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玩個夠!─透過卡牌、故事、繪畫、口語等互動遊戲活化教學
◎專文推薦陳麗雲老師、楊裕貿教授、許育健教授◎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王政忠(夢N總召)方慶林(新北市頂埔國小校長)李光福(退休教師暨兒童文學作家)林用正(屏東縣中正國小學務主任)林偉文(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 易理玉(北一女中退休教師、師鐸獎得主)洪琬喻(新北市昌平國小教師)陳昭吟(臺南大學國文系副教授)華志仁(新北市板橋國小校長)鄒敦怜(兒童文學作家)蔡孟耘(宜蘭縣竹林國小教師、小壁虎老師)鄭雅芬(臺北市萬福國小教師、師鐸獎得主)賴秋江(高雄市新上國小教師、作家)~透過卡牌、故事、繪畫、口語等互動遊戲來活化寫作教學,一起來玩出靈感,寫出精彩!~ 全書共分低中高年級三個篇章,透過各式卡牌、故事、繪畫、口語等互動遊戲和活動,將各階段該學的語料生動有趣的融入課程設計中,每一個課程設計更貼心的列出「學習重點」與「玩」的方式,讓使用者與學習者清楚明白「學什麼」、「怎麼學」,再循序漸進,透過提問與引導,好好「玩」出學習點。◎「低年級篇:生活最好玩」結合不同的活動,創造孩子多元的生活經驗,搭配提問引導,以學生的口語表達為橋梁,藉由分享和發表的機會,鼓勵其轉化為文字,也就是所謂的「以我手寫我口」,再運用各種遊戲化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感,為孩子打造通往寫作殿堂的階梯。◎「中年級篇:創作真有趣」透過序列化的語文學習活動,搭配不同的節慶、議題,輔以引導式提問和互動討論,激發學生對事物更深入的思考,並創造更多展現自我、表達思想的機會,從中感受創作的樂趣,讓寫作表達之路更寬廣。◎「高年級篇:表達有意思」透過多元跨域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閱讀生活、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對照作者觀點,不斷與自己對話,從中培養獨立思考、勇於表達的能力。本書特色:★多元活動,遊戲中學習涵蓋低中高年級的多元主題寫作,搭配卡牌、故事、繪畫、口語等互動遊戲,讓學習更有趣,寫作更有感。★多元能力,探索中成長在玩中學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信心,並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合作力、思考力、寫作力,讓學生的能力全面提升。★多元文本,感悟中寫作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與文本,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學習各種寫作技巧,讓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類型的表述方式,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圖解教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一直是教師、家長、學者等所關心的議題,而坊間所出版有關教育社學之書籍琳瑯滿目,也幾乎皆以「文字敘述」為主要方式呈現,通常僅限當作大專教科用書或教學研究之用。 本書再次突破此限制,兼採「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呈現,其目的即在於讓艱深難懂的教育社會學原理之概念,以「專業、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所有階層的普羅大眾更能接受與更方便閱讀,以將教育社會學的概念逐漸推廣之,並深植於普羅大眾的內心。 四大特色 ●ㄧ讀就懂的教育社會學理論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簡單、易懂、觀念清晰完整 ●一文一圖表方式快速理解、加強記憶 ●附歷屆考題,適合教甄、教檢之考用
生成式AI教育社會學(第1版)
在智慧與教育之間--當機器學會說話,當知識能被預測,當歷史被重組,我們該如何定義真實? 人與AI共築的校園裡,我們不只討論答案,更詰問問題的意義,在數據與人性的交界處徘徊。 教育,從來不是被餵養,而是學會思辨,學會建構。 在生成與再生的浪潮裡,我們尋找一種新的學問,屬於AI,也屬於人的智慧。 註:此詩由ChatGPT生成後經作者潤飾
數學不會,怎麼學會?【高年級篇】(第1版)
你知道「÷ 2/3」是什麼意思嗎?這是一個大學生在研習後問作者的一個問題,作者至今難忘。他知道「÷ 2/3」要換成「× 3/2」,但他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可以平分成 2/3 份?想知道嗎?書裡面會提到「÷分數」時該怎麼教學生比較容易懂。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對國小高年級所有課程的想法與做法。其中包括很多教師最感到困擾的單元。例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應用題、3的倍數如何判斷?平均速率為什麼不是兩個速率加起來÷2…… 為了幫助教師更快找到教學的「眉角」,所以本書會提供每個單元的「教學建議」和「關鍵問句」,讓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很快的幫助學生搭出鷹架、學好數學。 好了,想知道怎麼教學生比較容易了解嗎?歡迎你現在打開書本,看看作者用了什麼方法?讓學生「數學不會,慢慢學會!」
圖解教育哲學
