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上、下冊不分售)[軟精裝]
本書收錄25篇論文,以探討百年來臺灣文化協會為宗旨。受到一次大戰前後各種世界思潮影響而展開行動的臺灣文化協會,雖然在構想上,企圖透過文化啟蒙的途徑,來追尋弱小民族主體性並帶領殖民地走向世界;然而在實踐上,文化協會活動的場域不在抽象的世界,也不在帝國日本,而是在臺灣社會,他們必須回歸本土、在地實作。因此,將世界思潮藉由文化啟蒙的方式進行在地實踐時,便會因為臺灣各地相異的現實情境和社會條件,而呈現多元的歷史格局,並牽動人們對於區域特性的認知與想像。
2022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附光碟]
我國自2003年起每年進行《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之編撰與出版工作,藉由年報的出版,記錄分析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況。編撰與出版年報之主要目的有二:(1)分析我國與其他重要國家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2)介紹我國歷年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政策與執行成果。
心安的舊城區[精裝]
以斗六舊城區咫尺相鄰的寺廟教堂為主軸,彰顯不同信仰卻能和平共處的多元宗教文化價值,台灣人友善與彼此包容的態度讓寺廟與教堂可以比鄰而居。這也是舊城區發展的歷史特色之一。故事中家長透過不同的信仰希望藉由祈禱祈求神聖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回寵物的故事。
中華民國第38屆版印年畫「兔野仙蹤–兔年年畫特展」
本書為介紹中華民國第38屆版印年畫競賽展之展覽專輯,內容包含委託創作2件、首獎6件、優選10件、佳作20件及入選40件,共78件作品。展覽以「虛實共場域」概念策畫「兔野仙蹤-兔年年畫特展」,在傳統藝術帶進了數位體驗模式,運用互動科技重新詮釋年畫的藝術內涵。
山本悌二郎奠基的糖業新時代
糖業是臺灣傳統重要產業,日本殖民統治時代更是引進新式製糖技術,山本悌二郎就是臺灣新式糖業的奠基者。他在臺灣一手創建臺糖會社,一直到戰後仍是重要的國營事業。山本於1927年昇任農林大臣回到日本,1937年去逝。可以說,山本就是臺灣近代糖業發展的縮影,凸顯了日本在臺灣殖民地發展的重要面向。2022年山本的銅像由日本佐渡市再回到高雄橋頭糖廠,更是牽動了日臺二國長達百年的情誼。
Lawbubulu魯凱的珍寶[精裝]
「魯凱的珍寶lawbubulu—臺博館霧臺鄉百年文物回娘家特展」策展長達4年,共展出110件魯凱族古文物,其中包括臺博館藏品64件、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藏品32件及部落借展品14件,是我國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魯凱族文物展,更是首度以魯凱族傳統文物為主體的文物返鄉特展, 編纂專書以完整記錄策展過程及遲來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成果。
111年度科技創新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內容涵括「人文藝術、多元學習、科技創新、樂活環保、多元文化、地方創生」六大類別主題,邀請與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從而提昇閱讀風氣。
111年度地方創生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內容涵括「人文藝術、多元學習、科技創新、樂活環保、多元文化、地方創生」六大類別主題,邀請與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從而提昇閱讀風氣。
