中各式天馬行空的想法、創意,真正地付諸實現,哪怕只是用一支智慧型手機,也可以拍出職業級的絕美照片! 各界名人 誠摯推薦 火野攝影、陳漢榮 Herman Chen、琴佳諾、黑麵、餐桌上的攝影師
神氣滿臺
作者如數家珍地透過一張又一張色彩鮮明而斑斕的照片,搭配簡明扼要的文字敘述,隨時序介紹各神明與地方廟宇、相關慶典。根據一整年當中不同的誕辰與慶典分篇排序,書中收錄了上百個篇目,展現作者深厚而細膩的宗教底蘊。 此書不僅是信奉者的信仰寫真,更是一本豐富的神明圖鑑、各地迎神會的索引書。藉由作者數年來四處走訪的鏡頭,紀錄下神明們的容顏,與許多珍貴的畫面,無論是喜歡宗教文化或是對臺灣歷史人文有興趣的讀者,想必都能從此書中得到些許收穫。 根據不同地區民情與文化發展,臺灣土地上的宗教信仰也呈現多元化的面貌,可說是臺灣這個情感豐富、民風開放的地區非常獨特且重要的特色。現在,就邀請諸位一同參與這場時間、空間上的旅行盛會,感受臺灣信仰的豐沛能量!
數位攝影:光與影的入門心法
攝影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既是單純的休閒嗜好,更可以成為一行專業。紀實攝影家為人類留下無數的歷史見證,家庭的生活照也為家人留住無限的歡樂時光與恆久的回憶,攝影是現代人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攝影具有化剎那為永恆的特性,紀實攝影強調原場景瞬間凝結與場域的戲劇效果及符號隱喻,其影像足以品味再三,流傳千古。然而在紀實攝影之外,重新編輯合成影像的內容,創造出另一種真實,以呈現作者想要表達的影像語彙,最後藉由相片來與觀眾溝通,是現代攝影藝術的趨勢,因此原場景是什麼可能已不再那麼重要。 運用數位工具強大的編修能力,將影像合成重組或特效處理後製的方式,釋放眾多在光學上的束縛,開創無限可能,是攝影數位化後爆發力之所在。本書帶您一步步認識數位攝影的基礎理論與觀念、器材設備與實際操作程序,善用影像合成與特效能力,創造屬於您獨一無二,新時代的影像紀錄。
Oh!原來閃燈是這樣打的〔第二版〕:小閃燈也能拍出Pro級專業感
100張圖解範例,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破解閃燈鏡位,用最直白的打光圖示, 讓你左右對照,抓對方向,一學就會! Flickr年度最佳攝影師——Mashable Web Awards 簡單幽默一看就懂! 讓你用最快的方式學會打閃燈 其實閃燈沒有你像中的難! 《Oh!原來閃燈是這樣打的》原本只是攝影師達斯汀.迪亞茲在flickr上的一項攝影計劃,但他無私地將自己所學所知的一切開誠佈公地分享,在網路上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追隨者。他利用書本排版的特性,讓左邊是成品照片,右邊則是圖解範例,透過這裡面的五十張攝影作品與佈光設定的資訊,你將可學到閃燈攝影的基礎與進階知識,包括最基本的單燈攝影,到使用五支閃燈搭配各種色片、燈夾、反光傘、柔光罩和蜂巢所變化出來的照片,一應俱全。 此外,他還告訴你如何從最基本開始,一步步找到屬於自己的閃燈組合,並清楚說明「反平方定律」這個非常重要,卻經常被誤解的攝影原理。拿起這本書,你要做的是左右對照,抓對方向直接套用,搭上自己的創意加以變化,照片自會說明一切。
數位攝影構圖 設計寶典
「由淺入深掌握各種應用技巧!易讀易懂,輕鬆學會攝影構圖!」“構圖”一詞在美學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得到,足以可見其重要的審美作用。構圖在現在流行時尚的數位攝影中同樣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數位相機的普及,使得人們迫切地想要追尋一種高於生活的藝術之美,可以在生活的閒暇時刻,通過攝影的各種語言來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並拍攝出自己滿意的高品質攝影作品,當然這是任何一個攝影愛好者的夢想,無論是自己欣賞還是專業的攝影者。的確,好的構圖可以使你的攝影作品增色三分。本書就是來詳細地講解在攝影的各個領域,怎麼樣取景構圖才可以拍攝到一張出色、與眾不同的攝影作品。例如如何突出畫面的主體,如何充分地利用現有的光線、色彩等因素,如何合理地運用器材的各種優勢等。並且結合人們所熱衷的人像、風景題材,單獨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分析和講解,使得攝影愛好者在具體的拍攝操作中,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在攝影構圖領域取得更快的進步和提升。
瑜伽光影
