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指引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變動,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無形壓力與緊張情緒,以促進心理健康的舒壓活動,如瑜珈、芳香與運動等方法廣受民眾喜愛。在圖書館領域,也興起透過閱讀合適的圖書資源來療癒心靈的閱讀推廣服務,此服務即為書目療法。有鑑於當前社會發展與圖書館提供書目療法服務之趨勢,本館110年度以書目療法為主題,出版《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指引》,具體說明與描述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之意涵、類型及服務項目,並針對書目療法服務規劃與施行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推動方式,以及提供圖書館書目療法推展常見的困難解方,期能有效促進圖書館館員奠定書目療法服務提供之基礎,建立與培養館員專業知能,進而作為書目療法服務推動之參考。
2023屏東獎專輯[精裝]
為推動本縣藝術教育,提升美術涵養,鼓勵國內愛好藝術者致力於藝術研究創作,特辦理2023屏東獎徵件競賽、展覽並出版2023屏東獎徵件比賽活動得獎作品畫冊,畫冊內容包含第一類(水墨、膠彩、書法、篆刻等)及第二類(攝影、視覺設計、新媒體等)所有得獎者(含屏東獎2件、優選40件、入選36件)作品。
2023國際彩墨行旅.記憶藝術大展專輯: 第二十二屆臺中彩墨藝術節[精裝]
「臺中彩墨藝術節」自2002年開始,在國際彩墨畫家聯盟(FITMA)的協辦下,文化局以年度主題的方式規劃辦理,讓活動富有趣味性與整體性,吸引民眾參與。今年創作主題「行旅.記憶」,請藝術家們彩繪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美好或難忘的經驗記憶,轉化為動人的畫面,「2023國際彩墨行旅.記憶藝術大展」,共邀請21國128位藝術家出品參展。併同26件呈現東方新語、世代觀點的「第二十二屆彩墨新人賞」得獎作品,自9月23日至10月15日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出。
創新領航 專業躍升:國家圖書館輔導公共圖書館成果
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依〈圖書館法〉承教育部設立並負有研究、推動及輔導全國各類圖書館發展業務之責。早期從研訂圖書館的營運基準與相關技術規範等,訂定圖書館法規及規範,奠定圖書館發展基礎,同時開始建立公共圖書館輔導體系,辦理實地訪視與評鑑,也透過教育部補助計畫逐步充實公共圖書館館藏、更新軟硬體設備及館舍空間、辦理館員在職訓練以及閱讀推廣活動,使得全國公共圖書館具備管理經營基礎。在近十年的公共圖書館輔導業務,國圖以有系統、中長期計畫方式,規劃及執行全國公共圖書館館藏充實、知能培育、體制建立及標竿學習各面向工作。本書主要係彙編國圖輔導公共圖書館相關業務與做法,期能一窺輔導工作之脈絡,作為後續輔導的規劃及精進參考,引領臺灣公共圖書館事業之蓬勃發展。
新竹在地文化與跨域流轉——第五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五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新竹在地文化與跨域流轉」作為主題,由清代、日本時代、戰後直至現今,涉及文學、文化、歷史、宗教、藝術、文化資產等,以竹塹作為空間論述主體,從自身的記憶到他者的論述,從文獻記載到社會實踐,乃至與他處地方學借鑑觀照,展開歷史與文藝的多重景致。本屆研討會,承蒙海內外專家學者惠賜鴻文鉅作,除了文學論題是歷屆竹塹學會議的亮點,本屆議題則充滿「在地交流意識」與「全球化」的特色,兼具時代跨度、場域轉移與議題廣度,讓新竹的文學文化研究,不僅安於新竹,更能向外探索,掘發竹塹學豐富的內涵。
彰顯藝蘊:彰化縣傑出藝術家選粹
彰化縣有豐富的歷史和人文底蘊,產出眾多傑出的藝術家,欣逢彰化縣建縣300年,彙集收錄159位彰化縣當代優秀藝術家包含揚名國際的彰化藝術家、彰化縣歷屆接力展藝術家、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及歷屆磺溪獎得主等精選作品,分為油畫、水彩、水墨膠彩、立體工藝、書法篆刻、攝影、複合媒材及其他等六類透過專業的採訪紀錄藝術家的創作心路歷程,更希望能推廣更多人深入了解彰化藝術
2024記事案曆《遊寶島.台灣恁靚》
《遊寶島.台灣恁靚》「來坐喔!」沒錯!來坐喔!就是「歡迎」的意思。台灣人十分好客,遇到遠道而來的遊客,儘管語言不通、互不相識,也會用最熱情的語氣,請你來家裡坐坐,順便喝杯茶,展現濃濃的人情味。台灣連續數年都是國際旅外人士居住的首選。台灣人的友善好客、公民素質,寶島的美麗風光、環境品質、安居指數及生活便利,讓國際人士留下深刻印象,有彷彿在家的安心,值得國際旅人盡情探索。另外,別忘了台灣自然珍貴的地理環境,三分之二的蔥鬱森林覆蓋全島,3.6 萬平方公里涵蓋了寒、溫、亞熱帶及熱帶等絕美景觀。來一趟台灣,在季節轉換中,你可以欣賞到千變萬化的山林溪海,和各地精彩的文化節慶搬演,並且享受深具地方特色、從星級飯店到街頭巷尾都有的人氣餐飲,以及令人垂涎、從產地到餐桌生猛新鮮的精緻美食。2024,我們熱情邀請您來一趟這個友善的國家!「遊寶島•台灣恁靚」來坐喔!
