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是南投縣每年重要的文學活動,以主峰位於縣境的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為名,辦理全國性的徵文,徵選獎項分為一般獎及南投新人獎,一般獎參加的對象不設限於南投人,但寫作的內容必須以南投縣的風土民情為題材;南投縣新人獎參加的對象則限定為南投人,以發掘文壇新秀並鼓勵縣民書寫自己的家鄉。新詩第一名 王珊珊 我們攀爬於方志的山道第二名 壽祐永 結繩記事第三名 劉志宏 與余光中拔河佳 作 游淑如 島心獨語佳 作 賴文誠 紙教堂南投新人獎 蔡幸汝 想念家鄉南投新人獎 陳秋玉 返鄉偶書散文第一名 楊秀然 重讀者第二名 陳儒逸 入山第三名 高鳳池 獨語佳 作 留敬中 我與蓓蓓佳 作 張英? 三千公尺的回憶南投新人獎 鄭昱蘋 彼條故鄉的鐵枝路南投新人獎 簡溢男 十年心路短篇小說第一名 李詩云 中興新村機密檔案第二名 高鳳池 生路第三名 陳文和 古老超越的愛佳 作 洪碩鴻 躲迷藏佳 作 張曉惠 織錦南投新人獎 林柏宏 花事,與兩位小城女子南投新人獎 潘佳寧 水晶溪古典詩第一名 張文彥 壯、美南投第二名 張韶祁 南投觀覽四首第三名 林勇志 南投詠勝四首佳 作 陳志峰 南投四品詩佳 作 陳世銘 詩詠寶島明珠-日月潭南投新人獎 陳玉錦 詩我家鄉-南投四首南投新人獎 黃麗妃 日月旅途報導文學第一名 胡遠智 愛、互助與重生.紙教堂第二名 張欣芸 明日之城的明日
文學記遊南投散策2:南投縣文學藝術旅遊書
繼「文學記遊.南投散策」旅遊書第1輯出版,再度以「文學記遊.南投散策」第2輯推薦南投26處美景,本書仍透過南投38位文學家、藝術家的集體創作呈現,除了企圖推展南投走讀文學的新思惟之外,更是文學、藝術及旅遊三面向的集體行動,透過本書的呈現,相信您會更加親近南投、賞析南投。也期待您開一扇窗!看文學走進好山好水好南投。
文創起藝.美力洄瀾:花蓮縣99年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社區圓夢實驗計畫專輯
主要介紹花蓮縣99年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社區營造現況、社區手工藝品與商品開發等。
心鏡.話藝:梁瑞娥薪傳展作品集
享譽畫壇的前輩藝術家梁瑞娥老師,多年來不斷努力嘗試創作,運用豐富多元綜合媒材,把繪畫當成是探索,不斷的求新求變,因此在藝術表現上,蘊藏豐富的視覺效果和色的震撼,呈現出自然、自信的真性情,及深層的個人藝術美學涵養。對她來說,人生六十才開始,重拾畫筆從事創作,全心投入才是起點,十幾年來一直沉浸在繪畫中,透過創作讓她對幸福有了新的感受及定義。本屆竹塹藝術家薪火相傳回顧展,正是梁老師在創作過程中,對藝術執著與毅力的展現,將生命歷程揮灑出一幅幅動人畫作,質樸細緻,令人回味再三。
陶不陶土不土-自有我在
做陶莫以形似求之,先觀天真,而後求藝。天真可看作創意,想法,藝則視土之應用,釉色之研發,火候經驗之累積方為得趣。探索藝術知識領域,不分媒材,不計科目,進化養份,吸收己用,呈現風采,以眷戀之景物,擬化關懷之現象,訴之感性或批判,達到藝者出世入世之平衡與責任。創作之路艱辛,上下求索,從陶不綴,願以窯火高溫,定醉陶之永恆。
璞玉發光:100年藝術行銷活動作品集
