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的藝術成就 修訂版
本書首先要探討的議題是:李白一生的主要經歷和關懷究竟帶給他甚麼靈感,讓他寫出了哪些傑出的詩歌來?從這個角度出發,作者撰寫了關於李白發抒懷才不遇感以及歌詠隱居求仙生活的第一、第二兩章。然後,本書要探討李白如何從文學傳統中找出最適合他才性特色的各種詩歌體式,一展長才,留名千古?從這個角度出發,作者撰寫了關於李白雜言詩、古風、和絕句的第三、四、五章。前兩章主要是配合著李白的生平寫的;後三章則是配合著文學傳統的嬗變而探索的。全書五章除了開展論點之外,並在可能範圍內盡力分析了李詩代表作數十首。此次修訂對關於古風的第四章作了較大的更動,其餘各章則只略作修正。 本書特色 本書首先要探討的議題是: 李白一生的主要經歷和關懷究竟帶給他甚麼靈感,讓他寫出了哪些傑出的詩歌來? 從這個角度出發,作者撰寫了關於李白發抒懷才不遇感以及歌詠隱居求仙生活的第一、第二兩章。 然後,本書要探討李白如何從文學傳統中找出最適合他才性特色的各種詩歌體式,一展長才,留名千古?從這個角度出發,作者撰寫了關於李白雜言詩、古風、和絕句的第三、四、五章。 前兩章主要是配合著李白的生平寫的;後三章則是配合著文學傳統的嬗變而探索的。 全書五章除了開展論點之外,並在可能範圍內盡力分析了李詩代表作數十首。此次修訂對關於古風的第四章作了較大的更動,其餘各章則只略作修正。
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詞(唐~北宋)【全彩圖文版】
《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是寫給青少年的讀物,分為《詩》、《詞》和《曲》,分別以唐詩、宋詞和元曲為主體,精選歷代詩詞曲作各100首彙集而成,引導中學生理解和感悟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並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與興趣,增強文學知識與哲理、提高寫作能力與技巧。 & 每篇內容設計如下: 【原文】《詞》兩冊共選出最經典的古詞100首。 【作者】深入淺出地描述作者創作的背景故事。 【注釋】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提昇閱讀力。 【名句】選出原作精華的句子與主旨,點出重點寓意。 【鑑賞】解讀原文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讓讀者體會古文意境與想像,得到不同的成長與啟發。 【今譯】將深奧的文章內涵和寓意白話語譯,有助於讀者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本書特色 1.挑選的詩詞平易近人,貼近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可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啟發。 2.書中鑑賞部分能提綱挈領,深入淺出地引領孩子進入古典詩詞的殿堂,增進閱讀能力的課外讀物。 3.所選畫作皆源於國際少年藝術大展的作品,是一套具有質感且賞心悅目的叢書,值得閱讀、更值得珍藏。
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詞(南宋~明清 )【全彩圖文版】
