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知識手冊(一)古籍知識(再版)
國學範圍廣泛,牽涉知識甚夥,市面上少有著作能全面而有系統地蒐集這些基本的國學知識。幸好有這本《古籍知識手冊》,將國學知識進行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可說是國學必備入門書。本套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古籍知識」,內容包含版本、目錄、辨偽、輯佚等方面的知識;第二部分是「漢語知識」,內容包含文字、音韻、訓詁、語法、詞彙、修辭等方面;第三部分是「文化知識」,內容包含天文、地理、曆法、禮俗、宗法制度、姓氏、稱謂、諡法、避諱等知識。為方便檢閱,分為三冊,以便讀者檢閱。
古籍知識手冊(二)古代漢語知識(再版)
國學範圍廣泛,牽涉知識甚夥,市面上少有著作能全面而有系統地蒐集這些基本的國學知識。幸好有這本《古籍知識手冊》,將國學知識進行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可說是國學必備入門書。本套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古籍知識」,內容包含版本、目錄、辨偽、輯佚等方面的知識;第二部分是「漢語知識」,內容包含文字、音韻、訓詁、語法、詞彙、修辭等方面;第三部分是「文化知識」,內容包含天文、地理、曆法、禮俗、宗法制度、姓氏、稱謂、諡法、避諱等知識。為方便檢閱,分為三冊,以便讀者檢閱。
古籍知識手冊(三)文化知識(再版)
國學範圍廣泛,牽涉知識甚夥,市面上少有著作能全面而有系統地蒐集這些基本的國學知識。幸好有這本《古籍知識手冊》,將國學知識進行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可說是國學必備入門書。本套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古籍知識」,內容包含版本、目錄、辨偽、輯佚等方面的知識;第二部分是「漢語知識」,內容包含文字、音韻、訓詁、語法、詞彙、修辭等方面;第三部分是「文化知識」,內容包含天文、地理、曆法、禮俗、宗法制度、姓氏、稱謂、諡法、避諱等知識。為方便檢閱,分為三冊,以便讀者檢閱。
字句鍛鍊法〈定稿本〉
細說作文修辭的祕訣 綿延五十八年完成的大書 2022年全新定稿本 黃永武教授對中國古典和新文學深入體悟之後,高明創製的修辭文論,考量懇切而週詳,旁徵博引,對於現代人作文屬稿的秘密、過程、甘苦、突破,無不以實際貼切的方法加以剖析討論,古今中外雄文蔚采之句例集於一書,美不勝收。本書初版於一九六八年,是臺灣最早的修辭書,其後歷經三度大幅增訂改版,二○二二年最新定稿本臻於完善,盡顯作者治學立言之堅毅和功力,為學子研究寫作的指南,教學、自修、賞讀的良友。
漢字裡的故事(二)藏在漢字裡的古代風俗史
從漢字裡的故事,了解古人有趣的風俗 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哪些獨特的風俗? 對於古人而言,祭祀為什麼如此重要? 他們是如何祭祀的? 要獻祭那些動物?要用到那些物品?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舉動? 他們如何舞蹈?如何唱歌? 如何到別人家中作客? 古人的審美觀如何? 這些問題,古人都在造字時,把答案藏在漢字中 每個漢字的字形演變,都述說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本書精選96個能展現古人風俗的漢字,詳細介紹每一個漢字的演變,從字形入手,講解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生活形態、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深入了解古人文化。 「福」是恭敬地捧著酒器供獻於祭臺上;「卜」是龜甲灼燒後的裂紋 「慶」則是用心捧著鹿皮去別人家裡慶賀,而「眉」是一隻大眼睛上有好看的眉毛 每個漢字不僅有故事,也有不同的遭遇! 哪些字光看長相就知道它要說什麼? 哪些字被誤用、錯用了一兩千年? 哪些字命運多舛,讓人完全忘了它原本的意思? 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作者許暉常常被漢字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 藉由一個個漢字的深入研究,本書以最淺顯有趣的一則則小篇章,呈現三千多年前古人多樣的風俗,讓你了解古人如何祭祀?如何跳舞?如何到別人家中作客? 打開漢字裡的文化奧祕,再現古代人的生活日常! ※「漢字裡的故事」系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生活史》已經出版,《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博物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家國志》將陸續出版,敬請期待!
漢字裡的故事(一)藏在漢字裡的古代生活史
從漢字裡的故事,了解古人真實的生活 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到底是怎麼樣生活的? 他們吃什麼?喝什麼? 穿什麼樣的衣服? 住什麼樣的地方? 住的地方會講究什麼? 他們怎麼出行趕路? 打獵時會遭遇什麼趣事? 日常生活中會用什麼物品? 有什麼是他們珍視的東西? 這些問題,古人都在造字時,把答案藏在漢字中 每個漢字的字形演變,都述說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本書精選101個能展現古人生活的漢字,詳細介紹每一個漢字的演變,從字形入手,講解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生活形態、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深入了解古人文化。 「炙」的意思簡單明瞭,就是一塊肉放在火上烤。 「臭」則是狗聞著氣味尋蹤追跡,但「家」卻是屋子裡養了頭豬? 「乘」是爬到樹上去瞭望敵情? 每個漢字不僅都有故事,也有不同的遭遇! 哪些字光看長相就知道它要說什麼? 哪些字被誤用、錯用了一兩千年? 哪些字命運多舛,讓人完全忘了它原本的意思? 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作者許暉常常被漢字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 藉由一個個漢字的深入研究,本書以最淺顯有趣的一則則小篇章,呈現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生活,讓你了解古人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住在什麼樣的地方? 打開漢字裡的文化奧祕,再現古代人的生活日常! ※「漢字裡的故事」系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風俗史》、《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博物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家國志》將陸續出版,敬請期待!