天地為光,我為影──光影色彩與瑜伽動作完美結合 瑜伽不止在室內,在大自然裡結合光與影,天人合一更見極致之美。 本書由專業攝影師蔡啟祥先生掌鏡,瑜伽師林南妘展演,遠赴海內外取景拍攝,歷時數月。透過光與影、美學構圖、瑜伽動作,將瑜伽融合天地的意境發揮的淋漓盡致。 天地為光,我為影 作者於1987 年在華老師帶領下進入瑞士日諾瑜伽道場研修,從來自印度、加拿大、美國、芬蘭、日本、英國、德國等各國瑜伽大師學習切磋交流,獲益良多。 1988 年到中國北京、上海等地體育學院推展瑜伽運動,闡述瑜伽真諦,並介紹瑜伽功法。 1995 年又到印度瑞希克斯瑜伽學院研修。爾後,二年多次進出印度各道埸觀摩研修。 瑜伽有八個階段,又稱:八步功法。分别為持戒、精進、瑜伽體位法、生命能控法、感官回收、心靈集中、禪定及三摩地。 前四個階段是透過瑜伽肢體運動來矯正日常生活中妨礙健康的習慣動作。持戒用來屏棄過多的慾念。精進用來不斷學習。瑜伽體位來自合理肢體運動。生命能控矯正錯誤的吸納。 後四項是屬於心靈修練,用靜坐、禪定或外在音樂、咒語、鐘鈴或自然界風聲、雨聲、流水聲等等天籟之音來取得失去許久的平靜,心靜靈就清,清則智明,明則能重拾原本舊有的智慧,也會重新找回健康的身心。這些道理大家都懂,缺欠的就是外力指引,老師、師父不可能時時刻刻在你身邊,唯有依瑜伽禪定動作自我修練。 瑜伽是依肢體運動來拉扯肌肉筋骨順勢導引器官和神經,經千百年的驗證是很科學的一種「運動」,它有别於一般運動項目,它不是競技、也不是宗教儀式更不是特技。我個人自我修練秉執自然原則,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不做過度的操練,有些動作偏於表演並不健康而且容易運動傷害,一切以健康為原則,持之以恆;心靈禪修融於天地,以大地為師。窄室市井容我一墊即可伸展,藍天白雲自可仰舉,晨曦飛鴿迎我英雄,綠蔭翠竹任我参禪,老樹千年靈猴倒掛,流水臥石默數七斗,魚划水漫鱗次櫛比,白煙嬝嬝吉祥合瑞,白沙紅彩漫舞飛天,玄武側劈擴展東西,和風平衡施浮士繪,廟堂迴廊跪立笑我,蘭亭榭閣鴿王入列,奇岩怪石伴我曲扭,塗鴉彩案與我混配,視訊科技乃可雙搭,淡江紅日迎我半月,月夜星空人石為橋,夜嘩人沓倒看星斗。這是我的生活瑜伽,也是融合大地晨昏一切光影,「天地為光,我為影」。 2020 年10 月林南妘於台北 &
重翻照相簿子
三十年後的歸來,我們重翻照相簿子1986年,陳輝龍從四百卷黑白底片,上萬張膠卷中挑選岀來的六十幀作品,舉辦了人生第一次攝影展,《照相簿子》,1992年出版同名攝影集:偽家人的家族照、荒凉的海灘、溪谷、少年、蒼苦的老者,礦工、廟宇、野臺戲、小火車站、夏日午後的公園、充滿魔幻氣味又懷舊的影像,令人驚艷,就此成為藏家傳說。三十年後,走來了從1980年回來的少年,重新編輯了影像,選入73幀作品,延展了上世紀八○到九○年代的記憶,加入回視人生的敘事,轉動停格的時間,重現時代消失的風景和少年的自己,奏起了影像與文字的交響詩,是為《重翻照相簿子》。是陌生人,也是親人。輝龍懷著這樣的心情,背負照相機,帶著孩子般的笑,與偶爾相逢的人攀談,拍下照片,並收進他的《照相簿子》裡去了。在南横摩天,布農族的獵人向輝龍談起他昔日輝煌的狩獵,並向攝影鏡頭展示他被山豬觸瞎的獨眼。玉米田邊,退休的布農族獵人因此也成了輝龍的親人——收進屬於家族記憶的《照相簿子》裡去。——奚淞輝龍的《照相簿子》以看來寫實的圖像,結合著若即若離的文字,所營造的效果便恰恰是達達到超現實運動中對文字與圖象的態度,他的這本《照相簿子》也因此不只是「攝影」,而更是藝術家運用不同媒體完成的另一種形式的作品罷。有趣的是,輝龍從圖像到文字到生活的態度,都沾染著不可擺脫的五○年代的頹廢、叛逆、苦悶的調子。詹姆斯狄恩式的冷漠與靦覥,鮑伯狄倫的流浪與失落,卡繆的深重的憂鬱與自苦,混合著芥川對生命絕決的態度,川端的耽美:從照堂到輝龍,那從日本的憂傷到西方戰後的迷失,似乎都在這台灣小小島上混合成一種文化的異質,在敏感的青年身上一再散發著夢魘似的幻象。 ——蔣勳三十年後,《照相簿子》轉身成為《重翻照相簿子》,從當年自1981年到1986年之間所拍攝的照片挑選編輯而成的集子,再往前向後,時序跨度為1980至1990年,恰好是一個斷代。這個十年,台灣經歷了政治上最風起雲湧的變動,上一世代的回歸現實與鄉土運動仍持續作用,是嚮往自由解放,也是追尋主體與民主的時代,更是報禁解除前後的紙本媒體興盛年代,造就了許多專職攝影記者與街頭攝影的時代。陳輝龍在這時期歷任許多紙媒攝影或編輯工作,《照相簿子》的影像大多累積於這些工作之間。陳輝龍的照片與八○年代的紀實攝影共享類似的主題與氣質,並繼承著七○年代報導攝影者的影響。——陳佳綺
地獄空:姚瑞中拍立得地獄寫景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獄在哪裡? 「地獄空」系列,是藝術家姚瑞中近年走訪全台設有地獄場景宮廟並探究台灣信仰的拍攝計畫。「試著讓天堂拍得像地獄,地獄拍得像天堂。」以拍立得拍攝多處以道教或佛道混合信仰為主的地獄審判場景,這些場景沒有西方與東方的古典雕塑感,具有乖張奇異與扭捏可愛的獨特台灣美感。 全書採多種紙張材質與色彩鋪陳空間層次,滲入社會與時代與人文之氛圍糾葛,並收錄藝術家二位高徒-道士陳柏瑜恭繪之插畫與符咒以及信士蔡浚勝恭印之木刻版畫,書籍三邊刷金,與洋紅色的台風拼貼封面共同包覆且顯形時空裡的劇目遺跡。在過曝脫焦、即時顯影的拍立得顯相下,更具迷離奇幻,人界心間見地獄。如姚瑞中言:「地獄本空,唯妄念生起一切羨慕嫉妒恨而地獄現前。」
完美食物攝影指南:52堂讓人想咬一口的攝影必修課