《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是寫給青少年的讀物,分為《詩》、《詞》和《曲》,分別以唐詩、宋詞和元曲為主體,精選歷代詩詞曲作各100首彙集而成,引導中學生理解和感悟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並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與興趣,增強文學知識與哲理、提高寫作能力與技巧。 每篇內容設計如下: 【原文】《詞》兩冊共選出最經典的古詞100首。 【作者】深入淺出地描述作者創作的背景故事。 【注釋】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提昇閱讀力。 【名句】選出原作精華的句子與主旨,點出重點寓意。 【鑑賞】解讀原文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讓讀者體會古文意境與想像,得到不同的成長與啟發。 【今譯】將深奧的文章內涵和寓意白話語譯,有助於讀者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本書特色 1.挑選的詩詞平易近人,貼近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可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啟發。 2.書中鑑賞部分能提綱挈領,深入淺出地引領孩子進入古典詩詞的殿堂,增進閱讀能力的課外讀物。 3.所選畫作皆源於國際少年藝術大展的作品,是一套具有質感且賞心悅目的叢書,值得閱讀、更值得珍藏。
中文閱讀策略研究 ----以《文心雕龍》「文術論」為理論視域
兼容東方與西方、兼採古典與現代,結合理論與實用,達到「體」、「用」之結合,這是本書的寫作主軸。在目前可見的諸多閱讀策略中,難免有重出反覆、疊床架屋之處。作者以為策略與策略之間應該是具有系統性的層遞關係,而且依從文本的屬性,並根據認知心理及大腦運思過程,將策略的擬定分成形式類與內容類,從基礎而進階,彼此環環相扣,依序遞進。文中所論述的七種閱讀策略可以處理現代中文文本閱讀時的多數問題,它們依序是︰「解碼策略」、「劃線策略」、「具象化策略」、「提問策略」、「推論策略」、「摘要策略」、「綜合比較策略」。這七者在內在思維及外在組織的層次性、順序性及連貫性,具有關聯性,它們可以個別獨立施行,但彼此又交互影響增補。
論語新解讀
★以非常口語化的詞彙注解《論語》,跳脫出傳統文言文方式,非常淺顯易懂。 ★從現代的觀念來解讀《論語》,重新解釋經典,更加生動有趣。 《論語》是舊的 但是讀法可以是新的 儒學經典裡的智慧 用現代人的語言重新解讀 再現孔夫子及其弟子的 課堂問答現場 《論語》記載著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紀錄,是本語錄體。 更是研究孔子學說暨儒家思想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始資料。 四書五經,乃儒家學術思想中心、固有文化之寶典:如《中庸》為本體論,《大學》為方法論,《易》是知識論,《詩》《書》是文學論,《春秋》是歷史論,《禮》《樂》是文化論,《孟子》是民生論;唯有《論語》最生活化、實用化,常在「詩云、子曰」的字裡行間,收到潛移默化之效,達到移風易俗之用,是為生活論,其「功力」比之《聖經》常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者以創意式概念,注釋孔子與弟子間的對話,重新賦予新氣象、新生命,使得「孔家店」諸子們,擺脫嚴肅的聖賢外殼,賦予更親切、更活潑、更生動的形象,永遠深入在我們的生活裡。
景午叢編(上編)〈精裝〉
景午叢編共收專著通論書評雜文等八十六篇,上編收通論書評雜文等六十二篇,內容限於詩詞散曲戲劇,名為「從詩到曲」;下編收專著二十四篇,都是考據性質的,內容仍以詩詞曲劇為主而旁及史傳與小說,命名為「燕臺述學」。雖有文白夾雜,但內容尚稱淺近而具啟發性。 本書特色 1.本(上)編收錄中國文學研究者鄭騫所著之詩詞散曲戲劇通論、書評六十二篇。 2.本書內容淺近而具啟發性,中國文學之初學或研究者均有受用。
