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每個門窗都是一幅畫:黃春明研究資料續編(2013-2023)

聯合文學 出版
2024/02/21 出版

2013年12月,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由李瑞騰和梁竣瓘編選的《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42:黃春明》,迄今倏忽十年。 & 近十年來,黃春明文學創作及文化活動成果斐然,相關的研究質量俱佳。《每個門窗都是一幅畫:黃春明研究資料續編(2013–2023)》即為前揭彙編之「續編」。收錄2013-2023年間,黃春明活動年表、著作目錄及研究資料,並選編十年間評論黃春明的篇章。全書共三輯:輯一為「基本資料」,包括作家小傳、作品目錄及提要、年表(2013-2023);輯二為「評論文章精選」,計選錄11篇;輯三為「研究資料目錄(2013-2023)」,包含專書及學位論文、期刊及研討會論文、一般評論及訪談。 & 本書資料詳備,選錄之評論篇章相當程度反映黃春明十年間的創作實況,而多面向、新視角的詮釋分析,可以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黃春明的文學風貌,藉以深刻認識一位臺灣當代的重要作家。此外,它是黃春明研究階段性的總結,我們期待新的開展。 &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琮錦交輝:何敬群教授論著知見錄

孫廣海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2/01 出版

何敬群(1903-1994),生於江西,少時家貧,然奮發志學,勤勉自修。廣涉經史,好為詩詞,抱負已見。未及弱冠,雙親遷化,遂承家業,入藥材行研習本草之學,經營貨殖商賈之事,惟其好學之心始終不改,孜孜矻矻,造詣益深。一九四九年遷港,經商之際,同時任教於珠海、經緯、新亞等書院,為香江之古典文學教育奠立深厚基礎。其學出入儒道,兼通內學;尤擅詞章,於理論建構外更有創作實踐,文采斐然,卓爾俊逸,允為一代師範。本書作者誦其詩文,想見其為人,故致力蒐求匯纂何氏之相關文獻,綱目分明,網羅齊備,意在保存文獻,同時光揚先賢令德,使其黼黻文思流傳廣遠,展陳香港學術精粹之所在。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被爭奪的風景: 臺灣與滿洲風土書寫之比較(1931-1945)

蔡佩均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2/01 出版

風土書寫透過哪些基本議題與文學形式,對一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進行再現?文學作品中的風土如何成為一種象徵符碼,承載本土作家對帝國計畫性經濟開發與現代論述的批判及回應?作家如何使用各自的文化資本,在風土論述這個看似溫和、無政治意味的領域,展現其與殖民主義的協商與角力?  本書以調查報告、醫學與衛生論述、風土誌、旅遊指南,以及作家作品為討論對象,嘗試指出官方風土論述如何干擾殖民地本土住民原有的鄉土認知與地方感,使殖民地被重編為帝國裡的一個「地方」、一個被他者規範和再現的「異地」。作家又如何回應外加的風土論述,形塑自己的地理人文感覺與地方觀點。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方作家紀實敘事中的當代中國形象1949-2019

張璦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2/01 出版

國家形象在國際關係中代表著極為重要的軟實力,直接影響其之於世界格局中的「身份」。「西方看中國」成為國內外一些研究領域關注的熱點。本書以一九四九至二○一九年為時間範圍,以西方作家創作的紀實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對他們展現的當代中國形象進行系統梳理和探討。具體內容包括:新中國領袖的開創業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人民的精神風貌,少數民族的進步,婦女解放與發展,紅色文化景象,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時代變遷中的民生與民情,中華文明傳承等。通過文本細讀,探究創作主體的思情傾向與中國形象生成之關係,判斷非虛構敘事倫理規約下作品的真實性與現實精神,在對話語境中評價西方作家建構中國形象的意義和價值。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向文字深邃處摘星:華語文學評論集

顏銘俊  著
羽翼實業 出版
2024/01/31 出版

台南市府與在地作家合作推出精選三十三篇深度細品詩評顏銘俊《向文字深遂處摘星──華語文學評論集》匯集了三十三篇評論,包括二十九篇新詩評論和四篇散文評論。這些評論不僅深入細讀,而且精準獨到,為喜愛新詩的讀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本書以現代詩評論為主,逐字逐句解析詩作,專注詩句與詩旨的推演。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

這邊 出版
2024/01/31 出版

典藏島與文學的故事, 探索臺灣文學藏品無可取代的價值 國立臺灣文學館創立至今20年,典藏超過13萬件文學文物,涵蓋作家手稿與書籍、各個年代的報刊雜誌與照片,以及作家所使用的各種器物,每一件藏品都富於歷史意義、學術價值與文化記憶,也都有它值得被訴說與認識的故事,更是臺灣文學百餘年來發展的見證。 本書共精選35件館藏文物,以33篇文學轉譯故事搭配百張圖片,分別從「手稿篇」、「書籍篇」、「報刊篇」、「寫真篇」與「器物篇」切入,將透過生動的敘事,娓娓道出每件藏品背後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專文導讀 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誠摯推薦 王惠珍/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王聰威/小說家 呂美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 張隆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陳萬益/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黃崇凱/小說家 楊佳嫻/作家、學者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 鄭順聰/作家 (依姓名筆畫排序) &

79 特價36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朱光潛 談讀書

朱光潛  著
五南 出版
2024/01/28 出版

「讀什麼書」&& 「如何讀書」&& 「為什麼讀書」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說,書既是他通向學術的必經途徑,也是他深厚修養和豐富靈魂的重要源泉:「我能感傷也能冷靜,能認真也能超脫。能應俗隨時,也能潛藏非塵世的丘壑。文藝的珍貴的雨露浸潤到我的靈魂至深處,我是一個再造過的人,創造主就是我自己。」深厚的美學修養,讓他能欣賞書中微妙精深的樂趣;謙虛誠懇的治學態度,讓他對求學求知有獨到的見解。本書從讀書的方法、樂趣以及體悟三個方面,分別向讀者談了 「讀什麼書」 「如何讀書」以及「為什麼讀書」。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脂粉英雄奈何天:紅樓二十四談

阿茶  著
青森文化 出版
2024/01/26 出版

★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陳煒舜教授作序推薦!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世界風雲變幻,頗有一番「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人間慨嘆。 人在其中,渺小虛空,無所適從。 而情真所在,即是剎那永恒。 《紅樓夢》這部發乎真情的作品,嘆世事流轉之下的人間無奈,更咏世俗社會當中的真情難得。此一理,於歷代優秀文學作品中均能窺得「同頻」之處,交相輝映,自有其法。 曹雪芹筆下「或情或痴、小才微善」的女子,其才幹、識量、志氣、勇毅,感天映地。而當今世界中,亦有萬千裙釵,秉「瓊林玉樹」之姿、具「草木性靈」之才,仍多有無可奈何之嘆。 本書以上述主旨為綫索,以風月鑒、人間情、奈何天、真與假等主題,將紅樓焦點話題擇出二十四篇,與大家一起,共讀經典。 本書以經典文學作品《紅樓夢》為藍本,擇選《紅樓夢》故事焦點話題,探討深藏文本之中或隱或顯、觸動人心的「世故人情」。在此基礎之上,結合歷代古典文學與《紅樓夢》精華之「同頻共振」之處,展現《紅樓夢》背後所隱含的社會思潮、文化脈絡和傳承意義。 書分為七個大章。包括「正照風月鑒」、「三春過後諸芳盡」、「既憐詠絮才,又歎停機德」、「薄命司內,萬艷同悲」、「何處有香丘」、「玉品金心」和「無情也動人」。共計二十四篇,是為二十四談。 本書既有人物情節的解析,亦有女性命運的思考,更有人性、文化和歷史的洞悉。本書將《紅樓夢》當中的人物命運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變遷與人文哲思空間當中,將《紅樓夢》與神話傳說、詩詞曲賦、話本小說、文藝評論當中的文脈精華串聯起來,突出《紅樓夢》帶給中國文化世界的豐富內涵和人文啟迪意義。 本書特色: 1. 典故、詩詞、歷史、文化與《紅樓夢》相結合,是此書的最大特點。例如詩詞的引用,每篇文章由詩詞開篇,論述的精彩之處由詩詞點睛,有些文章亦以詩詞收尾留白。 2 .本書選擇的主題與論述的風格意圖貼近讀者的日常,沒有使用長篇大論的叙述和探討原著細節的方式,試圖由此引發讀者對自身生活的思考。 3. 本書的筆觸著重聚焦于女性,探討曹雪芹筆下的女性所擁有的獨特個性、才情、膽識和志氣,亦引人省思女性在社會當中的生存環境。 好評推薦: 「作者之篇章設計既基於《紅樓》,卻不囿於表層文本,而是從原書的字裡行間挖掘出深意,向讀者展示出諸多人物千絲萬縷、或顯或隱的關聯;作者心思縝密、筆觸細膩,書中故能新意紛陳。書內行文有光風霽月處、有浩蕩淵深處、有玲瓏透剔處、有橫雲斷山處,作為文學篇章來讀,已自佳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阿茶將原著中刻骨銘心的感受,轉化為世事變遷下人物命運背後的刹那永恒。她筆下的大觀園,充滿了人情冷暖與文化哲思。她從『情』與『淫』的辯證角度,闡釋秦可卿故事背後可悲可嘆的女性命運。從『真』與『情』出發,揭示寶黛二人和他們的悲劇宿命,體現了『真』與『假』的終極討論,也寄托了作者對真情難留的無限慨嘆。」——張淑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學國文教學心理學(全)

