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水照花人:張愛玲傳奇
1920年,上海一棟老式花園洋房裡,一個女嬰出生了。在宏亮的啼哭聲中,這個根連三大貴胄家庭的女嬰,彷彿宣告著她的身分,以及即將見證的時代。 她,被命名為張煐,直到被母親偷偷拎去報名插班黃氏小學時,才有了另一個名字,張愛玲! 在動亂的時代裡,顯赫的祖上家世與名士門風,讓張煐在成長過程中,看不盡華麗珠翠與沒落滄桑、歷經人世無常的冷暖。 她的早慧與敏銳的心思,將這種種的沉浮故事,轉化成令人驚豔與嗟嘆的文字。張愛玲,文壇永遠不凋的傳奇之花;她童年的藝文萌發、青少早熟而張狂的行徑、以及遇到胡蘭成之後的一段情史,曾使她「從塵埃裡開出花來」而終至萎謝、及至暮年後的不問世事,孤冷傲絕…..她濃厚的人生色彩,正如水中花影,似真如幻。
《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
本論文將金瓶梅的女性服飾按類型、質料、色彩等三種標準一一切入,分別加以論述。在這三項標準之外,更將明代社會現實及經濟發展情形,如手工業、紡織業、服飾業等融攝於其中作一研究。在析論妻妾婢妓等身分地位、各種人物性格與服飾間的交互作用。最後,則討論服飾的慣常變化與當時社會經濟興衰所支配出的儉奢社會間的密切關係。
老舍與讀書
一個最多產的作家:留下著作浩浩數千萬言一個全方位的作家:小說、散文、詩歌、戲劇… 一個能夠在死亡中透析生命的作家 一個被國際文壇久關注的作家 一個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的作家。 老舍是中國現代作家中獨具魅力的一位,他的讀書生活更與人迥然不同。少年老舍在貧困中發奮苦讀,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學功能;二十五歲時,他應邀出國講學,又涉獵了許多外國文學名著,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道路,為我們奉獻出一部又一部的精心傑作。讀與寫,也就這樣貫穿了他的一生。 同時,本書還介紹了老舍的創作道路及主要作品,共精選出老舍愛讀的中外名著三十種一一進行解讀,尤其適合青少年讀者參考。
徐志摩傳
詩魂的覺醒 徐志摩具有詩人的氣質,詩人的才情,這是所有了解他的人都承認的。但一直到二十六歲以前,他就未曾產生過詩的衝動,從沒想到還會有做一個詩人的可能。二十六歲往後已經算不上寫詩的最佳年齡;然而,恰在這時,在他的「性靈」深處沉睡已久的詩魂,伴著悲哀與苦惱,甦醒過來了。 是什麼力量喚醒了這顆詩魂?據徐志摩自己說,那時,他的性靈(徐志摩的獨特用語)中忽然意外地「吹著一股奇異的風」,從此心頭被「一份深刻的憂鬱佔定」。 這是無需解釋的,所謂「奇異的風」「深刻的憂鬱」無非是這時期生活中那些攪亂了他的心境平衡、給他帶來無窮痛苦的東西。說來可慘,必得先遭下無法忍受的罪孽,方能換來一頂詩人的桂冠。寫詩,看來總是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並非常人所想像的,一張口,就有精圓的珠子吐出來。無怪徐志摩對寫詩會那麼反應敏感,說一提起寫詩他就不由得傷心。 「世界上再沒有比寫詩更慘的事」。他悲痛也是深有體驗地向別人訴說。
夕陽山外山:李叔同傳奇
在清朝那樣的年代,他的反應不見得會比我們高明到哪裡。於是李叔同順著人生的機運與所遭逢的人事而輾轉、而生活。在這些機遇裡,因緣巧合又與一些文人朋友、歌郎、藝妓有所交往,面對他們時,李叔同總是誠實地面對自已,所以愛得深、傷得也深。甚至於到了日本讀書後,還娶了個日本老婆誠子,一切都是因為他天生多情的個性使然。 李叔同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與重視,除了他是持戒甚嚴的一代高僧之外,在出家前各個階段精采的風華與事蹟、在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境界等,更是不可忽略的重點。此書有別於一般的弘一傳記,情節曲折、感情奔放,是一本還原李叔同沈有情人間的小說。
持燈的使者