●一讀就懂的教育哲學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淺顯易懂、觀念完整 ●圖表形式快速理解、易懂易記 教育哲學是教育領域最早出現的一門學科,舉凡教育觀念與活動、教育學術研究,以及教育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等,都屬其探討之議題。這門學科最初是用於指導和規範教育專業的發展,而在當前高度專業化的教育學術領域中,教育哲學更多是扮演著批判與邏輯地反思教育問題、合理地評價教育事務,並作為人們從事教育面之慎思和行動的普遍準則。 為了讓上述教育哲學之功能妥善地為人們理解和活用,本書以一種較為完整的架構,讓讀者能清楚把握教育哲學的輪廓,而書中各種圖表的呈現,亦能充實讀者教育哲學的理論基礎。期盼本書能滿足多數學習者之需求,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涯中少繞一些遠路。 &
數學不會,怎麼學會?【中年級篇】(第1版)
很多學生升上高年級之後,數學成績開始逐漸下滑,家長常常會覺得小孩中年級的成績還不錯啊!為什麼升上高年級成績就一落千丈?然後開始歸咎高年級的課程變得更難。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小孩在中年級根本沒有學會基本的數學概念,只是學到數學計算而已。不信你問學生2/8+3/8=5/8,答案為什麼只加分子2+3,不加分母8+8?看看有多少學生能正確說出答案。 本書記錄了作者對國小中年級所有課程的想法與做法。其中包括:「除法」直式總是學不好、單位轉換的題目學生出錯率很高、分數和小數的教學要注意哪些細節……為了幫助教師更快找到教學的「眉角」,所以本書會提供每個單元的「教學建議」和「關鍵問句」,讓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很快的幫助學生搭出鷹架、學好數學。 想知道怎麼教學生比較容易了解嗎?歡迎打開這本書,看看作者用了什麼方法?讓學生「數學不會,慢慢學會!」
數學不會,怎麼學會?【低年級篇】(第1版)
很多人一聽到「數學」,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很難」、「聽不懂」、……,還記得以前你數學不會的時候,老師常做什麼事嗎?他可能會「再講一遍」,讓你「再聽一遍」,然後要你「再寫一遍」。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學數學是需要經過思考和理解的,有時候成人用錯方法,反而會讓學生討厭數學。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學好數學呢?這本書是依照康軒版一、二年級的課本編排順序敘寫,所有提到的例題皆是康軒版的例題,其他版本則請教師自行比對相關單元參考使用。內容記錄了作者對國小低年級所有課程的想法與做法。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寫出4-7=3時,教師不能告訴他「小的不能減大的」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誰比誰多的比較型問題,把9:58寫成10:58等等。為了幫助教師更快找到教學的「眉角」,所以本書會提供每個單元的「教學建議」和「關鍵問句」。讓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很快的幫助學生搭出鷹架、學好數學。 想知道怎麼教學生比較容易了解嗎?歡迎打開這本書,看看作者用了什麼方法?讓學生「數學不會,慢慢學會!」
職業教育與訓練
職業教育與訓練(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即技職教育與訓練(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是著重於培育(或培訓)學習者工作能力的教育與訓練,目的在協助學生(或學員)透過增能以從事第一份工作、重新回到職場、提升所在領域的能力或轉換到不同的職業。我國於2019年修正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和2015年修正的《職業訓練法》分別將技職教育分為職業試探教育、職業準備教育和職業繼續教育三大範疇,和將職業訓練分為養成訓練、技術生訓練、進修訓練及轉業訓練四種。《技職教育法》並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應將職業教育與訓練、生涯規劃相關科目列為必修學分。」 本書主要針對上述法規要求,論述職業教育與訓練的本質、制度、標準、課程、教學、評估、師資和行政,除供作職業教育與訓練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之教科書外,亦可供所有職業教育與訓練相關人士閱讀而增進對職業教育與訓練的理解。
教育哲學導論(第5版)
教育哲學是教育學術的基本學科之一,是理解教育不可或缺的學術領域,也是各種教育公職人員、教師檢定的熱門考試科目。本書從1982年出版以來,一直是美國暢銷的教科書,至2008年止已修訂了四版。涵蓋傳統哲學如觀念論、實在論等;現代哲學如實用主義、存在主義、分析哲學等;後現代思潮如多元文化主義、女性主義、批判教育學、在家教育等對教育的啟示。本書綱舉目張、條理分明,畫龍點睛地勾繪出西方教育哲學最基本的輪廓,極適合作為師資培育教育學程教育哲學相關科目的教本,也可提供研究生們快速進入教育哲學研究領域的入門讀物,當然也適用有志於服務公職欲參加教育行政國家考試的應試讀本。
教學原理與設計(第2版)
本書共十五章,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學原理與設計的概念分析和實例設計,包括:教學的基本概念、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計畫等四章;第二部分是教學流派的理論說明和實例設計,包括:斯肯納、蓋聶、奧斯貝和布魯納等人的教學見解共四章;第三部分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步驟和實例設計,包括:直接教學、討論教學、探究教學、創造思考教學、概念獲得教學、合作學習教學和協同教學等七章。 本書注重理論的詮釋和實例的探討,統整教學理論、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教學原理與設計,深入淺出舉例說明,適合大學生充實教學原理與設計的知能、現職教師提升教學設計的專業成長,期望教學原理與設計是易學、易知、易行和易用。