現代語境中的國語文教育
本書收錄的是作者近年來針對國語文教育所發表的四篇專題論文,透過了教科書、報刊雜誌及相關專著以探索新文化運動以來國語文教育的發展,論涉了重要教材、教法的內涵及其演變,對語文教學領域具有實績的專家亦有深入的探討。本書從國語文教育在現代語境裡提出的種種設想和方案切入,既希望理解其變化脈絡,也期盼能經由對過往論述的反思,而對未來的方向產生積極的參考作用。
迦陵各體詩文吟誦全集:14種文體×310篇經典詩文,葉嘉瑩吟誦傳承之作【附QR code線上音檔】
當代講授詩詞最負盛名、影響力最為深廣的國寶級學者葉嘉瑩親自選編、吟誦匯集14種文體、310篇經典詩文,最完整的吟誦傳承之作傳承古典詩文意蘊之美隨書附QR code,古典平仄韻律隨掃隨聽讓跨越世紀的聲音,演繹延續千年的文化遺產「作為一個終身從事古典文學教育的96歲的老人,我以為吟誦是體會中國各體古典文學意蘊之美的一個重要途徑。」——葉嘉瑩葉嘉瑩老師是譽滿海內外的中國古典文學權威學者,致力推動古典詩詞在海內外傳播。她也是將西方文論引入古典文學從事比較研究的傑出學者,其詩論新意迭出,別開境界,對學界產生重大影響。高齡97歲的葉嘉瑩老師,在講台上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迄今已經七十餘年,足跡遍及全球各地,所教過的學生有幼稚園的小朋友,也有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從青年到老年,可以說是有教無類的教育典範。而傳承中華古典詩詞的吟誦,是葉嘉瑩老師晚年最大的心願。本書由葉嘉瑩老師親自選編,涵蓋中國古典詩賦詞曲駢散文等多種文體,共計310篇經典詩文。並特別收錄葉嘉瑩老師關於吟誦的代表性論文和講稿,完整地展現了她對吟誦的理論研究和闡釋。搭配426支吟、誦兩種不同演繹版本的音檔,不只是迄今最完整的一部吟誦合集,更是集大成之作!引領讀者一同品味古詩文的現代情。★14種文體——囊括中國古典詩賦詞曲駢散文等多種文體★310篇——親自臻選中華傳統文學大家代表作★426支音檔——演繹古典平仄韻律的吟誦,傳承古典詩文意蘊之美★70餘年躬耕教育——傳承古典詩詞的吟誦為其晚年最大的心願★特別收錄〈談古典詩歌中興發感動之特質與吟誦之傳統〉、〈葉嘉瑩先生論吟誦〉,兩篇吟誦相關的論文和講稿,完整展現葉嘉瑩老師對吟誦的理論研究和闡釋「遺音滄海如能會,便是千秋共此時!」
文選李善注:附清胡克家考異(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蕭統與文人共同編纂。歷代注者眾多,其中以唐高宗時李善所注六十卷被認為最佳,又宋孝宗淳熙年間尤袤所刻李善注本對後世影響最大。 本書特色 1.&&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2.&& &歷代注者眾多,其中以唐高宗時李善所注六十卷被認為最佳。 &
經史百家雜鈔(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清人曾國藩編纂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共二十六卷,所選分為論著、辭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傳志、敘記、典志、雜技等十一類。 本書特色 1.&& &由清重臣曾國藩編纂的一部文言散文選集。 &
東坡七集(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別集名,北宋蘇軾著,共一百一十卷,有《東坡集》、《後集》、《續集》、《奏議集》、《外制集》、《內製集》、《應詔集》七種。據現存最古版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及清光緒年間繆荃孫校刊本,編訂而成。 本書特色 1.&& &北宋蘇軾文集。 2.&& &據現存最古版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及清光緒年間繆荃孫校刊本,編訂而成。 &
續古文辭類纂(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黎庶昌選輯,成書於光緒十五年,共28卷上中下三編,收文449篇。此編將姚鼐《古文辭類纂》書予以擴增。姚書始自《戰國策》不及六經;黎書乃補經、子為上編,又據《經史百家雜鈔》之目補列敘記、典志兩類。姚書不錄史傳;黎書乃補史為中編,採選史記、漢書、資治通鑑諸文。下編選清文,但亦限於方苞、姚鼐前後。此書主要在拓展選文領域,改纂編體例,匡補姚書之不足。近代文總集。 本書特色 1.&& &黎庶昌選輯,將姚鼐《古文辭類纂》書予以擴增,收文449篇。 2.&& &近代文總集。 &
陸放翁全集(全六冊)拆封不可退
南宋著名詞人陸游的詩詞文全集,本局四部備要版本共一百五十三卷,分《劍南詩稿》八十五卷並附逸稿,《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書》十八卷附音釋。是為《陸游集》即《陸放翁全集》。 本書特色 1.&& &南宋著名詞人陸游的詩詞文全集。 2.&& &分《劍南詩稿》八十五卷並附逸稿,《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書》十八卷附音釋,又名《陸游集》。 &
小倉山房詩文集(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清詩人袁枚所作詩集。全書共八十二卷,編年詩集三十七卷、補遺二卷、文集二十四卷、續文集十一卷、外集文八卷。小倉山房為其居室名。 本書特色 1.&& &清詩人袁枚所作詩集,清乾嘉時期代表性詩作。
宋六十名家詞(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本書是明毛晉所編選的宋詞總集。全書收錄晏殊《珠玉詞》至盧炳《烘堂詞》等共六十一家(北宋二十三、南宋三十八家),每家後均有介紹詞人和作品風格的跋文。內含明末毛氏汲古閣刊及清光緒十四年汪氏振綺堂刊本。是現存匯刻宋詞中刻印最早的一部總集。《四庫全書總目》謂此書「蒐集頗廣,倚聲家咸資採掇」。 本書特色 1.&& &明毛晉所編選的宋詞總集,是現存匯刻宋詞中刻印最早的一部總集。 2.&& &《四庫全書總目》謂此書「蒐集頗廣,倚聲家咸資採掇」。 &
