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古典情2:詩詞那一刻
品最美詩詞,讀詩人故事, 超越時代、細水長流的「漫漫古典情」 & 只是一兩句詩詞,卻令讀者聞之觸動! 是怎樣深刻的故事,讓詩人動筆寫下了千古佳作? & 【超越時代、細水長流的「漫漫古典情」】 時代流行一直變化,但充滿古典情懷的「詩詞」已超越了時代,進入了歷史,不為時代所限,反而讀來更具有智慧與魅力。 【最美好的詞句,最動人的故事】 本書精選43句亙古迴響的經典詩詞,娓娓道來詩詞背後的精彩故事,帶領讀者走入詩人筆下傳誦千古的詩意典故。 【歷史精彩的那一刻,永遠留在了詩人筆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獨留青塚向黃昏」、「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山中何所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 【本書好讀特色】 ●作者樸月過往作品為屢獲選好書大家讀、優良讀物的書籍,品質保證。 ●用字遣詞優美,閱讀起來輕鬆自在。 ●既能品讀詩詞,又能閱讀故事。 ●作者詩詞學養深厚、選材寬廣,除熟悉的詩詞外,更有許多少見但優秀的古文詩詞。
全彩圖解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精髓,它構成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著中華文化之根。學習國學,閱讀經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更能從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本書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國學經典的工具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醫學、科技、文學等方面,設置了「作者介紹」、「經典概述」、「精華內容」、「相關連結」等欄目,或縱向深入,或橫向延伸,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剖析作品,濃縮原著精華,提煉作品主旨,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跨越鴻篇巨制的障礙,領略國學的風采,同時也為以後深入學習和研究這些經典奠定基礎。
楚辭全書
楚辭是戰國時楚國以屈原為主的詩人們創造的一種詩歌體裁。西漢時,劉向將屈原等人的詩歌結集,稱為《楚辭》。 「楚辭」包括有兩種意義:一方面是以屈原為主要代表的戰國時代在楚國出現的一種新興的文體;一方面是包括屈原等好些作者的一部古代詩歌總集的書名。 楚辭這種文體是有它的特色,相傳楚辭的作品都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的,地方色彩異常濃厚。 屈原是一位關心人民、熱愛國家抱有正直的政治理想的詩人;這種理想在當時是符合人民的願望的,但因為它不為楚國的統治者所容,遂使他終於以生命來殉了他的理想和他所熱愛的國家。這樣一位正直的有天才的偉大詩人竟得到了如此悲劇的結局,這就在歷代人民的心目中不能不引起了對他的同情和崇敬。 透過詩篇的藝術力量,他的這種熱愛國家的思想和悲憤沉痛的心情,就更加強烈地感染了讀者:從他一生的悲劇中看到不合理社會的殘酷性,和得到了鼓舞人們為進步理想而鬥爭的精神。這種反映了當時現實、並鼓舞人去反抗不合理事物的精神,當然就是現實主義的精神。
愛情, 詩流域(紀念珍藏版)
2000年,開啟古典新銓新世紀;出版18年,累銷十萬本,年年再版不間斷!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婉約經典《愛情, 詩流域》,全新改版上市。不管時光如何遞嬗變遷,無論人世多少躁動不安永遠以溫柔之眼洞察世事,以感性之筆撫慰陪伴我們特別收錄/張曼娟新版序〈總在耳邊的私語〉/常常,有人忽然忘情的朗誦一首詩,其他人安靜諦聽,或者輕輕嘆息。有時候,有人用著歡愉的音調念兩句詩,大家都陷落在自己的回憶裡,微微地笑了起來。那個夏天,我們都在讀詩,彷彿回到童蒙時代,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午後的蟬在樹上響亮鳴唱,從第一首詩的古早,到永不止息的未來。我們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的,要將古典詩歌與現代情懷,沖積成一片美麗的流域。我是愛詩的,愛它的悠遠浪漫;也愛現代生活,愛它的倉促現實,我想從詩中的愛情開始著手,於是,我們掘出了第一條水流。──張曼娟三十首悠遠雋永的中國古典情詩,三十則細膩動人的現代愛情故事,新時代的絕美相逢。張曼娟以現代觀點詮釋古典詩作,以古典精神拼貼現代愛情形貌,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探索古典領域的全新視界。
邂逅古亭的56朵芳菲
「邂逅古亭的56朵芳菲」本書精選古亭國中學生現代詩作品56首,包括全國性、全市、全校文學獎競賽優勝的詩作,每一首詩都由該校學生親自繪製插圖,希望藉由文學與藝術的結合,在校園與讀者心中綻開朵朵綺麗芳菲!
