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節慶當(蓋)鬧熱[DVD]
在客家的節慶當中,往往最能表現出客家的文化與在地情懷,客家人舉凡美食、衣著、生活與慶祝方式,都隨著節慶的更替或著地域的不同而有所更變也獨具其特色及味道,而每個節慶也有其特別的含意與所要傳達的目標與意念;故此專輯想藉由淺顯的詞彙描述客家庄傳統節慶給現代的孩子們傳唱,一方面以新穎的作曲及編曲形式帶動孩子們學習、了解、喜愛客家語言語童謠,進而達到傳承客家文化之目的。此專輯包含三張光碟,一張音樂CD、一張動畫DVD、一張電子書,當中包含12首兒歌、12首人生版動畫與12首伴奏版及互動式教學功能的電子書(含歌詞大意、歌詞朗讀與詞彙教學,附贈曲譜圖檔),一張專輯滿足所有使用需求!
天方學涯-趙錫麟先生訪談錄[軟精裝]
趙錫麟大使於學成歸國後,隨即派駐於利比亞及沙烏地阿拉伯擔任我國駐館大使,也曾擔任利比亞大學外國學生學院講師。2012 年正式從外交部退休,目前則擔任中國回教協會顧問,並於國立交通大學講授伊斯蘭文明課程。 本訪談錄主旨在以其個人的求學、工作過程為主軸,綜合性的說明中華民國遷臺後穆斯林族群的信仰內涵、與發展傳承。因為趙大使的專長領域為「阿拉伯、中東與伊斯蘭事務」,所以本書之成,對於國人在這個領域的理解頗多貢獻。
一個城市與馬勒的對話-給合唱與雙樂團
《一個城市與馬勒的對話》創作於2013 年,是由二首黃光男政務委員創作的詩作《臺北頌》與《玉山頌》和拉丁文歌詞Dona Nobis Pacem(中文翻譯:賜我們平安)為主要架構創作而成。樂章一開始,先由無伴奏合唱唱出《臺北頌》的第一段,之後樂團才慢慢加入。
海外黑名單相關人物口述訪談錄[軟精裝]
本書主要收錄王正方、林孝信、林衡哲、陳治利、陳南天、陳婉真、黃昭淵、楊樹煌、謝里法等九位曾被列入海外黑名單人士的訪談錄。由受訪者暢談其在海外的活動經歷、被政府列入禁止入境之緣由,以及歸鄉的迢迢經歷。藉此可稍窺戰後臺灣由威權體制向民主轉向,以及入境黑名單由有到無,人權價值得以伸張的過程。
2014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附光碟]
今年年報主要編印架構分為四大篇:˙第一篇為「文創產業發展總論」,描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總體概況。從臺灣整體文創產業發展趨勢以及重要推動措施並概括描述文創產業總體發展。˙第二篇為「個別文創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分述15項次產業發展現況,進一步深度解讀各次產業的發展輪廓。˙第三篇為「文創產業發展重要課題」,內容包含國際主要與鄰近國家當前文創產業發展的策略方向,以及進一步從泥土化的觀點,深度解讀國內各縣市在藝文活動與文創產業的發展。˙第四篇為「臺灣文創產業發展十年回顧與展望─各界觀點」,配合年報發展歷程圖表的繪製,審視過去十年的發展與未來展望。
台灣民間文學有聲書全五冊不分售/精裝
台灣民間文學為台灣文化寶藏之一,也是台灣母語/文學的百科全書,無論從文學、語言、歷史、民俗、音樂的角度來看,均有極高的保存及研究價值,但是多年來由於社會結構變遷、消費型態改變及多元文化的衝擊等因素,而使得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日漸流失,於是藉由資料蒐集、整理、出版等方法來推廣、保存台灣民間文學,讓大眾瞭解它的面貌,欣賞台灣民間文學之美,豐富本館研究資源,提供大眾更多研究、推廣的素材,實為本館研究資源,提供大眾更多研究、推廣的素材,實為本館目前迫切的任務,因此乃計劃將分散於台灣的民間文學資料,揀選重要者進行採集、整理、出版,以提升台灣民間文學的研究質量,讓寶貴的民間文學資產永遠保存、流傳。國立台灣文學館為保留發揚寶貴的文化資產,啟動台灣民間文學有聲書出版計畫,出版了「台灣唸歌」、「台灣民歌」、「台灣傳統戲劇」等三項共五冊有聲套書。
102年公共藝術年鑑[附光碟]
本次公共藝術年鑑首度將林石姓作品收納進入編號系統裡,賦予其可辨識的查詢依據。除了鼓勵興辦機關拓展公共藝術的想像,同時也希望突破十多年對於公共藝術「品」的侷限,帶入更多地方村落的民眾參與,讓美感藝術養分滋潤臺灣文化土壤。本書收錄102年爰程備查知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除加以統計分析、觀察趨勢,同時收錄年度論壇與座談之摘要集整理,提供閱聽大眾年度公共藝術之資訊。
戲曲導演概論
本書根據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戲曲導演」科目之需所編撰之教材,旨在「戲曲導演之形成與功能」、「戲曲導演之藝術構思」、「戲曲導演創作手段」、「戲曲導演之專業工作」以及實務經驗等面向逐一介紹,期以學生在導演形式與視野、專業與方法中建構其基礎之能力,並發展其實務經歷。 本教材是教授學生數種戲曲舞臺上的導演基本技巧,主要是結合京劇劇務形式與西方導演創作手法,分以上、下篇進行技巧奠基與實務經驗分享。上篇學習導演構思與創作之基礎建構,幫助學生瞭解劇作的結構,並學習導演工作步驟與方法。下篇藉實務經驗之體現,使學生透過各作品之導演計畫與闡述,提供實務參考。