元曲選(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本書為明代人臧懋循編的戲劇選集,其中收錄了九十四種元人的戲劇作品和六種明初的戲劇作品,合計一百種,故又稱為「元人百種曲」。在眾多明人的元曲選本中,本書是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元劇主要作家和作品都被收羅在內,經編者的整理校訂,科白俱全,最便閱讀,值得收藏。 本書特色 1.&& &明代人臧懋循編的戲劇選集,其中收錄了九十四種元人的戲劇作品和六種明初的戲劇作品,合計一百種,故又稱為「元人百種曲」。 2.&& &本書是元曲選本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
漢語動貌的歷史語法研究
本書所要討論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一、動貌的定義;二、諸家對漢語動貌現象的見解及我們的質疑;三、動貌在句中承擔的語法功能及所形成的體系;四、動貌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形;五、動貌有關(「了」、「著」和「過」)的助詞之歷史演變。
十八家詩鈔(全四冊)拆封不可退
本書為古代詩歌選集,清曾國藩編選,共28卷。此書分詩體,各體按入選詩人時代先後編次。十八家為魏晉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朓六家,唐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李商隱、杜牧八家,宋蘇軾、黃庭堅、陸遊三家,金元好問一家,共選古、近體詩6599首,有評點和校注。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古代詩歌選集,由清重臣曾國藩編選。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套書)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下)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上)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北美耄齡桑榆自吟(七)
本書內容以詩詞體裁紀錄作者耄齡在北美生活點滴,採紀年方式。正是:往事過烟雲,今已耋老人,生活多少事,點滴望留痕。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my familyHolly,Anna,Joe,Emilie,Joy,Eric,Scott,Ellie,Sheree,Jon,Ruby,Patricia,Zach,Lucy,Julian。
宋詩選註 <增訂本> (5)
系列總說: 錢鍾書是當代博學鴻儒,也是民國以來最傑出的文學家之一。錢氏文學創作《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早已膾炙人口;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等書,也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比較文學的經典作。夏志清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推崇《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亦是最偉大的一部」。 & 錢氏之著作坊間早年充斥舊刻之複印、盜印,即或重排亦多脫謬訛誤,不忍卒睹。我們推出的《錢鍾書作品集》則是錢氏生前認可之最終增訂校對的定本,增補及附錄皆是錢氏親自提供的資料,經仔細校訂整理才面世,讓愛書人得以在「讀書首重善本」的樂趣下,細細品味在世界文學上卓然自成一家的錢鍾書作品。 & 宋詩選註: 本書對柳開、晏殊、柳永、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秦觀、黃庭堅、楊萬里、陸游、文天祥等八十位詩人的近三百首宋詩的獨到評注。 & 是宋詩選本的經典,選詩極有特色,註釋翔實。每一詩人前有小傳,作者高屋建瓴地對宋代詩人的個性以及宋詩的淵源發展、成敗得失,乃至古典詩歌的基本理論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和梳理,旁徵博引,語妙天下。
古典詩的現代面孔:「清末一代」舊體詩人的記憶、想像與認同
本書是聚焦於「清末一代」(生於清亡前二十年間之社會世代,1890-1911)舊體詩人的首部著作,所關注的十位詩人包括:遜清皇族溥儒與溥傑、袁氏子弟袁克權與張伯駒、汪系文人陳公博與胡蘭成、國軍將領羅卓英與李則芬、中共作家蕭軍與聶紺弩。他們從屬的政治或文化群體在一定程度上有與時遞進的情況,其詩作兼具共時性與歷時性,反映出二十世紀中國複雜的時局,也呈顯了現代舊體詩豐富多變的內涵。本書尋繹他們作品中的記憶、想像與認同。(博雅集林.文學10)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視頻篇
.邊聽邊讀 每篇文章配有專屬音頻,一掃即收聽 .精彩動畫 動畫以生活出發,精彩演繹文學經典 .輕鬆解讀 五分鐘妙解詩文輕鬆重點學習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由「知書」製作及出品,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課程分為「音頻篇」和「視頻篇」,輔以紙書版本,方便學生在閱讀中國經典古詩文的同時,可以利用音頻或短片加深對詩文的了解,豐富學習體驗。 由中學中文科名師蒲葦編著及主講,妙解100篇經典詩文,更涵蓋了DSE範文及必學之經典,領略詩文之美之餘,更能靈活應用於生活。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