2023臺南美展[精裝]
2023臺南美展徵件共627人一同角逐各項獎項,而六類入選以上共150件作品。為優秀作品留下紀念,並彰顯對得獎者之尊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將為得獎作品拍攝作品照並編排設計,一同將此屆精彩得獎作品集結成冊出版。
星海一線情:黃步青個展 精裝
本專輯以「星海一線情」為主題,收錄黃步青老師自1960年代迄今的創作脈絡,從早期之素描、繪畫、報紙、木材、結合拾得物之複合媒材、近年來以廢棄物和鋼鐵為主的作品,許多隨手拾來的廢棄物,在他的巧思構成下,重新敘說各自生命的故事;那是一種對文明的珍重、對荒蕪的嘆息,也是藝術家對生命的持續關懷。
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
新營太子宮同時擁有市定古蹟與市定民俗兩項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身分,長達一個半月的全臺太子爺季進香活動即以新營太子宮為共同匯聚點。許献平長期投入地方文史研究工作,鉅細靡遺梳理新營太子宮的創建發展,對太子爺生祭典儀式也有許多精采的現場紀錄。
磺溪美展 24th HUANG SI ART EXHIBITION[精裝]
第24屆「磺溪美展」分為油畫、水彩、墨彩、膠彩、雕塑、工藝、版畫、書法、篆刻及攝影10大類,本次參賽作品競爭激烈,主題豐富、多元,傳統與創新兼具,寫實、寫意、幻想或抽象風格各異,創作者除在畫面構圖上費盡心思,同時在創作手法上不斷推陳出新,無論在藝術技法表現或內涵深度上,均深獲肯定。
蒔繪.華彩:臺灣總督府漆器與當代漆藝特展專輯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輾轉典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接待貴賓或生活使用之漆器文物,計有405組(件),大多產製於江戶時期,以華麗蒔繪裝飾。本館於2022年末辦理「蒔繪˙華彩:臺灣總督府漆器與當代漆藝特展」,從生活美學與典藏研究角度發想,精選該批漆器藏品計150餘件,以時代標記、紋飾解碼、漆皿之美三大主題,訴說過往故事,橫跨抽象意涵與具體形制,引領民眾領略漆器藝術之美及當時社會交際酬酢的禮儀規範。此外,特邀請當代經政府登錄的臺灣漆工藝技藝保存者12位及日本漆藝師20位共襄盛舉,呈現當代漆藝的精華與特色,使不同時期、世代的漆藝在同一時空下交流,進而從中爬梳出嶄新的視野,提供觀者由不同的角度認識臺灣歷史文化。
慈禧與珍妃[DVD二版]
導聆:一口荒井幽幽嗚咽,映照最後一絲霞光,殘陽如血終將退去。清末內憂外患交迭,志向遠大的珍妃屢有高見,與嚴如冰雪的慈禧太后交鋒,衝突與日俱增;一邊是政爭一邊是愛情,珍妃與光緒皇帝一往情深,憧憬比翼高飛、俯瞰寰宇,卻難敵皇宮深苑高牆聳立、外強環伺進逼……每一步棋牽動存亡,慈禧太后起手無回能否浴火重生?劇情簡介:張燈結綵,光緒大婚,紫禁城熱鬧迎來皇后-老佛爺慈禧太后的姪女。皇帝選后妃,本該由光緒擇其所愛,震懾於慈禧威儀,皇后之位只能投其所好,並另選鍾意之人為妃,就是日後長相左右的珍妃。光緒與珍妃琴瑟和鳴、相知相惜,在幽閉的皇宮裡,追求新潮與開朗奔放的珍妃,無異是光緒壓抑、羸弱的生命所能把握的一顆救命丹,珍妃特立獨行的作風,女扮男裝、喜歡拍照,甚至伴君批閱奏摺、議論國事,不見容於繁文縟節的皇宮,加上奸佞處心積慮挑撥,被慈禧斥為「妖精」逐次降貶。「光緒是我養的,皇上是我給的,只有絕對的服從才是孝心,才是真理。」慈禧確信權力的給予是至高無上的象徵,於是獨攬皇權、操縱王道,遂行己意為天意,聽信昏官讒言,把光緒勵精圖治的變法維新,以叛亂治罪,內政不彰又有外侮連連侵逼,亂了方寸的慈禧,顢頇決定了大清帝國的走勢,在陷落前,不忘重重踢了珍妃一腳……。這一切,讓糾結在兩個女人中間的光緒皇帝思緒萬千,不禁悵然失神。