本書是《今天》雜誌裡頭一個叫「今天舊話」的專欄集結,再加上幾個主要作者的訪談錄。由今天看昨天,溫暖、悵惘、喟嘆、激動;回憶不只是回憶,歷史也不再只是歷史,它們與當下交會,一個個情景讓人搞不清楚誰比誰更真實;它們與主流論述擦身而過,一個個付出參與的無名小卒教人質疑什麼才是文學史。這些地下文學活動者的故事,這些寫作者之間不帶功利性的交往憶述,真實的感情模糊了文獻史料與創作散文間的界線;他們,從今天來看,依然像是一群持燈的使者。 & 編者劉禾在此書的序言中,對這本書的來由和情感有很真切精彩的描述。「齊簡在〈詩的往事〉一文裏,提到她初次讀到郭路生的詩歌時的情景,說那是一次深刻的震撼:『記得那晚停電,屋裡又沒有蠟燭,情急中把煤油爐的罩子取下來,點著油燃權當火把。第二天天亮一照鏡子,滿臉的油煙和淚痕。』(略)我想今天的很多讀者大都會羨慕齊簡,羨慕她有過那樣的一次閱讀經驗。(略)我們今天閱讀《持燈的使者》仍被它所描述的世界如此吸引,恰恰是由於這裡的文字能夠讓我們進入類似齊簡所經驗的那一切,那些油煙,那些淚痕,和一些實實在在的氣氛。」「由於《今天》的歷史也是整整一代人的歷史,因此,我們在《持燈的使者》裏讀到的不緊緊是圍繞在《今天》的那批有理想、有才華的詩人作家的故事,還能通過不同作者的手筆感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氣氛,六十年代的氣氛,七十年代的氣氛和八十年代的氣氛,以及這三個十年之間的不同。」甚是。
台灣文學十講 (精)
這十講可以說是台灣文學史的入門書,雖然是因時間的關係,只講到戰後初期,但是,鍾老給萌芽、開花、成熟等各期的台灣文學,畫了一個清楚的輪廓,對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也都有重點式的描繪。
小國家大文學
台灣作家,要對自己有信心。 不要以為十二億的人口,就一定能比二千萬人寫出更好的作品。 文學和藝術,不是比人口,也不是比土地的大小。 看看只有人口三百多萬的愛爾蘭,和他們的各種文學成就,就知道這個道理。 文學貴在創新,文學創作必須注入新的生命力,而新的生命力來自新的生活、 新的語言和新的思考內涵。中國文化有一定的成就和影響力, 停滯不前卻是中國文化的致命傷,台灣人應卸下這個沈重的包袱, 努力創造自己的文學,小國家因著開闊的文學視野也能有偉大的文學家及作品。 《小國家大文學》是去年獲得國際「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的 台灣本土作家鄭清文的評論集,收錄了他自七○年代迄今在報章雜誌上的評論, 他以敏銳的觀察力、深入淺出的文字,真切地為台灣的文化和社會現象提出針砭。 本書分為二卷,卷一〈文學台灣〉,以文學評論為主;卷二〈台灣的心〉,是社會觀察與評論。
郁達夫日記
郁達夫日記 日記是一個人對生活的記實及思想的解剖;從日記中的描繪,可看出記述者的生活背景,並探知其內心的所思所感。 是詩人亦是理想主義者的郁達夫,因身受帝國主義的壓迫與歧視,所以他的文學作品具有濃厚的民族思想,將社會民情及文化思潮寫實反映,亦將其浪漫才情徹底坦露。 在郁達夫的日記中,我們看到他對民族意識的覺醒與幻滅,對情感的追求與挫敗,及內心的掙扎、徬徨與苦悶。他將思轉化為文字,真實的揭露,深刻的描述,繼之在讀者面前完整呈現。 閱讀本書,您將能瞭解到一個末路文人的心路歷程,感受到他那深深的悲戚與無奈何! 作者簡介 郁達夫 西元一八九六~一九四五年,浙江省富陽縣人。一九一三年十月,東渡日本留學。一九二0年返鄉,奉母命與同鄉孫荃女士結婚。一九二一年與留日學生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創立文藝性社團「創造社」;同年發表處女作《沈淪》,受到青年讀者的廣泛注意與回響。一九四二年,受邀外出失蹤,查證當時是被尚未繳械投降的日本憲兵殺害。
台灣現代小說的誕生
現代小說 小說是最能反應現實真相的文學作品。台灣現代的白話小說如何從萌芽、發展到成熟階段,這是研討台灣文學最先要認識的課題。 本書從分析、比較和綜合三個角度去理解台灣現代小說的多重層次和面向,更能深入探索日治時期台灣人民、社會的諸多面貌。 特別是本書作者能拋棄先驗的主觀意識,運用文學的理論和思潮,直接面對小說作品,以了解當時作家的內心世界,為同類著書中最值得參考的力作。 作者簡介 張明雄 1943年生於台北市,現任台北市中正高中歷史教師,曾獲教育部中小學人文及社會學科研究著作獎。 著有:《明清台灣經濟社發展史論文集》、《躍昇的城市台北》、《台灣現代小說的誕生》等等。
三人行(大師.好書與您同行)
為了孩子,為了我們寶貝的下一代,作家、出版社時時都在追求童書的可能性與極致。一本給幼兒的圖畫書,能寫出、畫出人生的奮鬥嗎?有韻有致的童詩,何不就讓孩子聞詩起舞、變成遊戲呢?我大量的閱讀著各個國家為孩子投資的心血,心裡總是想著,要是我們的孩子也能同樣分享到這樣豐碩的果實,多好啊。 (三人行--大師.好書與您同行),就是在這樣一個「分享」的概念下成形的。 我們衷心盼望這本書能為台灣培養出從小有讀書習實的孩子。直接的,像爸媽能從「好書篇」中挑出好書唸給子女聽;間接的,提供一些畫籍背後的資訊,讓出版社出版更好的書,讓老師、讀者對喜歡的書、作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世界文學名著導讀(上)
