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中國語文學史論

潘新和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齊裕焜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7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譯佛典文體及其影響研究

李小榮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現代散文史(1917-1949)

俞元桂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84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當代文學的問題類型與闡釋空間

席揚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英文學交流史(十四至二十世紀中葉)

葛桂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西文學類型比較史

李萬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島嶼風聲:冷戰氛圍下的臺灣文學及其外

陳建忠  著
南十字星 出版
2018/08/29 出版

他是當代學術星圖中,最耀眼的恆星 他用最安靜的筆,帶我們穿透時代課題 卓越的創見,為臺灣文學研究畫出新座標 & 本書收錄陳建忠教授近十年關於冷戰時代的臺灣文學、華語文學研究,以冷戰做為研究視域,為戰後臺灣文學在東亞的發展,提供新的詮釋視角,從美新處的美援文藝體制,到也斯《新果自然來》掀起的臺港文藝思潮,都有深度的剖析。 本書特色 ◎當代人文思想研究的深度指標 ◎收錄臺灣文學研究最擲地有聲的論述 ◎以比較研究的方法為臺灣文學定錨 ◎本書設計由金蝶獎得主「霧室設計」精心打造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

陳建忠  著
南十字星 出版
2018/08/29 出版

他是當代學術星圖中,最耀眼的恆星 他用最安靜的筆,帶我們穿透時代課題 卓越的創見,為臺灣文學研究畫出新座標 & 本書收錄陳建忠教授近十年關於歷史書寫的思考,並從「傳統歷史小說」、「反共歷史小說」、「後殖民歷史小說」(大河小說),以及「新歷史小說」四大範疇,探討歷史書寫的內涵與轉變。從中比較臺灣、中國的歷史書寫特色,提供臺灣文學研究的嶄新視角。 本書特色 ◎當代人文思想研究的深度指標 ◎收錄臺灣文學研究最擲地有聲的論述 ◎以比較研究的方法為臺灣文學定錨 ◎本書設計由金蝶獎得主「霧室設計」精心打造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

宋澤萊  著
前衛 出版
2018/03/23 出版

二○一三年國家文藝獎得主宋澤萊 跨足文學創作與理論研究的精心之作 《台灣文學三百年》是宋澤萊系列作品,作者運用海登懷特及弗萊的文學理論,探討台灣文學三百年的演變歷程,其發展可分成春→夏→秋→冬四段過程。 春天,是傳奇浪漫文學,此刻展開旅程,沿途盡是奇崛的風光和不可思議的海流,英雄皆能一一克服;夏天,是田園文學,此時人倫感情滋長,是個情意滿溢的時代;秋天,是悲劇文學,時代的丕變,易主的政權,詩人們唱和了「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悲哀,作家寄託小人物的悲歌在小說的字裡行間;冬天,是諷刺文學,小人物的悲歌已不再值得被同情,取而代之的是嘲弄與譏笑,戰後台灣的文人,用文字隱喻著市井小民對時代的不滿與埋怨。然而,四季流轉,終究重返春天,現今的台灣文學正踏上新傳奇浪漫階段。 本書共收錄24篇文章,時間軸線橫跨清領、日治、戰後至今,乃是宋澤萊跨足文學創作與理論研究的精心之作,對每一階段的代表作家之生平及作品詳細考究,立論平實,敘述簡明,是台灣文學研究入門的必讀佳作。 本書特色 ◎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系列作品之一,共收錄24篇文章,詳論細究22位台灣作家之生平及作品,以人物立論,獨立成篇,只閱讀續集也沒有問題! ◎時間軸橫跨清領、日治、戰後至今,藉由各階段代表作家瞭解當代文學風格及內容。 ◎敘述簡明、深入淺出,可做為認識台灣文學之入門書,亦有學術研究精讀之價值。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猶之惠風: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書藝作品集

萬卷樓 出版
2017/11/01 出版

本書彙集了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前輩學者、現任教師以及院(系)友中善書者的百餘件書藝作品。這些作者中有著名文學史家,也有散文家和書法學者,各有所專,各擅勝場,他們書法的表現,各有長技,作品的境界和格局,也可謂「各得其養以成」。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下):1375年之後

