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傳承與參禪方法《禪的世界》
佛陀拈花微笑,開啟了禪的世紀。本書闡明中國禪宗的歷史傳承與祖師家風,並開解禪門,一案斷生死的公案機鋒和直接人心的參禪路徑,引導您深入禪門的智慧大海。
禪師的手段《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本書是一個禪者全面觀照,自身生命成長的記錄,無論是在吃飯,睡覺,對工作、親人、自身、生活中的一切,如何與禪相會?透過作者深刻的筆觸,讓您貼近一個人禹禹獨行,不斷精進的生命軌跡。本書記載作者17年來的修行點滴,透過翔實的筆觸,讓讀者貼近觀察一個人在人間不斷精進修行的軌跡。
內觀禪法《生活中的禪法》
內觀禪法是一種與我們生活最直接,貼近的禪法。它不必透過任何持誦與觀想的儀式,而是直接迴光返照,觀照自我的身心實相。使我們遠離一切身心的病痛苦惱,獲得真正的解脫新生。 內觀禪法是宜接觀照我們的身、感受、及一切現象的禪法,我們人生中的一切生活、行為與應對的眾象,無不是內觀禪法的觀照範圍。 內觀禪法是一種與我們生活直接、貼近、融合的禪法,不必依循任何的儀軌與宗教儀式、形象。 特色: 只要擁有正確的觀念、決心與持續的修習,任何人由淺至深,都可以享有內觀禪法光明的禪境。
一字禪
★ 最具特色:用四十八個字,寫成四十八篇文章,講述四十八個生活意境。★ 最具藝術:每篇文章都結合一個篆刻藝術圖樣。★ 最具精粹:是快速掌握佛法精髓的第一本書。這不是一本大談哲理的佛書,而是切入心靈本體,卻又貼近現實生活的著作。出家屆滿三十載的依空法師,透過自身對佛法探索經驗的分享,精挑出四十八個字,以鮮活的筆觸,寫出字中蘊藏的真理,讓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從每一個字中感染到快樂的因子,進而找到通往心靈自由的道路。另外,每篇文章開頭,並細心結合古典逸趣的篆刻藝術,方寸之內充滿了文字的韻趣和十足的生活意涵,使讀者一路讀來,處處是會心的微笑。這樣一本結合文學、佛法、藝術與生活的書,把平凡的生活與嚴謹的精神修煉,點綴得神采煥然而動人,值得珍藏。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慧(第三部)
智慧是從平靜的覺知中產生,如果我們不持戒、修定,以增長心的力量,即使讀完整部大藏經,也無法擁有真正的智慧。看過《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第一部"戒"和第二部"定"的人,一定不能錯過它的第三部--《阿姜查的禪修世:慧》,本書是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深刻開示「智慧」的來源。對於關心阿姜查教法的讀者,這一套三本的《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是不可不擁有的完整輯錄。這套書將歷來發行過的阿姜查英文出版品,依戒、定、慧三學重新整編,在阿姜查逝世十週年的時候紀念出版。實為阿姜查最完整的法語輯錄。對於不認識阿姜查的讀者來說,阿姜查的這套書,讀來輕鬆幽默,卻蘊意深遠;即使是不修習佛法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盡情欣賞一個親切長者的智慧風采。阿姜查是現代南傳佛教森林派的偉大行者,早年受過完整的傳統僧侶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最後卻放棄學業,選擇了森林苦行僧的方式來追求佛法上的證悟。他的追隨者無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他都能以適切的方式教導,時而嚴厲,時而風趣,直戳你心底深處。 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形式的打坐,而以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為主,他要我們明白,死亡是無可逃避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無為法中。只有這樣解脫才是可能的。阿姜查圓寂後,他的喪禮有一百萬人參加,其中包括泰國國王與王后。而他的法教,也隨著他眾多的西方弟子散播到世界各地。 此次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書為第三部「慧」。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定(第二部)