艾偉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24/01/24 出版

本書旨在研究中國語言,又以文言文、白話文問題為主要之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為中學生,第一個子題是文言白話閱讀能力問題,從理解速度各方面作細密之分析;其次為影響誦習速率之因素問題,如文章之內容與長度,學者學習之興趣與方法等因素,對誦習速率所發生之影響;再次為中學教材之詞類、語句與體裁問題。鉅細靡遺,是教育界、學術界極重要的參考資料。 本書特色 1.&& &本書旨在研究中國語言,又以文言文、白話文問題為主要之研究主題。 2.&& &研究對象為中學生,第一個子題是文言白話閱讀能力問題,從理解速度各方面作細密之分析;其次為影響誦習速率之因素問題,如文章之內容與長度,學者學習之興趣與方法等因素,對誦習速率所發生之影響;再次為中學教材之詞類、語句與體裁問題。鉅細靡遺,是教育界、學術界極重要的參考資料。 &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戰後臺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

錢鴻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1/01 出版

鍾肇政開始投入台灣文學創作後,即以台灣文學主義、台灣文學論者,以純文學意識開始集結夥伴、培育新一代作家、幫助日治時代作家,投入編輯《兩大台叢》、《台灣作家全集》、《台灣文藝》等,建立了獨立於中國文學之外的台灣文學,成為世界文學的一支。 本書將鍾肇政的文學活動,分為八期,每期為一章,並以歷史研究法分析、解讀鍾肇政的書信等一手資料,在每一期鋪陳時代背景、重要貢獻,以及跟相關文友彼此在建構台灣文學的合作與想法作法的差異。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想像的文學共同體:文學現代主義在臺灣及其全球旅行

陳嬿文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1/01 出版

本書從現代性的角度,試圖為臺灣文學場域釐清一段複雜的「文學現代主義時期」。前資本主義時期的臺灣,由於社會階層與專業領域的細化與分工,使現代性逐步躍入我們的視野,有關政治、社會與文化的話語,在時空的碰撞下產生了充滿張力的關係。而戰後,因應全球生產型態的變遷,現代主義思潮迎來了它在文化領域的全新實踐,新的表現形式改變了人類的文化與生活,其影響力迄今仍在延續。藉社會學家布赫迪厄之眼,我們不僅洞悉文化與權力之間糾葛的關係,在層層剝離政治與文學間「不當的沾粘」後,透過理論視角和歷史文本的梳理,提供一幅可供描摹、想像的,關於建構臺灣文學的未來圖像。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島航

聯經 出版
2023/12/28 出版

她們用文字寫下所到之處,攪動時代,掀起陣陣潮浪。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書寫移動指南27位作家、學者搭乘女性文學專機,領讀飛航,自島內向四方探索,帶領讀者由心中向外,跨出性別、國界、世代的藩籬跨域島航,由島內走踏出發,沿著地理座標面向世界,先由女作家在臺灣島內的旅行啟始,繼而開展女作家/女明星以北方錨定的跨域旅程,並呈現出女作家在東亞移動、南方連結與向西漂流的經歷,擴及女子西行至歐美、非洲、西藏、南美、法國到邊地的流轉經驗,這不僅回應到臺灣特殊歷史脈絡與對外關係,也和女作家跨界經驗相互聯繫。──王鈺婷|本書主編 ▍領讀作者群:吳 文、言叔夏、楊 翠、李欣倫、黃宗潔、洪淑苓、王鈺婷、王萬睿、李淑君、天神裕子、李京珮、李文茹、詹閔旭、王梅香、侯建州、施慧敏、羅秀美、陳秀玲、石曉楓、陳室如、戴華萱、謝欣芩、李時雍、陳芷凡、張俐璇、李癸雲、顏 訥▍移動的她們:  潘人木、李 渝、施叔青、李 昂、周芬伶、陳玉慧、鍾文音、郝譽翔、瞿筱葳、蓉 子、林海音、張美瑤、陳又津、歐陽子、林文月、溫又柔、李琴峰、謝冰瑩、謝 馨、鍾怡雯、蔡珠兒、張曼娟、胡晴舫、徐鍾珮、鍾梅音、三 毛、章 緣、達德拉凡.伊苞、蔣曉雲、彤雅立、張亦絢出走方能回望,而移動和越界後,才能尋回主體的原鄉。本書邀請多位作家、教授為臺灣女性作家的跨域寫作經驗進行多重深入的探索和展現。透過「她們」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出走、浪遊、尋找身分認同、家園歸屬與文化交流的經歷,爬梳時代脈絡下臺灣女性的成長和覺醒。從臺灣本島、中國、東亞、南洋乃至歐美西方,這些跨界經驗透過文學建立交流和對話,書中以移動方向為軸線畫分為五章節,包括:.島內走踏:從二戰前後的遷徙移民潮、七〇年代的政治運動,以及九〇年代後的尋根經歷,她們透過旅行探尋自我與家族之間的羈絆。.由/向北前行:她們或從南方而來,或向北方而去,在經濟和政治兩面旗幟擺盪中,不經意間踏入了跨文化的地域複雜性。.東方駐覽:臺灣和日韓之間的千絲萬縷,讓「語言」成為女性對自身處境叩問的媒介之一,更試圖在文學之海找到自身的映照和方位。.南方遊旅:長年旅居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等地的她們,在熱氣蒸騰間,以文學捕捉各種在地氣味和生命經驗。.向西漂移:從戒嚴到全球化時代,她們在歐美求學行旅間建立各自的文學視野,也在其中傳達地域文化差異和多元性別處境。跨域書寫在海洋島嶼的臺灣文學中有其特殊風景,而這些女作家們在不同目的地之間往返,推己反思,以文學為方圓建構自我認同和價值,透過文學探索內在心靈、民族家國、文化地域等衝突,更持續透過書寫回應讀者和世界。無論對女性、對臺灣、對文學而言,深具代表之見,也為時代譜析出更為多元的色彩與深意。

7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的千年韻律:從詩詞到現代小說,探索中國文學的藝術與文化

鄭振鐸  著
複刻文化 出版
2023/12/20 出版

古代至現代,涵蓋千年 文學史與多位文學巨匠的交織 風格多樣,蓬勃發展,文學演進塑造中國文化 ▎以唐代大詩人杜甫為起點 深入地探討了他在詩壇的偉大改革,以及其詩歌中所展現的真情與幽默。接著,書中引領讀者走進大唐時代,了解當時的文學巨匠,如韋應物、劉長卿、顧況等,從而勾勒出唐代文學的繁榮景象。 ▎進入韓愈與白居易的時代 這兩位大家都在詩壇上開創了全新的詩境。特別是韓愈,他的詩境創新成為了文學大將的代名詞。而白居易則作為詩詞藝術的巧匠,帶領著一代代讀者進入其華麗的詞境。 ▎深入探討古文運動 作者詳細描述了唐代文學的自然回歸、古文運動的興起,以及韓愈、柳宗元等大家在古文運動中的影響力。這一運動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文學界,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談及傳奇文的興起 書中從唐代傳奇文的盛世興起著手,逐步講解了這一重要文學形式的發展和其與古文運動的關聯,並特別提到了唐人傳奇文中的故事重複與外來文化的珍奇揉合。 ▎提及李商隱與溫庭筠 書中對這兩位詩人的詩歌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從明白易懂到曖昧精微的詩歌演進,完整呈現了他們在詩壇上的風采。 ▎深入探討敦煌變文 將這一獨特的文學珍寶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從敦煌寫本的珍貴發現到變文的民間敘事歌曲,這部分無疑是整本書中的一大亮點。 ▎北宋詞人、江西詩派、南宋詞人 詳細地講述了這些時期的文學發展和主要代表人物。尤其在介紹南宋詩人時,將田園詩風與南渡詩人有機結合,呈現出那一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遼金文學和元代雜劇的鼎盛 從不同的角度呈現了這兩個時期的文學特色。無論是遼代的文化淡薄,還是元代雜劇的興盛,都被完美地呈現在了書中。 本書特色 本書從唐代詩人杜甫開始,橫跨唐、宋、遼、金、元等朝代,詳細講述了古代文學的發展脈絡與重要文學家的生平與作品。書中不僅介紹了詩、詞、散文,還涉及了戲文、話本、雜劇等較為特殊的文學形式,呈現了中國文學的多元面貌。作者深入分析與評論每一時期和文學家,不僅僅是生平事迹的敘述,更是對其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史解析:流光繚宇,文學演進之路

