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儀禮士喪禮墓葬研究

鄭良樹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17/09/18 出版

本書為儀禮復原研究叢刊之一,是為「儀禮士喪禮」復原工作。透過文獻以及出土的相關文物,專對先秦以前、殷周以下的墓葬作詳細研究探討,包括墓坑形制、棺槨制度及埋葬情形等。 & && 《儀禮》為我國先秦有關禮制、社會習俗,最重要而對於儀節敘述最詳盡的一部書,原件殘缺,史料取得不易,且內容艱深難懂,歷來考究者少。本叢刊由台灣大學中文系、考古系同學成立研究小組,從事集體研討,由臺靜農先生任召集人、孔德成指導,可謂為《儀禮》研究權威著作。 & 本書特色 & 1.本書為儀禮復原研究叢刊之一,是為「儀禮士喪禮」內容復原研究。 2.透過文獻以及出土的相關文物,專對先秦以前、殷周以下的墓葬作詳細研究探討。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禮俗研究

何聯奎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17/09/18 出版

本書作者以民族學研究方法,將中國禮俗分析比較,作有體系之搜討,此於中國文化研究上又闢一新境界。全書共分六大主題:由中國禮俗之背景談起,著分別就婚姻、喪、祭、節序、古文物禮俗專論,是為中國文化探討之傑作。 & 本書特色 & 本書以民族學研究方法,將中國禮俗分析比較,作有體系之搜討,此於中國文化研究上又闢一新境界,可謂為中國文化探討之傑作。

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9):花草竹木

楊蔭深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8/08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本書囊括了二十餘類植物花草,如牡丹、芍藥、蠟梅、水仙等,不僅對其觀賞價值、藥用價值、使用價值等,一一進行了考證,而且對植物喻人品的傳統文化精神更是做了精彩闡述。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叢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科舉史話

林白  著 、朱梅蘇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嶺南近代文化論稿 上冊

劉聖宜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嶺南近代文化論稿 下冊

劉聖宜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吉祥民俗文化 下冊

李湧  著 、李道魁??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吉祥民俗具有豐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元典文化。了解中國吉祥民俗文化,對傳承中華民族血脈、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把吉祥民俗文化分為婚育、壽誕、節日三部分,以具體的吉祥物為載體,對每種吉祥物的形成、演變、發展、寓意和用途等進行了全面的探源、考究、闡釋,把相關的趣聞典故、民間故事、名人逸事、詩詞曲賦、民謠俚語、科學知識等熔於一爐,結合內容還插入大量的吉祥民俗圖案和史料插圖,使本書既內容豐富、趣味盎然,又圖文并茂;既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又有學術性、資料性,可謂中華吉祥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吉祥民俗文化 上冊

李湧  著 、李道魁??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吉祥民俗具有豐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元典文化。了解中國吉祥民俗文化,對傳承中華民族血脈、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把吉祥民俗文化分為婚育、壽誕、節日三部分,以具體的吉祥物為載體,對每種吉祥物的形成、演變、發展、寓意和用途等進行了全面的探源、考究、闡釋,把相關的趣聞典故、民間故事、名人逸事、詩詞曲賦、民謠俚語、科學知識等熔於一爐,結合內容還插入大量的吉祥民俗圖案和史料插圖,使本書既內容豐富、趣味盎然,又圖文并茂;既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又有學術性、資料性,可謂中華吉祥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1世紀是中國世紀嗎?

趙啟光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本書由趙啟光及其所帶領的到中國訪問學習的卡爾頓大學學生共同完成。他們一個是在國外擁有極高榮譽的大學教授,一個是一批朝氣蓬勃的美國年輕人,他們的思想活躍、思維新穎、視覺獨特,看點頗多。本書真實地記錄了這些美國年輕人對中國之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議所思,他們不僅走遍了北京上海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還穿梭在天津青島這樣的地方城市,感受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尋找著想像中中國城市應有的樣子,探索著中國的美食文化,還乘坐各種交通工具,體驗了中國的交通狀況。總之,內容豐富,涵蓋了中國文化、經濟、環境、交通、社會等各方面。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帝制中國前後「甘露」物質文化想像之研究

宋天瀚  著
致知學術 出版
2017/06/28 出版

在現今社會中,「甘露」這個字詞不僅出現在儒、佛、道經典,也出現在日常生活之中,有時候甚至只是一種隨意拼貼。在許多場合之中,仍然可以見到這個語詞的使用,正因為這個語詞經常出現,太過於普遍、也太過於生活化,使得一般人不會追根究底地追問──到底什麼是「甘露」? 然而,在不同的語境之下,「甘露」具有一詞多義的複雜性意義,這個語詞究竟是屬於宇宙之間的自然現象,還是儒學或宗教文本傳達教義的工具?成為文化傳統中似是而非、難以區辨真假且令人費解的語詞(doxa)。本書將焦點放在中世紀,討論帝制中國前後如何將物質想像安置入知識系譜中,以及這個物質想像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對人的意識產生制約與溝通的作用,具體呈現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甘露」此一物質想像的文化心態。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

林凱龍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6/27 出版

積三十年之功記錄潮汕古俗 用四百幅美圖描繪風物人情 面朝南海、背靠三山的潮汕,是戰亂的避風港,也是文化的聚寶盆。千百年來,由南遷士族帶來的中原習俗,與本地土俗和海外風情融合發酵,形成了濃鬱醇香、異彩紛呈的潮汕古俗。 作者積三十年之功,以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的形式,選取那些難得一見的潮汕古俗,如潮州“營大老爺”、濠江海上龍舟賽、揭東竪燈竿升彩鳳;過日子勿忘的“時年八節”中行彩橋、拜老公等風俗;潮人一生中要過的那些重要的人生禮俗如“出花園”、婚禮、祭祖;還有上刀梯、營火神、賽大豬、拖老爺等遊神儀式。同時還沿波討源,抽絲剝繭,著力尋找中原古俗與潮汕古俗之間傳承與演變的關係,以此彰顯潮汕文化保存文明火種之特殊價值。

