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史學家的望遠鏡

王大智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8/01 出版

青演堂叢稿已然來到第七輯,遵循著小說、隨筆輪替的規律,接在情節精采的《流星會館》後,作者再以《史學家的望遠鏡》提出對於社會、對於現狀、對於各種現象的觀察,並作出精闢立論。其以文藝復興之歷史影響,作為思考起點;分類地,講述人類各種社會現象。這本書,可以看作有核心思想的文明文化史。書的題目,雖然標明了史學家三字,但是涉及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生物學的想法。畢竟史學是一種資料之學,說到觀念與理論,各種社會科學都有獨到之處。至於說生物學,它似乎與人文社會風馬牛不相及。事實上,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社會科學,發展的時間都不長。它們都是以唯物的科學角度觀察人類;異於傳統以唯心人文角度觀察人類。這種態度的極致,就是將人類還原為生物;視人類為一種高級猴子。這種態度的應用,可以剝開人類種種文化包裝,透視人類行為的原始動機,進而理解個人、社會的運作模式。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早期羌人居徙研究

武剛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8/01 出版

本書根據甲骨卜辭、金文、漢簡及各史籍中論及「羌人」的割裂現象,提出「早期羌史」的觀念。「羌人」的詳細資料得益於《後漢書》記載,然而後世的研究者多著重於其中〈西羌傳〉論及的「西羌」,即主要分布於甘肅省西部、青海省東部的一支,卻大都忽略了其中論及「東羌」的資料,這批「東羌」在地源、遷徙上極可能異於「西羌」。藉由卜辭等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差異,作者認為東羌與西羌是看到羌史的兩種視角,「早期羌史」則是跳脫傳統以「西羌」角度研究羌史,轉以關注東部地區與中原王朝長期互動的羌人文化發展。本書就早期羌人族群的問題做出辨析,其一為羌人部族的族群追溯,包括對相關考古學文化屬性的辨析,也包含了東羌族群史料的探索和解讀;其二是對先秦時期的「氐羌」稱謂進行辨析,古文獻中記載的「氐羌」也只是早期羌人的別稱或分支,並藉此論述東羌的發展脈絡。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周策縱論詩書

初文 出版
2021/07/30 出版

本書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超過半世紀,收錄的文章,總括而言有好幾大類,第一類包括了一九四九年周教授去國前的文章,大部份見於香港浸會大學特藏部的周策縱資料檔案,分散於他晚年的書信資料夾。第二類見於他四九年之後發表在《大陸雜誌》的幾篇與專家學者討論文學研究的文章,與之書信往還的均是一時名家。第三類則是周教授去國之後早年曾以單行本出版的兩部小書:《續梁啓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兒》——兼論對聯與集句》與《論王國維《人間詞》》。這三類文章,加上周教授其他探討古典文學、書法象棋以及追憶故人的文章,全書稿總計超過十五萬字,可以說是探究周教授文學批評典範不可錯過的文集。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朝向漢語的邊陲:當代詩敘論與導讀

楊小濱  著
釀出版 出版
2021/07/26 出版

是詩,不斷將漢語推向極端和極致,以各異的嗓音,發出有關現實世界與經驗主體的精彩言說。 在本書中,學者楊小濱或以長篇專文宏觀論述詩史,或以短小精悍的評析探究詩的文字句法,以評論之鋒,一對一拆解詩的語言,與詩人千姿萬態、錯落有致的精神獨唱,相應唱和。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墨文化金庸(下冊)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1/07/20 出版

名家陳墨深研金庸 金庸親邀陳墨評析 歷史傳奇,俠義人物 成王敗寇,竊國者侯 忠孝節悌,三綱五常 金庸小說無所不包 在金庸的小說中,我們能夠讀到歷史的真實、人性的真實,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真實特徵。平庸的武俠小說作家只會講故事,而優秀的作家則不僅會講故事,更善於塑造人物形象。傑出的作家則在塑造形象時表現和探討人性及其文化特徵。 一般的武俠小說作家只不過依據俠義精神塑造理想的俠義人格模式與形象,而傑出的作家則依據現實歷史基礎及其人性的本質,表現出深刻的人文精神。 金庸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作家。 金庸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創作道路,經歷了一種「有俠——無俠——反俠」的特殊歷程,這是他對中國歷史及其文化精神背景下的人性探索的結果,是其探索與思考不斷深化的表現,從理想人格到現實人性,從古典文化精神到現代意識下的真實,從純粹的夢幻編織到有意識的人性探索,使金庸的小說創作步步深入,終於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關於金庸】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墨文化金庸(上冊)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1/07/20 出版

名家陳墨深研金庸 金庸親邀陳墨評析 縱橫五千年歷史、跨越廣闊疆土 儒佛道皆有、兵法武術不缺 琴棋書畫精通、飲食文化垂涎 金庸小說無奇不有 金庸小說能夠吸引華人,不僅由於它在藝術上的雅俗共賞,更主要的是它能撥動華人民族文化精神世界的隱秘心弦。 深厚文化素養的金庸小說,確實當得華人傳統文化的教科書! 讀金庸小說,可以有不同的層次和角度。 可以讀它曲折的傳奇故事,也可以讀它的精彩的細節描寫;可以讀它人物形象的卓越塑造及對心理的深刻表現;也可以讀它的敘事規範和藝術形式方面的獨創性和探索性;可以讀其江湖世界的浪漫情調;也可以讀其對歷史真相所作的種種獨特的、寓言性的深刻揭示…… 無論你怎麼讀、讀什麼,你面對金庸的武俠小說,實質上是面對著一種華人文化的奇觀! 金庸的小說之所以能雅俗共賞,是因為他不僅有講述驚險曲折武俠故事的卓越才能,而且有豐厚的傳統文化修養。這使他的小說不僅有十足的武俠味,還有十足的書卷氣。武俠小說寫得有書卷氣並非易事。這需要有足夠的文化修養作為保證,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才華來消化。在某種意義上,金庸的武俠小說堪稱華人傳統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它們成為海外華僑子女的中文課本,實在毫不稀奇。 【關於金庸】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名人推薦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先生:倘若有人想借文學作品初步瞭解佛道,不妨從金庸的武俠小說入手。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先生:金庸作品的特點是用通俗手法表現極深的意義。情節和細節雖然荒誕,但寫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對儒釋道兵等古典文化的神韻有了重新構建,而且作品體現了人的理想性格和對人性的考察,他與別的武俠小說作家不同,靠的是文化。 ◎人民大學中文系冷成金先生: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讀者?主要就是它把中國的文化傳統雕刻成了一座玲瓏剃透的雕像任現代人觀賞。在許多地方,金庸把中國的傳統提煉為各種理念,再通過形象把理念表現出來,超越了細節的真實,直接訴諸人們心靈的最高層次。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城市回眸:香港文學探論