景午叢編(下編)〈精裝〉
本編(下編(又稱「燕臺述學」,所收二十二篇皆為考據性文章,內容仍以文學作家及作品為主,而旁及史傳與小說。 註:有關元人雜劇之作,則不論其性質為何,一律收入上編,以便集中閱讀。 本書特色 1.本(下)編收錄中國文學研究者鄭騫所著之二十二篇考據文章,內容仍以文學作家及作品為主,而旁及史傳與小說。
修辭學發微(全一冊)
修辭學乃研究如何修飾語文詞句之一種學問。本書詳敘修辭學之理論與實用,蘊含楊樹達《中國修辭學》、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與陳介白《修辭學講話》三大家精華,不論初學或深研文章語詞者,皆能獲益良多。 本書特色 1.本書詳敘修辭學之理論與實用。 2.同時適於初學者與修辭學研究者。
詩賦詞曲概論(全一冊)
一、中國文學中之韻文,以詩賦詞曲四種為最重要。本書爰分為四編敘述之。 二、本書敘述方法,每編之體例相同。先述起源:詳論其原始形式與其成立之時代,及其所以成立之故。次述體製及其聲律:詳論體裁、結構、格律、聲韻等等,是為內容的。次述演進:詳論成立後之演變與進化,直至形式固定,不再演進為止,是為歷史的,並附錄名篇若干,首以示範例。 三、詩之敘述,上自皇古及三代之歌謠,下及《詩經》、《楚辭》,兩漢魏晉南北朝之詩篇樂府,至唐代之古近體詩為止。 四、賦之敘述,上自屈宋及荀卿之賦篇,下逮兩漢之古賦,魏晉六朝之俳賦。唐代之律賦,宋代之文賦皆附列焉。 五、詞之敘述,上自南朝之雜言樂府,唐五代之小令,下及兩宋之作。 六、曲之敘述,上自宋大曲、雜戲、金院本、元雜劇,下及明清傳奇,旁及小令散套等。 七、本書可供高中程度國文科教學之用,並可供一般文學上之參考及流覽。 本書特色 1.中國文學中之韻文,以詩、賦、詞、曲四種為最重要,本書分為四編詳述。上自皇古及三代之歌謠,屈宋及荀卿之賦篇、兩漢之古賦、魏晉六朝之俳賦、唐代之律賦、宋代之文賦,下及明清傳奇,旁及小令散套。 2.本書可供高中程度國文科教學之用,並可供一般文學上之參考及流覽。
古書修辭例(全一冊)
作者為成此書,遍閱經史考訂之書,旁及歷代文評詩話,雜家叢書二百餘種,總錄其修辭之文,得七百餘則,約十萬言,並附註評識,輯就六編:一、修辭總論;二、改易之例;三、增加之例;四、刪節之例;五、摹擬之例;六、繁簡之例。皆以實例為主,並且分別得失,使究學者便於參酌運用。 本書特色 1.本書收錄經史考訂、歷代文評詩話及雜家叢書等古書二百餘部,收錄七百多種修辭,堪為究學者必備參考書。
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
題畫詩,是繪畫與詩歌的新奇聯姻,是詩情與畫意相得益彰的創意組合。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出位之思,跨際創發,此中有絕佳之體現。本書考察題畫詩,提供九個研究選題,杜甫開創詠畫之技法與層面,堪稱斯學之典範。蘇軾與蘇門、黃庭堅與江西詩派,宗師杜甫,題詠花、竹、鳥、蟲、墨梅、墨竹,亦多興寄象外,比德於君子。又往往以禪入詩,體現遊戲三昧、不犯正位之禪機禪趣。題詠山水、駿馬,尤其擅長遠勢之經營、神韻之凸顯、意境之拓展,要皆攸關文學之源流正變、因革損益。就題畫之流風遺韻而言,本書選擇清人題詠王昭君圖畫,近代潘天壽花鳥畫題詠,探論其因革流變,離合優劣。本書可作題畫之教材,動畫之腳本,美學史學藝術史之研究課題。
焦循《毛詩補疏》探究
清代學術以考據學著稱,揚州學派則為有清樸學最重要之流派之一,其間學者除王念孫、王引之、汪中等允為翹楚之外,焦循亦堪與匹配。焦循一生殫精竭慮於學術,舉凡經史、天文曆算、詞曲詩文、醫藥建築,皆廣渉獵,博約有得,阮元譽之為「通儒」者也。焦氏撰著等身,除《雕菰樓易學》、《孟子正義》等為學界推崇外,其研《詩》之作,亦為畢生心力之所萃注。焦氏嘗撰《毛詩傳箋異同釋》、《毛詩地理釋》、《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係針對王應麟《詩地理考》、陸佃《埤雅》、羅願《爾雅翼》之疏失缺漏、補苴彌縫,並檢視省察毛《傳》、鄭《箋》、《正義》說《詩》之異同、訓詁之得失;而《毛詩補疏》則前述三書之增損合錄本。本書之撰,旨在析述《毛詩補疏》一書之體例內容、辨析焦循批駁前人之說之得失、探究焦循釋詞所用之訓詁方法、以及治《詩》予後學之啟示等。