世界文學名著導讀(上) 世界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最精粹的結晶,它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創新精巧的藝術形式,它是作家對生命的體悟、對現世的省思以及對未來的期望,透過這些偉大的著作,除了可以進一步了解當世作家所面臨、關心的的時代課題。 又能以宏觀的角度觀察到人類思潮的變遷歷程,並感受到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因此,誠心的希望將世界的經典文學介紹給大眾,讓這些不朽的文學著作能再一次感動讀者,豐富讀者的心靈。 感動,沒有國界,經典,可以永遠,一百部精選文學的名著導讀,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長廊,回溯世界文學的蒙發與蓬勃,共詠文字之美的讚歌,共探靈魂深處的雋永,共同策略不朽的世界之最。
自由中國(全23卷總目錄暨索引)
自由中國 《自由中國》是一份主張民主憲政的自由主義刊物,在1949-1960年的台灣,也是台灣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由主義刊物。 其後《自由中國》雜誌所發表的有關民主憲政的理論,包括言論自由、地方自治、司法獨立、反對問題等主張,也成為1970年代台灣「黨外」運動主張的政治訴求,例如《八十年代》雜誌社出版的《自由中國選集》,可以發現其中有相當程度的承繼關係。 直到「國會全面改選」的議題端上檯面,成為台灣民主運動的主流以後,《自由中國》主張具有的代表性,才告一段落。由於《自由中國》文章的內容相當的豐富、篇數很多,因而要一期一期的翻閱雜誌,以求了解它的內容,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而此一目錄的編輯(出版)就是要為了方便研究者利用此目錄作為工具,得以較迅速的掌握到《自由中國》相關內容。為了便利讀者檢索,這冊目錄的編纂,除了依照時間先後,詳細列舉作者及文章的篇名之外,也編有各種索引,以因應不同的需求。 如針對已經知道文章篇名,而不知其卷期的讀者,可利用本書依篇名筆劃順序排列的索引。若讀者針對個別作者的文章有興趣,則可利用本書依篇名的作者姓名筆劃,詳列同一作者文章的作者索引。 同時,本書又以《自由中國》最重要的民主憲政主張為中心作成了分類目錄索引,以方便針對各別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使用,以提供研究《自由中國》相關主題的便利性。
西方文學理論四講
海若.亞當斯(Hazard Adams),當代美國名學者,文學批評理論權威,曾任教於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rvine)、與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等,並手創「批評與理論書院」(The School of Criticism and Theory);著作數十種,包括詩、小說、文學評論等,其中《柏拉圖以下批評理論選輯》一書已儼然經典,出版三十年來,影響學界至鉅。譯者傅士珍為美國威士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西方文學批評理論之興起可上溯古希臘時代哲人思辨的場域與模式,其源遠,其流長,二千五百年於茲,而波瀾壯闊,浪潮洶湧,其主流與支流交叉重疊,激越投濈,灩瀲而下者更洗滌了思想者繁複深邃的心神,同時也刺探著詩人作家創造,規摹,突破的藝術之魂魄,允為人類文明一最不可磨滅,歷久彌新,環繞著真理與美的哲學論述。亞當斯以現代的洞識檢視此一批評理論豐富,錯綜的歷史之變與不變,歸納出綿亙世代,影響昭著,而必將繼續主導未來人文學術思維,甚至不斷觸動創作者心理境界的重要主題凡四種類,曰模仿、語言、認識論,及文學質性之探討,深入淺出解說其中各種論辯之所以發生,展開,以致於收束,方興而未艾,並賦予學者解說堅銳的評斷,自思想的對立發現智慧,化解哲學的危機,點出探求中的真理之火花,規劃永遠的憧憬和美。
人間花草太匆匆
