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03_謝哲青—在黑暗中相遇
1001~1003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快拍慢想:編導式攝影的社會光譜

雄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本展希望突顯編導式攝影影像表象下所欲呈現的社會觀察,而這些觀念呈現好比光譜般,反映了今日社會的種種現象與本質。本展藉由九位藝術家──高媛、游本寬、陳敬寶、彭怡平、楊順發、周慶輝、吳孟真、何孟娟、王建揚等人的攝影創作,討論種種社會議題與現象,並藉此呈現當代社會多元、異質的社會光譜。 媒材類型: 攝影、影像裝置

95 特價11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微光闇影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6/01 出版

展覽涵蓋超過20位現、當代攝影家的作品,透過時間性、歷史性、物理性與被拍者的暗影等四種不同的影像屬性,呈現出攝影在拍攝三度空間之外,所具有令人玩味的第四時間維度;同時在暗影與微光的抗衡中,光,終而在照片中留下掙扎、抵抗聚焦的痕跡。讓其曖?、不確定性、與隱藏在幽暗中的「微光」,經過時間的等待、不足的光線、特意的遮閉與破壞下,使攝影的幽暗顯現其奧意與無窮的餘韻。展覽以紀實為基礎但超越紀實,找尋不滅的靈魂。

95 特價85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歌詩傳奇:臺灣唸歌傳人身影採集(附光碟)

臺灣文學館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收錄唸歌傳人陳美珠、陳寶貴、吳鳳珠、吳現山、張秀琴,以及王玉川夫人王郭招治等唸歌現場。本書以「漢羅合用」及「全羅馬字」的方式呈現現唸歌作品。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歌詩傳奇:臺灣唸歌傳人作品採集(附光碟)

臺灣文學館 出版
2017/06/01 出版

收錄唸歌傳人陳美珠、陳寶貴、吳鳳珠、吳現山、張秀琴,以及王玉川夫人王郭招治等唸歌現場。本書以「漢羅合用」及「全羅馬字」的方式呈現現唸歌作品。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吳信和創作集

吳信和  著
台東生美館 出版
2017/05/01 出版

生長於東排灣族Kalarulan新園部落的吳信和Lermaliz,就讀政戰學校藝術系,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看似即將走上藝術的道路,他卻選擇擱下畫筆走入地方;繪畫的路這一中斷,就是近四十年光陰。過多的交際應酬,讓他的家庭、婚姻出現危機,也讓他重新拾起畫筆。他以部落生活為主題進行一系列的創作,族人的生活百態、家庭的昔日記憶、青春年少的趣事,紛紛在他的筆下成為活靈活現的畫作,充滿豐沛的情感。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無限的檔案:騆瑜個展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5/01 出版

藝術家騆瑜:「我和這個場域的關係,除了一個展演的白盒子、蒐藏的空間之外,在這個被賦予了政治性意涵的場域裡,還有甚麼其他的可能性?」於展覽期,藝術家藉由在美術館居住、生活一個月所產生的實質生活痕跡,將藝術創作的過程更直觀的呈顯,欲藉此打破現行文化生產的方式;藝術家騆瑜認為:「介入美術館的機制,我想要與這個地方發生關係,一個認真的關係,為期一個月的行為事件,將自己作品化,透過24小時的監控直播,『窺視』美術館機制。」藝術家的社會欲望、藝術心底的渴求,在當代資本社會沒有辦法僅依靠創作被滿足,資本與藝術在生命中交纏,當藝術成為物質化的商品,藝術/藝術品變成藝術品/商品時,究竟藝術是甚麼?在這物欲橫流的現實世界、機制化的藝術世界,當藝術的欣賞逐漸變得儀式化與消費化,在這之中,藝術又在哪裡?藉由質疑藝術的本質與其周遭所構築的藝術整體樣貌,進而對藝術本質反思與重組,指向現實世界中的一切,將藝術變為實際「商業行為」的商品,反抗資本藝術主體性與其環境原存形態,從而召喚最根本的東西,還給藝術生存的權利。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謝里法的牛(精裝)

