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七卷 下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四十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大學與人生」、「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與社會」、「文學與藝術」等五個部分。演講者中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楊叔子、李培根、嚴陸光、劉獻君、湯一介、李醒民、鍾南山、吳玉章、余秋雨、歐陽康、陳來、丘仁宗、張世英、鄭杭生等。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八卷 上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六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大學與人生」、「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與社會」、「文學與藝術」等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精彩的講演稿。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楊叔子、方方、許紀霖、謝友柏、戴尅戎、歐陽康、易中天、孟建偉、趙林、閻學通、張曙光、藍志勇、顧肅、彭林、楊慧林、林安悟、葛劍雄、馮天瑜等。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八卷 下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六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大學與人生」、「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與社會」、「文學與藝術」等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精彩的講演稿。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楊叔子、方方、許紀霖、謝友柏、戴尅戎、歐陽康、易中天、孟建偉、趙林、閻學通、張曙光、藍志勇、顧肅、彭林、楊慧林、林安悟、葛劍雄、馮天瑜等。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九卷 上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三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社會與文化」、「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文學與藝術」等四個部分。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方朝暉、林火旺、張曙光、劉大椿、吳國盛、俞可平、鄧曉芒、李工真、洪浚浩、資中筠、童慶炳、趙林、林少華、張煒、格非、韓少功等。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九卷 下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三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社會與文化」、「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文學與藝術」等四個部分。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方朝暉、林火旺、張曙光、劉大椿、吳國盛、俞可平、鄧曉芒、李工真、洪浚浩、資中筠、童慶炳、趙林、林少華、張煒、格非、韓少功等。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十卷 上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一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大學與教育」、「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文化與人生」、「文學與藝術」等五個部分。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李培根、陳嘉映、熊明輝、石毓智、陸學藝、李天綱、陳望衡、徐藍、邴正、盧秋田、彭林、歐陽康、陳思和、張煒、蘇童、李敬澤、林少華等。
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 第十卷 下冊
本卷收錄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的三十一篇講演稿,以人文為主體,含蓋眾多學科,按其內容,分為「大學與教育」、「哲學與科學」、「中國與世界」、「文化與人生」、「文學與藝術」等五個部分。演講者有國內外知名學者李培根、陳嘉映、熊明輝、石毓智、陸學藝、李天綱、陳望衡、徐藍、邴正、盧秋田、彭林、歐陽康、陳思和、張煒、蘇童、李敬澤、林少華等。
神諭與隱喻:臺灣當代文學中的宗教書寫及敘事
神鬼信仰、地方傳說、庶民信俗等文化現象,看似只存在傳統社會或是鄉野間,但其實這樣的神話思維或原始思維,一直是人類文明創作、創意發想重要思維之一,且並存於現代社會裡;同時,臺灣這塊土地上的這些神話、傳說與宗教文化,更不間斷地在進行著更新與繁衍在庶民生活的日常中。此外,作家創作作品所共構出的文學想像與虛構元素,往往亦充滿神話、傳說及宗教文化圖騰與文化;而這樣的創作內容所形構出來的脈絡,實是反映了一個地方、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向度。本書以臺灣當代小說為文本,兼及地方信仰,討論的核心為作家作品與地方中關於傳奇、傳說、宗教信仰書寫,從而觀察與論述關於臺灣庶民生活普遍性的信仰神祇與文學創作者間的文化敘事。
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
不願正視詩史中的非連續性與斷裂處,便會讓「主流」、「統一」、「化約」之危害繼續肆虐。所謂重新確認以「詩」為核心、主張文學依然保有一定程度自主,若沒有解決這種對線性敘述的依賴迷戀,恐怕也只是白費功夫。職是之故,在實際書寫一部理想的文學史之前,有必要先尋找當代詩史中「逆音」的存在,作為對一致性與進步說最有力的抵抗(resist)。面對文學史家與史籍酷好追求「連貫」與「完整」,逆音堅持以對抗之姿揭露其中的虛妄。把單線式的連貫,換成多面向的交織;將追求完整性,改為不避罅隙處──這即是當代詩史中各式逆音,存在的重要價值。本書以古典意識、現代抒情、跨界內外、陰性想像、詩釋鄉土、少數主體、易代新聲這七個面向出發,從面的觀測、線的交織到點的細讀,說明逆音如何抗拒各種簡化敘述與刻板印象,盼能進一步促成對「台灣新詩史」未來樣貌的反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園作家訪談錄