人間花草太匆匆 一位卅年代女作家美麗的愛情故事:「五四」反封建、反禮教之後,女子受教育的機會大增,因之「才女」輩出,猶如潛沉已久的冰山,一時之間,浮出歷史的地表。這些女作家哀樂倍於常人,她們絕大多數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際遇。她們淒美的愛情故事,有的甜蜜,也有的是決絕﹔但都是一首首詩。 八十多年過去了,「五四」的燈火已遠,但這些女作家衝破了幾千年的沉悶,以她們的健筆,幻化出絢爛繽紛的虹彩。而今,當我們展讀她們動人的作品,益發想見她們的身影。這本書是她們的傳記,也有她們作品的評論。作者蔡登山,是自由創作人,也是少數三十年代文學研究的名家﹔所著《人間四月天》早已暢銷海內外。 關於作者 蔡登山 是自由創作人,也是少數三十年代文學研究的名家﹔所著《人間四月天》早已暢銷海內外。
彩繪兒童又十年-台灣兒童文學書目
兒童文學 就兒童文學而言,史料的整理與保存,不只是不受重視,也是努力不夠。 所謂文學史料,較寬廣的說,凡是能用來作為文學史相關研究的基礎資料或線索資料,都可以包括在內。如以資料的內容性質來作區隔。可分為作家資料、書目資料、活動資料等三大部分。 作者長期以來,即致力於台灣地區兒童文學史料的收集與整理。近年來除負責東師兒文所之外,並有機會受文建會委託承辦「台灣兒童文學(1945`1998)一○○」評選與研討會,其間為評選用,曾有候選書目之整理外;又為幼獅為文化公司策畫編選1988~1998年以來兒童文學選集(七冊),幼獅為配合兒童閱讀年,且為全套選集出版舉行學術性研討會,是以將候選書目略加整理,交付幼獅出版,或可為兒童文學增添史料。 策畫者簡介 林文寶 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曾任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主任、學務長、教務長。現任台東師院兒文所教授兼所長。長於新文學、兒童文學、語文教學;著有:《顏之推及其思想述要》、《柳宗元「永州八記」之研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等。2000年時,接連榮獲五四文學教育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兒童文學獎,信誼特殊貢獻獎等。
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
台灣在日本政府的統治下,度過了五十年殖民地生涯,日本人除了在經濟層面奪取台灣的資源,還在文化層面上對台灣實施皇民化教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並在台灣召募志願兵參戰。台灣的知識份子,面對皇民化運動、民族歧視、戰時物資管制等殖民地現象,各以不同的形式抒發胸臆,有的化為小說、詩賦,有的形諸時論文字,有的投身音樂活動,或者取諸傳統,或者描述現況,或者主張無政府,或者體現人道主義精神……。 本書十篇專論為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所發表之論文,論文發表人透過對日治時期的文學創作者張文環、龍瑛宗、朱點人、楊守愚、呂赫若、鍾肇政、葉石濤、賴和等人及其作品,探討殖民地經驗對台灣知識份子在文學創作的影響;書中也討論李昂、朱天心及朱國珍三位當代女作家的三部「政治不正確」作品,對台灣女性文學史學方法提出詮釋。
中國古典詩文(一)鑒賞篇
本書專論其章法結構、構思技巧,並注重討論作者為了突出其題旨和實現其創作意圖,在材料的選哲和表達上採用哪些手法,有哪些異於別人和他篇的特長,有別於一般的鑑賞書籍‧
1998台灣文學選
作者簡介 陳玉玲 台灣省宜蘭縣人,淡江大學中文碩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博士,現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台灣筆會理事。從事台灣文學俷女性主義研究,曾任台灣日報專欄作家,寶島新聲電台「台灣筆會時間」主持人等。 黃恆秋‧莫渝 本名黃子堯,一九五七年生於苗栗,現任客家雜誌主編,編有《客家台語詩選》《七彩的時間-苗栗縣籍文學家詩選》等書。 杜文靖‧莫渝 一九四七年生,台北縣新莊人。世新傳播學院畢業,曾任《自立早報》副總編輯,著有評論集《以台灣為名》《古台諺現世說-台灣懷舊小語》等書。 台灣文學 世界文學,並沒有給中國文學一張地圖,包括舊和新的中國文學,台灣文學為什麼苦苦追求,要成為中國文學的邊疆文學呢? 英國人曾經說過,可以失去印度,也不能沒有莎士比亞。現在,印度果然脫離了英國,而莎士比亞依然是屹立世界文學的高峰,莎士比亞所畫的文學地圖,遠大於整個印度。 但是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地圖也是自己畫出來的。但是,一張地圖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只要不固執中國文學的優越性,也許五十年以後,有人重畫世界文學地圖,也可以為台灣畫出一張文學地圖吧!
