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_貓與罰
1113_李珠珢主場日記

相關主題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中觀金鑑:下冊

孫正德  著
正智 出版
2015/02/02 出版

承蒙佛菩薩之冥助與攝受,以及護法菩薩種種善巧之護持,正德得能以此不堅固之身命,運用平實導師傳授之種智知見,透過申論辨正佛菩薩經論之真實意旨,將應成派諸多夾雜冒用世尊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正法名相,使人混淆不清、似是而非之鍍銅假金真相,據實公諸於世,救護有緣佛子得以遠離彼等惡見;冀望佛之如來藏正法弘傳,能因遠離應成派藏毒之戕害而回歸正確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真修實證,一切受到世尊正法攝受之眾生,能因此遠離三惡道之苦因與業報,正法法脈能於世間永不失滅,直到當來彌勒尊佛降生人間。願以此護持正法功德供養釋迦世尊,並期望能以供養世尊之功德,報答平實導師此世傳授如來藏正法之恩於千萬分之一;繫緣於正法,依止如來藏真如佛性「空、無相、無願」所行之中道性,於涅槃生死無二、我無我無二之中觀履踐當中,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之菩薩大行。每輯成本價250元。已於2014/09出版。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全10冊)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第1冊《經典卷》 & 對重要佛教經典的結集,分類、撰述譯者、基本思想在佛教史上的地位等作扼要的介評。 & & & & 第2冊《教義卷》 & 除探究古印度社會思想,更簡明述及佛陀出家修證過程,佛法義理,諸如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因果論、業報輪迴、宇宙觀及五位百法等基 &本教義與理念的形成,皆分類進行闡析與評述,使讀者對佛教義理思想有全面、清晰的了知。 & 第3冊《歷史卷》 & 全文分十章,首章探研佛教傳入中國的傳說及路線,次則析述三國、兩晉佛教的譯經事業、格義佛教之演變、學派的形成,南北朝政權與佛教關係,隋唐佛教的興盛、宗派成立,乃至宋、元、明、清佛教的發展,迄至近代都做了相當廣泛且 深入的說明。 & 第4冊《宗派卷》 & 從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出發,針對諸多學派、宗派的源流、傳承、思想、教義、修行方法分別進行系統、深入的析論,對其歷史發展和思想特點,以及相互間、宗教教義的聯繫,甚至此消彼長對實際社會的影響,皆有具體辨析。 & 第5冊《人物卷》 & 中國佛教史上,名家迭現,有異域來華僧人,有中華本土高僧,更有在家大德居士。 & 本書即從這些不同人物,所構成的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中著墨,深入了解他們的生平境遇、心路歷程、思想特色、時代地位與歷史貢獻,進而多層面多方位鋪展中國佛教史的演變和發展。 & 第6冊《儀軌卷》 & 佛教傳來中國,受傳統文化影響,產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禪宗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後,佛教儀軌制度中國化更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本書從寺院殿堂、教職教制、禮儀節日、法器服飾、佛菩薩塑像等諸方面,系統而全面地勾畫出佛教中國化的輪廓。 & 第7冊《詩偈卷》 & 在中國諸文學體裁中,詩歌是與佛教結合最成功的。不管是研究中國詩歌史,還是研究中國詩歌批評史,都不能迴避佛禪的影響。本書精選一一九位詩人的一九七篇詩,通過詳細比較分析的方法,對佛禪與詩歌的互相交融、互相滲透作出了具體解說。 & 第8冊《書畫卷》 & 從美學角度結合歷史與邏輯、宗教與藝術,全面研究中國佛教書畫的產生、發展以及演變歷程,兼及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佛畫佛書的賞析與鑒評。本卷不僅對中國藝術、美學、民俗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之研究也深具參考價值。 & 第9冊《建築卷》 & 佛教傳入中國後,對中國文化各方面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尤其是在學術思想、文化藝術領域,更為顯著。諸如書法、繪畫、雕塑、建築,相當大部份是通過佛教建築表現出來的。本文即從佛寺建築布局乃至殿堂、寺塔、經幢與石窟建構的歷史演變,作了深入的研討。 & 第10冊《雕塑卷》 & 中國佛教藝術是隨著佛教傳入路徑傳播的,本書準此依序介紹佛教雕塑藝術從傳入、流變到形成中國特色的發展過程,乃至題材、造型、裝鎏均以典型作品為例展開論述,詳實舉證。 & 書末列有塑像尺寸解說,及《元代畫塑記‧佛像》注解,可供造像專業人士參考。 & 套書特色 &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歷史發展,有基本知識的介紹,又有主要義理的闡釋;既有歷史發展的概述,又有個案的深入剖析;既有宗教意義的闡發,又有文化價值的揭示。就編撰者的主觀願望說,力圖把通俗性與學術性較好地統一起來,使《叢書》既是初學者登門入室之階梯, 對佛學研究者又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9 特價360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三歷史卷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全文分十章,首章探研佛教傳入中國的傳說及路線,次則析述佛教的譯經事業、格義佛教之演變、學派的形成,南北朝政權與佛教關係,隋唐佛教的興盛、宗派成立,乃至宋、元、明、清佛教的發展,迄至近代都做了相當廣泛且深入的說明。

9 特價5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 二教義卷

業露華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本書除探究古印度社會思想,更簡明述及佛陀出家修證過程、佛法義理,如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因果論、業報輪迴、宇宙觀及五位百法等基本教義的形成,皆分類進行闡析與評述,讓人對佛教義理思想有更全面清晰的了知。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七詩偈卷

張宏生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在中國諸文學體裁中,詩歌是與佛教結合最密切的。不管是研究中國詩歌史,還是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都無法迴避佛禪的影響。本書精選一一九位詩人的一九七篇詩,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對禪與詩歌的相互交融作出具體解說。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八書畫卷

章利國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本書從美學角度結合歷史與邏輯、宗教與藝術,全面研究中國佛教書畫的產生、發展以及演變歷程,兼及歷史上最具代表性佛畫佛書的賞析與鑑評。不僅對中國佛教文化作了系統研究,對中國藝術、美學、民俗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之研究,也深具參考價值。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六儀軌卷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佛教傳來中國,受傳統文化影響,產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禪宗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後,佛教儀軌制度中國化更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本書從寺院殿堂、教職教制、禮儀節日、法器服飾、佛菩薩塑像等諸多方面,系統而全面地勾畫出佛教中國化的輪廓大景。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 一經典卷

陳士強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本書對重要佛教經典的結集、分類、撰述譯者、基本思想及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等作扼要的介評。尤其對密教經軌的成立與發展,漢文大藏經的源流與版本,如開寶藏、圓覺藏、磧砂藏及元、明、清版、高麗版、日本版等深入探研。閱藏知津,讓你一目了然。

9 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四宗派卷

潘桂明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本書是一學術性強、知識面廣的佛學專著,從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出發,針對諸多宗派的源流、傳承、思想、義理、修行方法等進行系統、深入的析論;對其歷史發展及各派間的相互聯繫、消長,皆有具體辨析。

9 特價4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五人物卷

董群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中國佛教史上,名家迭現,有異域來華僧人,有中華本土高僧,更有在家大德居士。本書即從這些不同人物,所構成的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中著墨,深入了解他們的生平境遇、心路歷程、思想特色、時代地位與歷史貢獻,進而多層面多方位鋪展中國佛教史的演變和發展。

9 特價4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九建築卷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佛教傳入中國後,對中國文化各方面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尤其是在學術思想、文化藝術領域,更為顯著。諸如書法、繪畫、雕塑、建築,相當大部分是通過佛教建築表現出來的。本文即從佛寺建築布局乃至殿堂、寺塔、經幢與石窟建構的歷史演變,做了深入的研討。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十雕塑卷

