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學與蟲藝-昆蟲文物特展專輯(精裝)
本書內容為簡要介紹2009年國立臺灣博物館「蟲學與蟲藝:昆蟲文物特展」所展出的珍貴文物、圖片及說明,藉以了解蟲學生物學、藝術、文化與文物。 ,此特展共分三大部分「蟲之學-昆蟲生物學」「蟲之藝-昆蟲藝術與文化」「蟲之樂-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
健康職場行業別操作手冊
結合渥太華憲章五大行動綱領,擬定相關成效評估指標工具(範例),提供各職場健康促進業務承辦人員,檢視自身職場狀況,找出職場目前在推動健康促進活動中,運用在職場健康促進前及後之比較,並找出態度與行為改變之原因,同時可以找出職場內部具有之優勢與劣勢,也可以做為定期健康管理上之評估指標,並據此來做為健康促進與職場永續經營之參考依據。
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 [3版]
國內於1997年引入使用高效能抗愛滋病毒治療法(HAART,俗稱雞尾酒療法),降低了感染者之死亡率,也間接提升感染者之生活品質,感染愛滋病毒已被視為一種慢性病。隨著醫療科技之進步與愛滋病治療藥品之日新月異,為使治療程序標準化,有效降低感染者之病毒量,達到防止疫情擴散之目的。本局於2006年開始出版「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並定期進行檢視與修訂,俾使愛滋病治療照護與時俱進。本次特別邀請此一領域之專家學者和本局防疫醫師共同執筆和編審,以國內的臨床經驗為基礎,並參考美國衛生部的指引,完成本次的修訂,提供國內臨床醫療人員參考運用。
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
本專書共載有十二篇論文,探討高齡學習與高等教育之相關議題。 & 其內容包括:邁向高齡社會──我國繼續高等教育的因應策略;大學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畫之推動與展望;人口高齡化對大學校院的衝擊與因應;高齡少子化社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與因應。 & 大學競爭力分析:從全球化到高齡化的觀點轉化;大學校院建構高齡學習環境的策略;我國高齡教育的實施與展望。 大學校院因應高齡化社會的發展策略:以美國、台灣為例。 高齡社會來臨對學校教育的衝擊:論大學實施老化教育的策略;高齡者的靈性學習;高等教育待開發的新領域─高齡學習者;澳門理工學院設置長者書院之做法與特色等。
高血壓中醫典籍彙編—臺灣中醫藥典籍研究計
本書內容從高血壓之歷史沿革、高血壓症狀、高血壓分類之由來、高血壓症狀診斷之說明、高血壓治療分析辯證、治療高血壓方劑之收集及高血壓用針灸、食療藥膳預防保健之論述,並引用歷代典籍溯源分析彙編而成本專書。
筋骨疾患養生復健之探討-臺灣中醫藥典籍研
探討中醫養生復健之中醫典籍文獻在筋骨疾患與養生概念中的應用,藉由質性研究法解析並萃取古文之原意來呈現相關結果,並嘗試發展具備中醫醫學理論基礎之運動復健。
消渴中醫典籍彙編—臺灣中醫藥典籍研究計畫
本書內容從消渴症之沿革、形成之病因、消渴症分類之由來、症狀診斷之說明、治療分析辯證、治療消渴方劑之收集及消渴症用針灸、食療養生之論述,並引用歷代典籍溯源分析彙編而成本專書。
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科書
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之訓練時數為40小時,最為基層之救護技術員,其主要的工作為檢傷分類、身體評估、血氧濃度監測、基本心肺復甦術及哈姆立克急救、輔助呼吸道的使用及氧氣給予、止血、包紮、固定、病患姿勢選定與維持、脫除安全帽及脫困、傷病患搬運、急產接生、心理支持、自動體外去顫器等一般傷病患照護工作。
The Illustration of Common Medicinal Plants in Taiwan Vol.I (台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第一冊-英文版)
將臺灣地區野生或栽培之藥用植物,擷取歷代諸家本草、藥用植物學、生藥學等書籍及參考文獻之資料編著英譯成書,供醫藥學、植物界及國民保健之參考。
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科書
