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發光:99年書畫藝術行銷活動作品集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為逐步建立地方藝術史料資料庫,收藏潛力藝術家作品,並鼓勵青年創作,扶植地方性藝術家,促進藝品交流,提升鄉鎮地區藝術創作人口,同時落實藝術介入空間,以繪畫創作引領藝術到公共場域,來建立藝術作品行銷平台推廣之典範。
幸福轉動之間 圓夢計畫十一篇章
這是一本有關生命勇士和專業社工的故事,如果您正需要別人的支持和鼓勵,來渡過生命的考驗,這本書會是你的借鏡;或者,您現在心有餘力,想要化小愛為大愛,這本書也會給您一些方法,讓您的愛心可以成就一些動人的夢想。 一出身就癱瘓,下半身完全無法行動的育瑋,有著最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自己的命運。 車禍、重病、住家失火,各種厄運接連來襲,卻不斷激發出阿華撼動人心的生命力。 玻璃娃娃的小伶從不希望因為身體的障礙而受到特殊待遇,她和患有相同疾病的媽媽,一起當志工,要將取之於社會的還諸於社會。 大小冠用羽翼守護著媽媽,用愛彌補施暴的父親對一家人帶來的傷害。 家中開銷連兩塊錢影印費都要省的阿修媽媽相信,只要母子同心,就算只能露宿星光,也可以捱到天明。 被社會局和寄養家庭一路照顧長大的志偉,將來想從事社會工作回饋社會,同時建立自己的家,照顧身心障礙的媽媽。 媽媽因為生病而倒下時,十五歲的小寶就扛起家中的大小事務,成為一家之主。 中風多次的景進,只能靠回收資源維生,自己都需要居家服務及社會福利的幫忙,卻不忘定期捐款給其他慈善機構。 邵爸爸帶著三名子女打零工,生活再艱困也不放棄妻子,終於用愛和親情喚醒了長年臥病的植物人愛妻。 父親突然撒手,母親又罹患癌症,顏家三姐弟的懂事與貼心,讓家成為最溫暖的地方。 父親辭世後留下龐大債務,母親開刀無法工作,林家姐弟還是堅毅地支持媽媽,讓一家人可以往夢想邁進。 臺北縣的圓夢計畫,是政府在社會福利體制之外媒合民間單位、個人的愛心捐助成立的計畫方案。一方面為了呈現這些個案勇敢的故事,二來則為了號召更多愛心的力量,我們決定以出版的方式,報導這個計畫。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看到十一則教人心疼的故事,這些個案都是像你像我一樣,是再平凡不過的人,他們秉持著「天助自助者」的信念,認真過生活。因此在採訪時聽到他們面臨的困厄,我們不免同理地想:「要過這樣的日子,真不容易啊!」 還好我們在聽了十一則經歷困境的故事後,又聽到十一則人間溫情的樂章。臺北縣政府社會局的社工們用最專業的能力、最溫暖的態度和最尊重個案的判斷,幫助這些個案走過人生的最低潮,也帶入社會對他們的關懷與協助。 面對生命的歷練,十一則故事的主人翁和社工們齊力轉動人生的輪軸,轉出了生命的力量,轉出了幸福的篇章,這是希望的起點,也是圓夢的開始!
