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騎幻之旅(DVD)
日月潭自行車道是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環潭公路景色優美寧靜,自然生態豐富,以及原住民文化特色等,有山有水多變化,是日月潭自行車道獲得青睞之重要因素。本片係兩位外籍人士以逆時針方向進行日月潭自行車旅遊,介紹沿途景點。
矮靈傳說—人‧靈‧自然[DVD]
賽夏族的祭典一直非常神秘,族人要遵守嚴格的禁忌,從迎靈、娛靈、送靈,期間歌舞不斷,祭典持續4天3夜,從晚上6點進行到凌晨6點。 祭典結束、送完矮靈,祭旗要銷毀,祭旗從製作和銷毀過程,都秘密進行,外人不能接近,其他姓氏的族人也不可以碰觸,只有到了大祭才會亮相。 主祭司帶領小主祭跪在祭屋內,口中念咒語請矮靈降臨,姓氏代表身上配著「背響」(臀鈴),扛著搖動姓氏代表的月光旗,形成一個舞隊。 賽夏族人的社會中,所見的舞蹈,主要項目只有「矮靈祭」,而且和其他族群舞蹈非常不同,是神聖、敬畏的,舞步讓人感受到無比的震撼。 在徹夜不停的迎靈、娛靈、送靈的歌聲舞步中,賽夏族人重新喚起祖先留下的訓示,留傳血脈中千年不變的信仰。
中華民國104年不動產服務業經營概況調查報告
內政部為蒐集104年不動產服務業從業員工人數、薪資、營業狀況、收支狀況及對房地產政策景氣看法等資料,供為估算不動產服務業產值、充實房地產資訊及制訂相關管理政策之參考,於105年6月1日至8月15日辦理「104年不動產服務業經營概況調查」。針對主管機關核准登記有案,且於104年12月底仍繼續營業之不動產服務業為調查對象,採「分業分層隨機抽樣法」,以派員實地訪查為主,輔以網路填報、通信回郵、傳真、E-mail等多元回收管道方式進行,共完成2,251份成功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2.07個百分點。
海上交鋒:中共、美國與太平洋的未來(軍官團教育參考叢書652)
亞太地區向來都是美國的一大挑戰,從戰略角度來看,美國在此區有五種安全條約關係,有利於美國的安全。但美國對中共的領土主張或軍事現代化並無任何有效的回應,且低估了其軍事潛力。本書以美國角度出發,以亞太地區長久而持續的繁榮與發展為目標,勾勒出一套更佳的戰略。
廟堂之巔:許漢珍的大木作世界--指定大木作技術保存者
漢珍司是臺灣南部地區知名的大木司阜,從事廟宇建築的設計與施作。從1965年起獨立擔綱第一座寺廟設計與按場開始,因作品深獲好評,在口耳相傳、寺廟主事者爭相延攬下,至今漢珍司在全臺灣參與設計或施作的寺廟作品,有將近70座之多。 漢珍司的大木作技藝,雖然源於家族專業而從小耳濡目染,但也曾一度差點脫離工藝的生涯軌道;直到二戰後的1950 年代,才真正投身於寺廟興建工作,並持續超過50 年。 期間,因為鋼筋混凝土成為建築主結構的潮流興起,造成多數大木司阜無法適應轉變而遭致淘汰。然而,漢珍司憑藉自身不斷鑽研新工法與磨練新技能,包括學習建築圖學以及澆灌施作技術,因而能融合傳統大木作及當代建築技術,為臺灣留下許多精采的寺廟創作,更因此樹立臺灣廟宇建築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匠師地位。漢珍司這段半世紀的焠鍊與蛻變之路,無疑就是一部戰後臺灣寺廟建築工藝的發展史。
2017 施情畫義 千動愛心 美術特展暨愛心活動作品集
透過《2017「施情畫義‧千動愛心」美術特展暨愛心活動》專輯的出版,主要讓本縣轄區內弱勢族群感受到政府、企業及民間的誠摯關懷,並以提昇地方藝術文化、藝術推廣、藝術教育及祥和社會為活動目標。
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報告
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即是以蒐集施政決策之實證數據為導向的重要健康監測調查,自2001年起,以每四年為固定間隔定期辦理國人健康資料蒐集,此系列調查涵蓋健康狀況、醫療服務利用情形、健康行為等廣泛議題。本冊報告呈現400多項表式及其重要調查結果描述,期望藉此增進各界對國人重要健康問題之關注與討論,進而促成健康促進相關策略之研議與推動,以提升國人之健康與福祉。
105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全文彙編 [光碟]