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之訓練時數為280小時,其主要訓練項目除了EMT-1的課程外,另有監測血糖、灌洗眼睛、給予口服葡萄糖及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乳酸林格氏液、葡萄糖水、放置咽喉罩呼吸道使用、協助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或引導給予消化甘油舌下含片。
台灣建置中草藥臨床試驗環境計畫成果摘要暨
係將中醫藥委員會2001~2008其間之中醫藥臨床試驗含DR,JIRB,GCP等相關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作一個總整理,收集資料共162篇摘要,便於提供中醫藥研究相關人士及產業界人士的閱讀與搜尋,以了解近幾年來國內的研究成果與方向及臨床研究的參考依據或產品開發的指標。
台灣建置中草藥臨床試驗環境計畫成果摘要暨
係將中醫藥委員會2001~2008其間之中醫藥臨床試驗含DR,JIRB,GCP等相關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作一個總整理,收集資料共162篇摘要,便於提供中醫藥研究相關人士及產業界人士的閱讀與搜尋,以了解近幾年來國內的研究成果與方向及臨床研究的參考依據或產品開發的指標。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學術暨臨床應用研
本專書涵蓋中醫師臨床學術研討、醫療法規、中醫藥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中醫藥常識之宣導、中醫藥向下紮根計畫與中醫基本護理訓練等重點。
2008中醫藥國際化研討會(附3光碟)-中
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國人一致之目標,彙編國際研討會相關課程活動,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積極參與中醫藥國際事務。
中醫藥基因體研究及其核心技術訓練(四)
本研討會由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補助臺北醫學大學辦理,以整合中央研究院等各大學與研究機構資源,並以學術研討會與核心技術研習會(Workshop)併行方式培訓中醫藥基因體相關人才,希望培育之人才投入臺灣中醫藥界後,能加速推動臺灣中醫藥基因體相關研究,進而達成臺灣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長期目標。
2009菁英幹部用藥安全教育研討會
為推動「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項下「中藥用藥安全社區培訓」相關計畫,委託臺北縣中藥商業同業公會辦理之「精英幹部用藥安全教育研討會」教材內容編印成冊,提供中醫藥產業從業人員及生技產業相關檢驗單位參閱。
臨床微生物電顯圖譜(精)
臨床微生物電顯圖譜是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使用本局的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病原體相片集錦,內容以呈現病原體照片為主,並介紹這些病原體的分類學地位、形態特徵的描述、疾病發現的歷史,以及該疾病在台灣的流行概況。本書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是介紹13種病毒,第二章介紹24種細菌,第三章介紹2種真菌。本書發表大約一百張病原體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包含近年來在國內備受重視的SARS病毒、腸病毒、登革病毒、霍亂弧菌、類鼻疽菌,以及曾經被用來作為生物恐怖攻擊工具的炭疽桿菌,這些圖片為國內出版界與教育界提供良好的素材,我們希望藉由此書讓社會大眾能更容易對傳染病有具體的認識。
中藥GMP廠品質確效培訓參考指導手冊彙編
為推動『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將其中94-96年度委託辦理之「中藥GMP廠品質確效培訓參考指導手冊」相關計畫所呈現之成果擬編印成冊,提供中醫藥產業從業人員及生技產業相關檢驗單位參閱。
建構中醫整體臨床教學體系計畫論文集
為擴散計畫成果,爰將歷年來執行中醫臨床教學訓練計畫之指導醫師,發表於國內、外期刊之論文彙集成冊,供相關團體、機構參考與運用。
消渴疾病史與用藥思路探析-先秦至金元時期