111年度多元文化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內容涵括「人文藝術、多元學習、科技創新、樂活環保、多元文化、地方創生」六大類別主題,邀請與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從而提昇閱讀風氣。
111年度多元學習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內容涵括「人文藝術、多元學習、科技創新、樂活環保、多元文化、地方創生」六大類別主題,邀請與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從而提昇閱讀風氣。
111年度樂活環保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內容涵括「人文藝術、多元學習、科技創新、樂活環保、多元文化、地方創生」六大類別主題,邀請與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從而提昇閱讀風氣。
111年度人文藝術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內容涵括「人文藝術、多元學習、科技創新、樂活環保、多元文化、地方創生」六大類別主題,邀請與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從而提昇閱讀風氣。
嗩吶、管作曲精選(USB)
本年度以嗩吶、管等樂器鋼琴伴奏型式及獨奏譜為出版方向,羅列臺灣22位作、編曲家,共計23首創作或改編作品。一方面讓更多國樂學子,從中獲得更廣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讓臺灣本土作曲家,有更專業的發聲平台,達到推廣民族音樂之目的。本出版樂譜格式為電子版(pdf檔),並置入於USB儲存碟(32G容量),歡迎愛樂者踴躍洽購。
世界在掌上:美國西北木偶中心典藏展[精裝]
《世界在掌上:The World On Your Hand》是臺灣布袋戲傳習中心與美國西北木偶中心共同策畫的特展專書,也是臺灣首部專門介紹全球偶戲歷史的著作。時間跨越從西元前到現代,地域覆蓋五大洲(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偶戲歷史同時也是人類移民史的一部分,透過偶戲移動的軌跡,讀者能深入了解人類歷史的演變。此書不僅涵蓋世界偶戲史,還收錄超過一百件戲偶沙龍照片,這些戲偶是自西北木偶中心遠渡重洋來到臺灣展出的,每個戲偶背後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意義。"The World On Your Hand: The Northwest Puppet Center Exhibition" is a special exhibition book co-planned by the Taiwan Potehi Institute and the Northwest Puppet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also Taiwan's first specialized book that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puppetry around the world. The time span cover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and the geographic scope spans across five continents: Europe, Asia, Africa, North America, and South America. The history of puppetry is also the history of human migration. Through the movement of puppetry, one can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human history. In addition to the history of puppetry around the world,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also includes more than one hundred puppet salon photographs that traveled across the ocean from the Northwest Puppet Center to Taiwan, which also contains the stories and meanings behind them.