中學台語文教材教法
Chit本冊是thong世界頭chi̍t本《中學台語文教材教法》專冊,內容針對教育部2022年ê中學台語課綱做設計,由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人文學院台灣語文學系ê「中等學校本土語文(台語文)教材教法」共學實踐社群委員kap助理tàu-tīn激頭腦piàⁿ-sì寫--出-來--ê。Tāi-seng beh服務ê對象是大學ê中等學校台語文專長ê師資培育生;koh來beh提供2022學年度開始實施ê 12年國教中學台語教師sù配ê教材指引。Chit本冊mā beh獻hō͘愛beh自我精進台語文ê台語人,mā幫chān想beh引chhōa kiáⁿ兒sī細o̍h母語ê台語人。 這本書是全世界第一本《中學台語文教材教法》專著,內容針對教育部2022年的中學台語課綱來設計,由國立台中教育大學人文學院台灣語文學系「中等學校本土語文(台語文)教材教法」共學實踐社群委員及助理群共同創思與撰寫而成。首要任務在於服務當前大學之中等學校台語文專長的師資培育生;並為2022學年度開始實施的12年國教中學台語教師提供合宜的自學專書。這本書也想獻給喜歡自我精進台語文實力的台語人,並幫助想要將母語傳承給子女兒孫的台語人。
教育概論:教育理念與實務初探
本書的出版乃呼應「教師專業素養指引-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的內涵,全書共14章,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學理基礎-教育基礎;學習與教育的主體;教育的實施(課程、教學與評量);教育與學校行政組織及運作;適性輔導與教育研究實踐等。 本書特色 1.融入式的寫作:各章內容融入十二年國教內涵與最新相關教育法規,讀者可習得最新的教育知能。 2.獨立式的章節:各章內容簡要表述,獨立自成一個體系,各章體例類似,淺顯易懂。 3.重點式的內容:各章敘述的內容為教育領域的重點,對準備教師資格考與教師甄試有很大幫助。 4.簡易式的論述:各章內容的用語儘量淺顯易懂,讓讀者對教育專業知能或相關理論快速理解,進而內化為系統化的資訊。
教師協同探究社群:從學生學習問題深化教師專業(第1版)
本書以協同探究為核心理念,強調教師專業應從傳統教學技巧轉向診斷與回應學生學習問題。教師透過集體對話、經驗分享與省思,深化教學素養,以回應日益複雜的學生學習挑戰。協同探究不只是教師成長的工具,更有助於重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專業文化。 本書提出一套聚焦學生學習歷程的備課、觀課與議課流程,並結合訊息處理與變異理論,協助教師辨識學習困難。內容包含觀課紀錄方法與課堂實例,說明如何以具體資料支持教學診斷。亦探討科技工具在教案共備與教學回饋中的應用,推動教師由個人省思走向資料驅動的專業發展。 但是,協同探究推動過程中也會面臨挑戰,包括觀課焦點侷限、議課表層化與跨領域合作困難等。本書再提出因應策略,如制度化流程、證據資料庫建立與行政支援,並強調教師需將探究精神內化為日常教學行動,才能持續推動教學改進與學生學習成長。
羊與貓的旅行:看見國語課堂教學的新風景(第2版)
★ 緊扣國語文課綱,搭配課文解說,理論和實例兼具,另輔以教學步驟和策略,方便理解與應用。~厚植語文知識、精進語文技能、涵養語文情意,探訪國語文素養教學的新景色!~ 本書分成「教材篇」、「教法篇」兩大單元,兼顧語文知識與語文技能的理解應用,以落實「語文教育是科學」的教學目標。教材篇主要引導教學者掌握記敘文、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故事、童詩、兒歌、劇本等文體的特徵;教法篇介紹國語直接教學法(注音符號教學)、混合教學法(閱讀教學)之策略,以利教學者有效落實課文大意、詞語生字、內容深究、形式深究之文體、分段、段意、文本結構,及語言特色之語法與修辭等項目之教學,期盼能協助老師「用課文教知識、教策略、教情意」,達成「教是為了不教」、提升學生「學是為了不學」的理想。
圖解輔導理論與實務(2版)
輔導原理是準教師或準諮商師的必備知能,本書是以國小與國中輔導實務相關知能為主軸,介紹學校輔導的基本原則與服務項目,輔以輔導教師必備的輔導知能,包含班級輔導與團體諮商,以言簡意賅方式介紹,也盡量以實例說明,希望可以讓學校教師或準助人專業者容易閱讀與吸收。
幼兒教保概論(第6版)
莊子-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隻之「道」化境-庖丁的手腳肩動作和刀子出入筋骨縫隙的聲音,無不完美自得庖丁說:我剖牛所用的不是技術而是「道」初時:剖牛眼中只看見一條牛三年:不再只是一條牛,而是牛身上的筋骨脈絡結構此後:剖牛已「心領神會」,不用眼睛看了境界:又砍又割-割而不砍-不割更不砍肉掉下來沒痛苦自然而死亡-無入而不自得……本書係以熱門的生態環境及社會文化脈絡的發展,來看臺灣教保的變遷為「經」;《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公布施行,以及「後幼照法」時代幼兒學習主體與圖像,和關鍵人物「教保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與生涯的精進增能為「緯」;在這樣「經」與「緯」錯綜複雜的發展過程,臺灣的幼兒教保工作是否達到「庖丁」與「文惠君」剖牛之「道」的境界,是本書作者對幼保工作「應然面」與「實然面」勾勒的願景與實踐產能的期許。何飛鵬對「自慢」的剖述:隱含了一個人一輩子的承諾與永遠的理想追逐;「自慢」是追根究柢的研究;「自慢」是期待呈現最完美的自己,讓別人得到最大的滿足。「巧」的奧妙是人人所愛與所追求的,但是「回歸基本點」卻真正是巧思奇謀的開始——「Back to Basic」而非「Back to Magic」……。
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第5版)