張燕珠  著
初文 出版
2021/07/09 出版

劉以鬯──香港文壇巨匠,寫「娛人娛己」的小說,開創不同小說技法的先河,貫穿中國現當代小說發展史。他的作品跨代文人共同探究的對象,體現香港最重要的作家的文學特色、創新精神等。侶倫──香港文壇少數的拓荒人,見證香港文學踏出舉步為艱的第一步。他是作家、編劇、副刊編輯,在戰亂中,物資短缺下,在狹縫裡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閱讀他的作品,可以認識早期香港文學的風貌。舒巷城──香港城市作家,能古詩詞、能新詩、能散文、能小說的業餘作家,通過文字找到另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選讀他的專欄散文,能認識作品中呈現的生活氣息與地方色彩。也斯──香港文化跨界作家,是教授也是評論家。從他的作品內容、寫作手法,了解多重身分的作家透過文字呈現時代脈搏、城市轉變、沉殿式自省等。本書評論劉以鬯、侶倫、舒巷城、也斯這四位文壇巨匠的作品,他們一生筆耕不斷,活躍於香港文壇,是香港文學的標誌。他們的作品影響數代香港作家, 意義重大。研讀他們的作品的評論,重構香港文學與城市、時代、社會、文化、生活等脈絡。他們曾經在相同的時代中,在同一天空下,留下自己的聲音、人文情操等,成就香港文學的特色、價值與地位。在文學評論中,回望作品呈現的熟悉 與不熟悉的城市,展望後來者的作品所呈現的可能與不可能。藉著是次結集機會,讓我們重新思考香港文學往後的發展道路。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

陳國球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07/02 出版

2022年第十一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 中國文學究竟有何特質? 經歷數千年發展的中國文學,是否構成一個自成體系的傳統? 中國的「抒情」觀念其來有自,「抒情傳統」論述則是中國文學研究者在「現代狀況」下對研究對象的文化歸屬及其意義的省思。《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聚焦於陳世驤、高友工二人如何開展「抒情傳統」論述;再以捷克斯洛伐克漢學家普實克的文學著述為觀察對象,審視一位擁抱左翼革命又精熟結構理論的文學研究者,如何著迷於中國新舊文學傳統中揮之不去的「抒情精神」。 陳國球又以幾種於不同面向與「抒情」論述有所勾連,而又別具異色的文學史書寫並置參照,包括:林庚在戰火期間以其敏感心靈捕捉「詩性」以撰就的《中國文學史》、胡蘭成流放日本後以文學為肉身之不潔作祓禊的《中國文學史話》、司馬長風在殖民地香港懷想一個「非政治」的烏有之鄉而寫成的《中國新文學史》。 「中國文學」未必會因本書的論述而得出確鑿不移的「唯一」真相;然而,文學與其所處之文化境域因「情」與「文」之汩汩流注而兩相映照,其間風流萬象得以昭顯,或許是文學研究的興味與慧覺之萌櫱所在。 名家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專文導讀 李歐梵(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啟屏(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廖棟樑(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鄭毓瑜(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透視我城:香港文學文化十二講

蔡益懷  著
初文 出版
2021/07/02 出版

一個城巿有她的面相,還有內在的肌理,探究一個城巿的文化現象,除了看她的表相,還要掌握脈相,細察肌理。在這次的研究與教學中,集中探究了香港文學文化的一些熱點、焦點議題,如都巿性、現代性、本土性等,並以這些維度展開不同的扇面,對都巿文化空間、社會意識型態、集體記憶、族群意識與身份認同等現象展開論述。此外從不同的側面切入,以點帶面,探索香港文學文化的不同版塊與元素,如香港大眾文化中的忠義元素、生死愛欲、懷舊風潮、流行歌曲、居住空間、飲食文化等,以形成一張大致展現香港文學文化風貌的拼圖。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不容青史盡成灰:馬華文學裡的馬共傳記書寫

陳煥儀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選材與討論角度的全面性,歷史的獨特性使馬共在1989年簽署合艾和平條約(合艾條約)陸續走出森林之後,才獲得在馬來西亞出版書籍的機會,在此之前只能透過馬華作者在小說中杜撰的故事想像馬共,然而透過對馬共傳記的研究,不僅可以梳理其中的文學性,對還原歷史亦有極大的助益。本書撰作目的乃是有感於馬共傳記作者逐漸凋零,於是較全面地整理馬共傳記文本,從傳記內容、特點、產生原因及其地位等多角度切入,期盼在還原歷史之餘,亦能發掘馬共傳記的特殊文學性。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林果熟星宿爛:落蒂新詩論集

余境熹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落蒂本名楊顯榮,筆耕半世紀,著有詩集《詩的旅行》、《一朵潔白的山茶花》、《臺灣之美——詩寫臺灣》、《風吹沙》、《大寒流》、《鯨魚說》等多部,堪為當代指標詩人。本書以落蒂其人其詩為研閱對象,彙整簡單短小的篇幅,構成四部:第一部〈青林果熟星宿爛〉,析說落蒂詩作的「重情」基調,及里程碑式詩集《大寒流》和《鯨魚說》的魅力;第二部〈修竹風來環佩鳴〉則是藉由刻意「誤讀」出落蒂詩原意以外的訊息,吹響新曲,見證種種詩篇經得起一再詮解;第三部〈翠影扶疎僧宇靜〉,回顧落蒂《煙雲》、《春之彌陀寺》等舊作,一探靜靜僧宇,發現其中的深邃詩思;第四部〈吟餘屋角見雲生〉,由三位編者續以妙筆畫彩雲,或從佛典,或從顏色意蘊,或從自然書寫,研閱落蒂詩章。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暫時無語