二○二三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
桃園市立美術館於2023年首度舉辦「橫山書藝雙年展」,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以及本館專案督導陳俋佐擔任策展人,共同發掘當代書法藝術的可能性。包括古典書法的現代演繹、書法與現代繪畫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書法藝術的前衛性等,刺激書法藝術未來的發展想像。
放縱色漾Ⅱ林憲茂創作展/ART.豐原 2023藝術家邀請展[精裝]
林憲茂老師1955年出生於臺中大里,自小展現對藝術的熱情,於22歲時於臺中美國新聞處舉辦人生首次個展,而後從事專業創作,曾赴歐、美、日、韓等40餘國進行國際交流展,創作歷程極為豐富。作品以造型及光影堆疊呈現內心情感,解構形體的侷限性,透過豐富揮灑的色彩表達所想,建立獨特的創作語彙。林憲茂老師投入油畫創作已50年,此次的個展將呈現多年來蓄積的創作成果,共展出五大主題:<舞魅系列>、<鯉漾系列>、<百花水漾系列>、<耀漾風華系列>及<立體浮雕系列>,作品展現舞者奔放姿態,描繪錦鯉悠遊之美,同時呈現大自然瞬息多變的風貌。
漆器欲難量陳永興漆藝展/ 藝術薪火相傳—第13屆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
漆藝能與各種材質結合,具有良好的包容性,來作為異媒材藝術創作。「器」對漆藝家陳永興來說是一種生命觀,將器視爲天地宇宙萬物為載體,人就是載體的一部分,隨著四季轉換而滋長,因此藉由對自然的觀察來創作有關四季系列作品分別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四種意境,表現在平面作品與立體作品上,來傳遞漆藝術之美。
香蕉先生的外套[精裝]
香蕉先生有一件世界上最漂亮的金黃色外套,香蕉先生非常喜歡它。陽光普照的一天,香蕉先生出門和朋友玩,香蕉先生玩得滿身大汗,他脫下外套放在一邊,一直到回到家香蕉先生才發現他的外套不見了!故事相當簡單,香蕉先生因遊玩,忘了穿外套回家,引發了整個故事情節,說明了做自己最好。同時又隱喻了吃香蕉時,香蕉皮不可以亂扔的習慣養成很重要。故事的主角造形相當有創意,亦相當的逗趣,每個主角造形簡捷,但卻能準確地掌握它們的特徵,用色亦相當調和,雖是用電腦完稿、設色,但卻不失低年級兒童的童趣。文字亦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能力。
郝艾前當市長[精裝]
大富翁「郝艾前」視錢如命,有一天他覺得,當市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沒想到當選後,地方建設、服務人民,處處需要錢,自私的郝市長,都不願意花錢,他治理的城市、居民變得一團糟……今年的國中組中出現一本以政治為主題的作品,故事描述商人郝艾前因為繼承手機產業成為台灣首富更當選了市長,郝艾前只愛錢、只愛享受權力,不理市政又一次讓選民失望,最後在夢中得到懲罰,決心當個「好」市長,故事以戲謔的手法暗諷他對台灣政治及環境的不滿與期望,不論是畫面構圖、故事架構、主題選擇與論述都非常有特色,是難得的佳作。