龍:壬辰年玻璃生肖展
「龍—壬辰年玻璃生肖展」本次參展作品共計52件,從精湛的技藝出發,展現多樣創意。「盛世龍騰」脫蠟鑄造,展現與日月增輝、天地共振之勢;「四小龍」以古代四種龍形圖案進行彩繪,期許台灣身為亞洲四小龍的未來;「神龕」結合宗教信仰,祈求今年豐收平安;「祥龍獻樂曲」發揮實心雕塑之細緻技法,不同造型的祥龍生動活潑;「台灣攏如意」以脫蠟技法鑄造中央山脈,宛如龍體,固守台灣;「飛龍在天」借鏡西方對龍的想像,運用空心技法呈現飛天之勢;「攀」用琉璃珠表現龍身鱗片之亮麗,別具巧思;「干支系列之五—辰龍」結合中文篆書與玻璃噴砂,極具設計感。多樣化的創意與高超的技巧,讓展覽光彩晶瑩,令人驚嘆。
西拉雅的故事:麻豆獵鹿人
本故事書,由文史研究者許清保老師執筆、漫畫家陳國進老師插畫,淺顯易讀的故事,精彩生動的插畫,更容易讓我們貼近陳第的〈東番記〉,瞭解17世紀初期倒風內海與麻豆社的種種。故事分成「神秘的訪客」、「探險的少年」、「美麗的邂逅」和「偉大的戰士」等4大單元,將「麻豆獵鹿人」的生活與勇敢,躍然於紙上,可看性極高。
陳澄波與蒲添生紀念特展專刊
以二二八事件期間擔任翻譯和平使的前輩油畫藝術家陳澄波之受難紀要為主軸,除讓民眾瞭解嘉義二二八事件歷史,並揭開動盪歷史中受難者與其家族間的深刻情感,並藉由陳澄波與其女婿雕塑名家蒲添生之傑出藝術創作,以藝術撫慰傷痛、昇華人心。
黑蝙蝠中隊我的超級任務:兒童繪本
《黑蝙蝠中隊 我的超級任務 兒童繪本》不只是一本繪本書,更是承載光榮歲月的歷史讀本,採用故事式的敘述手法讓兒童更容易閱讀,藉由活潑的圖文去認識這段令人感佩的歷史。
仙洲和韻:第五.六屆浯島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二)
本縣為推動藝文活動,提昇地區民眾生活,期能藉由文字書寫,豐富人文島鄉的內涵,自策辦浯島文學獎徵文活動至今已有六屆。繼第一本得獎作品專輯《滄海風雅》後,本縣再度推出第二本專輯《仙洲和韻》,內容呈現歷年來作者創作的喜悅。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得獎與參賽者作品集
為鼓勵流行音樂創作、扶植表演人才與團隊、結合相關周邊產業發展,籌建北部大型流行音樂表演中心、戶外表演廣場及相關措施,以達扶植國內流行音樂產業發展及成為國際華人音樂原創發展及產業試驗的領導中心的目標,積極推動「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興建計畫」。本中心基地面積約7.65公頃,位於台北市南港區、近捷運昆陽站。設計之主體空間包括3000-6000席之室內主廳館、15000立席以上之戶外表演空間、音樂名人堂、Live House、數位圖書館、錄音室 / 攝影棚 / 練團室等。盼能在兼顧所有類型及國際流行音樂發展趨下,為台灣流行音樂經營與發展量身設計獨一無二的場域空間,期待未來能在「群聚」和「跨界」的主軸,形成產業發動的真實核心。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Ⅱ
2008年「第二屆南瀛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定為「不停歇的江河,未休止的南瀛」,其所揭櫫的精神,就是對於「南瀛學」的「勤研不輟、深究不絕」研究理念。唯有對這片土地進行持續性的探索與關注,才能不斷呈現「南瀛學」的成就與價值;次會議的進行,同樣累積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遂集結而為本書。
放假嘍!:利澤簡老街的元宵節
透過小學四年級的林小茂,農曆正月十五回利澤簡老街過元宵,由冬山河下游「清水大閘門」搭船往上游途中,彎進冬山河舊河道,而回到高祖父的1930年代,接下來的旅途由噶瑪蘭族流流社、利澤簡渡口老街、利生醫院、看八大庄神明遶境、獲得王公護身虎皮、騎腳踏車越過砂丘到海邊、老街上看走尪、跟著王公神轎過溪去淨尪等的過程。讓利澤簡的孩子透過繪本認識自己家鄉的文化,實地踏訪、參與故鄉的節慶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故鄉感。
神龜奇航:頭城老街尋寶故事
以龜將軍及蘭公主等虛擬角色來悠遊並介紹頭城老街之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在地藝術文學及在地特色小吃,透過此書不但可了解頭城在地文化也可作為旅遊之工具書。
走!去挖赤嘴仔.阿公的毛豬王國 (合刊)
”走!去挖赤嘴仔”描述作者與表哥到海邊挖赤嘴仔的情景,還列出挖赤嘴仔的必備工具,是一本生動活潑的自然生活體驗圖畫日記.”阿公的毛豬王國”作者從小就和豬豬們玩在一起,豬豬是他最好的動物朋友,想把牠們的優點介紹給全世界知道,也該大家知道阿公阿媽養豬的辛苦.
