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安政竹雕藝術薪傳展
本市竹塹藝術家薪火相傳展第63檔,很榮幸邀請知名竹雕藝術家彭安政老師參與展出。彭老師出生於1943年,是新竹縣芎林鄉人,畢業於省立新竹師專,在國小從事教職,服務教育界共27年,培育人才無數。在個人書畫基礎上,彭老師鑽研篆刻,又融合竹雕與書法,僅靠興趣與堅持,無師自通並於退休後,全心致力竹雕創作。本檔薪傳展專輯共蒐羅彭老師近百件作品,分為荷花、人物、蔬果、經文、對聯及自然形態等六大系列,作品栩栩如生且饒富趣味。
山谷長歌:吧哖事件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 [軟精裝]
100年前發生在臺南市的?吧哖事件,在台灣歷史上有其重要定位,在當時許多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痕。尤其在左鎮、南化、玉井、楠西以及高雄甲仙一帶,許多人被殺、被判刑,其家屬及其他倖存者顛沛流離,在悲痛中艱困求生,產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廣泛參酌文獻,實際走訪田野,挖掘出一則則?吧哖事件參與者及其後代與相關人物的故事,寫成《山谷長歌—?吧哖事件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
書應本生:方嚴書法詩歌創作展
方嚴在書法創作上取義於鄧石如「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參酌元明書家形體的解構與重組,期使妍中有醜態,醜裡有妍姿,醜妍互表,虛實共生,疏密顯致;以敧側顯姿態,以平正表閑雅。 概念上,從真書、隸書、篆書建構,藉行草解構。點畫處處求生而不苟且,行筆時時保留餘地,常不令一眼看盡。當前書風:在二王、孫虔禮基礎上,參入懷素、祝枝山、八大山人、趙之謙;楷書融晉唐墓誌於一爐,隸書帶行入漢簡,篆寫金文。以書法寫詩歌,筆可以歌,墨可以舞;從書法入道,書法之用始大。
戲曲表演藝術之內涵與演進
本書旨在探討「戲曲之表演藝術」,分析戲曲之藝術本質與演員之藝術修為。完美之戲曲表演藝術家,既要得之於人又要得之於天,乃能「色藝雙全」、「形神合一」而成為不世出之典範。
高原與海洋的對話: 蒙藏委員會蒐藏臺灣美術教師畫冊
蒙藏委員會為推廣多元文化,促進全國民眾認識蒙藏文化,將蒐藏之臺灣28位美術教師所繪74幅之蒙古、西藏及臺灣風情畫作集結成冊予以出版,期使更多民眾認識及瞭解蒙藏與臺灣間之深厚連結,產生多面向的文化互動。
2015臺南藝術家接力展(16)老巷‧古厝巷‧今色~楊永本繪畫之美70創作展
以大臺南地區各景點、古厝為取材重點,古厝、小巷最有楊永本老師的個人風格 追求真實美,色面營造出物體的量感,畫作構圖以點線面處 理,作品都以非具象呈現。
金銀光彩 三田村有純的漆藝世界
漆藝是利用天然素材「漆」來創作作品。 三田村家族歷代皆從事蒔繪創作,其家中的每一位皆是從兒時就涉入漆藝的製作,看著樹液從漆樹上被取下來;20歲之後,三田村有純正式向父親及祖父學習漆藝,至今已過了四十年載。 三田村有純為日本漆藝界的大師,仍每日不停歇地創作,雕木、重複的塗漆,持續不懈地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在此次「金銀光彩」的書籍中,藝術家將展示過去的作品,及今年度的全新創作。
台灣戲劇館25周年慶~歌仔戲《白雪與魔鏡》[DVD]
台灣戲劇館為慶祝25歲生日,所屬台灣戲劇館歌仔戲傳習班特取材西方經典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新編歌仔戲《白雪與魔鏡》呈獻,這是一齣結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創新的歌仔戲作品,將在104年4月18日19:30及4月19日14:30於宜蘭演藝廳首演,歡迎愛護臺灣歌仔戲的鄉親朋友們,免費索票入場欣賞。《白雪與魔鏡》劇情簡介:愛美的王后天天到?春樓閣,從魔鏡答話中享受「當今第一美人」的快樂,一日魔鏡告知「當今第一美人」已換成長大的白雪公主時,妒火中燒,遂派人前去殺害。奉令殺人的歐陽漢見弱小女子不忍殺之,白雪公主逃過一劫,後被七小人所收留。惡后從魔鏡口中得知白雪還活著,於是同太監秦福佯裝乞丐,並帶著毒仙桃來毒害白雪,此時被魔鏡圈禁十年的王子破鏡而出,偕桂月宮女前來解救白雪公主,但公主已中毒昏死。為救白雪公主,王子與七小人前往魔女國討取解藥,與害人無數的魔女展開一番激戰……
聚落與文化景觀保存操作執行手冊 [軟精裝/修訂一版]