想長高的椅子[精裝]
坐得到家具店裡有一張矮小的小椅凳,他很羨慕家具店裡長得又高又壯的椅子,每次客人來總是找又高又壯的椅子,從來沒有人要買小椅凳。小椅凳為了長高,試了各種方法,然而全部都失敗了。一直到有一天,來了一位小客人……故事內容主題明確表達出尋求自我認同,進而肯定自我價值的過程。故事文本結構流暢,圖像以電腦繪圖為創作技法,風格清新、線條簡單俐落、用色明快,如能繼續精進電腦繪圖技法,日後作品令人期待。
疊疊樂:桃園虎頭山公園考古遺址[精裝]
為推動考古遺址相關知識普及化,桃園「虎頭山公園考古遺址」為重要考古遺址地點之一。為使民眾們更加了解遺址相關知識,希望能藉由淺顯易懂的考古繪本,以本市「虎頭山公園考古遺址」為主,讓大人及小孩能夠透過故事與文字,回溯歷史記憶及場景,激發對於遺址興趣、對當地之瞭解。
鄉情‧夢如煙:蔡友水墨創作展專輯
本次展覽「鄉情·夢如煙—蔡友水墨創作展」分為四大系列,「雲山埔里」系列是紀錄國道六號到埔里路段,山巒雲霧虛實相間的美景。「煙林如夢」系列是紀錄橫貫公路碧綠地區,煙霧迷漫飄進樹林的奇幻景色。「幻化天河」系列畫的是夜晚蒼穹的美,著重月亮及雲霧的變化。此外,他覺得生活中處處有畫意、處處藏禪機,有別於前述三個系列,把生活中取材的其他作品歸納為「禪心畫趣」系列。本次預計展出50幅作品,希望觀眾看完這四個系列作品後,可以打破對水墨畫以往的印象,瞭解水墨畫可以是變化多端、無限延伸,不論是題材或是意境,都還有很多可努力的空間。
當代文本:檔案
近三十年來,檔案在藝術領域與人文社會學科中皆引發起了許多討論。在台灣方興未艾的「檔案熱潮」下,《當代文本:檔案》希冀對檔案的概念與實踐加以爬梳與檢視。今天,檔案或許指涉文件、圖像、史料、文獻、資料庫、檔案館,但它也被理解為收藏機制、某種創作的類型、意識形態、權力形式甚或思考的模式。所以檔案究竟為何?是什麼讓當代的藝術家、哲學家、歷史研究者對於檔案如此著迷?而檔案又涉及了哪些問題意識?藉由集結一系列歷史上重要的檔案相關經典文章,《當代文本:檔案》重新回顧歷史上關於檔案的重要討論,並以此審視當代的檔案實踐,批判性地提出檔案方法學面向的發想與反思。
狂八0: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推出「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覽是北美館四十週年的重要里程碑。期以研究形成展覽開啟不同視野的策展可能,並回顧臺灣八〇年代在文化藝術領域的蓬勃發展。本專輯的出版記錄多元的文化表達形式,期能激發更多對自我史觀和文化意識的討論,並開啟廣泛的研究可能。
2021.2023 苗南海地景藝術節
2021、2023苗南海地景藝術節,苗栗縣政府邀請國內、外重量級的藝術家,在通苑這塊美麗的場域空間,展現大家努力創作的成果,共同攜手打造成一座大型戶外無牆美術館。透過藝術節的舉辦,要讓苗栗縣民感受那「在轉角遇見幸福」的藝術氛圍,營造一個具苗栗特色及有幸福感與溫度的「幸福城市」。藉由兩年展出作品出版專輯,以藝術厚植感性的力量,讓苗南海地景藝術節變成活教材,成為可以親近、可以觀賞的生活美學,更加豐富的藝術內涵與生命力!