「本書是所有美食攝影師的必讀聖經!」- 麥可・強森,Mike Bakes NYC社群創始人 無論你是美食部落客、想要踏入商業攝影圈的新手, 還是喜歡拍攝美食上傳到社群上分享, 無論使用手機還是單眼相機,都能輕鬆拍出可口誘人的食物美照! 【專文作序推薦】 沈倩如|美國專業食物攝影師 林志潭|Arko Studio&攝影師 【專業完美推薦 】 Charles|不只是個攝影大叔& IG@factoryxii Coya (滿分人妻)|食物攝影師& IG@coyalunch 干智安|平面攝影師 鄧博仁|臺科大學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 警長|食物攝影師(依筆畫順序排列) 拍出令人驚艷的專業美食照,成為一位食物攝影大師! 《完美食物攝影指南》是多產攝影師瓊妮・賽門的精心教學之作,一本在手,讓美食攝影變得超簡單!無論你是具有潛力美食的部落客,想要踏入商業攝影圈一展長才,或是喜歡拍攝美食在IG分享。跟著本書精心安排的52堂課練習拍攝,一本書就讓你擁有專業食物攝影師,應知且必學會的觀念與技法,拍出可口誘人、自帶香氣的食物美照,不再困難! 【這本書可以幫助你】 ・52個單元,只要一週一練習,一年就能邁向專業的美食攝影師! ・不用複雜的器材,在家也能找到拍攝特寫的最佳光源! ・零失手!構圖和搭景的色彩理論與視覺重量原理 ・不藏私攝影師必備小物,拍出和廣告照片般的漢堡! ・用手機拍也可以!搭配本書的專業指導,讓你在社群PO的美食照片一定讚數飆升! 【國外推薦】 「本書是所有美食攝影師的必讀聖經!」 - 麥可・強森,Mike Bakes NYC社群創始人/Even Better Brownies作者。 「瓊妮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大師,再難駕馭的食物都能拍得令人垂涎。」 - 麗莎・布萊恩,Downshiftology社群創始人。 「《完美食物攝影指南》能讓所有新銳美食攝影師功力大增。」 - 瑞秋・科里奈克,Two Loves Studio 社群創始人。 「瓊妮的教學風格,不論你是新手還是老練的攝影師都能輕易拍出食物美照,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美食出版社!」 - 荷莉・尼爾森,Spend with Pennies 社群創始人。 &
蒂姆.沃克:美妙事物
蒂姆・沃克:每張相片的確都是寫給VA博物館內某件事物,或是給某些東西的情書。我跟那些事物的關係就像是跟某個對象墜入愛河一樣。這連結到我們身而為人如何互動,如何與某個人成為莫逆之交。這是一個結交新朋友的過程⋯⋯ & VA博物館迷人特展《蒂姆‧沃克:美妙事物》,帶您一同遨遊這位舉世聞名的攝影師奇幻豐富的心靈世界。 & 蒂姆‧沃克(Tim Walker, b. 1970)是世界頂尖的攝影師之一,以非凡的想像力和能夠帶領觀眾進入栩栩如生的異世界而聞名。沃克和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早有淵源,二十多年前,他的三幅早期作品早在1998年就已列入館藏,2008年更擴大增收了其他作品。 & 本書所收入的眾多精采新作,就是從VA博物館浩如煙海的電子收藏中搜羅所得。在策展人、館員與技術人員的帶領下,沃克探進了博物館各個廳室的最深處,甚至還爬上了屋頂、深入地底的管線迷宮,只為汲取靈感。歷經好幾個月的研究之後,他選定了一組最能夠反映出VA博物館廣博一面的物象來當作最新創作的靈感。這項成品──包括了十套攝影作品集與一部短片──不僅十分充滿沃克精神,更能直接撼動每位觀眾的心靈。 & 《蒂姆‧沃克:美妙事物》是VA博物館與當代藝術家蒂姆‧沃克的大型合作、常駐、委任計畫。這本書集結了沃克的美妙創意和眾多團隊成員的精湛才華,讓人逐步踏入沃克攝影中的美妙世界。 & 書中並收入未曾面世的幕後設計、初步草圖,讓各位讀者可以一窺沃克獨特的創作歷程,看他如何在VA博物館宛如迷宮般的倉庫與畫廊間細探窮究,最後化成一幅幅珍奇相片。 & 本書每一章都鋪陳了每一場不同攝影,而且各章都以在VA博物館館藏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某個寶物開始。蒂姆結合了這些寶物與其他日常可見,卻同樣美妙的東西:剪報、舊底片膠卷、唱片封面,還有其他像回憶、美好故事、詩歌等無形的事物。同時收入蒂姆・沃克與場景設計師、造型師、髮型師、化妝師、模特兒及諸多靈感來源之間的精采對談,包括傑克・艾波亞德、佐伊・貝朵、泰瑞・布拉克森、艾蒂・坎伯、關朵琳・克莉絲蒂、喬瑟芬・科威爾、詹姆士・克魯威、瑪爾坎・愛德華斯、凱倫・艾爾森、凱蒂・英格蘭、愛德華・恩寧佛、阿曼達・哈雷克、蕭娜・希斯、杭格瑞/約翰尼斯・雅盧拉克、依布拉辛・卡瑪拉、凱特・菲蘭、詹姆士・史賓賽、傑瑞・史達佛、蒂妲・斯雲頓和葛瑞斯・萊頓。 & 【本書內含若干裸露照片,讀者閱讀請自行選擇閱讀】 &
BACON ICE CREAM【台灣限定版】:奧山由之的攝影初心