繼去年於桃竹苗四縣市辦理效益不錯,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今(100)年將藝術行銷活動擴大至北臺灣九個縣市辦理徵件,反應熱烈,共計徵得2,408件,其中國畫作品610件、西畫作品1,798件。作品評選會議歷時5小時的初決選,國畫類由吳長鵬、郭東榮、王友俊、羅振賢、李振明、王愷等六位學者藝術家共同選出45幅作品,而西畫類則由郭軔、何肇衢、吳隆榮、謝孝德、楊興生、鐘有輝等六位學者藝術家共同選出82幅作品。評審們一致認為今年得獎作品素質很高,尤其是國畫類作品,件件是佳作。這本集子便是輯結這127幅發光璞玉畫作,紀錄著建國百年127位北台灣的潛力藝術家。
馬公的公馬 [附光碟]
爸爸媽媽如果要帶學齡前的小朋友做親子導讀,有時候因為故事太長、情節太複雜,小朋友偶或不耐而分心,影響親子閱讀的氣圍。但是朗讀本書僅僅需要三分鐘而已,是一本能讓小朋友發揮想像力、看圖說故事的繪本,更是一本讓小朋友百看不厭的好讀物。圖文作者陳潔?(音同皓)以漫畫加上剪圖的方式,創造實境與畫境相容的前衛風格,這種混搭風使得繪本立體化、無厘頭化及童趣化,短短的篇幅卻能帶到澎湖的幾個重要景點,如:白沙鄉的通樑古榕樹、西嶼的目斗嶼燈塔、跨海大橋。另外,澎湖特殊的風土民情也一一入畫,包括:蒙面女郎、?石牆壁、石滬、綠蠵龜、天水菊,呈現「畫中有禪、禪中有畫」的意像。繪本的生命是閱讀者所賦予的,是家長與小朋友共同閱讀後所激盪出來的瑰寶,本書每一跨頁大圖都是一個故事,可以延伸更多的閱讀,衍生更多的知識,如:澎湖的女生為什麼要蒙面、?石為什麼來自大海,或是用石頭可以捕魚嗎?綠蠵龜的家在那裡?諸如此類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起點,建造台灣與澎湖的跨海閱讀大橋。喜歡澎湖的你,喜歡繪本的你,何不泡杯風茹茶,展開書扉,細細品味菊島的情與美!★★出處:衍濱散記部落格★★
臺南縣閩南語諺語集(八)(附光碟)
本書經由采錄、整理、編輯出版之臺南縣民間文學集,內容為臺南縣白河鎮之閩南語諺語及歇後語,書後另附由講述者錄製成的語音光碟。
風景的想像力:板橋林本源園邸的園林
從景觀建構過程(中式庭園、西式庭園、日式庭園……),介紹園林的文化圖卷(園遊會、菊展、戲曲演出……),佐以植栽地圖(花木配置、盆景、 水缽……),並貫穿各個時期園林的風貌(戰後的廢墟歲月、新眼另看-----從私園到公園之路)。
玉井芒果的秘密 (日文版)
新、香、甜美的芒果,在台灣南部逐漸生根、茁壯。芒果需要果農的細心栽培,更需要朋友們都來品嚐,只要大家全心的照顧,芒果是台灣農業的新希望。從綠色的土芒果到紅通通、黃澄澄的愛文芒果,《玉井芒果的秘密》介紹了台灣土芒果和美國愛文芒果嫁接的過程以及各種不同品種芒果生長的點點滴滴,那是果農的智慧和用心。
2010台東美展彙刊
提供藝文人士最佳的創作舞台,邀請傑出藝術創作者參與,一直是本縣推廣藝術活動重要的一環。康德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本於傳達美的愉稅之使命,本觀處透過不斷舉辦的各項美術展覽提昇全縣的文化風氣,讓縣民們有機會享受視覺美感饗宴,藉以陶冶性格、讓縣民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本屆作品,從作者藝術造詣以及作品的創作意境來看,再次展現了台東縣的創作活力,承蒙本屆評審與藝術創作者的支持與各界的肯定,增添本縣推動藝術生活化之之就。本次比賽有油畫、書法、水墨、水彩、攝影、工藝類以及平面設計類等項目,題材豐富多元,從鄉間景色、自然生態、社會議題到地方人文特色,都與台東的日常生活結合,也讓「台東美展」提供藝術創作者一個彼此觀摩切磋的舞台。
臺中市第十六屆大墩美展專輯
