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優勝作品專輯
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源自於學生美展,自民國40年起已邁入第71屆,是各級學校學生們藝術創作發表的重要賽事。111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項目包含繪畫、西畫、平面設計、水墨畫、書法、版畫及漫畫等7大類,從國小至大專細分為55組,經由縣市初賽,獲選送至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之決賽件數共8,823件,復由決賽以專業、嚴謹、公正之態度,評選出特優、優等、甲等作品,獲獎實屬難能可貴。
狐仙【USB】
馮三娘意外落入山中獵人的陷阱。幸運的是,一個由白狐變成的男人將她從陷阱中解救出來。三娘愛上了狐人,狐人卻因為自己的過去不願接受她的愛。身為仙女的他,曾經愛上過一個凡夫,卻遭到了凡人的譴責。終於,狐人決定露出真面目,把三娘嚇跑。他們因此變得分離。三娘轉世為葉娜,由一群妖魔撫養長大,最終在她十八歲時將她送回親生父母身邊。然而,葉娜並不開心。雖然父親為她安排了婚姻,但她一天比一天消瘦,越來越憂鬱。她的母親希望惡魔能在她結婚那天把她帶回來。他們做到了。多年後,妖魔們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只為得到能讓葉娜長生不老的仙草。但伊娜不想讓他們為她冒生命危險,所以她決定自己離開。她來到三娘曾經住過的山上,再次遇見了前世她愛上的白狐。從此,白狐成為了葉娜始終如一的伙伴,一直到他們生命的盡頭後,妖怪們想冒險為她取來不老不死的仙草,也娜不想連累親人,然然離去。女狐知道其心意,再度化身男狐,隨也娜來到三娘曾住的青石山,默默相伴,一直到最後。
破筆作舟横津渡: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 109 棒施承佑書法展專輯
本專輯主題為「破筆作舟横津渡」,「破筆」意指施老師來自基層,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只有毛筆,身為一個七年級的傳統藝術創作者,需要克服許多困難,施老師希望藉由本次創作讓大家看見書法的流行性。本專輯收錄施老師最新創作,有別於過去風格,都是施老師對創作的深切反思,實為不可多得之佳作。
葫蘆依樣 鹿港金銀廳格扇書畫雕刻專書 金銀再現[軟精裝]
本書是以彰化縣政府所指定的一般古物「鹿港金銀廳格扇」為主軸,介紹李松林大師唯一設計之木雕屏風,該格扇設計以三面木刻並有雕飾之格扇,正面帕金反面漆銀。格扇為木作結構,上有雕刻圖飾,上堵木雕中並襯以底布,李松林大師邀請鹿港當時書畫名家現場丹青揮毫其上;整組格扇以雕刻及書畫並存也同時結合工藝與文學,凸顯出格扇雅緻的藝術氣息,在窗櫺有限空間裡見證了鹿港精 湛 雕 刻 技 藝 及 鼎 盛 文 風 間 的 流 動 。
觀象‧擬真: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110棒李憶含2023書畫藝術創作展專輯
以「觀象‧擬真」為主題,集結李憶含老師近年新作及歷年具代表性作品,意在彰明研學治藝與究竟真實,期望以此個人化創作美學觀,明確東方超現實的風格意涵,釐正當代精神性之圖式象徵。其創作風格極富思想性與文學性,在素材運用上開拓了更多元的嘗試,能貫穿古今中外的思想和技法,也表現出相當程度的成熟度,展現水墨創作的重要性與精采度。
中正紀念堂111年展覽年鑑[光碟]
111年度的展覽年鑑,秉持著忠實記錄每年度於本處所展出的展覽歷程與成果,作為一種記錄形式與任務,年鑑提供了一個照映本處展覽活動豐富樣態的進程,同時具體呈現出當前藝文的趨勢與微變。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精裝]2023/5二刷