聖學根之根第七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
《聖學根之根第七冊》所收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不淨觀頌〉以及〈省庵大師四念處頌〉,均屬佛典中的入門經典;〈雍正皇帝上諭〉一篇指出三教同源且皆得取法,發人深省。本書以較大字體編排原文,增加注音、加上底色外,並配入莊嚴的佛教畫像,以全彩印製,是良好的佛教入門讀本。 & 《聖學根之根第七冊》收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雍正皇帝上諭〉、〈佛說十善業道經〉、〈省庵大師不淨觀頌〉以及〈省庵大師四念處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與〈佛說十善業道經〉為佛教經典,講述善惡因果;〈雍正皇帝上諭〉闢講儒釋道三教優劣,最終歸於「三教同源」之旨;〈省庵大師不淨觀頌〉與〈四念處頌〉則用詩句比譬色相皆空,勉人盡去執著而得自在。以上所錄諸篇,均可使讀者藉由記憶讀誦,嫻習佛家思想。
聖學根之根第五冊:孝經.百孝詩(國語注音版)
《聖學根之根第五冊》所收錄〈孝經〉、〈百孝詩〉,前者是傳統文化中關於孝道的經典教材,後者則是稱揚孝行故事的百首七言詩,有利誦讀。本書以較大字體編排原文,增加注音及配色古雅不失純真的插圖,並以全彩印製,是良好的傳統文化讀本。 《聖學根之根第五冊》收錄〈孝經〉及〈百孝詩〉。〈孝經〉及其序為儒家經典之一,以孝為核心,闡述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為各代公認儒學經典,至有「以孝經統群經」之說。〈百孝詩〉則出自清代俞葆真《百孝圖說》珍貴善本中所附的百首七言詩,為民間稱揚孝道的佳作,形式亦易於誦讀記憶,使童蒙於誦讀中潛移默化,於建德修業皆有助益。
賴惠川竹枝詞研究-以《悶紅墨屑》、《續悶紅墨屑》為主要線索
嘉義文人賴惠川(1887-1962),橫跨晚清、日治與戰後時期,是臺灣極為重要的傳統詩人。在寫作形式上,賴惠川學習新詩作法,跳脫舊詩平仄規則之束縛,同時他也運用大量方言、俗諺與童謠來寫作竹枝詞,讓竹枝詞的形式充滿實驗性精神;在題材內容上,他將臺灣早期的風俗、信仰、節慶、地理景觀、地方特產、天象氣候、社會現象,以及百姓生活的各類情狀寫入竹枝詞中,是臺灣早期歷史、文化的最佳教材與範本。
踏破荊棘,締造桂冠----王白淵文學研究論集
二○一五年──王白淵逝世後的五十周年,明道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協同中國文學系暨國學研究所於二○一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假王白淵的故鄉二水鄉為他舉辦「王白淵逝世五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連結了周益忠、林良雅、唐顥芸、劉怡臻、林水福、蕭水順、余境熹、李盈賢、蔡佩臻、謝瑞隆、王文仁、李桂媚等諸位學者專家從其生命情意、文藝淵源、思想與信仰、詩藝美學等面向詮釋其文學成就。會後,匯整、收錄關於王白淵的研究論文選,名為《踏破荊棘,締造桂冠──王白淵文學研究論集》,透過文學、文化、藝術多面向的探討,藉以闡釋王白淵在台灣文壇的歷史光影與時代意義,一窺王白淵如何穿越荊棘之道,締造詩人的桂冠。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解析