來看!阿媽學畫圖.阿公的寶貝牛車(合刊)
”來看!阿媽學畫圖”敘述著台南後壁鄉土溝村阿媽們學畫畫的故事,剛開始畫圖的阿媽們就像第一次上學的小朋友,興奮中帶點忐忑不安,最後他們在畫圖中找到樂趣,畫出農村的美麗與記憶.”阿公的寶貝牛車”描述作者阿公從事傳統農業社會牛車製造業的興衰史,及其家族事業與親子情感,引領讀者一同感受農村社會的生活情趣.
2011新竹市玻璃藝術家聯展
本次「2011新竹市玻璃藝術家聯展」不論是主題創意、工藝技巧都精彩絕倫,多樣化的技法更是令人目不暇給。窯爐吹製、空心吹製、實心雕塑、脫蠟鑄造、拉絲、釉燒、霓虹技法、複合媒材等,各類技法的豐富呈現,或是創作主題的多元風貌,把本市玻璃傳產在藝術領域與生活應用的創作內涵發揮到極致,在在顯現台灣新竹玻璃的獨特魅力。
逐格造夢:台灣動畫歷史、記錄與論述
本書為作品《逐格造夢》的創作敘述,一方面整理了個人對於動畫歷史研究、及其相關書籍與影音作品的文獻探討;另一方面,也引述了紀錄報導片的學理基礎,自我檢驗;並進一步詳述本片的影音內容、方法技巧、與幕後製作實錄。最後,更以鑑往知來的期待,整理出訪談者與我個人對於台灣動畫產業的總體意見,提供給台灣動畫產業相關人仕、學者,投入未來製作與研究的參考。
藝數進行式:石昌杰影像創作報告與論文集
「藝.數」進行式,收錄的是近年來作者擔任導演的幾部音像作品:《進出台北》、《動畫偶發事件》、《動畫彩繪舞墨》、《蚯蚓的獨白》、《微笑的魚》等的創作報告,與其他幾篇探討動畫視覺語彙,及闡述皮克斯藝術世界的相關論文,亦即是個人升等參考作品的創作報告與論文的彙整。另外,為了更完整呈現個人對於台灣動畫相關議題的觀察與意見,特別在附錄部份,放進了﹤台灣動畫創造力﹥、﹤是榮耀或鼓勵?-談金馬獎四十與自製卡通動畫 ﹥、﹤台灣動畫教育探索座談會 ﹥等三篇文章,期待本書的出版最後不至於束之高閣,而能提供讀者進一步對於台灣動畫的深入瞭解與思索。
南投縣文學發展史:上卷
南投文學的發展,始於清朝,諸多官宦及仕子遊賞南投而有詩作;日治時期詩社蓬勃發展,而後新文學繼之而起,本書紀錄南投文學輝煌的歷史,是研究南投文學必讀之書。「上卷」以二戰結束為斷,對於地屬中央山脈區域,位居台灣地理中心的南投來說,原住民之口傳文學,當然是極珍貴的文化資產,置之全台,皆不惶多讓,所以將它們當作南投文學史的首章,另將明鄭以降漢族中的福佬、客家族群之口傳文學一並納入。
遇見幸福的貝比:我的布庫系列十一
以輕鬆的筆觸,輕淡且帶點童話夢幻的畫風,道出生態環境遭遇破壞所帶來的傷害,以及黃金蝙蝠尋找家的渴望,直到飛入──「幸福村」
拍台北:影視勘景指南 (2版)
全書中英對照,附拉頁地圖,介紹臺北市77個電影/電視拍攝景點,末有附錄載明臺北及臺灣相關電影拍攝法規與補助辦法,電影業相關公司協會名錄、工商參考名錄、景點索引。
綠島民間歌謠:軟精裝
綠島,這小島的音樂文化一直未受到重視,對當地的民間歌謠的採集、整理及研究也極為少見。然而,綠島雖小,卻也是台灣的一部分,少了這小島的音樂內涵,台灣音樂文化就不算完整。何況,福佬系先民移入綠島後,因長期與外地並絕,而能保存著福佬古老音樂文化的部份。簡言之,綠島民間歌是絕對值得我們去關心、維護和發揚的。此書的撰述方式,筆者秉持著「把持學術研究價值,又能被非專業同好所接受」的原則來書寫。換句話說,拙作除了希望可作為音樂文化、民間文學、社會學或人類學等研究和教學之參考外,也期待能吸引一般大眾,產生閱讀的興趣。
文學記遊南投散策1:南投縣文學藝術旅遊書