唐詩宋詞裡的故事
明代文學家王世懋在《藝圃擷餘》中說:「必欲壓卷,還當於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上』二詩求之。」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這一段感情經歷讓李商隱刻骨銘心,只好用《無題》詩中的隱秘之語,來表達對宋華陽的至死不渝的思念之情。 & 年輕氣盛的柳永落榜後沮喪憤激之餘,憤然一闋《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話不僅惹惱了當朝的皇上,就連後來繼位的仁宗也對他餘憤難消,御筆一揮,寫下:「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 本書收錄數十首唐宋名家名作,以「樂府詩歌」「律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浪漫主義詩」「現實主義詩」以及「婉約派詞」和「豪放派詞」為不同出發點,選取不同的視角來闡釋、解析當年與這些詩詞有關的人或者事。
焦尾本註東坡先生詩精選集
焦尾本《註東坡先生詩》,被譽為宋版書中之神物。 八百年來歷經諸多劫難,輾轉遷徙,戲劇性的浴火重生,寫下傳奇。 書中名家留下的題記墨寶、詩句畫作, 與火燒的枯跡相互映照,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 一般古籍的刻印以宋代最早,所以宋版書素有一頁一黃金之珍貴價值。因是稀世珍品,近年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刷新古籍拍賣的世界記錄。 《註東坡先生詩》刊刻於宋嘉定六年(1213年),當時因為資金充裕,聘請了善書歐體字的書法家傅穉手寫上版,書法蘊意秀美,刻工精雅明淨,被譽為宋版書中之極品。焦尾本是火燒餘燼損傷之書的雅稱,八百年來歷經諸多劫難,輾轉遷徙,戲劇性的浴火重生,寫下許多傳奇。它的珍貴之處在於:從明代至今經過十三個主人的遞藏和品鑑,出盡鋒頭,卻又遭受蟲、霉、水、火等劫數,書中的題詠、畫作網羅了清代士林名流,各卷前後遍鈐印記,幾無隙地。 乾隆年間大書法家翁方綱購得此書,視為珍寶,將書齋名為「寶蘇齋」,得書的第三天正好是蘇東坡的生日,便邀集桂馥、伊秉綬、姚鼐、錢大昕等好友,拜祭東坡和此書,之後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時,都會舉行這樣的祭書儀式,因此書上名人的印鑑幾乎蓋滿,並在前後護頁留下了豐富作品。而這些題記和畫作有些是用金液銀液作顏料,歷經歲月侵蝕仍曖曖含光。這部書也因這些雅好書畫的文人或題詩作畫或點評題跋,共同成就了非凡的藝術價值。 宋版書不論在字型和篆刻上都堪稱是藝術品,打開書卷,題記、題跋、印章和畫作都是藝術。書中名家留下的「印記」,朱色依舊鮮明,不僅勾勒出這部書輾轉流徙的軌跡,也可欣賞宋版字型、治印篆刻、書畫作品等細節,這些時間刻痕,都是我們穿越時空認識與閱讀經典的另一種方式。 2012年10月,大塊文化與國圖合作出版《註東坡先生詩》,將國寶文物復刻景印,堪稱出版界、文化界的盛事。但因整套書不分售、定價高,一般民眾以及喜愛蘇詩的讀者較難親近。出版精選集,一方面希望古籍之美得以普及,讓讀者了解宋版書的珍貴價值和焦尾本歷經歲月侵蝕種種劫難的傳奇,更希望將紙本出版藝術化的特點做充分的發揮與展現。
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
本書特色: 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精選詩集。 台灣第一本將越南詩翻譯成中文與台語文的作品。 本書特選許多題材來自台灣,台灣讀者必定深有共鳴。 &
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增訂本)
本書立體、全面地展現了毛澤東的詩詞作品。 全書收入毛澤東詩詞總量多達七十八首,納入了現在已經公開披露並經嚴謹考證的所有毛澤東詩詞,比過去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收錄更多,首次公佈部分毛澤東詩詞手跡;是收錄毛澤東詩詞非常完備的一個版本。 本書注釋部分詳細準確,對所有典故,包括語典和事典,力求注明出處和注出原文;對難懂的或解讀有分歧的詩句,增加了串講。考辨部分對詩詞本身、產生背景、手稿版本等進行了周密的梳理,提供了研究毛澤東詩詞的新線索、新思路。賞析部分均由毛澤東詩詞研究領域內專家撰文,向讀者解讀、剖析了毛澤東詩詞的含義。
詩語言的美學革命——臺灣五○、六○年代新詩論戰與現代軌跡