對於關心阿姜查教法的讀者,這一套三本的《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是不可不擁有的完整輯錄。這套書將歷來發行過的阿姜查英文出版品,依戒、定、慧三學重新整編,在阿姜查逝世十週年的時候紀念出版。實為阿姜查最完整的法語輯錄。對於不認識阿姜查的讀者來說,阿姜查的這套書,讀來輕鬆幽默,卻蘊意深遠;即使是不修習佛法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盡情欣賞一個親切長者的智慧風采。阿姜查是現代南傳佛教森林派的偉大行者,早年受過完整的傳統僧侶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最後卻放棄學業,選擇了森林苦行僧的方式來追求佛法上的證悟。他的追隨者無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他都能以適切的方式教導,時而嚴厲,時而風趣,直戳你心底深處。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形式的打坐,而以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為主,他要我們明白,死亡是無可逃避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無為法中。只有這樣解脫才是可能的。阿姜查圓寂後,他的喪禮有一百萬人參加,其中包括泰國國王與王后。而他的法教,也隨著他眾多的西方弟子散播到世界各地。此次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二部部「定」。本書深刻開示一般人對「禪定」或「禪修」的誤解,禪修並不是要隔絕煩惱與獲得假相的平靜,而是以開放地態度面對自己的身心狀態,當你清楚覺知煩惱的來去而心不受干擾時,智慧便生起了。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
阿姜查是現代南傳佛教森林派的偉大行者,早年受過完整的傳統僧侶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最後卻放棄學業,選擇了森林苦行僧的方式來追求佛法上的證悟。他的追隨者無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他都能以適切的方式教導,時而嚴厲,時而風趣,直戳你心底深處。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形式的打坐,而以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為主,他要我們明白,死亡是無可逃避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無為法中。只有這樣解脫才是可能的。阿姜查圓寂後,他的喪禮有一百萬人參加,其中包括泰國國王與王后。而他的法教,也隨著他眾多的西方弟子散播到世界各地。此次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只是顯示自己正念還不夠。
禪學思想史(全套五冊)