本書早在介紹科學繪畫在台灣的發展與演進,及其與台灣自然史探索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繪畫的確定與發展展開史開始,逐步進入19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陸繼續在台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畫的發展。透過科學繪畫的現現,可讓觀眾從博物學家的視野中,跟隨台灣未曾間斷的自然探索足跡。
捉迷藏(華語版)[精裝]2023/5二刷
國立臺灣博物館團隊專業監修、波隆那插畫展入圍畫家鄒駿昇以充滿古典美感的筆觸,描繪出奇想與真實交織的故事,一本兼具科學與美學的迷人創作。 這是一場跨越150多年的捉迷藏,至今仍在繼續。 150多年前,熱愛生態調查記錄的英國駐臺領事斯文豪,買到幾張美麗的獸皮,上頭有著雲朵般美麗的塊狀花紋,深受吸引的他不僅將其以「臺灣雲豹(Leopardus brachyurus)」之名發表,更根據毛皮繪製了一張栩栩如生的雲豹圖像,流傳至今,但他卻從未親眼見過臺灣雲豹。 一個世紀過去,一個做著尋找臺灣雲豹之夢的青年姜博仁,從大武山區開始了他和雲豹間的「捉迷藏」,他深信,這個已經數十年未被目擊的美麗身影,只是暫時未被發現。他和團隊一次次深入山林架設自動照相機,也一次次無功而返,直到2013年,他們不得不氣餒宣布臺灣雲豹極有可能滅絕的消息。 「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你……」 這是縈繞在斯文豪和姜博仁心頭的問句,也是仍在關心臺灣雲豹的人們心中的盼望,臺灣博物館至今典藏著日本時代所留下的雲豹標本,肩負向民眾訴說雲豹故事的重任,因此臺博館邀請插畫家鄒駿昇繪製《捉迷藏& Hide Seek 》繪本,帶領讀者與斯文豪和姜博仁一同踏上追尋雲豹之路,並在路上看見臺灣山林越來越深的憂愁。 繪本插畫榮獲2022 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Winner。 &
戰爭與財政[軟精裝]
本書中共收錄了四篇論文,包括王雲程〈戰爭的財政循環──從籌資、賠償到重建〉一文,注意到戰爭的財政循環中從籌資賠償到重建的相關問題;薛化元所撰寫的〈戰後初期台灣通貨膨脹問題的再思考〉則是透過匯率及相關的貨幣政策,重新省思戰後初期台灣通貨膨脹問題,特別是二二八事件告一段落之後,雖然中央政府宣稱將在台灣推動財政改革,但是事後對於整個台灣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而李為楨的〈株式會社台灣銀行與貨幣之戰後處理〉則是釐清戰後初期台灣銀行包括接收、改制與貨幣延續的問題,釐清了過去有關戰後初期台灣貨幣發行的疑慮,進而透過戰後貨幣之處理,使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從株式會社到台灣銀行之間的轉折過程;最後,許文堂所撰寫的〈軍事占領的經濟掠奪模式──以貨幣兌換問題為中心〉則更直接指出相關的匯率問題,也就是高估法幣及後續金圓券價值而低估台幣價值,進而透過匯兌和貿易使中央政府及中國大陸的經貿經營者得以攫取台灣的經濟資源。而此一經濟資源的攫取問 題,雖然楊亮功檢討二二八事件之時就已經指出,只是無論是國民政府或者是 1948 年以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對此皆沒有深刻的反省與改革,這是造成整個戰後台灣嚴重經濟問題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與矮靈共舞 ki ta``ay ma``onhael ra:awak paSta``ay[精裝]
本書以賽夏族語、中文和英文搭配手繪圖編製成冊,傳承部落耆老自身所體驗的傳統祭儀。透過作者趙山河的圖說,除了激發年輕一輩的族群能瞭解部落重要的祭儀,也能向世人傳達臺灣原住民重要的傳統文化保存。期望本書未來能實現應用在部落母語、文化的傳承和環境教育上,連接賽夏族歷史傳統的認同感,邁向國家公園與賽夏族部落共建永續發展的目標。
奔赴的青春:二二八校園記事