桃園是客家文學的重鎮,這從龍潭客家文化館展示的鍾肇政和其他客家的作家資料可以證明;此外,這裡的兒童文學亦極豐碩,從林鍾隆、傅林統到李光福、謝鴻文,已然發展成一條綿長的傳統。近歲以來,隨著城市的躍升,外地移入的作家增多,活絡了在地文壇,再加上公部門的資源進來,文學場域已現盛況。──總策劃 李瑞騰 關於「桃園」作家的界定,本書採廣義的角度,期能呈現更加寬闊多采的桃園作家面貌。當然,桃園作家不只本書現階段專訪的二十人而已,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做得更多,讓更多人可以深入瞭解在地作家的文學歷程及其成就。──主編 洪珊慧 經由這個計畫的採訪與撰稿,我才發現,桃園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文化寶藏等著被挖掘、被公開;我才逐漸了解自己身為桃園人的驕傲與使命。──採訪撰稿 汪順平 對在桃園成長或是其他因素輾轉來此的作家來說,無論附近夜市商家的遞嬗,或親切的鄰居,抑或是長年貧瘠不方便的山上、一畦一畦的埤塘,都是這塊土地上一道一道美麗的風景。踏在孕育我們的土地上,聽著許多作家談起過去與現在的景象,如在眼前。──採訪撰稿 林依慶 感謝受訪作家真誠而深切地傾訴其生命與文學間的動人篇章,以及過程中每一階段的溫暖協助!如此美好的相遇,使在文學路上幾度迷茫、游離的我,期許自己未來能以一場又一場文字雨,醞釀生命的芬芳。──採訪撰稿 鄭雯芳
一次讀懂古文觀止+國學常識養成(共二冊 )
適合十二年國教,國高中生加強經典閱讀、提升國語文應考能力的最佳讀物。 一次讀懂古文觀止+國學常識養成(共二冊) ◎新古文觀止的故事(古今對照版)【隨書附贈:《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 ◎國學常識簡表─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 網友誠心推薦:我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書,因為這套超值澎派組合太狂啦~~ 兩大特色: 1.精選《古文觀止》與歷代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最經典的50篇古文及撰寫評析,有助於提昇你的文言文閱讀力。 2. 國學系統化──史上最精準、化繁為簡、清楚條列的國學常識,以縱向、橫向,融會貫通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讓你透徹理解、一窺中國文學的堂奧。 單書介紹: ◎新古文觀止的故事(古今對照版)【隨書附贈:《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 《古文觀止》是進入古典文學和學習文言文的入門,其中收錄的篇幅短小、文辭優美的各類文章,一直都是學習文言文的經典教材。從〈燭之武退秦師〉到〈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從〈黔之驢〉到〈湖之魚〉。這些藏在古代經典中的故事,總是精心巧妙又深刻迷人。 《古文觀止》的文章主要出自《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也有許多文學家所寫的史論。史官記敘史實的筆法,著重呈現歷史的發展而非結論,留下許多讓讀者思索的空間;文學家則往往身兼政治人物,寫作必須有所保留,也留下不少值得玩味之處。 本書特色: 本書精心挑選《古文觀止》與歷代的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精選出最經典的古文、最重要的50篇並撰寫評析。每篇單元設計如下: 【經典原文】從《古文觀止》與歷代的筆記小說、傳奇、古典小說中,精選出最經典的古文,配合作者介紹、題解與詳細的注釋。選文時兼顧故事性與趣味性,有助於提昇文言文閱讀能力。 【評析】詳細解讀原文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意義,深入評析原文的寫作技巧,可從閱讀經典學習寫作,加強思考力。 【經典故事】以小說筆法將古文改寫成故事,力求貼近現代人的閱讀需求,將深奧的文章內涵和寓意,深入淺出地融入故事,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本書50篇經典文章搭配100題閱讀測驗,以期透徹理解文章內容與題旨,有效地增強理解力。 適合國高中及升大學,加強經典閱讀、提升國語文應考能力的最佳讀物。 隨書附贈:《新古文觀止文選》閱讀素養100題。 虎尾科大通識中心王文仁副教授◎經典推薦 《古文觀止》是進入古典文學和學習文言文的入門及經典教材。 本書以新觀點、新角度,重新精選《古文觀止》與歷代好文,輯成「新古文觀止」,並以現代小說筆法,重新將原文以白話巧點成故事及點出背後的寓意及精神,打造古今完整的經典學習模式,絕對讓你由文言進階,豐富閱讀想像及語文學習。 單書介紹: ◎國學常識簡表─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 十二年國教,中學生最佳輔助教材.國學系統化 史上最精準、化繁為簡、清楚條列的國學常識 針對國中大會考、高中升大學,應考前最佳系統化複習,靈活、融會貫通的經、史、子、集四大樹狀圖表,縱橫數千年的中國文學。 共96頁(三張全開,共六頁的圖表)
圖解.唐宋八大家
為中文打底、必讀基礎國學 精選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原文 附白話翻譯、賞析及大量插圖 了解唐宋八大家最佳入門書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 宋代的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和蘇轍, 被後人合稱「唐宋八大家」。 文學家何其多, 為什麼偏偏是這八個人? 他們的詩文有什麼特別之處? 為什麼在千年以後還可以為人所推崇? 要想了解這八位文學巨擘、增強國學基礎, 不可不讀本書。 全書按作者區分章節, 由他們的生平與時代背景談起, 精選具代表性詩文, 原文、白話翻譯、賞析俱全。 全書搭配大量彩圖, 選用適當字級、字距與合宜紙張, 閱讀不吃力! 本書特色 ★俐落、精采的文學家介紹 要追尋文學家的寫作脈胳, 不能錯忽他們身處的年代與紀年大事。 本書編者特地將這八人的生平做成簡明圖表, 逐一細數他們的成就與代表作, 讓你在閱讀文章前先有通盤了解, 更加容易進入作者心中世界。 ★分章清楚好檢索 首按作者分章、次按選文排序, 檢索方便,好找好讀。
歐洲獵書八十天:插畫家x古繪本x繪本書店x兒童圖書館,童書尋訪之旅