9 特價63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7):遊戲娛樂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6/06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本書介紹了圍棋、象棋、麻將、雜耍、獸戲、禽戲、戲劇、電影等多種遊戲娛樂形式的起源演變,尤其對中國傳統的遊戲娛樂形式進行了細緻考證,對遊藝歷史做了全面梳理,其附帶的掌故逸聞更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8):穀蔬瓜果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6/06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本書詳細考證了穀蔬瓜果在史籍文獻中的種植歷史,以及與它們相關的各類民間掌故,其中不乏奇聞異事,讓人不禁感歎小小的穀物瓜果蔬菜竟有如此妙趣橫生的故事。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6):器用雜物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5/16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筆墨紙硯、桌椅板凳等這些日常生活用品有怎樣的歷史,從古至今經歷怎樣的歷史流變,凝聚人們怎樣的奇思妙想和創造智慧。本書詳細描述了書寫文具、修飾妝具、裁剪縫具、飲食食具、坐臥傢俱、稱量用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創造由來、歷史演變及遺聞軼事,圖文並茂,知識性強。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5):居住交通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5/09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與現在建築相比,中國古代建築從審美角度來看,無與倫比,古人的細膩和專緻完美地結合在建築上,無論是台亭、樓閣還是苑囿、寺觀無不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想像力。 本書全面介紹了古代人們生活中的建築樣式,對各類建築的架構、格局以及講究都作了詳細描繪,其中還間雜流變的歷史和掌故;在交通方面,道路、橋樑、乘騎等也有考證,並對西方現代交通工具傳入中國的情況作了分析。可以說是比較全面精煉地闡述中國居住交通史的精闢之作。 叢書介紹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叢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4):飲料食品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4/25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飲料食品歷來是人們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書主要從掌故角度講述它們的由來演變,同時對比了古今人們飲食品種、飲食方式的不同。 全書大致以食物的總稱而分,先以飲,後以食。飲則為茶為酒,為漿汁為乳酪;食則為飯為粥,為餅麵為糕糰等等。作者詳細梳理和闡釋中國人傳承至今的飲食文化,從中不僅能看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從掌故趣聞中了解日常生活中油鹽醬醋茶演變至今的有趣故事。 叢書介紹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叢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3):衣冠服飾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4/18 出版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衣冠服飾,古今不同。本書主要介紹二十多種日常穿戴的源流演變,同時又附有歷代冠服的匯總介紹,內容極其豐富。中國歷朝對衣冠服飾極為講究,在專制時代,服飾更是等級地位的象徵。書中除了對袍、衫、襖、帽等正統服飾的介紹外,還對脂粉、首飾做了介紹,這類偏女性化的用物,使本書內容又增添了一些情趣。 叢書介紹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叢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

魯西奇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4/01 出版

本書對以北方中原歷史為主線索的中國古代史敘述進行了質疑,然後對有關南方地區中古歷史文獻記載進行了初步梳理與辨析。作者首先剖析了南方居民(或人口)的來源、族群分劃及其本質,對古代制度的南方類型與制度演變的南方道路方向,從研究鄉里制度、南方的城市以及城市內外的制度、關於南方地區行政區域的設立與劃分、關於役法的實施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思考與研究。對於南方地區的民間信仰與儀式及南方地區民眾生計的多樣性與經濟形態的多元化,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華人社會與文化:禮樂文化十二講

蘇慧霜  著
新學林 出版
2017/03/30 出版

本書特色 文化是華麗的風情,蘊於人世的貞信,有天地的大信。人倫道德社會,人情華美,禮義如春陽瀲灩,歲時節儀,閭巷風情萬美。《華人社會與文化:禮樂文化十二講》閒話食貨、起居、禮樂、藝文,四時佳慶,見歲月貞觀。

95 特價3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文小史

葉鋆生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從文字、書籍、書法始,經繪畫、文學和史學,再及經學,以細緻的筆觸勾勒出中國文化清晰的文脈,為每一個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提供了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圖。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婦女何在?三江併流諸峽谷區的性別政治 上冊