相由心生:廖述乾創作個展
六○年代出生的臺中雕塑家廖述乾老師,曾連續三年榮獲全省美展前三名,因此獲得全省美展雕塑部永久免審查資格。在創作的表現上,廖述乾老師大膽嘗試將色彩應用在雕塑作品上,不僅表現出一種新穎感,更藉由色彩的表達,讓各自作品展現其獨立的美感。此次,本局邀請廖老師至屯區藝文中心個展,分享他數十年來的創作耕耘,以及生命汲取了臺灣土地所呈現出來的人文精神與藝術美學。
大家來寫村史52輯 竹籬笆也有春天:重現中興莊前世與今生
由歷史文獻資料,整理出1949年青島大撤退的過程,描繪參與無數的抗日和剿匪戰役,的「嶗山之獅」高芳先將軍所率領之「山東青島保安旅」在中興莊落地生根進而開枝散葉的故事,與眷村居民之訪談等一手資料貫穿其中,使書籍更增學術研究資訊之厚度。
PAIWAN林班武情:大武鄉山林間的Blues(光碟)
整體設計以「山林」串連整張專輯,共收錄10首林班歌謠。憶起60年代的「林班」歷程,辛酸、無奈、思念、惆悵幾乎是那些日子的心情寫照,並透過旋律一字一句傳唱起來,成了今日含淚笑著的珍貴回憶。輕快、抒情的原曲結合現代曲風改編,創造全新層次,醞釀出山林間的Blues。
墾丁國家公園蛾類圖鑑第二冊-非大異角類
本系列叢書分為兩冊,第二冊介紹非大異角類的蛾類,並著墨於蛾類的生態習性、蛾類在食物網中的角色、蛾類與植物的關係、蛾類與人類在農林業、公衛與文化上的關係等、蛾類的生存如何受到氣候變遷與人類干擾影響等。蛾類是普遍易見的自然資源,藉此生物類群的多樣性建立,亦可進行推廣教育,並協助在地社區之生態旅遊解說多元化,從而提升社會大眾對自然資源的鑑賞能力,以培養愛護自然資源的情意,進而達到資源保育ヽ永續之目的。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由黃俊傑老師著作,收錄12種木工大型機具基本操作與6項木工手提式電動機具基本操作工具書,書中提供示範操作機具時候須注意事項,讓想學木工、作木工或以木作為生及對木藝創作有興趣的人,能有實務經驗的資料得以做為參考。
循絲:臺灣蠶絲材料工藝探索
本專書講述臺灣蠶業的歷史與場域及材料的取得、處理與加工,透過材料化性分析與工藝應用的驗證,結合國際工作坊以作進一步的材質探索,也尋找不同工藝材質整合創作的可能性。此次設計方法提供經驗分享及透過藝術家和設計師引導來執行材料試驗。協助建立發展材料的可能性與創造產品概念。
拾鱗:廢棄魚鱗×生質材料×工藝新用
本專書講述在地工藝生質材料的研究,在文化意義上,依當地條件探索材料的應用發展,能對應當地背景,包含產業、加工技術、人文、工藝文化,使材料更具有共鳴性及廣泛應用的可能,在地元素不需再以圖騰式的表達,而是能以文化精神重返日常。而在產業意義上,此製造方式,能有效減少於世界各地移動、運送材料所造成的碳足跡。讓工藝乘載不僅是文化性,亦是以環境永續的角度,重新思考製造的意義。
台魂淚(三):我們的遭遇[軟精裝]
從一九九七年謝雪紅的《我的半生記》出書後,又蹉跎了十九個年頭的歲月,《台魂淚》第三部《我們的遭遇》才遲遲地要來準備出版。其間漫長的歲月裡,無不時刻記掛著如何把謝雪紅和先父楊克煌兩人所留下來的遺稿繼續加以整理與出版。面對著這些毫無系統又多樣性參雜在一起文體各異的紀事手稿,其內容除了充斥著諸多間斷、交錯、重疊和倒述等迂迴轉折的現象外,還交織著幾番風雨所帶來的政治鬥爭與派系傾軋之糾纏關係,在思量結構的安排與內容的取捨過程中,遇到相當棘手的挑戰。本書僅能小心翼翼地抱著盡量做到「歷史紀實的呈現」與「歷史真相的復活」的這兩項目標。
巴克禮宣教回憶錄[軟精裝]