本書以探討教育行政領域主要理論與模式為主。首先從鉅觀的角度,依次敘述理性、自然、開放、非均衡四種模式之相關教育行政理論。其次,再以微觀的角度,分析教育組織之權力、衝突、動機、領導、溝通、決策、變革等相關理論與研究。本書體例完備,每章均附有個案研究,以供讀者在閱讀理論之餘,進行實務上的探討。教育行政理論汗牛充棟,作者在揀選歸納後,以符合華人國情的角度寫出。全書敘述生動,層次井然有序,具有極高之可讀性,其中對於新興發展之理論多有所蒐集分析。初學或進修者,均可依其需求而有所獲益,為教育行政研究領域別出機杼之學術著作。
桃李滿門 澤被社稷—黃公昆輝教授九秩華誕祝壽文集(第1版)
黃昆輝教授是我國現代教育行政學之父,留美返國,擔任臺師大教育學系主任兼所長,提出教育行政動態歷程說,彌補傳統教育行政靜態結構說的不足,對我國教育行政學術現代化發展,貢獻很大。黃昆輝教授在國內教育行政領域之教學、研究和服務之貢獻少有人可出其右。因傳承田培林院長、賈馥茗所長之教育愛,教導學生眾多且成才者不少:或教育部長、次長、司長、局長、處長;或大學校長、院長、系所主任、教授;或中小學校長、主任、老師;可謂作育英才,春風化雨,桃李滿門,澤被杏壇。渠出任臺北市教育局長,創辦教學參觀日、學生課後輔導,辦理音樂季、體育季等藝文活動,成立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出任臺灣省教育廳長,舉辦「師鐸獎」表揚優秀教師;促成「教師考績公教分途」,不受二分之一強制考核二等之限制,找回教師尊嚴;推動高中職入學考試入闈聯合命題,為偏鄉教師創辦巡迴教學班,創立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設立孝行獎。黃昆輝教授在出任行政院陸委會主委時,推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立法,促成「辜汪會談」。擔任內政部長兼中選會主委時,完成立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落實「總統人民直選」之民主政治理念。近年來,成立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每年舉辦教育問題民調、教育學術論壇、頒發清寒學生獎助學金、表揚大愛教育獎優良教師、辦理教育叢書出版,確為當代終身教育成就的典範。黃昆輝簡介~~黃昆輝,生於1936年,臺灣雲林人。畢業於省立臺中師範學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公費留美,獲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行政學博士。返國服務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擔任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及教育系主任。因表現優異,因緣際會,被拔擢出任臺灣省政府委員、臺北市教育局長、臺灣省教育廳長、中國國民黨文工會副主任、行政院青輔會副主委、國民黨青工會主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陸委會主委、內政部長、中選會主委、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李連基金會董事長、國民黨秘書長、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財團法人群策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台聯黨主席、財團法人賈馥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現任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特殊教育導論:探究特殊需求學習者(第4版)
特殊教育導論是探究特殊教育需求學習者的入門,本書包含兩大部分:(1)特殊教育的基礎;(2)各類特殊需求學習者。內容主要兼顧國內的現況與國外先進國家的特殊教育思潮、法令、重要理論及教育實務,當能引領初學者悠遊其中,揭開許多這類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有待了解的特徵和相關課題。
特殊幼兒教育導論(第3版)
《特殊幼兒教育導論》一書,為提供學前教保人員建立特殊教育知能而撰寫。其主要內容分述於以下四篇:第一篇、特殊幼兒教育的基礎概念與實施依據(第一、二章),介紹特殊幼兒教育的理論基礎與相關法規;第二篇、特殊幼兒的鑑別與教保服務的重點(第三、四、五、六、七、八、和九章),從學前教育階段常見需求分類介紹;第三篇、融合班級特殊需求幼兒的個別差異與需求滿足(第十、十一、和十二章),說明融合教育的理念以及課程與教學;以及第四篇、轉銜計畫與正向支持系統之建立(第十三、十四章),介紹轉銜、正向行為管理、與支持系統之建立;本書第十五章,以學前特殊教育的現在與未來展望為全書總結。 本書依循我國幼兒教育歷史演進脈絡與法規依據,並以國內幼兒園情境及學前教保人員之專業需求而撰寫。此外,本書亦納入我國早期療育的現況與實務、個別化教育精神與相關文件(IEP/IFSP)、以及融合教育的實務,適合職前與在職之各階段學前教育相關人員使用。
校長領導與教師領導的視域拓展:多元創新議題(第1版)
領導是影響力的發揮,領導也是相互影響的過程,在學校組織裡,人人都是領導者,因此校長領導與教師領導均是不可或缺的探討議題,本書即是從多元創新及跨域的突破觀點探究校長領導與教師領導。 本書在第一篇校長領導篇,包含正向心理資本與校長感恩量表建構、校長不當督導如何影響主任幸福感、校長領導的轉運力等。在第二篇教師領導篇,探析教師領導的回顧與展望、工作塑造理論與教師領導、成長型思維等。第三篇學校治理篇,則闡明中小學校務研究、行動者網絡與偏鄉學校校本實踐、學校組織健康與組織信任。 學術研究貴在創新,本書內容能拓展校長領導、教師領導及學校治理之觀點,並引入多元創新及跨域思維,對於學術研究夥伴、各級學校校長、中小學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有嶄新及視域拓展的參考及運用價值。
社會情緒學習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第1版)