劉道廣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5/02/01 出版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凡十卷,總三百多萬字,從經典、教義、歷史、宗派、人物、儀軌、詩偈、書畫、建築、雕塑等十個方向,全面系統地再現了中國佛教及中國佛教文化的總體面貌及其歷史發展。 & 中國佛教藝術是隨著佛教傳入路徑傳播的,本書準此依序介紹佛教雕塑藝術從傳入、流變到形成中國特色的發展過程,乃至題材、造型、裝鎏均以典型作品為例展開論述,詳實舉證。書末列有塑像尺寸解說,及«元代畫塑記‧佛像»註解,可供造像專業人士參考。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隨身碟)

佛光文化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4/12/31 出版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隨身碟,共有三萬一千條目、三千圖片,範圍廣泛、內容豐富、釋義清楚、檢索功能多元、具實用、通俗、學術性等特質、以利現代學佛人士、佛學教理研究者應用,乃學佛者的新導航。隨身碟空間250MB,可「直接執行」(有內附中英對照)本書特色座談語錄精華

9 特價89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通史

佛光文化 出版
2014/12/01 出版

套書內容 & 第1冊〜第4冊 &漢魏兩晉南北朝 第5冊〜第8冊 & 隋唐 第9冊〜第11冊 &宋遼金元 第12冊〜15冊 & 明清民國 & 本書特色 & 由賴永海教授主編,分四輯共十五冊。集結大陸二十二位專業學者,歷時五年多,以中國史實為基礎,依循中國社會歷史與思想文化的發展脈絡,對中國佛教的歷史作系統性的整理與論述。內容涵括中國佛教之典籍、 人物、教義、 制度、寺院經濟、 文化藝術與對外交流……等多元議題。 《中國佛教通史》 完整呈現從東漢到明清佛教的弘傳歷程。

9 特價9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觀金鑑(中冊)

孫正德  著
正智 出版
2014/12/01 出版

此書篇幅之所以鉅大者,實因應成派中觀廣作佛法名相攀引所致,亦由其廣作誤引與扭曲故,亦由其歷代著作極多而皆錯說故,必須一一檢視及辨正,篇幅即無可避免的增加,故不得不分為上、中、下三冊。 & 自古以來不承認 佛說八識心王同時並存者,最有名者厥為六識論者,此類人假借中觀為名,否定八識心王並行運作之法界事實與聖教,只承認有六識並行運作,世稱六識論者,與常見外道異口同聲否定 佛說八識心王並存之聖教。如是六識論者,大分為二派,謂應成派中觀及自續派中觀,密宗諸「法王」皆屬此二派所攝,皆無能自外於此二派邪見。 & 時至今日,此二種六識論之中觀邪見已流毒於顯教之中,台灣、大陸顯教大法師俱皆修學此二邪見而落入意識心中,咸以意識離念作為證悟標的,永無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之可能,自無實證涅槃本際之日,則將永遠自外於般若中道觀之實證,永沈生死苦海而無出期,皆坐此二種六識論中觀邪見所致;當代之代表人物,即是被台灣慈濟、佛光、法鼓等三大山頭奉為導師之印順法師。而今應成派中觀師佛護、月稱、安惠……等人之著作,已被後代未具慧眼的編輯者列入大藏經中;自續派清辨等人的著作亦已同被列入大藏經中,以致流毒至今猶在全面肆虐中。 & 以古方今、以今鑑後,知彼影響必然深遠,遺毒後人將無窮盡,信其法者皆將永無實證解脫道及佛菩提道之可能,故必須正視此一後果;印順之中觀實即西藏密宗之中觀,觀乎密宗所有中觀見,除古時覺囊派的如來藏他空見中觀以外,都不外於常見、斷見戲論,故必須廣破之,以免繼續遺毒今人與後人。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前塵影事弘一法師: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吳黎明  著
龍時代 出版
2014/11/05 出版

本書用空靈的筆法,寫李叔同充滿傳奇的一生。 從家境優渥、歲月繽紛的翩翩公子,到毅然決然遁入空門,青燈伴古佛的弘一法師。 娓娓敘述其間的心路歷程,以及靈性的蛻變與成長。

9 特價29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觀金鑑(上冊)

孫正德  著
正智 出版
2014/09/25 出版

承蒙佛菩薩之冥助與攝受,以及護法菩薩種種善巧之護持,正德得能以此不堅固之身命,運用平實導師傳授之種智知見,透過申論辨正佛菩薩經論之真實意旨,將應 成派諸多夾雜冒用世尊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正法名相,使人混淆不清、似是而非之鍍銅假金真相,據實公諸於世,救護有緣佛子得以遠離彼等惡見;冀望佛之如來藏正 法弘傳,能因遠離應成派藏毒之戕害而回歸正確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真修實證,一切受到世尊正法攝受之眾生,能因此遠離三惡道之苦因與業報,正法法脈能於世 間永不失滅,直到當來彌勒尊佛降生人間。願以此護持正法功德供養釋迦世尊,並期望能以供養世尊之功德,報答平實導師此世傳授如來藏正法之恩於千萬分之一; 繫緣於正法,依止如來藏真如佛性「空、無相、無願」所行之中道性,於涅槃生死無二、我無我無二之中觀履踐當中,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之菩薩大行。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夢覺醒:倫珠梭巴格西自傳

春天 出版
2014/07/25 出版

「這位我已認識超過五十年的學問僧——倫珠梭巴格西,正是一位如此具格具德的老師。梭巴格西做為一位學者和學者的老師,同時也是好幾百位西方學生的佛教導師與帶領者,以及自身更是純淨僧人傳統的持有者等等的貢獻,他一直都是圖博佛教文化的典範代表。我在拉薩接受格西學位考試的最後階段中,他是少數被選來在我辯經時向我提問的最優秀學僧之一。」 ——達賴喇嘛序言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領略梭巴格西在追求證悟過程的持戒安忍精進苦行,就能得知他如何能以自在的禪定智慧布施給與他有法緣的隨學弟子,即使他肩負把藏傳經院教理佛法傳入西方世界的艱辛使命,他一樣能自力任運展現證明解脫行道成就的究竟真實。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再度改革開放建造東方新佛道教文明

高錦源  著
五南 出版
2014/07/01 出版

怎樣的文明才能使新中國帶領世界的人民,走向幸福、和樂的生活?中國自古以來,先後受儒、道、釋三家思想的左右,然而儒家並不是宗教,是思想和教育;道教是由道家思想轉變為宗教;佛教則由印度轉來中國,吸收儒、道兩家的思想,並經漢文字化而形成的,今天漢化的佛教,才是真正的佛教。因此,佛教、道教和儒教的思想,一直是構成中國文化的主體,不管黑白、是非、善惡,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及內容。中國要發展殊勝的「新佛道教文化」,才能以新中國的立場,來建立東方新佛道教文明,以便新中國將來取代美國之西方基督教文明,帶領全世界走向「大同世界」,過幸福、和樂的生活。但是新佛道教文化是什麼?本書特色本書透過作者精闢見解,闡述各宗教在世界的影響及成就,以及說明何為東方新佛道教文明。

特價2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月下雲岡三千年(附贈晚宴實況DVD)

覺性工場  著
山月文化 出版
2014/05/23 出版

千年之約,讓我們穿越時空,相約再來,開啟人間幸福的密碼。 深心祈願:天下大同.人間幸福.地球和平 公元3453年,雲岡石窟開鑿後第50個甲子,星際訪察團來到地球雲岡,參觀覺性藝術史蹟。他們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碑石,上面記載著2013年雲岡的一 場盛會,及所有與會者的姓名。原來3453年的這場聚會,竟早在2013年就約好的;而2013年月下雲岡的盛會,竟也是在公元453年,雲岡石窟開鑿的 那年就約好的。 千年之約,夢中之夢,本書帶您穿越時空,解讀雲岡石窟諸佛聖者的覺性密碼,共創天下大同、人間幸福、地球和平!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的佛教觀