這份資料來自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珍貴史料,內容為巴克禮第一人稱所寫成。91頁的內容裡跨足了清末至日本時代神學培育、中學教育、聖經翻譯、教會開拓、政教關係等紀錄。回憶錄中巴克禮觀察臺灣,對傳統社會,與基督教的新植入,兩種不同的社會與信仰規範相遇,所引起走向多元社會的陣痛及衝突,有精彩的描寫。若從教會史視角,可從書中裡面看出巴克禮與同僚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可從中確實理解東亞世界中基督新教圈,如上海、東京、廈門與汕頭的往來交流,順著港市而逐漸展開,人際關係有時有跡可尋。
打開幸福大書房:臺中市立圖書館創生冊
走進圖書館,一排又一排書牆相迎,被讀不完的書圍繞,是一種幸福。本書記錄臺中市立圖書館成立的故事,內容包括10間特色館探索、33間分館介紹及6篇專題企畫,期望藉本書讓大眾認識圖書館的多元風貌。
海巡艦艇數位教材 建造領域 (四)輪機推進(附光碟)
為加強我國船舶建造領域之專業技術與建造理論之研究與發展,國家海洋研究院綜合規劃及人力培訓中心致力於各海洋領域之教材、課程與培訓機制之研究與發展,以符合海洋國家各海洋領域發展所需之人才培訓,結合海洋委員會盤點各項海洋業務發展與所需之人力資源,配合我國船舶建造之國艦國造政策,有必要發展系統性之專業領域課程與教材,並邀請國內船舶建造領域之權威專家、頂尖實務之工作者將其研究成果、實務心得、未來趨勢等,傾囊相授與傳承其所學、所知、所聞,供後學者慢慢汲取其養分、吸收其精華
海人第一線2:女麗專輯[軟精裝]
海洋事務中的多元性,涉及多項專業領域,而參與其中的各項工作,不是只有教條與課本所傳授的知識,它是需要有熱情、有喜愛、有動力,甚至是需要有感情的聯繫,深具影響力,對國家社會有個具體的貢獻。當「船長」不再是男性專利,家族企業女力接掌的現象逐漸普及,當職涯的選擇不再因為性別而有所區隔,在海洋事務工作領域中也注入了女力柔性之美。本輯的女麗們不論是專業或個人生命,都呈現不受限的開拓精神,展現女性在職涯發展與學習態度上交織的各種可能,展現「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葦以航」的職人精神。從文中了解到女性船艦駕駛員、船長、遊艇企業接班人、風電管理人、養殖產業經營者、海洋教育培訓師等,分享她們築夢踏實的歷程與執業點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經驗,期待透過本輯女麗專刊,讓更多女麗們得以一覽這些勇於跳脫思維、豐富經驗化成文字,充沛能量的職涯故事,完成的不只是一本實體書,藉由故事引導自身的能量,突破性別框架,拓展職涯選擇的視野,迎向多元性別平等的就業機會,培育海洋事務新女麗的加入,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吸引更多女麗參與海洋事務之決策。
小金的奇妙歷險[精裝]
本書由瓜山國小師生共同創作繪本文字、並由瑞芳國小教師繪圖而成。內容以小老鼠一家的故事為發想,介紹金瓜石與九份探採金礦的故事。是一本充滿孩子們想像力的共同創作。
原風景:日治太平山[精裝]
《再凝望-戰後太平山》一年前才出版。意思就是說李瑞宗老師在解讀及撰寫1945-1982年太平山伐木時期的故事後,將再次帶領讀者前往更久遠的太平山一窺究竟,因此以《原風景-日治太平山》新書讓我們對於太平山再凝望、欣賞、體會、理解後而感動。《原風景-日治太平山》是書寫1914-1945年期間的舊太平山故事,其中包含了檜木森林被發現、運材方式轉變及解析、綿佈山區軌道及索道路線的大解密、伐木區轉移新太平山的規模及方式等,透過李瑞宗老師過人的文史考究、爬梳、解讀、訪談功力外,他親自深入舊太平山區一一探究,把太平山過往林業技術、運材及登山旅遊路線進行詮釋;書中並將老地圖、舊照片、踏查路線等進行整合研判後,轉繪成手繪地圖,創造文字與影像間緊密的對話與互補的關係,展現美與真的感性空間。毫無疑問,《原風景-日治太平山》裡所寫的每一個故事及場景,都必然已經消失許久。而我們仍希望,某些事物,能以某些形式,能就此活下去。