林彬懋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1/07/01 出版

在二十一世紀,要想將民初以來就飽受西方邏輯敘述影響的「中國文學」重置於「玄學」與「經學」之間,必須顛覆時下思想:首先將行之有年的「中國文學」解構開來,以掀起過分沉澱於中國社會的西方思想,逆溯「二分法」,使之停留於一個不能二分的層階;其次、將這個不能二分的內省沉澱於似是而非的語境,以變體的故事將真實的贈予(authentic giving or hospitality) 轉變為一個事實與「非事實」俱存的狀態。西方文學界將這種敘述方式統稱為「解構」(deconstruction),並建議以特例來暴露、顛覆長久受各類型的「現象學、存在主義與結構主義」所捆縛的二元對峙,因此在文學上,這個特例必須具備尋找「創造性思想」的力度,而在哲學上,這個「解構」則必須直指「形而上思想」──迴盪於哲學與文學之間的文字就是希臘詮釋「宇宙秩序的根本原理」的logos,因其居於「三位一體」第二位,所以又有一個「理性」意義,居中調和與維繫「形而上思想與形而下敘述」。請上www.binmaulin.com交流。

9 特價1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文學學科入門

古遠清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本書分為上下二編,上編為名詞條目,以臺灣文學的關鍵事件著手,同時聚焦文學相關的運動、現象、論爭,來界定臺灣文學的特色與內涵。下編則羅列一九二○至二○二○年間所發生的重大文學事件、文化熱點、重要作家活動與文學創作等等,編寫出臺灣的百年文學年表,帶領讀者窺見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發現臺灣文學的種種殊相,找到臺灣文學的存在坐標。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世紀新詩社觀察(一)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新的世紀已經過了五分之一,詩人們推出各種詩刊與活動,豐富讀者的視野與想像。本書以野薑花詩社、台客詩社、風球詩社、好燙詩社、吹鼓吹詩論壇、歪仔歪詩社、人間魚詩社等七個詩社為觀察對象,收錄其成員組成與發展經過等觀察報告,以及學界對詩社與成員作品風格的相關評論。這本書只是對臺灣新世紀新詩社的一個階段性觀察與成果檢視,須知詩人的精神一直以各種形式堅持與傳承,彷彿勇士般的犧牲奉獻,勇往直前、至死不渝。新世紀新詩界新思路,讓我們一起發現新詩發展的無限可能!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世紀新詩社觀察(二)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新的世紀已經過了五分之一,詩人們推出各種詩刊與活動,豐富讀者的視野與想像。本書以野薑花詩社、台客詩社、風球詩社、好燙詩社、吹鼓吹詩論壇、歪仔歪詩社、人間魚詩社等七個詩社為觀察對象,收錄其成員組成與發展經過等觀察報告,以及學界對詩社與成員作品風格的相關評論。這本書只是對臺灣新世紀新詩社的一個階段性觀察與成果檢視,須知詩人的精神一直以各種形式堅持與傳承,彷彿勇士般的犧牲奉獻,勇往直前、至死不渝。新世紀新詩界新思路,讓我們一起發現新詩發展的無限可能!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在地全球化的新視域:2020第七屆屏東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20第七屆屏東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在地全球化的新視域」為主題,宗旨在於從屏東文學出發,進行屏東與跨國地方文學的切磋交流,以凝聚屏東地區的地方感,落實地方文化與鄉土語文的關懷。本次會議論文發表,題目創新,見解精闢,從屏東文學的作家別論、兒童文學、眷村故事,到書法文化、臺語歌謠、電影攝製,甚至跨境韓國、馬來西亞的地方文史議題,研究面向多元。本書共收錄海內外學者八篇論文,綜觀內容特色有三:(一)增益屏東文學研究的新能量、(二)開啟跨國地方文學交流的新視域、(三)拓展地方學探賾的新材料。我們期待在全球化的語境中,讓屏東在地文化價值被看見,也為本系深耕屏東文學奠定更厚實的基礎。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傅斯年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是傅斯年在北大任教期間的講稿,雖未最終完成,但現存部分亦有許多真知灼見。該書系統地講解、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家名篇,包括詩經、楚辭、詩、書、論語、五言詩等方面,是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常備的一部資料文獻,其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相關領域內仍具有深遠影響。傅斯年去世後,胡適撰文說他,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是最溫柔、最富於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老北大講義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21/07/01 出版

「老北大講義」系列叢書,收錄集傅斯年、魯迅、孟森、馬衡、吳梅等各個領域的大師經典著作,甚至是開山之作,涵蓋文學、史學、藝術等多個學科,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對現代學術的發展具有啟迪意義,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一部小說史專著,書中對從上古神話到清末譴責小說的中國歷代小說進行了精闢的論述,總結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著作。就連胡適先生也給了它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開山的創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斷制也甚謹嚴」(胡適《白話文學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將《中國小說史略》和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譽為「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認為二者所從事的,「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後學」。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江城潛研:中國學術思潮叢論

劉芝慶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7/01 出版

本書為論文集,任教以後所作,範圍所涉,論董仲舒、講楊倞注荀、談榮格與易經,說近代思想史中的身體觀,而竟陵派的生死情切,更是博士班以來,持續關注的議題。悠悠晃晃,一轉眼,到湖北已近六年,從當年的博士畢業生,變成四十大叔,這些年確實用功,期刊發了不少,如今收齊始末,芟夷繁猬,裒成一集,題名「江城潛研」,以紀念生命中的旅程。此書,獻給多年來,大家在武漢或是學校,共事、成長、論學,一起暢談、飲酒、嘻嘻哈哈的朋友們。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導讀莫言

