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級工業電子術科教學光碟DVD 2007年版
1.依職訓局公佈試題暨工作規則,精析詳解,易於上手。 2.每一試題皆以step by step 方式逐第建構詳註易錯事項,簡單易學。 3.裝配暨檢修步驟,皆以多媒體建構,清晰明確,按圖施工保証成功。 4.電路解析精詳,要題範例蒐錄完整,易學易教。 5.搭配「術科快攻秘笈」教材(捷達工作室編著)使用。
PhotoImpact 12實用教學寶典(附光碟)
1.精選實例:範例設計貼近授課需要。 2.重點提示:剖析各章重點有效學習。 3.功能快取:提點實作過程重要功能。 4.觀念補充:補給站、小叮嚀擴大知識面。 5.輕鬆學習:理論結合應用加強學習成效。 6.課後基測:精心設計評量題目加深印象。
零的故事-動搖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
《零的故事》追蹤著「零」這個數字,從它在東方哲學思想中誕生,到它被歐洲接納時所面臨的掙扎,以及它因黑洞而神祕化。本書陳述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與這個神奇的數字搏鬥的過程──他們當中有學者,也有神祕主義者;有宇宙論者,也有神職人員。他們針對零的衝突,動搖了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基礎。 作者以優美、詼諧的文筆,引領我們由亞里斯多德、畢達哥拉斯、笛卡兒、愛因斯坦,以及神祕哲學者等一系列的理論,認識「零」的歷史。它是一段簡明的思想之旅,帶領我們周遊從簡單的「零」所萌發的各種想像。
模糊統計
自從Zadeh(1965)提出了模糊集合理論以來,模糊方法就應用到工程、決策、控制等領域,四十年來,不論在理論或實用上都有相當豐碩的成果,模糊應用到統計理論,尤其是統計推論可能還是近十幾年的事,目前研究熱潮正熾。本書是譯自美國阿拉巴馬州(柏明翰校區)數學系教授James J. Buckley的著作《Fuzzy Statistics》。這本書的優點是平鋪直敘淺顯易懂,沒有令人畏而卻步的數學推導或統計理論細節,在嚴謹度上自然不如數理統計,因此很像一本科普書籍。從第三章起,各核心章節都先介紹我們熟悉的傳統統計推論,也就是作者所稱的「明確統計」(crisp statistics),然後再鋪陳有關的模糊統計推論並舉一個簡單數字例說明之,因此是一本讓有意研習模糊統計者容易入門的一本書。
PC迷幻紀事
那是一個不羈的年代:一個充滿示威抗議、迷幻藥實驗、反傳統社群,和無政府理想主義的時代。一九六○年代,美國社會歷經大幅動盪起伏,撕裂了五○年代的中產階級安逸表象。從民權運動、迷幻藥、女權問題、生態意識,到反戰運動,在在促成反正統價值以及反主流文化觀念的形成。那也是一個奔騰的年代:今日你我司空慣見的電腦技術,其原始概念即成形於此。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西岸區區幾平方英哩範圍內政治、文化,與科技潮流交會時的激盪與衝擊,催生出一個不平凡的概念──個人電腦,也就是一個人完全掌控一臺電腦,並藉由電腦拓展與傳達思維的創見。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曾說:「未來已然降臨,只是還未普及。」此一觀察正可貼切描述本書開創全新局面的小社群,它就像十五世紀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地處邊陲一隅,卻在五百年前開創了文藝復興運動,進而憾動全世界。
數之起源
一部距今2193年的漢代竹簡,成書年代早早超越《九章算術》,它是中國數學史上迄今所知的最早數學文本─《筭數書》。 《筭數書》,這一部漢代竹簡書於1983年底到隔年初,連同陪葬的其他七冊竹簡,在中國湖北張家山第247號墓出土。它是中國數學史上迄今所知的最早數學文本,距離今(2006)年最少已有2193年的歷史了。過去,《九章算術》一向被視為中國現傳最古老的算學經典。不過,儘管它的部份內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甚至更早時期,但是,目前倖存的最早文本,卻只是南宋刻本,時間大約公元1213年或稍後,因此,真正『原典』(classical)的中國數學文本,非《筭數書》莫屬! 本書憑藉第一手文本──《筭數書》,透過它『踏實』的歷史敘事,以及它『不經意地』留下的先秦算學『論證』,除分享二千多年前中國人的數學智慧,再掌握其數學的內容及其脈絡,進一步思考算學與中國秦漢文明之間的關聯,釐清算學與文化(在歷史的脈絡中)的錯綜複雜關係。其撰寫目的有二:首先,提供一個簡易的說明,幫助讀者『貼近』兩千多年前的中國西漢初年的算簡,從容地分享這一部世界數學史的珍貴文本;其次,以『在地』(in context)的觀點,來還原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並期待它進一步成為瞭解中國漢朝文化的憑藉。