池田大作  著
牛津大學 出版
2014/01/01 出版

作者取材眾多佛學家和印度學家的研究論文,從中得到啟發,在書中概述釋迦牟尼的一生,探索佛教的歷史,研究它在印度的早期發展和盡力說明這種宗教的基本原趣和理想。 自從我訪問了佛教發祥地印度以後,我越來越多地想到佛教的早期歷史,並且想要把我對於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其人的一些想法形諸筆墨。幾年前,我實現了我的部分願望,我寫了一本《我的佛教觀》。 不用說,佛教並非有關釋迦牟尼個人的事。正如佛的生命無始無終永遠普遍的存在一樣,佛教是一種目的在於拯救世人的信仰。在釋迦牟尼圓寂以後,他的弟子們聚 集起來整理他的教誨,後來就構成龐大的佛典。其中有大乘佛教的經文,特別是《法華經》,這些經文都是由世俗信徒所撰寫,目的在於宣揚佛教以實現菩薩的理 想。這些後來的信徒和追隨者,都從永生的佛祖身上汲取了生命力,因為這種生命力不僅存在於佛祖身上,還能由佛祖盡力推展到覺悟的王國,即佛的王國。 在前一部書中,我概述了釋迦牟尼的一生。在本書中,我繼續探索佛教的歷史,研究它在印度的早期發展和盡力說明這種宗教的基本原趣和理想。和上一本書一樣, 我從很多佛學家和印度學家的研究論文中得到啟發,我想在這裏對他們過去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謝,而且作為佛教徒,我祝願他們不斷取得成功。 ── 池田大作

9 特價37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準提法彙

全佛 出版
2013/12/30 出版

佛法之精義在依自力以提昇生命境界,使趨絕對圓滿,固不在「息增懷誅」等方面之祈求。然而,在漫長的菩提大道上,眾生往往會有遭逢困境而自覺軟弱無助之時。在這時候,求得佛、菩薩、護法的加護,不惟可以增進對佛法的信心,而且也可使自己在菩提大道的行程裡,較不易遭受到無端的災橫而斷絕一期生命中的修持計劃。這大概就是密教法門最初產生的主要原因吧? 儘管密教有其相當扣人心弦的吸引力,但是儀軌繁複已極,具德上師甚不易覓,加上末法時代眾生的三毒至重,因此,嚴格地說,現代人要加法修密,並不像修習一般顯教法門那麼簡單。 然而,佛法不愧為號稱包含八萬四千法門。因為在眾多密教行法裡面,就有一種法門可以超越種種繁複的儀軌,可以暫時不需覓得難覓的具德上師,只要依據簡單的修持方法去結印持咒,則感應自能立竿見影,神效異常。這種法門就是與中國人甚為契機的準提法。 本書正是準提法的彙編。所收集的資料,大抵足以使一個初學者知道準提佛母的聖德及其簡易修持法。依據本書中的任一種資料去修持,只要持之以恒、信心堅固、且儘可能捨惡行善、效法準提佛母照顧眾生之菩薩心腸,則必得感應。這是古今修習此法有得的人所能證驗的,並非尋常的勸善箴言。 大約五、六年前,編者曾以「藍十方」之名纂集《準提法集要》一書行世。之後又有友人發心再度印刷二千冊,然皆分贈各方,已無存書。此次王碧雲女士再發大心,斥資囑再印行。因此,重新撰寫〈準提信仰扎記〉、〈準提法在中日兩國的流傳〉等若干篇文字。並另輯《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等書,以新式分段標點排印。俾供有意進一步研究者參考。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利樂離苦藥師佛

創古 出版
2013/12/05 出版

每當我們進入漢傳佛教寺院的大雄寶殿時,映入眼簾的便是三尊慈悲莊嚴的三寶佛-中尊本師釋迦牟尼佛,東邊的藥師琉璃光如來,西邊的阿彌陀如來。這三尊佛陀成為了漢傳佛教的信仰中心,祂們象徵著人類一生當中最主要解決的兩大問題,即「生」與「死」的問題。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藥師佛是人類「生」時的救主,而阿彌陀佛則是人類「死」後的歸宿。因此,在漢傳佛教的文化中,凡是消災延壽,植福延齡的法會,都會以念誦《藥師經》及《慈悲藥師寶懺》為主;而薦亡超度的佛事,則以修持《佛說阿彌陀經》為首。 在藏傳佛教中,藥師佛的信仰也非常流行,而且與西藏的醫藥業息息相關。在藏文中,藥師佛被稱為「桑傑曼拉」,「桑傑」的意思為覺悟者,即「佛」;而「曼」是「藥」;「拉」是「神」或「本尊」的意思。相傳,西藏醫藥便是透過藥師佛的加持而萌芽的。在宗教上,幾乎所有教派的傳承都有各自的藥師佛儀軌,而且寺院及世界各地的中心都很喜歡舉辦藥師法門共修、灌頂和法會。每當人們身體受到疾病的困擾,便會想起藥師佛,修持藥師佛儀軌或持誦《藥師佛心咒》,祈求藥師佛的加持,讓病苦得以消除。 但是,藥師佛的功德與加持並不只是侷限在消災治病的世俗層面,祂除了能夠在世間法上給予我們護佑之外,在出世間的解脫道也有極大的利益。這些功德佛陀在《藥師經》都有詳細的說明,只是我們往往放大了藥師佛消災延壽的功能,而忽略了祂能夠讓我們解脫輪迴的妙用。民國高僧弘一律師曾經就藥師法門的功德,分為四大類:「維持世法」,「輔助戒律」,「決定生西」,「速得成佛」,可見藥師法門對世出世間有著極大的利益。 本書特色 為了更深入瞭解藥師佛及其法門,研究《藥師經》是至關緊要的,否則就有如入了金山,卻只是得到一些許的金砂。本書結集了尊貴的堪千.創古仁波切於2011年10月1日至5日,假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所主持的「藥師佛閉關實修法會」時,所開示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及《藥師琉璃光法流儀軌》,以饗對藥師法門有興趣的讀者。本書的內容,前者是介紹《藥師經》中所述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藥師法門的修持方法和利益;後者則是噶瑪噶舉常用的《藥師琉璃光法流儀軌》的實修方法。

9 特價16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宗教皈依科儀彙編

宇河文化 出版
2013/10/19 出版

本書分就天德教、佛教、天帝教、天主教、道教等五教之皈依科儀實務,提出完整研究,內容頗有可觀,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揭開真相

釋正慧  著
禾年 出版
2013/10/08 出版

這本書中所記述的,是從西元2001年至2013年,整整十二年,是我在美國寺廟及第三世多杰羌佛駐地中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實際參與的紀實,從而讓我由近距離長期處在駐地的條件,在秘密中看到了仰鄂益西諾布大法王的另外一面,其實祂根本就不是大法王,也同時讓我看到在全世界社會上的尊者、法王、仁波切、大法師銜頭的人,這其中很多人並不是名符其實,無非是冠號虛名,他們在幹什麼?我又在幹什麼?佛法在哪裡?