謝里法  著
國父紀念館 出版
2017/05/01 出版

這個展覽以“牛”作為主題,展出時依創作年代和風格劃分成兩個段落,配合展場空間因應每 件作品的形式,則有三種不同的組合。 首先,作者將2015 年之前所作,以四聯作組合成一件作品的系列,取名“素食的年代-牛的 四頁檔案”,在這次展覽中列為早期作品,接下來是2015 年到2017 年所作,以較大的畫布 利用纖細紋路刮出牛的造型,將形推演簡化到極簡程度,是近階段的新作。然後是小幅畫的大 組合,也是近年完成的作品,讓眾牛成群集氣於一面牆上。

95 特價15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探舊境:臺北傳家寶庶民影像錄(附光碟)

北市文獻會 出版
2017/04/30 出版

以庶民生活為主題的影像專書,提供讀者一睹臺北各層面的、不同時期的空間照見和人文記憶。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回味:陳田稻攝影展

陳田稻  著
國父紀念館 出版
2017/04/25 出版

陳田稻董事長1937年(昭和12年)出生於臺灣高雄苓雅寮,熱愛攝影藝術,早年因緣際會參加在臺北市新公園所舉辦的人像攝影大會而投入攝影,當時環境雖然並非科班訓練,卻屢屢獲得攝影大獎。1960年入圍「台北攝影沙龍」年度十大作家金牌獎、1969年三幅舞蹈攝影作品發表於日本「朝日攝影」雜誌十二月號藝廊版,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1997年入選「日本資深攝影家比賽」、1971年及 1979年三幅攝影作品被收錄刊載於英國攝影年鑑《Photography Year Book》刊,其攝影藝術作品的成就備受肯定與推崇。

95 特價15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劇本:吳敏興創作展

一九五二年出生的吳敏興,沒有受過藝術相關訓練,是個素人畫家,他的創作隨心且有強烈的風格,而他的人生跌宕起伏,身體與精神都多次遭遇重大的打擊,但他把這些刺激轉化為創作,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結合。由此衍生出題材多樣的作品,並深受藝壇的肯定。 此次展出的吳敏興創作,內容包括風景、人物與靜物油畫作品約50幅,勾勒其藝術生涯發展的面貌,並有多幅創作於其生命轉折點,具有重大意義的作品。希望向臺灣觀眾介紹這位風格特立獨行的藝壇行者。

95 特價9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17國立臺灣博物館新春特別企劃「永續年夜飯」

臺灣博物館 出版
2017/04/01 出版

年夜飯始終是臺灣人每年最期待的一餐,但隨漁撈技術進步,豐盛佳餚已稀鬆平常。只是近來,海鮮越買越貴、質量也越來越小。科學家發現北臺灣的魚種在近三十年來已經減少了七成。日後的餐桌內容,不再取決於飲食偏好或是捕撈能力,而是取決於大自然裡剩下的物種。未來,人類是否只能望著海蜇皮,緬懷過去餐桌上的歡慶氣氛?本書鼓勵讀者從做個負責任的消費者,認識食物背後的故事、花心思選購食材時,給大自然喘息的空間,讓未來年夜飯依舊精彩豐富。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養神院—陳哲偉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4/01 出版