禪家第一本思想史 百年權威 學禪必讀 忽滑谷快天為日本知名禪學大師,有感古禪史考證不確,及法系中多有偽論妄議,言語道斷之大過,因此,為辨駁其妄偽,訂訛舛,為得其真而努力。其成果至今仍然被公認為禪學思想史之權威,亦是近百年來學者們共同推薦之最佳研讀本,亦是撰寫博士論文不可或缺的佐證資料。 第一冊 印度部 印度禪學史 介紹外道禪與小乘禪 第二冊 中國部 中國禪學史 準備時代 純禪時代 第三冊 中國部 中國禪學史 禪機時代 第四冊 中國部 中國禪學史 禪道絢爛時代(前期) 第五冊 中國部 中國禪學史 禪道絢爛時代(後期) 禪道衰變時代大師夙以斯道之復古為己任,併用筆舌,訴之學者心證,鼓吹以達磨禪,於茲二十餘載。而參玄之士女,多不知古今禪道之變遷。被稱宗匠者,亦往往錯會禪弊,以為佛法。此皆闇於禪學史實所致。是以,繹中印二國禪之起源,述其衰亡之由來,以著本書。 本書特色 本書為禪家第一本思想史,其三段論述為主要特色,第一為概說,第二略說,第三細說;概說置於編首,略說置於各章,細說置於各節。據編首之概說可知時代之大概,據各章之略論可知思想之大略,據各節之細說可知思想之內容。
禪-悟前與悟後(下)
本書有次第的說明佛教禪法知見及參禪應有功夫,明心見性應具之條件,並提示修證上常見之謬誤及悟後起修之道。亦咐囑正法永續流、燈燈無盡,提供一切未離隔陰之迷的再來菩薩一盞明燈。&
禪-悟前與悟後(上)
本書有次第的說明佛教禪法知見及參禪應有功夫,明心見性應具之條件,並提示修證上常見之謬誤及悟後起修之道。亦咐囑正法永續流、燈燈無盡,提供一切未離隔陰之迷的再來菩薩一盞明燈。&
夢瑜伽《夢中作主.夢中變身》
學習夢瑜伽,不僅昇華夢的品質,更可揮別噩夢驚醒輾轉難眠的夜晚。掌握做夢的技巧,在夢中得到自在、自主, 並能夠轉換身心、迅速增進生命能量,開創美夢人生的最高境界。本書是揭開古老夢中修鍊的奧祕,同時掌握夢中變身的密碼。更提供您做好夢的方法,讓您藉由夢瑜伽,迅速轉換 身心,是進入神秘夢境中修行的好書。其內容涵蓋了:* 惡夢不再來* 在夢中可以作主* 準備做個好夢* 記得夢境* 作夢的技巧與方法* 夢中轉換身心* 夢幻光明與拙火合修* 夢中運動* 夢中轉換身心* 夢中了知前世。本書並附有作者原因的導引轉換身心與夢光拙火合修法的CD,是所有想要深入夢中境界修行者,必備的夢中寶典。
當吉他手遇見禪
歡迎光臨「禪吉他」的道場。進來的時候請不要把門關上。 菲利浦.利夫.須藤(Philip Toshio Sudo)創立了這個道場,是為了有心發現和創造聲音的人。 什麼是「禪吉他」呢?彈吉他和聽起來玄之又玄的「禪」,兩者又有什麼關聯呢? 別擔心,作者不和你「談」禪,只是告訴你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彈」吉他上,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假以時日,你現在心中所有的疑惑,自會有解答,不管是關於「吉他」,或是「禪」。 有的人透過靜坐來修禪,有的人是經由修習武術、射箭或是書道、花道,全心深入這些「技藝」,這些「技藝」將不再只是技藝,而是通往智慧的途徑。 因此,當你發自心靈深處真誠的彈奏,和吉他合而為一時,這時,忘了吉他,忘了自己,也忘了音樂風格,忘了所謂的演奏,「彈吉他」本身,就是「禪」了。 吉他禪其實就是:找到我們與生俱來的那首歌──那首讓我們生而為人的歌──然後把它彈奏出來。 每個人都能找到那首歌,那段音樂隨時等待著被我們開啟。而這個道場,會交給我們開啟那段音樂的鑰匙。作者想在吉他禪的道場裡分享他的經驗,希望能因而誘發我們為這世界譜出一首新的歌曲。 但如果你問他要發多少時間才能學會禪吉他,他會告訴你:一輩子。
存在禪:活出禪的身心體悟
現代人很需要一種清晰的修行方法,幫助我們從真實的生活經驗中學習。本書正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實修經典」,所謂「存在禪」就是要活出禪的身心體悟,幫助現代人紓解壓力、超脫不安和痛苦。 本書作者艾茲拉.貝達是一位資深禪師,但他在書中卻極少用到「空性」或「不二」之類的專有名詞。他認為修行無法被化約成一種理論或公式,不管讀者所選擇的是坐禪、內觀或藏密法門,最重要的是要將修行落實到日常生活裡。
佛曰:不可說(初識佛教信仰)
本書大量運用頗具巧思,禪意,幽默,詼諧,逗趣的小故事,表述佛法的豐富性﹔雖不能使人人成道成佛,但能讓閱讀者均霑法喜,進而強化培養清淨善良的心和美好健康的生活。
唯諳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上)