一場關於童書的大地遊戲, 兩個繪本迷的冒險之旅。 一路上,紙箱膠帶是基本配備,買書扛書已成日常。在遙遠又陌生的國度裡,歷經迷路、被丟包、碰壁和被騙,兩人仍試圖在時間和金錢的夾縫中,理出歐洲繪本的脈絡,回溯百年來繪本發展軌跡中的創作者,及出版社、圖書館等童書相關機構。而後催生出臺灣第一間外文繪本圖書館:小步Biblio。 獵書80天後,任務結束了嗎? 不,這只是下一個旅程的起點…… 本書特色&& & 1)作者實地走訪歐洲,帶你一同漫遊歐洲童書必遊景點。 2)從代表性插畫家、古繪本、繪本書店、兒童圖書館等角度切入,詳盡介紹東西歐童書。 3)深度分享東西歐各國繪本的主要特色,以及國際知名童書展的第一手詳盡介紹。 4)遊歷歐洲13國,費時80天,囊括超過60座城市和兒童圖書館。 5)以作者實地拍攝情境照,活絡書中插圖,並搭配作者幽默小語,讓你輕鬆讀。 *無注音
孔德成先生文集
「孔德成先生合集」是為紀念孔德成先生百年誕辰所出版之系列套書,全套含《孔德成先生文集》、《孔德成先生日記》及《孔德成先生法書》三冊。 107年適逢孔德成之百年誕辰,其弟子將其手稿、書法作品等彙整集結,分為文集、日記、法書三類出版。《孔德成先生文集》內容包括孔德成生前所撰之論文、演講稿、日常雜文等;《孔德成先生日記》則為抗戰期間(民國27年8月至31年8月)的讀書日記,是孔德成先生寓居重慶時的真實記述,兼及時事、交遊等,此次出版為日記內容之首次刊布,良足珍貴;《孔德成先生法書》主要收錄孔德成中年以後之墨寶,包括他寫給家人、友人和學生的作品。孔德成學從多師,書法及理學以前清侍讀學士莊陔蘭為師,自顏體入手,故渾厚沈穩,書法造詣非凡。 本書特色 孔子七十七世嫡長孫、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先生一生思想、文采、墨寶之精華呈現。
孔德成先生日記
「孔德成先生合集」是為紀念孔德成先生百年誕辰所出版之系列套書,全套含《孔德成先生文集》、《孔德成先生日記》及《孔德成先生法書》三冊。 107年適逢孔德成之百年誕辰,其弟子將其手稿、書法作品等彙整集結,分為文集、日記、法書三類出版。《孔德成先生文集》內容包括孔德成生前所撰之論文、演講稿、日常雜文等;《孔德成先生日記》則為抗戰期間(民國27年8月至31年8月)的讀書日記,是孔德成先生寓居重慶時的真實記述,兼及時事、交遊等,此次出版為日記內容之首次刊布,良足珍貴;《孔德成先生法書》主要收錄孔德成中年以後之墨寶,包括他寫給家人、友人和學生的作品。孔德成學從多師,書法及理學以前清侍讀學士莊陔蘭為師,自顏體入手,故渾厚沈穩,書法造詣非凡。 本書特色 孔子七十七世嫡長孫、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先生一生思想、文采、墨寶之精華呈現。
台港地區澳門文學評論選
本書蒐羅了台港兩地研究澳門文學的資料,並從中精選出具代表性的文章三十餘篇,內容涵蓋了現象勾勒、文本析論、風格解讀、思潮脈絡。透過本書,台港澳三地的文學流動與傳播軌跡有了清晰的輪廓和生動的呈現。對澳門文學形象的提升與華文文學的成熟對話,本書提供了新穎的視野與論點。
射藝
《文選‧張平子東京賦》:「春日載陽,合射辟雍。」善注引《東觀漢記》曰:「永平三年三月,上初臨辟雍,行大射禮。」然班孟堅〈東都賦〉:「揚世廟,正雅樂。」注引《東觀漢記》曰:「永平二年正月,上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祀畢,登靈臺。二月,上初臨辟雍,行大射禮。」據《後漢書‧明帝紀》曰:「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於明堂,……禮畢,……升靈臺,……三月,臨辟雍,初行大射禮。」則注引《東觀漢記》「永平三年」當是「永平二年」,而「二月」當是「三月」,是永平二年三月初行大射禮於辟雍也,注或刻誤,故得而說之。太史公〈孔子世家〉曰:「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射者,六藝之一,孔子合詩、樂而成禮,以授弟子。今就《文選》射藝說之,引《詩》以明之。管窺之見,或有不足,故曰撰稿也。
紀曉嵐智鬥和珅
他風流鐵齒、才華洋溢;他巧舌如簧、貪婪驕橫; 他學問淹貫、一身正氣;他奢侈狡詐,工於權術…… 伴君如伴虎,在錯綜複雜、隨時可能引來殺身之禍的朝廷疑雲中, 且看大清帝國第一才子紀曉嵐,如何在險惡的政治生涯中大施拳腳、機敏扳倒貪污之王和珅! 紀曉嵐,名昀,生於雍正初年的河北大戶之家。可謂為中國歷史上的超強學霸,迅速成為皇帝身邊聲名顯赫的人物,編纂的《四庫全書》,為後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後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 和珅,從一名小小侍衛,成長為權傾朝野、富可敵國的大人物。他是滿族親貴,既長相俊美,又博學多識,是清朝乾隆年間無可取代的能臣。他又極度貪腐、貪戀錢財和權勢,終召來三尺白綾。 作者以詼諧幽默的對白、令人捧腹的橋段,結合史實,力圖反映一場場智鬥場景,全面展示紀曉嵐光彩奪目的風采,將官場險惡與故事中人物之真性情表露無遺。
中國:過去和現在(國際英文版)
China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on the world scene yet has remained misunderstood in the West. This book is written for English language readers, including my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children fo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as a guide to travels in China with a list of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Chinese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peace. In history, China had beenn at the receiving end of aggression, especially from Japan. Neither Chinese Nationalists or Communists sought war reparations from Japan for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damages. Since the end of WWII, China has pursued a good neighbor policy with Japan. Never-ending tit-for-tat hostility is counter-productive to nurture long-lasting peace. To learn from history, we must not forget. To forget is to risk repeating history. To give English language