2014打狗鳳邑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本書收錄「2014打狗鳳邑文學獎得」得獎作品,作者分別為高雄獎得主:冷言;小說組得主:錢映真、凌明玉、冷言;散文組得主:鄧慧恩、少凰、郭惠貞;新詩組得主:林弘祥、葉彥儂、丁威仁;新詩組得主:呂美親、陳胤、施俊州。並收錄五場精采的評審會議記錄,及知名評審對獲獎作品的評語。 高雄獎獲獎作品為〈輻射人〉,此作以高雄為幅員,擴及經濟共同體的屏東地區,反映了高雄與其週邊城巿的生活命脈附屬關係,而中心主題則是近年在台灣受到全民關心的核安問題,反射了更大的關懷命題,超越了地理圈限,達到普遍性。 小說組首獎錢映真的〈幻身〉用次文化的布袋戲與扮裝文化作為貫穿作品的切入點,以極為細膩豐富的手法,推展開來一個豐美又哀傷的世界。 散文組首獎鄧慧恩的〈黑手寶藏窟〉從兩位黑手小人物呈現拆船業的沒落,展現高雄的歷史變遷,表現小人物跟大歷史的對應。 新詩組首獎林弘祥的〈未來史〉假託書寫未來世界文明的變遷與墮落,實則諷刺當代的媒體文化、網路文明乃至政治現象的荒誕。 臺語新詩組首獎呂美親的〈Bâi­óo­lín 無譜-寫予簡吉〉帶讀者認識簡吉這位日本時代的農民運動領導者,一生為台灣無產階級奮鬥的事蹟。
在晨光中, 在月色裡, 慢慢走
臺南是歷史的城市,也是文學之都,從城市鄉鎮,到山林海濱,處處可見作家筆下的人文地景,而經由公部門與民間長年戮力,更營造出多條風格獨具的文學步道,文學不僅啟發我們的思維,擴展視野,也豐富我們的心靈,為了呈現這些美好的場域,文化局特別邀請資深文字工作者謝玲玉女士執筆,她以一年多的時間,用旅人散步的姿態,追尋作家書寫蹤影,並透過舒緩感性的筆調,描繪臺南文學地景和作家重要著作,慢工釀出這本層次豐富、餘味無窮的臺南˙文學˙散步專書。
澎湖宮廟小法與祭祀科儀 [附光碟]
廟多是澎湖特色之一,從鬧區到市郊,遠至鄉野離島,每一個村里都有一個完整的祭祀圈和一座宮廟,有許多村里甚至多至三座。這些宮廟平日都有例行性的祭典活動,尤其近數十年來台灣經濟繁榮,民生富裕,經常可看到新廟落成,遶境入火,和請王、迎王、送王的廟會場景,炮聲與鑼鼓喧天,隊伍迤邐數里。在廟會中可看出澎湖的小法與乩童無論是其造型法服與法器,或者是慶典祭祀科儀,都具傳統的地方特色,與臺灣本島有明顯的差異。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文明的衝擊,宗教信仰也逐漸走向商業化,有些宮廟猶如廟店,藉著一些噱頭以吸引觀眾香客,而傳統的祭祀科儀反被逐漸簡化或省略。在宮廟小法的傳承上也因受到少子化和升學掛帥的影響,面臨斷層的危機,有許多宮廟已數十年不再培訓小法了,令有識之士憂心忡忡,文化局有鑑於此,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將「澎湖宮廟小法祭祀科儀」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保護項目,並對法師人才進行普查建檔。
夏南瓜栽培與食譜利用
介紹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夏南瓜新品種及栽培管理方式,展現夏南瓜多元的運用,讓消費者能輕鬆上手使用夏南瓜,設計15道夏南瓜料理、3種夏南瓜派提供民眾參考應用。
雲林文化藝術獎專輯/美術獎、表演獎、貢獻獎 《第十屆》2014[精裝]
第十屆》2014雲林文化藝術獎專輯/美術獎、表演獎、貢獻獎 專輯計分美術獎、表演藝術卓越獎及貢獻獎三類。
客家戲基礎鑼鼓
戲曲鑼鼓對於戲曲表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也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臺灣客家戲是經由原鄉移民者傳入的「三腳採茶戲(小戲)」,入台後逐漸學習吸收當代流行大戲劇種(包含亂彈、四平、外江戲等)發展演變而成的「客家戲」(或稱採茶大戲)。正因此發展過程,使客家戲曲鑼鼓內容蘊含各種大戲劇種精華,成為豐富又極具特色客家戲曲鑼鼓。 戲曲鑼鼓的學習對於前場(表演者)、後場(伴奏者)皆是相當重要的。本書首先將從客家戲曲鑼鼓的使用樂器與鼓介(鑼鼓經)特性簡單說明,使讀者對客家鑼鼓有基礎的概念後,再藉由傳統三腳採茶戲「十大齣」中所常用的客家唱腔曲調鑼鼓佐以分譜詳細說明,以提供了解客家鑼鼓之特色與作為使用客家鑼鼓的參考依據。
樓蘭女:給揚琴與國樂團:鋼琴伴奏版(附CD資料光碟)