參與本館104年度展覽申請獲選的藝術家陳哲偉(1986- ),2011年北藝大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曾入選2014年度台北美術獎,現居住及工作於台北。陳哲偉作品常以寓言般跨越不同形式疆界進行書寫,現實與虛構交錯、時間與空間跳躍、情節與情境塑造,見諸於作品中交織的影像、聲音、文字與物件。這次2014年度申請展個展計畫,則於本館地下樓以《養神院》為名,延續2013年《在齁空間裡嚎囂》中四頻道錄像〈我的心與你同在羅克蘭〉拍攝四位曾經住過精神病院的朋友,進而發展的主題。養神院成立於1930年代,為台灣日本統治時期由國家成立第一間專門安置、監禁、治療精神病患之機構。藝術家藉由此作為引子,審視現代性社會發展進程中無法忽視之矛盾,被自然且不公正排除的對象——精神病患。以其處境為核心發展出作品〈遺忘記事〉、〈免疫身體〉與〈雙重肖像〉,試圖透過不同層面如歷史、社會、空間與身體等,探討被遺忘之個人記憶與集體意識,顯現系統中隱匿的權力與政治。本書三位作者龔卓軍、許芳慈、印卡分別撰文,為展覽延伸出不同視角與論述厚度,也收錄《養神院》之前作品作為參照,點滴記錄創作脈絡上對於精神狀態持續的探討與關注。Selected for a 2015 Application Exhibition, upcoming artist Che-Wei Chen (b.1986) is a 2011 graduate of the Master of Fine Arts Program at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was chosen for the 2014 Taipei Arts Awards. 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Taipei. For his four channel video I'm with You in Rockland, exhibited at his 2013 solo exhibition HOWL in Howl Space, Chen recorded autobiographical stories of four friends who had been residents of a psychiatric hospital. Later, Chen continued working in the same vein, developing it into his project Oblivion, the subject of the current exhibition. The project is named for a psychiatric hospital built in the 1930s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in Taiwan. It was during this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aiwan's first institution for confining and treating the mentally ill, which represented the first restrictions of modern social order in Taiwan. Chen intends this issue as the first part of ongoing observation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who have been marginalized by injustice in the course of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Using the unfortunate plights of these individuals as the focus of his work, Chen discusses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memo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society, physical space and the body. His goal is to present the politics hidden within history and the system.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俗文化資產在臺北:請關渡媽、跳鍾馗、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

北市文獻會 出版
2017/04/01 出版

臺北市立文獻館於102年將3項已登錄為臺北市的民俗─「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艋舺青山宮暗訪暨遶境」與「台北靈安社神將陣頭」,有關其整個迎神祭典的由來,繞境路線,遶境的相關文物、民俗跟它們的特色及活動過程,進行完整之觀察、拍照、記載與說明,並編輯成出版品,以利推廣效果。 103年本市陸續公告登錄之民俗,包括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請關渡媽、跳鍾馗等,106年續出版「請關渡媽」、「跳鍾馗」、「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將本市現行已登錄民俗,做一完整紀錄。

95 特價19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2017高雄獎

雄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4/01 出版

「高雄獎」是一個以城市為名的獎項,鼓勵藝術家在台灣各個角落創作,來高雄成名,高雄獎已然是新秀藝術家的重要舞台。今年的得獎者來自不同的世代,創作是對自身世代的詮釋及價值展現,謝謝每一位參賽者,為高雄注入美好文化藝術養分。高美館長表示,美術館是一座城市的創意指標,除了引介國際思潮,更是國內藝術家的重要創作平台。「高雄獎」尤其反映了高雄城市包容多元的想像。

95 特價85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博愛心傳

國父紀念館 出版
2017/04/01 出版

這是一本國父紀念館的真實故事集。國父紀念館每天以博愛、服務,傳承多元文化,實踐生活美學為目標。在這裡,不只是紀念與展演,每天展開的是常民更美好生活方式的價值實現。本書共有60個故事,由同仁共同參與,記述國父紀念館45週年的幸福典故。

95 特價26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謝德慶 做時間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4/01 出版

本書為 「第57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藝術萬歲」台灣館「做時間」展覽專輯,由策展人亞德里安˙希斯菲爾德規劃編輯,內容包含參展藝術家謝德慶之專文、作品介紹及圖版。

95 特價28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市民畫廊山人型:吳志能雕塑個展

吳志能  著
雄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4/01 出版

《山人型—吳志能雕塑個展》展覽,展出藝術家吳志能多年來的雕塑及油彩作品,長期觀察「人」並以此為創作體裁,將人、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萬物融合展現在立體雕塑和西洋油畫中,自肌理起伏的曲現美感、舉止和眉宇間的情感流動,乃至觀大自然,而與之交融。雕塑作品流露眉宇神情、線條流暢簡約,內斂而不矯做。油彩繪畫灑落盎然風光,與人體雕塑互訴映襯低語著。歌詠生命與愛的美好! 媒材類型:雕塑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洄瀾石藝