鄭振鐸  著
複刻文化 出版
2023/12/20 出版

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文學作品多樣風貌,各時期的社會映照 帶您穿越中國文學的不同時代,探索其繁榮和多元 ▎元代文學:戲曲與流行趨勢 在元代文學的章節中,我們深入了解了元代戲曲及其流行趨勢。元代是一個文學充沛的時代,各種戲曲形式充斥著舞台,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的多樣性。我們探討了元代戲文的特點和重要作品,如《小孫屠》、《張協狀元》和《宦門子弟錯立身》,以及它們在當時的文化中的重要性。 ▎明代文學:繁榮與多元 接下來,我們進入明代文學的繁榮時期,這是一個文人雅士們發揮才華的時刻。我們將深入了解明代詩詞的抒情特點和發展趨勢,並認識到明初文學風雲的激蕩。抒情詩和小說作品如《金瓶梅》成為當時文學的亮點,為後來的文學創作鋪平了道路。 ▎散文與戲曲的蓬勃發展 在明代文學章節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散文的發展,以及明初文學的新潮流。散文作品和詩話等文學批評的發展將得到闡釋,我們還將深入了解明代散文的偉大成就和傑出作家。此外,我們將著重介紹明初戲曲作家們,以及南北戲曲的差異,展現了當時戲曲藝術的多樣性。 ▎中國古代文學的多重層面 最後,我們進入明代文學的另一個面向,包括散曲、傳奇劇作、雜劇和長篇小說的繁榮。我們將深入了解南曲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南曲詞人們如何貢獻了多樣性的詞曲創作。傳奇劇作家、小說家和戲劇作家如湯顯祖、沈璟、李玉等將在這一部分中得到詳細介紹,呈現了明清時期文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本書特色 從元代戲文到解析如《小孫屠》、《琵琶記》等經典劇作,不僅展現了戲劇的魅力,更將古杭書會和古杭才人的獨特故事融入其中。同時,元代小說、散曲作家、明初文學等,無論是詩詞、散文還是戲曲都有詳盡的分析。此外,還討論了擬古運動、公安派與竟陵派等重要文學流派的興起和特色,以及嘉隆後的散作家和明末南曲的發展等。 &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史大綱:從古代到近代,文學壯闊旅程的起點

鄭振鐸  著
複刻文化 出版
2023/12/20 出版

【古典文學縱深回顧】 深度探索漢代至唐代,朝代盛世與文學風華 古代文學蛻變與政治背景,中國文學的思想軌跡 ▎古代文學的輝煌往昔 在這一部分的文學之旅中,我們將回顧中國古代文學的黎明時刻。從「古代文學的鳥瞰」到「五言詩的獨霸時代」,共有八章,每章都將為您呈現不同的文學風貌和歷史背景。我們將穿越時空,探索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這一段歷史上文學瑰寶不斷湧現,為後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 ▎漢代的文學與哲學探索 這一部分將深入研究漢代文學的傑出代表,包括《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文學巨匠劉向,以及後漢時期的文學著作《漢書》和王充的《論衡》。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古代歷史,還展示了當時的思想風貌。我們將深入探討漢代文學如何保存和再現古代文化,以及思想如何轉變和發展。 ▎中世紀的文學鳥瞰 中世紀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部分將帶您深入了解這一時代的文學特色。我們將了解中世紀中國文學如何在中印文化交融的環境中繁榮發展,以及政治黑暗和佛教的崛起對文學的影響。從唐代到金朝,這一部分將為您展示中世紀中國文學的多樣性和變遷。 ▎文學的多彩風景 最後一部分將引領您深入探索中國文學的多彩風景。我們將了解六朝文學中的辭賦復興,六朝的散文,齊梁詩人的貢獻,以及漢晉詩論的興起。同時,我們將探討早期中國小說的探索,以及六朝時期的新樂府辭。最後,我們將關注北朝文學,包括北朝文人的文學成就,北地詩人的憂鬱詩歌,以及名著《洛陽伽藍記》和《水經注》的誕生。這一部分將為您呈現中國文學多元的風景,展示其在不同時代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色 本書將帶您穿越千年的文學之旅,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壯闊和多彩。每一章都是一個獨特的篇章,為中國文學的發展貢獻了獨特的一筆。希望這本書能啟發您對中國文學的熱愛,讓您更深入地理解其精髓和價值。 &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閱讀羅智成

《閱讀羅智成》一書的編輯,起源於聯合文學出版社周昭翡總編輯的提議,由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全球華文寫作中心舉辦「2022全球華文作家論壇:羅智成詩學研討會」,會後編選論文出版專書。 編選本書的論文時,批閱歷來的研究羅智成的評論文章,不難發現相較於前行詩人余光中、洛夫、楊牧、商禽、林亨泰等人的研究成果,鎖定羅智成作品為題目的碩博士生學位論文,尚不多見。加上羅智成持續出版作品,跨足多媒體劇場的製作,不斷開創新的研究議題,更讓研究者目眩神迷,《閱讀羅智成》一書的出版,展現出一群詩學專家正跋涉在詩的微宇宙邊緣,無論從心理分析、空間詩學、夢想詩學、意象論、敘事詩、後設詩學等研究框架,企圖深入羅智成作品的意義與指涉,宣示著一場華麗的研究歷程將啟航。 ——須文蔚主編 & 羅智成秉賦一份傑出的抒情脈動,理解純粹之美,詩和美術的絕對權威,而且緊緊把握住創造神祕色彩的筆意。他珍惜人情和愛戀的詩意,一唱三歎無不極端動人;他多識草木鳥獸之名,通過象徵來揭發人際關係的美好和晦暗,動人和無奈。這些已充份足夠支持一個重要詩人的氣度。向前探索追尋,為生命和社會下定義,去讚揚,去批判…… ——楊牧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筆墨背後的故事:胡適的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胡適  著
複刻文化 出版
2023/12/13 出版

文學史實交融 × 細緻文本分析 × 多角度的考證 連接古代文學與現代讀者的對話橋梁! 釐清文學與史實的微妙關係,揭示作品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打開中國文學的大門,探索其中的深奧之處! & ▶追根究柢──探索文學的起源與真相 章回小說作為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形式,背後藏著眾多待解的謎團。是什麼促使這些作品的誕生?它們又是如何在特定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下成為經典之作?作者透過對各大經典小說的詳細考證,嘗試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 & ▶虛實之間──真實與虛構的交織 透過對文獻的細讀和分析,作者將這些古老的故事與真實的歷史事件、人物和風俗習慣進行連接。例如,他對《紅樓夢》的研究,揭示了曹雪芹背後可能的家族背景和生活經歷,以及書中多首詩歌的深層含義。每一部小說背後都隱藏著真實的歷史和文化,等待著讀者去發掘和理解。 & ▶廣闊視角──跨學科的深入分析 作者的研究方法不僅局限於文學領域,他更結合了史學、文學和哲學的知識,以全新的視角對這些章回小說進行深入的分析。他不僅講述小說的故事情節,更是揭示其背後的歷史背景、社會風俗和人文思想。使得每一部小說都呈現出一種超越時空的普世價值,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 & ▶歷史深度──文化的傳承與啟示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研究,更是一部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作。透過對這些經典小說的考證和分析,胡適不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這些作品,更帶我們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深遠。對於現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文學和歷史的旅行,更是一次對古代文化的尋找和認識。 & 本書特色 & 本書深入研究中國經典章回小說的來源、作者、演變與文學價值,提供獨特視角,詳細分析這些文學巨著的本質,並以卓越的學術見解和文學分析為每部小說繪製豐富的文學地圖,讓讀者更能清楚了解其來龍去脈。同時強調這些章回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關鍵地位,並將它們置於歷史與文化脈絡中,使讀者深入理解其文化價值。 &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周作人談魯迅小說裡的人物