9 特價1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上集)

高橋信次  著
商鼎 出版
2013/09/16 出版

這是一本創新的書,而本書的最大宗旨,便是在說明宗教不應造成隔閡,因為宗教本同源。本書的創舉,在於揭示了許多新觀念,打破佛教思想上固有的框子,作者用極淺顯易懂的筆調帶領讀者接近真理。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然高橋信次的這一巨著,令讀者有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佛陀誕生的國境。從出家、求道、悟道、傳道等心路歷程,栩栩如生,其奧妙功力,令人讚嘆。不僅讓現代人了解佛陀亦是與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軀,更能勸化眾生本身亦具有佛性。宗教之信仰要透過自然科學的探討,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方能求得真義;此書具有滌除心垢和提昇精神領域的作用,高橋信次先生其講道宣說正法,淺顯易懂,特別值得推介,希望有緣者同沾法益。 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然高橋大師的這一巨著,令讀者有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佛陀誕生的國境。從出家、求道、悟道、傳道等心路歷程,栩栩如生,其奧妙功力,令人讚嘆。不僅讓現代人了解佛陀亦是與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軀,更能勸化眾生本身亦有佛性。今日普遍見到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似乎人與人之間失掉了秩序法則,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破壞之後所遭受的後果是能源危機、空氣污染、氣候無常等災害。祈望本書廣為流通,讓人人閱讀高橋信次大師真理的精髓:實踐「諸法無我」用自己的身與心靈體驗不偏不倚的中道法則。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下集)

高橋信次  著
商鼎 出版
2013/09/16 出版

這是一本創新的書,而本書的最大宗旨,便是在說明宗教不應造成隔閡,因為宗教本同源。本書的創舉,在於揭示了許多新觀念,打破佛教思想上固有的框子,作者用極淺顯易懂的筆調帶領讀者接近真理。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然高橋信次的這一巨著,令讀者有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佛陀誕生的國境。從出家、求道、悟道、傳道等心路歷程,栩栩如生,其奧妙功力,令人讚嘆。不僅讓現代人了解佛陀亦是與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軀,更能勸化眾生本身亦具有佛性。宗教之信仰要透過自然科學的探討,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方能求得真義;此書具有滌除心垢和提昇精神領域的作用,高橋信次先生其講道宣說正法,淺顯易懂,特別值得推介,希望有緣者同沾法益。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然高橋大師的這一巨著,令讀者有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佛陀誕生的國境。從出家、求道、悟道、傳道等心路歷程,栩栩如生,其奧妙功力,令人讚嘆。不僅讓現代人了解佛陀亦是與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軀,更能勸化眾生本身亦有佛性。今日普遍見到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似乎人與人之間失掉了秩序法則,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破壞之後所遭受的後果是能源危機、空氣污染、氣候無常等災害。祈望本書廣為流通,讓人人閱讀高橋信次大師真理的精髓:實踐「諸法無我」用自己的身與心靈體驗不偏不倚的中道法則。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教的人生觀

月溪法師  著
黃山國際 出版
2013/09/10 出版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除了欲求物質的滿足之外,還有追求自我實現和超越的需求,明瞭人生的真諦,如此才不至於糊裡糊塗的罔過一世。儘管有無數的專家都以他們所持的看法,試圖來告訴我們該怎麼活著,人生才有意義,只是那些看法,往往因環境的變遷而變的不合時宜,甚至還會產生不必要的困擾,月溪法師有鑑於此,乃依佛陀的教法,告訴我們該如何徹究人生的真相,突破苦樂的覺受,泯除虛妄的迷夢,完成作為一個人的究竟宗旨─成佛。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死亡與轉生

羅德喇嘛  著
黃山國際 出版
2013/09/10 出版

在我們臨終之際,如果諸佛突然示現,我們便能當下覺悟。整個教義的根本要點是,一眼認出即是覺悟得道的關鍵。如果我們今生造了許多惡業,也對覺悟的事實不抱什麼信心,那麼,一旦死亡,在業力的影響下,就無法一眼認出諸佛。這意味著我們沒有機會獲得解脫。要是相信我們在今生不用費力,便能在中陰境相中一眼認出諸佛,這真是大錯特錯。所以現在就發揮慈悲心,並皈依佛陀,以積功德,這是極端重要的。此外,要好好修持禪定,並盡可能清楚地觀想諸佛。這樣一來,透過在今生所養成的正面性的習性,便能在中陰境相覺悟得道。

9 特價16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因明好好玩:學佛一定要懂的佛教邏輯學

剛曉法師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13/09/01 出版

因明很好玩研習因明二十年,我樂此不疲。我覺得佛教是個陷阱,一個美麗的陷阱,我心甘情願地往裡頭跳。因明是佛教的一部分,我越陷越深。這是怎麼回事呢?首先,因明很好玩兒。有不少的佛教人士有一個特別的能力,就是不說人話,故弄玄虛,這樣就使得我們覺得他不一般,沒有什麼能夠難倒他,所以你就有點兒佩服他了,你與他一比,就會覺得自己的困惑失靈,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因為閱歷的問題,當時我很有些佩服這些人,把他們當成了樣板,我很希望成為這樣的人。大概那個年齡層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我接觸到因明的時候,我特別高興——法稱論師實在太拉風了:于□流孚摩黎葡王所在地,廣張告語曰,「欲辯論者,有伊誰耶?」;更至士羅婆利國,振鈴而問,「堪辯者誰?」……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對佛法的感悟以及年齒的漸長,現在我已經變很多了,以至於光泉法師說我:這還是剛曉嗎?不過,因明好玩,直到現在我還這樣認為,「好玩」畢竟是我上路的引子。用書面語言來說,也就是它的娛樂性。這一個我們開發得很不夠,所以因明現在在佛教界還是比較冷清的。因明是一個解脫法門當然,因明的魅力不僅只是好玩,但是它觸發了我對因明的興趣,繼而激勵我對因明有所作為。不過,我們是不容許純粹的娛樂的,佛教對人生的基本價值判斷是苦,所有的教理、教義都是在苦這一基礎之上開展的,若只是娛樂,那就與佛教本身南轅北轍了——雖然與佛教南轅北轍的情況中國佛教裡極其多(當然了,那不是故意的),但我自己還是不想如此的。如果因明學不能幫助我們解脫,那它就沒有存在的理由?這是我們本能的一個問題。這一點,法稱論師在《釋量論》中用盡了力氣來論證,就是整個的《成量品》。讀《成量品》,一定不要刻意於辯論結果,不要把心思用在這兒,法稱論師並沒有在論著中給總結出辯論結果來,可能你在讀了之後會覺得法稱論師的說法很沒有力道。法稱論師實際上是在辯論過程中把因明的解脫功能給展現出來的。最開始我也曾在這兒犯了個糊塗——當時我以為,陳那已經明確了只有現量、比量兩種而已,那還來成立佛為定量幹什麼?豈不成要把聖教量易容後再混進來?當然,現在我明白為什麼了,這是宗教的奧秘!我把我的教訓給大家提示一下。我寫過一篇《佛為定量》的文章,就是介紹《釋量論‧成量品》的,中間提到——阿含裡就破“(大自在天)常”,龍樹又來破“(大自在天)常”、世親又來破“(大自在天)常”、法稱也來破“(大自在天)常”……這說明瞭:在佛陀、龍樹、世親那兒,“(大自在天)常”的思想根本就沒有被破掉!我們只看龍樹的著作,覺得“(大自在天)常”的思想被破掉了;我們只看世親的著作,也覺得“(大自在天)常”的思想根本不對,被破掉了……既然已經被先輩破掉了,法稱論師還有破的必要嗎?既然法稱論師還在破,就說明瞭前人並沒有把“(大自在天)常”的思想給破掉!後來網上一位網友嶺雲觀雪說:若剛曉法師此論成立,應成過去的清潔工從未掃除過垃圾,因為現在和未來的清潔工都在一再清除垃圾的原故。複立量雲:過去的小學數學教師應從未教明白過加減乘除,因現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師還在講並將要講加減乘除。多麼荒唐!眾生無盡,煩惱無盡,諸佛菩薩度生的方便亦無盡時。這網友確實沒有讀懂我的意思,我是說:釋迦牟尼在經中已經破了“常”,後人只需教人讀經即可、解經即可!後人所說的根本與經是一樣的,造論不是頭上安頭嗎?何需多事?當然,若把我的原話改成“前人的思想沒有得到普及”更好。這裡我就不展開來說了,畢竟來說,這只是一個講課而已。本書特色求真的法門佛教的根本教育無非是要人們洞見真實,見證真實即能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進而斷除煩惱障及所知障,讓內心恢復清淨徹見真實,見有見無自然不顛倒。但見證真實必須要有方法,因明──佛教邏輯學就是一個求真的法門。作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研習因明學,不但自己樂在其中,還發現許多有趣好玩的地方,他將帶引您進入這個有趣的因明世界,好好玩一玩。好好玩的扯淡佛教中的爭論,比如說中觀派和唯識派的爭論,很好玩吧?一爭就爭了好多好多年,直到現在還有在鬼扯。其實從理論上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地方,唯識,它就是針對中觀學派在弘傳後期出現的頑空見而創立的。拿中國佛教為例子來說,漢地有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是直接脫胎于古印度的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其他六宗是中國特有的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臺宗、華嚴宗這四宗是完整的宗派,教、理、行、果等齊全詳盡,另外的禪宗、密宗、律宗、淨土宗,實際上算不上宗派,更多的是行門而已,教理不是很嚴密。中觀學派與瑜伽行派的爭論其實是這樣的:在當時,古印度的佛教已經遇上了危機,這時候婆羅門教復興運動風起雲湧,人們有些不大願意聽佛理了,那麼佛教的大師們就抓人眼球、製造事件、炒作,這樣來弘法。中觀大師和瑜伽行派大師吵架,人的天性就愛看熱鬧、傳閒話,中觀大師和唯識大師一吵架,有人來圍觀了,他們還要到外邊傳,以顯示他自己掌握的是第一手資料,他要傳,他就得聽仔細,聽聽中觀是怎麼說的,唯識是怎麼說的。也就是說,這辯論只是佛教大師們弘法的一個手段而已。為什麼當時那爛陀寺戒賢大師由著師子光折騰呢?就因為他明白就裡。有些笨蛋傢夥們把吵架時所說的話,揪對方辮子的話當成了真實的。吵架時用的都是方便,所謂方便就是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的,出了圈兒的話,就成漏洞了,這就是“故留殘缺處”,方才能夠爭論得起來的。也就是說:大師們的爭論是方便,可是後來有些人真的爭論起來了,這才真叫認認真真地扯淡。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惹瓊巴傳+帝洛巴傳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13/08/24 出版