reader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 introductory guide and an outline of history provide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Shortly after visiting the Flying Tiger Museum in Chongqing, I heard the news of Anna Chennault’s passing in March 2018, 60 years after General Chennault’s death in 1958. To refresh the memory of the war-time hero and the Flying Tigers he led, I dedicated a special section to tell the story of Claire Chennault and the Flying Tigers wh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the war with Japan.My father was a general in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ist army during the war. I have included my family experiences in the war following war movements in Hubei, Hunan, Chongqing, Guangzhou and Taiwan. These places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last 40 years. I am impress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war-torn China. China is rich in history, culture and natural beauty. As a happy ending for this book, I have included reports of my visits to China in recent years to share with readers. A list of 53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is provided.To help reader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names and places, a guide to Chinese pinyin used in Microsoft Word is provided. Some uncommon names in Chinese are included for clarification. I thank my husband, Professor George Tsao, for his help to place photos in the text and my daughter, Helen Tsao, for the design of the book.The purpose of this book is not to perpetuate grievances, but to learn from history. Japanese people are peace-loving just lik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were only being loyal to Emperor Hirohito who had the ambition to conquer Asia. The current emperor Akihito has time and again expressed deep remorse over the war. We must separate peace-loving Japanese from the right-wing extremists. We have learned from history that peace-loving people were often led to the warpath by megalomaniacs with grandiose ambition to dominate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Japan have largely maintained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and friendly people to people exchanges. Strong Confucian ethic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aiwan, Korea will form an economic block for win-win development of Asia.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100 years after WWI and 73 years after WWII, there are still war activities, unrests, terrorists, refugees, poverty–much man-made suffering. Now that we have entered the nuclear age, we pledge to learn from history so that we don’t stumble into WWIII. It was estimated that 25 million people died in WWI, more than 60 million died in WWII including 20 million in China and additional 10 million elsewhere in Asia, in even bigger world scale of war. It was estimated 80 to 100 million Chinese refugees fled from the war zones. We are the lucky ones to have survived the war. To honor the memory of all who perished in war, we must learn from history for peace, so they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Forgive, but never forget!