楊小濱  著
釀出版 出版
2021/06/10 出版

《酒國》中「吃嬰兒肉」的野蠻行徑、《豐乳肥臀》裡的性愛「醜學」以及《生死疲勞》的魔幻與荒誕感……,莫言的小說,在在令人震撼驚異。 學者楊小濱認為,在莫言的小說中,敘事者不再居高臨下,亦不具備綜觀歷史的全知全能,反而在過度的修辭或高度反諷的敘事中,顯示出自身的不足與困境。中國現代小說中的絕對表現範式因此受到挑戰:「『表現』同時表現為『對表現的質疑』。」這樣的質疑,卻不導向虛無主義,而是意味著意識到自身缺陷的歷史主體。 莫言說,「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這個否定性的修辭或許可以看作莫言小說寫作的秘密。 楊小濱以此為入口,透過十個短篇,與我們一起閱讀莫言。 本書特色 學者楊小濱十篇短文,精到剖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小說的內裡與核心。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戰後臺灣文學理論史(全四冊)

古遠清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6/01 出版

臺灣文學是一座富礦,然而目前臺灣文學的研究多只討論作家或作品,若要在文學研究中建立完整的理論觀念,也需借鑑相關的文學思潮、運動、爭論、事件及各家學者的理論。本書以一九四五年光復後至今的臺灣文學為主軸,尤其重視思潮史、運動史、論爭史等研究,同時對臺灣戰後的文學發展進行歷史性回顧與學理性反思,並以不同的視角,簡析臺灣文學發展,將學術評論融入娓娓動聽的叙述之中,為讀者展現全新的文學浪潮。

9 特價34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查禁文藝書刊史

古遠清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6/01 出版

本書討論臺灣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發展出的文學藝術。從「查禁」角度觀察「戒嚴文化」,論述查禁文學制度出現的時代背景及其機構產生的原因,剖析該時期禁書實踐的社會想像、操作流程和內在矛盾。作者從學理性著手,以批判和審視的態度,從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等等層面探討臺灣的禁書文化,從中瞭解臺灣當代文藝的政治性、時代性與現實感,企圖在歷史領域裡重新解讀查禁文藝書刊的文化現象。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怪異與想像:古代小說文化與心理研究

陳世昀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6/01 出版

本書藉由幾篇文章,勾勒出傳統「異」世界的一隅,有血災異性的想像、姑獲鳥、紫姑隱藏的祈願,以及縊鬼背後難以察覺的文化意義。這些看似怪異的背後,不僅是人對未知的恐懼,想像的背後,帶有表面意圖與真實根基之間的微妙關係,這種種構成我們思維的模式。對事物的看法,看似充滿怪異與想像,卻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常」。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通俗與經典

陸潤棠  著
初文 出版
2021/05/28 出版

本書橫跨幾類文本論述,有英語學習的探討,流行文化的分析,電影及舞臺演出的評論,以及一些往事掠影的散文和短篇。內容有通俗淺出的、亦有較學術性深入的闡述。「通俗篇」的文章環繞着流行音樂與文化,「經典篇」的文章觸及文字及媒介表達的問題,結尾部份加入七篇有關「啓蒙與成長」主題散文和創作,構成一往事掠影的卷外篇。這本集子的文稿都是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東扯西湊,毫無心理壓力下寫成。文體帶點像西方自十九世紀流行的Causerie味道,這種書寫又稱Causeries du lundi,英語即 Monday Chats,具文藝性之餘,亦可下具家常,街談巷議,而不需服膺一般學院式的Publish or Perish 的標準,在人到「聽雨僧廬下」的境地,亦誠一樂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談文學

朱光潛  著
五南 出版
2021/05/28 出版

朱光潛說:學文學第一件事是要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練習寫作,如此才能親自嚐出其中甘苦,逐漸養成一種純正的文學趣味,學得一副文學家體驗人情物態的眼光和同情。到了這一步,文學的修養就大體算成功了。如果不在這上面下功夫,即使讀完任何討論文學的書籍也無濟於事。這本書說淺一點不能算是文學入門,說深一點不能算是文學理論。主要是我學習文學的甘苦談。文學是我的第一個嗜好,這二十多年以來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想到它。這些短文就是隨時看和隨時想所得到的一點收穫。在寫它們的時候,我一不敢憑空亂講,二不敢道聽途說,我想努力做到「切實」二字。在這一點上,我希望這本書和坊間一般文學入門之類的書有所不同。我願與肯用心的、愛好文學的讀者們彼此印證經驗。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方雲集:臺.港.中.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

衣若芬  著
遠流 出版
2021/05/27 出版

本書是學術界第一本用「文圖學」的方法論視角研究繪本和漫畫,也是第一本統合臺灣、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繪本漫畫發展的專書。 全書分為二卷,第一卷為理論和概觀,論述文圖學的建構;宏觀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的繪本及漫畫的發展。第二卷為理論應用示例,選取臺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具有代表意義的傑出作品,進行深入探析。 本書適用於對研究圖像與文學有興趣的學者,開創新的研究領域;也對一般繪本和漫畫的讀者具有一定的閱讀引導作用。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典與非典:文學世紀初

周芬伶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1/05/20 出版

周芬伶的經典與非典 二十一世紀前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 嚴謹的論述,不嚴謹的對談 這是典律的經典式微的時代 也是孕育非典型經典的時代 因為現在是 分歧而豐富的 二○年代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周芬伶最新文學評論力作,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對上一個世紀的經典多有新論,對新世紀的作家與作品投以犀利的眼光,並抱以深切的期待。 本書有嚴謹的論述,也有不嚴謹的對談,評論有輕有重,大約紀錄這二十年來的文學觀察,在學院內,也在學院外,在創作內,也在創作外,算是當代論學文集,重要的是抓住此時此刻,並望向未來。如果它們紛雜而跨度太大,正說明了我們的時代多麼分歧,也多麼豐富。 本書特色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周芬伶最新文學評論力作,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的臺灣文學觀察,對上一個世紀的經典多有新論,對新世紀的作家與作品投以犀利的眼光,並抱以深切的期待。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波聲外文思漾:黃鑑村(青釗)文學作品暨研究集

顧振輝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1/05/12 出版

本書讓我們看見日治時期的臺灣劇本與五〇年代的科幻預言小說,資料極為珍貴。黃鑑村。筆名青釗,曾就讀臺南一中,先後創辦無線電傳習所及《無線電界》,是臺灣無線電技術的開拓導師,其著作影響深遠,此次發現的文學作品在當時有重要開創性。本書將無線電研究學界的學者黃鑑村,在過去以筆名「青釗」曾發表過的,包含戲劇作品,雜文等作品重新梳理。更將一篇發表於非文學雜誌上,雖署名「黃鑑村」的科幻預言小說,挖掘出其背後真正的作者身份,與相關的創作經緯,替台灣大眾小說自戰後消失的二十年當中,補上另一段極為重要的史料拼圖。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素朴の心