當時間又到一年一度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在國定假日的假期氛圍中,我們或許已經很難感受到沉重、壓抑與苦澀的情緒,那些哀痛的過往彷若化為簡單的幾篇新聞報導,以及課本上寥寥數字的內容。然而,對於島嶼上的某一群人來說,這天是他們不曾、不敢也不能遺忘的一天;更有許多人,他們的青春年華,就葬送在二月二十八日這天。我們該如何了解二二八事件?我們該如何穿越時空,與距離現在已七十五年的歷史產生共鳴?本書透過校園場景、青春時代的意象與氛圍的營造,帶領讀者感受青年們面對二二八,勇敢無畏的精神,以及他們起身行動的改變力量。敘事時間軸將從日治末期、戰後初期到現在,包括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前、當下與其後的影響,透過時間與空間的交織,清楚呈現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圖景,一同尋找過去青年們的生命足跡。
鑑古論今:四句聯破豆臺南市四角頭
陳坤發先生,出身澎湖,後移居臺南新化。新化高中教務主任退休後,長期從事臺語文創作今撰文出版《鑑古論今─四句聯破豆臺南市四角頭》用臺文書寫,搭配臺羅拼音對照,闡述大臺南37區人文歷史、地理變遷、自然景觀、產業產物等,是本文學兼具趣味的書籍
Conservation & conversation. 2022:文保.那一束光
人類學會以各種方式運用光,好在不同領域裡為歷史定錨;與文化資產保護有關的保存科學同樣少不了「光」。文化資產之所以重要,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們在成形的同時,便已將時間的痕跡保留其上。儘管彼時彼地彼人的生活再也無法重現,但透過光,我們得以穿越重重障礙,在時間摧枯拉朽之前,了解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了解環境與它們之間如何「相愛相殺」,也了解我們能如何延長其壽命,讓它們能繼續述說關於過往的故事。
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3:搶救古籍文獻匯編:民國三十年下至卅四年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5:搶救古籍傳世寶藏
民國29年至30年間抗日戰火最熾之際,一群居留於上海淪陷區的有識之士,自發性地組成「文獻保存同志會」,在國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上海、香港兩地涉險進行秘密搶購古籍行動。他們以超越時代的識見與勇氣,展現書生報國的浩然壯志。歷二年期間,終日周旋於南北書賈與藏書家之間,耗盡心力,辛苦羅致,終始國家文脈不斷,並成就了一座傲然稱世的國家圖書館。本書描述同志會搶救古籍行動中,與十位代表性藏書家折衝往來的波瀾歷程,透過書信及館史文獻梳理那段曾隱晦不明的歷史過往,並對各藏家善本珍籍進行精要介紹。
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6:搶救古籍關鍵人物
《搶救古籍關鍵人物》收錄中日抗戰期間參與古籍搶救、保護民族文獻任務的14位志士先賢之人物傳記,每位人物依其任務、或生活所在地不同,區分劃入重慶、上海、香港等三地。內容敘述包括人物影像、人物生平、重要職務及經歷、參與搶救古籍過程及其貢獻,行文中並佐以本館館史文獻、報章、相關書籍之原文或影像資訊。期望藉此緬懷這些文化志士之事功,表彰他們在國家遭逢艱難的時局中,奮力搶救珍稀的古籍文獻,保存文化命脈的英勇行為與人格風範
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1:搶救古籍文獻匯編:民國二九年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2:搶救古籍文獻匯編:民國三十年上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國家圖書館館史探源系列4:搶救古籍文獻匯編:民國卅五年至卅七年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第二十一屆風城美展[軟精裝]
風城美展每年邀請新竹地區在地資深藝術家及新竹美展竹塹獎歷屆得主共同展出,每件展出作品都代表著藝術家們筆耕硯耘的豐碩成果,開辦以來首次於241藝術空間展出,共計99位傑出藝術家送件參展,類別包含書法、水墨、膠彩、油畫、水彩、攝影、綜合媒材等七大類,多元媒材、跨領域藝術創作齊聚一堂,每件作品皆為藝術家匠心獨具的創作,內容一屆比一屆更加精采,可以感受出新竹地區許多藝術家對風城美展的重視與認同。