委託研究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暨所屬機關與學研機構進行技術交流合作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機制,以結合學術創新研究與機關應用需求,構成完整價值鏈與展現科研計畫成果重要的一環。105 年委託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係由原能會核研所主辦,原能會相關單位共同參與,其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彙編,範圍涵蓋核能安全、輻射應用、環境能源等科技研發範疇,執行委託計畫單位包括國內諸多大學與 研究單位。本次委託研究計畫成果發表共彙集69 篇文,包括原能會18篇、核研所51 篇;若以研究領域統計,則核能安全科技領域13 篇、輻射應用科技領域4 篇、環境能源領域34 篇、放射性物料安全領域8 篇及核安與輻射防護領域10 篇。成果發表共分9 個場次同步進行。 本次成果發表會除了分享研究成果之外,亦將持續精進委託研究之規劃,使計畫內容更能與主計畫緊密連結,突顯整體成果與效益,這也是與各研究團隊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3)—總統府檔案(精裝)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3)》,係有關二二八事件前後總統府(國民政府)所產生的檔案文件之彙集,蒐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院、國防部等單位與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之間有關該事件的文電往來、軍方在臺的軍事行動與情報單位蒐集情資呈報蔣中正的各類文件。本書共分四章,分別為:事件前臺灣的政經狀況、政府的行政處置、軍隊在臺的軍事行動與情報蒐集。舉凡戰後臺灣政情與經濟社會之不安、中央對事件後之處理方案、宣慰與改組省政府等措施、二十一師所部旅團抵臺後的動向、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憲兵司令部、中統局與保密局等單位之情報活動皆可於本書中窺知一、二。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4)—總統府檔案(精裝)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24)》,係承23冊之後,單列一章:各界的意見與處置,就二二八事件前後總統府(國民政府)所產生的檔案文件之彙集,蒐錄內容主要是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一些團體如臺灣政治建設協會、廈門臺灣同鄉會、臺灣二二八慘案聯合會、旅京滬臺灣各有關團體,或是個人,如黃朝琴、西康省參議會議長胡恭先、臺灣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王建今等,向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呈報事件發生緣由、因應辦法及收拾民心意見;又收有監察院監察使楊亮功、何漢文來臺進行調查並建議善後事宜文件以及事後臺灣省黨部如何對涉案士紳的保釋及提出如何安輯臺民意見書等;另外也含括對省制、專賣等統制機構的撤廢問題、警政與黨務工作的改進與推展等各類文件。
雲林文獻 第五十八輯
研究論文消失的校史?─初探日治時期(1938-1945) 北港實踐女學校的圖像帝國秩序與鄉土空間的縫隙:論蔡秋桐的保正與警察形象書寫林雙不作品中的鄉情與批判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港建設方案與計畫執行情形
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為瞭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港建設方案與計畫執行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缺失事項已促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研謀改善措施。
高雄市鳳山溪流域整治計畫執行情形
中華民國審計部獨立行使審計職權,監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預算之執行,並就其運用資源之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考核,本書審計部高雄市審計處為瞭解高雄市政府高雄市鳳山溪流域整治計畫執行情形,經就地審計查證結果,相關缺失事項已促請高雄市政府檢討改進。
藝游未境—唐健風水墨人物畫集