寶礦力水得形象照,讓他紅遍亞洲 奧山由之──日本攝影界、影視界炙手可熱的才華新銳 HERMES∣寶礦力∣米津玄師∣田馥甄∣蔡依林 合作攝影師 & 創作初心之作∣首度海外授權 ˙聶永真設計‧新增30 more新作˙ 半手工兩冊合體裝幀┼台版專屬設計┼全新選圖編排 外冊螢光綠線車縫書背┼內冊灰線裸背刷灰 大開本設計,外冊輕磅另類,內冊細膩紙質,兩款視覺對比 日本校色把關┼四色搭配四特色精印 全新創意製作,誠意打造台灣專屬限定版攝影集 「我誠心希望這本攝影集,能成為創造未來十年新潮流的第一彈。」──奧山由之 ▌奧山由之,十年創作生涯再回望,不放手的攝影初心 ▌ 每個曾經迷惘的攝影人,都需要 LOOK BACK的攝影集 找到只屬於你的BACON ICE CREAM 2021.08.03-09.27 niko and ...TAIPEI奧山由之《BACON ICE CREAM》藝術牆展示 ▌日本超人氣才華攝影師、導演,寶礦力水得廣告引爆台日熱潮 90後出生的大男孩奧山由之18歲自學攝影,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日本新銳攝影師、導演。與人氣歌手米津玄師合作的〈感電〉MV,兩小時點擊破百萬,更創下Youtubeu 1.5億次觀看紀錄;擔任星野源〈創造〉MV導演,目前已突破一千萬次瀏覽量,在日本各大串流排行榜上奪得第一。2017年他為日本寶礦力水得拍攝的一系列春夏廣告形象照,捕捉近300位高中生在海邊揮灑青春之舞的畫面,活力充沛、明亮光影的定格畫面,引發廣大迴響,成為網路熱議話題,銷量大增,點燃台日兩地的奧山熱潮。 奧山由之就像青春的代名詞,這股奧山魅力近年也延燒台灣,歌手HEBE特別力邀合作,拍攝單曲〈自己的房間〉主視覺,奧山也獲雜誌Big Issue邀請拍攝封面人物蔡依林。他與眾多演員、音樂人合作,讓他們在鏡頭前展現最自然的自己,拍出不一樣的魅力。 ▌聶永真全新設計,裝幀亮點重新定義攝影集 今年是奧山由之攝影生涯的第10年,面向台灣讀者,他選擇重新出版攝影集《BACON ICE CREAM》。他與原點出版一同邀請台灣設計師聶永真合作,充分授權,讓攝影集脫胎換骨,加入日本版未收錄的30多張新作,以嶄新面貌呈現在台灣讀者面前。 合作之初,奧山由之就特別強調,非常希望與聶永真合作。但究竟該如何與日文原書做出明確的區隔?聶永真強調:「圖像編選必須各自精彩到無法比較,才能說服讀者日台兩版都有值得一看的力道。」因此,聶永真列印出200多張新舊作品的小樣,在工作室地板上重新混合安排,緊扣著《BACON ICE CREAM》的書名概念,重組培根與冰淇淋,這兩個不同感官經驗的影像物件。 不同於日版設計師服部一成充滿飽合度與新鮮輕盈的視覺,聶永真設計的台版《BACON ICE CREAM》,圖像精神更散文化、更解構一些。相較於一般攝影書載體較嚴肅的約定俗成形式,聶永真設計出兩冊一套、兩種用紙的形式,搭配特殊車線加工,來挑戰攝影書製作的細節極限與新鮮感。 台版《BACON ICE CREAM》以攝影為主體,相對輕磅的外冊骨架傳遞了小眾刊物、街頭面貌的自由;實體內冊則以灰色穿線及裸背(刷灰)的方法成冊,使用高塗佈美術紙以印刷顯色劃分裝幀層級。主、副體分冊但合併裝訂的做法,為讀者建立了觀看的儀式與最佳次序的暗示。最後,聶永真在裝幀上設定了特殊亮點:書背以間隔0.8公分的兩條螢光綠線做騎馬車縫,讓整本攝影集從側面觀看時,產生自然不帶折角的流線圓弧。 ▌從2萬 張作品逼現自我風格,台灣限定版再進化 談到為何特別選擇在台灣重新出版他的第四本攝影集,奧山憶起多年前的往事。當時他忙於各項委託合作,包括雜誌、廣告、CD封面。大家看到他的照片,總忍不住說:「這張照片好奧山由之喔。」他不懂到底什麼才是奧山由之的風格,忙碌緊湊的工作開始令他感到困惑疲乏,他決定為自己出版一本攝影集,去尋找「影像對他的意義」。 奧山憑直覺和視覺挑選5年來的作品,他把照片貼滿牆面,花了2個月時間每天看,將能說出奧山由之特色的照片一張張去除,從2萬張、5000、2000、1000到500張,最後只留下無法清楚言喻,不清楚原因,但最接近自我本質的作品,整理進攝影集中。 他發現他直覺有感的照片,都有種mixing的混合特質,透露著日常中的不尋常。一種對照與矛盾,嚴肅但仁慈,快樂卻悲傷,甜美而辛辣。他聯想到1970年代英國整人遊戲的惡作劇懲罰食物BACON ICE CREAM(培根冰淇淋),南轅北轍的口味與質感,但口感卻出乎意料地好,經過主廚改良後成為今天愚人節必吃的甜品。他期望用一種多樣混合的融合,而非單一視角的方式去看這個世界。就像「BACON ICE CREAM」這種食物,翻開這本攝影集,每一頁都充滿難以預測的新鮮感迸發出的實驗性。 這是奧山攝影的起點與初衷,是一本可以不斷進化的攝影集。也是一趟不斷演化的永恆攝影旅程。繁體中文版《BACON ICE CREAM》,正是這種獨特視角的再進化。台灣限定版的影像編排邏輯、設計裝幀和印刷,都與日版極為不同。台版不只是奧山個人的影像回歸,更像是一種召喚,影像有自己的生命,同樣的影像,透過不同組合,不同紙材,不同印刷方式,能幻化成不同可能,代表著創作永遠能以更自由、更開放的設計想法,與影像對話。 ▌奧山由之談攝影初心 ▌(翻譯|雍小狼) ˙起初只是一句玩笑話:「這樣應該很有趣吧?」而開始做出的東西,最後卻變成了傳統,而這也是我心目中攝影的理想樣貌。 ˙我想藉此機會,為自己製作一本摸索「對我而言攝影是什麼」的攝影集。……所謂「最接近自我本質」的照片,指的是在按下快門時,自己的心弦彷彿被什麼觸動了似的,偏向以直覺拍攝的照片。 ˙「具有自我特色的照片」究竟是什麼呢?當然,我面對攝影的方式每日每刻都在改變,因此無法一概而論。不過當時我對攝影的想法,都涵蓋在標題「BACON ICE CREAM」裡了。 ˙「培根冰淇淋」是一道實際存在的英國傳統料理。將本來不搭嘎的東西混在一起,並且變得合理的做法,與這本攝影集的構成方式有相互呼應之處:將自己的個人作品和工作時拍攝的照片全都混在一起,合理地讓其中的香甜與辛辣達成絕妙的平衡狀態。 ˙本來該在屋內的東西卻放到了屋外;本來看起來是青色的東西卻映照出紅色;本來該在地面上的東西卻漂浮在空中。