2023苗栗縣美術名家年展:遠方[軟精裝]
本屆「2023 苗栗縣美術名家年展」,策展人張富峻以「遠方」為主題,邀請 108 位藝術家一起圍繞並點亮「遠方」內蘊的光亮。遠方,可以是生命眺望之處,是心欲至尚未能至之處;遠方,可以是欲實踐的願景,猶未能完成的祝福;遠方,可以是無所罣礙的旅途,由此岸到彼岸的心靈擺渡。藝術家給予世人的禮物,是通過藝術生命的結晶,將創作錘煉歷程凝聚的光彩帶給觀者,讓藝術燭火點亮內在的心靈圖景,喚醒生命內在的想望,陪伴觀者在微光中前行。
系距外:台灣當代水墨跨體制發展現象專題展
邀請跨世代水墨創作者:洪根深、蔡文汀、陳玫蓁、洪小澎、曾霆羽、陳瑞鴻、陳柏源等7人,透過多元媒材與跨媒介等跨域觀念所形塑一種特有的水墨表現型態,讓台灣的水墨畫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梳理出另一條脈絡,豐富台灣當代水墨的整體發展內涵。
中華民國一一一年圖書館年鑑[軟精裝]
《中華民國一一一年圖書館年鑑》完整呈現110年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最新樣貌。專題部分記錄各類型圖書館營運和服務概況、館藏發展、讀者服務、創新及跨域服務、閱讀推廣、建築空間、專業組織活動等。同時,綜論圖書館資訊技術應用、圖書資訊學教育及其研究成果、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之成果、圖書館專業團體年度重要活動,以及圖書館統計、大事記;書末並附有索引俾利查檢。
金湖地區戰地史蹟彙編
金門五個鄉鎮,太武山的幅員,幾乎全屬金湖鎮的行政轄區,因此,成為島嶼防衛過程戰地工事建設的主場域,其遺留下來豐富的戰地史蹟項目,可從本書各章節的敘述內容中得到充分印證。
2023年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國際論壇實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112年4月15日及16日辦理「2023年文化遺產災害風險管理國際論壇」,邀集BSI、ICOMOS、ICOM、UNESCO等國際組織代表及國內組織代表與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並發表「支持藍盾工作、文化遺產減災共識」,本書係收錄論壇之研討成果,提供文資災險管理之學術及行政維管參考。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Annual Report 2020-2022
The NMP 2020 - 2022 Annual Report has taken a different approach when it comes to content editing this time around. Only key pieces of data have been shared in the main text, while the remaining statistics are attached as an appendix. To capture the day-to-day work of NMP staff, a first-person point-of-view has been adopted in the descriptive writing and a large number of pictur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se sections. All these stylistic chang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produce a report that is accessible and readable to a lay reader
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 (精裝)
比利時錄像裝置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辦理「片刻冥想」展覽專輯。錄像裝置藝術家大衛.克拉耶伯(David Claerbout)1969年出生於比利時科瑞克(Kortfijk),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Antwerp)及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克拉耶伯最初接受的是繪畫訓練,以其結合攝影、錄像、聲音及數位技術之創作聞名。透過對於動態和靜態、時間和速度以及聲音的操控與實驗,鬆動傳統視覺媒介界線,在其影像畫面中挹注多層次的時間性。克拉耶伯曾參與2004年台北雙年展展出,本次個展精選呈現自1996年以來創作之大型錄像作品,搭配系列繪畫手稿,運用展場獨特挑高空間,建構有別以往的觀展體驗。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20-2022年報
史前館2020~2022年年報內容編輯採取與以往不同的體例,除了保留相對重要的數據資訊將統計型資料作為附錄,同時也把許多館務工作藉由同仁第一人稱與論述文字,配合較多圖片的方式,希望增加閱讀的親近性與易讀性。