張良澤  著
蔚藍文化 出版
2021/05/12 出版

作者為每一期《臺灣文學評論》所寫下的編者手記〈素朴之心〉不但見證了臺灣文學的演進變化,也將讀者、作者,甚至是編者之心牽繫一起。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最早創立臺灣文學系,張良澤教授回臺後,擔任第一代系主任,張教授創辦季刊《淡水牛津文藝》,繼而轉型為雙月刊《臺灣文學評論》,兩份刊物發行共計十四年。《臺灣文學評論》刊載不少文人作家們的珍稀文稿,從文學到藝術的創作、譯作,作品多如天上繁星,更受到學界相當的重視,並同時在華人世界中,扮演著維繫文壇彼此之間,往來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臺灣文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本書《素朴の心》是從這龐雜的編輯手記中,挑選與時事相關,或重要文學記事,彙集成冊,雖僅按發表先後排比,略無連貫,卻頗堪回味臺灣文壇的文友交誼。「十月八日,美軍開始轟炸阿富汗。正巧前兩天(週六)吾兒道功完婚。人類的幸福大概不會太久,因為地球上已無前線後方之分,炸彈、毒菌、毒氣甚至核彈都隨時有可能爆發於任何人的身邊。回想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天,我決心創刊此雜誌,冥冥中似乎預感人類文明將面臨最大的挑戰。這場戰事沒有宣戰,也將沒有終戰,人們每天都生活於戰爭中。台灣的命運更難預測,在重重內外的危機中求生存,如若台灣人依舊醉生夢死,依舊你搶我奪,依舊山頭林立,依舊吵嚷不休,則何時沈淪連自己都不知道,文學是靈魂的呼喚,大家不妨於動亂中靜下心來,讀讀文學作品,聽聽自己的、民族的、乃至人類的靈魂之呼喚。」——《臺灣文學評論》第二卷第一期 二○○二年一月一日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鍾肇政大河小說論(第二冊)

錢鴻鈞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1/05/12 出版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作者提出顛覆性觀點,對鍾肇政的兩部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提出新看法。從對鍾肇政的訪談、書信、手稿、演講等記錄,提出歷史證明。鍾肇政的寫作初衷,就是要寫出臺灣人的民族史詩、臺灣人是英雄,鍾肇政以小說手法,寫出了臺灣人的精神史。 本書作者針對鍾肇政最重要的六部小說,一一提出新看法,並給予結構上綜合性的詮釋。兩部大河小說互相比美,堪稱一套臺灣人靈魂的交響曲。 本書特色 「我的生命主題:臺灣是什麼、臺灣人又是什麼!」—— 改自《鍾肇政回憶錄1》 《濁流三部曲》與《臺灣人三部曲》的交響—— 出自錢鴻鈞之《鍾肇政大河小說論》& & 解讀鍾肇政大河小說的最佳論著。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兩岸文學對話錄

文訊 出版
2021/05/04 出版

2016年12月9、10日,由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辦之「兩岸文學對話——社群時代的閱讀與寫作」,邀請兩岸作家、學者三十多人與會,以「網路社群時代的閱讀與寫作」、「在吳爾芙的房間讀詩:我是女生」、「閱讀與批評之間:身分的轉換」、「我正在讀一本書」、「文學的跨界演出:漫畫、影視、兒童文學」五個主題,展開對話與思辯。 不同區域、風格的作家之間,作家與讀者之間,永遠需要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兩岸文學對話錄》收錄論壇精彩內容,期能加深此次文學交流的影響,並為兩岸創作者、讀者激揚寫作的力量。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

林春美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05/04 出版

《蕉風》可說是「非左翼」馬華文學史的一個縮影。 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 《蕉風》誕生於馬來西亞建國前夕,不僅是大馬最重要的華文純文學雜誌,也是世界出版史上最悠久的中文文學刊物。相對於冷戰時代激烈的革命文學主張,《蕉風》站在「非左翼」立場,大量引介文學新思潮與世界文學,並提供文壇新人嘗試創作的舞台,捍衛文學的獨立性,為馬華文學留下可貴的遺產。由於只發表中文作品,也讓《蕉風》與大馬華人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一定程度地見證了華人在這個民族國家的處境。 《《蕉風》與非左翼的馬華文學》以歷史為經,人物為緯,藉由文獻收集與細膩分析,定位《蕉風》在馬華文學發展脈絡中的歷史座標。林春美通過南來文人的著述與理念,闡釋《蕉風》初期的「純馬來亞化」主張,並爬梳馬華新文學體制建立之歷程;繼而藉由分析60至70年代馬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觀照在蕉風椰雨中成長起來的本土第一代現代小說家。 名人推薦 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有成(前《蕉風》月刊編輯,前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 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寶島

黃崇凱  著
春山出版 出版
2021/05/04 出版

以小說思考臺灣問題,打開臺灣文學的經緯度之作 & 臺灣問題不再是中國與臺灣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 ──廖文奎《福爾摩沙發言》 & 二○二四年五月二十日,臺灣新任總統宣誓就職,正式開啟史上第一位原住民總統的新紀元。慶典般的氣氛才稍稍褪去,跨入二十一日午夜時分,由於不知名的原因,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兩千三百萬臺灣人在鄰近美國的古巴島上醒來,眼前是陌生的加勒比海。一千一百萬古巴人則來到臺灣島,隔著海峽與中國相望。兩國人民互換到相隔一萬四千五百多公里的陌生島嶼,劇烈擾動國際地緣政治的秩序,也瞬間改變兩個島國的命運。 長年在夾縫下求生存的兩個島國,即使交換地理位置,仍然處在大國陰影下。臺灣第一任原住民總統、也意外成為第一位在國土之外行使職權的總統,他要如何面對前所未有的局勢?無意間形成的臺灣─古巴命運共同體,該如何協調彼此步伐,重新立足世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又怎麼在巨變下試圖抓住僅有的日常? 在憂鬱亞熱帶的反覆交涉下,同樣落居北回歸線上的臺灣和古巴,在時間長河中不斷梳理自身的存在。或許未來就是過去,而過去可能是未來的變奏。在時空的層疊開展下,小說多線並置,以訪談、書評、讀書會紀錄、重層虛構等形式複調演繹,消融既定疆界。小說時而從近未來迂迴邁向新世界,時而從新大陸通往繁複存在的可能歷史,也一再叩問當下:臺灣意味著什麼? & pasola xmnx na mansonsou! 願您每回呼吸都順暢! 裝幀設計:洪彰聯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昇恆昌江松樺先生講座學術論叢