唐健風老師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他的水墨人物畫,流暢的線條勾勒與淡彩敷塗,有如行雲流水般,人物姿態栩栩如生。畫冊收錄作品中一幅【飛魚來臨時】,描繪蘭嶼達悟族飛魚祭船艦下水前的勇士之舞儀式:畫面下方勇士們成群踏浪起舞,神情肅穆,膚色黝黑健美中略有差異,使畫面的下盤有了穩定雄壯的基底;中間蒼藍色浪花迎面而來,水色飛濺中躍出一條靈動飛魚,在畫面上方的留白中彷彿自由翱翔,又彷彿神靈般注視著下方的祭典。畫面恰如一首精彩的蘭嶼風物詩,恍有浪濤聲、舞樂聲從中奔流而出,讓人彷彿置身畫中的飛魚祭場景,印象至為深刻。
雲端之聲—大霸尖山下的童謠(CD+DVD)
過往泰雅族及賽夏族的童謠採錄工作,除了學者們零星採錄的文獻外,相關紀錄幾乎是少之又少。為挽救瀕臨消失的文化資產,雪霸國家公園委託苗栗縣原住民族文化藝術協會收集轄區內泰雅族群、賽夏族群具代表性的傳統童謠,再以現代室內樂、傳統樂器及數位合成樂器重新進行編曲伴奏和兒童演唱。另外,亦以大霸尖山、武陵、觀霧、雪見、汶水遊憩區等5個景點為背景,進行戶外拍攝錄影,將孩童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的真實畫面,製作成一套CD+DVD的有聲出版品。 希望藉由此有聲出版品,讓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了解雪霸國家公園轄區內泰雅族及賽夏族童謠的內涵及天真有趣的一面,並回到文化母體的本質,以簡單純真的聲音,牽引到部落兒童「快樂」、「永恆」的歌謠世界。
記憶.技藝—織起一座彩虹祖靈橋×泰雅傳統竹屋電子書[光碟]
織起一座彩虹祖靈橋及泰雅傳統竹屋二書,藉由二位筆者與部落耆老的交流,重新了解及紀錄泰雅傳統服飾的製作技藝、功能及涵義與建構傳統竹屋的過程。透過將這些口述歷史轉化為文字及圖像,將祖先的智慧及族老的記憶與經驗集合起來,延續及傳承泰雅文化的脈絡,為部落帶來流動的生命力。
臺灣硘聲 2016工藝成就獎得獎者林添福先生紀錄片(DVD)
本紀錄片旨在紀錄「2016年工藝成就獎」得獎者-林添福先生的陶藝創作人生。片中描述林老師之生平、學習經歷、創作歷程及對於工藝的具體成就等等,讓社會大眾對於林老師有更多的認識,並紀錄其陶藝的創作技法等。
2016苗栗陶 臺灣柴燒藝術節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於2014年起將每年一度的苗栗美展改以雙年展制度,集中資源、專業舉辦,期盼展覽得以承繼苗栗美展優良傳統,藉由水墨膠彩、書法篆刻、油畫、水彩、攝影、立體造型、應用設計與綜合媒材等七大類競賽,體現出各種具原創性的佳作,並逐步發展出苗栗雙年展的自身特色。
彩繪人生-法務部矯正署矯正機關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合輯(第1冊)
本書精選自「105年矯正機關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比賽」9部得獎之作,作品利用深入淺出的繪本形式,不論是充滿童趣的生活小故事,或是對於萬物的尊重與關懷,每件作品應照左者的生活經驗及心境轉化,更傳達出正向的能量與氛圍,讓人感覺作品處處充滿驚喜。
彩繪人生-法務部矯正署矯正機關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合輯(第2冊)
本書精選自「105年矯正機關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比賽」9部得獎之作,作品利用深入淺出的繪本形式,不論是充滿童趣的生活小故事,或是對於萬物的尊重與關懷,每件作品應照左者的生活經驗及心境轉化,更傳達出正向的能量與氛圍,讓人感覺作品處處充滿驚喜。
彩繪人生-法務部矯正署矯正機關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合輯(第3冊)
本書精選自「105年矯正機關收容人生命教育繪本創作比賽」9部得獎之作,作品利用深入淺出的繪本形式,不論是充滿童趣的生活小故事,或是對於萬物的尊重與關懷,每件作品應照左者的生活經驗及心境轉化,更傳達出正向的能量與氛圍,讓人感覺作品處處充滿驚喜。
來自南安的明信片(DVD)
玉山國家公園先後設立了五個服務中心,東部入口則設立於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的南安遊客中心, 中心主要是針對南安至瓦拉米間的旅遊景點提供旅遊資訊服務。 我們想透過南安服務中心的介紹影片,帶領更多人親近玉山國家公園轄區,將國家公園轄區內更多美麗的景色、人文故事傳頌給大眾。 親近國家公園並非只能從第一高峰開始,還有許多柔媚、樸實、華麗與真誠的面向等著更多人去發掘和感受。 我們相信「自然」是可以給人不可思議的轉變,影片裡的畫家,就是透過一張又一張令人忘憂的美景,找到新的力量,自然,並不遙遠,需要的只是一份說出發的勇氣。