臺灣博物館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洄瀾石藝」展出源自花東地區的石片畫、石片光畫及石雕作品。看似平凡簡樸的石頭,經過鑽石切割機切割後,竟意外呈現彷彿傳統文人畫的景緻。透過光線照射後,更呈現岩石多樣紋路與多姿色彩,為新興的石藝品。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硬蕊/悍圖

台美館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為當代藝術類展覽專輯;「悍圖社」是當代藝術中最重要的創作團體之一,此次的「硬蕊/悍圖」展,從美術史研究的角度切入,重新梳理「悍圖社」的歷史與它在臺灣美術史中的定位,並深入分析此團體在當代藝術中獨特的社群性格與活動策略。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寶石(精裝)

臺灣博物館 出版
2017/03/01 出版

介紹臺灣本土出產寶石與石材礦產資源,瞭解其種類、產地與成因;當然最重要的是介紹利用臺灣東部產難得ㄧ見的精美石材創作,帶領民眾去欣賞石藝的自然美。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禮物(精裝)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故事大綱:小雄的父親送給小雄一張美術館的門票,他們一起前往美術館。在那裡,小雄為了尋找走失的蟬先生,而開啟了一段美術館內的奇幻旅程。繪著的話:GIFT除了被解釋為禮物之外,也有天賦的意思。父親送給孩子一張進入美術館的入場券,蟬先生象徵著我們習慣和世界的對話方式,在走進美術館時只要你願意將影響我們"感受"的包袱寄放在置物櫃,用更包容的心去感受事物,生活將會更多采多姿。

95 特價33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中正紀念堂105年展覽年鑑(光碟)

中正管理處 出版
2017/03/01 出版

105年度的展覽年鑑,秉持著忠實記錄每年度於本處所展出的展覽歷程與成果,作為一種記錄形式與任務,年鑑提供了一個照映本處展覽活動豐富樣態的進程,同時具體呈現出當前藝文的趨勢與微變。

95 特價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象無形:尚濤畫集

尚濤先生畫作,在行筆變墨之中,以簡潔、天地反差的空間作為中國文人畫作的美學觀時,已忘卻他是在畫某一種花、某一類題材,而是有一股濃郁墨氣聚於筆端之重?藝境;誠是簡之又簡,卻又是多項情思反轉,對於一個如此表現的水墨畫家,是個令人敬佩的美學之於中國文化的開拓者與承繼者。老子:「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尚濤在畫面上的詮釋水墨畫風格,無言之妙、無筆之巧,豈止是筆墨層次所表現的意境風景,他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道理作畫,是了然於心、順乎天理的藝術創作。

95 特價23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窯邊兄弟--雙新玻璃陶瓷藝術勁展

鶯歌博物館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新北市的「陶瓷」和新竹市的「玻璃」早期都是地方特色產業,後來隨著經濟發展,傳統產業面臨轉型。為了讓地方特色進一步對照與交流,新北市政府與新竹市政府合作,期許透過玻璃與陶瓷作品的對照與賞析,讓大家認識此兩種「窯火」創造的工藝藝術的嶄新發展;也希望透過玻璃與陶瓷藝術家的對話,激盪出新時代的創意火花,發展出跨領域藝術交流的新可能性。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演變的歷史考察

林爵士  著
國父紀念館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本書旨在對於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演變作一歷史性的考察研究。主要聚焦於憲政體制議題在中華民國憲政發展過程中,對於所欲取法或創設之各種政體型態特徵,以及朝野有關政體選擇的主張、折衝與妥協結果。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精裝)