本書的內容全面梳理社會情緒學習(SEL)的理論基礎與教學實踐,深入探討從核心能力建構、課堂策略到學校文化的整體推動。全書橫跨兒童青少年的全人發展、融合各科課程設計、繪本與戲劇應用、科技整合及創傷知情教學等多元面向,實用性與理論性兼具。特別關注特殊需求學生與家校合作的支持系統,也強調教師自我覺察與專業成長的關鍵角色。透過實務案例與評量工具介紹,提供一套具體可行的社會情緒學習教學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在推動情緒教育、提升學生社會情緒能力及營造正向學習環境的重要參考資源。
陳維民老師:國小數學教學力-從教材解構到課堂實踐,理論與實務的雙軌引導(第1版)
維民哥,是社群老師給作者的暱稱,這稱呼裡有親切、有敬重,也是一種信賴。從小喜歡數學,成為老師後,更致力於數學教學的推動。三十年教學經歷、十三年導師、十二年碩博士研究、二十年數學輔導團深耕,除了陪著學生數學探究,也陪伴老師專業成長。辦過兩百多場工作坊、五百場以上講座,熟悉教學現場難點,也理解老師真正的需求。這本書,是維民哥多年教學現場的紀錄與省思。特地為臺灣老師精心挑選的材料與理論,跟著做,就能一步一腳印,打造數學教學基本功。如果你僅將教材視為解題,不知教材脈絡;如果你期待不一樣的數學課堂風貌;如果你希望培養學生數學自學力;如果你想掌握數學教育的未來趨勢——這本書,會是你數學教學路上的好夥伴。感謝眾多好友與社群夥伴推薦~~臺中市黎明國小、二姊陳靜姿校長陳麗雲美國德州大學大河谷分校、數學暨統計科學學系蔡正中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陳玟樺教授臺中市陳平國小胡志道校長臺中市南屯國小鍾欣男校長雲林縣新興國小孫碧津校長臺東縣三民國小曾玉杏校長新北市三多國小、EECC新北社群召集人許志文退休主任彰化縣大竹國小、EECC臺中社群召集人謝淯婷老師彰化縣田中國小、EECC彰化社群召集人陳妙純老師桃園市五權國小、EECC桃園社群召集人田明智主任基隆市復興國小、EECC臺北社群召集人林恩如主任臺東市新生國小、EECC臺東社群召集人李尚儒主任高雄市七賢國小、EECC高雄社群召集人吳淑芬主任臺南市北勢國小、EECC臺南社群召集人陳鳳桂主任宜蘭縣數學輔導團、EECC宜蘭社群召集人簡秀純老師新北市正義國小、EECC線上社群召集人簡盈安老師雲林縣鎮東國小、EECC雲林社群召集人朱正順老師臺中市外埔國小郭勝得老師 新北市溪州國小林文川老師臺中市文昌國小郭雅惠老師臺中市南陽國小黃弘諺老師臺南市月津國小高國騰老師南投縣新民國小傅曉恩老師新北市正義國小郭姵妤老師基隆市復興國小李欣蓉老師桃園市頭洲國小林芯瑜老師新北市興化國小莊雅真老師臺中市東汴國小謝美雪老師金門縣金湖國小陳秋蟬老師臺中市文光國小劉靜棻老師臺中市大明國小林柏祥老師臺中市永隆國小徐嘉玲老師臺中市力行國小陳瓊瑋老師臺中市塗城國小劉玟君老師臺北市志清國小沈佩蓉老師桃園市內定國小汪彣老師嘉義市嘉北國小林素嬌老師高雄市信義國小汪書雲老師臺中市大明國小黃萊儀老師嘉義市世賢國小葉千瑜老師
杜威的課程理論(第1版)
本書寬廣以待理論,將理論的作用看成針對一些原本模糊含混的概念作一番澄清,藉此洞悉所考慮難題的性質,進而於分析之後解決之。題為《杜威的課程理論》的本書,即在就杜威對於課程觀念、良師與好學生、課程目的、教材通論、教材各論、教法通論、工作活動課程,乃至專題探究課程等八個要項,細加探究,選取其中的主要概念,進行分析。一共十章的本書為中文世界鮮見以《杜威的課程理論》為主題之專書,不但為關心教育、課程與教學主題的各界人士必備之案頭書,亦為有關科系學生不可少的參考文獻。
美學思考與欣賞教學(第1版)
本書旨在透過教育美學的分析、思辨、想像、綜合,有效深化美感教育的美學基礎,具體論述欣賞教學的實踐如何可能。所謂「美學思考」,指涉一種關於美感經驗的後設思考,也就是回溯自己對於「某個作品」的「美感知覺」,追問自己依據「何種觀點」作出「美感判斷」的過程。因此,主編特別邀請國內研究教育美學的重量級學者,從美育原理、生命美學、自然美學、音景美學,探討美學思考如何應用於課程綱要的批判、敘事文本的選擇、特色課程的設計,以及地方教育學的實踐。同時,各篇作者也欣然接受必須選擇特定文本,作為說明欣賞教學的實際案例,內容包括詩詞、歌劇、電影、攝影、繪本等多元的形式。此次專書出版正提醒教育部、師資培育機構、全國教育工作者:美感教育不是藝術教育,欣賞教學不必然是藝術鑑賞;教師應建立起自己的美學思考,透過欣賞教學達成各領域的情意目標,才是美感教育真正該推動的方向!
幼兒園園長經營創見之實務解析:建構幼兒學習的詩性空間、實踐課程和核心素養(第2版)
本書在於具有擘劃經營和實務創見的幼兒園園長、校長、教授及擔任臺師大園長培訓班講師之資歷加以撰寫,使理論與實務兼備。並就幼兒園園長經營創見之實務進行解析,以期建構完全屬於幼兒學習的詩性空間、美學情境。同時,敘說幼兒學習區的創新設計與建構、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與設計、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覺知反思,以及幼兒學習園區的永續發展加以探究,作為園長創新經營、老師創意教學、幼兒創作學習及邁向優質園區永續發展之重要參考。
學校效能新論(第1版)
學校效能屬於跨領域學科,涵蓋學校行政、課程與教學、師資培育、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學科。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十六章,第一部分以概念與方法為主軸,重在分析與詮釋學校效能基本概念、理論發展、研究取向和方法、研究框架和評量模式;第二部分以學校效能關鍵要素為主軸,包括校長強而有力領導、學生高而合理期望、課程設計與實施、有效的教學、監測和評量學習、良好班級經營、校園安全、教師專業發展、正向家校關係;第三部分以應用與趨勢為主軸,包含學生學業成就的國際評比、學校效能研究的應用與展望。 本書內容架構清晰,條理分明,文字流暢,掌握理論精髓,並結合當代趨勢與教學現場需求,具有高度可讀性,不僅有助於提升讀者的教育專業知能,而且適合作為教科書或學校效能研究的參考書籍。本書亦可用於準備教師檢定與甄試、校長與主任甄試以及公務人員考試,實用價值極高。
比較教育:全新觀點與國際視野(第1版)