王天玉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用人類學的研究理論與方法,試圖從政治人類學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區域內四個主要民族(藏族、納西族、怒族和獨龍族)社會的性別政治問題,從婚姻形態、血緣繼嗣、親屬稱謂、婚姻支付、性別分工、宗教信仰、代際傳遞等方面展開研究;在參考大量文獻和史料的同時,通過實地田野調查和近距離觀察與訪談,詳細描述了身處各類特殊婚姻形態中的婦女的真實生活,系統探討了不同婚姻形態和家庭內外的社會性別關係與發展動因,為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性別政治問題的產生、發展與變遷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視角和參照,亦為分析和理解跨文化視野中的性別政治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民族志資料。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獨龍江文化史綱:俅人及其鄰族的社會變遷研究 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作者通過人類學田野調查,結合歷史文獻和前人研究成果,從生計活動、社會身份、族群關係等方面來理解獨龍族人與周邊民族、中央政府建立和維持的多重動態關係。在峽谷內外互動聯繫的歷史脈絡下,獨龍族人通過生存策略——與鄰族建立一套互惠共生的交換體系,以及利用地理、政治因素獲得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資源與空間。本書描繪的獨龍江區域歷史,呈現了一個邊緣民族群體為把握自己的歷史命運而做出的各種努力,從而探討邊界社會變遷的複雜性。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獨龍江文化史綱:俅人及其鄰族的社會變遷研究 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作者通過人類學田野調查,結合歷史文獻和前人研究成果,從生計活動、社會身份、族群關係等方面來理解獨龍族人與周邊民族、中央政府建立和維持的多重動態關係。在峽谷內外互動聯繫的歷史脈絡下,獨龍族人通過生存策略——與鄰族建立一套互惠共生的交換體系,以及利用地理、政治因素獲得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資源與空間。本書描繪的獨龍江區域歷史,呈現了一個邊緣民族群體為把握自己的歷史命運而做出的各種努力,從而探討邊界社會變遷的複雜性。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滇藏滄江谷地的教派衝突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描寫了滇藏茶馬古道上一個多民族聚落的謀生方式和宗教信仰。全書分兩編。上編介紹傳統曬鹽技術,即制鹽的勞動對象、工具、工藝流程、產品交換、鹽務管理以及各種制鹽方式。下編講述這個聚落的三個民族(納西、藏、漢)、三種宗教(東巴教、佛教和天主教),在長期的融合中,逐漸演化為兩個民族(藏、納西)、兩種宗教(佛教和天主教),經過一百三十多年的磨合,佛教和天主教由對抗走向和諧。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藏高原的婚姻和土地:引入兄弟共妻制的分析 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共分九章,介紹一妻多夫制的世界分布,旨在凸顯青藏高原在這一研究中的資源優勢,著重研究一妻多夫制可依賴的四條路徑:一、從土地繼承制和勞役制來分析婚姻的成因;二、從選擇性伴侶和配偶的禁忌來分析婚姻形態如何接受;三、分析一妻多夫制的家庭生活和人際關系及其對鄰里、社區的影響;四、藏族的兄弟共妻制與世界其他民族的同類婚制比較。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藏高原的婚姻和土地:引入兄弟共妻制的分析 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共分九章,介紹一妻多夫制的世界分布,旨在凸顯青藏高原在這一研究中的資源優勢,著重研究一妻多夫制可依賴的四條路徑:一、從土地繼承制和勞役制來分析婚姻的成因;二、從選擇性伴侶和配偶的禁忌來分析婚姻形態如何接受;三、分析一妻多夫制的家庭生活和人際關系及其對鄰里、社區的影響;四、藏族的兄弟共妻制與世界其他民族的同類婚制比較。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 上冊

葉遠飄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金沙江峽谷地處青臧高原東緣,南北縱貫八百公里,東西橫亙五十公里,群峰聳:立,河流交錯。這里存在獨特的民族學奇觀:峽谷內存在十幾種喪葬類型,分別是巖洞葬、居室葬、甕棺葬、石棺葬、樹葬、地架葬、土葬、水土葬、火葬、水葬、塔葬、地葬、天葬以及復合葬,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地現存的葬式。金沙江峽谷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喪葬類型,它們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喪葬類型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文化邏輯或者意義結構?本書作者用一年的時問行走於峽谷各地,並分別駐紮於峽谷的入口、出口以及中部進行田野調查,通過對當地人處理屍體的方式進行「深描」,揭開那些隱藏在屍體處理背後的「地方性知識」。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整體稀缺與文化適應:三岩的帕措、紅教和民俗 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三岩是西藏自治區貢覺縣與四川省白玉縣交界的金沙江峽谷區,地處橫斷山民族走廊之要塞,文化積澱深厚。因地理位置與地緣政治特殊,元以降成為朝廷與噶廈的軍事緩衝區。居民性情剽悍,素不屬漢,亦不歸藏,史稱「野番」。清末因夾壩(偷牛盜馬、搶劫殺人)蜂起,危及商旅,先後受到藏軍和新軍的圍剿,被納入國家的版圖,管理許可權幾度易手。至今三岩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父系血緣組織,遺有血親復仇殘餘,夫兄弟婚和妻姊妹婚已是公開的秘密,生計模式簡樸實用,村莊依山而建,碉樓林立,江岸寺庵錯落,人死葬法多樣……獨特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令外界垂涎。二十世紀八○年代,中美三支長江飄流隊在葉巴灘罹難,增加了歷史的玄機。二○○七年一支考察隊測出三岩藏族屬於蒙古人種北亞型的體質特徵。本書承接前人的研究,著力從社會組織、信仰體系、民俗文化等方面描繪真實的三岩,特別提出「整體稀缺」的概念來分析人與環境的關係,勾勒了文化適應中的分離與整合的過程。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整體稀缺與文化適應:三岩的帕措、紅教和民俗 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三岩是西藏自治區貢覺縣與四川省白玉縣交界的金沙江峽谷區,地處橫斷山民族走廊之要塞,文化積澱深厚。因地理位置與地緣政治特殊,元以降成為朝廷與噶廈的軍事緩衝區。居民性情剽悍,素不屬漢,亦不歸藏,史稱「野番」。清末因夾壩(偷牛盜馬、搶劫殺人)蜂起,危及商旅,先後受到藏軍和新軍的圍剿,被納入國家的版圖,管理許可權幾度易手。至今三岩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父系血緣組織,遺有血親復仇殘餘,夫兄弟婚和妻姊妹婚已是公開的秘密,生計模式簡樸實用,村莊依山而建,碉樓林立,江岸寺庵錯落,人死葬法多樣……獨特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令外界垂涎。二十世紀八○年代,中美三支長江飄流隊在葉巴灘罹難,增加了歷史的玄機。二○○七年一支考察隊測出三岩藏族屬於蒙古人種北亞型的體質特徵。本書承接前人的研究,著力從社會組織、信仰體系、民俗文化等方面描繪真實的三岩,特別提出「整體稀缺」的概念來分析人與環境的關係,勾勒了文化適應中的分離與整合的過程。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 下冊

葉遠飄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金沙江峽谷地處青臧高原東緣,南北縱貫八百公里,東西橫亙五十公里,群峰聳:立,河流交錯。這里存在獨特的民族學奇觀:峽谷內存在十幾種喪葬類型,分別是巖洞葬、居室葬、甕棺葬、石棺葬、樹葬、地架葬、土葬、水土葬、火葬、水葬、塔葬、地葬、天葬以及復合葬,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地現存的葬式。金沙江峽谷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喪葬類型,它們是如何形成的?這些喪葬類型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文化邏輯或者意義結構?本書作者用一年的時問行走於峽谷各地,並分別駐紮於峽谷的入口、出口以及中部進行田野調查,通過對當地人處理屍體的方式進行「深描」,揭開那些隱藏在屍體處理背後的「地方性知識」。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婦女何在?三江併流諸峽谷區的性別政治 下冊