.邊聽邊讀 每篇文章配有專屬音頻,一掃即收聽 .專業內容 大學及中學名師通力合作內容專業紮實 .深入賞析 原文誦讀和詳解詩文重點,學生輕鬆讀懂古詩文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由「知書」製作及出品,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課程分為「音頻篇」和「視頻篇」,輔以紙書版本,方便學生在閱讀中國經典古詩文的同時,可以利用音頻或短片加深對詩文的了解,豐富學習體驗。 由賴慶芳、黃坤堯、招祥麒、曹順祥四位中國文學名師撰文賞析並主講,妙解100篇經典詩文,更涵蓋了DSE範文及必學之經典詩文,深入解讀,感受詩詞散文之美。
文協精神臺灣詩
這片土地長出來的臺灣詩── & 探勘一百年前文協志士們豐美多元的古典詩詞, 以淺近易解的詮釋與當代社會對話。 & 遙想百年前成立的文化協會,著眼關懷臺灣人的精神與價值,結合仕紳階層與知識青年,共同致力臺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包括在各地辦演講會、巡迴電影放映、發行報紙雜誌、設置讀報社、辦理夏季學校、創立中央書局等各種途徑,喚起民心覺醒,宣揚民主理念、掀起一波波的臺灣新文化運動,影響深遠。 & 在這些文協志士們所創作的古典詩篇詞作裡,可以看見殖民統治下的他們:追求自由民主、反殖民意識、關心弱勢民眾、批判迷信、重視女權、土地認同、對臺灣文化及庶民生活的關注等精神。 & 然而這些情懷,與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並無差別: & 「歷劫尚當甘墜落,幾生修得到芳菲?」 ──林幼春〈獄中感春賦落花詩以自遺〉 因治警事件而入獄服刑的林幼春,將自身際遇緊扣落花來抒懷,描述自己堅定不悔的志向與純潔的節操不染雜塵。 & 「風濤萬里重洋隔,欲吐哀音只賦詩。」 ──林獻堂〈步文芳君冬日雅集原韻〉 反映國民政府來臺時的紛亂時局,並在字裡行間的濃厚悲愁中,看見林獻堂一生始終以臺灣民眾為念的衷懷。 & 「革故應思設置,天心自古從民意。」 ──蔡惠如〈敬依醉落魄調並和元韻〉 以蔡惠如一貫的瀟灑神態,展現追求臺灣前途的決心,更反映他不屈服於日本殖民政權的信念,積極爭取臺灣人權益的嶄新思維。 & 「欲替同胞謀幸福,也應悟到死方休。」 ──賴和〈送林獻堂先生之東京〉 林獻堂為臺灣議會請願運動奔波不停的寫照。賴和歌頌了林獻堂想為同胞謀幸福的崇高人格,且抱有至死方休的大愛精神。 & 精選跨越五十年的臺灣文化協會四位詩人畢生代表作六十二首── 引領讀者進入臺灣歷史、山川、以及個人抒懷的風土世界。 & 本書由臺灣文學教授廖振富擔負引路人,藉由各領風騷的四位臺灣文化協會鬥士──林幼春、林獻堂、蔡惠如、賴和之詩篇詞作的細讀賞析,深入勘探他們的內心世界,進而思考何謂「文協精神」,提供當代人借鏡省思。 & 作者試圖彰顯文協時代臺灣古典詩的進步性與時代性,讓一般大眾有機會閱讀有血有肉、能激盪性靈的好詩,並且完整揉合了臺灣古典詩裡可親可敬、可悲可歎的萬千面貌,正是與你我緊依相連的在地意識與現代精神。 & 本書特色 & ●適合閱讀群:中學以上的學生、學校教師,與有興趣吸取新知的一般國民。 & ●蒐錄林幼春、林獻堂、蔡惠如、賴和共62首詩篇詞作,以白話譯解、字詞注釋,與當代觀點之賞析,使人人皆讀得懂、讀出興趣,甚至受到感動。 & ●詩詞創作年代跨越1899~1952年,完整記錄臺灣從日治到戰後初期時代動盪的變貌。 & ●收錄19幅臺灣文化協會創立前後之重要事件與人物的史料照片。
黃山谷詩集注
《山谷集》為宋代黃庭堅所撰之作品集,宋人任淵針對其作,注有《內集詩注》二十卷,宋人史容亦注有《外集‧詩注》十七卷,史溫注有《別集》卷。本書收錄由任淵等人所注的黃庭堅詩作。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領袖,在詩歌創作上效仿杜甫,主張根據前人詩意推陳出新,其詩能摒除陳言,風格瘦硬、自成一體。黃庭堅存詩一千五百餘首,內容豐富,大凡寫景、記識、遣懷、贈答、題畫等類抒情詩,最能體現黃庭堅的藝術匠心和獨創個性。整體而言,黃詩多半思致幽遠、情趣深濃,能給人以美感享受,歷來深受讚賞。 本書(版)特色 本書為木刻版,除由與作者同時代之任淵等人為注,最近於真旨外,注釋中更詳引古籍史料,為黃庭堅幽遠的意境添加更豐富的內涵。
第二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群書治要》係唐人魏徵等人編纂典籍,在政治文化產生巨大影響。此部鉅著不僅促成唐太宗李世民君臣創發堪比三代之「貞觀之治」,亦東傳至日本而獲得保存,清代學者藉此一窺其本來面目,且獲得重要學術成果。時至今日,東亞諸國對《群書治要》之研究方興未艾,促使本書蘊涵之文化生命再度活躍與廣受世人重視。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財團法人台南市至善教育基金會,於二○二○年九月十一、十二日舉行「第二屆《群書治要》國際學術研討會──《左傳》學之多元詮釋」,邀請海內外三十餘位學者共論《群書治要》與《左傳》。今將部分鴻文集結成冊,以饗同道與讀者。
圖解宋詞100:大考最易入題詞作精解
圖解讓宋詞更簡單~~●初學者必知詞學常識●應考者必備詞學素養●新文青必讀宋詞名作●附文青格格教學影片QR CODE,讓文青格格帶您聆賞宋詞,低唱花間尊前宋代曲子詞情思細膩,韻致悠長,值得再三玩味。浸濡日久,既能陶冶我們的性情,更使人氣質出眾,談吐不俗;讀詞、論詞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心靈補帖,亦時下學子通過大考關卡必經之試金石。本書為您歸納整理海峽兩岸大考曝光度最高的宋詞(含中、晚唐、五代詞)100闋,內容除了百讀不厭的著名詞作,還包括淺顯的語譯、精湛的賞析、生動的圖解及觸類旁通的活用小精靈,不但刪繁就簡、一語中的,更教您如何舉一反三,將宋詞情思與日常生活及時下走紅的歷史小說、宮廷劇結合,並從中領悟出寶貴的人生哲理、實用的寫作絕技,讓您搖身一變成為一位學養深厚、考場得意的新文藝青年!