晚唐詩人司空圖,自道「第一功名只賞詩」,筆下詩品二十四則,以詩品詩,意境朦朧,餘情繚繞,猶如風姿花傳,別具幽玄之美。與其執是生非,視為習藝方術,寧是意會道術周流,無所不在。此書託名賞析,實乃援薪生火。 篇章析為十卷,聊序次第;筆法橫生蔓衍,以廣意象。全書秉談藝之旨,運解析之法,考據格物,禪喻心析,鉤玄上溯老莊,取譬不避武俠,諸文互涉相照,每似鏡月水花,淵澄取映,讀來輕快明朗,意境會心不遠。子曰「游於藝」,易云「說諸心,研諸慮」,作者漸積而久,此番象外試筆,悠而遊焉,興之所至矣萬象畢羅,意之所隨焉吹萬不同,詩藝所謂「味外之味,象外之象」者,於此可以觀玩而未可執焉。 編輯小語: 晚唐詩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是「以詩評詩」的文學批評著作。《二十四詩品》由二十四首詩組成,每首均是十二句的四言詩,將詩的構成、意境和品味分為二十四個品目來說明。它不僅以形象化的語言來描繪出各種詩歌風格的特點,而且從創作的角度深入論述詩歌意境的藝術風格、美學本質,對詩歌創作、評論與欣賞等方面有相當大的貢獻。因此,它既為當時的詩壇所重視,也成為了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的重要著作。 本書《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解析》將以司空圖詩品二十四則為底本,用現代文來解讀其中的禪趣奧義!
好花祇向美人開
古典詩可貴之處,不在乎優美的文藻與和諧的韻律,而在乎情感的自然抒發,誠摯感人,一如姜白石所云「自然高妙」。詩無新舊,意有古今,在「意象」的經營方面,古典詩與新詩並無二 致。 本詩集以「好花祇向美人開」為書名,乃呼應晚唐羅隱〈水邊偶題〉詩句「野水無情去不回,水邊花好為誰開?」而來。本集錄詩凡一百八十三首,含古體詩十一首,餘皆近體詩也。 本集細分為八輯:「醉芳吟稿」,流連花間,醺然成章;「步瀛采風」,記環島旅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浮生雜詠」,乃生命之歌詠呈顯;「閒情野趣」,因遊冶而生趣;「高山流水」,記至親好友之相知相惜;「甲午吟稿」與「乙未詩鈔」,各寫於當年,因山水而發詩興;卷末「撫今追昔」,則懷古撫今之作。全集有寄情山水、游目騁懷之作,亦多酒酣耳熱、即興賦詩之篇。以情韻天然為務,不事雕琢,冀於古人詩境之外,另開一新局。
聖學根之根第三冊:增廣賢文.笠翁對韻
《聖學根之根第三冊》,收錄〈增廣賢文〉及〈笠翁對韻〉。在貼近生活與品德基礎教育的第一冊及增廣歷史文化見識的第二冊後,第三冊將增進讀者對名家經典與文學美感的認識。〈增廣賢文〉擷取各家名典金句及民間俗諺,用字平易親切,同時具趣味與實用價值;〈笠翁對韻〉則以各平韻作對偶聯句,對仗工整、典故詳實,兼具實用與文學之美。 & 本書特色 & 《聖學根之根第三冊》所收錄〈增廣賢文〉、〈笠翁對韻〉,是傳統文化中學童教育的經典之一。本書以較大字體編排原文,增加注音及插圖,並以全彩印製,增進閱讀的趣味且幫助記誦,是良好的傳統文化讀本。
聖學根之根第四冊:幼學瓊林
《聖學根之根第四冊》所收錄《幼學瓊林》,為明代儒士程允升寫成,原名《幼學須知》,又名《成語考》、《故事尋源》,為明清時學童必讀的教材。經清代儒生鄒聖脈校訂,更名《幼學故事瓊林》,簡稱《幼學瓊林》。其形式為對句,有助讀者讀誦記憶;而內容則包羅萬象,囊括天文地理、時序歷史、人事器物等各類典故,有助於增廣學識及作文應用。本書接續於第一至三冊之後,堪稱在基礎上建造樓房的磚瓦,是兼具形式與內容的良好讀本,提供讀者豐富的文學與知識饗宴。 & 本書特色 & 《聖學根之根第四冊》所收錄《幼學瓊林》,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經典教材,其中含有大量的對句和典故。本書以較大字體編排原文、增加注音,並以彩色底圖增進其美感,供讀者嫻習記誦,是良好的傳統文化讀本。