聯經 出版
2017/08/31 出版

完整全譯、不刪不剪 集合美國十幾位重要知名漢學家 為一般普通大眾讀者 共同撰寫新角度、新觀點、整體連貫、可通讀 1375年之前至當代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華語語系文學 由美國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哈佛大學宇文所安教授主編,田曉菲、伊維德、艾朗諾、王德威、奚密、賀麥曉、石靜遠等知名英美漢學家執筆撰寫的《劍橋中國文學史》,以1375年為界分為上、下兩卷,以斷代而非文體的結構方式,介紹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到當代的中國文學這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文化中關於寫作的故事。上下各卷各章因作者各異其趣的學術與表達風格,呈現不同的敘述面貌。 一部新的文學史,是一次重新檢視各種範疇的機會,既包括那些前現代中國的範疇,也包括1920年代出現的新文學史所引入的範疇。重新檢視並不意味著全盤拒斥,只意味著要用證據來檢驗各種舊範疇。──宇文所安 我們希望讀者能夠從頭到尾地閱讀《劍橋中國文學史》,就像讀一本小說一樣。我們的目的是閱讀,而非提供參考。我們的目標不是寫一本傳統的文學史,而是寫成一本文學文化史,想把它做得有趣一點。──孫康宜 ‧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系列國別文學史之一,該系列由著名學者主編,因定位的讀者目標為一般大眾,故力求以敘事的方式寫成一部整體連貫、可通讀的文學史,而非僅供專家參考的研究性論著;同時又能把相關領域最前沿的觀點和學術成果呈現出來。 ‧《劍橋中國文學史》以1375年為界分為上、下兩卷,分別由知名學者宇文所安、孫康宜主編,作者涵括十幾位美國漢學界的重要學者。全書以斷代而非文體的結構方式介紹了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到當代中國文學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文化中關於寫作的故事。 ‧《劍橋中國文學史》力圖實踐一種新的文學史觀,即文學文化史:相對於傳統的文學社會學分析,更重視物質文化發展──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雜誌與報紙副刊等──對文學的影響;相對於對作家個體的強烈關注,更注重文學史的有機整體性,及對一些傾向和潮流的梳理;相對於以朝代斷代、將文學史與政治史重合,則更強調文學、文化的歷史自主性;相對於傳統文學史致力於將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則更注重文本的不確定性……因而作者問題,文學的接受史,印刷文化,選集的編纂,文本的製作、流傳與改寫等等,在本書中獲得更多關注。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上):1375年之前》,從上古時期漢語書寫肇始及早期銘文等問題入手,追溯了這一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學傳統的起源。到了本卷結束的十四世紀下葉,商業印刷文化已高度發展,在文言文寫作之外,新興的城市白話寫作已逐漸蔚為大觀。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上):1375年之前》各章描述一些重要王朝的興衰起滅、宮廷在文學生產中扮演的角色、孕育著名大作家的社會及物質語境、亞洲其他各國的文化影響,包括佛教的輸入等等。而在這一長時段中,寫作以及對寫作的闡釋,已從附著於宮廷貴族的文士們的特殊技能,轉變為一個大帝國菁英階層的根本身分象徵。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下):1375年之後》,以1400年前後形成的明代文化開篇,貫穿滿族治下的清代,直至當代中國文學,以迄華語語系發展近況。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學形式和風格顛覆了傳統的文學範疇,因而本卷文學史的寫作也相應包括多樣主題,如政治審查對文學的影響、印刷文化的變遷、朝代更疊與文學發展、青樓文化、女性作家等等。除了詩詞、小說、戲曲、說唱文學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外,還深入探討西方文學的漢譯,現代「新小說」的興起等等。

9 特價11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表解中國文學史?

林曉筠  著
新學林 出版
2017/06/16 出版

本書特色 綜觀中國文學的風格,先秦樸實,兩漢壯闊,魏晉南北朝多元,唐朝雍容,五代、兩宋雅緻,元明世俗,清代集大成。在進入民國之後,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個斷裂性的變化,舊文體成為小眾文學,新文體大量湧入。一方面新、舊文體文類差異太大;二方面文本的大量紛呈也造成蒐羅容易、揀選困難,諸多作家、作品是否具有跨時代的價值尚未定論,因此,大部分的「中國文學史」,不得不在進入近現代之前停下來,本書亦是如此。 本書在整理中國文學史時,採取表格化的方式呈現,主要目的是方便記憶和比較,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將文學史知識梳理清楚。

95 特價21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史(下)

袁行霈  著
五南 出版
2017/03/25 出版

本書從一開始編寫就確立了一個目標:既是教科書,也是學術著作。既可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師生使用,也可供古代文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全書的編寫以文學本位,並將文學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做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 本書語言簡潔曉暢,篇幅適當,在準確介紹文學史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注意挖掘新資料、提出新問題、找到新視角,將學生帶入本學科的前沿,提供希望深造的學生治學的門徑,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 全書共兩冊: 上冊:包括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 下冊:包括宋代文學、元代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近代文學。 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家觀點。各卷之後又有研修書目(即延伸閱讀),為讀者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線索。

95 特價64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史(上)

五南 出版
2017/03/25 出版

本書從一開始編寫就確立了一個目標:既是教科書,也是學術著作。既可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師生使用,也可供古代文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全書的編寫以文學本位,並將文學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做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 本書語言簡潔曉暢,篇幅適當,在準確介紹文學史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注意挖掘新資料、提出新問題、找到新視角,將學生帶入本學科的前沿,提供希望深造的學生治學的門徑,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 全書共兩冊: 上冊:包括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 下冊:包括宋代文學、元代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近代文學。 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家觀點。各卷之後又有研修書目(即延伸閱讀),為讀者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線索。