常玉(1901-1966),生於今中國四川南充。1921年,他因「勤工儉學」計畫前往巴黎習畫。1964年,常玉應教育部邀請來台教書並在本館舉辦個展,卻因故未能成行,1966年,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過世。至辭世為止,他幾乎長居巴黎。常玉的畫作風格帶著以「書法入畫」的意趣,以現代性的技法描繪各式題材。其作品充滿傳統中國工藝的裝飾元素,大量使用代表金錢紋、壽字紋等傳統紋飾,以大膽配色烘托出熱鬧的節慶意象;也常以荷花、或象徵「節節高升」的竹子等傳統題材為題。細賞其作品,可知其深受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而兼融東西美學的表現手法,更形成常玉個人特有的藝術魅力。本館藏有常玉作品五十二件,是聞名國際也最為完整的常玉晚期作品收藏。適逢常玉逝世滿五十週年,本館向文化部申請修復這批珍貴的作品,此次亦將展示其畫作修復的成果,期以本特展讓更多民眾親身感受常玉藝術的魅力和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95 特價11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28‧七O:我們的二二八

歷史博物館 出版
2017/02/01 出版

二二八事件將近七十年,在歷史的長河裡也許不算久遠,對多數人而言也許不那麼切身,然而作為開展臺灣近代政治發展的關鍵事件,它深深地在臺灣社會留下烙印,影響著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我們。 本書起於對二二八事件的追思與紀念,彙整長期以來相關議題的成果,開始的「走近228」、「拼圖228」,從關鍵歷史資料中幾個故事的串連,表現二二八事件的多樣面貌,而後的「噤聲40年」、「對話30年」,圍繞228事件後相關的社會行動與討論,事件後多年間,臺灣社會怎麼認識它、理解它,演化出什麼樣的社會行動,又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意義,最終希望在這些文獻、文物的面前,我們認真地面對歷史,並從真相與記憶的對話中—找到自己。

95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

台美館 出版
2017/02/01 出版

本書為「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展覽專輯,內容收錄本次展出策展專文、作品圖版及藝術家吳學讓年表資料等。

95 特價8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市民畫廊 凝視維度-蔡文汀複合水墨創作展

雄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2/01 出版

本次「凝視維度-蔡文汀複合水墨創作展」,是蔡文汀近十多年來創作實踐的完整呈現,並收入學術進修期間的重要代表創作。展覽內容以複合型態水墨創作為主體,結合理論研究梳理為輔,縱橫觀看,體察當代水墨的實踐型態與美學觀。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歲月‧定格-張照堂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7/02/01 出版

本書敘寫張照堂完整創作歷程,邀集王亞維、孫松榮、郭力昕、張世倫與林木材五位影像文化評論家分別從電視紀錄片、電影攝影師、音像作品與平面攝影、紀錄片發展等各種脈絡觀點,梳理出張照堂音像創作各時期的表現特質、影像觀點與理念轉折;書中並收錄影評人李幼鸚鵡鴳鶉與影像工作者曹文傑側寫的張照堂印象,交織並陳這位影像藝術家的音像創作生涯。

95 特價7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人類文明的盛宴---世界博覽會

戚文芬  著
五南 出版
2017/01/25 出版

英國的水晶宮、法國的艾菲爾鐵塔、電話、冰箱與電梯……這些劃時代事物的出現,標誌著新時代的來臨,而給予其最佳展示舞台的,便是「世界博覽會」。如果說在競技比賽內的盛會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那麼在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盛會便非「世界博覽會」莫屬。世界博覽會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眼界,並使地域、國家之間有所互動和交流,世界更加國際化,階級快速流動,豐富的展品之中,更呈現了對歷史的反思與對環保的追求。一場場的文明盛宴,雖然未必親臨參與,但是身處現代文明的我們,勢必要持續關注。世界博覽會有著人類對理想世界的企盼,精彩,永不落幕!