新注新譯唐宋名家詞選
本書收錄唐宋間著名詞家李白、李清照、李煜等人的作品,內容除作 者簡介、注釋、語譯、評賞外,並分析其牌考、詞旨、作法與詞譜,例言中亦舉例詞的作法與專有名詞,是研讀"詞"的最佳參考。
人言詞話
這六十位詞人,自張志和至納蘭性德,橫跨唐、宋、金、元、明、清數朝,有些是眾所周知的文豪,有些名氣不揚,但作品卻各領風騷,實不容小覷,筆者就所熟知者加以介紹,以詞言詞,略敘賞析心得。 & 唐詩式微,宋詞代之而起,各領風騷數百年。作者自幼嗜愛詩詞,對宋詞一千三百三十餘家、一萬九千餘篇詞作,歴時七十餘載,幾經披閱,屢加揣摩,深覺箇中興味無窮,華麗粲然。尤其當中若干詞人,思緒纖柔、意境宏闊、遣詞典雅、敘情雋逸,讀之神恬腦暢、感慨良多。特選其中六十位名家,簡介其生平履歴,採摘其精髓佳句,略敘淺見,獻曝於高明,藉能共同析賞中國優美古典文學之奥妙。 & 本書特色 & ★作者繼《人言詩話》之後的另一心力奉獻。 ★收錄六十位歷代著名詞人,自張志和至納蘭性德,橫跨唐、宋、金、元、明、清數個朝代,作品各領風騷,精采令人回味。
四庫全書館研究.上冊
本書通過對四庫館全面的研究,糾正以往一些相關論述的錯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發掘、爬梳和分析,進一步推進四庫學研究。四庫館的設置及其運作模式,對於乾隆及以後清廷各修書館的設置與運作,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探討和總結四庫館的設置與運作模式,可謂研究中國古代設館修書現象提供絕佳的範例。
四庫全書館研究.下冊
本書通過對四庫館全面的研究,糾正以往一些相關論述的錯誤。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相關史料的發掘、爬梳和分析,進一步推進四庫學研究。四庫館的設置及其運作模式,對於乾隆及以後清廷各修書館的設置與運作,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探討和總結四庫館的設置與運作模式,可謂研究中國古代設館修書現象提供絕佳的範例。
李白.杜甫.白居易詩選
同時代的三大名家,各自揮灑出歷久彌新的輝煌詩作。《李白杜甫白居易詩選》集三大名家於一爐,再現膾炙人口的唐詩經典,喜歡閱讀唐詩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春秋曹劌形象之研究
春秋魯將曹劌,生卒年不詳,先秦至漢代諸家書籍著墨此人事跡,然褒貶不一,難究其實,後世史家據其所信,互辯於歷朝歷代,時至今日仍受學者探討與爭論。本書架構以先秦至漢代十部記錄曹劌形象之史料為核心,並分析漢代之後歷代六十位學者評論曹劌之觀點,藉此重整曹劌史料及形象,最終以出土文獻《曹沫之陣》進行對照,使其深入探討曹劌形象。本書研究方法兼併經學、史學、考據學、文字學、聲韻學等領域,全面性分析魯將曹劌之真實形象。春秋時代,亂世之期,與管仲匹敵者,唯曹劌也,其人兼併智、忠、勇之才,然後世多以刺客譏之,殊不知「時勢造英雄,英雄再造時勢」,曹劌、管仲之謀,將全數揭密。
近百年來日本學者《三禮》之研究
「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三禮》───《周禮》、《儀禮》及《禮記》則在中國學之中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無庸贅言。日本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亦頗多,尤其在一九○○年以後的一百五十年左右,其總量相當龐大,堪稱日本《三禮》研究的「黃金時代」。但其絕大部分的論著,尚未翻成中文或其他語言,海外學者難以參閱。本書是梳理日本學者近代以來研究《三禮》的龐大文獻中的問題意識、研究內容、主要觀點、研究史上的影響以及其學術意義,並且在卷末附上相關研究的論著目錄來成冊的。筆者庶幾中文界的學者、研究生以及讀懂中文的漢學家,透過本書的評述能夠理解日本學者近代以來對《三禮》研究的主要見解,以期相關研究更爲豐富。