山海紀: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年報111年報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111年報,呈現年度工作成果,同時展望來年規劃。111年的我們,持續秉持著文化部「壯大台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的核施政主軸,實踐於內容產業面、組織法規面、平權多元面、資產場館面、國際交流面等面向,審慎而穩健的前行。期待未來能發揚更多屬於花東的美好。
行喲,走聖火! (精裝)
本書故事描述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的和順國小有一項特別的儀式,那就是在運動會前一晚,由全校的師生、社區居民組成聖火隊,火炬在街頭上一棒傳著一棒,告訴大家:運動會到囉!火炬是和平、也是希望,傳遞著生命的生生不息,也象徵著世代的傳承。
臺灣攝影家 黃永松Huang Yung-sung[精裝]
透過攝影鏡頭,黃永松將六〇年代萌發的反抗與創新精神、七〇年代民間文化與習俗的關懷、八〇年代古蹟救援運動的熱忱,乃至當代生活與技術的批判精神,堅定地延續至今,熱情不減。《ECHO》的影像內涵與《漢聲》的民間系譜,在在展露他對攝影概念與藝術創造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民俗文化的傳承使命。黃永松以人文角度系統性地報導民間與文化,為報導攝影帶來了嶄新面貌,同時也奠立開創性的地位,更為民間傳統文化攝影累積豐碩可觀的珍貴成果。
臺灣攝影家 侯淑姿Hou Lulu Shur-tzy[精裝]
自一九九〇年初以來,侯淑姿致力追求性別平權,有系統地在創作中推動女性主義意識,爭取女性應有權益及視覺政治的平等地位,成為臺灣女性主義藝術之先鋒。她的作品不僅關注兩性平權,也拓及邊緣女性、外籍配偶乃至眷村保存及其村民。她藉由攝影、文件、聲音記錄他者存在的生命史,在敘事呈現中穿越多重時間與空間,並透過書寫的檔案裝置重建他者的「家」。挺身為弱勢與公義代言,侯淑姿形塑一種審視自身和世界的觀點,也建立了藝術創作暨運動實踐的典範。
臺灣攝影家 莊明景Mike Chuang[精裝]
莊明景的鏡頭書寫,涵蓋木之紋理、草之溫潤、石之毓秀、岩之嵯峨、雪之白皙,呈現小自然花卉、大自然日月山川背後的本質天性。憑著預視、平等看待、掌握元素特質的觀察能力,他以渾然天成的構圖眼練就出一系列又一系列的藝術攝影創作。莊明景的風景攝影引起了「出世」的心靈作用,觸及美感哲思,傳遞著自然、人文的美好性質,呈現寂寥中體驗古樹參天、雲霧縹緲、枝葉聊賴的內外意境,交織出「寫意的胸中明景」與「寫實的屏幕明景」的百般姿態,侘寂而富深意。
行一‧當下:陳正隆現代水墨創作專輯
陳正隆老師,字行一, 彰化埔鹽鄉人,是全職的藝術創作者。現代水墨的實踐在於大破大立、另闢蹊徑,他不受限於傳統水墨毛筆的特性,將收集於自然的素材,巧妙自製獨一無二的畫筆。老師藉由植物纖維的不同軟硬、吸水性等產生不同的「筆鋒」及肌理,再結合拍打、拓染、滴灑、渲染等技法,打破一切的慣性、習氣,進而產生趣味橫生的未知效果。現代水墨的實踐在於大破大立、另闢蹊徑,他不受限於傳統水墨毛筆的特性,將收集於自然的素材,巧妙自製獨一無二的畫筆。老師藉由植物纖維的不同軟硬、吸水性等產生不同的「筆鋒」及肌理,再結合拍打、拓染、滴灑、渲染等技法,打破一切的慣性、習氣,進而產生趣味橫生的未知效果。
澄懷靜照:苗栗縣美術家邀請展-賴羿廷.陶藝創作展[軟精裝]
苗栗縣美術家邀請展-澄懷靜照—賴羿廷陶藝創作展,邀請苗栗縣客家女性陶藝家代表性人物賴羿廷老師展出,其陶藝作品以西方抽象主義為主軸,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蘊含源自於中國書畫美學精神的情感,同時融入禪學、易經、老莊思想等東方哲學,自在靜寂卻又氣韻生動。本次能將其作品出版,讓大家有機會欣賞她東西合璧的美學風格以及高超絕妙的塑形手法--體驗生活陶、賞析現代陶,為苗栗陶的未來挹注更加豐富的藝術內涵與生命力!