《比較教育——全新觀點與國際視野》深入探討全球範圍內教育體系的多樣性與發展趨勢。首章介紹比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國際政策應用。第二、三章回顧教育發展歷史並介紹研究方法。後續章節詳細分析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教育制度與特色及挑戰。特別的是,書中還涉及歐盟教育政策、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權力分配,以及PISA等國際評量分析,以提供全球教育創新的洞見與改革方向,協助讀者從全球視野學習並借鏡他國經驗。
教育概論:建構反應題目【思考問題】回應與擬答書寫範例(第1版)
本書是《教育概論——教育理念與實務初探》的協同教學專書,原書籍章末列舉了不同類型的「思考問題」,這些問題旨在引導讀者進行深度反思與批判性分析,進一步結合理論與現實。為解決學習者在回答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本書創新地加入AI生成的素材與元素,整合為擬答參考。這些參考不僅提供適切且具體地回應內容,還從多角度啟發讀者思考,涵蓋理論、實務與未來趨勢等層面;同時,AI技術的應用大幅提高了擬答的多元性與合理性,提供學習者個別化與自主學習的參考。
老師,別踩違法處罰的地雷:挽救崩壞的親師生關係,教育現瑒一定要懂的正向管教心法與方法(第1版)
本書內容包括:1.不是常用的管教法就是適當的管教法(請參閱本書第一部分),有些教師已踩到違法處罰的地雷而不自知。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頂多是不當管教,但經校事會議認定後,卻可能會構成體罰、其他違法處罰或教師霸凌(請參閱本書第二部分)。3.教師常使用處罰及責罵,卻不知道教師最常由處罰及責罵越界而構成違法處罰,這就需要由認知信念及心法來進行轉化(請參閱本書第三部分)。4.至於正向管教技巧,則包括問題解決策略、創傷知情照護、霸凌介入、品格教育、善意溝通、特定對象的管教策略等(請參閱本書第四部分)。每一篇都會有開頭故事,接下來會進行故事分析或提供概念說明,這樣的寫作方式就是希望能讓教師易讀易懂,進而對違法處罰及正向管教能有更多的認識。
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第3版)
透過行為觀察與紀錄以解讀幼兒行為的意義,是幼教老師重要的專業知能,更是需持續努力精進的目標。 理解幼兒的行為蘊義,是家長與幼教老師所共同關注;掌握幼兒行為的意義,不僅有益於辨明幼兒的真實想法與發展狀況,對於進一步決定回應幼兒的行為,前述理解更是重要的判斷基礎。對幼教老師而言,其專業內涵之一,就是擁有了解孩子的方法與策略,進而運用以獲致對幼兒行為與發展狀況的理解。是以,在培育幼教老師的階段,關於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的課程,莫不列為必修課程且占有相當份量的學分數。 本書為幼教、幼保相關科系的入門書,在撰寫內容方面,不僅要求筆調簡要且詳予說明,並在介紹各種觀察與紀錄方法時,均附有詳細實例,旨在能使讀者自行閱讀且便於理解。在章節的安排上面,從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的意義與重要性進行詳介;其次,針對各種觀察與策略方法的理論與實例進行鋪陳;再次,對於進行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的倫理議題加以論述,也隨著教育科技的進步增列影音紀錄法。 內容特別增加「觀察與紀錄應用於幼兒能力評量」專章,討論新課綱的精神與教師如何符應前述精神進行觀察與紀錄,期在完整的架構與論述之餘,提供讀者對本領域有整全的認識。
親職教育與親師合作:家庭與學校夥伴關係
本書分為親職教育、家長參與和親師關係三大篇,深入探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關係。從家庭變遷、親子教養、家長參與、人際互動,再到親師溝通、合作與衝突,理論與實務兼具,全面剖析現代教育的核心議題。透過案例和問題討論,本書不僅為教師、師資生,亦為家長提供實用指引,讀者從本書也可以用更大的格局解構自己的原生家庭、理解自己的父母,認識自己與職場上的人際互動,對於為人師長、為人父母,或是為了家人、探索自己,都有很深的幫助。
幼兒視覺藝術與創造發展:理論與實務
本書的特色主要在於幼兒視覺藝術與創造發展的全面探討,包括理論與實務兩方面。全書分為多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深入探討了幼兒視覺藝術的各個層面,從課程設計到教學方法,從藝術發展到美感素養,從感官經驗到創思力等等。每章結束時都附有議題討論,有助於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此外,書中還提供了許多教學策略和實際案例,使讀者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教學操作。 本書在幼兒藝術教育領域提供了豐富的資訊和實用的指導,適合幼教工作者和相關專業人士參考和應用。
幼兒教育思想
本書介紹環球重要教育思想家對兒童教育的主張,從捷克的康米紐斯、英國的洛克、瑞士(法國)的盧梭、瑞士的裴斯塔洛齊、德國的福祿貝爾、義大利的蒙特梭利,到瑞士的皮亞傑,及美國的杜威。這些開明、理性,又具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家,對如何養育出生開始的兒童,有極具參考價值的著作流傳於世。注意或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子女教育者,若沒有機會了解這批教育「偉人」的兒童教育理念,的確非常可惜,也很不應該。 擁有百萬家產、名利兼收的家長或成人,若對子女的管教卻束手無策,或任令傳統做法作為指針,則是一種罪惡與錯誤。相信讀了本書之後,會改變原有的觀念,並進而提升親子之間的關係,且對當前教育機構的選擇,如選擇哪所托兒所、入哪所幼兒園、甚至考慮讓學童上哪所中小學校,或思索入哪所大學院校深造等,都有莫大的幫助!