萬卷樓 出版
2021/05/01 出版

昇恆昌「江松樺先生講座」緣起於二○一七年六月,江松樺董事長親自蒞臨雲科大,為大學部同學演講伊始。此後陸續邀集各界學者專家,於金門大學、臺南大學、嘉南藥理大學等校舉辦講座,嘉惠莘莘學子。為擴大影響層面,讓更多人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善與真諦,承江董事長首肯,揀擇近三年講座中最受好評、最具特色者共十八篇,邀請原講者再增潤飾,纂集成書。以江董事長〈傳統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演講稿冠於書首,特誌昇恆昌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堅持利益大眾的殷殷初衷。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 卷一.經學編

莊雅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5/01 出版

本書係《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卷一,是作者從事經學研究四十餘年的部分成果,作者深深體認經學是古代文化百科全書的本質,也了解時空的隔閡,使古代與現代產生了認知的鴻溝。因此,除了以語言文字學、文獻學作為詮釋傳統典籍的利器外,特別重視以科際整合的精神來探討經學中較為學界忽略的領域,尤其是天文、曆法、生物、氣候、農業……等科技文化。同時,以新知識、新材料、新方法來闡發舊學,賦古典以新貌。本書以《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 卷一‧經學編》名書,其故在此。全書收錄《詩經》、《三禮》、《爾雅》、《尚書》、《左傳》論文二十五篇及經學著作序跋八篇,視野開闊,內容豐富,條理井然,不僅重視廣度、密度,也不忽略高度、深度,在現當代的經學研究中具有獨樹一幟的特色。

9 特價86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會通養新樓學術研究論集 卷二.語言文字學編

莊雅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5/01 出版

本書係作者繼《會通養新樓經學研究論集》後有關語言文字學的心血結晶。收錄論文十七篇,分成文字學、訓詁學、語言文字學科際整合三輯。語言文字學為一切載籍之始基、歷史文化之津涉,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端賴於是。作者對《爾雅》、《說文》用力至勤,博稽群書,以文字、聲韻、訓詁互相求,在以形索義、因聲求義、比較互證之餘,亦不忽略二重證據。進而以新材料賦古典以新貌;以新方法煥辭章之異彩。全書取材豐富,綱舉目張,析論詳明,行文條鬯,內容形式並重,宏觀微觀兼具,是值得細讀的好書。

9 特價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才札記

高榮禧  著
唐山出版社 出版
2021/04/20 出版

一日五省吾身 自信而不自大; 淵深而不浮面; 敢憤而不輕躁; 堅愛而不氣短; 惜才而不耀芒! 高榮禧嘗試語錄札記之書寫前後已逾卅年,產量原本頗豐,但考量任何成書之閲讀畢竟會耗去不少社會時間成本,作家有必要如福樓拜般擔起精練文字密度之責,幾經改修汰蕪存菁,如今《不才札記》於精選後慎重出版,期盼得能無所汗顔於齊克果、尼采、卡夫卡及卡繆等相關文類之前賢!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鍾肇政大河小說論(第一冊)

錢鴻鈞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1/04/15 出版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作者提出顛覆性觀點,對鍾肇政的兩部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提出新看法。從對鍾肇政的訪談、書信、手稿、演講等記錄,提出歷史證明。鍾肇政的寫作初衷,就是要寫出臺灣人的民族史詩、臺灣人是英雄,鍾肇政以小說手法,寫出了臺灣人的精神史。 本書作者針對鍾肇政最重要的六部小說,一一提出新看法,並給予結構上綜合性的詮釋。兩部大河小說互相比美,堪稱一套臺灣人靈魂的交響曲。 本書特色 「我的生命主題:臺灣是什麼、臺灣人又是什麼!」—— 改自《鍾肇政回憶錄1》 《濁流三部曲》與《臺灣人三部曲》的交響—— 出自錢鴻鈞之《鍾肇政大河小說論》& & 解讀鍾肇政大河小說的最佳論著。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衣若芬  著
有鹿文化 出版
2021/04/06 出版

自愛.自在.自由 #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 衣若芬 最新暖心力作 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 痛或喜,人生最後只有你自己 深入靈魂的咒語――「倍萬自愛」 每遇到一些難受的問題,我就會打開東坡的詩文,設想:如果東坡生在今世,他會怎麼想?怎麼做? 你問我,學蘇東坡有什麼用? 我用這本書,我的生命經驗回答你。――衣若芬 研究蘇東坡三十多年,亞洲一流蘇學女專家衣若芬教授最新作品《倍萬自愛:學著蘇東坡愛自己.享受快意人生》。書信未尾,你說「敬祝安康」,蘇東坡說「倍萬自愛」。 生命不夠愛你一萬年;人人都要愛自己一萬倍。 擦乾眼淚,消解怒氣,就算全世界遺棄了你,收拾你的身心,愛吧!愛自己,認識自己的存在,安頓、管理、樂活,你值得擁有蘇東坡一樣的快意人生。 從愛自己到愛他人、愛萬物、愛世界。 一‧〈自我存在〉 什麼是自我?愛自己會很自私嗎? 從蘇東坡的前世傳說和夢境異事認識東坡的生命本質,感知自我的存在。 二‧〈自我安頓〉 從蘇東坡對人情世態的體悟,領略生活上的心靈自我安頓。 當我們遇到問題或需要決策時,試試運用東坡的思考方法來幫助自己。 三‧〈自我管理〉 懶惰、拖延、自傷自憐是「習慣」?還是需要求醫治療的「病」? 從心理學、管理學、認知科學等角度,分析蘇東坡的慾念和逆商,了解蘇東坡自我管理的策略,成為自己喜愛的自己。 四‧〈樂活自我〉 什麼是苦?什麼是樂? 看東坡如何營造「小確幸」,樂活每一天!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學與思想的跨域交會:二○一九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萬卷樓 出版
2021/04/01 出版