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只要改變光線或介入的方法,詮釋方式就會完全不同。可說是潛藏於日常中的非日常吧。 ˙我總是被同時散發出「既嚴厲卻溫柔」、「既快樂又悲傷」等兩種極端相反感受的人事物所強烈吸引。這兩種極端要素之間的距離越遠,我似乎就越覺得美。相反的元素混雜並存,這就是矛盾。我認為自己在矛盾之中感受到了美的存在。 ˙我在使用類比的底片相機的同時,仍有許多作品混合了現代的數位技術。此外,我接受客戶委託所拍攝的照片,每張都是以玩笑般的發想為基礎,最後卻用此手法創造出一種新的影像敘事。 ˙十年後的我,一定跟拍下這張照片當時的自己有所改變……。因此,每次我在製作攝影集時,都像是在為十年、二十年後的自己製作時空膠囊。 ˙我認為許多令人驚艷的創作,九成以上都是眾所周知的既有元素,是剩下一成的細微差異使其看來令人驚艷。
一竿走天下(熱銷版):Gopro動閃特效
多樣拍攝實務與後製影像編修技法搭配絕妙呈現!本書是「一竿走天下」系列PART Ⅱ,前部「GoPro動閃攝影」主要是講靜態影像合成,本書則主要是進入「動態」影像合成的進階技巧,影片拍攝設備還是使用GoPro,即使是一台小攝影機,還是可以玩出無限大的可能性。本書內容會從初階的剪輯軟體Quik到Adobe Premiere Pro,介紹「剪輯」基本觀念,和如何透過剪輯軟體來玩簡易特效;進階的部分主要以後製合成軟體Adobe After Effects為主,讓讀者輕鬆玩出不一樣的視覺特效。本書特點偏向後製影像合成,主要採用GoPro實拍影片來製作影像剪輯與合成,和市面上After Effects書大多講解動態影像(Motion Graphic)有所區別;所有影片會經由GoPro拍攝,書本也會介紹前端的GoPro拍攝到後製影像處理的整體過程。
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系列套書(二冊):《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第二彈!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
本套書組合: 《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放大百倍!微觀足下野花野草的肌理、構造,學會辨識技巧》、 《第二彈!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野花草微觀解剖書!更多的香草、食用藥用植物大集合》 & 朝日新聞頭版介紹 日本植物類排行榜第一名! ★熱銷超過7萬本★ 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野草之花圖鑑 & 《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 放大百倍!微觀足下野花野草的肌理、構造,學會辨識技巧 & 將肉眼無法看到的,放大百倍! 植物生態學家+植物攝影師 聯手 帶你走入植物微距觀察拍攝世界 & 結合現今最熱門的微距攝影,以微觀的角度將近百種野草野花放大百倍以上比例,進行各部位細部說明;同時還貼心地將花朵以原寸大小圖示呈現,讓讀者理解原植物的真實尺寸,文字裡也不時提到趣味的命名由來……,讓讀者可以近距離一窺野花野草各角度的真實樣貌,將平時肉眼看不到的植物構造、肌理質地一覽無遺。可說是提供給熱愛植物攝影、植物手繪、以及深度植物愛好者的一本野草之花專書。 & 【深入了解!野草野花型態與運用】 ●花朵是昆蟲的餐廳,食用方式大不同 ●奇怪的種子!厲害的種子!各式種子比一比 ●花朵的構造解剖 ●把野草作成藥,它們能幫甚麼忙? ●仔細看,葉子是毛茸茸的還是刺刺的呢? ●如何拍攝觀察微觀的植物世界? & 《第二彈!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 野花草微觀解剖書!更多的香草、食用藥用植物大集合 & 日本植物迷最愛,甫上市即連續五刷 繼 第一彈!微距攝影の野花野草圖鑑 給你更多野草之花,以及食用與香草植物 一次看懂野花草!還教你觀察、記錄保存植物標本 & 延伸第一彈的微距攝影野草之花圖鑑,第二彈介紹了更多植物,將更多生活中深感親切,可食用藥用,以及香草植物都包含進來,深具實用性。 & 【同科花朵大集合!這些植物原來是同一門派】 十字花科蔬菜∣脣形科香草植物∣豆科植物花朵∣莎草科植物花朵集合囉! & ●十字花科蔬菜— & 青花菜․水芥菜․小菘菜․山葵․芝麻葉 & 大家可能常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卻不認得它們的花,所以在這裡我們精心選出五位當家花旦。十字花科在蔬菜中佔有一大派系,這些蔬菜的花,每一種俯瞰都會呈現十字形。 & ●脣形科香草植物— & 迷迭香․羅勒․胡椒薄荷․狹葉薰衣草․百里香 & 在這聚集了脣形科的各種香草。脣形科植物的花瓣上下分開,有點像嘴唇的形狀,在略呈方形的莖上葉片對生,如果把葉子撕開會聞到香味。 & 【深入了解!野花草生存所下的功夫】 ●1、2、3……來數數看雌蕊雄蕊吧! ●試試用指尖碰觸,察覺到不同植物細節! ●看花朵為了生存,用了怎樣的心機與功夫? ●過去曾經受到重視的植物,現在如何了…… ●哪些植物因為分類大改變,竟然變成親戚? ●告訴你野花草記錄保存工具、設備以及方法!