王天玉  著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用人類學的研究理論與方法,試圖從政治人類學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區域內四個主要民族(藏族、納西族、怒族和獨龍族)社會的性別政治問題,從婚姻形態、血緣繼嗣、親屬稱謂、婚姻支付、性別分工、宗教信仰、代際傳遞等方面展開研究;在參考大量文獻和史料的同時,通過實地田野調查和近距離觀察與訪談,詳細描述了身處各類特殊婚姻形態中的婦女的真實生活,系統探討了不同婚姻形態和家庭內外的社會性別關係與發展動因,為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性別政治問題的產生、發展與變遷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視角和參照,亦為分析和理解跨文化視野中的性別政治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民族志資料。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碧羅雪山兩麓人民的生計模式 下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以三江並流腹地的三個田野點(鹽井、燕門、丙中洛)為研究物件,運用歷史邏輯的方法和人類學、民族學的參與觀察法,從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個維度出發,在掌握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碧羅雪山兩麓人民包括採集狩獵、刀耕火種、農業、畜牧業、葡萄種植業、鹽業、商業等多元生計方式並存的原因及其合理性;通過該區域內不同民族存在的各種生計方式,瞭解和認識生活在碧羅雪山兩麓諸如藏族、納西族、怒族、獨龍族、傈僳族等民族如何適應自身所處的環境,又如何在各民族文化碰撞後吸收他族的文化因數以及保留和繼承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碧羅雪山兩麓人民的生計模式 上冊

昌明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以三江並流腹地的三個田野點(鹽井、燕門、丙中洛)為研究物件,運用歷史邏輯的方法和人類學、民族學的參與觀察法,從歷時性和共時性兩個維度出發,在掌握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碧羅雪山兩麓人民包括採集狩獵、刀耕火種、農業、畜牧業、葡萄種植業、鹽業、商業等多元生計方式並存的原因及其合理性;通過該區域內不同民族存在的各種生計方式,瞭解和認識生活在碧羅雪山兩麓諸如藏族、納西族、怒族、獨龍族、傈僳族等民族如何適應自身所處的環境,又如何在各民族文化碰撞後吸收他族的文化因數以及保留和繼承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1):歲時令節

楊蔭深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2/21 出版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本書主要記述中國傳統的節日風俗和儀式從古至今的演變,其內容既有傳承至今的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也有一些失傳的節日如天貺節、十月朔等。 作者在介紹這些傳統節日的風俗時,尤其詳細闡述了這些節日期間的飲食情況、奇聞異事,這些闡述都是引經據典,有確切的來源和出處,對於了解和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大有裨益,同時也可以看到古人妙趣橫生的民間生活,體味捕捉到中國傳統文化精緻及講究細節的神韻。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物掌故叢談(2):神仙鬼怪

楊蔭深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7/02/21 出版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神仙鬼怪之說,大多倡自道教之徒。其說或本諸古代傳說,或襲自西來佛經,加以虛飾,及種種附會之談。 本書主要描述民間對各路神仙狐妖的傳說掌故,不僅包括玉皇、城隍神、財神、觀世音、八仙等為百姓所熟知和敬奉的神仙,而且還有一些被神化或者妖魔化的動物形象,如白蛇、狐妖等。這些傳說經過歷朝歷代的塗抹,越發顯得神秘莫測。書中還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如觀世音是男是女、八仙是否真有其人等進行了考證和闡釋。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孫機  著
華品文創 出版
2017/01/20 出版

本書獲評2014中國好書、第十屆文津圖書獎及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由孫機先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數篇專題講稿組成,是介紹中國物質文化這一課題的力作,具有較強可讀性,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其內容之廣博,孫機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學功底,將反映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農業與膳食」、「酒、茶、糖、煙」、「紡織與服裝」、「建築與傢具」、「交通工具」、「冶金」、「玉器、漆器、瓷器」、「文具、印刷、樂器」、「武備」、「科學技術」分專題一一介紹。通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論述,再輔以作者親自繪就的大量古樸而精美的線圖,給人們,尤其是青年一代,提供了一次寶貴的通覽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機會。 & 作者以自己的講座為基礎,加以潤色豐富,形成《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內容包括物質文化的十個方面,如「農業與膳食」、「酒、茶、糖、煙」、「紡織與服裝」、「建築與傢具」、「交通工具」、「冶金」、「玉器、漆器、瓷器」、「文具、印刷、樂器」、「武備」、「科學技術」。書中的線圖為孫先生親手繪製,很多內容都經孫先生起例發凡,對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對入門者更是淺顯易懂。 & 本書的目的,在於向對中國歷史文化多有陌生的青年一代補課,以回歸常識的態度,將燦爛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介紹給青年一代。作者希望在樹立青年正確認知的基礎上,增進人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進一步了解,並引以為榮。在諸如涉及指南針、司南、渾天儀等具體問題的論述時,作者則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不盲目地在尚可商榷處尋找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所謂「領先」,而是務求有理有據,以出土文物為憑,以可靠文獻為徵,從器物與文獻兩方面加以說明,使得通書對燦爛的中華文化的介紹都建基於扎實的史實之上。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本書讀懂中國傳統文化