95 特價58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A Queer Invention in Taiwan: A History of Tongzhi Literature)

紀大偉  著
聯經 出版
2017/01/25 出版

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看見完整建構台灣同志文學史發展! 「同志文學」是「讓讀者感受到人事物的文學」 「同志文學史」是「立基於同志文學的公眾歷史」 公眾歷史就是有別於主流史觀的另類記憶 紀大偉的論著《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爬梳長達一甲子的台灣公眾歷史,從美國主導冷戰的1950年代,一路細數到「後冷戰」的21世紀初期,各類型台灣同志文學作品,包括長、中、短篇小說,散文、詩、劇戲等。 《同志文學史》有別於主流歷史的另類文化史論著,頻頻探問: 1950年代如何早在白先勇進入台灣文壇之前就打造了「識讀」同性戀的「想像共同體」? 1960年代白先勇大放異彩之際,他的文壇前輩、平輩怎樣在作品裡描繪其他同志的主體效果? 1970年代台灣文學中,女性嘗試和同性配對的時候,同時期的男性怎樣獨闖「內在」的美國? 1980年代,新興的「核心家庭霸權」怎麼和人道主義協力催生同志的悲情? 世紀末的「愛滋」、「同志」、「酷兒」等等外來語進入台灣之後,如何與本土語境互相激盪、彼此改寫? 到了21世紀,台灣同志又怎麼過渡到「液體現代性」? 一甲子以來,台灣同志文學裝滿了被恐懼、被排擠、被侮辱、被摧毀、被偷偷祝福的種種難言之隱。紀大偉的《同志文學史》就是貓一樣踮腳起來,回顧難言之隱的旅程。本書選取文本討論對象的「積極策略」是「求多不求精」,而不是「求精不求多」:書中每一章大致對應了每個年代(每個十年,例如1960年代),每一章都避免聚焦在那個年代極少數、極菁英的兩、三種台灣同志文學,反而盡可能納入同一個年代內十種以上的文本,才能呈現每一個年代的眾聲喧嘩風貌。 《同志文學史》引用的台灣本土文獻可以上溯至20世紀初期,下探至21世紀初期。在超過一百年的時光中,「呈現同性戀」的台灣印刷品文本(包括「被視為文學作品」的美文,也包括「不被視為文學作品」的報上社會新聞)幾乎不曾在任何一個年代缺席。呈現同性戀的印刷品享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本書細數一甲子的歷史(六個年代;六個十年),包括(1)1950年代;(2)1960年代;(3)1970年代;(4)1980年代;(5)世紀末;(6)21世紀初,橫跨三個時期,依序是(1)冷戰之前時期(從20世紀初期至1940年代,也就是日本統治台灣時期),(2)冷戰時期(從1950年代以降,也就是國民黨統治台灣時期),以及(3)後冷戰時期(從20世紀的世紀末直至21世紀初期)。 本書共分8章,第1章〈緒論──台灣的發明〉簡單扼要指出:「同志文學史就是台灣的發明」,強調「同志文學」不僅僅可以視為一種「文類」,更可以視為「領域」:這個領域需要在重視作者之餘承認讀者的貢獻,需要營造眾聲喧嘩的文本對話環境。同時,這一章也說明「同志文學史」是一種和「主流歷史」互別苗頭的「公眾歷史」。 第2章〈白先勇的前輩和同輩──從20世紀初至1960年代〉指出,白先勇雖然是台灣同志文學史的先驅之一,但先驅畢竟也自有前輩和同輩。早在白先勇之前就有各種前輩投入同性戀的呈現。 第3章〈愛錢來作伙──1970年代女女關係〉指出,台灣女同志文學要等到1970年代才密集出現。雖然早在日本時期、戰後初期的報紙就已經不時披露女同性戀新聞,但是女同志文學風潮要到70年代才浮現。這個文學界的風潮呼應了現實生活中女性經濟地位的改變:多虧冷戰全球布局之「福」,台灣變成美國的代工廠,因而在70年代體驗「經濟起飛」。本土女性紛紛進入工廠、職場,爭取到較多的經濟自主,可以開始想像女女作伙的生活。 第4章〈誰有美國時間──一九七○年代男同性戀者〉發現「美國」在台灣文學中千呼萬喚始出來:雖然戰後台灣長期受到美國宰制、1960年代文學早就展現了美國式「現代主義」痕跡,但是要等到70年代本地文學才開始明確寫出「美國」:將「另類的人」(男同性戀者)和「另類空間」(美國)連結在一起,暗示「另類之人」要在「另類之國」才得以倖存。 第5章〈罷家做人──1980年代〉主張「同性戀罷家」現象在1970年代末畫下了分界線:分界線之前,台灣文學裡的同志幾乎不和家庭衝突;分界線之後,台灣文學裡的同志和家庭決裂則幾乎成為鐵律。 第6章〈翻譯愛滋、同志、酷兒──世紀末〉經歷了從「冷戰時期」進入「後冷戰時期」的歷史轉折,強調,「同志文學在二十世紀末蔚然成風」的現象除了可以歸諸於1987年的解嚴,還可以更往前推一點,歸諸於「愛滋」字詞與相關脈絡的「翻譯遭遇」。 第7章〈固體或液體的同志現代性──二十一世紀初期〉借用社會學家鮑曼(Zygmunt Bauman)的「液體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觀念,解釋同志文學面臨的變局:「去中心」的液體現代性崛起,以既有體制為中心的固體現代性則持續失勢。 〈後記──中國在哪裡〉與其是要議論「同志文學」和「中國文學」的關係,不如說是要指陳一個較少為人談論的事實:同志文學史幾十年來的發展剛好見證了「中國」隨著時代變化的「有/無」。