本書以哈伯瑪斯對公共領域的概念分析,發現台灣一九四九年之後的文學公共空間,間接以爭取文學層級化後藝術自主原則為主導權的三大詩社與其相關的新詩論爭,對於文學公共領域的公共性機制的形成,具有催生的效果。主要的理由在於「新詩」所提供的詩人的個體內心世界與私人經驗的文學性,如何透過詩社的理念實踐與論爭形式,在不挑戰國家公共權力所主導的反共文學體制中,引入、改變當代知識分子所關注的文學公共事務,進而聚集各方文化勢力以意見提供、觀點交流、論述辯詰……等不同溝通行動進入討論,逐漸形成公眾輿論的共識。這個過程所產生的其一種重要的共識與影響,即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所採取的開放與接受態度,為藝術自主原則作為首要條件規範的文學公共性的文明新秩序,奠下重要的基礎。
圖解:國學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之名,始於清末,彼時西學東漸,歐美學術等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把中國所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其在章太炎、魯迅等一大批國學大師的推動下,於20世紀20年代大行其盛。 通常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今天我們所謂的「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華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 按學科劃分,國學應包括歷史、地理、文學、哲學、教育、軍事、科技、醫學、藝術、宗教和風俗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按思想劃分,國學應包括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他列從屬地位;按《四庫全書》劃分,國學應包括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其傾向於經部。 中國近百年的歷史巨變,既促成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也導致了傳統文化的斷層。但我們的國學大師,如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等,卻從未停止過對這門學問的提倡和應用。期間,古籍的整理,以及文史哲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 當今社會,國學的思想依然在深刻地影響著國人,如20世紀80年代的「尋根」熱,90年代「國學」熱再掀高潮遂至今;同時,我們的國學正以快速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如世界各地爭相創辦漢學院等。 社會發展到今天,中華民族之所以幾千年來自始至終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站在世界的前列,這與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分不開的。這一精神以博大精深的經、史、子、集為載體,貫穿於孔孟之道、老莊之學和諸子百家等的學說之中,即形成今之所謂「國學」。 在本書中,我們以左文右圖的形式,簡明生動地將國學基本常識加以解讀,希望能幫助讀者——無論您是處於什麼年齡段、從事何種職業,只要您對傳統文化有興趣——對國學基本常識有一個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和認識,解決在閱讀國學典籍過程中所遇到的基本常識問題,並通過這本書使讀者去感受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精神及文化魅力。 當然,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包羅萬象,何其博大精深,因此,本書的編輯,不僅需要編者博古通今,而且要慎思明辨,並努力用最簡單、最恰切而又最能表達所選取國學知識點的言語去闡述,但由於學識能力所限,加之參考資料的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書中訛誤、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方家不吝賜教指正。