劉元  著
海鴿 出版
2017/01/18 出版

古時婚禮也是在白天嗎? 說古代的婚禮本來是在黑夜裏舉行的,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但事實上,古代的婚禮就是在黑夜裏舉行的。 《儀禮》對此就有記載:「主人爵弁,繪裳緇衣。從者畢玄端,乘黑車。從車二乘,執燭前導。」這段話描寫了新郎在黑夜裏迎新娘的情景:新郎要穿著黑色禮服,迎送雙方的人也要穿黑服,甚至連座車也要是黑色的,一切都要與黑夜相襯;由於是在黑夜裏迎親,因此要請人執燭走在前面照道。 另外,鄭玄注的《周禮》中也指出:「古娶妻之禮,以昏為期。」 由以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周朝的婚禮確實是在昏黑的夜裏舉行的。那麼,婚禮從什麼時候才開始改在白天舉行呢? 其實,到唐朝時婚禮就已經改在白天舉行了。唐朝的《酉陽雜俎》上就載有:「在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今行禮於曉。」 從此以後,各朝各代都沿用唐朝時在白天舉行婚禮的習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聖旨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早用於何時? 現在看古裝戲,戲裏宣讀聖旨時,常聽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聽多了也就習慣了。不過這種用法最初是怎麼來的呢?又最早應用於何時呢? 明朝萬曆時期,文學家沈德符提出,這種叫法最早始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據他分析認為,西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著這幾個字。 沈德符,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興人,是萬曆時的舉人,著有一本《野獲編》。這本書是搜集明朝萬曆皇帝以前的朝章典故彙集而成的,書中記載著,明太祖朱元璋這「奉天」兩字是千古獨見,是前人所從未用過的。 太祖所遺留下的祖訓中也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 這「奉天承運皇帝」的稱號再加上「詔曰」這兩個字,現在人們對它重新斷句,就演變成了我們在電視劇中常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 四季的劃分是根據什麼原理? 所謂四季,是中緯度地區春、夏、秋、冬的總稱。中國在傳統上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來劃分四季的,而西方則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來劃分四季的,這兩種劃分方法,都屬於天文學上的四季劃分方法。這兩種劃分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首先從春、夏、秋、冬四季的差異上來說,這主要反映了地面上接受太陽能量的多少,而接受太陽能量的多少又主要取決於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從天文學的角度講,太陽高度角越大,就越接近直射,地面上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就越多;太陽高度角越小,地面上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就少。所以,四季的劃分主要受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影響。 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熱量最多,而南半球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熱量最少。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這一天南半球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熱量最多,而北半球則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各地獲得的太陽光熱大致相等。 十二生肖是中國特有嗎? 生肖是一種民俗現象。它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屬相,一共有十二個,通稱「十二生肖」,分別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這十二種動物都是與中國人民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它們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生」就是所生之年;「肖」就是類似、相似的意思。生肖成為中國民間普遍流行的紀生年和紀歲、排輩分的符號體系,兩千多年來早已蔚為大觀,婦孺皆知了。 那麼,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呢? 華夏民族在很久以前就發明了天干地支理論,並用干支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這是中國古代曆法的重大發明。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 後來,因為人們對動物非常崇拜,就用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形成了更生動的紀年法: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 十二生肖就這樣出現了。它的出現很有意義,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十二生肖的廣泛性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可比擬的,它把人與人連接得很近。不僅如此,它還對人的思維方式、信仰追求、倫理道德等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在十二生肖中,時常會出現好惡之分與貴賤之別。所以,十二生肖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不可低估。 十二生肖的出現還廣泛影響著中國古代的民俗。中國古代民間除了流行生肖遊戲、生肖算命外,還有生肖剪紙、生肖卡、生肖圖、生肖燈、生肖麵食等等,多不勝舉。古人不光活著時使用生肖屏風、生肖鏡、生肖錢幣等以圖吉利,佩戴生肖護符以圖保佑,即使死後也要用生肖俑陪葬,達官貴人的墓室還要繪上生肖壁畫。 十二生肖的出現也產生了種種禁忌。這些禁忌在民間婚姻方面比較常見。其實,以今天的眼光看來,生肖只是年齡的象徵而已,且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生肖這一種文化現象,並不為中國所獨有,而是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在十二生肖方面與中國最為相似的國家是印度。印度的十二生肖是該國神話中十二個神所駕馭的禽獸,除了獅相當於中國的虎、金翅鳥相當於中國的雞之外,其他的都與中國相同。 古代巴比倫、希臘、埃及的十二生肖與中國的十二生肖也大致相似,只是沒有豬和鼠。 法國人按十二個月來計算生肖,生肖物是天上的星座。一月份出生的人屬摩羯星座,其餘按月依次為水瓶座、雙魚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這些星座也主要以動物來命名。 除此,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國也有類似中國的生肖。 本書特色 本書堪稱一部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書,一問一答中,讓您感受中華文化的神秘和智慧,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 內容詳實,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既可為專業歷史探討亦可為休閒讀本。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集納了大量的歷史文化細節,內容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共分為兵政刑制、婚喪嫁娶、天文曆法、節日節氣、民俗禮儀、宗教神話、文史典籍、文詞解析、稱謂解疑、成語溯源、文化歷史、逸事趣聞、醫藥衛生、器物工藝、生活起居等十四個部分,歸納總結了近千個趣味問題,豐潤、真切、逼真地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厚重、獨特、百態紛呈的生活景觀。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讀者完整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書著重選編有意趣、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是數千年來萬物文化歷史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一個個生動豐滿的人物,牽扯出跨越時代的歷史文化;一樁樁妙趣橫生的故事,營造出一個個具體的場景,引導您跨越時空,讓您增知益識,博曉萬事,零距離感受、觸摸真實而生動的中華文化。 ■ 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歷史和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去傳承,作為中華兒女,誰都希望瞭解和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古代文化中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開拓視野,昇華境界,豐富知識結構,實行多元啟迪,引發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動。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利瑪竇明清中文文獻資料彙釋