圖解唐詩100:大考最易入題詩作精解
圖解讓唐詩更簡單~~●初學者必知詩歌常識●應考者必備詩歌素養●新文青必讀唐詩名作●附文青格格教學影片QR CODE,讓文青格格帶您品讀唐詩,醉吟太白子美唐人詩歌雋永而有味,值得細細品賞。涵咏日久,既能澄澈我們的心靈,更使人齒頰留香,餘韻無窮;品詩、吟詩是騷人墨客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亦莘莘學子躋身大考窄門必備之敲門磚。本書為您統計整合海峽兩岸大考命題率最高的唐詩100首,書中除了歷久彌新的唐人詩作,還包括淺白的語譯、精闢的賞析、優美的圖解及妙趣橫生的活用小精靈,不但引經據典、深入淺出,更教您如何融會貫通,將唐詩意境與現實生活及時下流行的歷史小說、宮廷劇結合,並從中提煉出豁達的人生智慧、高妙的寫作技巧,讓您脫胎換骨成為一位飽讀詩書、縱橫考場的新文藝青年!
有故事的論語套書(兩冊):《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
本套書組合:《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兩冊) 《論語》不是只有之乎者也, 孔子不是只說禮、仁、君子這些道德說教, 《論語》中有人際關係學、日常生活百態,還有培養思考的方法! 《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溫故知新、登堂入室、殺雞焉用牛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於論語這部千年的經典, 且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道理?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的世界,就是你我的人生寫照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語錄,從學習的方法、人們的互動往來,以及做事的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論語的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不能一邊做一邊學嗎? 子路安排師弟子羔去費邑做地方官,孔子反對,認為子羔還不能勝任。 子路反駁:「有老百姓又有治理的舞台,能邊做邊學,難道只有關門讀書才算學習嗎?」 孔子認為子路是強詞奪理:「最可恨的就是你這種不懂裝懂的!」 究竟孔子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 【論語的處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是要大家別多管閒事的意思嗎? 孔子說:「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意即若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去做;如果不能就應知所進退。他強調的是「在其位,謀其政」,不是消極的態度,而是積極的態度。 而孔子從魯國官場退下後,卻為了國家大事特地覲見君主和掌權貴族,為什麼?他所處的時代,為何讓他說出這句話?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觀人術:孔子說人心是可以看透的。只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人心的真實狀態就會清楚地呈現在眼前,無處可藏。 ▲孔子也是凡人,雖然滿口之乎者也,但他不是個無趣的人,不僅會抱怨發牢騷,犯了錯也會認錯: →性格剛強的弟子子路常頂撞老師,孔子則會不留情面的批評他,然而子路對孔子始終忠心耿耿。 →孔子學音樂時,沉迷甚深,整整三個月不知肉味,滿腦子只有音樂。 →弟子子羽其貌不揚,孔子竟以貌取人,對他沒有好印象,後來因子羽的才能而對他刮目相看,孔子大方承認自己錯了。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非主流青年子路:穿著奇特、行為怪異,耀武揚威地跑去挑釁孔子…… →頂級富豪子貢:很會做生意,甚至是「亂世操盤手」,影響了春秋時代幾大諸侯國的命運和整個天下的格局…… 《論語》歷經千年,至今仍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路與生活,甚至已內化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 《論語》究竟是一本怎樣的經典?孔子又是怎樣的人?這些世代流傳的內容,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對現代人來說,《論語》中有很多段落沒有上下文和背景交代,語錄的內容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本書打破一般閱讀《論語》的框架,以說故事的方式,用聽得懂的邏輯,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將道理很深、文字很淺的語錄式精簡內容做全面講述。 輕鬆看懂論語的主要脈絡,以精確、有趣、容易懂的語言,讓《論語》更貼近生活的所知所學、讓我們看懂《論語》能世代流傳的魅力。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舉一反三、不恥下問、任重道遠、當仁不讓、未知生焉知死……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於論語這部千年的經典, 且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道理?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的世界,就是你我的人生寫照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語錄,從學習的方法、人們的互動往來,以及做事的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論語的修養】 以德報怨 用善行和恩惠來回報惡行,不該如此嗎? 這個寬宏大度的美德,常被誤認是孔子的主張,到底孔子對於惡行有什麼想法與態度? 其實孔子是反對的。他明確主張「以直報怨」。春秋時代,「夾谷之會」是魯國和齊國間的重要外交會盟,身為魯國人的孔子在此挫敗了齊國的陰謀,並為魯國爭取利益,展現出他「以直報怨」剛烈的一面。 