《樓蘭女》給揚琴與國樂團 此曲是為臺北市立國樂團民族器樂大賽而創作,完成於2014年2月。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前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公元前77年,漢朝使者傅介子刺殺樓蘭王安歸,改立其親漢弟弟尉屠耆為王,改國號鄯善。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而在1900年,樓蘭古城重新被發現。《樓蘭女》音樂素材運用方面,作曲家是從波斯揚琴(santur) 音樂中取得靈感,
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
本書由策展人胡永芬與冀少峰共同策劃,同時展出十五位臺灣藝術家及十五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從歷史的距離、他者的對照。藉由策展人從創作觀念的多元性、創造脈絡的豐富性、創作素材的多樣性所遴選出來的豐富作品,我們可以瞭解兩岸當代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傳達對現今文化與社會議題相似或相異的回應,在展覽過程中相互激盪、擾動,進而產生文化能量的擴散。
2014南島國際美術獎[附光碟]
2014南島國際美術獎,今年邁入第三屆,跳脫以往臺灣各縣市美術獎的傳統徵件形式,台東縣政府大膽嘗試駐村概念與美術獎做結合,希望以多元開放的態度、勇於變革的精神。
千年慈悲 中元普度[光碟]
介紹台灣非物質文化潛力點-中元普度歷史脈絡及發展現況;並針對中元祭的地方性、藝術性、多元化等介紹其重要性,以提醒人民的虔敬民俗活動,,處處展現對鬼有愛對人間亦存關懷的愛。
客家文化事典 [精裝]
以客家為主體,以苗栗為範圍,進行客家文化詞條註釋編輯。內分緒論、飲食習俗、傳統服飾、傳統居民、語言與民諺、精神與民性、民謠與山歌、婦女與人文、渡海來台、宗族社會、宗教信仰、戲曲、文學、人物、影視傳播、苗栗縣文化資產、苗栗縣老行業、苗栗縣老地名、苗栗縣客家庄頭、苗栗縣旅遊觀光、民俗、族群關係等22大類,共計2029條詞條。
第四屆台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第四屆臺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含臺語詩、臺語短篇小說、臺語散文、華語短篇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青少年新詩及小品文等共8文類43篇作品。
固園文學史暨石暘睢庋藏史料圖錄選
本書從固園文學史出發,敘說黃欣、黃溪泉、黃天橫其人其事。全書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探討固園與臺南文學發展的關係,一部份為黃天橫收藏石暘睢史料的選錄,對於當今研究來說,皆可為難得一見。黃天橫曾於1965年6月於《南瀛文獻》刊載他收藏石暘睢文物的經過及內容目錄,時隔將近半世紀,本書以圖錄的方式,將這些珍貴的收藏,呈現在讀者眼前。
103年度文化創意&多元文化書目
「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發展專案計畫」規劃於102-105年間,在臺灣建置北、中、南、東4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個分區資源中心。本計畫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103年度青少年&知識性書目
「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發展專案計畫」規劃於102-105年間,在臺灣建置北、中、南、東4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個分區資源中心。本計畫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2014苗栗縣文學集:母語文學創作:客語童詩創作集
「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客語童詩創作集》由林美雲小姐、范玉桂小姐與廖淑萍小姐三位作者共同編著多首客語童詩,內容主題均貼近兒童生活、深富童趣,加以貼切的插圖讓小朋友們讀起來特別有趣,更能了解詩中的含意。
2014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集:我曾看見妳眼角的憂傷
苗栗縣是個族群融合,文化多元的社會,除了客家、閩南、原住民與外省族群外,近年來對外勞、外籍配偶,亦展現廣大的包容力量,讓苗栗縣呈現多元文化之美;表現在文學創作上。「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本書由各屆投稿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將散見於報章雜誌的詩集,系統性的整理而成,此詩集分為四輯,有作者自身體驗,也有社會寫實的報導,用詩來表現。