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最偉大的瑜伽士之一,也是藏傳佛教中噶舉派的一大祖師。 他有兩大弟子:一位是如日的岡波巴,代表僧服寺院系統;另一位是如月的惹瓊巴,代表口傳教誡的布衣瑜伽士系統。 惹瓊巴的修行之道,不同於一般西藏的瑜伽士,他三度前往印度,最後一次帶回許多噶舉祖師瑪爾巴大譯師當年沒有帶回西藏的法教。惹瓊巴的修行傳記也非常獨特,幾番顯示禪修者不聽從上師教導而產生的種種問題。 & 西元九八八年帝洛巴生於東印度,是藏傳佛法噶舉派的主要傳承祖師,所傳授的大手印法教,透過弟子如那洛巴、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等的實修實證,不間斷地代代延續至今。

9 特價46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蓮師傳+曼達拉娃佛母傳+伊喜.措嘉佛母傳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13/08/24 出版

蓮師傳 關於蓮花生大士這位三世諸佛事業之獨一化身的傳記,多到難以思量。在那些不同版本的生平故事中,《桑林瑪》或稱(蓮花生大士的)《銅殿生平故事》,乃是其中的王者。當談及佛法如何傳佈到藏地雪域的歷程時,《桑林瑪》是最具權威的經典。《桑林瑪》也涵括了這位偉大上師所留下的口授指示與建言,這些開示深刻而詳盡地見證了他對佛法與未來世代人們所帶來的利益。 & ──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 曼達拉娃佛母傳 透過如史詩般的文字,徹底且完整的認識蓮花生大士的印度佛母──曼達拉娃,她不平凡的生世流轉、她對佛法的堅毅信心、對蓮師證悟事業的幫助,以及身為一位女性修行者,如何挑戰不平等的對待及宿命,突破重重難關,在修行之道上圓滿成就。 曼達拉娃是位真正卓越超凡的女性,她是蓮花生大士的虔誠弟子。她生於皇族,自幼便一心只想修行。然而父親沙霍國王卻執意迫使其出嫁,因此她逃離皇宮而進入尼院,並於該處遇見蓮師且成為其在印度的佛母。國王十分震怒,他將曼達拉娃丟入滿是荊棘的地洞,並極力想要活活燒死蓮師卻未能成功,反而因此創造了位於北印度的措貝瑪之湖,此處至今仍是朝聖之地。 伊喜‧措嘉佛母傳 伊喜.措嘉佛母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位得證菩提的女性修行者,她是金剛瑜伽女的五位空行母化身之一,體性上也是蓮師自己的化身之一。她的出世是為了襄助蓮師在雪域西藏弘傳金剛乘。 本書不僅詳述伊喜.措嘉的生平故事,也是對佛法修持的深度示範。書中充滿功勳冒險、精進修道、朝廷陰謀、個人際遇等插曲,處處都是戲劇性的變化。

9 特價101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從前有位阿羅漢

德謙讓卓 出版
2013/08/08 出版

我以前曾見過你,現在你又來了,但這次我想和你建立一個純淨且真誠的關係,好嗎?事實上,你幫助我生起了解脫之心;所以,苦難,謝謝你!痛苦,謝謝你!現在,我想學習與你道別,因為我已經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這條道路即是解脫之道。《從前有位阿羅漢》是「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系列的第三本書。如同旅途的風景不斷轉換,修道的旅程在本書中來到了「聖者之道」,從「個別解脫」理解「基礎乘」的修習目標與要素,也從歷史層面和哲學體系,認識小乘主張的異與同,時間進程為經線,宗派理論為緯線,交織出小乘見地全書八個章節的總覽。這是一段獨自的旅程,不管是覺受、煩惱或解脫的欲望,都專注在「個人」的主題上。從自身最基本的元素開始,單純而務實的檢視各種概念形成的原因,認出身與心,也就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造成了苦樂的感受,如何串連起來變成了輪迴的鎖鍊。這趟個別解脫之旅,有時猶如造訪國家圖書館,研讀不同派別對於小乘見地分歧的觀點;有時又像是到了歌劇院,在華麗的絲絨簾幕與繁複的水晶吊燈之下,上演的劇碼是「蘊、處、界」。有時則像搭乘夜行列車,穿過十二個山洞之後,乍然看到了「緣起」的旖旎風光。這一系列小乘課程基礎,最初是依據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在正知國際學院講述時的脈絡與重點而成,多年來,經過本樂波切及幾位阿闍黎復講,再經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兩度彙編,而成為今天的版本。本樂仁波切提醒大家,重點就是去感受自己對於解脫的基本、純粹和真誠的嚮往就可以了,這就是小乘之道的關鍵要素。本書使用「小乘」一詞,是因為小乘教法代表了佛陀最原始和最基礎的教導,注重自身修道的細節,以此由小向大,是學習佛陀三乘教法不可或缺的基礎。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月溪法師開示錄

月溪法師  著
黃山國際 出版
2013/08/05 出版

月溪法師文集 第二冊古人賢哲感覺得死生輪迴的痛苦,所以用種種的方法來解決此輪迴的痛苦,而超出死生的問題。老子解決死生的問題是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皆由於我們的妄念生來的,我們的妄念斷了,即是還歸清淨無為的。千百年來,許多未明心見性的人,以腦筋思惟來臆測佛性,建立種種似是而非、甚至積非成是的教法或觀念,不惟自誤,亦且貽誤他人。本書輯錄了月溪法師對歷代以迄於當今不究竟教法所做的辨證,字字精當,句句透徹,以本書為據,學人可得揀擇正法的正法眼,破無明的遮障,進而見著自家本具的佛性。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增訂版)