【論語的天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是感慨時間嗎? 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一向認真地活在每一個當下。某日他老人家站在川流不息的大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引發人們對這句話不同的理解。 孔子想傳達的究竟是對時間流逝一去不返的感嘆,還是鼓勵人們要像不停歇的時間一樣,持之以恆地努力往前進呢?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人該自由選擇生活的道路:孔子說:「像富貴、成功之類的目標,若有能力可以追求的話,即使要我做趕馬車這種工作我也願意。若無法追求,那我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滿口之乎者也,但孔子並不是個無趣呆板的人: →有人問,孔子是聖人吧,那麼有能耐,本領又多?孔子聽到後說:「我只是小時候比較窮,所以學會了不少粗活罷了。」 →子路救人收下回報,孔子很讚賞;子貢救人因為不缺錢而不收回報,孔子卻責怪他。孔子不是單以道德角度看待事物,是以全面的影響來看待與判斷。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動力不足的冉求:為人退縮低調、不把話說滿,孔子常要拉他一把;他自認能力不夠,孔子吐槽他說:你根本就站在原地不動,沒有開始做啊…… →心靈自由且強大的顏回:住在簡陋的房子,吃得也很簡單,但他過得十分自在;對人總能不遷怒、不貳過、寵辱不驚,永遠保持自己的快樂…… 《論語》歷經千年,至今仍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路與生活,甚至已內化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 《論語》究竟是一本怎樣的經典?孔子又是怎樣的人?這些世代流傳的內容,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對現代人來說,《論語》中有很多段落沒有上下文和背景交代,語錄的內容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本書打破一般閱讀《論語》的框架,以說故事的方式,用聽得懂的邏輯,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將道理很深、文字很淺的語錄式精簡內容做全面講述。 輕鬆看懂論語的主要脈絡,以精確、有趣、容易懂的語言,讓《論語》更貼近生活的所知所學、讓我們看懂《論語》能世代流傳的魅力。
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論語》不是只有之乎者也, 孔子不是只說禮、仁、君子這些道德說教, 《論語》中有人際關係學、日常生活百態,還有培養思考的方法! 溫故知新、登堂入室、殺雞焉用牛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於論語這部千年的經典, 且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道理?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的世界,就是你我的人生寫照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語錄,從學習的方法、人們的互動往來,以及做事的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論語的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不能一邊做一邊學嗎? 子路安排師弟子羔去費邑做地方官,孔子反對,認為子羔還不能勝任。 子路反駁:「有老百姓又有治理的舞台,能邊做邊學,難道只有關門讀書才算學習嗎?」 孔子認為子路是強詞奪理:「最可恨的就是你這種不懂裝懂的!」 究竟孔子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 【論語的處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是要大家別多管閒事的意思嗎? 孔子說:「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意即若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去做;如果不能就應知所進退。他強調的是「在其位,謀其政」,不是消極的態度,而是積極的態度。 而孔子從魯國官場退下後,卻為了國家大事特地覲見君主和掌權貴族,為什麼?他所處的時代,為何讓他說出這句話?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觀人術:孔子說人心是可以看透的。只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人心的真實狀態就會清楚地呈現在眼前,無處可藏。 ▲孔子也是凡人,雖然滿口之乎者也,但他不是個無趣的人,不僅會抱怨發牢騷,犯了錯也會認錯: →性格剛強的弟子子路常頂撞老師,孔子則會不留情面的批評他,然而子路對孔子始終忠心耿耿。 →孔子學音樂時,沉迷甚深,整整三個月不知肉味,滿腦子只有音樂。 →弟子子羽其貌不揚,孔子竟以貌取人,對他沒有好印象,後來因子羽的才能而對他刮目相看,孔子大方承認自己錯了。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非主流青年子路:穿著奇特、行為怪異,耀武揚威地跑去挑釁孔子…… →頂級富豪子貢:很會做生意,甚至是「亂世操盤手」,影響了春秋時代幾大諸侯國的命運和整個天下的格局…… 《論語》歷經千年,至今仍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路與生活,甚至已內化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 《論語》究竟是一本怎樣的經典?孔子又是怎樣的人?這些世代流傳的內容,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對現代人來說,《論語》中有很多段落沒有上下文和背景交代,語錄的內容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本書打破一般閱讀《論語》的框架,以說故事的方式,用聽得懂的邏輯,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將道理很深、文字很淺的語錄式精簡內容做全面講述。 