第二彈!微距攝影の 野草之花圖鑑:野花草微觀解剖書!更多的香草食用藥用植物大集合
植物生態學家+植物攝影師 聯手 & 日本植物迷最愛,甫上市即連續五刷 繼 第一彈!微距攝影の野花野草圖鑑 給你更多野草之花,以及食用與香草植物 & 【野花草微觀解剖書!詳述各部位特點】 延伸第一彈的微距攝影野草之花圖鑑,第二彈介紹了更多植物,將更多生活中深感親切,可食用藥用,以及香草植物都包含進來,深具實用性。 & 本書結合現今最熱門的微距攝影,以微觀的角度將近百種野草野花放大百倍以上比例,進行各部位細部說明;同時還貼心地將花朵以原寸大小圖示呈現,讓讀者理解原植物的真實尺寸,文字裡也不時提到趣味的命名由來……,讓讀者可以近距離一窺野花野草各角度的真實樣貌,將平時肉眼看不到的植物構造、肌理質地一覽無遺。可說是提供給熱愛植物攝影、植物手繪、以及深度植物愛好者的一本野草之花專書。 & 【同科花朵大集合!這些植物原來是同一門派】 十字花科蔬菜∣脣形科香草植物∣豆科植物花朵∣莎草科植物花朵集合囉! & ●十字花科蔬菜— 青花菜․水芥菜․小菘菜․山葵․芝麻葉 & 大家可能常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卻不認得它們的花,所以在這裡我們精心選出五位當家花旦。十字花科在蔬菜中佔有一大派系,這些蔬菜的花,每一種俯瞰都會呈現十字形。 & ●脣形科香草植物— & 迷迭香․羅勒․胡椒薄荷․狹葉薰衣草․百里香 & 在這聚集了脣形科的各種香草。脣形科植物的花瓣上下分開,有點像嘴唇的形狀,在略呈方形的莖上葉片對生,如果把葉子撕開會聞到香味。 & ●豆科植物花朵— & 歐洲苕子․馬棘․三籽兩型豆 & 豆科植物的花朵,由上方的一枚花瓣,橫向的兩枚,底下的兩枚花瓣構成,形狀就像蝴蝶。雄蕊與雌蕊隱藏在花瓣底下。 & ●莎草科植物花朵— & 球穗扁莎․蒲(大甲草)․短葉水蜈蚣․細稈螢藺․莞 & 莎草科屬於有細長葉片的單子葉植物,有許多生長在水邊。它們開的花是利用風傳播的風媒花,由許多小小的花聚成細密的小穗。其中有許多植物莖部的剖面是三角形,或是葉子已經退化,只藉由綠色的莖進行光合作用。 & 【深入了解!野花草生存所下的功夫】 一次看懂野花草!還教你觀察、記錄保存植物標本 & ●1、2、3……來數數看雌蕊雄蕊吧! ●試試用指尖碰觸,察覺到不同植物細節! ●看花朵為了生存,用了怎樣的心機與功夫? ●過去曾經受到重視的植物,現在如何了…… ●哪些植物因為分類大改變,竟然變成親戚? ●告訴你野花草記錄保存工具、設備以及方法!