航空城文化與軍事記憶:2022桃園學[軟精裝]
航空城區域內有其豐富的歷史發展與產業變遷之風貌,本書透過數十位專家學者的研究,針對航空城範圍內的軍事文化、文物檔案、產業經濟、信仰文化、教育資產等內容進行細緻的梳理,以建構出航空城整體歷史文化的脈絡。
不是我的錯![精裝]
由臺南市新化正新國小師生共同創作。故事內容將傳說故事改編,描寫沉睡百年的蜘蛛,因為一場大地震而甦醒。醒來以後,他決定四處走走看看,並將旅途中所見光景告訴福虎、富鷹、黑蟀。居民們以為動物受到了蜘蛛的蠱惑而出走,卻不曉得這樣的出走為新化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半島今昔:恆春半島歷史影像回顧(四刷)
日據初期,日本多位人文科學或自然科學的學者,踏訪台灣各地調查記錄,足跡也曾至恆春半島,1904年,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視察台灣南部(伊能嘉矩隨行),也為當時的恆春半島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爾後的史蹟調查報告、科學性的地質、植物考察旅行記錄、通俗的遊記,都在史料上留存了恆春半島的歷史影像。本書藉由歷史圖像的呈現、古今的對照,或許可以尋覓歷史演進的脈絡,回首昔時、鑑照今日,而瞻望未來。
2022桃源美展[精裝]
「2022桃源美展」以「繪畫與書寫類」的藝術創作,分為「水墨」、「膠彩」、「書法篆刻」、「油畫」、「水彩」及「版畫」共6個類別,今年共有613件作品激烈角逐,經評審後展出115件作品。作品創作風貌多元,除了包含自然人文風景、抒發內心感懷外,更有反思藝術本質或關心社會議題的創意表現,不僅回顧傳統優質價值並再創富有時代的精神與新意。
阿珠姨的手路菜[精裝]
阿珠姨的手路菜是保東國小延續前兩部曲人物故事的第三本創作。內容從關廟在地的鳳梨好筍節創意料理比賽帶出主角阿珠姨精湛的廚藝,並從中敘說起阿珠姨如何承襲公公的手藝,且在這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了許多的挑戰,如經濟重擔、傳統枷鎖、待人處事....等,在經歷了這麼多的人生曲折與難題過後,阿珠姨仍舊不忘初心地走出自己的路。
第30屆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附光碟)
第30屆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比賽於111年12月4日舉辦,進入複賽的420位學童中,由評審老師評選出最終72位得獎者,小朋友們在短短2個小時內,獨立由簡單的線條圖形展開聯想創作,並且在色彩、構圖等方面運籌帷幄,創作內容融入生活經驗、故事情節、時事等…,創意的聯想呈現令人驚艷,畫法與呈現跳脫制式,充分展現了創作實力。
預防性保存專有名詞圖典
文化資產的預防性保存是從過去經驗理解而來,為對抗不可預測的未來保有其無形的人文內涵與價值,首要工作是做好調查研究和檢視紀錄,再來就是物件本體缺陷和弱點的瞭解和補強,以及外界環境加諸於物件有害因子的排除和隔絕,再進一步就是外部侵入和不可抗力變動的評估和防範,而上述的保存工作要長時間保持有效就有賴監控和管理。所以文化資產的預防性保存以人文的調查研究為基礎,加上自然科學的觀察和理解,運用工程科學技術的補強和保護,和管理科學讓保護長期有效運作,是一門應用性及針對性的跨領域綜合性學科,有科學概念的理解,也是一種技術操作,而依其涵蓋內容可以整理歸納為「保存概念」、「保存作業」、「環境管理」、「風險掌控與管理」等主題,是從事文物保存、維護、修復等研究的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內容。也唯有預防性保存的工作,針對所有可能造成文物危害的風險,才能達到防微杜漸之效。近年來,氣候環境的變遷加劇和社會經濟的日益成長,以及人們對於文化、歷史和藝術的重視和文物的交流展示的日趨頻繁,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面對的挑戰也日趨複雜和艱鉅,而預防性保存就是面對各類威脅保護文化資產的第一道防線,所以保存維護文化資產的專業人員都應該強化預防性保存之知識與技術操作,並持續關注瞭解預防性保存的概念和技術的發展。本書編輯的目的即是希望提供保存維護專業人員的預防性保存的基礎指引和技術說明。
太平洋流域舊社溯源與傳統技藝探索系列叢書
花蓮縣文化局以太平溪流域的人與事為主題,編撰《太平溪流域舊社溯源與傳統技藝探索系列叢書》,分別出版《帶你回列尼──太平溪舊社生活踏尋》和《馬拉斯達邦──布農少年狩獵筆記》,最大的用意就是與族人攜手將列尼的舊社記憶與技藝化成書頁,讓年輕一輩的族人與全體國人認識、了解太平溪流域的人、事、史。
2022年苗栗縣文學集:資深作家文集 客家妹.客家情