輕鬆看懂論語的主要脈絡,以精確、有趣、容易懂的語言,讓《論語》更貼近生活的所知所學、讓我們看懂《論語》能世代流傳的魅力。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論語》不是只有之乎者也, 孔子不是只說禮、仁、君子這些道德說教, 《論語》中有人際關係學、日常生活百態,還有培養思考的方法! 舉一反三、不恥下問、任重道遠、當仁不讓、未知生焉知死……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於論語這部千年的經典, 且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道理?有著怎樣的故事? 《論語》的世界,就是你我的人生寫照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語錄,從學習的方法、人們的互動往來,以及做事的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論語的修養】 以德報怨 用善行和恩惠來回報惡行,不該如此嗎? 這個寬宏大度的美德,常被誤認是孔子的主張,到底孔子對於惡行有什麼想法與態度? 其實孔子是反對的。他明確主張「以直報怨」。春秋時代,「夾谷之會」是魯國和齊國間的重要外交會盟,身為魯國人的孔子在此挫敗了齊國的陰謀,並為魯國爭取利益,展現出他「以直報怨」剛烈的一面。 【論語的天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是感慨時間嗎? 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一向認真地活在每一個當下。某日他老人家站在川流不息的大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引發人們對這句話不同的理解。 孔子想傳達的究竟是對時間流逝一去不返的感嘆,還是鼓勵人們要像不停歇的時間一樣,持之以恆地努力往前進呢?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人該自由選擇生活的道路:孔子說:「像富貴、成功之類的目標,若有能力可以追求的話,即使要我做趕馬車這種工作我也願意。若無法追求,那我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滿口之乎者也,但孔子並不是個無趣呆板的人: →有人問,孔子是聖人吧,那麼有能耐,本領又多?孔子聽到後說:「我只是小時候比較窮,所以學會了不少粗活罷了。」 →子路救人收下回報,孔子很讚賞;子貢救人因為不缺錢而不收回報,孔子卻責怪他。孔子不是單以道德角度看待事物,是以全面的影響來看待與判斷。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動力不足的冉求:為人退縮低調、不把話說滿,孔子常要拉他一把;他自認能力不夠,孔子吐槽他說:你根本就站在原地不動,沒有開始做啊…… →心靈自由且強大的顏回:住在簡陋的房子,吃得也很簡單,但他過得十分自在;對人總能不遷怒、不貳過、寵辱不驚,永遠保持自己的快樂…… 《論語》歷經千年,至今仍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路與生活,甚至已內化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 《論語》究竟是一本怎樣的經典?孔子又是怎樣的人?這些世代流傳的內容,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對現代人來說,《論語》中有很多段落沒有上下文和背景交代,語錄的內容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本書打破一般閱讀《論語》的框架,以說故事的方式,用聽得懂的邏輯,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將道理很深、文字很淺的語錄式精簡內容做全面講述。 輕鬆看懂論語的主要脈絡,以精確、有趣、容易懂的語言,讓《論語》更貼近生活的所知所學、讓我們看懂《論語》能世代流傳的魅力。
庭院深深:最美的宋詞英譯新詮
★最美的《宋詞》中英雙語讀本 ★中國翻譯名家許淵沖 英譯古詩詞 ╳ 暢銷作家吳俁陽 深度解讀、詩詞賞析 ★跨越兩種語言,韻律渾然天成,引領你優游不同語言文化,深入理解詩詞之美 「把一個國家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樂趣。」 ──許淵沖 本書精選了最美的《宋詞》143首,由中國翻譯名家許淵沖英譯古詩,當代暢銷作家吳俁陽深度解讀、精彩賞析。 高齡百歲的中國翻譯名家許淵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錢鍾書先生曾讚賞他的翻譯:「靈活自如,令人驚奇。」 對於中文詩詞西譯,許淵沖曾經提出「三美論」,即意美、音美、形美。許先生認為:「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況下,翻譯一定要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靈魂體現出來。」亦即在不違反求真的前提下盡量求美。 本書除了收錄許老精彩的《宋詞》英譯,並邀請當代暢銷作家陸蘇撰寫深度解讀和詩詞賞析。化解字句難點,細細剖析典故,深挖時代背景、歷史典故、現代價值,闡釋每首詩與眾不同的存在意義。並附詩人小傳,記載宋代詞人們傳奇的人生經歷,讀詞也讀人,不僅能讓讀者輕鬆讀懂宋詞,還讓讀者了解宋詞背後的故事和詞人生平。 透過不同語文的詮釋,不僅有助讀者對詩詞的理解,更能幫助讀者對每一首詩詞都讀透看懂,學會用不同的語言美感,盡情優游於詩詞的國度。而精讀雙語詩歌可以大幅度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更可以學到詩詞的各種修辭手法,輕鬆提升外語寫作能力,以及認識更多優美的雙語詞彙。 ▍中國國寶級翻譯名家 許淵沖 ★享壽百歲翻譯名家許淵沖,筆耕不輟六十年,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第一位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亞洲翻譯家 ★獲頒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專業推荐 &