9 特價5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在徬徨的年代----《筆匯》與五?年代

群學 出版
2017/01/13 出版

我們這一代,稍微早一點、稍微晚一點的人,大概都多多少少受到五四運動及五四運動以後,三〇年代以及抗戰現實的影響。苦難的現實使人無法逃避,所以從我們讀書的時候開始,從小學開始,都有一個精神在後面鼓動我們,那個精神是什麼呢?就是一種人文精神。這種精神在二十世紀的五〇年代,仍然成為臺灣知識分子鼓動生命的源泉。───尉天驄 & 《在徬徨的年代:〈筆匯〉與五○年代》收錄「2015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活動紀錄,以《筆匯》、《文學季刊》、《文學雙月刊》、《文季》為主軸,探討「戰後人文思潮與臺灣文學的轉折」,由劉大任先生與張錯教授回顧戰後初期亞洲文化的變遷,以及陳芳明教授與楊澤先生細數1949年以來的臺灣文學發展,最後由尉天驄教授總結。本書並收錄相關學術論文及尉天驄教授的訪談記錄,讓我們能對這一段人文思潮與臺灣文學轉折有更深刻的瞭解與認識。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小說史料(全一冊)

台灣中華 出版
2016/07/28 出版

中國的小說以講史為多,非講史小說所取的題材,往往是古已有之,在當代的日常生活裡取材的實在是寥寥無幾。因此欲研究中國說中故事的來源和變遷,便和版本、目錄之研究,有同樣的重要性。但可惜這一類的材料,零星散在諸家筆記裡,搜集起來非常困難。蔣瑞藻氏的《小說考證》用力雖殊,但內容雜蕪章法,魯迅先生的《小說舊聞鈔》取材最為可靠,但所收的小說並不多。而孔另境先生所著《中國小說史料》,依魯迅著作加以擴充,費多年功夫,蒐羅可謂齊備。 &&& 《中國小說史料》以書目類編為主軸,就六十四部中國重要小說一一詳加說明。本書的出版,對於中國小說之版本的和故事的變遷的痕跡,使我們逐一明瞭,對初學者猶有用處。 本書特色 1.《中國小說史料》以書目類編為主軸,就六十四部中國重要小說一一詳加說明。 2.本書的出版,對於中國小說之版本的和故事的變遷的痕跡,使我們逐一明瞭,對初學者猶有用處。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代婦女文學史(全一冊)

台灣中華 出版
2016/07/20 出版

梁乙真的《清代婦女文學史》是我國重要的三部古代婦女文學史著作之一。本書是從事文學史、文學與性別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著作。 本書特色 1.梁乙真的《清代婦女文學史》是我國重要三部古代婦女文學史著作之一。 2.本書是從事文學史、文學與性別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著作。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婦女文學史(全一冊)

謝无量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16/07/20 出版

本書分三編四十章,共十七萬字,為中國第一部婦女文學史專著。 &&& 全書用文言寫成,內容以三個時期六個階段作文學史分期,至明代而止,清以下未寫;大抵以作者為綱,先略述生平,次交待作品,並錄代表作,文末酌下評語。評語很簡略,考據性文字為多,類似「資料長編」。 &&& 是書搜羅頗富,以雅文學為主。書中的「婦女文學」概念寬泛,幾乎涵蓋一切婦女寫作。 本書特色 1.本書分三編四十章,共十七萬字,為中國第一部婦女文學史專著。 2.圖書內容搜羅頗富,以雅文學為主。書中的「婦女文學」概念寬泛,幾乎涵蓋一切婦女寫作。

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成長的線──台灣五○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