2021澎湖學第21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22年澎湖學術研討會的主題為荷蘭人在澎湖築城四百年為例,2021年第二十一屆研討會時就針對針路、針路簿、明清之際停靠馬公的荷蘭船等研究做為暖身,並決定和中央研究臺灣史研究所合作,及擬定邀稿名單。本屆研討會旨於系統性地探究澎湖發展史上與海洋、交通議題相關之各個環節,透過與會專家、學者之知識視野,進行文化對話與歷史分析,進而建構澎湖學於臺灣地方學的厚度與深度。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專輯[線裝]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年度大展「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於2022年10月8日至11月28日登場,由C-LAB策展人吳達坤與客座策展人蔡宏賢共同合作,以「未來」為命題,邀請國內外23組藝術家、24件作品,並舉辦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串連科技媒體實驗平台的未來視覺展演計畫「FUTURE VISION LAB」,重現巨大穹頂的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結合跨界與沉浸投影技術,突破創作與技術的既有想像。透過系列展演活動,企圖構築媒體藝術的未來想像。
松羅曼波:戰後羅東林場紀事[精裝]
本書描寫戰後林務局太平山林場及蘭陽林區管理處時期的羅東林場故事(1945-1982),依性質分為「林業大新聞」、「生活中點滴」、「活動小紀事」等3大單元60則紀事,乃延續《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的姊妹之作。作者以羅東林場宿舍長大的員工子弟身分,帶領讀者重返竹林車站、鐵道、貯木池、新舊埔貯木場、製材工廠、修理工廠的運輸生產時光,林工之家、幼稚園、醫務室、育樂中心、合作社等員工福利設施,回味中正北路124巷的食堂、理髮室、洗衣室、員工招待所、公共浴室,120、122巷主管宿舍,112、114、149巷技工宿舍、池畔工人宿舍的昔日生活日常,形塑了羅東林場特殊的產業文化與生活樣貌。那是一個工作生活在一起,重視員工醫療、教育、衣食住行、文康休閒的林業文化社區。在松羅跳曼波的過程中,看見臺灣林業、羅東、林場及員工眷屬之間所激起的時光泛影。
2022苗栗縣美術名家年展-光陰[軟精裝]
透過《2022苗栗縣美術名家年展》專輯的出版,除了積累苗栗縣藝術家們在藝術領域的探索足跡外,不同藝術創作媒材的展現也可以讓更多縣民了解藝術的面向與深度,是深耕苗栗美術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讓苗栗文化更臻豐富。
苗栗縣美術家邀請展:許文融創作專輯[軟精裝]
苗栗縣美術家邀請展-氣韻-許文融創作展,邀請移居苗栗縣三義鄉之藝術大師許文融老師展出,其擅長國畫、書法與銅雕的創作,於兩岸三地的知名美術館都曾展出他的作品,本次能將其作品出版,透過他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精湛的水墨繪畫與雕塑技巧,可以在其作品裡欣賞台灣自然風物之美,也能從中感受他對台灣這片土地人事物的深刻情感,引領觀賞者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一一一年苗栗美展雙年展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於2014年起將每年一度的苗栗美展改以雙年展制度,集中資源、專業舉辦,期盼展覽得以承繼苗栗美展優良傳統,藉由東方媒材、西方媒材、攝影與新媒體藝術、立體造型等四大類競賽,體現出各種具原創性的佳作,並逐步發展出苗栗美展的自身特色。
另一個故事:臺東美術再探
本書內容為包含臺東美術館典藏品作品評析,及臺東美術史調查研究。編者從藝術史、展覽史、人類學角度,針對臺東當地重要之藝術家與策展人進行田野對話,企圖自主述者視角與學術研究視野,凝聚出觀看、書寫臺東美術史的新觀點。
110澎湖縣美術家聯展(澎湖縣文化資產叢書308)
110年度美術家聯展,以澎湖縣四面環海的「海洋」二字作為策展主題,並於110年12月11日至12月26日於本縣文化局中興畫廊展出,邀請縣內外優秀美術家展出,鼓勵新秀踴躍投件徵集展出,有東方媒材、西方媒材、書法篆刻、攝影影像、立體造型及造型設計類別等5類約70多件精彩作品,印製成專輯。
菊島漆好:陳永興漆藝展(澎湖縣文化資產叢書307)
此畫冊是漆器工藝藝術創作的作品集,此次展覽有數件作品融入菊島文化的元素進行創作,使用在地元素希望能激起民眾興趣,進而推廣漆器工藝,此畫冊內容有平面漆畫系列、立體部分有木胎漆器系列及陶胎系列、生活器物部分有茶道用具系列、樂器尺八漆器系列、漆器技法、材料工具介紹,將分門別類來進行編輯,有助於畫冊收藏、教育參考價值。