陳大為  著 、鍾怡雯  著
遠流 出版
2013/07/21 出版

一位大修行者的求道歷程,繫乎人性又超越世間的生命風光心道法師,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緬甸,長於台灣,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十五歲那年,他在兩臂及身上刺下「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的堅定求道誓言。二十五歲出家為僧,修習無比艱苦的頭陀行,經歷世間最幽隱不堪的塚間苦修與斷食閉關。出關後,創立「靈鷲山.無生道場」和「世界宗教博物館」,開展普度天下眾生的志業。心道法師那股矢志不移的求道毅力、樂觀且寬容的個性、恢宏的國際視野,以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畏精神,讓每個見證過、追隨過他步伐的人深受感染。《靈鷲山外山》詮釋了心道法師的苦修與菩薩道精神。他的故事以戰雲密布的滇緬山區為起點,隨後穿過台灣大乘佛教的叢林,深入艱苦的塚間修和頭陀行,並於一九八三年創立靈鷲山,以「慈悲與禪」為宗風,以世界和平為終極目標,展開他的弘法志業。此書在十年前發行的初版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寫與增訂,對心道法師的三乘法脈之傳承、個人的禪修經歷和弘化大願,提出更完整、細微,且精闢的詮釋;同時也新增了近十年來的事跡,從宏觀角度闡述了心道法師如何從世界宗教博物館,走向倡導世界宗教和平的道路,以及他佇足於華嚴聖山計畫的藍圖上,向世人勾勒的那爛陀夢想。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依執修之佛果:自性大圓滿現證本來面目教導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13/05/21 出版

該教法原屬於秘密大圓滿口訣部秘密心髓法教,一向不輕易傳授。偉大的伏藏師敦珠寧巴書寫的這個伏藏啟示,是今世和未來世一個舉足輕重的佛法教導。如今只要對於擁有這個傳承有堅強的信念,和願意靜慮觀照傳承祖師和現存傳法者與最終實相的關係,這個教法將向他們展示其奧秘。 這就是《淨化顯相(囊將)》一書要指明的主要緣由。藉著逐步轉變的淨化,如何根據自然顯相,以認知實相的基礎去認清顯相本質。這種教法,是讓我們和大師本人一起探索,然後通過我們自己的分析,來決定現象的原本自性為何,以及如何實際地去理解向我們顯示的現象本質。敦珠寧巴大師為自己尋找答案時不遺餘力,為了實現此目的,他以回想他的主要智慧導師觀境中尋求答案。這是一個通過範例的典型教學方式,因此也構成像這樣的轉世上師生命中發生的一種解脫過程。鑑於一個如敦珠寧巴偉大的化身上師,他選擇轉世為調伏人類的肉體化身,他也要去面對不純淨現象和世間的不確定性。因此,他向我們展示他必須質疑的現象界,並試圖發現在這個領域的純淨本質。這是證悟的大師顯示他的大慈悲心行,以滿足那些被調伏眾生的需求。這也是啟發我們如何以他們為榜樣的用心。

79 特價25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六祖壇經的修鍊(3CD)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13/05/17 出版

《六祖壇經》為禪宗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讓您親切體悟生活中行、住、坐、臥無處不在的智慧禪心!《六祖壇經》為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之法語,由門人所輯成之典籍,被尊稱為「六祖壇經」,是中國祖師前所未有的尊榮。慧能大師在禪宗的發展中,位居樞紐地位,而有「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的說法。《六祖壇經》中所開示的「一行三昧」及「無念、無相、無住」法門,更是生活中隨時覺照的智慧法門。〈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觀自在人生的十二把金鑰〉有聲書由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藥師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日經》、《地藏經》、《六祖壇經》等十二部佛法心要經典,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深入經典密意,開啟圓滿自在的人生。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六祖壇經+六祖壇經的修鍊有聲CD限量組合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13/05/17 出版

《六祖壇經》為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之法語,由門人所輯成之典籍,被尊稱為「六祖壇經」,是中國祖師前所未有的尊榮。慧能大師在禪宗的發展中,位居樞紐地位,而有「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的說法。《六祖壇經》中所開示的「一行三昧」及「無念、無相、無住」法門,更是生活中隨時覺照的智慧法門。〈經典修鍊的十二堂課—觀自在人生的十二把金鑰〉有聲書由地球禪者洪啟嵩老師,親自講授《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藥師經》、《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大日經》、《地藏經》、《六祖壇經》等十二部佛法心要經典,在智慧妙語提綱挈領中,接引讀者進入般若經典的殿堂,深入經典密意,開啟圓滿自在的人生。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覺者的微笑:古佛雕選粹

蔡奇勳  著
波羅海 出版
2013/03/01 出版

覺者之微笑,全凝結在本書128座菩薩殊秘的衣帶、低眉與嘴角◎《覺者的微笑》籌劃數十年之久,佛像年代橫亙中國北朝至明朝,以「鎏金」、「石雕」及「木雕」華嚴逸美圖片,加上精湛錘鍊的文字解說,融合美學、文學、佛學、鑑定學等之精彩鉅著。◎〈探索思惟菩薩之美〉、〈高古佛雕真偽鑑定略說〉等專文,可搭配本書P48〈思惟綠度母〉、P218〈思惟自在菩薩〉等圖做對照,賞心悅目。◎採高端多角度攝影,進口韓國平光映畫紙印刷。透過古佛雕,以古董美學為出發點喚起大家對中國古佛雕美學的認識,進而達到淨化人心、提升美育的作用。本書特色1. 姜一涵美學大師、晆澔平資深文化史專家、裕隆木雕金質獎李宗霖、嘉義市文化局長賴萬鎮聯合推薦之優良書籍。2. 每尊佛雕皆為千挑萬選之精品,並涵蓋鎏金佛、石雕、木雕三大類,集合中國精品古佛雕共128尊之多,種類完整、數量眾多之真品古佛雕選粹。3. 內容豐富包融:古佛雕、佛雕史、佛教故事、文學、鑑定學、美學、高端攝影、精美設計、高級印刷之經典精裝書籍。(紙張採用140磅不反光進口凝雪映畫紙,德國裝禎技術成冊〉。4. 本書兼容佛學、美學、文學、古董學等精華,是該類書籍中目前最專業、最具質量水平的鉅著。

9 特價21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無死的金剛心:雪域玄奘瓊波浪覺證悟之路

雪漠  著
大地出版社 出版
2013/02/04 出版

這是一部有關尋覓的心靈史詩,一本小說筆法的藏地瑜珈大師傳記。被有關專家譽為「用生命和智慧敘寫的力作」,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小說」。關於本書──神祕伏藏小說的前身是《瓊波祕傳》,用空行文字記錄,千年來以神祕伏藏的方式存在著。在某年的某個神秘時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託二十多年瑜珈修行的生命體驗,雪漠於光明境中穿越歷史,與北宋時期的雪域玄奘瓊波浪覺對話,向世人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雪域玄奘瓊波浪覺是西藏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認為是雪域的玄奘大師。他於二十八歲時放棄法主之位,攜黃金多次赴尼泊爾、印度求法,先後拜一百五十多位佛學家和大成就者為師,在外道的屠刀揮向印度文明之前,將佛教的諸多教法和顯密經論帶回了雪域。回國後,他在西藏的香地創立了香巴噶舉派,興盛時弟子逾十萬。求法傳奇光明境中的瓊波浪覺講述了自己求法過程中遭遇的無數傳奇,如被誅法追殺、被狼群圍攻、跟尼泊爾 「女神」相戀、與空行母司卡史德雙修等,更通過沿著佛陀一生的足跡朝拜藍毗尼、鹿野苑、王舍城等佛教聖地,再現了古印度和尼泊爾的社會風情、宗教文化,重述了佛經記載的諸多史實和故事。證悟之路瓊波浪覺向雪漠袒露了自己的靈魂求索與心靈歷練,展示了一個凡夫如何戰勝自我、實現心靈自主和靈魂超越的證悟之路,其中不乏命運的考驗、生死的抉擇、情愛的糾纏、迷悟的掙扎、智慧的證悟,更有許多不曾廣傳於世的古印度神祕瑜伽教授。智慧力作雪漠是香巴噶舉傳承者,曾閉關近二十年專修光明大手印。書中不乏超自然的神祕?寫,更參透了作者證悟的智慧光明,被有關專家譽為「用生命和智慧?寫的力作」。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史