本書是佛學家李潤生先生三十餘年來,從事佛學研究的學術成果,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包括對佛教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的總批判,對神秀、惠能禪偈涵義的辨解,對寒山、希運、志勤、靈澄等諸家禪詩的分析與欣賞、對禪宗接引之教育方式的深究。這些作品,既具學術意義,亦更有高度的可讀性,足以引發一般讀者的閱讀興趣。 從第五篇起,則是探討佛學專門學術問題的作品。 其中主要關涉「因明」和「唯識」人體系。在「因明體系」中,討論了因明(亦簡稱為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的相對特質「現量相違」與「相違決定」對因明論證的審查作用,以及後期法稱因明對三種因法審定與為自比量的建立等課題。 在「唯識體系」中,則剖析了佛教否定靈魂實我,然仍能建立業感緣起(即生死輪迴)的義理依據。又辨析了般若中觀談空與法相唯識談空的異同,以評鑑中觀與唯識有關﹁境,識有無﹂的爭論、彰顯﹁唯識﹂的真正精神與涵義所在。最後把整套繁瑣的唯識思體系約化為「唯識種子學說」,依經依理,詳為分析與整理,以供對此有研習興趣讀者參考。
唯諳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下)
本書是佛學家李潤生先生三十餘年來,從事佛學研究的學術成果,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包括對佛教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的總批判,對神秀、惠能禪偈涵義的辨解,對寒山、希運、志勤、靈澄等諸家禪詩的分析與欣賞、對禪宗接引之教育方式的深究。這些作品,既具學術意義,亦更有高度的可讀性,足以引發一般讀者的閱讀興趣。 從第五篇起,則是探討佛學專門學術問題的作品。 其中主要關涉「因明」和「唯識」人體系。在「因明體系」中,討論了因明(亦簡稱為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的相對特質「現量相違」與「相違決定」對因明論證的審查作用,以及後期法稱因明對三種因法審定與為自比量的建立等課題。 在「唯識體系」中,則剖析了佛教否定靈魂實我,然仍能建立業感緣起(即生死輪迴)的義理依據。又辨析了般若中觀談空與法相唯識談空的異同,以評鑑中觀與唯識有關﹁境,識有無﹂的爭論、彰顯﹁唯識﹂的真正精神與涵義所在。最後把整套繁瑣的唯識思體系約化為「唯識種子學說」,依經依理,詳為分析與整理,以供對此有研習興趣讀者參考。
生活中的襌道(內觀襌法)
內觀禪法 現代人的生活,日趨緊張而複雜。因此,如何運用有限的時間,讓我們的身心產生巨大的效能,創造自在幸福的人生,實在是十分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課題。 佛典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或許可以給一些訊息。 當能夠使身心集中,產生廣大的定力與智慧時,應該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抉擇正確的方向,並且圓滿而有效率,過著愉快的生活。 事實上,現代人是比古代人更需要修學禪法的。古代人的生活一向較為單純,資訊的來源也不會像現代那麼繁複,且必須常做快捷的抉擇,並接受身心壓力的挑戰。而法正是高效能、高品質人生,所應具備的生命技術 四念處內觀禪法,是直接觀我們身心實相的禪法,並不需任何的宗教儀式,而且隨時隨地皆可修習,實在是最適合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法門。 作者簡介 洪啟嵩 十歲開始修學各派禪法,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於民國七十二年閉關於南投仁愛鄉的別毛山,民國七十七年開始主持禪七,至今從學者逾萬人。他深究於人類身心氣脈的改造,特別於人類身、心的昇華有獨特的體會。曾任政大、師大、淡江各大專院校及司法官訓所、榮總等禪定教席。
以襌療心-十六種襌心療法