有感而發:教師心體驗
作者以多年學習成長經驗、教學經驗及教育現場觀察所得之感悟,包括了對身體教育的觀點與感想,以及對教師教學、教人及終身學習的覺知、體現與美感呈現之看法。並以學習、教學、觀課中的實例故事做為切入,搭配創作插畫,提出對教學實務與身心覺察的反省,更回應推動美感教育之「從幼起、從師起、從心起」理念主軸。 本書共有三大篇章:立足篇,陳述教師自我意識及教學認知的觀念與態度,並導入「為人師表」者之身體、聲音美感教育「體現」的定位及看法;體察篇,針對實驗研究課程中的語言、音樂和舞蹈教學作實例分享;前瞻篇則提出教師如何透過角色轉換、藝術美感思維來提升教學質感,最終喚起教師自我覺察之反省和行動。
江上龍現代墨彩展(精裝)
透過苗栗縣美術家邀請展專輯的出版,除了展現經過徵選出的苗栗縣籍旅日藝術家-江上龍先生,其藝術領域的探索足跡外,也可以讓更多縣民了解藝術的面向與深度是深耕,苗栗美術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讓苗栗文化更臻豐富。
閱覽台江-台江國家公園資源解說手冊(二版)
臺南沿海地區,古稱為「台江」,為漢民族渡台較早進入墾殖的地區,故不僅保存著西拉雅文化遺跡,及豐富且完整漢民族墾殖史蹟;在地貌上,因台江內海及曾文溪改道,造成此區滄海成桑田等地形變遷與產業利用。台江因臨海的地理條件且日照充足天候因素,自早便被開為鹽田、港埠與魚塭等利用,然在此開發過程中,卻也難能可貴地保存著幅員廣大珍貴的濕地生態,在濕地上其間不僅分布著臺灣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紅樹林,也成為國際級保育動物「黑面琵鷺」等眾多鳥類重要的棲息地。 本書分為「穿越古航道 談時光」講述台江內海時間軸地理變遷與此土地上的歷史演變,「看滄海桑田 孕生命」介紹台江國家公園不同類型濕地生態(紅樹林濕地、河口沙洲潟湖、海岸林生態鹽沼濕地、海洋生態),「從漁鹽地帶 訴興衰」訴說台江鹽業文化、養殖漁業歷程。「探索台江─來台江漫步 讀珍寶」導覽台江國家公園介紹各據點遊憩特色及如何安排旅遊行程。
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
儒家思想究竟是中國現代化歷程上的阻力還是助力?它能否在經過轉化後,繼續維持生命力?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作為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有逐步崩解的危機。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儒家傳統如何因應現代化之要求,並且在現代社會進行自我轉化,便成為現代儒家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本書作者長期致力於詮釋並重建儒家傳統的工作,本書展現他從跨文化的視野對儒家思想之現代意義所作的省思。本書所收錄的十一篇論文,都是作者在特殊的機緣下針對當代學者的觀點而發,內容廣泛涉及儒家倫理學、儒學與民主、科學的關係、內聖外王、內在超越性等重要議題。附錄中討論哈伯瑪斯對康德倫理學的批評與重建,間接為思考上述問題提供有意義的參考架構。
臺北請再聽我說! 第十六屆外勞詩影選輯(精裝)
本案名稱為「105年外籍勞工詩影選集製作計畫」,係以105年度本處舉辦之外籍勞工詩影徵件比賽得獎作品彙集成冊為「臺北請再聽我說! 第十六屆外籍勞工詩影選集」,藉由獲選的詩文及影像作品中,把外籍勞工對臺灣的觀點、在臺灣的生活,透過筆觸及圖像傳達給民眾,增進民眾與外籍勞工的交流與認識。
戰略亞洲:區域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是美海軍戰院研討會論文集,內容聚焦於區域安全。亞洲正崛起成為國際體系的重心,而美國未來挑戰也可能來自亞太區域。鑒於亞洲的戰略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要了解亞洲,就必須探討地理、政經、歷史及文化等相關面相。
衛生福利部國家藥園植物圖鑑