聚落及文化景觀是人類長久且持續生活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過程中,所營造出來的環境意象及群體共有公共財。二十世紀初期以來,國際保存憲章逐漸擴大文化資產之保存概念,聚落、文化景觀等場域性、群體性之文化資產類型,日益受到國際間保存專業領域的重視。《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指南》(1992年版)中正式出現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s)之概念;另於《西安宣言》、《魁北克宣言》分別提出「場域」及「場所精神」之保存概念,更清楚闡述了聚落、文化景觀保存之重要性。 順應國際趨勢,《文化資產保存法》於民國94年修法時,增列「聚落」與「文化景觀」兩項類別,各縣市政府亦陸續推動此兩類文化資產之普查及登錄作業。惟《文化資產保存法》94年修法前並無聚落及文化景觀之概念,以致聚落及文化景觀有傾向「古蹟化」的現象,而忽略其整體環境及景觀風貌。因為聚落、文化景觀的價值指認及保存,應強調人在於土地、空間、環境之關聯性。 為使各縣市文化主管機關、文化資產專業規劃團隊、所有權人及相關人員,了解聚落與文化景觀相關法規、維護原則、保存策略與實務操作模式,並在執行相關保存工作時有所依循,本局於101年委託雲林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編印《聚落及文化景觀保存操作執行手冊》,彙整國際經驗,提出各項相關保存計畫之工作架構、實質操作內容等。 為配合《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局部條文修法,本局針對法令規定及政策方向,再版增修本手冊之內容與版面;期望本手冊能持續提供文化資產界人士,作為永續保存及傳承發展聚落與文化景觀工作之重要參考。
大地行旅--水墨行者何木火畫集
何木火,字世懷,擅水墨創作,號「水墨行者」,其創作等身,致力水墨教育推廣不遺餘力,門下英才輩出。他喜以自然為師,深入群壑,沐浴山林,涉獵風雲,領略野趣,進一步繪出其千變萬化。更首創「龍擘皴」,以心靈為主,龍韻為體,龍行為境,意隨筆至,描繪心靈寄於山川縹渺。 藝術家潛心耕耘書畫,寄寓筆墨,寫意人生,彰顯農家哲學。在創作上,他集抽象、寫實於一體,筆墨純熟穩健,其畫如行龍穿雲,漫妙灑脫,氣韻生動,古拙勁拔,風格獨樹一幟;而意境深邃,耐人尋味,猶如無限禪意滋長其中;每見其畫,每現新意,不僅引人入勝,更另人洞然釋懷、豁然開明。 本次於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舉辦的「大地行旅」個展,展現東方水墨下的多種情懷,有澄淨雋逸、真趣灑脫;有禪意入畫、浪漫壯麗;有壯闊山水、鄉情描寫,自然山水的多姿樣貌,萬物靈動的飽滿生息,皆在大師筆下栩栩呈現,歡迎各位喜愛水墨藝術的朋友一同參與這場藝術饗宴。
陶居‧ 王龍德醉陶展
臺灣柴燒研究會發起人王龍德老師,運用複合媒材於陶藝創作中,作品獨樹一幟,透過熟稔的技法及慣用的表現方式來展現其藝意,以達到與觀者之間的互動及內在心靈之悸動。常年致力於推動陶藝文化,並於2013年獲大墩工藝師之殊榮。此次於大墩文化中心展出「陶居系列」作品,所探討的是陶藝品與人、生活及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如何相互影響而產生火花成就美的魅力與價值。
走在故事之上-遺址與營建工程專書
臺灣本是ㄧ座豐富文化和進步科交織的島嶼,本書名為《走在故事之上》,正意味著地表不論於公於私,挑戰起人類發展歷史的完整性。當遺址文化和理科工程的衝突發生時,該如何權衡輕重與溝通協調,以達兩全或雙贏的局面,正是本書希望探討的議題。
彰化縣兒童暨青少年詩畫創作比賽作品輯‧104年
為推展本縣兒童暨青少年文學與藝術創作風氣,鼓勵學生自由創作,促進文學藝術發展,將本次辦理「104年兒童暨青少年詩畫創作比賽」參賽得?之詩作暨畫作加以集結出版,以供各級學暨社會人士參閱。
傳家-新埔宗祠的故事 [精裝]
本書為兒童故事繪本,內容主要為新竹縣新埔地區各宗祠、家廟的故事,敘述前人辛勤開墾建造及各宗廟發展過程,此書能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讓學生認識新埔宗祠家廟之象徵意義及其建築之美。