由於自然環境、風土民情不同,孕育出各具特色之文化藝術,既深沉廣闊又源遠流長,而每一位創作者因其獨特的生活經驗,以及不同的時空背景,各自形塑獨具一格的作品風格。近年來,臺中市致力各項軟硬體文化建設,以營造最深刻多元的文化,並快速朝向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在一連串的美術饗宴中,以「大墩美展」最為亮麗,不僅提供藝術創作者更多元的創作舞臺,並提供了一個可以放眼國際、走向世界,並促成國際交流的平臺,適時地扮演了藝術傳達重要的領航者。第16屆大墩美展從籌劃、收件、評審、展覽到作品的輯印成冊,都令執行團隊及評審們充滿驚喜與收獲。
部落生活歌謠.99年度文化深耕:南王部落歌謠文化生活廊道計畫(附光碟)
本次社區營造計畫出版這本「南王部落生活歌謠」有聲書,正是藉由一首首生活中的歌謠,娓媚道來南王悠久深遠的音樂歷史,讓不同族群的朋友,透過部茖傳唱的歌謠,穿越時光迴廊,回到深度人文意義的空間氛圍,讓更多人了解原住民族美麗的文化。這本結合文字與聲音的有聲書,透過插畫傳遞歌謠生活情境,將卑南族南王部落的傳統歌謠作一脈絡性的紀錄和整理。呈現階序性倫理的卑南族年齡階級,從少年組、青年組到老年組,展現每一生命階段不同的生命歷程、豐格及特色。
鹽田裏的詩魂:羊子喬文學評論集Ⅱ
本書收集了作者1995-2009年的評論文章,分為論述集書評兩輯,大多為2004年就讀研究所之後的作品。書名《鹽田裡的詩魂》是評論集中的一篇篇名,是作者故意凸顯地方特色及鄉土意識。
我生印記:李筱峰選集
本文集共分四輯,第一輯「心痕」,是作者往昔的心靈刻痕。裡面的小文章或小詩詞,雖有兒女私情的記述,卻仍反映對時代大環境的感觸;第二輯「狂想」,形式上以反諷、挖苦、打油的文體出現,背後依然有對時代的反映。第三輯「推己」和第四輯的「及人」,是收錄作者過去出版過的書籍的自序,以及受邀替別人的著作所寫的推薦序文。
雲水潛龍:彭水龍八十薪傳展
湖畔畫會為本市重要藝文團體之ㄧ,從1998年成立迄今,已走過12個年頭,資深藝術家彭水龍先生曾擔任第二、三屆理事長,回首他 的藝術之路,猶如倒吃甘蔗,早年因家境貧困,終日埋首於工作中,雖有心習畫,卻無暇他顧。直至事業有成退休後,重拾畫筆,一圓過去繪畫的夢想。現正值杖朝之年的彭水龍老師,仍專心致力於西畫創作,今日有幸邀請彭老師展出,一覽其作畫心得與藝術歷程,從畫作中反應人 生,暢快欲言,夫復何求。
2011台東美展彙刊
台東文化處除了引領促發社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外,也肩負社會藝文美學欣賞教育推動之社會責任。本處即是建構本縣藝術創作者溝通、表達的窗口。台東美展一方面鼓勵發掘縣內優秀藝術人才,提供舞台,讓更多人體驗、領受創作者美感經驗與生活智慧,藉此激發更多藝術愛好者投入創作行列;另一方面透過展出,吸引縣民參與藝術饗,培養他們對藝術的興趣與欣賞能力,營造深具特色又有品味的文化大縣。
第12屆磺溪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
本書係將彰化縣第12屆磺溪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結成冊,內容包含新詩類:蕭吟薇(生命三首)、吳建樑(被遺忘的城市)、陳祐禎(我在台北的櫥窗遇見自己)、賴文誠(歌聲念情)、許睿詅(父親);散文類:陳津萍(相識)、楊秀然(火燒稻田)、林佳慧(局外人)、林明霞(粥味人生)、蕭吟薇(幽闔之洋);短篇小說:危哲憲(通勤)、陳志洪(戰鬥卡)、陳雅琪(移民)、吳昆宗 (阿添叔)、陳文和(蒸發測試);報導文學:張欣芸(相思寮的眼淚)、王派仁(打開芬園庄役場廳舍大門)、邱美都 (搶救),等18件得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