蔣維喬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3/01/22 出版

最佳中國佛教通史著作簡要系統 不乏卓識語言順暢 曲致風趣資料豐富 存闕存疑本書初版是一九三一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後其他出版社也曾多次出版,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最早出版的一部系統的中國佛教通史、最佳中國佛教通史著作之一,對民國以後的中國佛教研究影響很大。本書共四卷十八章,對佛教在東土的傳播、其間的發展興衰,直至民國初年中國佛教之狀況,進行了系統的、提綱挈領的描述和講解,並縷析各宗代表人物、流行情況和特點。

9 特價5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

方廣 出版
2013/01/01 出版

「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講述原始佛教的基礎教義與修行法門,指引在解脫道路上的各種境界。本書譯自緬甸雷迪大師(Ledi Sayadaw 1846--1923)英文著作全集《佛教手冊》的第六部份。附錄部份,增添了雷迪大師的二篇短文「證入無我的利益」、「業力五問」,以及台灣明法比丘撰寫的雷迪大師略傳等。本書特色「這本著作是最有助益的佛法講解之一,不僅僅對佛法的許多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同時也提供強有力的理由,激勵人們認真朝目標去奮鬥。」 (耶那婆尼卡長老Nyanaponika Mahathera) 「雷迪長老的著作在緬甸舉國聞名,因為它們以一般人易懂的文字來表達與清楚的講解佛法。」 (塞爾頓 U Sein Nyo Tun)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舫大師文集〈六卷不分售〉

法舫大師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3/01/01 出版

本文集共分六卷,收錄法舫大師之《阿毗達摩攝義論》等譯著,《金剛經》、《心經》講經,唯識學著作,各地演講、學術研究,和在《海潮音》雜誌所發表文章,包括協助太虛大師改革僧伽教育、人間佛教推動相關論點,以及對時事的評論等,和各界往來書信等。從本文集可一窺民國初年至抗戰前後中國佛教的教改、教難,乃至世界佛教發展歷程。內文頁數第一卷譯著.講經368p第二卷唯識論談400p第三卷演講.辦刊440p第四卷研學.儀制496p第五卷時論.答問432p第六卷詩書.文存512p

9 特價1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沒有我時 我是誰

德謙讓卓 出版
2012/12/08 出版

佛法中說到,我們不需要畏懼有什麼念頭或情緒,它們就像陽光和鮮花一般,再熟悉、普通不過了,重點是,我們要利用念頭或情緒顯現的時候,在那當下時刻,警覺到它的顯現,看透它毫無堅實的本質,我們不加任何造作的看著它本來的樣子,剎那間明白那就是「平常心」。這真是一個大好消息,表示我們時時刻刻都有了悟的機會,就從自身內在解脫。換句話說,要解脫,必須先從「自我」著手,拆解掉對「自我」的錯誤認知,看看沒有「我」時,「我」是誰。《沒有我時我是誰》是「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系列的第二本書,書中詳細探究了一般想學佛的人關鍵性的課題,諸如:輪迴、無常、業力、信心、無我。但是理解痛苦的道理,和實際上不再受苦,是天差地別的兩碼子事兒;疑惑和問題的解決之道,也不是光靠盲信或者人云亦云就會沒事了,所以本書一開始,以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的禪修引導,帶領我們正確的檢視自身各種情緒經驗,先拆解掉一些粗糙、僵化的概念,讓我們體驗到自在和快樂,對於自己的心逐漸熟悉,得到解脫的確信。如果從傳統佛學概論的角度來看,本書所涉略的範圍,包括了「四法印」、「轉心四思維」、「四念住」及善知識的介紹,但作者竹慶本樂仁波切不想讓這些術語嚇跑現代人,他的講述風格,是以現代的語彙貼近人們生命中的歷程,無論是以心理或生活經驗為例,都讓讀者可以得到許多對應和參考,這不僅是一種現代的心靈陪伴,每一篇章每一小節慢慢閱讀後,對於佛法的核心內容,也將有一份基礎但卻全面性的認識。這份360度全面性的理解,如螺旋樓梯拾級而上,在基礎入門的階段出現,也會在接下來小乘、大乘階段再次環繞出現,隨著高度的不同,景觀也隨之不同;深度的不同,力道也會改變。本樂仁波切是當代首屈一指的佛法導師之一,受過完整傳統的訓練,其邏輯論理精準無比,在輕鬆幽默的說法析理下,往往就是脈絡分明且細膩的禪修引導,潛心閱讀的過程,就是一次次見、修、行的練習,非常美妙。這套珍貴的佛法研習系列,實是人們引頸渴盼、期待已久的至寶。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第一本佛書:牟子理惑論

陳義雄  著
大千出版社 出版
2012/12/01 出版

99%中國人都搞混的佛教觀念教你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牟子理惑論》是中國最早思辨佛學的論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佛學著作。近百年來倍受關注,引起爭論甚多。中外專家學者長期圍繞《理惑論》的爭論,突顯出本書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東漢末佛教初傳時,信徒多以現世的、功利的道教信仰形式來接受佛教,視佛陀為具有禳災招福、長生不老等靈力之神祇,視傳道之西域沙門為巫祝、神仙修行者等。而我國固有之儒家、道教等,難免對此一外來宗教產生極大之排斥作用。東漢末年牟子作《理惑論》,一方面揭示佛教之真正面目,將其脫出方士、神祇之說。隨著時代變遷,排佛論與容佛論互有消長,此後此一論爭亦成為歷來知識份子間重要論題之一。本書特色(1)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在中國佛教史上開啟儒、釋、道會通的典籍,本書是研究中國佛教形成和發展的一部重要文獻。(2)似是而非的佛教觀念和中國文化最衝突的部分,將透過本書一一釐清化解。(3)震旦行總經理用深厚的生命經驗和研究功力,帶領讀者解讀古書和典故的奧祕。你將發現古人感人的故事。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六祖壇經

楊惠南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2/11/27 出版

這部書是諸多中國和尚所寫的作品中,唯一被稱為「經」的。它不但是禪宗最重要的典藉,也是探討中國文化的讀者們不可不讀的作品。胡適之將它列入「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當中;錢穆也認為它是探索中國文化必讀的典籍之一,還說它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白話文的作品。如此說來,壇經不但是佛學的、思想的必讀作品,還是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哩!壇經是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一生說法的記錄,也可以說是他一生多彩多姿的傳記。(記錄者是惠能大師的高徒--法海禪師。)一般相信,壇經是以惠能大師在廣東曲江大梵寺的說法為主要內容,再經後代禪師們的增刪、編纂而成的偉構。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佛教通史(六)

鎌田茂雄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12/08/30 出版

中國佛教發展最盛的時期是在隋唐時代,此時代不僅僅只是新宗派的陸續形成,也是佛教影響社會各階層的全盛時代。第五卷的內容是隋唐佛教的歷史性展開和佛教教團的變遷,隋唐佛教的外緣,以及佛教藝術的發展。第六卷的內容是,隋唐時代的譯經,佛教各宗派的成立等等。  由於北周武帝廢佛之後,隋文帝復興佛教,文帝建都長安,並建立大興善寺,且於全國普建舍利塔。又隋煬帝也建了慧日道場等四個道場,並援助天台宗的開祖智顗,使其成立天台宗。  在中國佛教史上,最榮盛的唐代佛教,遍及東亞細亞、渤海、朝鮮、日本、越南等形成東亞細亞佛教圈。本書特色本書不僅只是中國佛教史的概說,在本書中,敘述了渤海國、南詔國、敦煌的佛教等,這也是本書最大的特色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正覺學報:第五輯