百年家族-張愛玲
尋找張愛玲 「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夏志清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如是說。我們不免好奇,在張愛玲「最優秀與最重要」背後,有著什麼樣的身世與成長烙印? 張愛玲的祖母是李鴻章的愛女,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父母的婚姻一時傳為佳話。清末小說《●海花》中已有對李鴻章、張佩綸兩家族的諸多影射。作者從張愛玲的外曾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至張愛玲個人成長的家族史,包括清朝末葉珍貴的內政外交史料,參差對照張愛玲的作品,互徵推敲,逐線追溯、鋪展成這部百年家族史。 書中對於張愛玲周遭大家族的繁華與沒落,以及自身的遭遇,有詳細的描述,與張愛玲作品中「蒼涼」的況味有了互證,也就在作者的參差對照下,找到現實生活中張愛玲文字創作的原型。 本書對於張愛玲小說在上海紅極一時、戰後沉寂,以至後來被重新發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地位的肯定與種種評價、張愛玲熱現象等等,皆有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馮祖貽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同年考入該系研究所,師從何茲全教授,攻魏晉南北朝史。後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並發表過學術論文百餘篇。現任貴州省社會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小說選讀
作者簡介 陳碧月,學歷: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士,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現任教於崇佑企專。 白先勇 白先勇對於畸形人物的描寫,除了通過畸形人物的變態心理映射其性格,主要也是利用人物哀傷與黑暗的悲劇色彩,反襯人性的完美與光明的可貴。 白先勇的小說多著重於寫人性。他認為「文學應該為無言的,受苦難的一群發言」,就是因為這樣的「發言」,白先勇用心於人物的刻劃不僅僅是為了成就其小說藝術,其中更廣泛更積極的層面,則是在刻劃人物中還揭示了相當的社會現實。 白先勇小說寫的是當時人物和舊社會的觀念,還有舊社會的價值和新社會的發展之間的關係,因此其中的社會意義是頗具時代感的。白先勇筆下的小說人物不論是問題少年、傳統婦女,還是上流社會的豪門顯貴、舞女貴婦、退伍老兵、市井小民,或者是留美學生、華僑以及同性戀者,他們都為那個悲歡交雜的特殊社會,作了最真實的見證。
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
一般人對「繪本」最初淺概念是:有圖、有字、給孩子看的書。然而,這樣的輪廓是模糊的。繪本不僅是給兒童看的讀物,而且,它也是「兒童文學」中的一環。 繪本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由於圖像是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的重要閱讀工具,所以,圖像的表現除了要貼近兒童的世界,讓兒童得以由「直覺」進入之外,圖像的美感呈現,也是絲毫忽視不得。 至於文字部份,由於此階段的孩子不是不識字,就是識字不多,所以在還有習得可以獨立完成文字閱讀的能力之前,那些文字,就是必要請大人代為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