春江潮水連海平:別選唐詩三百首(賞析版)
★文學大家羅宗濤教授生前選注三百首唐詩,輯錄109位詩人、311首詩作, 由政大中文系教授陳逢源接續完成大意與簡析 ★與現有《唐詩三百首》完全不重複,選出符合現代人的品味與觀念的好詩 ★25開本賞析版新增白話翻譯跟簡析,帶領讀者更深入浩瀚詩海 & 王維〈鳥鳴澗〉、李白〈獨坐敬亭山〉、李紳〈憫農〉這些家喻戶曉名詩都不在《唐詩三百首》?!「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將功成萬骨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包含這些名句的詩全貌是什麼?在任何詞語都可以用谷歌順手查得的今天,這個選本不僅補足《唐詩三百首》的遺珠之憾,現有兩個版本可供選讀──文庫本方便攜帶,可隨手翻閱讀誦;此本則增添大意與簡析,簡述成詩的背景、詩作的秀異之處或選錄的理由,呈現詩人與社會的變遷,讓讀者能更深刻感受詩的意境。 & 《春江潮水連海平──別選唐詩三百首》由已故政治大學教授、玄奘大學講座教授羅宗濤教授選注,並由政大中文系教授陳逢源接續完成大意與簡析。羅教授熟讀全唐詩,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唐詩三百首》之外,精心別選三百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詩。這些詩或有琅琅上口的佳句、或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又或者能讓讀者更加理解詩人的時代、才情與遭遇。 & 全書輯錄一○九位詩人、三一一首詩作,每首詩均有大意與簡析,除了詩的文意,也勾描出詩作的背景與精采處,讀得到家喻戶曉的詩句的全貌,也能掌握時代的脈絡與風格。 & 系列特色 &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 輕,好攜帶 使用進口日本文庫專用紙。讓經典變輕薄,減輕閱讀壓力。 新,好閱讀 因應時代變化,新選新編,涵養讀者品味,為古典文學續命。
桃李春風一杯酒:歷代懷人友情詩(文庫版)
★文庫版輕盈小巧,方便隨身攜帶 ★附簡易注釋、注音,適合各年齡層朗讀背誦 ★收錄近300首歷代懷人、送別、友情詩 & 詩作為情感的載體,除了排遣生活牢騷、歌詠草木或興發歷史感懷等主題,自然也是與人聯繫的媒介。《桃李春風一杯酒:歷代懷人友情詩》以贈詩為主題,收錄了近300首歷代作品,不但可以窺見詩人的交往狀況,也能了解創作的背景與動機,有助於勾勒更完整的詩人形象。 & 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改離別的難捨愁苦,以較為積極的心境祝福友人,兩人情誼千里同心,也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應。 & 許渾:「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不從離別的難分難捨著墨,而從大醉一場後的驀然失落,更顯心中的沉痛與悲傷,也是另一種送別詩的表現方式。 & 歷代的友情搭檔,又以唐朝的摯友三人組「劉元白」最為人津津樂道。有次元稹前往別地辦公,白居易心中掛念元稹,推測他應該已經到達目的地,寫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記錄此事。而元稹剛好就在那一天抵達當地,還夢到與白居易、好友一起玩樂,寫下<梁州夢>,可見三人友情深厚,後世的范仲淹跟韓琦也發生過這樣的巧合。 & 《桃李春風一杯酒:歷代懷人友情詩》一貫秉持「人人讀經典系列」好讀、好念、好記的選詩原則,希望能與讀者一同優遊詩海,共享文學之美。 & 系列特色 & 《人人讀經典》系列,閱讀輕享受 & 小,好掌握 口袋型尺寸,方便攜帶翻閱。 輕,好攜帶 使用進口日本文庫專用紙。讓經典變輕薄,減輕閱讀壓力。 新,好閱讀 因應時代變化,新選新編,涵養讀者品味,為古典文學續命。
漢語音韻引論
漢語音韻學的核心課題是:正確解讀文獻,嚴格執行比較法,掌握歷史人文活動。本書深入淺出把歷史語言學的精神融入傳統音韻研究,引導讀者進入思辨。文獻:面對綜合音系的韻書,本書提出離析、摺疊或還原的觀念去看待游移韻類、重韻和重紐問題。韻圖是觀察韻書的一個窗口,但不是全面的透視鏡。作為現代北京話的源頭,元代的《中原音韻》在許多方面都給我們重大的啟發。方言:現代方言漢字音原來都出自雅言,只是時代先後不一。雅言的推廣必須仰賴各地歷史悠久的通語中心,了解雅言>通語>方言的傳承關係至關重要。閩客先民與粵語先民在韻書成立前後遠離北方故土,了解閩客粵語有助於洞悉韻書的綜合性質及大半個漢語史。連續性:比較法建立的是邏輯過程,歷史人文活動說的是歷史過程。邏輯過程就是語音規律:重紐問題反映的主要是愛歐塔化和歐音阿化;官話方言聲母捲舌化依條件不同分階段達陣,並非整組聲母同時進行的。歷史過程上,確定南北方言的古今關係,漢語發展史的連續性才能立於穩固的基礎上。
細說李商隱:他浪漫淒美的生涯和詩歌
情深濃而美,詩好而難。 最難解卻也最值得理解, 撥開重重迷霧,賞讀唐代傑出詩人李商隱。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是名垂千古的才子。 但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理解多半如在深潭裡輕輕舀水一瓢而已,並未深入且完整地探索其作品的真正成就何在。 世人說李商隱情感深摯,一往情深。世人也說,李商隱詩色調濃郁,風格感傷淒美,但真意飄渺難解。此外,詩人的生平事跡也如迷霧一般,難以掌握。再加上詩作情致曲折、典故紛紜,這一切使得李商隱的詩雖也有世人琅琅上口、廣為傳誦者,讀起來卻往往只能知其表面,無法深入底蘊。 因此,施逢雨點出:李商隱的詩「好」而「難」。「好」在情感深而濃而美,「難」在組織嚴密、情意曲折、意象新奇。究竟要如何來讀李商隱詩,才能化解它的「難」,又體會它的「好」呢? 本書全面著力於掃除賞讀李商隱詩歌時的障礙,選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並逐首加以繫年,與詩人的生命經歷相對照,從而建構出更為鮮活的詩作面貌。在解析上,除了一一精審尋索難解的字、詞、句意與詩旨之外,還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親近讀者的筆觸,引領讀者進入詩作核心。部分艱深的作品更附上白話翻譯,以利讀者理解。本書將助讀者撥開詩人與其詩的重重迷霧,深入閱讀美好的李商隱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