學習障礙與補教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
學習障礙是個高異質性的團體,國內師資培育體系在面對這類學生的補救教學與行為處遇訓練至目前為止,仍有極大發展空間,而家長在面對這類孩子時更是惶恐。本書的主要目的乃針對學習障礙學生常有的126項學習特徵作實務性的補救教學建議,主要分為:(1)注意力及記憶力;(2)知覺或知動協調能力;(3)理解、表達、推理能力;(4)情緒與社會適應;(5)自我刺激行為五面向,以與上課有關之教學輔導原則優先介紹,平時練習、家庭教養或其他解決方法在後,另以淺顯文字介紹學習障礙定義、鑑定流程、鑑定工具、資源班、個別化教育計畫等,期盼能提供作為教師及家長在日常教育學習障礙學生時的實用手冊。
ChatGPT對課程和教學帶來的挑戰與契機:師生怎樣善用生成式AI工具
ChatGPT預示著科技奇點的到來,它帶來科技革新的超大浪潮,許多「生成式AI工具」應運而生,且正以「一暝大一寸」的速度,高速發展。這些「生成式AI工具」對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構成挑戰,但也帶來革新契機。臺灣素以科技島聞名於世,在此新浪潮中,臺灣的教育學者和教師們理應積極面對此一變革,充分了解「生成式AI工具」的優勢與侷限,並重視其中的倫理問題。AI技術雖然強大,但它仍需人類的監督和引導。對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著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讓他們在使用AI工具時能夠帶著正確的價值觀,合理運用這些新技術,成為新時代的智慧學習者。 本書徵集臺灣在此領域先行者的佳作,將先行者對AI工具在課程與教學上的善用之道,分享給大家。全書12篇文章分兩類:[認識篇]、[運用篇]。[認識篇]主要介紹生成式AI工具或ChatGPT,期裨益讀者對這類工具的認識;[運用篇]則是運用AI工具或ChatGPT所完成的實徵研究。期盼讀者能與這些先行者共同努力,開啟臺灣AI時代的教育新紀元。
資賦優異教育概論(2版)
本書以資賦優異教育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切入。繼則分析資優生的鑑定和評量;又甄選出資賦優異學生之後,如何安排適當課程,提供妥適的生涯輔導,使他們在求學過程之中,其認知和情意發展,得以順暢,當然有賴完備的資優教育體制的實施。另對於出自不同社經背景或受到文化歧異等因素制約的學生,如何去鑑定,並輔以適當的輔導措施,促使他們得以順利發展和成長,也是本書重視的議題。 有鑑於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論(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及配合國內法規對資賦優異教育的分類,本書也分別探索培養資優學生的領導才能、創造力、思考技能等能力的教學。 至於資賦優異學生的親職教育、課程模式、加速和充實方案的規劃,以及能力分組的教學安排,均為資賦優異教育不容忽視的一環,本書均列有專章,分別作深入的分析。本書各章不但可各自形成一個獨立的單元,有其自身的完整性;且各章間也顧及其先後的銜接關係,具有延續性。
數學學習心理學研究與應用
Skemp的《數學學習心理學》一書發行迄今已有三、四十年,書中論及的課室數學教學產生的困境和侷限的現象,依然歷歷再現,然而其主張利用心理學相關研究來弭平實務上的建議,卻在此書出刊後蓬勃發展,眾多有效的理論、學說和實踐爭相產出,為數學教育提供解決方針與助力。 本書踏尋著前人步伐,將近年來有關數學學習心理學相關理論學說與研究發現,如學習軌道、體現教育、數學福祉等,加以彙整,爬梳成書,提供數學教育學者們借鏡參考,盼能實施應用以縮短與改善數學教學實務上的窠臼,協助教師能掌握利器、發揮智慧,有效教學與促進學生最佳數學學習表現。
大學口語表達教育:教學概念、課程規畫與多元應用
本書為著者綜整其在大學口語表達教育中的教學心得及實踐成果。全書分做三大部分,共八個章節。第一部分「教學概念篇」:聚焦教學理念的回顧與創新,並融合西方語藝學及漢語修辭學的學理基礎,提出兩大教學指導原則,以及初、進階課程設計的概念。第二部分「課程規畫篇」:涵蓋著者歷年來持續進行教學行動研究的六門課及其教學設計,按主題分為理論、公眾演講及表達技巧三大類,探討初、進階課程的延續性與連結性,並詳細介紹教學方法與活動範例,旨在提供系統化課程框架,幫助教師靈活運用策略,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第三部分「多元應用篇」:聚焦教學創新,討論EMI教學策略的轉化,以及AI科技與真人教師的混和教學模式。著者透過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創新教學策略,提供了實用的教學指引,並探索EMI教學理念的延伸應用,及AI技術應用在教學上的潛力,希望能為臺灣的大學口語表達教育作出些許貢獻。著者在其20年的教學生涯中,不論是在美國或臺灣,不論是使用英文或中文,著者所做的只有兩件事:研究說話,以及訓練別人說話。本書為其教學與實務上的綜整,內容頗為可觀。
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多元場域應用實務(第2版)
本書以團體諮商和心理治療在多元場域實務應用為關注焦點,分為理論基礎、籌劃準備與實務考量、團體介入與歷程領導實務,以及進階團體實務與專業發展等四部分;其中理論基礎部分包含團體心理工作概念、發展歷史與療效因子探討,實務考量部分包含準備籌劃、篩選組成、方案設計,以及倫理和多元文化議題,歷程介入領導則包含團體介入策略的系統性應用,以及各階段領導任務之實務,進階實務部分則包含特殊成員處理、困境突破和專業發展等課題。本書撰寫實例涵蓋國中小兒童青少年團體工作、大專院校團體諮商、社區與醫療場域和監獄矯治工作等多元場域應用,每章亦提供延伸討論議題與進階閱讀文獻參考,為團體領域課程教學與實務參考極佳之用書。
i-LEADER+智慧學校:理念、指標與案例
「學習是成長的基石,科技是未來的引擎。」這一觀點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科技在教育中的關鍵角色。未來的學校將成為智慧的港灣、科技與人性融合,創造全新的教育體驗。——智慧學校的核心思想。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教育不僅要激發學生潛能,更需引導其適應未來需求。隨著人工智慧(AI)、人工物聯網(AIoT)等新興科技迅速崛起,智慧學校的理念逐漸成為全球教育界焦點。智慧學校的發展不僅是科技應用的升級,更是一場涵蓋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及學校經營的全面革新。本書共六章,即第一章 AI時代下智慧教育趨勢第二章 AI在學校教育上的應用第三章 i-LEADER+的意義與內涵第四章 i-LEADER+智慧學校理念第五章 i-LEADER+智慧學校指標第六章 i-LEADER+智慧學校案例 「知識無限,但必須靠教育來傳遞;智慧校園則讓知識變得更加可及。」期待本書能為智慧學校的領導者、教育者、研究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幫助他們在智慧教育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前行。