2014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集:客家禮俗文化
「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本書由各屆投稿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系統性彙整常見的客家生活禮俗與典故,由探索苗栗的風俗,包括食衣育樂等禮節的敘述,可做為現代人遵循古禮的參考與依據。
2014苗栗縣文學集:母語文學創作:客家妹仔心腹聲(附光碟)
苗栗縣是個族群融合,文化多元的社會,除了客家、閩南、原住民與外省族群外,近年來對外勞、外籍配偶,亦展現廣大的包容力量,讓苗栗縣呈現多元文化之美;表現在文學創作上。「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本書由各屆投稿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身為客家人以自身角度描述生活點滴與生活哲理,以母語來詮釋客家妹仔生活的道理及客家族群的智慧,此書並附上錄音檔讓有心學客語的人士方便來學習。
2014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集:我家妹妹最愛花
「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本書由各屆投稿之文學作品之一, 內容主要為兩個兒童故事合輯,分為上卷我家妹妹最愛花下卷我是自己的主人,兩者為社會的縮影,適合各界來閱讀。
2014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桐花並沒有落下
「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本書由各屆投稿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身為苗栗人喜愛這裡山光水色,過著道地而自然的生活,假日走訪苗栗各鄉鎮體驗美景而記錄的詩集,透過這些感動,保留本地的風俗民情,也讓沒有經歷的讀者們,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2014苗栗縣文學集:文學家作品集:客在他鄉
苗栗縣是個族群融合,文化多元的社會,除了客家、閩南、原住民與外省族群外,近年來對外勞、外籍配偶,亦展現廣大的包容力量,讓苗栗縣呈現多元文化之美;表現在文學創作上。「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本書由各屆投稿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身為客家在泰國的所見所聞及當地的風俗民情,及參與客家文化推動的經歷,反映對生命的體認,泰國當地人民對生命充滿熱情,即使遭遇天災人禍也不改樂天知命的性格,此書也有詳盡的敘述。
2014苗栗縣文學集:兒童文學創作:芭嗡
「103年度苗栗縣文學集」入選出版計有九件作品,包涵新詩、散文、文學論述、童詩、繪本、母語文學等內容,這些作品體裁多元,且靈活運用文字或圖畫刻畫苗栗意象,表達對鄉土的情感,從文學角度帶領讀者體認苗栗的美好,深具閱讀價值。《芭嗡》以現代敘事手法改編傳說,作者文字運用精準,讓讀者隨著故事,藉由螢火蟲的傳說,故事的主角芭嗡為照亮爸爸回家的路,化身為螢火蟲,以繪本的方式呈現,另外也有生態及環境保護的啟示。
是誰偷走鵝鑾鼻燈塔?
你看過燈塔嗎?知道燈塔的作用嗎?為什麼有燈塔的存在呢?只是讓遊客拍照嗎?你知道那些和你一起拍過照的燈塔,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和故事嗎?坐落於墾丁國家公園的鵝鑾鼻燈塔,是為什麼而建造的?什麼時候建造的?這座燈塔裡面,究竟藏了多少秘密?鵝鑾鼻燈塔又為什麼被稱為「東亞之光」呢?在這本書裡面,我們希望除了傳達一些知識,更期待能夠一起來皆勘鵝鑾鼻燈塔的神秘面紗喔!
第九屆菊島文藝營活動成果專輯:體驗菊島 書寫青春
第九屆「菊島文藝營」活動,即是以體驗菊島來引導年輕學子書寫對故鄉的愛與關懷,將特殊的市井文化與海島風情結合,以文字對故鄉的人文、歷史、鄉土、風情作浪漫的詮釋,散發出菊島特有的迷人風采。這次的活動主題為「體驗菊島、書寫青春」,選擇了具有漁村特色的澎南區為活動據點,以「學員駐地、作家駐點」的形式展開為期三天兩夜的藝文活動,在文化局澎南圖書分館做文學理論的學習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