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圖文並茂——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精神盛宴——的國學基本常識叢書中,開始體驗我們全新的閱讀旅程吧! 本書特色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顧名思義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 ■ 內容詳實,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既可為專業歷史探討亦可為休閒讀本。 本書堪稱一部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書,集傳統文化於一體,內容極其廣博。在本書中,我們以左文右圖的形式,簡明生動地將國學基本常識加以解讀,只要您對傳統文化有興趣——對國學基本常識有一個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和認識,解決在閱讀國學典籍過程中所遇到的基本常識問題。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讀者完整的瞭解國學,一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然而,國學內容龐雜浩繁,即使窮盡畢生之力,恐怕也難通萬一。本書以生動有趣的筆法,全方位、多層次地將內容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 翻開此書,便走進了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讓您在最短的時間內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神秘和智慧,掌握傳統文化的脈搏,豐富自身的內涵。 ■ 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 中華文化璀璨奪目,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歷史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部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本書將那一個個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豐功偉業與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完整呈現,讓讀者可以開啟眼界、啟發智慧。
南山夜語(精裝)
夜語心燈,拈花微笑,煥發自性光輝,照見自身,也溫暖人心。中國古代有源遠流長的詩話傳統,文人學士談文說藝,寓學理於閒談中,隻言片語,微言大義,內容豐富多采,形式活潑多樣,蔚為大觀。本書作者於創作、著述、編輯之餘,以現代視角、今人筆法,隨事生說,積累了若干藝文心得感言,大有上承古風續寫現代詩話的意味。此書共收錄八十多篇藝文小品,為作者近十年間的隨筆精選。全書分兩輯,「藝文絮語」與「編後漫筆」,前者為求道心得與創作雜感,其中不乏對文化文學現象的現實回應;後者為文學雜誌的編後寄語,記錄了不同年代與社會時期的所思所想。二者各有側重,特點為一,都於隨性輕快的漫話中閃現卓識與洞見。文如其人,集中小品乃作者為人為學為文的心跡墨痕,所言所語皆不虛誑,一如作者所說︰此中有真言。以心印心,心心相印,但願文友都能從這本小書中領受到作者的幽幽文心、拳拳盛意。
精英必備的素養:全唐詩(中唐到晚唐精選)人生啟發、不能直說的心事,用千古名句表述己志。
尋尋覓覓的人生啟發、不能直話直說的心事,他們用千古名句表述己志。 & 清華大學出版社強力推薦,引爆全中國國學閱讀風潮 出版預售即突破12萬冊,大陸中小學指定讀本,網路點擊超過75萬次。 & ◎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這是還珠格格的歌詞,但原創其實是劉禹錫。 ◎負能量不是現在有,詩奴賈島、詩囚孟郊都是知名的負能量詩人。 ◎校長韓愈提攜賈島、李賀……等許多人才,自己仕途卻不順,怎會這樣? 不管你想說什麼、不想明說什麼,引一句唐詩,能顯示你境界不同。 不管你想寫什麼、寫不出什麼,讀幾首唐詩,你會文思泉湧。 