字花第76期
藉著《字花》,一眾年輕編輯均懷著極大的熱情,向讀者和社會呼喚出一條關於文學的真理:「文學是有趣的,而且有著深刻的力量,不是省油的燈。」 《字花》作為一本活力充沛、以年輕人為目標的青年文學書誌,絕不會局限於傳統文學雜誌的格局。在風格上,《字花》銳意消解文學高不可攀的形象,活化文學,也將文學注入生活之中,提倡一種輕巧而深刻的「生活態度」。正如編輯之一鄧小樺所言,《字花》應該是一本風格不同的文學雜誌,必須跟陳腐的文藝想像劃清界線。因此,《字花》創作與評論並重,著力於在文字跟視覺藝術之間的張力,亦能在排版和封面上不斷創新,務求打造出活潑跳脫的文學形象,既可貼近生活,亦能打入年青人的閱讀圈子裡。 除了曾有各路名家好手如西西、也斯、駱以軍、董啟章、鴻鴻、廖偉棠、銀色快手、陳黎、羅喬偉等人亮相的創作園地(「植字」),以及為廣開創作大門,讓一眾潛質優厚的年輕作者一試身手的地盤(「植字練習」)之外,還有更多令讀者目不暇給的新鮮文學趣味欄目,一洗陳腐的舊文藝腔調。像把生活瑣事中「玩」、「飾」、「衣」寫進文學裡的「玩物喪誌」、文字和圖畫互動創作的「交叉感染」和「漫畫騎劫文學」、或者是讓文學性與遊戲性互相滲透的「字花花」等,凡此種種,皆折射出一種文學與生活的共生精采。 當然還有每期《字花》的重點專題欄目「特集」。以一些能引發不同想像的單字作為主題,廣邀作家寫手互動激發,務求開發文學中的實驗性和遊藝性。 & 封面故事 & 朝聖也許浪漫,卻弔詭地連結想像與踐行,一方面嚮往遠方,一方面朝向自身。身兼神父與社會運動活躍分子的甘浩望,在專訪中暢述前事,抒發人間猶如天上的理想與熱望。陳麗娟遠赴日本和陌生人交換物品,像溫煦而莊嚴的儀式,從物的接觸到敘述記憶的溫度,情感的連結愈來愈豐厚。劉偉成的詩、何倩彤的小說恰成對照,前者是陽剛的探勘升騰,以節奏形式的修煉,開拓歷史文化景觀的旋律,後者儼然一份陰翳筆記,在沒有信仰也成為信仰的近未來,走進深山的宗教修羅場。 消費時代的神聖為何物?陳子雲、葉言、黃愛華和楊天帥的「朝聖小札」是四個觀察角度,也是親測的心得,再讀駱頴佳,方知揭穿政治經濟意識型態的偽神性之後,更艱難的是在拜物的羅網追尋日常的人性。意猶未盡?我們還隨同潘國靈、洪曉嫻和米哈,踏足港九新界的迷城僻野,俯仰於文學風景之間。 & 朝聖可以是俗世的尋索,也可以是書寫的修煉。Book B創作之多,為近期罕有,蔡炎培與鄧阿藍投來深情悼詩,「本事」受訪青年詩人曾詠聰與枯毫,也交出亮眼佳作,其他作品可謂名家與新人並陳,洛楓的微型小說、黎衍頌的女身寓言和盧卓倫的詭譎故事同樣值得細賞。「寫真」則有黃曉楓工筆畫出呂永佳詩句的意境。 & 「四手聯彈」今次邀來彭麗君、黃念欣,以獨特視角談「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常設欄目「香港文學開引號」除了回顧「青年文學獎」與香港文學的關係,也介紹一個重要的研究視角「九七大限」;「模型」這題目,對於「交換飄流」的洪昊賢、李日康和沐羽,又會勾起他們甚麼回憶與遐想?不容錯過的當然還有三篇專欄,崑南解讀悲劇詩人普拉芙,唐棣細訴電影與攝影以至時間的微妙關係,黃怡則帶大家讀讀兒童文學大師Roald Dahl的作品。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
古希臘神話及其現代性,中世紀的宗教文化與騎士浪漫主義,文藝復興,莎士比亞的戲劇,新古典主義到啟蒙時代的文學,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俄羅斯文學,現代主義和美國的作家,後現代主義文學…… & 縱貫三千年的時光,涵蓋從古希臘至今西方文學史的主要思潮以及各個時期最經典的作家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歷程。本書行文生動活潑,富於詩意和哲理,讀者能從愉快的閱讀中獲得來自西方文學經典的啟發,以及對當代人生存環境和意義的思考。 & 本書特色: 對西方文學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本書縱觀西方文學的演變。 2、閱讀過經典文學的讀者,本書有助於對過往閱讀的思考與梳理。 3、啟發視野,推動今天讀者去接觸更多的經典文學。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論卡繆作品的現代性
這是一部卡繆傳授「創作」與「思路」之書 卡繆透過反抗,達成藝術創造 他對存在的荒謬,提出反思 他對宿命,提出對策 & 對藝術創作來說,「現代性」標舉一整個時代的精神; 唯有「現代性」,才能呈現獨特的風格與美學,才能心懷大我。 「卡繆的一項新穎之處,在於他對人類生活中的荒謬感的真義的反思,以及對抗人類必死的宿命的策略;亦即透過反抗之路所達成的創作,應就是最卓越的一種自覺。」——吳錫德 所有的藝術都是反抗的。這種反抗,必須與他人團結互助才屬真正的存在,亦即「孤獨與互助」。所以卡繆主張:「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這是一本探討文學家卡繆如何構思及醞釀創作的專書,包括分析他令當代文評家驚豔的敘事手法,以及貼近當代歷久不衰的「現代性」。此外,本書也結集作者的在地研究,呈現卡繆作品在華文世界的流通及影響。「現代性」是一種時代精神,也是文藝創作的一種精神狀態與氛圍。卡繆在小說作品中所表現的現代風格,便傳達了這種精神。 關於卡繆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 生於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勞工家庭,父親在他出生未久便因戰爭亡故。中學後開始半工半讀,大學畢業之後擔任記者,報導許多阿爾及利亞中下勞動階層及穆斯林的疾苦,同時參與政治運動,組織劇團表達觀點。二戰爆發後因在阿爾及利亞服務的報紙被查封,前往巴黎的新聞媒體任職。文學作品眾多,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小說《異鄉人》、《鼠疫》等。1960年於法國因車禍過世。