澳門文化 出版
2017/01/10 出版

關於利瑪竇(Matteo Ricci)的研究,若從1615年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根據《利瑪竇日記》編纂《基督教遠征中國史》算起,迄今已逾四百年。其間湧現了大批世界級的頂尖研究專家,出版了一批利瑪竇研究的優秀著作,然而在以往相關研究成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西方學者無法全面掌握和利用中文文獻中的利瑪竇資料,而東方學者亦未能全面掌握和利用第一手的西文利瑪竇資料。本書作者湯開建教授長期致力於澳門史、中國天主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堅持原典史料與理論闡釋並重,此次出版《利瑪竇明清中文文獻資料彙釋》一書,旨在將現已公佈和翻譯的義大利文及其他西文的利瑪竇資料與所輯錄的利瑪竇中文資料融匯比證,以求更加清晰、準確地認識利瑪竇及利瑪竇時代,推動方興未艾的“利學”走向縱深。 《利瑪竇明清中文文獻資料彙釋》主要收錄明清文獻檔案中關於利瑪竇研究的專門史料,上起明朝中葉,下至清朝末年。全書共分“碑傳”、“序跋”、“公牘”、“述論”、“詩柬”、“雜纂”六卷,共計八十餘萬字。內容主要涉及利瑪竇的生平介紹、在華活動具體事蹟、著述思想及中國社會的反響與評價,全面展現了利瑪竇來華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9 特價15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活在古代不容易

史杰鵬  著
漫遊者 出版
2016/12/15 出版

別再以為穿越回古代很浪漫了! 本書明明白白告訴你,活在古代、當一回古人可不是件容易事。 & 本書作者專研古文字學,以及先秦兩漢歷史, 透過大量整理傳世文獻,尤其是出土資料的歷史細節, 據以闡述對歷史事件犀利且獨特的看法。 無論是復原出古人生活的各個面向, 或是立足於現代去點評古人, 都能隨處取材,說理透徹,娓娓不厭。 & 別再浪漫遐想穿越有多美好!從古文獻找證據, 復原古人的生活細節,瞬間拉近你跟古人的距離…… 誰說王公貴族一定住豪宅?上個廁所也會掉進糞坑溺死! 誰說多子多孫多福氣?孩子生越多,繳的稅越多,乾脆丟水缸淹死! 婦人棄嫌老公想離婚,先挨上二十大板,沒用的老公還獲得表揚! 別以為住在風景區旁可以賺觀光財?倒貼房錢、飯錢,還要供人使喚! 古代「蚤」字通「早」字,反應了古人一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捉跳蚤! 即使魚米之鄉也常遇災荒,沒發生人吃人的悲劇,就算太平日子了! & 【精彩內容】 & 誰說「穿越」很浪漫?我們真能跟古人談情說愛? 實際上,你跟古人可能雞同鴨講,根本溝通不良。 我們雖然知道唐代哪些字讀音相同或相近,至於它們具體發什麼音,誰也不敢打包票。各家用國際音標所擬的上古音,只是立足於語音系統之上對古人讀音的一種推測,除非當時有錄音,否則,古人的發音永遠是一個謎。 & 人有三急,王公貴族也要上廁所! 但古代上廁所真的會要人命…… 歷史記載,晉景公是掉進廁所淹死的。古代貴族上的廁所難道跟農村的糞坑一樣?而且,國王的糞坑難道都不清理,跌下去竟然會滅頂?以及,為什麼呂后把戚姬做成「人彘」之後還要扔進廁所裡?為什麼漢景帝的寵妃在上林苑上廁所差一點叫野豬給吃了?原來,古代廁所的構造大不同。 & 旅遊團不來,觀光業叫苦連天。 但古人若住在景區隔壁,那才叫苦不堪言! 秦始皇東巡嶧山,留下一塊嶧山刻石。因為是古蹟,字還是李斯寫的,所以歷代吸引了無數文人書家上山臨拓。這些文人或書家,基本都有個一官半職,或者多少能跟官府攀上點關係。他們下鄉,吃喝住宿當然靠附近百姓攤派。所以,嶧山刻石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天,一聲呐喊,全村百姓挑起柴火集合,一把火將石刻燒毀了。 & 皇家果真親情融洽? 「父皇」「母后」「兒臣」千萬別亂稱呼! 每看電視裡播古裝片,最怕聽到的就是「父皇」「母后」和「兒臣」,不分朝代,渾身起雞皮疙瘩。大概認為皇家一樣講親情,殊不知完全是自己的想像。在權力面前,親情一錢不值。至少在漢代,皇太后在皇帝面前稱「朕」,皇帝見了老媽,也不叫什麼「母后」,而是乖乖稱「臣」,名分不能亂。 & 古代真的都是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嗎? 養兒育女不只要繳「人頭稅」,還要想辦法活下去! 古代人口的生育率不高是很顯然的,因為生多了自尋煩惱。首先,有人頭稅,每生一個孩子,就要交一份錢給皇上。其次,因為生產力太低,天災人禍時時發生,自己能活下去就不容易了,生養孩子徒增煩惱。即使是某些人豔羨的宋代,就有記載,當時福建人生孩子到第四個,往往溺死,因為養不起。這還是男的,若是女孩,第三個就扔水缸了。 & 想示威抗議?嚴懲重打!歌功頌德?一樣要流放邊疆! 總之,就是不許對官老爺說三道四! 以前我一直以為,是商鞅變法敗壞了中國的政治風氣。後來細讀《左傳》,發現也不是那麼回事,商鞅的很多思想,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淵源有自。比如不許小民對政策批評的規定,就能在春秋時期找到源頭。春秋時貴族的共識是:分謗,讓領導集團都有責任,又都不用負責任。但我認為,還隱含這種共識:我們貴族的好壞,輪不到平民插嘴。 & 做不做得了官,除了教材之外, 天賦也是需要一點的! 表現忠誠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別跟皇帝較勁。漢成帝、哀帝時有個人叫孔光,做官時「周密謹慎」「未嘗有過」,他勸諫皇帝的方式是,奏疏寫好,立刻把草稿焚毀,不讓人知道自己給皇帝貢獻過智慧。他的理論是,作臣子的,不能顯擺自己,尤其不能在朝廷上公開勸諫,這不但是顯擺自己,還是「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 詩書禮義能治國嗎? 蠻夷之邦反而比中原國家更安定! 秦穆公請教來自西戎的由余,「中國以德治國,尚且動不動就來次內亂。夷狄都是文盲,是怎麼保持國內穩定的?」由余回答,「中國統治者宣揚仁義,但自身做不到;老百姓發現被騙,會愈發失望,只好起義。戎狄就不同了,他們不知道詩書禮樂,不需要嘴上虛偽,而是真誠地互相愛護,國家哪能搞不好?」 & 靈或不靈,神仙的命運大不同! 看看古代中國人信仰的務實面。 中國人拜神,不是為了找什麼終極關懷,而是為了好處。所以,在中國人眼裡其實沒有真正的神靈,能給他帶來好處,才是神靈,沒有帶來好處,對不起,一錢不值。從出土材料也可知道,中國人祭祀鬼神,大多帶有敬重和恐嚇兩方面,祭祀時敬重,但也醜話說在前頭,如果不靈,別怪我不客氣。 & 古人也講究「一白遮百醜」! 醜八怪為什麼在古書中稱為「貌寢」? 「貌侵」的「侵」(或「寢」),有可能就是「顏色深晦」的「深」,上古音的「深」和「寢」都是侵部字,且意思非常相近,還有不少輾轉相通的實例,從某個角度來說,應該是同源詞。「寢」也有幽暗的意思,所謂「貌寢」,大概就是指臉色陰暗,毫無光彩,顯然,這樣的人是不會美的。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華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漢語