戴華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6/05/01 出版

本書以五○年代崛起的重要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代表作品為研究對象,無分省籍性別。選定「成長」為研究主題,其目的與用意就在打破傳統論者自政治意識形態對五○年代小說所貼的文學標籤迷思。自此詮釋觀點立論,本書就將小說置放在五、六○年代臺灣的歷史語境下解讀,通過共時性與對照性的閱讀,希望藉由個人成長/家國想像/文藝政策三者間的對話辯證,彰顯出五○年代作家創作成長小說的特出意義。簡言之,本書是從「成長」的制高點,重新閱讀歷來被定位為「反共」、「懷鄉」的小說,以及五○年代臺籍與女性作家的文本,探析該時代成長論題的共相與殊相,並勾勒出各種成長書寫的樣貌。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代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清兵入關後,以邊塞異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加速了滿漢的民族融合。在封建統治達到頂峰之時,文學藝苑也綻放出別樣的風光,催生了《紅樓夢》等一批傑作。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代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明朝建立後,中國封建社會已是夕陽黃昏。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出現了兩極分化,一向居於正統地位的詩文日益衰落,而曾被輕視排斥的通俗文學如小說、戲曲、民歌、笑話卻佳作迭出。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代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明朝建立後,中國封建社會已是夕陽黃昏。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出現了兩極分化,一向居於正統地位的詩文日益衰落,而曾被輕視排斥的通俗文學如小說、戲曲、民歌、笑話卻佳作迭出。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代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6/04/01 出版

清兵入關後,以邊塞異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加速了滿漢的民族融合。在封建統治達到頂峰之時,文學藝苑也綻放出別樣的風光,催生了《紅樓夢》等一批傑作。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上):1375年之前

聯經 出版
2016/03/30 出版

全書完整翻譯、不刪不剪 集合美國十幾位重要知名漢學家 為一般普通大眾讀者,共同撰寫新角度、新觀點、整體連貫、可通讀 1375年之前至當代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華語語系文學 & 由美國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哈佛大學字文所安教授主編,田曉菲、伊維德、艾朗諾、王德威、奚密、賀麥曉、石靜遠等知名英美漢學家執筆撰寫的《劍橋中國文學史》,以1375年為界分為上、下兩卷,以斷代而非文體的結構方式,介紹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到當代的中國文學這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文化中關於寫作的故事。上下各卷各章因作者各異其趣的學術與表達風格,呈現不同的敘述面貌。 & 一部新的文學史,是一次重新檢視各種範疇的機會,既包括那些前現代中國的範疇,也包括1920年代出現的新文學史所引入的範疇。重新檢視並不意味著全盤拒斥,只意味著要用證據來檢驗各種舊範疇。 ──宇文所安 & 我們希望讀者能夠從頭到尾地閱讀《劍橋中國文學史》,就像讀一本小說一樣。我們的目的是閱讀,而非提供參考。我們的目標不是寫一本傳統的文學史,而是寫成一本文學文化史,想把它做得有趣一點。 ──孫康宜 & ‧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系列國別文學史之一,該系列由著名學者主編,因定位的讀者目標為一般大眾,故力求以敘事的方式寫成一部整體連貫、可通讀的文學史,而非僅供專家參考的研究性論著;同時又能把相關領域最前沿的觀點和學術成果呈現出來。 & ‧《劍橋中國文學史》以1375年為界分為上、下兩卷,分別由知名學者宇文所安、孫康宜主編,作者涵括十幾位美國漢學界的重要學者。全書以斷代而非文體的結構方式介紹了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到當代中國文學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文化中關於寫作的故事。 & ‧《劍橋中國文學史》力圖實踐一種新的文學史觀,即文學文化史:相對於傳統的文學社會學分析,更重視物質文化發展──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雜誌與報紙副刊等──對文學的影響;相對於對作家個體的強烈關注,更注重文學史的有機整體性,及對一些傾向和潮流的梳理;相對於以朝代斷代、將文學史與政治史重合,則更強調文學、文化的歷史自主性;相對於傳統文學史致力於將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則更注重文本的不確定性……因而作者問題,文學的接受史,印刷文化,選集的編纂,文本的製作、流傳與改寫等等,在本書中獲得更多關注。 &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上):1375年之前》,從上古時期漢語書寫肇始及早期銘文等問題入手,追溯了這一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學傳統的起源。到了本卷結束的十四世紀下葉,商業印刷文化已高度發展,在文言文寫作之外,新興的城市白話寫作已逐漸蔚為大觀。 &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上):1375年之前》各章描述一些重要王朝的興衰起滅、宮廷在文學生產中扮演的角色、孕育著名大作家的社會及物質語境、亞洲其他各國的文化影響,包括佛教的輸入等等。而在這一長時段中,寫作以及對寫作的闡釋,已從附著於宮廷貴族的文士們的特殊技能,轉變為一個大帝國菁英階層的根本身分象徵。 & ‧《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下):1375年之後》,以1400年前後形成的明代文化開篇,貫穿滿族治下的清代,直至當代中國文學,以迄華語語系發展近況。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學形式和風格顛覆了傳統的文學範疇,因而本卷文學史的寫作也相應包括多樣主題,如政治審查對文學的影響、印刷文化的變遷、朝代更疊與文學發展、青樓文化、女性作家等等。除了詩詞、小說、戲曲、說唱文學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外,還深入探討西方文學的漢譯,現代「新小說」的興起等等。