本書所涉足的歷史時期是先秦至金元,藉由文獻回顧、目錄學分析、專書探討、診治方向探討、史料辨偽及斷代史撰寫等多面向的研究,闡述此時期?中醫學對消渴病的認知。本書首創以目錄學方法分析電子資料庫的搜尋結果,快速地掌握消渴古籍的文獻分佈。於醫史上,首次評析《三消論》對消渴病診治的貢獻。再借助《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消渴論》的迴異觀點,比對出消渴診治中辨病與辨證的雙重思路,開創性地指出「消渴」一詞在中醫學?,既是一個病,又是一個證。且成功地以歷代書目查考、內容分析法和引用文獻的考辨,明確分辨劉完素消渴史料的真偽。並首度於醫史上深入地評析和撰寫先秦至晉、南北朝至唐、宋金元等三時期的消渴斷代疾病史
建構中醫整體臨床教學體系的回顧與前瞻
為使各界瞭解本會在建置中醫整體臨床教學訓練環境與制度的過程,爰將歷年來執行各項中醫臨床教學訓練計畫的成果彙集成冊,供相關團體、機構參考。
臺灣中醫藥典籍研究計畫成果叢書之十八-產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然而乳汁的合成與分泌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任何精神因素都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分泌。中醫認為乳汁乃是由氣血所化生,而氣血的化生又與中焦脾胃的受納與運化水穀精微有關。本書整理中醫對於缺乳之典籍,匯集針灸與藥膳之應用,對於中醫藥應用於產後缺乳的全民健康保健有相當重要的助益。
常用中藥文獻摘錄1補養篇2004-2007年
本書共分為:清熱解毒藥、清熱涼血藥、清熱燥濕藥、清熱瀉火藥、清虛熱藥等五章,共介紹47種常用中藥材,以凌一揆主編、知音出版社出版的《中藥學》為藥材分類依據。各中藥編寫項目有: ㄧ、來源:植物基原,含科名、屬名、種名。 二、性味與歸經:四氣五味及對臟腑經絡之作用。 三、功效與主治:中藥的基本效用與適應之病症。 四、最近化學成分之研究:闡述2004年~2007年7月文獻發表之化學成分,中文譯名採用台灣地區用語。 五、最近藥理作用之研究:闡述2004年~2007年7月文獻發表之藥理作用,中文譯名採用台灣地區用語。 六、臨床應用:闡述2004年~2007年7月文獻發表單方或複方配伍辨證論治之臨床實際應用的療效。 七、參考文獻:依文中出現順序編排於各中藥篇末。 若中藥有特殊使用禁忌、毒性則會另加以說明;其中「來源」、「性味與歸經」、「功效與主治」三項為參考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與知音出版社出版的《中藥學》;其餘「最近化學成分之研究」、「最近藥理作用之研究」、「臨床應用」內容為2004年~2007年7月PubMed與中國期刊網所收錄之文獻摘錄。此外,書末附有可供檢索之方劑索引,以及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之中英文對照表。
2004-2007中藥產業法規宣導暨中藥用藥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自93年推動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至今已進行四年,為落實研究成果與全民共享,加強建構中藥法規之適用環境,提昇藥事人員中藥法規知識,協助業者了解法規趨勢,促進產業開發及進入國際市場,特舉辦「2004~2007中藥產業法規宣導暨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成果發表會」,邀請14位93~96年曾執行「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建構臺灣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主持人進行口頭報告,另有53項研究成果以壁報方式展示,並印製中英文論文摘要論文集;另邀請中藥專家學者就國內外「中藥新藥」、「中藥查驗登記」、
中藥對照用指標成分物理化學參考資料彙集(9
行政院衛生署為提升中藥品質,自八十一年度起規劃研擬中要指標成份定量方法,以落實中藥品質管制。為配合實施中藥材及其製劑之成份定量,前後於衛生署科技發展組集中醫藥委員會研究計畫下,分別委託學者專家進行是項政策性中藥指標成份製備研究。
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論壇專輯(十一)
邀請中西醫專家學者,針對「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在脊椎疾病醫療的對話」作討論,完整紀錄及整理內容,作為國人醫療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