周作人  著
複刻文化 出版
2023/12/13 出版

【魯迅筆下人物的深度與魅力】 《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 每一個經典角色都是魯迅對時代的反映和評判! & 周樹人留下的文學遺產,周作人細緻解讀評析 & ▎關於作者與其背景 周作人,魯迅的胞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傑出文學評論家。他不僅見證了兄長魯迅的文學創作歷程,更有深度地理解和詮釋其作品。本書是他對魯迅小說中的角色所進行的精緻評析,揭露了魯迅筆下人物的複雜性和時代背景。 & ▎深入的人物探討 從《狂人日記》的主角到《阿Q正傳》中的悲劇人物阿Q,再到《祝福》裡的祥林嫂,每一個角色都是魯迅對時代的評判。周作人透過細致的文本解讀,帶領讀者深入魯迅的文學世界,了解每一個角色背後所代表的象徵意義、社會背景和內在心理。他不止於表面的人物行為,更深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解析其背後的動機和情感。 & ▎魯迅的人文關懷與社會批評 魯迅筆下的人物,不只是故事中的配角或主角,更是他對於社會的一種觀察和批評。他透過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人物,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種種不公與矛盾。周作人在書中詳細分析了這些人物如何成為魯迅筆下對社會的鏡像,如何在故事中展現了魯迅的人文關懷與對時代的不滿。 & ▎兄弟文學,共鳴與對話 身為魯迅的胞弟,周作人不僅從學者的角度分析兄長的作品,更從一個家人的角度,分享了他對魯迅的理解和感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文學評論,更像是一場兄弟間的文學對話。透過周作人的筆觸,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魯迅,也可以感受到兩位文學家之間的情感與共鳴。 & ▎光影中的文學巨匠與其人物 閱讀本書,就像是跟隨著周作人的視角,重新走訪魯迅筆下的文學世界。這本書不單單是一份對魯迅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是一段旅程,帶領我們回到那個充滿變革與矛盾的時代,重新審視每一位魯迅所塑造的人物。 & 魯迅筆下的人物,如狂人、阿Q和祥林嫂,不僅是故事的主角,他們也是魯迅眼中的社會寫照。透過周作人細膩而深入的解讀,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物背後所隱藏的情感與心理,以及魯迅對於社會不公和人性弱點的犀利批評。 & 本書特色 & 身為魯迅的胞弟,周作人的分析帶有一種家族式的親密與深度。他不僅僅是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作品,更從一個共生於同一時代、共經歷過同一社會變遷的角度,給予我們更為真實的魯迅形象。這使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簡單的文學評論,而是一部深度探討魯迅及其作品的心靈史詩。 &

9 特價3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北岡誠司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3/12/05 出版

當日本的巴赫金專家與黃錦樹相遇,將會擦出什麼火花? 從敘事學走入政教與種族政治的馬來半島 北岡誠司教授自認「失了魂般的呆住半晌,一腳踩進了這個未知的領域」 展開「虛擬史/替代史/反事實史」的黃錦樹小說閱讀 本書是日本學術界公認巴赫金與敘事學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北岡誠司(1935~2019),晚年鑽研馬華作家黃錦樹與小黑的重要成果。這批未結集的遺稿,在他生前發表時已受到日本學界矚目。今由學者黃英哲與高嘉謙教授主編策畫,整理翻譯成中文,以饗中文世界的讀者。 北岡誠司教授年少在東京外國語大學攻讀俄語,其後在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除了理論研究,還精通英語、法語、德語,自身除了巴赫金研究專著,同時也翻譯巴赫金的專著,同時尋找能夠實踐敘事學研究的分析文本。從2012年開始到2019年去世前,他專注於黃錦樹與小黑的小說研究,一共發表二十四篇長短不一的黃錦樹研究論文與一篇小黑研究。 北岡誠司教授的黃錦樹作品論,運用敘事學的看家本領,遊走中文、日文和英文版本,對黃錦樹小說敘述方式和若干細節、用典都展開非常細緻的挖掘,每每能進入「背景」的深處,針對單一作品做細緻的分析。這等論述與研究特點,在現當代華文作家裡,僅有魯迅和張愛玲有此待遇。 黃錦樹虛實複合的「反事實歷史小說」,為馬華文學、臺灣文學的閱讀和研究,開啟了一扇窗。 &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千面李喬:2022李喬文學、文化與族群論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萬卷樓 出版
2023/12/01 出版

李喬(1934-)文學在臺灣文學史上,是備受肯定的「經典」,多部作品經由外譯傳播,在國際文化場域亦極具代表性與影響力。自── 九五三年創作伊始,迄至八十歲後的李喬,猶是筆耕不輟,作品斐然豐沛,計有小說類、長篇敘事詩和散文等多元創作,並兼有電影電視劇本等。在文學之外,有「臺灣文化長工」之稱的李喬,亦著有文學文化、歷史論述與客閩原漢族群評論等作,在臺灣文學作家群中,獨樹── 格,可謂「千面李喬」。由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二○二二年李喬文學、文化與族群論述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今輯錄十七篇海內外專家學者佳構鉅作,包括── 篇專題講稿與── 場座談討論實錄。藉由本論文集出版盛事,將有助於建構更整全、豐富與更具開拓性意義的「李喬文本風景」。

9 特價61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古典詩社采風 第一輯

萬卷樓 出版
2023/12/01 出版

《臺灣古典詩社采風》系列叢書,收錄各地現代持續運作的著名詩社,第一輯主推「臺灣瀛社詩學會」與「臺北市天籟吟社」兩家百年詩社。從書中可觀察每家詩社的創立緣由、沿革組織、重要成員、變遷突破,屬於詩社體制上的發展脈絡;又可探查各詩社的教學內涵、歷來活動紀錄、刊物出版品介紹、重要活動紀實等,詳細載錄詩社發展的多元面向;亦透過不同幹部、社員的現身說法、個人參與心得等,瞭解實際的運作狀況,由中能看見臺灣民間組織對中華傳統詩學付出的努力。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談文學(再版)

朱光潛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12/01 出版

這本書是作者學習文學的甘苦談,陸續寫成於抗戰的最後幾年。有的文章可以視為入門導讀,有的文章牽涉到文學理論;不過,「切實」二字,則是作者努力的目標。愛好文學的讀者,值得您仔細閱讀。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墨武學金庸(全)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3/11/20 出版

※何謂「金庸武學」?金庸被稱為一代武俠小說宗師,你知道金庸武學的奧秘在哪裡?金庸寫武功的不二法門是什麼?金氏武學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點或招術又是什麼? ※天下武學無所不包,據說金庸除了「太極拳經」之外,其他的武功都少涉及,他本人對「百花錯拳」及「九陰真經」等等,也是只會說而不會練,然而,他筆下的武俠小說中,卻充滿了許多令人驚艷與稱奇的武功,他的靈感究竟是從何而來的?這些武功除了表面花俏唬人之外,其真實包含的深意又是什麼? ※江湖世界,不只善與惡的對壘;武林至尊,更非正與邪的較量!金庸的武俠小說看似寫武,卻是處處寫人、處處寫情。書中招式皆是武功的藝術,亦是藝術的武功!陳墨從武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評論金庸武學,讀者則可從刀光劍影的故事背後找出真實人生的投影! 探索金庸武學奧秘& 點評武學金庸經典 鴛鴦刀劍情趣深& 別後黯然掌銷魂 絕頂功夫如常形& 太極無招信如神 大俠來過招,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武功拼鬥場 有形到無形,一次次奇妙無比的武功音樂會 鑽研奇人高手& 洞悉武學精神 有形堪比無形& 無招更勝有招 道可道,非常道,不只看熱鬧更可看門道,金庸小說除了重視俠的形象塑造,對武功及技擊的描寫更堪稱藝術,不落俗套,新招迭出,且境界深遠。不僅新,而且奇,而且美,而且趣。表面上匪夷所思,本質上又入情入理。雖技擊小道,亦寫出了大千世界,別有洞天。這就是「金庸的武學」。    市面上研究和評論金庸其人和金庸小說的「金學」圖書為數不少,但真正得到金庸本人認可的卻並不多,陳墨被譽為內地「金學研究第一人」,他從武學、情愛、人論、藝術、文化、形象等多個角度切入分析、品評金庸作品,本書即從「武功與藝術」、「武功與學術」和「學藝與成才」三個層面對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技擊進行分析點評,讓人們更加深入瞭解金庸小說的奧妙之處及豐富的武學內涵。 【關於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本書看點】 ◎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中所寫的獨門功夫是哪一招? ◎什麼拳法直接打破三觀,竟是越錯越對? ◎「唐詩劍法」竟然變成「躺屍劍法」,這是怎麼一回事? ◎「黯然銷魂掌」可謂武俠小說藝術境界爐火純青的具體表現? ◎鴛鴦刀配鴛鴦偶,「夫妻刀法」限定夫妻才能使用? ◎讓陳家洛的武功真正進入超一流高手境界的是什麼掌? ※【本書金句】 ◎梁羽生是正統的俠派,他對武俠小說的創作要求是「寧可無武,不可無俠」,可以稱之為理想派與正統派。相比之下,古龍則是現實派和現代派,他對武的態度是「武功不是給人看的,是殺人的」,所以他經常不寫具體的武功招式。 ◎金庸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的氣度恢宏、境界深遠,也表現在他對細微末節亦是一絲不苟。 ◎金庸的武功常常寫得很實在,但卻絕不呆板、更不落套,而是新招迭出。粗粗統計一下,金庸所寫的武功套路在千數以上。 ◎金庸的武功奇招甚多,神乎其技,將前人的內功、外功、輕功、暗器等等無不加以擴張變革。以至於寫內功可以有「九陽真經」使人如金剛不壞之軀,寫外功則有「唐詩劍法」;寫輕功有「凌波微步」,寫暗器則不僅有飛刀、石子,而且有棋子、銅錢、金針、冰片,不僅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可以後發先至、回龍轉彎、天女散花……金庸寫兵刃也絕不止於「十八般兵器」而是奇門兵刃層出不窮。 ◎金庸的精妙,在於無論須彌之大、芥子之微,都同等用心盡力。金庸的精妙,在於他胸羅萬象,從而納須彌於芥子之中。因此,雖武功末技,也寫得大道在焉;雖技擊小道,亦寫出了大千世界,別有洞天。 ◎金庸「武學」,我們應把它當成文學、哲學、人才學來讀。具體即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其一,金庸的武功、技擊,是「借武而立藝」。其二,「借武而言學」。其三,「借武以傳道」。 ◎金庸寫武別出心裁、隨手配合的要訣時,說到「配合人物性格」這一點。是金氏武學的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點或招術之一。 ◎「百花錯拳」為金庸一派武學及其文學藝術化開了先河。而且為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創造了基準的藝術境界。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是誰在說故事?當代台灣歷史小說的性別與族舅