9 特價99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遼金元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12/01 出版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珍貴結晶。遼金元時期,中華文化進行了南北文化的廣泛交流和民族融合,出現了歷史傳說、民間故事、歌謠、俗講、俚曲、散曲、戲劇、話本等多種文學形式,開啟了一代新的文風。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遼金元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12/01 出版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珍貴結晶。遼金元時期,中華文化進行了南北文化的廣泛交流和民族融合,出現了歷史傳說、民間故事、歌謠、俗講、俚曲、散曲、戲劇、話本等多種文學形式,開啟了一代新的文風。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隋唐五代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11/01 出版

本書以通俗故事的形式展現了隋唐五代時期文學創作的時代精神,還原了王朝滅亡前的文學作家經歷,概要介紹了留傳至今的不朽名著的文學故事。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代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11/01 出版

宋王朝在高度集權化的統治中,雖然社會發展積弱積貧,邊患不斷,已無復漢唐之雄風,但此時的文學發展確出現了一番繁榮的景象,其成果雖不算得輝煌確也多姿多采。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隋唐五代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11/01 出版

本書以通俗故事的形式展現了隋唐五代時期文學創作的時代精神,還原了王朝滅亡前的文學作家經歷,概要介紹了留傳至今的不朽名著的文學故事。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代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11/01 出版

宋王朝在高度集權化的統治中,雖然社會發展積弱積貧,邊患不斷,已無復漢唐之雄風,但此時的文學發展確出現了一番繁榮的景象,其成果雖不算得輝煌確也多姿多采。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中國文學史

錢基博  著
五南 出版
2015/11/01 出版

錢基博以「立足當代,會通古今」為宗旨編撰本書並建構出自己獨有的文學觀和文學史觀。全書以分經敘次的方式分為兩編: ◎上編──古文學,分為:文、詩、詞、曲,以王闓運、章炳麟、朱祖謀等為代表。 ◎下編──新文學,分為:新民體、邏輯文、白話文,以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胡適等為代表。 文中除了詳述這些代表人物的時代背景、思想根源之外,對所從弟子顯著者亦附於其後加以介紹,本書清楚闡述了清末民初學術興衰得失遞變的軌跡,為研究中國近代文學歷史發展重要的參考書籍。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史(上)

鄭振鐸  著
五南 出版
2015/09/03 出版

本書分為上下二冊,內容包括: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近代文學三卷,共六十四章。 & 國學大師鄭振鐸打破前人慣例,把本來不被文人重視的俗文學,如:唐、五代的變文,金、元的諸宮調,宋、明的平話,明、清的寶卷及彈詞等等,以接近全書三分之一的篇章編入其中並詳加介紹,是近代學者的創舉。《中國文學史》可謂讀者想完整了解中國文學史絕不可或缺的案頭書。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史(下)

鄭振鐸  著
五南 出版
2015/09/03 出版

本書分為上下二冊,內容包括: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近代文學三卷,共六十四章。 國學大師鄭振鐸打破前人慣例,把本來不被文人重視的俗文學,如:唐、五代的變文,金、元的諸宮調,宋、明的平話,明、清的寶卷及彈詞等等,以接近全書三分之一的篇章編入其中並詳加介紹,是近代學者的創舉。《中國文學史》可謂讀者想完整了解中國文學史絕不可或缺的案頭書。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魏晉南北朝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橫跨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經社會連年戰亂的影響,但文學創作在詩歌、散文、辭賦、小說等物眾多領域,都獲得了空前的碩果。本書對這一時期的文學巨匠和文學作品進行了具體的介紹,用故事性的語言簡練而概括的把這一時期輝煌的文學成就,綜合性介紹給讀者。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魏晉南北朝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09/01 出版

橫跨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經社會連年戰亂的影響,但文學創作在詩歌、散文、辭賦、小說等物眾多領域,都獲得了空前的碩果。本書對這一時期的文學巨匠和文學作品進行了具體的介紹,用故事性的語言簡練而概括的把這一時期輝煌的文學成就,綜合性介紹給讀者。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奢華美學:台灣當代文學生產