商用數學(趙)
1適於商學院有關財務數學、複利數學、會計數學或投資數學等課目使用。 2採用財政部最新公告且於民國九十三年啟用的台灣壽險業第四回經驗生命表。 3每章附習題練習,有助學子觀念的深化與廣化。 & 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因利率的存在,使能匯集小額資金協助政府、企業或個人從事建設、經營事業或購置高價資產,且使各方均獲其利。商用數學係以利率為基礎,年金為骨幹的一種應用數學。 & 本書對以複利及年金基本觀念所衍生的各種不同年金有一透徹的探討及實務應用例演。商用數學年金公式繁多,更需面對推算實數次方或開方的冗長與困難計算,即使應用複利表或年金表仍難滿足教學或實務的需求。本書以微軟公司的試算表軟體(MSExcel)為基礎,開發利率精算軟體以紓解計算負荷並獲得最準確的結果。 & 經驗生命表是生命年金及人壽保險純保費計算的依據,本書採用財政部最新公告且於民國九十三年啟用的台灣壽險業第四回經驗生命表為基礎,並可即時推算不同投資利率的生命基數表,對壽險實務及壽險商品設計助益匪淺。 & 本書適於大專商學院有關財務數學、複利數學、會計數學或投資數學等課目使用,全書可供一學期或一學年教學之用;更適於金融商品之設計與精算。
枯井的啟示:數學的故事
枯井的啟示數學的故事數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它不僅是從事其他學科學習和研究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現象。數學文化是對數學知識、技能、能力素質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本書以描述數學家發現、發明各種公式、定理或知識的有趣故事,讓讀者學習數學家學習和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為科學努力不懈的精神,領略博大精深的數學文化及其內涵。
對人有助益的數學
此外,內容也不像其他教科書那麼豐富,相當的貧乏。˙不像國文或英文,直接對生活有幫助。˙不像社會或理科,內容本身具有趣味性。˙不像體育或藝術科系,有助於身心的發展,豐富人生。只能單純的練習,而且答案只有一個,會覺得自己的數學能力很差,根本無處可逃。因為「四處碰壁」,所以一般人都很討厭數學。 數學老師通常被視為是奇人、怪人。很多數學老師會說:「只要努力,這是能夠辦到、能夠了解的一科。」不過,也有老師會以禪問答的方式回答:「總之,一定會有幫助,所以不必多考慮太多!」「想一想,如果數學突然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那會變成什麼情況呢?」「就算忘記了內容,但還是會留下一些『數學的思考』。對將來有幫助。」數學的「社會有用性」? 長久以來,認為「學習數學的有用性」包括實用、訓練、邏輯三點。作者認為其具有精神的意義,因此,又加上了美、哲學二點。然而對於這種的說法,大家的態度還是非常漠然。很多人依然認為數學根本就「沒有用」。 本書分析數學的特性,同時將重點擺在利用具體例來提示數學的有用性。例如,每天的談話或是報紙、電視所提到的關於數學的部分,大致可以分為右邊三項。就算是討厭數學的人,也會承認數學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有用性。同時將焦點放在數學老師經常主張的並沒有自覺到會直接使用的「數學的思考」,加以細分則如次頁的表所示。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雖然內容艱澀,但是,在思考事物時都會使用到」。 本書以具體例提示大家無意識、無自覺狀態下所使用的數學。
六個人的小世界