林芳玫  著
天空數位 出版
2023/11/15 出版

台灣歷經重層殖民史,經由西班牙、荷蘭、日本殖民,當代台灣歷史小說企圖經由跨文化角度重新審視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互動關係。本書從分析不同作家的敘事技巧,探討歷史小說中的性別與族群關係,並分析歷史小說如何成為建構與解構國族認同的論述場域。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善書、經卷與文獻(9)

范純武  著
博揚文化 出版
2023/11/15 出版

本刊是全世界關心中文善書、經卷與宗教文獻的學者所辦的。 &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與關心此領域的專家交流,也提供年輕研究者,發表機會!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小說史略

香港中和 出版
2023/11/14 出版

《中國小說史略》是魯迅開中國小說史研究先河的偉大著作,全書共二十八篇,從遠古神話傳說到清末民間小說,系統性地論說中國小說的醞釀、產生、發展和變遷歷程,評述歷代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品析各類小說思想藝術特色。引證豐富翔實、論斷嚴謹精當,備受學界推崇— & 蔡元培: 《中國小說史略》、《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輕視小說之習慣。 & 胡適: 這是一部開山的創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斷制也甚謹嚴。 & 郭沫若: 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 & 鄭振鐸: 近二十年來,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人很多,但像魯迅那樣氣吞全牛,一舉而奠定了研究的總方向,有了那麼偉大而正確的指示的,還不曾有過第二人。 & 本書初版於1923年,不僅是拓荒的工作,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局面;而且是權威的成就,建立了中國小說的體系。後經數次修訂、補充和完善,流傳百年,至今仍深刻影響無數後學。 & 推廣重點 & ●魯迅經典 開中國小說史研究先河的偉大著作 & ●流傳百年 作為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影響至今 & ●名家導讀 著名學者郭豫適深入解讀細緻品評 & 編輯推薦 & 1. 魯迅在文學研究領域的一部學術專著,為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建立了中國小說的體系; 2. 勇於開拓的首創精神、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可貴的研究成果,對後世文學研究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3. 精編精校,附郭豫適教授精彩導讀和李夢生教授整理的《引用小說數目簡介》,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 &

9 特價4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返開端:新時期文學的「群眾性」(1977-1984)

石岸書  著
人間 出版
2023/11/13 出版

如今,改革中國已處在歷史的又一個轉折路口。此時,重新理解我們今天的歷史處境的必要方式之一,或許就是重返改革的開端之處。1980年代就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開端。然而,1980年代同時也是終結。從整體上來說,它是被稱為「革命世紀」的「短20世紀」之尾聲,其次,它也是毛澤東時代的終結。――然而,1980年代又終究是改革的開端,它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新的探索,沒有這一新的探索,就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中國道路」。這就是1980年代的複雜性。它是終結,也是開端,暮氣沉沉而又朝氣蓬勃。就此而言,重返1980年代,既是重返終結,也是重返開端。但更是重返開端。從1980年代的「新時期文學」入手,或許是理解這一開端的恰切的方式。不僅因為中國現代文學自五四以來就是「感時憂國」的,也不僅由於從左翼文學到社會主義文藝,從來都是「時代的風雨表」,從來都是「文藝服從於政治,這政治是指階級的政治、群眾的政治」,原因更在於,「新時期文學」本身就是1980年代創造開端的基本方式。&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粒地球,少用水草:新馬華語研究與文學評析

郭詩玲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11/01 出版

本書是新馬詩人、作家、水墨畫愛好者、出版人、編輯、導師、語言學與文學研究者郭詩玲的首部學術文集,主要收錄其在二○○八至二○二三年這十五年內在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學術研討會和學術書刊發表的論文與評析。全書含十五篇文章,包括總論〈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華語環境概貌:歷史與現狀〉,前七篇是關於新馬華語語音、詞彙、語法的研究成果,微觀探討量詞使用、詞彙語義、社會與語言的關係;後七篇則評析新馬的華文文學作品,體裁涵蓋詩、小說、散文,論及馬來西亞詩人呂育陶、小說家黎紫書、新加坡詩人賀爾、已故新馬作家魯白野和馬來西亞散文家鄺國祥的創作,以及馬來西亞學術編輯暨作家許通元主編的小說集。本書將為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及華文文學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知性的閱讀樂趣。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出口成章:人物設計×情節對白×詞藻修飾,老舍談文學創作的迷思與訓練技巧

老舍  著
複刻文化 出版
2023/11/01 出版

►人物的形象不應因故事簡短而打折扣,人是故事的主人 ►語言的創造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用普通的話使之重獲新生 ►用活的語言說明道理,是比死名詞的堆砌更多一些文藝性的 如何寫出有記憶點的文章,如何讓筆下人物栩栩如生? 從劇情發想到突破瓶頸,老舍的創作課程絕對不容錯過! ▎人物、語言及其他 許多資深演員都指出:「我們的表演是為角色服務的。」 人物才是真正的中心,任何的發展都應該圍繞著人物展開, 如果反過來讓角色去配合劇本,只會使人設崩壞、情節錯亂, 讀者/觀眾欣賞完一部作品,卻不知道剛剛看了什麼, 這樣的作品是非常失敗的,創作者應該要能賦予角色靈魂。 ►有些作品為什麼見物不見人呢?這原因在於作者。不少作者常常有一肚子故事,他急於把這些動人的故事寫出來,直到動筆的時候,才想到與事件有關的人物,於是,人物只好隨著事件走,而人物形象往往模糊、不完整、不夠鮮明。世界上的著名的作品大都是這樣:反映了這個時代人物的面貌,不是寫事件的過程,不是按事件的發展來寫人,而是讓事件為人物服務。 ▎語言與生活 語言的意義是什麼?歷來往往被部分「讀書人」所誤解。 一些自詡「精通」某外語的人,嘲笑那些並未那麼熟練的人, 殊不知語言的作用在於溝通,即便學會再多艱深的詞彙, 倘若少了一些生活經驗支撐,那也無法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語言脫離了生活就是死的。語言是生命與生活的聲音。老實不客氣地說,別以為我們知識分子的語言非常豐富。拿掉那些書本上的話和一些新名詞,我們的語言還剩下多少呢?難道有生活基礎的具體語言,經過提煉,不是好的文學語言嗎?難道文學語言應當越空洞抽象越好嗎?難道具體的語言不是有骨有肉的語言嗎?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多篇老舍談論文學創作的文章,包括小說、散文、劇本等等,並指出現代人的語文通病,以及作家應具備的基本素養,見解獨到而不受時代限制,至今仍然十分受用,不論是初次嘗試寫作、或者是創作過程中遇到瓶頸的讀者,這本書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散淡書懷總關情