動植物資源調查,目的是蒐集調查範圍內的生物組成、分布、族群量及棲地環境等資料,進而瞭解影響生物結構的因子,並提供環境保護與生物保育。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民國81 年成立以來,長期深耕於動植物資源調查的工作,累積了許多的野外調查經驗及專業知識。中醫藥研究所為全台灣唯一的國家級中醫藥研究公立機構,為發揚傳統醫藥,增進學術研究,教育以及種源保存等目的,選定新北市平溪區之天然環境,做為藥用植物園的基地。思考到在自然環境的開發利用之前,應該詳細暸解當地動植物現況及生態環境,而促成”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國家藥園生物資源調查”之計畫,為期一年的生物資源調查提供國家藥用植物園詳細的植物基礎資料258屬387 種,其中不乏特有種、狹窄分布物種,以及列於植物紅皮書的物種。植物調查團隊將所調查之資料結合撰寫植物形態、拍攝植物構造與生態,可做為園區發展及管理的輔助工具。
不繫之舟-張志鴻書法創作展專輯
出生於大甲的張志鴻老師,張志鴻接受了曾紹杰教授篆刻的基本訓練、史紫忱教授的彩色書法激盪以及江兆申先生筆調靈動的薰陶,奠定張志鴻在傳統書法上扎實而深厚的功力。從傳統碑帖上博取眾長而融匯創新,將現代思惟注入書法與自己的情性結合,墨瀋淋漓的大寫意筆觸,除得到個人情意的抒發外,墨與線條常常有著不可預期的美感情境。 本次展覽定名為「不繫之舟」,出自莊子《列禦寇》:「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這是深刻的反射自己的學習心境,希望不被世俗影響創作的表現,書法小舟不隨波而流,而是航向所要到達的彼岸。」書寫書法已40年的張志鴻,在古典中得到充沛的養分,近年來更將書法與現代科技結合,開拓書法的文化創意產業。也開創動力書法及與墨共舞。
藝術教育典範薪傳系列叢書(9本一套)
「藝術教育典範薪傳系列叢書」,共9冊,其中5本為「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系列,分別是「詣」—藝術教育的開拓者施翠峰教授;「育」—經師人師的典範王秀雄教授;「舞」—一位舞蹈大師的身影與身教劉鳳學總監;「琴」—臺灣小提琴教母李淑德教授;從事舞蹈教育推廣工作一甲子,直到今日她仍然在翩翩起舞「寶」—李彩娥老師,以及「緬懷已故大師」系列,分別為「砌」—境與象的主人漢寶德教授;「梅」—獨鳥盤空蔣青融老師;「曲」—詩禪情懷之臺灣本土作曲家馬水龍教授;「博」—多方位文化人黃永川館長。
寶島曼波-2016莊明中創作展專輯
本次展覽名稱的發想是來自《寶島曼波》這首經典台語歌,原唱為寶島歌王洪一峰,曲風是以拉丁美洲的曼波(MAMBO)音樂為基礎,無論是歌詞與音樂都是屬於南國島嶼跳躍且色彩繽紛的歡樂氛圍,也完全符合這次展覽所要傳達的,屬於臺灣式的南國快樂氣氛。 莊明中善長在畫面營造情境,以蘭花、蝴蝶、迓媽祖、龍、舞獅等臺灣特有的文化意象利用影像重疊、色彩對比的技巧來描繪出「寶島曼波,曼波寶島……」的流動奔放,他稱之為「臺灣生命力的變奏曲」。對於海洋的創作,莊明中仍然持續的前行,不特別用銳利的視角,是他記憶中島嶼情感溫度的樣態,如同我們每次聽「寶島曼波」時,總是有著人親土親的親切感。
美感的共鳴:身體與聲音的交響
研究源起:陳述研究計畫源起、核心論述和執行歷程。 第一篇:由研究團隊成員闡述研究案的設計理念、執行心得和參與觀察,經由具體實例呈現第一期五年計畫第一階段研究之發現,並提出對美感教育教學實驗的期許。 第二篇:彙整研究案試點學校教師參與研究心得,多為教師進行美感教學課程實例,從個人專業視點提出對美感教育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和身為教師專業成長之反思。 第三篇:呈現研究案陪伴諮詢委員提供研究案設計與執行之建議,除針對研究視點進行檢視與論證外,也從個人專業面向對於研究案教學實驗課程提出課程設計、教學引導、教學互動等面向的觀察,提供有意願嘗試美感教學課程的教育工作者思考運用。
沈宗瀚先生年譜(東亞文明研究叢書102)
本書不僅涵蓋沈宗瀚先生的一生,也是一部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史。沈宗瀚先生(1895-1980)是20世紀中國農業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從一個貧寒出身的農家子弟,苦學奮進,接受西式農業高等教育,畢生獻身於海峽兩岸農業的現代化工作。本書依據沈宗瀚先生所藏檔案及相關公私文獻史料,將其事跡編成年譜。年譜前的導論,綜述了沈先生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具體看法,並分析其農業改良思想的特質。年譜後的附錄,第一部分是沈先生的著作繫年,第二部分則是採取沈先生所藏具有時代意義,足以反映當時中國大陸及臺灣農業發展狀況之史料,依時序編次,以供治史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