造就地方:宜蘭空間論壇實錄(1981-2005)
1980年代開始,宜蘭的空間地貌及建築發展在地方政府主導下,開始出現開創性與前瞻作法,引發1990年代後以「地域性角度」為思考的「宜蘭新建築運動」。為紀錄宜蘭空間經驗,蘭陽博物館於2016年起辦理「宜蘭空間三十計畫」主題座談會4場,針對1980年至2006年間,各時期空間關鍵人發表談話、紀錄空間生產的過程與內涵,並將本座談會成果集結出版,希望能引發更多關心地方空間生產的議題與研究。
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 (精裝)
「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特展以信仰為基礎、工藝為介質,表現「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等有形與無形的關係美學網絡,展覽動線從寺廟外部到內部逐步鋪陳,包含寺廟場域、建築構造、構件、物件、符號、儀式等因應而生的民俗工藝。本展做為觸媒,希望每個人能藉由展覽發現自家身邊的寺廟常民文化,重新審視寺廟多元的角色及其多重的民俗意涵。
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
「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是2021年高美館創作論壇徵件所獲選的策展計畫。本次展覽由策展人邱誌勇策劃;展覽集結了藝術家邱國峻,近年來三大創作核心-神遊之境、眾生聯盟、與神遊仙境系列作品。邱國峻以影像與傳統刺繡工藝的交疊,探討了台灣信仰文化裡的眾生面貌,以攝影的敘事開展、將繡線注入繪畫,與想像的語言,也創造了影像之外的多層意涵。
2022桃園市立美術館年報
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18年成立迄今已屆滿五年,2022年歷經館長交接、館務重新盤整,不間斷地發揮美術館各項功能,力圖於兼顧在地脈絡與國際藝術潮流的雙重視野中,為桃園儲備各種現當代藝術動能。本書記錄桃園市立美術館2022年各項業務推動實績,並藉由展覽策劃、徵件培力、教育啟發、典藏修護、研究出版與行銷服務等相關篇章,與大眾分享美術館的年度成果。
新修彰化縣志卷首[軟精裝]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開發甚早,清雍正元年(1723)開始設縣,是臺灣中部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清道光年間,原任彰化縣知縣周璽主修的《彰化縣志》,是為本縣第一部縣志,也是唯一的一部縣志。惟周璽主修《彰化縣志》時,彰化縣幅員極廣,其轄區包括今日的彰化縣與南投縣全境、部分臺中市、雲林縣地區。民國39年(1950)彰化縣行政區域調整以來,為完整呈現彰化縣自開闢以來的發展與變遷過程,特新修彰化縣縣志。《新修彰化縣志》〈卷首〉係由總纂黃秀政老師針對〈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社會志〉、〈教育志〉、〈文化志〉、〈藝術志(一)、(二)〉、〈人物志〉等9志書籍內容提出綜論,全面性的說明本志書記載時間、地理範疇、體例、目錄等,作為志書的起始。
新修彰化縣志卷尾[軟精裝]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開發甚早,清雍正元年(1723)開始設縣,是臺灣中部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清道光年間,原任彰化縣知縣周璽主修的《彰化縣志》,是為本縣第一部縣志,也是唯一的一部縣志。惟周璽主修《彰化縣志》時,彰化縣幅員極廣,其轄區包括今日的彰化縣與南投縣全境、部分臺中市、雲林縣地區。民國39年(1950)彰化縣行政區域調整以來,為完整呈現彰化縣自開闢以來的發展與變遷過程,特新修彰化縣縣志。《新修彰化縣志》〈卷首〉係由總纂黃秀政老師針對〈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社會志〉、〈教育志〉、〈文化志〉、〈藝術志(一)、(二)〉、〈人物志〉等9志書籍內容提出綜論,全面性的說明本志書撰寫歷程、審查紀錄、索引等,作為志書的結束。
新修彰化縣志 卷八 藝術志一公共藝術與工藝篇[軟精裝]
本篇為《新修彰化縣志·藝術志(一)》2篇之其中一篇,又分上下篇,上篇針對公共藝術,又分公共造產藝術、戶外裝置藝術、公共建設、公家機關建築與一般建築等三章;下篇針對工藝,又分雕刻藝術、塑造藝術與版畫藝術、民間手工藝與傳統工藝等兩章。第一章「公共造產藝術」,指的是不論官方或私人、財團、基金會等出面開發、興設、建築、營造的場館或戶外空間,可以開放作為一般民眾遊樂、欣賞、參與活動、靜思冥想等活動,可以來去自由,充滿藝術氣息者。第二章「戶外裝置藝術」,主要內容為針對戶外環境所做的裝飾與造景。第三章「公共建設、公家機關建築與一般建築」,內容是針對幾種類型的公共建築,討論其公共性與藝術性。第四章為「雕刻藝術、塑造藝術與版畫藝術」。第五章「民間手工藝與傳統工藝」,內容主要在說明八種傳統手工藝的製作、專業匠師以及與地方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