符號與修辭:古典詩學文獻的現代詮釋學意義
本書探討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以及泛希臘時代斯多噶學派著作中與詩學相關的課題,並進而鈎陳這些課題與當代文學理論的啟蒙與傳承關係。分為五篇,皆為學界持續關注的焦點:1.摹擬與創作, 2.動物與靈魂,3.記憶與書寫,4.符號與邏輯,5.修辭與話語。所構成的詮釋網絡,統攝了本書二十章論述,其中的兩個關鍵詞「符號」與「修辭」抽離出來,即為本書主標題。 其所探討的理論課題有:自然和技藝面向的摹擬論、摹擬論、神啟論和創作論的歷史發展和詮釋倾軋、詩藝與詩辯傳統、關於隱喻的論辯、符號縯繹與邏輯推理、修辭與話語……等貫穿全書。其中的母題或迴旋覆沓,或交叉重疊,統領它們的是作者多年來所服膺的符號系統研究,這種以主題為定位的寫法打破了文學理論、哲學和科學史的藩籬。 本書特色論述獨到,引證豐富、古今交錯,文字書寫脈絡清晰、分析精闢,不但跳出一般傳統的巢臼,更打破學科的框架與限制,開創出新視野。對關注西方文學發展、文學理論演化、哲學和思想史流變、學科界面與科際整合的專家和一般讀者,都是極具價值的參考典範。
小小閱讀通信專刊:痛之書
疼痛之書,及其三種維度—— 法國藝術教母蘇菲.卡爾與《極度疼痛》 & 《極度疼痛》(Douleur exquise),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為治癒情殤之痛,逼視人生各種痛苦的一場紙上藝術行動,2014年由大家出版將之引入中文世界,以冷僻的藝術書之姿,創下五刷佳績。儘管愛讀者眾多,這本書始終神秘。 疼痛,如何召喚了藝術家、創作者?創作者又如何調度這一普世經驗,在一本書中,喚起閱讀者關於「痛」的震顫與共鳴?本期專刊將由創作者、編輯、譯者、讀者等不同角度切入「極痛之書」的誕生與過程。 主題專欄: 蘇菲.卡爾的偏執之道 知名策展人龔卓軍專文 揭露《極度疼痛》中文版出版之秘! 專訪大家出版總編輯賴淑玲、《極度疼痛》譯者賈翊君 痛的頂點之後 專訪《以我為器》作者李欣倫 同時收錄: ★2018年,你不該錯過的七本好書——小小書房店主沙貓貓的新書選介 ★歐漫廟堂的地下新生——《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作者、旅法漫畫家林莉菁專文介紹比利時漫畫書店「活力地窟」 ★用漫畫介紹漫畫書店!——《最劣歐洲遊記》、《台北不來悔》作者、超不正經漫畫家米奇鰻,誠心誠意業配中「公館漫畫私倉 Mangasick」 ★在地人帶你逛在地——永和好店「樂屋好食」、求願必拜「保福宮」。
臺灣當代施家朱家姐妹九○年代小說創作風貌
施叔青、李昂、朱天文、朱天心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引領出一條長遠無盡的文學創作之路。這條路是孤獨、崎嶇、眾聲喧嘩、荊棘與繁花並開的。 & 童年的鹿港與臺北,是施家朱家姐妹創作與參照的心靈原鄉。 & 從西方現代主義借用,到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完成,小說的敘事與文本實踐的創新,如同萬花筒般的繽紛魔幻。最初的女性經驗,到後來家國、性別、權力、政治種種議題的焦慮與關懷。 & 臺灣九O年代是價值紛陳、世代混亂、全球化的時空,小說裝載她們一輩子流動的價值觀與藝術觀,雌雄同體、陰性書寫、文字鍊金術、文字治療、廢墟論述,除了華文世界,透過翻譯,她們的文學世界進入文學史、學院及世界文學殿堂。 &
中國百年國難文學史(1840-1937) 上冊(精裝本)
在通常所說的「中國近現代史」中,劃分出「百年國難」(1840-1937)與「八年抗戰」(1937-1945)兩個時期,由此提出了「百年國難文學」與「八年抗戰文學」兩個範疇,認為最能體現時代本質與時代特色的文學是「國難文學」,因此需要將「百年國難文學」作為一段相對獨立的文學史加以專題研究。全書採用文本分析與史料實證相結合的「文史互證」法及比較文學的「涉外文學」研究法,將一般文學史所忽略的、由外來入侵所造成的歷次國難事件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及其它文學性史料,加以發掘、整理、統合,並予以系統化、史書化,對其中所蘊含的國難意識、生存危機、心靈震盪、世界觀念、愛國情懷、民族情感、反省與批判精神等,加以分析闡發,力圖填補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一處空白,並對中國近現代史著作中的相關史料與敘述,從文學的角度加以豐富和補充。可為中國文學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外關係史與中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參考。