微距攝影の野草之花圖鑑 :放大百倍!微觀足下野花野草的肌理、構造,學會辨識技巧
植物生態學家+植物攝影師 聯手 & 朝日新聞頭版介紹& 日本植物類排行榜第一名! 熱銷超過7萬本 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野草之花圖鑑 & 【將肉眼無法看到的,放大百倍!】 結合現今最熱門的微距攝影,以微觀的角度將近百種野草野花放大百倍以上比例,進行各部位細部說明;同時還貼心地將花朵以原寸大小圖示呈現,讓讀者理解原植物的真實尺寸,文字裡也不時提到趣味的命名由來……,讓讀者可以近距離一窺野花野草各角度的真實樣貌,將平時肉眼看不到的植物構造、肌理質地一覽無遺。可說是提供給熱愛植物攝影、植物手繪、以及深度植物愛好者的一本野草之花專書。 & 【比一比!不再因為長得太像而有辨識困擾】 菊花近親大集合∣月見草近親大集合∣繁縷近親大集合∣唇形科花朵大集合 & ●菊花近親— & 齒葉苦蕒菜․稻槎菜․圓葉苦蕒菜․日本毛連菜․貓耳菊․苦菜 & 本節介紹的全是跟蒲公英極為相似的植物。大家都是菊科的近親,有著一朵朵小花聚集而成頂端的「頭花(頭狀花序)」。不過像歸像,還是各有特色喔! & ●月見草(待宵草)近親— & 裂葉月見草․月見草․待宵草․黃花月見草 & 月見草要「等到傍晚」之後才開花,因而得名。花朵到了早上便凋零枯萎,只會綻放一夜。剛冒出頭時葉子緊貼地面,繼續栽培便會長出直立的莖來,在月光下綻放淡黃色的花朵。花瓣共四片,下方看起來像是花梗的部分是細長的花冠筒,裡面是甘甜的花蜜。花朵在黑暗中散發誘人的甜蜜香氣,吸引夜晚四處飛舞的蛾類來協助授粉結果。 & ●繁縷近親— & 無心菜․鵝腸菜․瓜槌草․狹葉卷耳․球序卷耳 & 其實我們身邊處處都是繁縷屬的小花。本節介紹春天時分在路旁綻放的石竹科花朵,這些可愛的小花就像掉落在地面的白色小星星。 & ●唇形科花朵— & 藍豬耳․爵床․匍匐筋骨草․金錢薄荷 & 唇形科植物的花朵原本一共有五片花瓣,其中兩片合併為上唇,剩下來的三片合併為下唇。花形立體有深度,從外面看不見花蜜或花粉。對於能搬運大量花粉的昆蟲極盡款待之能事,至於搬運效率差的昆蟲則是一開始就抱定主意讓牠們進不來。唇形科的花朵顏色多半為紫色也是為了迎合蜜蜂的喜好。 & 【深入了解!野草野花型態與運用】 一次看懂野花草!還帶你走入植物微距觀察拍攝世界 & ●花朵是昆蟲的餐廳,食用方式大不同 ●奇怪的種子!厲害的種子!各式種子比一比 ●花朵的構造解剖 ●把野草作成藥,它們能幫甚麼忙? ●仔細看,葉子是毛茸茸的還是刺刺的呢? ●如何拍攝觀察微觀的植物世界?
攝影訪談輯3 PHOTO-LOGUES Ⅲ
此攝影訪談輯系列計畫,由知名藝術家姚瑞中發起,希望能透過創作者現身說法,為台灣攝影發展脈絡留下第一手資料。藝術家名單不按輩份排序、也不採風格歸納或編年體,改採靈活配置老、中、青不同世代與個人創作風格為編輯考量,姚瑞中認為攝影不僅是視覺媒體產物,更應該是「思考的結晶」與「對話的機器」,因此本書英文名稱將Photography(攝影)與Dialogues(對談)二字合併為PHOTO-LOGUES,期盼這本攝影訪談輯能透過深度對話,讓閱讀者理解創作者的想法,而不僅只停留在表象層次。全書以「對話」為主要概念貫徹其中,無論是受訪者與採訪者之間、世代背景之間、創作主題之間等,都希望能讓讀者透過閱讀一篇篇訪談,窺探到各路元素因異同而碰撞出的火花或靈感。 《攝影訪談輯》前二集各收錄21位攝影創作者,因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一億五千多萬人確診,三百多萬無辜民眾感染過世,造成世界經濟衰退、國境關閉、物流短缺,各國藝文活動幾乎全面停擺,出版業遭受嚴重打擊。原本預計出版第三集的計畫也因故順延,出版社考量整體成本比昔日嚴峻,在開本不變、品質不變、頁數縮減等原則下,暫時調整改為收錄10位長期創作的台灣攝影家,風格別有千秋、面貌各擅勝場、題材多元豐富、手法皆有獨到之處,日後將陸續推出更多訪談以饗大眾。
馬祖1979 MATSU
阮義忠先生於1979年隨台灣電視公司勞軍團去馬祖,所拍的底片一直被束諸高閣,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他才將之一一放大,整理為圖、文並茂的《馬祖1979》一書。本書之所以難能可貴,是因當時的馬祖正處於軍管時期,攝影被視為禁忌。書中的兩百多張影像填補了一個時代的空白,為馬祖軍管時期的庶民生活作了詳實的見證。
IG商品攝影指南:日本人氣寫真家,教你拍出在社群媒體上最迷人的照片!
好的照片,畫面是會躍動的 商品照亦是如此 & 你是否曾經在IG的某個帳號中流連忘返,心中不自覺地讚嘆 「為什麼她們拍的商品照,總是可以這麼時髦又好看呢?」 & 一般來說在IG上以販賣商品為目的的商品照,會讓人覺得目的性很強,容易被忽略,直接滑過。因此為了讓商品照片被看見,必須要讓照片看起來不像是為了宣傳而拍攝的樣子;需要經過設計,以自然且具有生活感的方式呈現,才能增加他人瀏覽的次數。 & 本書邀請三位活躍在Instagram上的日本人氣寫真家,將各自工作、接案所累積下來的拍攝心得集結在這本著作,向大家分享如何拍出熱門且有質感的商品照片! & 書中透過三人的作品,可以看到各自擅長的拍攝主體物和照片風格,且因為長期專注在商品攝影上,自然而然累積出對於構築照片所應該有的視角和法則。透過作者的文字敘述及解說,可以更加瞭解作者在每一次拿起相機啪擦按下快門之前,腦海中所浮現的光景。 & 本書重點 & 從行銷的角度來窺視觀看者的心理,進而拍出理想的商品照片。 