高雄市市定古蹟瀰濃東門樓修復工程工作記錄報告書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劉金昌建築師事務所進行「高雄市市定古蹟瀰濃東門樓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詳實記錄本美濃區地標性文化資產修復過程,包括工程督導及施作過程、與居民溝通紀錄與各構造細部材料與工法,是完整古蹟修復文獻。
歐買尬-程代勒書法創作個展
程代勒是當代書畫及篆刻名家,除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之外,更持續於創作中尋求藝術新境界。以書法觀照現實生活,用藝術探究所立足的這塊土地,讓書寫的主題不再限於名家詩詞、或常見的舊篇陳句;而是以當代社會現象為書寫主題,如「滑世代」、「網路」,甚至是批判時事的「漂流木」、「氣爆」、「太陽花」等,嶄新的作法打破了傳統書畫的框架,更展現出藝術家的宏觀意圖--讓傳統書畫與現代社會對話、追求書畫藝術的突破性與當代性,甚至再進一步,試圖建立全新的書畫藝術形式,為當代水墨創作開創新局。
臺中文學史﹙上﹚ [軟精裝]
本書是臺中縣市合併之後全新出版的《臺中文學史》,企圖再造廿一世紀臺中「文化城」的新風貌;以「口傳、清領、日治、戰後迄今」四大階段,勾勒臺中文學的發展歷程。
臺中文學史﹙下﹚ [軟精裝]
本書是臺中縣市合併之後全新出版的《臺中文學史》,企圖再造廿一世紀臺中「文化城」的新風貌;鎖定「族群、女性、兒童文學、地景與在地書寫」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大道無形: 謝棟樑雕塑集: 心山水?混元?圓融?無相系列
本專輯收錄藝術家謝棟樑近期的心山水、無相和圓融系列為主,加上以前抽象及山水系列的代表作共四十件於大墩文化中心做演繹性展出,讓觀者瞭解作者抽象山水創作脈絡的演變過程,無相圓融是最近的風格,顯示藝術家謝棟樑於人生和藝術的修行境界。風格多元又一脈相襲,線條流暢,質感細膩、空間虛實變化充分表現太極陰陽之道。
盲翁書藝任平生:八然袁德炯百歲紀念專輯
袁德炯老師望重書林,為本市資深優秀美術家,奉獻數十年心力於教育文化,推動書法藝術卓有貢獻。袁老師於2013年逝世,身後無數作品,本展覽「盲翁書藝任平生─八然袁德炯百歲紀念展」訂於104年5月23日至6月10日,展出其畢生精華之作,並出版專輯紀錄其作品,呈現其創作精華。
形意流轉:江秋霞油畫集
「藝術薪火相傳-第5屆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第2檔展覽由油畫家江秋霞接棒:江秋霞以抽象畫為主力,取材自大自然和豐富的生活經驗,透過抽象、具象的方式組合,讓豐富的色塊作為視覺焦點,充滿著動態感和一種騷動的情緒,從藝術家的獨特視角拼貼出生活情趣。不管表現風景、古蹟抑或是寵物,作品兼具象徵符號與具象圖像,表現理性與感性、虛境和實境的對談,讓抽象畫不只是抽象畫,也能精準表達具象情感,展現既簡潔又層次豐富的特色。
擾動 : 雲林新故鄉社造實錄 ‧103年
社區總體營造是縣府文化政策推動重要的一環,至今已有200多個社區投入,隨著他們熱情參與,讓雲林縣各鄉鎮有顯著的進步及改善,農業首都美名得以延續,更讓雲林人感受到社區營造是這塊土地上重要的一件事。雲林縣政府和社區伙伴們,這20年來共同為社區帶來各種多元、創意元素,加上社區居民集體的合作與努力,使得現今社區地景風貌呈現豐富多樣且多彩多姿,由下而上的草根動員,更讓社區營造在雲林縣內遍地開花,社區發展也更加成熟、茁壯。 社區營造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喚起居民對居住地的認識、關心、凝聚共識,進而參與社區事務,並且能夠永續經營社區的方向。以農業發展為主要方向的雲林,本手冊紀錄與呈現103年度各社區營造點的成果,讓更多人藉本書深入認識農業首都的在地之美,接觸雲林這片土地上最有人情味的社區。
社區藝術巡迴展專輯‧2015:FUN漫畫-生活藝宴.美學傳情
「漫畫」是一個充滿想像與無限創意的藝術領域,藉由漫畫衍生而來的動畫,以及其所帶動的大量虛擬角色,構成變幻多端的視覺造型,通過各種延伸產品的網絡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形無形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本館連續三年辦理「動漫生活美學主題展」,以台灣動漫畫為主軸,吸引許多大、小朋友回味與玩味,也讓大家見識到動漫畫的魅力無所不在,邁入第7年的社區藝術巡迴展,我們選擇了「漫畫美學」作為展覽主題,希望讓更多人可以接觸這項多元通俗的藝術領域,在無拘無束的線條裡,啟動大家內心最原始的想像力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