以客家母語書寫日常、人生百態,同時掌握客語文字韻味詮釋客家諺語,內容主題環繞客家生活情懷,文筆流暢。
2022年苗栗縣文學集:資深作家文集 優雅地抗疫
為作者多年來刊登各報章雜誌的小品文彙集,書寫生活趣聞、養生健康、新冠防疫等個人日常經驗及對時事所感,文字平實真誠,貼近生活的溫馨小品文。寫作成果分別是『台灣書店』出版三本書;『師大書苑』出版七本書;『一家親』出版兩本書;參加『苗栗縣政府』文學獎,榮獲文學家作品集一本,資深作家文集四本,總共出版17本書,持續寫作是我生活的日常。
2022年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集 打赤腳的年代
熱中攝影參賽到處拍照,取材通常為南庄附近的人文風土、自然景色等,對人像攝影還是情有獨鍾。用相片寫故事,有親情和鄉情。以照片搭配文字書寫南庄故鄉之人、事、景物情懷,體裁新穎,富有文史意義,文字平實而真切。
2022年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集 菊黃蟹肥好時節
為作者書寫家鄉故事的散文彙集,以父親為主軸,字裡行間道盡親情與童年回憶。用食物帶出的人生故事,發人深省曲折精彩,筆觸感性,情感真誠,引人入勝,內容蘊含對文化的關懷,文筆風格恬靜雋永,能感動人心曾獲89年桃園縣文藝創作獎散文優等獎、90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首獎、91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新詩佳作、91年苗栗縣張漢文論文獎、96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優等、97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特優獎、98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佳作、98年桃園縣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第三名、100年桃園縣文藝創作獎散文佳作、100年桃園縣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第二名、103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佳作、104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佳作、105年桐花文學獎散文佳作、106年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佳作、108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特優獎、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佳作、金門浯島文學獎散文首獎、109鍾肇政文學獎散文副獎、桃園市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第一名、110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佳作、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散文優等。
2022中山青年藝術獎
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2022中山青年藝術獎」,2022年為辦理第7屆,徵件類別為水墨類、書法類及油畫類,獎項分別為中山獎、第二名及第三名各1名、佳作5名及入選數名。111年徵件,得獎者39人,52件得獎作品,收錄於專輯中。
漫畫的拓撲文法:序列、編結與情動
漫畫有圖像有文字,圖文搭配成視覺與閱讀並呈互補的形式,自成別具一格的體式,自有其傳統、邏輯與符號系統,並蔓衍生成漫畫、連環圖、圖像小說、圖文書等通俗或嚴肅文化產品。本書勾勒漫畫研究的歷史發展、論述架構、閱讀情動、以及漫畫與回憶錄、紀實體的拓撲聯結,篇幅雖小,密度實高。
臺灣音樂憶像XIV 陳主稅樂展(內附光碟2片)
本專輯為2020年11月7日《陳主稅樂展》現場影音紀錄,在陳老師逝世多年後,由本中心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合作主辦本次的音樂會。本場音樂會中演出的作品內容包含鋼琴曲、聲樂曲及弦樂曲等,多樣性的樂曲創作形式,交織出美妙的音樂,並感謝劉富美老師親自規劃及安排不同的樂曲演奏,讓演出者能在舞臺上,展現出陳老師作品中的各種音樂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