張素貞  著
釀出版 出版
2023/10/27 出版

作者閱讀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探掘其中曲折委婉的情事—— 隱地撰「年代五書」。本書談及:回首文學人美好的七○年代。 夢蝶詩中那一片瀰天漫地而令人心折骨驚的悲情,究竟為何而起? 逯耀東復現高華人物,歷史不沉默。 王鼎鈞小而美散文,見人所未見。向明讀詩自有定見。 此中有人:臺大眾多學者、文學名家,另有「瘦馬傳奇」。 梁實秋紀念會群賢畢集,多少妙事雋語。 韓秀書寫小生名伶,梅蘭芳與葉盛蘭相映襯比。 古華古風歌吟,黃春明新詩妙構,真個是「人生百態浮世繪」。 ——談詩,談文,談史,也談藝術。以細膩翔實之筆,再現人物風華,悠遊文學世界! 本書特色 ★談詩,談文,談史,也談藝術。以細膩翔實之筆,再現人物風華,悠遊文學世界。 &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學研究(文學雜論篇):要新、要方法、要價值!鄭振鐸對新時代文學的看法與研究建議

鄭振鐸  著
崧燁文化 出版
2023/10/18 出版

►許多人錯把鑑賞當研究,前者沒有嚴謹的考察觀照? ►充滿理想抱負的武俠小說,卻使社會變得烏煙瘴氣? ►為了挖人隱私而寫書,譴責小說家踐踏了作家尊嚴? & 當古典文學逐漸退場,現代文學正蓬勃發展, 文學家們應該做出改變,才能帶給國家真正的貢獻! & ◇古來中國無研究,只有鑑賞 自古以來中國的文論皆以印象批評、瑣碎品鑑為主,都只能算是鑑賞而非真正的研究。隨著西方的文學與科學方法傳入,為文學的研究注入活力與新的可能,是時候走出窠臼,真正有系統地看見中國文學之美了! & ◇精簡非絕對,繁複亦有道 傳統中國總是追求「以簡馭繁」,精簡似乎變成佳文指標,隨著舊時代的過去,新時代的文字不必要跟隨古文的成規,洋洋灑灑,正是文字生命力的展現! & ◇譴責小說,最該譴責的是作者 晚清以來大量的譴責小說被視為控訴政府與社會的重要聲音,鄭振鐸卻提出新觀點,小說討論的應該是人類共同的永恆價值,譴責小說只是透過寫人家事以滿足中國人偷窺閒談的冷血心態,最應該譴責的,就是作者! & ◇武俠小說,社會首先要根除的毒瘤 回顧清末敗亡的慘痛經驗,義和團號稱可以施展武功神術影響民眾甚鉅,最終引發八國聯軍的慘案,親手將中國送上肢解臺,被瓜分得體無完膚。不遠的歷史,卻已經被民眾遺忘,大量的武俠小說變成人們「精神勝利法」的出口,更毒害小學生的身心,時聞離家求道者。一個義和團一場聯軍喚不醒中國人民,鄭振鐸以文吶喊,對千千萬萬個新興「義和團」發出警告。 & 本書特色 & 本書為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系列之一,除了古典文學,同樣關注現代文學的發展與變革。作者對於近代作家及其作品,既有褒獎,亦不避批評,旨在建構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研究路徑與分析視角。同時收錄對林紓(林琴南)、梁啟超的人物專論,從生平、作品至後世影響,無一不包,客觀且詳實,實為近現代文學研究不可不參考之書。 &

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25)

本論叢成立的目的,是提供歷史、人文、藝術教學或研究者展現思考的園地:一個奠基於學術方式,胡思亂想的刊物。 我們深信教學就是面對學生的思考,既然有思考,就有想法,只要再配上根據與參考他人相關成果的雙翼,就是合格的研究。 衷心歡迎以教學為主體的老師,敞開胸懷,邁出最後一步,提供你/您的思考結晶,豐富本刊內容,進而超越心中的憂慮,釋放人文、藝術的魅力。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言話藝

劉三變  著
小雅文創 出版
2023/10/12 出版

以文字美學觀點,散文敘述筆法讓讀者閱讀起來輕鬆愉悅,藉以瞭解中西方各種文字美感的不同呈現。於此集結作者多年來對文學、藝術、音樂、哲學的美感經驗,以美學角度而抒寫的詩評散文集。 & 本書共分四輯,從輯一【小詩品嚐】單篇的對詩的語言、意象、趣味、作深刻的分析,到輯二【詩的語言劍術】對名家及一些被詩壇疏忽的重要優秀詩人的詩作,以中西文學、藝術美學訴說文字美感的各種表現;並舉例這些優秀詩人一流的詩句及詩篇。另有輯三【詩言亂語】作者睿智思維的詩想札記及美學觀;以及輯四【藝術評論】對繪畫、藝術作淺顯易懂精彩的欣賞描繪。另外書前附有作者與詩人、畫家平常互動珍貴難得的照片。 & 本書特色 & ●一本在詩林散步欣賞文字美景的詩評散文集。 ●一本讓你更懂得欣賞詩與藝術,誘拐你創作欲望的文集。 ●一些經典的詩集已絕版,在這裡你可看到不容易看到的一流詩句。 ●一本對於文學、藝術、設計…各領域的創作者有所啟發與共鳴的一本書。 ●一本能增加文字美感經驗,讓自己的創作更精彩,更多樣的評論集。 ●一本適合國文老師現代詩教學的最佳課外讀物。 &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屏東文學史

萬卷樓 出版
2023/10/01 出版

《屏東文學史》的編纂立基於「越在地、越國際」理念,致力發展在地全球化新視域,進而形塑屏東在地與臺灣場域的文學互動知識體系。本書內容包括「屏東文學研究綜論」、「清領至日治時期的屏東古典文學」、「日治時期迄今的屏東現代文學」、「屏東的原住民族文學」、「屏東的民間文學」、「屏東的客家現代文學」、「屏東的兒童文學」、「屏東文學中的地景書寫」、「屏東文學中的歷史書寫」和「屏東文學的展望」等十章,並附有「屏東文學史大事年表」,呈現清領迄今屏東文學的發展脈絡與多元豐富特色。屏東書寫讓我們重新看清這個臺灣版圖中最南端的重要場域,不論庶民生活或歷史記憶,都聯結成文字的互文網絡。屏東是臺灣文學最南端的新天地,充滿活力,作家們以其作品見證屏東歷史的演化更替,而屏東書寫也逐漸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及發揚,成為永恒的文化資產。

9 特價6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伏羲的字典

汪開慶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10/01 出版

本書從字形出發,以「科學考古」為主軸,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力求找到華夏文明的源頭。全書分上、下二部,上部自科學時間入手,由「百姓日用而不知」切入,解讀與時間相關的甲骨文及金文字形字義,得出「漢字起源於天文學,起源於科學時間的原理和方法」的結論;下部利用「漢字起源於天文學」的結論,對現有考古發現的著名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進行案例分析,提出個人精要且獨到的見解。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香港紅學芷蘭集

張惠  著
初文 出版
2023/09/29 出版

這本《香港紅學芷蘭集》終於付梓了,回首來路,感慨萬千。本書的書名是由香港紅學研究大家梅節先生所題,書法真是飛揚靈動,骨秀神清,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很難想像這是出自於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先生之手。讓我看著都有點兒小小嫉妒了,因為我覺得梅先生這次題寫的書名,比前些年給我的書《海外紅學與近代譯學》題的書名,筆力更勝一籌。不過我也完全理解。因為我的書,作者只有我一個;而這本《香港紅學芷蘭集》,作者是我的學生們,有二三十個呢,老先生看著小傢伙們當然開心了。他們是初起之苗,老先生當然要分外栽培,所以書名也題寫得格外用心。老先生還囑咐我,這個可算是初集,將來還希望二集,三集依次辦下去,但願借老先生吉言,將這一點兒向學之心,薪火相傳下去。 ——張惠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彷彿與共在:科幻、旁若、酷兒的文學與文化政治

洪凌  著
蓋亞文化 出版
2023/09/27 出版

科幻研究/酷兒視角/旁若文學分析洪凌幻異文學研究選集台灣第一本深究「非寫實、跨物種、反線性未來主義」的幻異文學專書。丁乃非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白瑞梅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林純德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許甄倚 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楊乃女 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廖勇超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一致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本書內容|《彷彿與共在》將科幻研究、酷兒視角、旁若文學分析的三重叩問治爐於一體,是台灣第一本結合上述理論,深究「非寫實、跨物種、反線性未來主義」的幻異文學專書。&本書收錄作者近二十年來深耕這些領域的論文篇章,以幻設、情色、黝暗恐怖為論證主軸。從勒瑰恩《黑暗的左手》帶出常態性別編碼的侷促,以「過時的」皮繩愉虐(BDSM)系列拉出情色幻想對生命政治之無比重要性,以「罔兩」知識論深入探討「異世界」(Otherworldly)的科技幻想創作譜系——包括從1970年代至今的新浪潮(New Wave)、賽薄叛客(Cyberpunk)、後人類(Post Human)乃至克系觸肢等怪物書寫理論,構築形影之外的旁若世界-宇宙。&《彷彿與共在》會讓熱愛上述類型文學的讀者欲罷不能,亦是研究相關領域者的必備著作。褪去秩序管控的正典san值,此書與讀者一起潛入實證主義難以窺見的智識,領略黑色星辰惘惘浮現、怪奇複數血月蒞臨卡扣薩(Carcosa)的戰慄快感。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群書治要》與貞觀精神