IBPYP與國際小學中文課程教學綜論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完整的初級教育對於剛剛進入學校的小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然面對國際課程的變化及AI高科技的影響,教育者必須突破課程地域性和侷限性的難點,朝向多元化國際課程前進。 國際文憑PYP課程內容與設計與時俱進,是當前國際課程的主流趨勢,與國際上不同的「語言與文學」和「語言習得」課程緊密結合,能夠穩固初小學生學習基礎,拓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國際視野,激發小學生向上學習的動力和終身探究學習的理念。 為確實掌握國際課程教學的脈動,本書特別邀請兩岸四地九位國際知名教師共同針對聽、說、讀、寫、視覺及跨學科學習,循序漸進提出教學實戰經驗和方法。此外也邀請專業教師對於遊戲教學法、AI科技運用教學法等多元的教學策略進行闡述。當然本書不僅提供教學設計的方向,對於初小學生學習心理素質,情緒變化也多有著墨。透過相關的教學策略和範例,讓在線教學老師能夠有效的掌握教學重點、步驟,培育出愛好學習的初小學生,不斷探究成長,成為一個勤勉的終身學習者。
教育研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有明訓。初學者若不諳研究方法,縱有絕佳題目、充實材料,亦有無法下筆之難;渠如能於撰稿之前,掌握方法訣竅,寫作過程較能順利,即使遭遇困難,自知處理之道,便可迎刃而解。本書分成二十一章。除了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與第二十一章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之外,其餘十九章細分成研究計畫的準備及撰擬、主要的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與解釋等三篇,體系清晰、完備,內容益見充實,無論在理論或概念的解析,或在實際的應用,都有具體獨到而明確的闡釋。尤其在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一章,就附註與參考文獻,以及相關撰寫的體例,均參照《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2020)與《芝加哥格式手冊》內容的更新而做修正。本書增訂第二十版,除了增補或更新相關部分的內容之外,對參考資料的更新以及相關概念的闡釋,盡最大的努力。
輕鬆搞定!新課綱系統思考素養的教與學:不被機器人取代的能力
臺灣首部 新課綱核心素養系統思考的教戰手冊!紀錄最前線——八爪章魚覓食術的實作精華 ●十一位高中教師,共同撰寫教學現場的實務精華。 李政熹、管新芝、徐文濤、吳秋萱、白佩宜、徐君蘭、陳正昌、柯如營、陳義堯、林虹均、胡家瑒●化抽象為具體,高效導入新課綱六大關鍵應用面向 ✔問題解決導入 ✔小論文導入 ✔閱讀素養導入 ✔學測國語文寫作導入 ✔命題設計導入 ✔跨領域專題式課程導入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第一本專為高中108新課綱系統思考素養而寫的書▌時代升級,教育方式也需革新。▌系統思考,幫助人類適應「破壞性創新時代」。▌誰的問題解決能力強,誰就能適者生存。 社會進入加速時代,轉變越來越快。昨日新奇今日陳舊,相應而生的問題也越趨複雜。遇到棘手難題,片面歸咎單一對象,很簡單,卻無法確實解決。除了喊喊「水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扭轉困境? 這本書告訴你一個關鍵即戰力——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思辨問題的基本邏輯。看見冰山一角之下的形體,瞭解端倪背後的整體結構,培養鷹一般的視角制高點,全盤理解事件的完整面貌,梳理相互影響的多重因素,最終得以破除惡性循環。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實戰性」。集結第一線教育人員,歷經課程講授、實作演練與互動討論後,共同撰寫出的系統思考實務操作——八爪章魚覓食術。這種具備發散與收斂的循環分析,在教學界已獲得多方肯定。採用真實教學案例詳細解說,好記、容易學習,也方便教學實作。▌面向108課綱六大關鍵應用,破解2019年考題多元教案、特蒐考題,非常適合高中現場的老師、學生或是一般有興趣的自學者。練就如九九乘法般的直覺思考,學會「畫」出系統思考,再非難事。▌學院內的考題攻略,學院外的人生解方。▌思辨、批判、行動,以及反思。▌系統思考,就是人類永遠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能力。聯名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品學堂文化長 丘美珍❘明道中學校長 汪大久❘慈濟附中校長 李玲惠❘臺師大師資培育學院院長 林子斌❘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建國高級中學前校長 陳偉泓❘彰化家商校長 陳定宏❘新店高中校長 陳瑛姍❘衛道中學校長 陳秋敏❘興大附中前校長 陳勇延❘弘文高中校長 張輝政❘思辨推手Taco老師 張玲瑜❘僑泰高中校長 温順德❘社團法人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 劉桂光❘臺中市立清水高中校長 蕭建華❘南山中學校長 蔡銘城
輔導原理與實務(第2版)
本書是針對修習教育學程的師培生所編寫的教學用書,其特色為引用較新的輔導法規及現況,讓讀者能了解國內輔導的發展現況。另一特色為針對教師檢定考試及教師甄選的考試重點來編寫內容,閱讀本書能掌握輔導重要理論及實務現況,經由考古題的練習,更能了解命題的重點。
從探究到STEM之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第1版)
自從108年課綱推動以來,教師們常聽到提升學生學習表現、探究教學、跨領域教學、STEM教學等名詞,這些名詞看似獨立,其實是有關聯性。本書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科學教師能明白探究與STEM的發展背景,掌握探究與STEM教學的特質與教案設計的策略,提供具體範例說明探究、STEM教案設計。另外在設計STEM教案時,如何融入探究的精神,如何將已經設計好的探究教案轉換為STEM教案,在教學中凸顯探究精神或STEM精神的重點。期待透過本書的具體範例說明,能幫助科學教師在探究與STEM教學中進行轉換,也真正達到108年課綱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