捕捉時代,詩語言的能手:岩上紀念文集[軟精裝]
岩上老師為臺灣文壇重要的本土詩人,1958年8月因教職遷徙南投縣草屯鎮設籍,在南投終老。創作時間超過一甲子,不論在現代詩、散文、兒童詩、詩評論……等各方面,都有質量俱優的作品。1976年,他與詩友在草屯創辦「詩脈社」,發行《詩脈季刊》,企圖由鄉村的邊緣位置發聲,提昇寫作與閱讀的風氣,聯繫作家群體之間的情誼,並推動文學出版。同時,他也應聘主編《南投青年》,確實地透過行動灌溉南投後進作家。1992年起主編《笠詩刊》八年,將笠詩社的活動重心移往草屯,並爭取世界詩人大會在南投日月潭主辦,這些活動是南投文學史上重要的一頁。岩上老師不幸於2020年8月1日離世,留下豐碩的文學作品,對於台灣文壇具有標幟性的卓越成就,也是台灣作家的典範。他離世後,國內外眾多文壇摯友與後輩,紛紛以隨筆、追憶散文或現代詩的形式緬懷他。《捕捉時代,詩語言的能手-岩上紀念文集》彙集66位作者84篇追思文,字裡行間可看出岩上老師受到眾人的敬重與仰望。
深情回望:李瑞騰受訪錄[軟精裝]
李瑞騰教授為南投縣草屯人,2006年起曾主持南投縣文學資源調查計畫及《南投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卷的編寫,耗費六年時間,將本縣文學發展的重要史料逐一爬梳整理,為南投文學留下重要的研究成果。今年適逢李教授自教職退休,其公子李時雍編輯的《深情回望-李瑞騰受訪錄》,蒐集眾人訪談李教授寫就而成的篇章,讓我們對於李教授精彩的創作、學術、教學生涯有了清晰的輪廓。
道聽圖說畫湖西(澎湖縣文化資產叢書305)
「道聽圖說畫湖西」是陳俊元先生、呂澎澤先生以漫畫的手法,陳述湖西鄉 22 村的在地故事,內容豐富而深入淺出,幽默又充滿趣味,湖西鄉的文化、生活、族群、經濟發展、信仰觀念、人際關係、聚落變遷,各個面向的在地特色,在他們的靈思妙想之下,變成一本賞心悅目的書籍。
閱讀記憶:2022莊志輝作品集[精裝]
「閱讀記憶-莊志輝個展」,在縣府文化局2樓特展室展出,作品將包括藝術家莊志輝年輕時期到近年的代表作品約112件。民國54年出生在澎湖鎖港的莊志輝,近年在歐美巡迴展出,其畫作及雕刻品廣受藝評家及媒體的青睞;身為來自澎湖鎖港的漁村子弟,莊志輝用藝術讓世界看見臺灣,而如今揚名國際藝壇,可謂澎湖之光。此次特展含括莊志輝於2017年在巴黎廣受喜愛並熱烈討論的〈尋找內心的名牌〉、〈彼岸〉等系列作品,以及源自於國中時,在澎湖使用撿得的材料創作獲第1名獎項,深受鼓舞至今的「不是蓋的雕塑系列」作品,而尚含括對青少年時期的海洋記憶系列作品,也將在「閱讀記憶-莊志輝個展」中發表。縣府文化局表示,冀望透過這次特展,能將莊志輝獨特的創作方法與辦展經驗,與各界藝術家交流並傳承給澎湖的學子與民眾,以開啟無限的想像力,獲得心靈愉悅與智慧。
2023臺灣文學年曆手札
2023年年曆手札以「臺灣文學小說中的經典人物」為主題,以當月出生的臺灣文學作家、小說中經典人物介紹及文本連結整合詮釋,打造特有的臺灣IP。|本月書單|除了當月選文外,以安排延伸閱讀,希望使用者更加認識這名作家。另外設計閱讀目標,完成後可在空格處打勾,為自己的閱讀歷程留下紀錄。|每月小遊戲|配合當月選文的重點作品,設計12個互動,包括連連看、摺紙遊戲、食譜作法等,每月都有驚喜,為生活添加趣味。|文學力量表|文學是進行式,從閱讀體現文學有許多可能,更進一步成為生活的信念與方式。手札中備有五項指標,透過每月量表的紀錄,觀看自己本月的成果。指標只是個參考,無論如何,讓文學成為日常裡的祝福吧!|文學藏品|配合當月選文的作家,備有相關藏品,讓使用者走進作家的生活軌跡。掃描QRCODE即可連結到「國立臺灣文學館文物典藏系統」中,閱讀、欣賞其他藏品。|創作練習|手札是紀錄的工具,也是隨時隨地書寫的空間。配合每個月的作家選文,我們精心設計了12道寫作練習題。期待透過題目的引導,在忙碌的日常,能夠抽出一點時間,整理自己的想法並享受寫作的樂趣。|收錄作家|鍾肇政(1月)、潘人木(2月)、黃貴潮(3月)、姚一葦(4月)、賴和(5月)、朱西甯(6月)、琦君(7月)、龍瑛宗(8月)、楊千鶴(9月)、楊逵(10月)、葉石濤(11月)、陳秀喜(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