張瑞麟  著
元華文創 出版
2023/09/25 出版

在保存古代珍貴文獻的價值之外,實際上《群書治要》具有屬於自身更加精彩的思想內容與映照的時代精神。魏徵等人採用「以編代作」的方式,一方面承繼了文化傳統,一方面又賦予了時代新意。 本書五個篇章,憑藉《貞觀政要》,以「文脈」結合「語境」的解讀方式,剖析《群書治要》的思想內涵,不僅得以契會魏徵的治政理念,亦能深入掌握貞觀的時代精神。此外,以〈看見《群書治要》〉一文代序,綜述《群書治要》的研究方法與開展方向。 本書特色 透過《貞觀政要》, 契會魏徵的治政理念, 掌握貞觀的時代精神, 看見屬於《群書治要》自身的精彩。 &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陳墨形象金庸(全)

陳墨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3/09/20 出版

※深入討論五十二個人物真實性格及內心,詳細解說金庸十五部小說其用心及意義,突破武俠小說局限,側寫各色人性百態。 ※剖析金庸人物形象,解讀眾生印象金庸!金庸小說廣泛流傳且經久不衰的最大原因,即是因為作者突破了通常武俠小說的局限,在自己的小說創作中書寫人性、體驗人生,並努力塑造各種階層個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每個角色皆各具鮮活的特色,值得一一探索! ※誰是真好人,誰又是濫好人?表面正派實則徹底黑化的是?人設崩壞最具爭議性的是誰?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姓名及其代表武功招式其實皆有深意,你知道他們的形象究竟藏了什麼玄機? ※本書與其他金庸評論著作不同之處:1注重實際,專談具體人物。2不分類別(善人與惡人、異人與常人、男人與女人……等)專注於個別人物的性格與人生。3講述方式不同,以「談」為主,更加具體,談出新意。 ※陳墨鑽研武俠小說多年,可謂金學研究第一人,更得到金庸本人親自認可!他對金庸小說及各個人物角色的見解分析鞭辟入裡,金迷不可錯過! 審視眾生之相& 分析人物心理 評說人生因果& 認識角色性格 楊過黯然最銷魂& 丁春秋自撰春秋 石破天石破天驚& 令狐冲笑傲江湖 慧眼識英雄,看懂金庸小說人物 會演勝群雄,透析人心本性善惡 從多方角度切入金庸小說 由不同面向品評人物形象 新手入門金庸小說必看 書迷重溫金庸小說必讀 深入討論五十二個人物真實性格及內心 詳細解說金庸十五部小說其用心及意義 突破武俠小說局限& 側寫各色人性百態 「也有人未經我授權而自行點評,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之外,其餘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金庸 金庸小說與其他武俠小說最大不同之處,也是吸引讀者再三閱讀、流連忘返的一點,即是金庸小說中的人物皆是形象分明,各具特色,有血有肉,不但與世俗之人一樣愛恨分明,亦有七情六慾的人性弱點,彷彿這些人物在我們身邊隨手就有可影射的對象,而非距離遙不可及的聖人般的存在,因之作者選擇自己較感興趣的五十二位人物作為分析談論的對象,對其性格的描寫與心理的刻畫用全新的角度加以詮釋,條分縷析,洞見迭出,使得一個個金庸小說人物鮮活而立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關於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本書看點】 ◎段延慶公然打著「天下第一大惡人」的旗號,讓人畏之避之厭之恨之,實際上,他卻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羊? ◎陳家洛對外是天下敬仰的總舵主、大英雄;其實他的內心深處卻比常人更加自卑而且脆弱? ◎緣分是個說不清的東西,岳靈珊為什麼會對林平之這傢伙愛到死不悔改? ◎《俠客行》不僅僅是一段武俠傳奇故事,同時也是一種人生世界的寓言? ◎《鹿鼎記》中潑皮無賴形象的代表人物韋小寶,竟是作者有意將之作為康熙英明偉大形象的反襯? ◎金庸筆下第一位因片面的鍾情而導致心理變態和精神瘋狂的女主角,也是後來一系列「情魔」形象的女祖宗的是何人?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為何是金庸武俠世界中最突出、最崇高、最正宗的光輝典範? ◎《射鵰英雄傳》裡聰明無比而又頑皮無雙的人間精靈黃蓉,為何到了續書《神鵰俠侶》中,性格竟然大變,不再討喜? ◎東邪黃藥師可以說是聰明絕頂的天下第一奇才,為什麼在武功方面卻不能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人? ◎如果說郭靖的形象是武俠世界的正宗典範,那麼楊過的形象則是一個明顯的另類? ◎在絕情谷寧靜平和的生活表象背後,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公孫止溫文爾雅的畫皮之下,竟隱藏著一顆自私懦弱又凶狠毒辣的心? ◎張無忌的江湖人生,是從面對謊言開始,而以上當受騙告終?他的經歷,與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大師伏爾泰的名作《老實人》中的主人公亦可作比對? ◎《書劍恩仇錄》中寫得最為成功或最有深度的人物形象竟不是陳家洛? &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遊記》、胡適與魯迅散論

王見川  著
博揚文化 出版
2023/09/15 出版

本書「西遊記研究」二部曲《《西遊記》、胡適與魯迅散論》有三個特點:一是據常見史料,談論、分析《西遊記》、胡適與魯迅的相關課題,得出新意。二是從細節思考、考證《西遊記》與胡適、魯迅的《西遊記》研究的優缺點等課題。三是反思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判定與論斷,並對一些史料,如《西游記》雜劇:《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作批判性考察,產生與眾不同的看法。總之,本書對《西遊記》、胡適與魯迅研究的深入,有相當的助益!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梅家玲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3/09/12 出版