正智 出版
2012/08/05 出版

求真求實的精神是探求宇宙真相者必備的要素,佛教實證的精神就是依據正真如實的要領,最後成就究竟清淨的佛道。這些佛教義學的內涵乃是釋迦牟尼佛及過去諸佛,透過實踐菩薩道而親證法界實相心,依次轉依修行而最後成就佛道;又為應眾生需要而開示佛法義學的內涵,讓後繼者能夠依之實踐與親證。因此對於真理的追求過程中,實證性與實踐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在實踐佛教義學內涵的同時,法義的正確性與一致性則是其重要指標,有智者應當以此指標加以簡擇而行。然而正確佛法的弘傳非常不易,因為大多數人皆屬未實證者,常常會錯解佛法義學的內涵與次第;這樣以訛傳訛的流傳下去,就會出現具有相似性的錯誤法教而流行於世。這類相似佛法在許多地方是類似實義佛法的說法,然論其實質內涵與法教,卻是與佛法正真的義理相違背,在佛法經論中,有時說之為「相似像法、相似正法、像似正法、相似法」等,此等相似佛法的氾濫愈到末法時期就愈顯嚴重。因此,對於一個求真求實而探求法界實相的佛學學術人士,必須要依智慧來簡擇「實義佛法與相似佛法」的同異,具此智慧才不會落入盲信與迷信之中,才會有正確而如實的佛學研究結果。由此之故,本期學報以「實義佛法與相似佛法」的核心義理為主題,依實質面的內涵與次第,配合三量的論證作為方法,從「唯識正義與邪說的論證、藏傳佛教空行母定位之考察,以及一貫道剽竊本質的探源」三個方面為案例,發表三篇優秀論文,依此說明「實義佛法與相似佛法」的差異性,以利今世與後世追求真理者。本期學報採用三篇不同領域的論文來論證佛法正義,發表的論文如下:1、第八識「種識一異」論題之抉擇—以「四重二諦」為本的考察兼評印順的說法(張志成)2、空行母悲歌—女性在藏傳佛教的角色與命運(蔡志成、張火慶)3、一貫道的「剽竊」本質—以「彌陀淨土」及「正法眼藏」為例(江正崇、張火慶)張志成著作的〈第八識「種識一異」論題之抉擇—以「四重二諦」為本的考察兼評印順的說法〉,係以「實證佛學」的基礎來論證唯識正義,考察佛法的心識論與諸法間「一、異」等關係,並循唐朝奘、基師資依《瑜伽師地論》所建立的「四重二諦」為研究之方法論,此「四重二諦」的方法論乃是完備且可為大家所共許。該文從釋印順所主張的內容和《成唯識論》所主張不同點,考察其各自主張差異的問題所在;作者發現真正主張差異的根源是在於「有無實證第八識」,因為本身對於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親證與否,對同一個議題會提出不同的觀點,而且主張完全相反。這樣的差異是反應在兩個主要議題上面:第一、探究「第八識到底有無自體」的議題,《成唯識論》的主張是基於實證第八識如來藏而立論,因此玄奘提出五教證和十理證來證明第八識有其自體,並且是「諸識差別」的「八識論」;然而釋印順卻是以未曾親證的學術界「佛法思想是演化的」角度來看待第八識,因此認為六識論的「中觀應成思想」為了義說,傾向主張第八識乃是「唯名無實」、「自性空之空性」的代名詞而已。作者發現釋印順以此錯誤的預設來詮解唯識經論義理,因此常常有依己意扭曲經論本義的情形發生,或者常常有依己意來擴大解釋經論本義內涵的現象,並有引導讀者傾向否定「八識論」而相信中觀應成派「六識論」的意圖。……蔡志成及張火慶教授合著的〈空行母悲歌—女性在藏傳佛教的角色與命運〉,是以藏傳佛教(喇嘛教)中「性力角色」的重要代表—空行母、明妃,作為論文主軸來探討,進而考察空行母在整個藏傳佛教(喇嘛教)中的真實定位。該文從藏傳佛教空行母的類別、內涵、由來、演變等方面,辨析論述「具格空行母」必須具備之條件,以及空行母在四部密續中之地位。由這樣的論證解析可知,空行母的角色功能是涉及整個藏傳佛教根本且核心的教義,也就是以「無上瑜伽、男女雙修、樂空雙運」等為核心的「淫樂」理論。從古印度到西藏的流傳,乃至今日的藏傳佛教諸喇嘛、上師、活佛著作中,都可以看到這類空行母角色內涵的說明。根據探討空行母的來源與演變,知道整個藏傳佛教中的空行母、明妃、佛母,在修行上的「性力定位」是具一致性的。又依此空行母的「性力定位」為線索,來探討兩個相關議題,檢視藏傳佛教(喇嘛教)與真正佛教截然不同的差異性,依此來彰顯藏傳佛教所謂「欲貪為道,即身成佛」的本質,其實是與真正的佛陀教法完全不同。……江正崇與張火慶教授合著的〈一貫道的「剽竊」本質—以「彌陀淨土」及「正法眼藏」為例〉,探討一貫道信仰的根源,亦從其核心義理與傳教本質來論。從古今一貫道自編的傳承歷史,以及他們祖師之著作中,整理爬梳各個階段轉型的內容改變來考察,始終皆是不離剽竊的本質。該文從一貫道前身先天道的發展過程檢視中,發現:一向自詡為彌勒信仰的一貫道,其實是仿傚自彌陀信仰而來;從其理天的建構與無生老母(萬靈真宰)的演變過程,都不難發現有彌陀信仰烙印的痕跡;並且隨著時代逐漸轉變其教義內容,究其原因則是源於創教時即屬於盜法的本質而導致。而這些痕跡,就是來自於一貫道所承襲的明清民間信仰。後來,為了因應民間信仰版「龍華三會」的彌陀信仰,不符佛教真正龍華三會的彌勒成佛說的理論困境,因此才轉變偏向於彌勒信仰。從現存的一貫道經卷中,依稀存在著對彌陀信仰所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也就是說,從先天道到一貫道,其仿傚的信仰內涵由彌陀變成彌勒,從這中間的轉變,可以發現一貫道乃是雜竊、多變的剽竊本質!由這種本質的繼承流傳,結果是繼續盜法而導致現在的一貫道法義之中,不免混入許多儒家及一神教的法義,因此產生極多教義混亂、自相矛盾的現象,與竊盜佛教教義的藏傳佛教教義自相混亂的情況類似。The truth-seeking spirit is essential for those who explore the true reality of the universe. The positivist spirit of Buddhism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rrectness and truth to eventually accomplish the ultimate and pure Buddhahood-Way. The contents of these Buddhist doctrines are as follows: Buddha Sakyamuni and all Buddhas in the past have personally realized the ultimate reality of the dharma-realm through practicing the Bodhisattva Way; then, they convert to the ultimate reality, with further practices in sequence, and finally achieve Buddhahood; in response to the sentient beings’ need, the Buddhas expound the contents of Buddhist doctrines, based on which their followers can practice and personally realize Buddhism. Hence, during the truth-seeking process, positivism and practice are two indispensable elements. However, during the practice of the Buddhist doctrines, the correctness and consistency of doctrines are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practitioners; the wise should follow these guidelines to choose the correct Buddhist practice. Nevertheless, the propagation of correct Buddhism is no easy task. It is because most people have no actual enlightenment and often misunderstand the contents and the practice sequence of Buddhist doctrines. They convey incorrectly what is already incorrect, and as a result, erroneous teachings resembling the true dharma become popular. This kind of resembling Buddha dharma is seemingly similar to the real Buddhist teaching in many ways, yet its substantive contents and teachings violate the real Buddhist doctrines. In Buddhist sutras or treatises, i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semblance dh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6/1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