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
從詩經、楚辭、樂府古詩、艷歌宮體,直到閨怨詩和花間詞,以男性為中心的詩詞創作隱藏了多少釋放情慾的性符碼?古代才女們又是如何突破傳統,拓展出新的女性視野? & 一部探討中國文學中的婦女及婦女文學的文學批評力作,結合古典文學傳統批評與現代西方批評理論,特別是以女性主義批評理論梳理文本中的女性和女性作者問題,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風騷精神」與「豔情趣味」這兩大源流對立與融合之趨勢作為探討主軸,獨到分析了政治與愛情、文人與女性、詩歌與音樂的複雜關係,融合引人入勝的詩詞鑒賞與多所創新的理論探討為一爐。 & 本書特色 & ★國際知名學者孫康宜、李奭學、張宏生聯合推薦 ★融合中西方文學批評理論,探討中國古典詩詞的專論,格局宏闊,立論別開生面!
聖學根之根第二冊:四字鑑略.龍文鞭影
《聖學根之根第二冊》,在傳統文化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收錄〈四字鑑略〉及〈龍文鞭影〉兩篇,為明清以來蒙童歷史教育的名典。 〈四字鑑略〉採用四字一句的形式,將遠追盤古、近至明清的中華民族千年歷史興衰融入其中。〈龍文鞭影〉則以上平十五韻、下平十五韻為韻腳,融中華歷史故事與掌故於其中。兩者皆有助讀者誦讀嫻習、加深印象。
中國詩詞名家名句名句分類辭典
本書是作者詩詞名著《中國詩詞名句析賞辭典》(又名《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一書的姊妹書,分二部分:一、《歷代詩詞名家名句辭典》,二、《歷代詩詞名句分類辭典》。 一、《歷代詩詞名家名句》,以中國歷代詩詞名家為單位,從先秦到民國的詩人詞家,全依作者出生潮代和年代的先後排列,將同一詩人的詩詞名句佳句,全收集在一起。 二、《歷代詩詞名句分類辭典》,將歷代詩詞名句佳句,按詩意性質,分編成25類,每類詩句按首字筆劃排列,查找欣賞方便。 全書詩詞名句琳瑯滿目,隨手翻閱,美不勝收。是查找中國歷代詩詞名句及其作者詩題出處的最佳工具書。 全書將中國歷代詩詞名家,所寫膾炙人口名句,按詩人年代排列.另依名句詩意分成25類編排.名詩佳句全在本書,琳瑯滿目.查找方便.是研究欣賞中國詩詞和從事寫作編輯必備工具書。
白居易《新樂府》註解
唐代詩歌光耀璀璨,在近體詩奪目的成就下,各詩體也有不俗的表現。其中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風格可謂獨樹一幟。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主旨,而這五十首《新樂府》正是此二言之具體象徵。一如白居易在其自序所言,《新樂府》是「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因此寫實諷刺意味極重,不僅繼承了杜甫「三吏三別」等詩作的精神,更開啟了影響一時的「新樂府運動」。透過白居易的這些詩作,距離中唐已有千年之遙的現代人,也可一窺當時社會現實的沉痛。 白居易之詩作被稱為「老嫗能解」,而《新樂府》標榜的特色之一即為「質而徑」,平易大眾化。然時空變遷,過去親切的用詞或已轉為今日費解之典故。是以本書編者旁徵博引,透過淺顯之註解,望讀者能毫無隔閡,親身品味白居易引吭高歌下之苦心。
宋詞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1):唱情歌、論時政,宋代文青的面貌,原來藏在宋詞裡!