王德威:「海峽中線」,就是文學! & 什麼力量,促成文學渡海之後的臺灣轉向?產生怎樣的轉化與創新? 如何超越政治,回歸文學,重新思考、評價跨越海峽中線的「從中國到臺灣」之路? 民族國家意識與語文新變、現代大學的學科建制、知識生產與學院人的文化志業、從中國到臺灣的文學創變 從「海峽中線」到「文學渡海」,在想像與實存、修辭與政治、拓撲與疆域間 海峽中線既劃分又連接兩端,出虛入實──就是一種「文學」 一頁頁的中國蛻變為臺灣文學的歷程,正是文學的海峽中線「這一邊」的故事 「海峽中線」成為區隔兩岸文學的無形分界。 & 「海峽中線」向來是軍事與政治用語,又名「臺海中線」或「海峽中心線」。它是一條位於臺灣海峽中央、呈東北─西南走向的虛擬界限,雖然設定者與設定時間迄今並無定論,但一般被視為國共內戰的副產品,並在一九四九年國府播遷,兩岸分立之後,發揮了規範雙方活動界閾、避免軍事衝突的作用。 & 中線是一個象徵符號,甚至隱喻,演繹二十世紀中期一段波詭雲譎的政治敘事。中線雖為虛構,但落實其「存在」的軍事角力和外交運作卻無時或已。跨越與否的凶險和結果成為不斷揣測、協商的前提。不能否認的是,「中線」在維護臺海和平的同時,卻也劃分壁壘,形成隔絕的藩籬。它雖因應軍事與政治需要而生,所牽動的層面,所帶來的影響,則是無所不在。無論是國際間的合縱連橫,兩岸間的各行其是,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是教育還是文化,莫不因為這一無形界限而發生動盪變化。文學想像的因革遷變,更是不在話下。對於臺灣文學而言,從反共懷鄉文學的頻頻回望大陸,到解嚴之後的在地創化,直面臺灣,半個多世紀的歷程,所隱含的,亦是與那想像中的「海峽中線」的不斷對話。 &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思考臺灣自戰後以來從「中國化」到「本土化」的過程。所謂海峽中線起自軍事部署,但更可以是關於作為政治的「文學」隱喻。作者梅家玲關心的不只是中線如何分隔敵我的方式,而是中線如何導致──甚至投射──逾越與跨越的威脅,以及種種協商。在這層意義上,文學想像其實是政治判斷,面對危機,賦予無限可能。 & 本書以二十世紀中期以降為背景,探討現代中國文學在臺灣靈根自植的一頁。作者不僅視海峽中線為軍事座標,標明世紀中期兩岸分立的事實,也視其為一種感覺結構,投射國家危機或轉機的臨界點。本書也點出「文學的海峽中線」其實變動不拘。因應時代政治氛圍,它可以是反共的,也可以是反中的;可以是延續古典、一以貫之的,也可以是落地生根、自成一統的;可以是寫實主義的,也可以是現代主義的,可以是歷史的先入為主,也可以是歷史的後見之明。本書另一個重點是,既然文學的海峽中線未必總一清二楚;文學生產與詮釋也未必總如應斯響。臺灣鄉土文學標榜的模擬式寫實難道沒有大陸鄉土文學的影子?現代主義到底是去政治化還是再政治化的美學實驗?反共文學的八股何以與共產文學八股似曾相識?文學史是文學對國族歷史的複寫,是文學脫離或陷入「國家」束縛的記錄,還是作家各行其是的見證?本書透過文學史書寫、國、語、文辯證,國文教科書編纂、文學期刊的推出,還有大學(尤其是文學系所)作為教育機構,對以上各種觀察做出回應。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以黃得時《臺灣文學史》與臺靜農《中國文學史》對讀,探討動盪時代中,原本分處於兩岸的學院人是如何藉由文學史書寫,寓託其「史識」與「詩心」,並以「超越泰納」之姿,突破歐西「國家文學史」的框架,成就兩種不同的文學史書寫典型。第二章〈世變中的國‧語‧文〉,旨在探討世局動盪之際,「語」與「文」如何因為「國」的因素介入,成為民族主義、文化想像、意識形態與國家政策往來交鋒的輻輳點。第三章〈大學與文學〉著眼於夏濟安《文學雜誌》的「學院」特質,關注其中「教育空間」與「文化場域」的互涉,凸顯它作為臺灣「學院派文學雜誌」的獨立性格與開創性意義。第四章〈「現代」是怎樣煉成的〉雖然以《現代文學》為重心,卻是擴而大之。它以當年該刊作者群對於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譯介、取法與改寫為觀察起點,再由「故事新編」面向切入,經由若干代表性文本,探勘臺灣的現代主義小說家們,是如何挪用並轉化中西文學的傳統資源,以成就具有本土性格的文學書寫;而不同的作者們,又是如何以「現代」的關懷與「傳統」對話,各自形構出嶄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第五章〈《中外文學》與中國/臺灣文學研究〉聚焦於此,所擬探討的,即是該刊如何以其「學院」的教育機制與學院人在「知識生產」方面的優勢,深化臺灣的文學評論與研究,從而促成臺灣文學研究的「學院化」。第六章〈近四十年來臺灣的近現代文學研究〉一章試圖指出:近四十年來近現代文學研究向來是中國學界研究的顯學,相對地在臺灣的發展,卻是一脈曲折的歷程。緣於與政治現實的相關性,該領域早年在政策壓抑下隱而未顯,僅能於學院之外遊走徘徊;直到一九八○年代前後,才得以在文化界與學術界的合作下逐漸成形,此後蓬勃發展,開啟許多國際間的跨域連結。在由隱而顯「逐漸」成形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具特色的研究動向。它與前五章,正是分從不同側面,共同勾勒出「文學渡海」之後的轉折與創變。 &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蕭輝楷文學評論集

蕭輝楷  著
初文 出版
2023/09/08 出版

本文學評論集內容豐富、故事多樣化,主要品評中國近代著名文學作品、作家,更進一步作文章分析。文章內容精彩生動有趣、扣人心弦。 內容包括許地山的《春桃》、徐訏的《江湖行》、沈從文的《蕭蕭》、冰心的《超人》、老舍的《微神》……等等,涵蓋小說、敘事文及散文的評論,是蕭輝楷教授多年來對中國文學作品的體會和心得。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松陽文集(八):松陽詩集(二 &三)

松陽鎮杰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3/09/01 出版

本書為松陽文集﹙第八集﹚與松陽詩集(第二集、第三集),蒐羅一百二十首詩詞。作者晚年退隱茅廬,聽歌、讀書、寫作度日,自得其樂之餘,隨手記下個人感想、感慨、感言、感觸、感嘆、感悟、感懷,并且抒寫為詩自娛,編為詩集。詩句就,樂快活忘煩惱。盡疏狂,得償生平潦倒。看江山,問老天不言道。讀古詩,做個賞心村老。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求是堂文集

萬卷樓 出版
2023/09/01 出版

胡承珙是嘉道時代著名的經學家,有《小爾雅義證》、《儀禮古今文疏義》與《毛詩後箋》等專著行世,深受學界推重,而其《求是堂文集》之學術價值亦不遑多讓。近人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對此書評價頗高,稱其所論「識議通達,足以興起人」。《求是堂文集》除收錄胡承珙研經治學的文章以及與時人商榷論考的書信之外,尚有不少為他人作序之文章及碑傳雜記。又有駢體文兩卷,收錄賦作四篇和以駢文寫成的書信、贈序、壽序、祭文及其他體裁的文章。卷首則收錄胡承珙任職御史、給事中時所上之奏疏。由此可見《求是堂文集》確是研究胡承珙任官、治學與為文的基本材料,從中不但呈現出嘉道學術發展的動態,也可為其時士林交遊與論學實況提供第一手資料。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江戶杜律注本三種

黃自鴻  著
新文豐 出版
2023/09/01 出版

自從邵傅《杜律集解》於江戶初期在日出版,杜甫詩大盛於時,江戶時代杜律注本三種,即宇都宮遯庵《鼇頭增廣杜律集解》六卷、大典顯常《杜律發揮》三卷及津阪東陽《杜律詳解》三卷,都與《杜律集解》關係密切。這三部著作受到注意,也有日本學者就《杜律詳解》進行日譯,卻未見現代點校本面世。有鑑於此,本書整理上述三部著作,並據此為中心,探討日本杜詩研究的特點和讀解策略。

95 特價23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柑仔瀨志(上)

賴桂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09/01 出版

柑仔瀨是新北市瑞芳區的前身,一個小地方反映出大時代的故事,柑仔瀨的故事正是時代的縮影。清朝時柑仔瀨蠻荒開墾,直到砂金、煤礦的出現而形成聚落。因為滿清割臺而有日軍以武力取臺灣之舉,在日軍從澳底登陸後,一路只是零星的遊擊戰,真正雙邊官方激戰就是瑞芳之役,在柑仔瀨開打,兵民合力抗日,是柑仔瀨的驕傲。在異族統治之下,百姓的命運任人擺布,瑞芳事件,令人為柑仔瀨而哭,海南島悲歌,聞者會為柑仔瀨一掬同情之淚。從清朝到中華民國到臺灣初期,閩粵械門,閩粵水火不容,時下婚姻由父母作主,一座傾杞的石頭屋,正述說著柑仔瀨一對青年男女,無法落地生根的愛情故事。柑仔瀨的民間文學充滿智慧,逗趣的拆字訣,電腦造字,值得細細品味。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晚清海外旅行書寫的異國形象

陳室如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09/01 出版

本書以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研究方法切入,探討晚淸海外遊記與詩、小說所呈現的異國形象。藉由同一國度不同旅人、不同文體的作品參照,涵蓋歐美、南洋、日本……等地,從城市特色、地景意涵、文化風俗、博物館等多重層面,揭示晚淸旅行書寫中豐富多元的異國形象。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北宋筆記之小說手法與文化面向

趙修霈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09/01 出版

本書以北宋筆記為研究對象,通過逐一細讀文本,揀選特別受到北宋文人關注的人物、故事,並對類似故實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其間的同異與衍變。前三章討論筆記中「敷衍故實」、「指事陳情」小說手法的具體運用:「編造詩文傳敘之本事」,剖析文學故實的再造;「編創前代政治家舊事」及「編撰當時文人之事實」,則展現北宋文人的觀點立場。後兩章分別聚焦於「陶穀形象之轉變」,「蘇軾、王安石形象之形成」,揭示當時文人寄寓於筆記載錄形式、平實敘事下的評價看法。本書除了釐清不少文學上的爭論、辨析因北宋筆記而產生的謬誤,通過小說手法之展現,亦顯示北宋筆記推崇讀書博學、標榜「理趣」的文化基調;經由陶穀/蘇軾、蘇軾/王安石之對比,展現北宋重視器識操守之文化面向。結合過去所研究的北宋傳奇,更進一步說明筆記之「敷衍故實」、「指事陳情」或傳奇之「深覆典雅」,無不展現北宋文人擅長於將用意寄託包裝在故實或文字之中,讀書博學不出以張揚炫耀,深自曲隱,呈現出「自造平淡」的內涵與文化。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5/2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