劉乃慈  著
群學 出版
2015/08/19 出版

對解嚴後的台灣,一場奢侈的探索 對世紀末的文壇,一次華麗的回眸 重新理解九○年代文學及文化特質 九○年代,一個屬於閱讀的年代。 朱天心的耽溺呢喃,駱以軍的敘事迷宮, 舞鶴的在地撫想,李昂的情慾展演。 後設手法、感官堆砌、流行競逐、知識輯錄, 這群作家構築出一個眾聲喧嘩的文學場域, 而我們迷走其中,無法自拔。 九○年代,一個屬於閱讀的年代。 我們追蹤排行榜的暢銷小說, 崇拜眾所矚目的文學獎得主, 理論成為一種名牌,書評成為一種行銷。 步入金石堂和誠品,不再只是為了閱讀, 而是為了浸染一份秀異氛圍,並為其所俘虜。 我們都是「類精英」的忠實信徒。 曾幾何時,文化美學與資本市場勾結, 本土書寫更成為一場詭麗奇華的記憶工程。 文本概念先行,形式即為意義, 我們身陷「奢華」的繁複網絡, 在符號的世界裡被馴化,逐步邁入頹廢的世紀末。 步入新世紀,我們身處何方,該往何處去? 回顧過去,是為了想像未來。 九○年代的文學創作,因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成熟, 以及解嚴後焦躁不安的社會氛圍, 相應呈現出眾聲喧嘩的現象,允為台灣文學史上的一代盛世。 然而繁花似錦的背後,又隱藏了哪些未解的謎題? 本書以「奢華美學」為軸,抽絲剝繭,深入探索九○年代迄今的文學及文化特質。 在新世紀的此時,讓作者帶領我們回到解嚴後的台灣, 再次調整觀看焦距,重新檢視這段世紀末的絢爛。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秦漢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08/01 出版

生動而詳實地介紹了秦漢時期文學大家的故事和代表漢代文學水準的文學成就。通過詳細的介紹以使讀者瞭解當時的散文辭賦、樂府詩歌、小說等的發展和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秦漢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08/01 出版

生動而詳實地介紹了秦漢時期文學大家的故事和代表漢代文學水準的文學成就。通過詳細的介紹以使讀者瞭解當時的散文辭賦、樂府詩歌、小說等的發展和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學故事.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08/01 出版

用故事形式講述了從原始神話、口頭文學、遠古典籍,到詩經、易經、老子等先秦文學代表作的人物傳記、歷史故事,從而概要地揭示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淵源。 精選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精彩的故事,用優秀的文學故事浸潤青少年的心靈,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書中的這些故事和其中闡釋的哲理,讓青少年的心靈受到鼓舞和昇華,活得更有激情;讓青少年在面臨挑戰,遭受挫折和感到絕望時,從中汲取力量;讓青少年在徬徨、煩惱、痛苦和失落時,從中獲取慰藉;讓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與叛逆情緒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動。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先秦文學故事.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5/08/01 出版

用故事形式講述了從原始神話、口頭文學、遠古典籍,到詩經、易經、老子等先秦文學代表作的人物傳記、歷史故事,從而概要地揭示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淵源。 精選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精彩的故事,用優秀的文學故事浸潤青少年的心靈,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書中的這些故事和其中闡釋的哲理,讓青少年的心靈受到鼓舞和昇華,活得更有激情;讓青少年在面臨挑戰,遭受挫折和感到絕望時,從中汲取力量;讓青少年在徬徨、煩惱、痛苦和失落時,從中獲取慰藉;讓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與叛逆情緒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動。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白詩歌龍意象析論

陳宣諭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5/07/01 出版

本書是國內首部跨越時空,對古典詩學中龍意象的研究成果,考察從先秦到唐代,所有詩文中有關「龍」字作品。先秦兩漢典籍中早已記載「龍」的出現,但不具人性,佛教傳入東土與「龍」為道教文化象徵物後,「龍」開始具人性、神性,從原始圖騰崇拜到道教、佛教傳播,龍的形象在唐代有了「質」與「量」的飛躍,尤其在李白詩歌中更是虛幻、心象,亦獸亦人、亦真亦幻、至情至性。李白如「龍」之奔放靈動,仙氣飄逸,時而潛沈隱逸,待機而動;時而豪放奮進,氣魄宏偉,藉由「龍」意象延伸出超時空、多維度空間、超現實的創作方式,呈現超越自我的龍文化精神,帶來奇幻絢麗、豐富多彩的龍文學世界。

9 特價88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代竹枝詞選

李宏健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5/06/01 出版

唐代詩人劉禹錫模仿民歌作〈竹枝詞〉九首,歌詠長江三峽一帶之風光及男女戀情,其後五代、宋、元、明、清、民國,歷代之詩人以〈竹枝詞〉寫作之作品極為眾多,琳瑯滿目,蔚然大觀,已成為敘述風土之特殊詩體。  本書網羅歷代〈竹枝詞〉之精華,對深奧之典故及詞句,均詳加注釋。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金元文學研究論集