以禪療心 禪的心靈,充滿了智慧與溫柔,輕柔地撫慰著每一道難以磨減的傷痕,在心的最深、意的最深、念的最深…。生命的困境,不一定只是障礙,它可以成為轉化生命的契機。 以禪會心、以禪療心,我們最後終要發覺,所有苦痛的心病,不過是心靈的幻影,或許更是生命中,讓我們淬煉圓滿的墊腳石。心病不美,但超越了心病,人生變得更美。 生命的困境,不一定只是障礙,千萬不要放棄超越的機會。或許這正是我們轉化煩惱成為智慧的良機。我們應當知曉,喜悅、幸福經常乘著從憂傷中生出的智慧翅膀飛翔,讓人生更加充實光。當生命遭遇困頓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禪這個最好的朋友。 作者簡介 洪啟嵩 十歲開始修學各派禪法,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於民國七十二年閉關於南投仁愛鄉的別毛山,民國七十七年開始主持禪七,至今從學者逾萬人。他深究於人類身心氣脈的改造,特別於人類身、心的昇華有獨特的體會。曾任政大、師大、淡江各大專院校及司法官訓所、榮總等禪定教席。
照見清淨心:襌修入門指引
隨著禪修的進步,纏心的念頭會減少,即使念頭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牽制力,不再是痛苦的原因。我們的心會平靜下來,升起愉悅的覺受;甚至我們的臉會變得開朗、和善及歡喜。波卡仁波切是噶舉派首席禪修老師,在本書中他以清晰、明快的風格,針對初習禪修者的各種困惑,提供最實際的指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禪修入門手冊。
禪心與禪機
禪心與禪機 禪的心寬廣而自在,禪的機緣幽微而深密。 禪者的波瀾壯闊生命當中,其實密掩著生命中最深層的關照。而且當我們對實相有著更真切的體悟時,自然會更慈悲的關心一切的生命。 參禪開悟,是禪者實踐對自他生命關懷的手段。也因為只有徹悟了,才徹底解決自生命的煩惱糾纏,也才是禪者的禪心本懷。 本書談的是參禪修證中的一些心要與機緣,希望這些話語,能帶給大家真實的清涼,脫去一些縛著,畢竟悟者自心,只有您的心靈,才是自己的活心妙泉,這禪心禪意,還要用你自覺的禪機來彰顯吧! 作者簡介 洪啟嵩 十歲開始修學各派禪法,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於民國七十二年閉關於南投仁愛鄉的別毛山,民國七十七年開始主持禪七,至今從學者逾萬人。他深究於人類身心氣脈的改造,特別於人類身、心的昇華有獨特的體會。曾任政大、師大、淡江各大專院校及司法官訓所、榮總等禪定教席。
禪的世界
禪宗的承傳 禪是現成的,禪的世界是無礙的,禪者活得好自在!禪從心活出,只是宇宙中現前流行的歡喜,不必造作,也無所對立,徹底在當下圓成。 禪的世界,從來沒有在當下流失過;但在二千五百前的印度,傳說釋迦牟尼佛,拈起了花,就將這本來現成的一件事,巧拈了出來。而大迦葉也微笑了,就把這現成的機緣給體悟流傳了。 因此,禪的這一件事,就有了機緣,有了起始,在本來無事無始當中,也做了無事的傳承。接著從西天到東土,從達摩到慧能,能讓這每一個人、每一個當下現成的事,浩浩盪盪的演成了時空生命的巨流。 這一本禪的世界,擘畫了禪的背景,等著大家在當中成為一位禪者。 作者簡介 洪啟嵩 十歲開始修學各派禪法,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於民國七十二年閉關於南投仁愛鄉的別毛山,民國七十七年開始主持禪七,至今從學者逾萬人。他深究於人類身心氣脈的改造,特別於人類身、心的昇華有獨特的體會。曾任政大、師大、淡江各大專院校及司法官訓所、榮總等禪定教席。
三三味禪觀《證入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證入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的禪法。 空、無相、無願三種三昧,不但是修證解脫涅槃的重要禪法,也是趣入大乘菩薩三昧的根本、開悟解脫的大方便門,實為一切佛子必要修學的禪觀。
四諦十六行禪觀:現觀四諦修証十六正行的禪
苦集滅道四諦是佛法的根本,是佛陀在智慧的禪觀中所現證的。 而每一諦理之下,分別有四種觀法,共有十六種觀法,因為它能趣入四諦真相,所以稱為十六行觀,是每一位佛子都必須修學的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