唐朝,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在政經等方面均達到很高的成就, 其中又以「唐詩」最廣為流傳。 唐詩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其實是「同一個脈絡」延展開來的: 從初唐的李世民、駱賓王、宋之問、王勃、楊炯、盧照鄰、陳子昂、賀知章, 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張九齡、孟浩然、王昌齡、王之渙, 接著是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韓愈、孟郊、賈島、李賀, 最後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張祜、溫庭筠、韋莊…… 這些偉大詩人為什麼有如此豐富的創作情懷? & 因為他們將尋尋覓覓的人生啟發、不能直話直說的心事,以寫詩表述己志, 傳誦成為千古名句,一再受到後人引用、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 本書作者鞠菟擁有工科和管理雙學士學位,還是全球500強的企業經理, 但卻是個超級歷史迷,他結合了史書史料、野史神話,再加上一點聯想, 他說,只要給一個唐朝名人,我就可以將全唐的詩人串成一個故事。 &&&& & ◎中唐——以詩明志,完節自高 ‧元稹三首《遣悲懷》,滄海巫山念摯愛: 為了排解對亡妻的思念和愧疚,元稹一連寫下三首《遣悲懷》悼念妻子。 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更深刻表達無法給予心愛之人穩定生活的遺恨。 & ‧莫說元稹與白居易是好基友,留下名勝三游洞: 元稹出差做夢都夢到白居易,於是寫下《梁州夢》。白居易則在此同時想起元稹, 寫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兩人的心有靈犀,讓這兩首詩成為千古佳話。 元白在某次飲宴為當地絕景作詩,「以吾三人始游,故為三游洞」打響景點名聲 ◎晚唐,詩的最高峰──夕陽無限好: .李賀留下的上聯,兩百年後才有人完成下聯: 李賀因避父名諱而與進士無緣,他一生困頓、無法施展抱負, 所以詩歌常寫關於死亡、衰老等現象,其中最有名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到了宋朝,終於有才子石延年對出下聯「月如無恨月長圓」,相差兩百年。 .唐衰,強盜都比執政者憐才: 晚唐經歷安史之亂後,很多地方盜賊橫行。曾擔任國子監博士的李涉出門時, 也被強盜包圍,但當李涉吟出《井欄砂宿遇夜客》後,竟獲得強盜的敬重。 反觀執政者卻讓才子浪跡江湖不得其所。 李紳寫《憫農》是為了憂國憂民,卻在升官後草菅人命; 李商隱因牛李黨爭而仕途慘淡,一首《賈生》嘆息自己未遇明君…… 了解唐詩背後的故事,懂得引述唐詩的名句, 這是你最直接又最含蓄的表達方式,彰顯才智同時流露情感, 心情好、心情壞,讀幾首唐詩,你會驚訝發現詩人們穿越時空與你共鳴。
精英必備的素養:全唐詩(初唐到中唐精選)人生啟發、不能直說的心事,用千古名句表述己志。
尋尋覓覓的人生啟發、不能直話直說的心事,他們用千古名句表述己志。 中國第一志願,清華大學 策劃出版,最暢銷的唐詩讀本, 大陸中小學指定讀本,預購階段網路點擊超過75萬次,預售即突破12萬冊。 ◎王維還沒考試,憑詩就內定狀元。孟浩然才氣相當,一首詩卻導致他仕途無望。 ◎李白《清平調》筆下的楊貴妃美到不可方物,有人卻解釋為娘娘給皇上帶綠帽。 ◎陳子昂遇上草包上司卻不能明說,只好寫下《登幽州臺歌》作為感嘆。 不管你想說什麼、不想明說什麼,引一句唐詩,能顯示你境界不同。 不管你想寫什麼、寫不出什麼,讀幾首唐詩,你會文思泉湧。 唐朝,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在政經等方面均達到很高的成就, 其中又以「唐詩」最廣為流傳。 唐詩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其實是「同一個脈絡」延展開來的: 從初唐的李世民、駱賓王、宋之問、王勃、楊炯、盧照鄰、陳子昂、賀知章, 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張九齡、孟浩然、王昌齡、王之渙, 接著是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韓愈、孟郊、賈島、李賀, 最後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張祜、溫庭筠、韋莊…… 這些偉大詩人為什麼有如此豐富的創作情懷? & 因為他們將尋尋覓覓的人生啟發、不能直話直說的心事,以寫詩表述己志, 傳誦成為千古名句,一再受到後人引用、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 本書作者鞠菟擁有工科和管理雙學士學位,還是全球500強的企業經理, 但卻是個超級歷史迷,他結合了史書史料、野史神話,再加上一點聯想, 他說,只要給一個唐朝名人,我就可以將全唐的詩人串成一個故事。 & ◎初唐——「唐詩」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 ‧有千古一帝開創盛世,詩人才能留下經典: 唐太宗虛懷納諫,開啟貞觀之治,讓才子們有了大鳴大放空間。 也就此誕生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麟與駱賓王。 & & ‧國事當家事,武則天如何顛覆李唐? 太宗兒子李治登基後,武媚娘光寫了一句「看朱成碧」,就讓李治把她接回後宮。 這個譬喻並非武媚娘首創,但有名到連金庸在天龍八部小說裡都要仿效一番。 這句話到底出自哪首詩? ◎盛唐——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被稱為「詩仙」,要感謝老友賀知章: 老詩人賀知章比李白小40歲,但看到李白的謫仙之作,直呼有如神仙下凡, 並引薦給唐玄宗,李白寫了三首《清平調》送給玄宗愛妃楊玉環, 或許意境過於超凡,反而被有心人說,那是在暗喻娘娘給皇上帶綠帽。 &&&&& & ‧王維李龜年,當代第一詞曲創作組合: 詩曲雙璧現代有周杰倫方文山,唐朝有王維李龜年。 王維一首《相思》一出,立刻成為年度熱門歌曲,甚至到了今天你都還聽得到。 ◎中唐——以詩明志,完節自高 ‧王之渙差點封筆,劉長卿為盛唐分道: 王之渙的詩在比賽時,都沒被梨園女子唱到, 他氣得說:「如果下首不是我作的,我從此封筆不作詩!」結果…… 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詞句淺白,但用字冷暗, 反映了大唐由盛轉衰,唐詩風格丕變,從此進入中唐時代。 ‧白居易的詩都不脫離現實,名作《長恨歌》卻顛倒黑白: 白居易寫詩取材真實事件,反映當代現況。 但他在名氣大了之後,寫下的《長恨歌》卻有混淆視聽之嫌, 明明是老爸(玄宗)搶了兒子的老婆(楊貴妃),他卻寫成一段刻苦生死戀。 了解唐詩背後的故事,懂得引述唐詩的名句, 這是你最直接又最含蓄的表達方式,彰顯才智同時流露情感, 心情好、心情壞,讀幾首唐詩,你會驚訝發現詩人們穿越時空與你共鳴。
弟子規(中英雙語版)
本書是由美國南加州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爾灣中文學校編著,將清朝大著《弟子規》以符合現代用語的中英雙語以及繁簡中文對照改編。《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出現於清朝時期。原著多被認為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清朝乾隆辛卯科副榜賈存仁修訂改編、更名為《弟子規》。《弟子規》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 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 字,分為七個部分: 《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以及《餘力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學習《弟子規》能幫助學生認識中華傳統的倫理道德知識、訓誡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規範。
唐詩現場
換個姿勢讀唐詩,變個角度看唐史詩詞沒有告訴你的那些事,一本來自唐朝的現場報導每首唐詩背後都隱藏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每段故事都牽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幽默、新奇、知識、好讀以詩證史,以史解詩短短數十字乃至十數字的一首詩,其中隱藏的資訊往往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歷史環節,瞭解到歷史的某個關鍵時刻或重要側面。