讀宋詞,就像穿越八百年回到古代當文青; 讀宋詞,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人性裡真摯的情感。 & ■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不管是抒發愛恨情愁,還是針砭國家大事,通通可以寫成詞。 & ․你以為,李宗盛跟女歌手們的風花雪月是現代的特產? 其實宋代的柳永才是真正的高手。 & ․你以為,把好幾首歌的各取出一句詞,再組合成一首歌,是現代流行歌曲的新招? 其實這種手法早就有了,連蘇軾和辛棄疾都寫過。 & ․談相思,沒有人比得過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論熱血,岳飛的「怒髮衝冠」更是天下無雙。 華語詞神方文山曾說,宋詞是他創作的養分,也可以是你的! & 如果你崇拜阿信、林夕、青峰、張懸、陳綺貞、方文山、李宗盛, 曾經聽著他們的詞,聽得熱血沸騰,淚流滿面, 那你一定會愛上,這些現代歌詞的始祖:宋詞。 & 宋詞跟現代歌詞一樣,與音樂緊密相連。 詞人根據樂譜格律,寫下自己的喜怒哀樂, 再經由歌妓的美妙歌喉演唱、詮釋,四處傳唱。 宋詞透過優美精鍊的文字,詠嘆千古不變的生離死別、愛恨情愁; 這些詞還活著,讓我們深深為之觸動, 帶我們跨越時空的阻隔,與宋代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 & ■你也能成為填詞高手: 一曲新詞酒一杯,搞懂宋詞的規則,你也能一秒變文青 Step 1:搞懂詞的發展、禁忌、結構與布局,打好穩固根基。 Step 2:拜見寫詞老祖宗,聆聽故事,笑看趣聞八卦、學習人生智慧。 Step 3:了解宋代勁歌和傷心情歌金曲榜,領略大師的千古名作之美。 Step 4:學會意境營造小撇步,摸清西樓、東風、月、水、香爐、欄杆等意象的妙用。 & ■本書特色: ◆60篇短篇文章,輕鬆認識宋詞發展、著名詞人軼事和重要詞作欣賞,瞬間提升中文力! ◆60則文末附加的有趣「延伸知識」,讓你觸類旁通,擴充知識。 ◆豐富的宋詞背後知識,是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中文課外讀物。 ◆附錄文青必備填詞詞譜,不管是宋詞或現代歌詞,一次就上手!
給孩子的詩詞
《給孩子的詩詞》是當今中國古典詩詞影響最大、絕無僅有的葉嘉瑩女史的心血之作。中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和詞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葉嘉瑩親自編選,將自己心目中最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的中國古詩詞結集成冊。 & 《給孩子的詩詞》共收錄作品218首,不同風格的177首中國古代經典詩作、41首經典詞作,以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帶給孩子感動和召喚,提升孩子的心靈品質,培養他們成長為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 & 《給孩子的詩詞》重繪中國古典詩詞版圖,確立經典標準。作家、篇目、版本的擇選,都體現編者一以貫之、別具慧眼的文學理念與美學目光。以「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為唯一標準,嚴格精心編選。 & 《給孩子的詩詞》因編者葉嘉瑩的眼光,這部選本以其品質的優秀和獨到,會給孩子留下一部傳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