方滿錦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5/03/01 出版

本書是研究金元文學專著,共收論文十篇,另附論一篇。金元詩文,以元好問為大家,其詩論以〈論詩三十首〉為代表;其散曲脫胎於詞,對曲學發展具開創之功;其名節頗多爭議,本書都以專題作出總結性的評述。金代詩文批評家以王若虛為翹楚,其立論精確,時有新見,書中的〈王若虛《滹南詩話》之詩文論及對歐蘇黃之評議〉一文,可供參考。金元之際,改朝換代,士人的政治取向十分矛盾,本書有專題深入析論。耶律楚材乃元朝名相,有關其人「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及與邱處機的恩怨,論者不多,尤其是耶律楚材指控邱處機的十大罪狀,實情如何,本書有專論探究。書末附論近代愛國詩人伍百年先生的詩文以窺其生平行誼。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華文新文學史 (中編):戰禍與分流 西潮的中斷

馬森  著
印刻 出版
2015/02/06 出版

文學乃心靈的原鄉,史冊是返鄉依歸的星圖馬森教授畢生傾力之作大播遷時代下的華文文學一百年首部全面探討海峽兩岸、港澳、東南亞及歐美等地華文作家與作品的文學史專書完整記錄百年以來世界華文文學發展的源流與傳承,浩浩湯湯,奔流不息中編 戰禍與分流:西潮的中斷 (第二十章到第三十章)析論日本侵華戰爭與國共內戰所造成的西潮中斷與戰時的新文學發展,及第二代的新文學作家、上海孤島和解放區的文學,以及台灣與大陸文學的分流、台灣光復前的新文學及大陸上的社會主義文學。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上編):西潮東漸 第一度西潮與寫實主義

馬森  著
印刻 出版
2015/02/06 出版

文學乃心靈的原鄉,史冊是返鄉依歸的星圖 馬森教授畢生傾力之作 大播遷時代下的華文文學一百年 首部全面探討海峽兩岸、港澳、東南亞及歐美等地華文作家與作品的文學史專書 完整記錄百年以來世界華文文學的源流與傳承,浩浩湯湯,奔流不息 馬森教授自1998年開始動筆,歷經十六載的搜整探究、刪修增補,終於完成這部涵蓋百年華文文學發展的巨著,從進化論和傳播論出發,視華文現代文學的發生和發展為中國整體社會、文化的現代化的一環,既重視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整體脈絡,亦不偏廢個別作家文學的成就,有意識地排除了「大中原心態」及「分離主義」等政治意識型態思維,以俾使貼近更為客觀與公正的文學史觀。 本書分編依據「兩度西潮論」為基礎,自十九世紀末鴉片戰爭所帶來的第一度西潮,到五四運動達到高峰,後因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日軍大舉侵華因而中斷八年,繼之國共內戰四年,前後中斷有十二年之久。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開始第二度西潮進入台灣,1977年以後,大陸對外開放,第二度西潮進入大陸。 上編 西潮東漸:第一度西潮與寫實主義(第一章到第十九章) 首先敘述十九世紀中葉第一度西潮對中國所造成的衝擊及其影響;然後是西潮的高峰——五四新文化/新文學運動——所形成的新文學的?起及第一代的新文學作家。詳盡探討西方文學的譯介,從古文到白話的轉換歷程,以及晚清到民國各類文體的遞嬗,如傳統小說至新小說,詩歌至新詩,文明戲至話劇和散文、雜文、小品文等的發展。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華文新文學史 (下編):分流後的再生 第二度西潮與現代/後現代主義

馬森  著
印刻 出版
2015/02/06 出版

文學乃心靈的原鄉,史冊是返鄉依歸的星圖馬森教授畢生傾力之作大播遷時代下的華文文學一百年首部全面探討海峽兩岸、港澳、東南亞及歐美等地華文作家與作品的文學史專書完整記錄百年以來世界華文文學的源流與傳承,浩浩湯湯,奔流不息下編 分流後的再生:第二度西潮與現代/後現代主義(第三十一章至第四十三章)1937年日軍入侵,台灣經歷殖民時期,中國陷入國共內戰,西潮的輸入滯礙受制,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台灣與中國大陸分流為相異的政經實體,台灣立足於自由的世界,與西方國家恢復文化上的交流,第二度西潮衝擊台灣,原本隱微的現代主義,始發展為主流,加上後期興起的後現代主義,使台灣的文學脫穎出新的面貌,西方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與台灣本土各文學領域的交會、激盪,甚而引發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以後,大陸對外開放,第二度西潮進入大陸,政治與意識型態的鬆綁,開啟了盛放的敘事文學時代。亦觀照港澳和海外華文文學的發展,對當代華文文學作全面性的探討。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2/6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