華品文創 出版
2016/12/01 出版

《中華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漢語》是有關漢語文字的趣味問答。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本書選取中國語言文字產生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設問有趣,解答知識豐富、言語生動。此外,每個問答還配有相關插圖,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識性。 中國語言文字的趣味問答 閒談為什麼又稱為「聊天」?是因為經常聊到天氣嗎? 「我」指自己,你知道它原本是一種兵器嗎? 形容時間很快叫「馬上」,是因為馬跑得快嗎? 「破天荒」指第一次,這種說法從哪裏來的? 為什麼一個人不遵守諾言叫「食言」?難道語言能吃嗎? 相似為何叫「雷同」而不是「雨同」或「雪同」呢? 成語為什麼多數是四個字的? 形容一個人喝醉了叫「爛醉如泥」,這裏的「泥」是指泥土嗎? 我們常說「八字沒一撇」,你知道「八字」原來是兩扇門嗎? 三個人可以變成老虎嗎?成語「三人成虎」是什麼意思? 形容一個人摳門常說他是「鐵公雞」,這是為什麼呢? 「泰山」號稱天下第一山,為什麼有人竟然「有眼不識泰山」? 你知道曹操的字謎「一合酥」是什麼意思嗎? 「閉門羹」是指關起門來喝湯嗎? 你知道表示數量之多的「萬」居然是個大蠍子嗎? 古人常說「秀才識字讀半邊」,為什麼今天讀半邊經常讀錯? 平時我們常說「順口溜」,「順口溜」到底是什麼呢? 漢字裏有很多品字結構的字,你知道有哪些嗎? 春節我們會在門上貼對聯,寫對聯有什麼講究嗎? 我們為什麼把經久不衰的著作尊稱為經典呢?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風雪定陵:從萬曆到文革地下玄宮洞開之謎(二十週年修訂版)

岳南  著
遠流 出版
2016/10/28 出版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萬曆(朱翊鈞)的陵墓,也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度以科學手法挖掘的帝王墓葬。它的發掘,疊刻著歷史與現實、過去與未來的印痕……。神祕、蒼涼、輝煌、悲壯……種種情緒召喚著我們去尋究這個已經消失了的帝國之謎,去一睹帝國主人昔日的風采英姿。 在追溯這座浩大皇陵建造始末的過程中,我們彷彿置身於那久遠的過去,一幕幕明宮廷朝野上下的無情爭鬥、皇帝后妃的愛恨情仇,淋漓盡致地展現面前,構築成撼動人心的歷史畫冊;它不但是明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更是明帝國向後人展開的第一部百科全書! 而三百年後的一齣「海瑞罷官」,竟使得定陵挖掘工作者的壯志豪情、音容笑貌為無情的政治風暴所淹沒……歷史的海瑞、現實的吳晗,陰錯陽差地糾纏在一起;一代歷史巨擘的慘死,以及接踵而至的文化大革命,令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之同聲一哭,因為,一把烈火不僅燒毀了一帝二后僅存的屍骨,也燒出了中華文化蒼涼悲哀的歷史宿命……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應知的民俗常識(插圖本)

華品文創 出版
2016/09/15 出版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 在全球化大潮的衝擊下,一個民族必須有自己的文化,並且靠著這些文化傳統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民族文化之根,不在於上層階級的意志和精英的思想,而在於民眾的生活之中。上層的、精英的文化,只在某種程度,某個方面可以作為民族文化的代表,而其內容,更多地來自於民俗生活。精英們可以採集民俗生活的某一片段,加以規範、提煉,使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文化,但傳統仍植根於民眾之中,而且,精英們的創造,如果想傳之久遠,也必須通過民眾的接受,變成傳統的一部份。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民俗,就沒有傳統,也就沒有民族文化。因此民俗的傳承,保證了民族文化的持續和長久性,更顯珍貴。 本書精選中國傳統民俗中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傳承性、文化性的事項,逐項進行詳細解說,並配以相關圖片,以增加解說的直觀效果。全書分為歲時節日、婚喪壽誕、宗法儀制、衣食住行、信仰禁忌、生產工藝、遊戲娛樂等七個方面,收錄民俗事項四百多條。 書籍重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 本書邀請傳統民俗領域的專家研究者, 以深入淺出的文字, 配上精美的圖片說明, 讓您輕鬆了解中國民俗典故的最佳讀本。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必須知道的中國節日故事