兒童文學與閱讀(二)
兒童閱讀當以童書和課外閱讀為出發點,從培養閱讀興趣、如何選書,到閱讀課程設計的教與學等,無一不是學問。本書收錄九篇文章,包含講座記錄,為兒童閱讀的推廣寫下強而有力的註腳。
明代擬話本中宗教義理與修行觀之研究
本論文接受法國年鑑學派(Annales)的歷史觀點,將明代擬話本視為文化史的素材。由擬話本的創作與發展過程來觀察,則其成書目的在於商業利益考量為主,因此在寫作時必需符合讀者的「審美期待」。在此觀點下,則擬話本可視為庶民階層意識型態的反映。研究重心在儒家、道教與佛教之理論與修行關係,並探究宗教儀式的具體實踐程序及其反映的思想。明代擬話本反映民間宗教思想與修行雖有契合,但是最常見的是跨越宗教產生思想與儀節的衝突,民眾對宗教信仰以功利角度考量,因而呈現複雜混亂的情形。
中國百年國難文學史(1840-1937) 上冊
在通常所說的「中國近現代史」中,劃分出「百年國難」(1840-1937)與「八年抗戰」(1937-1945)兩個時期,由此提出了「百年國難文學」與「八年抗戰文學」兩個範疇,認為最能體現時代本質與時代特色的文學是「國難文學」,因此需要將「百年國難文學」作為一段相對獨立的文學史加以專題研究。全書採用文本分析與史料實證相結合的「文史互證」法及比較文學的「涉外文學」研究法,將一般文學史所忽略的、由外來入侵所造成的歷次國難事件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及其它文學性史料,加以發掘、整理、統合,並予以系統化、史書化,對其中所蘊含的國難意識、生存危機、心靈震盪、世界觀念、愛國情懷、民族情感、反省與批判精神等,加以分析闡發,力圖填補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一處空白,並對中國近現代史著作中的相關史料與敘述,從文學的角度加以豐富和補充。可為中國文學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外關係史與中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參考。
中國百年國難文學史(1840-1937) 下冊
在通常所說的「中國近現代史」中,劃分出「百年國難」(1840-1937)與「八年抗戰」(1937-1945)兩個時期,由此提出了「百年國難文學」與「八年抗戰文學」兩個範疇,認為最能體現時代本質與時代特色的文學是「國難文學」,因此需要將「百年國難文學」作為一段相對獨立的文學史加以專題研究。全書採用文本分析與史料實證相結合的「文史互證」法及比較文學的「涉外文學」研究法,將一般文學史所忽略的、由外來入侵所造成的歷次國難事件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及其它文學性史料,加以發掘、整理、統合,並予以系統化、史書化,對其中所蘊含的國難意識、生存危機、心靈震盪、世界觀念、愛國情懷、民族情感、反省與批判精神等,加以分析闡發,力圖填補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一處空白,並對中國近現代史著作中的相關史料與敘述,從文學的角度加以豐富和補充。可為中國文學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外關係史與中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參考。
中國百年國難文學史(1840-1937) 下冊(精裝本)
在通常所說的「中國近現代史」中,劃分出「百年國難」(1840-1937)與「八年抗戰」(1937-1945)兩個時期,由此提出了「百年國難文學」與「八年抗戰文學」兩個範疇,認為最能體現時代本質與時代特色的文學是「國難文學」,因此需要將「百年國難文學」作為一段相對獨立的文學史加以專題研究。全書採用文本分析與史料實證相結合的「文史互證」法及比較文學的「涉外文學」研究法,將一般文學史所忽略的、由外來入侵所造成的歷次國難事件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及其它文學性史料,加以發掘、整理、統合,並予以系統化、史書化,對其中所蘊含的國難意識、生存危機、心靈震盪、世界觀念、愛國情懷、民族情感、反省與批判精神等,加以分析闡發,力圖填補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一處空白,並對中國近現代史著作中的相關史料與敘述,從文學的角度加以豐富和補充。可為中國文學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外關係史與中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參考。
女子有行:《紅樓夢》的閨閣、遊歷敘事與「海上」新意涵
本書從三大方面分別列舉了《紅樓夢》女性角色的移動動機而各作闡述,而無論是被動的流離、主動的出遊,甚至是被用以作為男性遺民的代言,其背後都可歸納至同一個目標--以書寫達成記憶。在寫作/口述的當下,她手中的筆以及說出的語言便不再只是形而下的物質和溝通媒介,甚而可以昇華為擁有形上神性,以救贖那些不被記憶的群體。於是我們有了說故事的人,並擁有了得以傳承後世的不朽故事。
女性向小說創作講座:掌握4祕訣X 4要點X 3主題,變身暢銷小說家!