自二○○八年以來,屏東大學中文系持續舉辦「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歷十餘年,以近現代為領域,一者回顧明代以來之學術發展,二者前瞻現代文學之走向。二○一九年本系在先前基礎上,以「文學與思想的跨域交會」為主軸舉辦第八屆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研討會,邀請韓國、馬來西亞、保加利亞、加拿大、兩岸三地優秀學者針對會議主題進行論文發表,會議重點乃在近現代思想與文學的轉型與前瞻。本書集結九篇會後論文,涵蓋語言、義理思想、小說、詩歌與客家文學等,不僅能觀察不同地區學者之研究成果,亦呈顯出新舊交融之研究風貌,為兩岸三地及海外地區之近現代學術研究提供深度廣度兼具的多元思考。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什麼你要聽我的話?從威權到自由到共好(中英雙語版)

決長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1/04/01 出版

筆者曾經遇過這樣的事:我深愛的人並不自愛。那是一件傷心的事,我想要告訴我深愛的人:「生命有意義,你應該要珍惜你自己。」但我憑什麼要對方聽我的,我憑什麼去改變別人的自由意志,對方要認為生命沒意義不可以嗎?於是筆者遇到了「為什麼你要聽我的話?」和「生命是不是真的有意義?」和「怎麼證明?」這三個題目。筆者寫了三篇論文回答這三個問題,本書的內容就是這三篇論文。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 初集

萬卷樓 出版
2021/04/01 出版

本書收錄八個紀念專輯,主角依次為孔德成、王叔磐、吳匡、李蘭甫、黃兆傑、李勉、陳捷先、石立善諸學林先進。各專輯皆曾刊登於《華人文化研究》半年刊,內容包括學界同仁、傳主的親近之門生友朋所撰追憶文字、訪談及致詞等,描寫生動傳神,細節詳密委曲,亦可見運筆之講究與謀篇佈局之巧構。在表達緬思的同時,也讓讀者諸君了解各位前修之道德文章,不啻親炙。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張愛玲課

周芬伶  著
印刻 出版
2021/03/29 出版

亂世中的通透之音& 超越國族、古典與現代的書寫典範 張愛玲留予後世的課題:恥感與敗德的兩難,有恥無廉乎? 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答案,彷如永無止境的魔考 三十年的探索詰問,創作課堂的經驗傳承 周芬伶梳理「讀懂張愛玲的十三堂課」 上卷「亂世之音」:從散文、傳記入手,循序深入短中長篇的張愛玲小說世界,品味歷百年不俗不舊的新穎,幾無間斷的寫作毅力,以及承先啟後、一個人完成好幾代人作品的獨特魅力。 下卷「喧赫家聲」:張愛玲所來自的家族是新舊時期中國的縮影,家族的衰落象徵一個時代的黑暗,欲貼近她的內裡,非得從她龐雜糾結的家世著手,方能體悟她一生執著的根源。 張愛玲一九四四年出版《傳奇》就有傅雷嚴肅評論〈論張愛玲小說〉,之後研究與評論者不斷,高度評價她的胡適、夏志清在五、六○年代奠定其地位。成名於中國,轉戰國際在香港,出版在台灣,死於美國。二十一世紀對岸掀起新一波張奶奶熱,百年誕辰時正逢大疫,在亂局中又想起張愛玲,她可說是「亂世之音」,生於亂世,成名於亂世,似乎最能抓到亂世之心,也鎮定撫慰許多痛苦的心靈,世界越亂,她越通透,這是她作品魅力不減的原因。 封面繪圖:曾湘玲 脫胎自張愛玲的女人花——「圓形輻射狀的圖像接近星辰,代表女人對宇宙天體及生命的冥冥感知。」 本書特色 不只讀張愛玲,更要透過她,理解自己。 周芬伶以數十年研究、教學經驗,引領讀者進入張愛玲漫長創作生涯的曲折密徑。 好評推薦 著魔門生傾心推薦 總是在老師的老屋,門前白梅盛開,午後和煦的陽光落在木質地板,大紅袍、金駿眉、老普洱,恐龍蛋朱泥壺、裂紋水方,一人兩只茶杯,聞香與品茶。不時會安靜片刻,僅有燒水聲與白霧水氣,我私以為這是聊張愛玲的最佳地點。--許閔淳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十力語要初續

熊十力  著
五南 出版
2021/03/28 出版

闡釋與發揮《新唯識論》的書信語錄集熊十力在北平、杭州、廣州等地期間的學術思想與活動,尤其對於《新唯識論》作出的闡釋和發揮,全輯錄在這本具代表性的書信語錄集;本書延續《十力語要》舊例,輯錄書劄、論文、雜文等總計四十二篇,不同於其專業性濃厚的哲學專著,本書信集讀來相對輕鬆,是瞭解熊十力學術思想的重要文獻,也是得以從側面瞭解其學術思想的途徑。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墨人物金庸(全)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1/03/20 出版