本書以唐詩為切入點,用輕鬆幽默的筆調,以堅實的史料為基礎,講述、挖掘唐詩背後的歷史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以期讀者在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同時,能夠看到在以往歷史著作中被忽略的細節。本書共包含三個部分──第一現場:描寫玄武門事變、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細節過程。第二現場:主要介紹王維、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的人生境遇。第三現場:主要介紹唐朝的社會風貌,從吃穿住行等方面全面描繪了唐代人的生活圖景。【精彩內容】●寫下著名詩句「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富二代黃巢,有錢就是任性,竟然在56歲選擇了「高風險高受益」的人生道路,踏上造反的不歸路?●考場上別耍帥,自古以來,耍酷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且看祖詠因為「意盡」不肯強湊字數,即使寫了首好詩,還是因為不遵守考試規則而落榜……●武則天一句「開箱驗取石榴裙」,字面看似表示對唐高宗的思念,要他看看滴在裙上的斑斑淚痕,實則是勾引唐高宗憶起她身穿石榴裙的美麗時光。●「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閒時」,白居易如何合理利用規則,達到遠離官場是非、悠游林下、全身而退的人生減法目標?●櫻桃為何是唐朝排名第一的「政治水果」?愛子殷殷的史思明派人送櫻桃給大兒子嘗鮮,卻在隔年櫻桃成熟前,自己被親生骨肉以一條繩子結束生命……
漢字的華麗轉身:漢字的源流、演進與未來的生命
讓我們共同使漢字更華麗, 也因漢字而更華麗。 & 漢字數千年來,傳承著中華文明,推動著文化運行,與常民生活共存。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大塊文化合作的《漢字的華麗轉身》,期望藉著蒐集、探討1949年前、後至今漢字形體的演進,以及記錄近代漢字對生活樣貌的影響,讓新時代讀者更能感知漢字及其文化底蘊,與漢字文化的精神更加貼近。 本書邀集了三十一位學者專家、作家、藝術家、設計師、圖文創作者、文創工作者、文化研究者……以撰文或受訪等形式參與,細細描述、分享他們所觀察與體會的漢字文化演變,從商代晚期甲骨文開始,談到民國初年的漢字形象,再延伸到今日的臺灣、香港,切入角度多元,有學術、歷史、政治層面的討論,也有藝術、設計、生活方面的應用。 經過為時一年多的策畫、採訪,透過這本書,我們明白:面對新時代的浪潮,漢字正在匯集各方潮流帶來的能量。漢字的每一次轉身,衣衫飄轉間,漾出的是百花齊放的華麗。漢字從古至今都有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梳理漢字的過去:記錄漢字的演進,以及與政治、社會、文化、生活互動的歷史,展現漢字文化底蘊。 *正視漢字的現在:探訪投入漢字文化推廣、保存的人們,發掘漢字在當代的生機。 *想像漢字的未來:網羅漢字文化相關產業、設計、文創工作、藝術創作的故事,描繪新時代漢字面貌。
疊翠山堂詩集(第4輯)
「即如彭祖所集前後四輯,對象題材、筆調、作法,都多采多姿,多元多變,而總不外多情深情,敏感善感,而出之以巧手錦心,於是生香活色——對人之情,於是親親尊賢、仁民愛物;對物之情,於是天地並生,群靈有愛 ; 對詩之情,於是耽佳句、抉文心」——陳耀南「余激賞其詩。謂其為歡愉之真詩。與他人愁思之聲者迥異。翁近年曾患腦疾。而所為詩一仍舊貫。敷腴溫潤。使人讀之亦為之歡愉者也。」——何乃文「余拜讀之餘,恆歎其詩性靈流轉,凡朋輩唱酬,旅途感興,時局瑣事,莫不隨意揮灑成篇,情真意摯,感人至深而為之擊節者。蓋自五四以來,風雅寖聲,知音難覓,不勝感慨。」——程中山
來如春夢去似雲:蘇東坡與朝雲
東坡居士 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燦爛的名字。 他的文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詩,在有宋一代領袖群倫。 他是「豪放詞」的開山鼻祖; 他是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之首。 他的詩文、辭賦、奏議為後世讀書人「必修」。 他一生大起大落, 他曾一身兼翰林、端明兩學士,為帝王師; 他曾被貶謫至當時的「南極」儋耳。 他一生受百姓愛戴尊崇,畫像奉祀; 他一生被小人誣陷嫉妒,歷盡波濤。 他一生為國為民,九死無悔! 上天為了補償他因忠君愛民而坎坷的際遇, 賜給他一位集貞義美慧於一身的紅顏知己 ――朝雲!