「我從某處得知,在地球上,人與人之間只被六個人隔絕。六度的分隔,正是這個星球的人際距離。」--舞台劇《六度分離》中歐莎之語,作者約翰.桂爾(John Guare) 沒有一件事會毫無理由,憑空發生。在這連結的時代裡,什麼會發生、如何發生,彼此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頂頂有名的「六度分隔」理論,指的是任何兩個不相干的人,可經由六個人連結出某種關係。正因如此,世界顯得如此之小。而當世界僅以六度延伸,事情蔓延的速度與廣度遠超過你我所能想像。螢火蟲的發光、蟋蟀的叫聲,以及心律細胞的跳動,如何自動調節出同步頻率?單一病例,如何衍生為大規模的傳染病?新穎的觀念,如何造就時尚?個別投資者如何引爆投機泡沫,並傷及整體財務系統?面對隨機的意外或甚至刻意的攻擊,電路、網際網路等大型基礎網路又是何其脆弱?規範習俗如何在人類社會中開展維繫,並被推翻甚或取代?歸根結柢,在極端複雜的世界裡,個別行為究竟如何集結成群體行為?新興的「網路科學」,指涉六個人的小世界,其實就是一切事物的原點。
圖解數學的神奇(精裝)
解開面紗,體驗數學的神奇 數學的答案真的只有一個嗎? 再進行一次雞兔同籠算法 以數學方式來思考正確的避孕法 製造核武的數學家 裁員的時機與金融工學 電腦和非法入侵電腦者 馬雅的天文學與曆法
機率的樂趣
在本書中,作者想讓具有一些基本代數概念的讀者瞭解機率的世界、機率的思考方式,以及機率適用的問題。 作者使用來自各個領域的例子,來開啟對概念的討論。每一章都包含了許多問題與應用,其中許多和賭博與機率遊戲相關,這是思考機率學的重要且生活化的來源。作者使用基本的代數來解釋問題,讓初學者也可以直覺地了解內涵的概念。 機率的偉大之處便是有許多基本的概念,就算非專業人士也能心領神會一當你以正確的方法來研究時尤其如此,通常是在賭博或打賭的情境之下。作者將特別解釋機率學中兩個最深奧、同時將在本書穿插出現的主題之基本概念與重要性:大數法則與中央極限定理。 作者認為本書適用於數種讀者。具有基本代數觀念、充滿興趣與不屈不橈精神的一般讀者,可以鑽研書中的問題、學會一些理論。 如果這些讀者可以利用這些能力來評估在賭場或買樂透賺大錢的機率,那作者真是大大成功了。另一方面,想要充分理解機率學概論的學生、科學家與數學家,也會發現本書相當實用與有趣。本書也可以作為機率學初級教科書或是補充教材。 書中有著許多不嚴謹、直覺式的論點;將作者認為重要、美妙的主題,以隨性的方式穿插說明,與一般教科書嚴謹、具體的架構不同。儘管如此,本書討論的主題仍涵蓋了機率學的標準基礎介紹。作者並不想給讀者一份「學習清單」,作者的目標較具遊戲色彩:作者衷心希望,讀者可以「進入真實世界,看看機率學的誘人之處」。
使頭腦靈活的數學
「反正,我就是數學的低能兒。」這種人為數甚多,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都只被迫做計算的訓練,當然覺得數學無聊無趣。 這是連大學生都常見不會計算分數的時代。厭惡數學的人當中,有五分之一以上在有關分數的計算等小學生水平的計算力上面,發生問題。 「不會數學不行!」這是令不少人想高聲抗辯的世論。若果真是如此-請不妨解答揭載於本書的題目。 此處會用到的,主要是小學的算術。雖然如此,各題風格卻差異甚大,即使自詡擅長數學的人,也難免冒出一身冷汗。 不須要什麼高等數學,只要有豐富的「構思力」和堅持到底的「集中力」就夠了。本書意在通過實戰,開發此等的能力。這也是一本提供給你本人的書,使您能樂在其中。
類別與受限依變項的迴歸統計模式
在本書中,Long教授將近年來關於受限及類別依變相最有用的幾個方法,用迴歸統計的架構(一般社會科學學者最熟悉的研究方法)整理出來。用心的讀者們將會發現,在本書中所介紹的所有統計方法,都可以用基礎的線性迴歸觀念為基本向外延伸,Long教授希望能以這種方法讓讀者更能夠親近本書。除此之外,對每一個統計方法,Long教授都清楚地依照「理論推演」,「統計結果的解釋」,「檢定與檢驗」,以及「實際研究的應用」這幾個步驟來依次說明。
數學疑問破解
常碰到的數學狀況 面對算術或數學而未曾發生過挫折感的人,可能沒有。但有些人在分數的加法上,遭到嘲笑而討厭數學。或有人面對分數乘除的計算時,自然而然產生「為什麼在分數的除算時,後面的分數顛倒之後才能乘呢?」的疑惑而百思不解。 然而,事實上擁有疑問才能喜歡上算術或數學的訣竅。但多數的人雖然湧出那麼多的好問題,卻因一直得不到正確的解答而開始討厭算術或數學。 只要對算術或數學擁有單純疑問的人,絕對不會有「太遲」或者「「來不及」的情形。自己感到疑問時,相信別人或自己的小孩也會有疑問,對於疑問能找到自己可接受的答案時,那麼你必然會喜歡上數學或算術;而且也不見得-有疑問便能夠四處問人。 這本書是站在商務人士或為人父母的立場,對一些算術或為人父母的立場,對一些算術或數學疑問提出解答,以傳達一般常識的數學知識。 作者簡介 江藤 邦彥 現在任教於埼玉縣立越谷綜合技術高等學校。自1968年起便擔任教學教育協議會會員,從事教學教育的研究,以及提攜後學。 著作有『三角.指數的浪漫』、『林多拉姬之戀與數學物語』,『能了解數學的事典』、『為父親而做的100個數學常識』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