95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宜蘭的日本時代

林正芳  著
蘭陽博物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以宜蘭人的觀點來研究、理解1895 至1945 年之間,在現今宜蘭縣行政轄區內的政治、文化、社會經濟變遷。

95 特價3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書海之間 遇見幸福的舵手 教育部105年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獎專輯

國家圖書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本獎項是105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獎得獎人簡介,教育部主辦,國家圖書館承辦。本年分地方首長貢獻獎、圖書館人員貢獻獎二項。藉由獲獎者專輯之介紹,增加閱讀的樂趣,共同倘佯書海。

95 特價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維‧身-高雄:特定空間X身體軌跡計畫

雄市美術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關於城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視野與想像,當身體跳脫日常經驗中的情境,這種視野與想像才能被突顯、被反思甚至被顛覆。 擔任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製作人的羅文君,基於數年來讓舞團足跡進入各種特殊空間場域的策畫與製作經驗,將人對空間的感知推展為對城市的想像,並進而將城市的運行與人體的維生系統交互模擬,以此概念組織成本次跨領域展演計畫。簡豪江、羅文瑾、角八惠、王連晟,四位來自視覺藝術、舞蹈、服裝、新媒體等不同專業領域的藝術家與表演者,以身體知覺為觸角、以維生網絡為想像、以城市高雄為場域,以創作展演為表現,來探究人與城市空間的關係,並藉由多元媒材的紀錄、轉化與演繹,在本次展覽中鋪陳出人們生息與城市脈動相互激盪而呈現的生命軌跡。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陶觀研究集刊2015-2016

鶯歌博物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集結多篇陶藝及博物館學研究文章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另一種目線―王信攝影展[精裝]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臺北市立美術館將為開啟台灣1970年代報導攝影先河的攝影家王信舉辦大型回顧展,以「另一種目線」為名,由館方策展人雷逸婷擔綱策劃,以王信作品計畫與創作時間為軸,邀集其自1970年代以來各個階段具代表性的14個主題與系列,展現她近50年的創作探索與成就。為能理解創作脈絡與理念,展覽也包括作品導言、搭配文獻紀錄的藝術家大事紀、作品多媒體及紀錄片,展覽希望傳達王信個人的著眼取向和視角,並展現其攝影觀與行事風範。 王信相信,「映像也是一種語言」。相機對她而言,不只是記錄的工具,也是表現的工具。她以人道關懷為出發,為少數原住民文化與臺灣城鄉庶民文化的消逝做見證,傳達不同文化差異應予尊重的觀點。她重視影像表達的敘事性,硬調子的黑白映像有著沉鬱孤寂的質感,以及準確而溫暖的情感。作品在粗粒子、暗色調的攝影質感中,除了兼具報導與創作,蘊藏其中的是對於人性的掙扎與期許。王信的作品大致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主題嚴肅且意圖明確的系列報導攝影;另一類是美術攝影,強調主觀的剎那間印象,屬於個人感性與唯美的生活美學。從各個時期的攝影作品中,無論是理性出發與社會關懷,或是充滿意念與象徵性的情感表達,可以察覺攝影家也置身其中,包括拍攝時的意圖與動機,鏡頭背後的意涵,以及面對被攝者的態度與觀點。Taipei Fine Arts Museum presents “Line of Vision,” a major solo exhibition of pioneering documentary photographer Wang Hsin. The exhibition, curated by Yi-ting Lei, encompasses 50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achievement. It is arranged chronologically according to 14 themes reflecting various stages of Wang’s career, from the 1970s, when she first rose to prominence in Taiwan, to the present. To provide context to the works, the exhibition includes introductory texts, printed documentation, a timeline, a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and a documentary film, conveying Wang Hsin’s unique visual orientation, her philosophical beliefs about photography, and her personal character. “Images are a kind of language,” Wang Hsin believes. For her, the camera is not merely a documentary device, but a tool of expression. Motivated by care for human beings, she has set out to bear witness to the endangered cultures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 common folk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alike. She seeks to communicate the need to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among cultures. Likewise, she treasures the narrative nature of photographs. The hard tone of her black-and-white images has a melancholy, lonely quality and a precise yet warm feeling. Her works possess both documentary and creative value. Within their coarse granularity and dark hues lie the struggle and hope of humanity. Wang’s works may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documentary images with serious themes and clear purposes. The other is fine art photography, expressing a life aesthetic of personal feelings and beauty. In her photographs from every era, whether made with a rational approach motivated by social concern or an emotive expression brimming with thought and symbolism, we can sense the presence of the photographer within them – her intentions and motivations, the meaning that lies behind the lens, her attitude and her viewpoint regarding her subjects.