※看盡金庸人物& 探索人物金庸 閱讀金庸小說前一定要看的武功秘笈 看完金庸小說後更能領悟的獨家心法 搞懂金庸小說人物含義& 你才能了解金庸的世界 突破傳統小說人設盲點& 成就武俠世界藝術創作 完整說明十五本小說每個重要角色的迷人風采,揭露金庸小說令人著迷的獨門絕招與內功密碼。 ※金庸的小說有什麼好、到底好在哪兒,它與其他作家的武俠小說究竟有些什麼不同,以至被推舉為「武林至尊」,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獨佔鰲頭? ※偉人、小人;善人、惡人;異人、凡人;高人、俗人;男人、女人;好人、壞人……金庸共創作了十五本小說,每部書中的人物包羅萬象,上至帝王下至無賴,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使金庸小說更增添了閱讀的樂趣,這些人物之中,你又了解多少?金庸在做他們的人設時,又是如何決定的? ※金庸自言:「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研究「金學」的讀者,不可不知金庸的「人學」! 展示眾生之相& 寫盡英雄豪傑 洞察人間至理& 笑看人物百態 偉人、小人;善人、惡人; 異人、凡人;高人、俗人; 男人、女人;好人、壞人…… 刻畫人物性格& 寫出人性欲望 反映人世悲苦& 創造人生境界 表現人心善惡& 挖掘人類情感 金庸畢生心血寫成的小說中,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角色, 上至皇親貴冑下至市井無賴,個個有血有淚盡皆愛恨分明, 這些令人著迷的人物形象中,你知道最可愛的是誰?最無情的又是誰?哪些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又有哪個是性情流露的真小人? 金庸共創作了十五本小說,每部書中的人物多寡不一,多的可達上百人,每個角色都有其鮮明的特色與不同的個性,從「偉人」到「凡人」乃至「小人」,俠有儒家之俠、道家之俠、佛家之俠……對於「人學」的專注,正是金庸小說創作的最突出的特點。自言「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可以說金庸小說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原因就在於他對人性淋漓盡致的刻畫,使每個角色鮮活於紙上。本書共分七卷,分別就人格論、人性論、人生論、情愛論、人才論及人種論來剖析金庸筆下人物,使讀者更了解金庸武俠世界的奧妙。 ※【關於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重要人物剖析】 ◎金庸筆下的真正的大俠形象是郭靖,不僅是儒俠中的俠之大者,也是一切俠中的俠之大者。 ◎金庸小說中,愛喝酒的只有兩位,一位是蕭峰,一位是令狐沖。蕭峰喝酒顯示的是他非凡的英雄氣概,令狐沖喝酒,顯示的是他浪子的個性氣質。 ◎韋小寶使我們想起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純文學的領域中,可與韋小寶相比的,是魯迅名著《阿Q正傳》中的阿Q。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最可愛的是《笑傲江湖》中恆山派的小尼姑儀琳;最不可愛的是《倚天屠龍記》峨嵋派的掌門人滅絕師太。 ◎《天龍八部》中的「天山童姥」是異人中的異人,形體如六歲女童,年齡卻已九十六歲,所以自號「童姥」,實際是個殘疾人。

9 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逆襲的詞人:從廢柴到魯蛇,從純愛到BL,看這些古代大詞人們如何殺出重圍、逆轉人生?

白白老師  著
平安文化 出版
2021/03/02 出版

生命中,每個人都有 一首為自己安可的小情歌! 超人氣YouTube 頻道「白白國文」最狂國文讀本! 帶你看懂詩詞、愛上詞人,在逆境中找到勇氣與力量! 只會把妹的溫庭筠,其實是大唐考試第一槍手? 治國零分的李煜,卻是文才滿分的詞中之帝? 仕途失意的柳永,竟成古代最紅的「行動金曲獎」? 總是站錯邊的蘇軾,寫寫心情就輾壓整個時代? 戀愛運衰到不行的周邦彥,如何迎戰皇帝這個最強的情敵? 稱霸文壇的跨界天后李清照,竟是家暴的受害者? 課本上看到的古代大詞人,似乎不是正經八百,就是高不可攀,但其實真實生活中的他們也跟我們一樣,都只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既需為個人的出路和生計奔忙,也充滿了是非八卦和粉紅泡泡。 超人氣YouTuber白白老師便用生動的文字,鮮活地呈現出這些大詞人們的心路歷程與生命態度,以及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們時而荒唐,時而認真,有時進取,有時厭世,但無論受困於黯淡的仕途,或是遭逢家國的巨變,他們卻能用自己的作品在歷史上留下璀璨的足跡。 人生本難一帆風順,成功也非一蹴可幾,當我們面對生命的挫折,即使無法盡如己意,但只要堅持信念,發揮所長,勇敢前行,你也能像這些詞人一樣,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逆襲人生。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華美:華美及離散華文文學論文集(全套)

黃秀玲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21/02/01 出版

作者黃秀玲(Sau-ling Cynthia Wong)為國際著名的亞美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者,柏克萊加州大學榮休教授,二○一四年榮獲亞美研究學會終身成就獎。其研究發揮中英雙語文與亞美跨文化的優勢,穿梭於文本、理論與歷史之間,不僅亞美論述發人深省,美國華文文學論述也獲華語語系研究者熱烈迴響。著作大多以英文發表,少數以中文撰寫,為與華文讀者分享多年心得,全書廣收作者一九八七至二○一四年的二十六篇論文,約五十二萬言,分上下兩冊。 編者單德興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亞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學者,出版多本論述、訪談與編著。本書是他繼《全球屬性,在地聲音:《亞美學刊》四十年精選集》上下冊(允晨文化,2012, 2013)之後另一大型編譯計畫,邀請二十二位相關領域學者與經驗豐富的譯者共襄盛舉。過程中作者、編者與譯者密切互動,每篇譯稿均經作者多次校讀,並附加按語說明背景與要旨。各篇依出版先後順序編排,以凸顯作者的學思歷程,輔以分類目錄,方便讀者按圖索驥。書末特製英漢人名對照表與索引,以利檢索。 本書為太平洋兩岸學者通力合作的具體成果,一卷在握,不僅能認識一位亞美與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先行者的畢生心血結晶,且對相關學術領域的發展與研究主題能有鳥瞰式的了解。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吳昌碩全集 校議

張序壯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1/02/01 出版

安吉吳昌碩先生,以詩、書、畫、印「四絕」獨步近現代藝林。缶翁一生勤於藝事,作品無數而久未有全集。二○一七年缶翁逝世九十周年之際推出的《吳昌碩全集》,爲欣賞、研究缶翁藝術人生的一大瑰寶。分篆刻卷兩冊、繪畫卷四冊、書法卷三冊、文獻卷三冊,實為欣賞、研究缶翁藝術人生的一大瑰寶,然於編排、釋讀等時有美中不足之憾。本書以編排紀年、信札獻疑、標點釋讀、總論分論等粗為分類,或校或議甚而考證,指謬糾誤,以期於讀者有所裨益。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0/2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