明明腦中有著源源不絕的畫面、很棒的角色 與很萌的故事發展,卻無法順利轉換為小說的形式。 縱使曾有過實際寫完一部作品的經驗,但還是想更進步。 在網路上發表了作品,想要讓排名更往前。 希望能正式成為職業小說家。 & 本書,就是為了這樣的你所著。 & 用起承承承轉合寫出超萌的故事發展! 仰賴修飾技巧,文章絕對會變厲害! 用四個祕訣提升男角魅力! 用四個要點讓你毫無窒礙地寫出H場景! 用三個主題,讓你無須煩惱該如何打造出角色與舞台! & 新手老手都必讀,故事的創作方法、寫作技巧、架構方式全解說! & &
嗜讀者:改寫美國文學史的傳奇編輯
從讀到編,最後動筆寫自傳, 還有什麼比人的生活更迷人──羅伯.葛特利 & 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編輯回憶錄 「出版,本質上就是將自己的熱情公諸於世」 ──獻給熱愛工作的每個人 & ★ 2015年 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 藝術傑出貢獻獎 ★ 2016年 《華盛頓郵報》年度選書:非虛構類 ★ 2016年 《彭博社》 年度選書 ★ 2016年 《加拿大國家郵報》 年度選書 & 在六十多年的編輯生涯中,羅伯.葛特利先後擔任「Simon Schuster」、「Alfred A. Knopf」出版社和《The New Yorker》週刊總編輯。他們都是他的作家── & 電影明星洛琳.白考兒與凱薩琳.赫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朵麗絲.拉辛、童妮.莫里森;小說家約翰.厄普代客、約翰.齊佛、約瑟夫.海勒、諾拉.艾芙倫;著名類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麥克.克萊頓;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克曼等人。 & 羅伯.葛特利不愛大自然、不關心體育競賽、絕少交際應酬。他的興趣是讀書、他的工作是編書。《紐約時報》形容他是「嗜讀者」,本書正是這位嗜讀者提筆寫下的出版傳奇回憶錄。 & 他替《華盛頓郵報》的葛蘭姆夫人編輯自傳,自傳出版隔年就獲得普立茲獎。 & 他也是柯林頓總統自傳的編輯,為了讓柯林頓明白,編輯與作者不平等的結局一定會搞砸他的自傳,他對柯林頓說:「不是我替你做事,是你替我做事。」結果自傳出版後不到幾個月,就賣出兩百萬本。 & 他負責編輯鮑伯.卡羅的《詹森傳》,結果四十七年過去,第五卷到2018年還沒完成。他是編輯,他可以等,也願意等。 & 他二十四歲進入出版社,靠的是從小大量閱讀的成果,從此他就沒有做過與閱讀無關的工作。他的讀書名言是「沒讀過的就不是真的」。 & 這位改變美國文學的人物,帶領我們走進出版的黃金年代。 & 本書特色 & ◆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編輯回憶錄,被認為是改變美國文學的人物。 ◆《華盛頓郵報》譽為「繼與海明威、費茲傑羅合作的麥克斯威爾‧柏金斯之後最重要的出版人」。 ◆出版史上首創 #將推薦語放上書衣正面、#將作者彩色人像照拿來促銷書籍。 ◆葛特利操刀的作家贏得諾貝爾獎、曼布克獎、普立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 ◆譯者林少予為本書增補許多註解,帶領二十一世紀讀者進入葛特利所在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