95 特價20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情定終身-吳建興個展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在這次「情定終身」個展中,吳建興(1987-)嘗試以自己的終身大事作為啟動點,演繹婚姻關係及其儀式「展演」的可能性,探索聯繫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共生關係。他不只將婚紗攝影、紅地毯、婚宴乃至婚禮儀式鑲嵌於展覽之中,他甚至要求觀眾「出雙入對」的連袂進場--先以手環纏繞兩人手腕,再入場參觀展覽。相較於吳建興之前的作品,這樣的手法與表現,的確不是我們熟悉的。 一直以來,他善用日常的物件,探討物件外在型態與內在能量轉換與存續的可能性,例如「鋼鐵蒼穹」 (2012)被改裝成沙發的汽車車頭、「家族」系列(2013)被當作繪畫顏料的機油、「同心圓」系列(2013-15)被轉化為組合玩具的菜刀。儘管如此,「情定終身」探索的主題仍承接了吳建興創作的核心概念,也就是對於「家」所建構的人際網絡與價值體系的省察。尤其這次展出加入了「家庭記憶」 (2012),這件舊作靜態的空間轉化與兩件新作「座上賓」、「家庭事件」耐人尋味的、變動不安的情緒相互對應,可以讀出吳建興嘗試釐清自身創作線索的企圖。 吳建興透過藝術的手法將自身的生命課題作為展演的主題,進駐到美術館的場域,試圖擴充展覽的意涵,豐富展覽的面向,對美術館的展覽機制來說,別具新意。「情定終身」不僅見證了吳建興個人生命的關鍵時刻,從他創作脈絡的深化與延展來看,可預見本次個展在他創作生涯可能具有的指標意義。In the solo exhibition The Endless Ties of Love, Chien-Hsing Wu (1987-) takes a momentous event of his own life – his marriage –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onstrue the possibilities of “exhibiting” marital relations and nuptial rituals, and to explore mutually depend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individuals. He not only inlays marriage photos, red carpets, wedding banquets and wedding ceremonies onto the exhibition; he even asks visitors to enter the exhibition side by side as couples –wrapping bracelets around two people’s wrists before they enter the exhibition space. Such a method of expression is not what we are accustomed to in Wu’s previous works. Chien-Hsing Wu has always been adept at using everyday objects, and at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rchanging the outer forms of objects with their inner energies, and thus perpetuating them. For example, in Iron Sky (2012), the front of a car is transformed into a sofa. In Family Series (2013), motor oil serves as a pigment in a painting. In Concentric Circles Series (2013-15), cooking knives are turned into a set of toys. Be this as it may, the themes investigated in The Endless Ties of Love inherit the core concepts of Wu’s earlier works – that is, a rumination on the interpersonal networks and value systems formed by families. In particular, the static space of the old work Family Memories (2012)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two new works for this exhibition: Guests at a Banquet and Family Event. The thought-provoking, restlessly shifting mutual resonance of emotions in these two works make apparent Chien-Hsing Wu’s attempt to clarify the threads in his own creations. Through artistic means, Chien-Hsing Wu has adopted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s own life as the theme of his exhibition. Taking up residence in the spaces of an art museum, he has attempted to broaden the meaning of the exhibition and enrich its dimensions. For an art museum – an institution facilitating exhibitions – it holds particularly novel significance. The Endless Ties of Love not only bears witness to a key moment in Chien-Hsing Wu’s personal life,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deepening and expansion of his artistic development. We may anticipate that this solo exhibition will prove a milestone in his artistic career.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霍剛‧寂弦激韻