詩經新賞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詩經》共305篇,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稱為「笙詩」,所以有「詩三百」之稱。 《詩經》所產生的區域,大約在今天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以及湖北、安徽等地,其作者有民間歌手,也有文人學者。作者的身份有帝王和朝廷重臣,也有宦官、走卒和農夫、農婦。 關於《詩經》的來源,歷代說法眾多,主要有王官采詩說、公卿賦詩說和孔子刪詩說。「王官采詩」,即周朝廷派專門的使者在農閒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再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周天子看。天子看這些並不是因為他愛好文學,而是想從這些民謠中瞭解民情。周朝時的交通還不是很發達,主要靠竹簡記錄語言,編一部詩歌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所以說《詩經》的收集是由朝廷發起的的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是有道理的。 「公卿賦詩」,即周天子聽政,命公卿列士獻詩,其目的依然是通過詩歌瞭解當時的民生情況。《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305篇,整理出《詩經》,但後世很多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通常認為《詩經》是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採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很有可能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詩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廣為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也常用《詩經》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後,《詩經》與《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並稱「五經」,以後的封建朝代,都大力提倡學習《詩經》。雖然秦始皇曾焚書,但《詩經》由於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 孔子曾經用三個字來評價《詩經》,就是「思無邪」,用現代的話概括就是「不虛假」。的確,《詩經》中所表現的愛恨情仇都是那樣的直接,尤其是關於愛情的作品,充滿了自由開放、天真無邪的浪漫氣息。《詩經》的諸多名篇名句已經傳誦千年,經久而不衰。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周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作為一部文學經典,在歷代都倍受推崇,而對於《詩經》的研究,從《詩經》成書的那個年代就開始了。歷代大儒對《詩經》多有解讀,觀點也是層出不窮,不能盡同,因而同一篇詩歌,經常有多種理解,其相去亦遠矣。本書中儘量論及各派觀點,然終不能盡皆羅列,編者唯有擇其以為是者而詳論之,讀者大可不必局限。 本書為《詩經》全本全注,至於譯文,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捨去。一來詩歌之含義,本來就未統一;二來古文韻文之美,在其文字本身,不論如何譯,都不能盡得其善。《詩經》這部經典,需要我們靜靜地用心去體會。望讀者明察、謹思而不妄從。
五代兩宋詩詞信手拈來
總有一句詩,說出此時此刻你心底的聲音 總有一句詞,恰到好處地擊中了你的靈魂 愛戀至深,情深不悔,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道別分離,憂愁哀傷,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讓詩詞走進你的生活,讓美的言語在你的心底紮根。 你是否曾有過,當一時興起、詩興大發時,張口卻想不出該說哪一句詩詞? 這是一本打破傳統目錄編排,以心智圖分類,貼近你我日常生活的詩詞書, 讓你在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能找到最切合心靈的那一句詩! 本書特色: × 一目了然的創新心智圖目錄,好查找又好學習。 × 囊括等李煜、晏殊、歐陽脩、蘇軾、岳飛、辛棄疾、陸游等詩詞名家,精選超過八五○句觸動人心、絕對值得學習的五代、兩宋詩詞名句。 × 一網打盡抒情、議論、敘事寫景等三大作文題型,分類詩詞名句,可配合不同需求,強化寫作時詩詞名句的運用能力,加強作文表現力和文字運用美感。 × 細分思鄉、愛慕、人生領悟、社會現象、勤學、政治國事、言語行為、形貌儀態、自然山水等五十三種情境分類,適用於各種場合,隨時隨地信手拈來,讓你的遣詞用字更加優美動人。 × 精闢解析,說明詩詞創作背景、作者生平、名句典故,同步加深古典詩詞的學習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