擁有懂得欣賞美感的思維,是拍出好照片的第一步。 強調主題+副題的搭配,利用情境及價值觀來產生共鳴。 善用後製軟體來修飾照片上的缺點,及塑造想呈現給觀看者的感覺情境。 主題式教學,幫助融會貫通,提升創造性思考。 & 12大類主題式教學 & 雜貨、飾品、美妝、服裝、鞋子、花卉 料理、室內裝潢、咖啡廳、電腦相機、工作坊、旅行& & 無論是個人興趣,或者是商業接案, 只要將書中作者所分享的思維和拍攝技巧應用在其中, 一定可以有效地拍出更好的照片。 這樣的照片即使大量地出現在Instagram上,也不會令人感到厭倦! & 本書特色 & 適合初學者至擁有一定攝影經驗的老手。 從觀看者的角度深入探討,說明如何吸引使用者的目光。 12大類別的主題說明,迅速擁有全能身手的拍攝技巧。 構思攝影後製一次揭曉,拍出日系寫真風格的商品照。 &
恆持剎那
九二一大地震是台灣的百年浩劫,它震碎了許多家園、奪去了很多生命,卻也撼醒了不少人逐漸冷漠、僵硬的心,我就是其中之一。緣分讓我從1999年底開始記錄慈濟「希望工程」於災區所援建的五十所學校,進而與內人袁瑤瑤跟隨證嚴法師行腳,分別以攝影、文字勾勒他在各地辛勤奔走的身影。十五年間,深深體會到證嚴法師是慈悲與智慧的完美結合,不僅是宗教家、慈善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以身作則的大實踐者。 拍攝證嚴法師,是我攝影生涯所碰過的最大的挑戰,必須隨時保持高度的警覺與專注,才能在一連好幾個鐘頭的雜亂無章當中,捕捉到那突然出現的幾秒空檔,呈現一個單純有力的畫面。唯有如此,方能表達出我所領會到的證嚴法師的內心世界,將他無邊的宏願形象化。在那些難忘的時刻,我會完全忘掉了自己,也因為如此,我對「藝術與生活」、「生命與慧命」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是我個人寶貴的修行歷程,課程就是:學著放空、學著去除我執。
拆解專業攝影師的人像控光:讓打光變簡單的L型佈光技法
光線的總和:自然光、人造光與混合光的融會運用,你需要有效的刻意練習 三步驟快速佈燈:「觀察」、「拆開」再「連接」,將現場光線延伸成連續的光牆 打光系統化:主光、補光與邊光的佈局圖解,你想要的光線場景一定能打出來 & 觀察、拆開再連接, 將自然光線作為你的最佳助拳者, 打造成片光牆,塑造你最想要的光線場景 & 背景亮度、色溫不同和光線的軟硬是一般人在打光時都會遇到的問題,看似複雜難解,在馬克的眼中,一點都不難。只要做好「打光開始三步驟」,便可以拆解各種棚內拍攝、室內或是戶外拍攝的打燈環境。 & 測光觀察現場光線狀況、了解色溫,最後再決定哪一個為主光,哪一個為補光?並且將自然光、人造光與混合光的融會運用,誰說拍攝得全由自己打燈呢?如果懂得和最佳助拳者──「自然光」做好朋友,絕對可以輕省許多。少帶燈具,就可減少許多事前的準備,讓你在拍攝的順暢度上提升不少。 & 除此之外,將光線分開思考也是許多人在打燈上的難題。讓每支燈各自為政,往往容易形成光線的中斷,讓其中存在許多黑暗的區域。其實,光線可控可收,利用「L型的佈光」方式,便可打造出一個有方向的延伸性光牆,讓你的拍攝看起來更自然。 & 「將打光變成簡單系統化」是馬克教學一直堅持的核心,唯有如此,才能在各樣環境中變化運用。跟著馬克不僅可以學會影像原理與攝影器材間的完美搭配,更能實踐每一篇章中的影像魔力。它平實不虛華,卻相當有深度,覺得值得每一個打燈的新手或老手細細研讀且實踐著。
After All
「在這本攝影集印刷的前一天深夜,我回想著這幾年,自己拿著相機所發生的事情。每件事情都印象鮮明卻又輪廓模糊,彷彿那些記憶都成了別人訴說給我聽的故事,或是像夢境般,你知道你確確實實的站在那裡見證了所有事情,但夢醒之後,卻又懷疑著那些事情可能從未發生過。」——攝影師自述 台灣攝影師黃俊團第三本攝影集《After All》,集結了過往以來的黑白影像創作。這些影像彷彿是隱匿於記憶深處的光影,孤離地徘徊於一個時代的皺摺之中。曾經注視著,如今卻消逝的凋殘回憶,透過影像裝載自身的生命片斷。 此書為 moom editions 所出版的第一本攝影集,限量 500 冊。
旅人心語:鏡頭日記
一本品味世界,穿越天地時空的貼心讀物! 有些旅行,等待光影瞬間,創造感動! 有些旅行,抓住感動瞬間,記錄光影。 盡情自在地呼吸,讓旅行中的每一次觸動,變成永恆; 分享腳程世界裡的感動,一起學習更多生命的奧秘。 鏡頭先生 (王宏任Ben 鏡頭日記創辦人) 決定由知名科技公司退休,開始圓夢旅行環遊世界, 用簡單深刻的文字和攝影的記錄,分享旅程裡的視野和悸動; 自2013年公開在「鏡頭日記」臉書專頁, 已擁有26萬粉絲追蹤,廣受好評。 他說: 圓夢旅行,盡情自在地呼吸,讓旅行中的每一次觸動,變成永恆。 與您分享腳程世界裡的感動,一起學習更多生命的奧秘。 一本可以帶在身邊,放在床頭,看看風景,寫寫心情的日記; 讓共鳴找尋心靈的自在,入鏡伴隨甜美的夢鄉。 旅人心語,是一趟旅程,沒有目的地,也沒有行程計劃。 因不太會畫,所以拍下, 因不太會說,所以寫下, 春天的心語是味道, 夏天的身語是陽光, 秋天的話語是色彩, 冬天的言語是溫度, 旅人心語不是一本書,也沒有第一人稱,因地球不屬於您和我! 任何的一扇窗,都是無限的想像,藉著鏡頭,走入了不同的時空,色彩傳達了溫度,文字添加了味道。 屬於您我的鏡頭日記,也是筆記,或許寫寫旅行的心情,也許寫下生活的心語,都是自己生命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