高君子  著
培育文化 出版
2016/09/01 出版

看節日的歷史淵源,享年節的醇香美食。 品民俗的馨香悠遠,賞人間的風俗情味。 清明祭祖、端午吃粽、七夕乞巧、中秋拜月、重陽賞菊、臘八吃粥……節日中飽含中國氣息與中國味道,其間傳承著一種從祖先身上遺傳下來的資訊。 節日以其巨大的文化親和力,召喚著中國人的心靈,最能牽動人心的,正是那些獨具東方神韻、極富民族特色、承載中國人太多美好記憶的節慶習俗、禮儀風情。

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你必須知道的百家姓故事

邢建國  著
培育文化 出版
2016/08/17 出版

百家姓氏,覓祖尋根,上溯千年淵源 得姓傳宗,啟名繼後,延續一脈香火 姓氏的延續,意味著一種基因的延續,同姓之人血脈相連。中國人有著尋根問祖的傳統,認為每個人都與祖先血脈相連,祖先曾經的苦難與光榮,一定會透過這千古的血脈,綿延到自己身上。 「諸子之姓孔孟莊,三國之姓劉關張。」每個著名姓氏在歷史中都曾有過燦爛時刻、輝煌瞬間。歷史一脈傳承至今,百家之姓,藏千古之事,姓氏中承載了一部群星閃耀的中華史,也蘊含著各姓氏延續至今的宗族血脈特徵。

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

黃台陽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6/07/26 出版

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 墨做為中國書畫中顏色的來源, 帶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更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 繼輯一〈墨客列傳〉後,黃台陽老師將帶領讀者進入製墨者的世界,進一步了解這個古老的行業以及其中的佼佼者,看看明朝製墨雙霸天究竟有何恩怨情仇?本應古色古香、中國味十足的墨跟西洋風有何關連?皇帝的御用墨是用什麼珍貴的原料、以如何複雜的程序製成的?還有星宿墨、像公民課本一般的墨等各式各樣的奇特墨;墨的故事未完待續……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墨的故事套書(輯一+輯二)

黃台陽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6/07/26 出版

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 墨做為中國書畫中顏色的來源, 帶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更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 輯一 你知道墨除了用來磨成墨汁寫字外,還有什麼功能嗎?它可以賞玩、饋贈、記事、宣教,甚至可以治病! 從使用、收藏到品玩,墨在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裡占了一席之地,直到毛筆被鉛筆、鋼筆、原子筆取代之前,始終都是書房案臺上的要角。到了鍵盤滑鼠盛行的現今,墨更成為古董行家的投資標的之一,一套清朝乾隆御製「西湖十景集錦墨」,二○○八年便以四百四十八萬元人民幣(約合臺幣二千二百多萬元)的高價成交。 不過本書不談如何收藏鑑賞墨,而是從墨的製作者、原始擁有者的故事出發,繼之聯想出更多有趣的文人佚事,引領讀者進入墨的世界。 & 輯二 繼輯一〈墨客列傳〉後,黃台陽老師將帶領讀者進入製墨者的世界,進一步了解這個古老的行業以及其中的佼佼者,看看明朝製墨雙霸天究竟有何恩怨情仇?本應古色古香、中國味十足的墨跟西洋風有何關連?皇帝的御用墨是用什麼珍貴的原料、以如何複雜的程序製成的?還有星宿墨、像公民課本一般的墨等各式各樣的奇特墨;墨的故事未完待續……

75 特價5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華文化小百科(四)民俗風情

華品文創 出版
2016/07/01 出版

中華文化小百科(四)民俗風情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俗風情」的趣味問答。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與文化典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本書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設問有趣,解答知識豐富、言語生動。此外,每個問答還配有相關插圖,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識性。 & 中國民俗風情的趣味問答 春聯一般都貼在門框上,這是為什麼? 人們過年時為什麼要放鞭炮? 廟會與廟有什麼關係嗎? 小孩子滿周歲要「抓周」,那麼「抓」的是什麼? 為什麼小孩子過生日要吃紅雞蛋? 為什麼小孩子要認「乾爹」「乾媽」? 十二生肖中的動物是如何選定和排序的? 為什麼十二生肖裡有雞沒有鴨,有狗沒有貓? 為什麼民間求子要拜麒麟? 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是哪一路神仙? 為什麼民間有這麼多的土地公廟? 俗語說:「男戴觀音,女戴佛。」這一講究從何而來? 中國結和遠古先民的「結繩記事」有關係嗎?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喜歡有「四菜一湯」? 為什麼古時候結婚都要有媒人? 結婚時貼的雙喜字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人們喜歡給剛結婚的新人「鬧洞房」? 臘月初八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八種材料熬成的嗎?各地喝臘八粥有什麼講究呢? 冬至的時候為什麼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卻吃湯圓? 陝西十大怪到底有哪十大怪? & 本系列叢書: 中華文化小百科(一)華夏歷史 中華文化小百科(二)文化精華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 中華文化小百科(四)民俗風情 中華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漢語 中華文化小百科(四)民俗風情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俗風情」的趣味問答。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與文化典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本書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設問有趣,解答知識豐富、言語生動。此外,每個問答還配有相關插圖,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識性。 & 本系列新書: 中華文化小百科(一)華夏歷史 中華文化小百科(二)文化精華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 中華文化小百科(四)民俗風情 中華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漢語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節氣的文化

胡文濤  著
培育文化 出版
2016/07/01 出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二十四節氣中充滿天道至理。歲時節序,四季輪回,蘊藏中國人溝通天地的智慧。中國古人哲學觀念的核心是「天地人和」-人只有順應自然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才能在身體和精神上達到最佳狀態。古人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和日常生活,正是對自然的一種尊重和順應。 作為古代中國在曆法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二十四節氣凝結了勞動人民的經驗和智慧,直到今天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啟發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的才思。其影響力早已走出國門,遠及日、韓等國。

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0/18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