北市美術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本展「霍剛‧寂弦激韻」(Reverberations ‧ HO KAN),作品發展演變從超現實到幾何抽象構成,自五○年代發展至今,從台灣至歐洲游藝,創作積累相當豐富可觀的畫作。本次展覽從五○年代創作至今,展出作品包括:油畫、素描作品,從數百件作品之中精選出近一百件油畫作品及50幅素描,所有展品來自美術館、畫廊、台灣私人藏家,其中60至70年代時期的作品,特別借自義大利米蘭兩位重要華人藏家潘賢義醫師與孫巍先生。The exhibition Reverberations—HO KAN presents the abundant variety of the artist's oeuvre developed through his periods of Surrealism and Geometric Abstrac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present, and while living in Europe and Taiwan. For the exhibition, nearly one-hundred oils and fifty drawings have been carefully selected from hundreds of works held by museums, galleries and private collectors. Among these, works from the 1960s and 70s were lent by the collectors Dr. Pan Xianyi and Mr. Sun Wei based in Milan.

95 特價9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16 Digiark - 藝術跨域發展計畫年鑑

台美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收錄國立臺灣美術館數位藝術方舟,2016藝術跨域發展計畫相關展覽及教育推廣活動。

95 特價7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典藏目錄2014-2015(軟精裝)

雄市美術館 出版
2016/12/01 出版

本圖錄收錄高雄市立美術館2014與2015年兩年間的214件典藏作品,以每件作品之基本資料、賞析以及藝術家小傳為主要文字內容編目,圖版以水墨類、膠彩類、書法類、油畫類、壓克力畫類、水彩類、素描類、版畫類、雕塑類、綜合媒材、攝影類等12類媒材類別規劃編輯,分別呈現購藏、捐贈、高雄獎與其他各典藏來源的典藏作品資料。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05年度知識性書目

「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發展專案計畫」規劃於102-105年間,在臺灣建置北、中、南、東4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個分區資源中心。本計畫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 愛分享- 東西博物館及社群串連計畫

臺灣博物館 出版
2016/11/01 出版

以「顏色的基因」為題,從文化人類學「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超自然」三個層次,進行物質文化色彩運用的案例觀察。內容包含專題研究、展示文案內容、展示設計規劃、藝術創作、教育資源以及推廣活動等。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05年度青少年書目

「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發展專案計畫」規劃於102-105年間,在臺灣建置北、中、南、東4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個分區資源中心。本計畫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05年度多元文化書目

「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發展專案計畫」規劃於102-105年間,在臺灣建置北、中、南、東4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個分區資源中心。本計畫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修復再利用計畫(臺博系統調查研究叢書20)

徐裕健  著
臺灣博物館 出版
2016/11/01 出版

攝影文化中心預定地為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70號的臺北直轄市定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古蹟原使用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於104年搬遷至萬華區東園街新大樓,此樓由國產署移撥文化部,做為攝影文化中心基址,交由文化資產局及國立臺灣博物館進行後續經營管理,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研擬,由臺灣博物館出版提供相關專業者及愛好古蹟人士參考。

95 特價33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105年度文化創意書目

「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發展專案計畫」規劃於102-105年間,在臺灣建置北、中、南、東4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個分區資源中心。本計畫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北東區的幸福記號~國立國父紀念館(光碟)

考量本館的地理與歷史時空,是都市發展後東區唯一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實質上更已成為臺北東區之文化中心,故邀集相關領域專家、機關與學校合作,縝密製作《臺北東區的幸福記號》乙片,提供多元的播放與利用。 本片以「幸福」為軸線貫穿整部影片,並以「現在—過去—現在」的敘事架構,娓娓敘說本館在臺北東區發展過程中的意義與價值。「臺北東區」是一個隨著時間不斷變動的概念,她的邊界不斷擴大,而本館正是這一遞變的關鍵,是臺北邁向現代都市發展中最為珍貴的空間,包含了文化藝術的、公園生態的與公共空間的三層重大功能,可說是臺北市藉由東區發展、邁向國際化都會的起點,更是臺北東區發展的文化靈魂,市民們共有的幸福標記。

95 特價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蘭博單面山: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中文導覽手冊-建築篇

蘭陽博物館 出版
2016/10/01 出版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中文導覽手冊-建築篇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3/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