南投縣境得天獨厚,明山秀水美不勝收,這樣的好山好水一直是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泉源,同時也是國人喜愛南投的重要元素。在這樣的前提下,□力推展縣內觀光事業,同時希望導入文學藝術的創作,做為深化旅遊,發展地方旅遊文學的重要方針。本書透過南投縣內13位文學家的筆觸及26位藝術家的繪畫聯手出輯,將南投縣知名或私房景點以文學加上藝術的手法編寫,每一景點搭配一位文學家及藝術家創作,呈現26處山城之美,是您深度了解南投的絕佳媒介。
臺北縣資深藝文人士口述歷史(人文類):九份.臺陽.江兩旺口述歷史專書
本書針對九份地區耆老江兩旺先生做一深入的口述歷史訪談,江先生自幼生長於九份地區,歷經九份的沒落與興盛,他並長年任職於臺陽公司,從他的訪談中,可使讀者對九份地區與臺陽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
魅力社區-走訪屏東30個在地故事
從魅力社區計畫執行案例中不同操作方式與經驗,讓不同背景年齡層面的閱讀者可以依據自己生活的所在地特性、社區現況、面對社區的問題以及社區需求等,閱讀到魅力社區活化計畫成果的樂趣,且感人的故事活圖文。
臺北品牌故事
本書介紹在臺北發跡、土生土長、揚名海外等品牌背後動人的故事,同時對比出時空環境與社會文化的變遷,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引領讀者一起重新發現臺北市的品牌價值。 《Made in Taipei臺北品牌故事》一書,以不同代表性意義的品牌劃分為兩大篇,第一篇:「老故事,在臺北」,介紹19家從臺北市起家,並已超過一甲子的老店,述說其起源、成長軌跡與經營甘苦的真實故事,其中有些店家甚至超過百年歷史,並曾獲臺北市政府頒發百年老店的殊榮。 這些店家多數分布於昔日臺北市最繁華的大稻埕地區,例如懸壺濟世的苦茶之家、滿溢傳統糕餅香的龍月堂糕餅舖、在街頭綻放美麗的建興洋傘,以及洪春梅西點器具店、乾元行、林三益筆墨專家、林華泰茶行、有記名茶、波麗路西餐廳、信成油廠、林合發油飯等;少部分則散布於其他地區,如德安青草店、峰圃茶莊、小花園繡花鞋、林田桶店、芳茂藥行、郭合記士林名刀、金春發牛肉店,以及山東小蘑麻油等。文章中也附上各店家的基本資訊,方便讀者實地造訪。 呼應第一篇的傳統老店,第二篇:「探未來,在臺北」則介紹從臺北市起家,在國際發光發亮的8個品牌,不論是屢獲國際大獎的法藍瓷、從一根扁擔起家的郭元益,以及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的鼎泰豐等,讀者都可以透過本書的介紹,體會到企業轉型過程中,經營者的管理智慧。 此外,本書更收錄臺北市政府近年來完成的重要市政建設,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措施,包括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小綠人交通號誌、受邀參與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WIFLY無線寬頻」、創造城市品牌與記憶的臺北城市紀念品、世界第一座釣竿式斜張橋的大直橋,以及垃圾費隨袋徵收等,這些都是臺北市政府引以為豪的「自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