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Ma 奏鳴曲:為五位演出者-錢南章
近年來,國人作品在音樂會的曲目上,有逐漸增加的趨向,但與外國作品相較,所佔比例仍是極為少數。大多數的音樂會上,無論演奏獨奏曲、室內樂、協奏曲或交響曲等,仍以西方古典音樂為主。為了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倡導國人作品,國家文化單位在鼓勵創作方面,透過補助、比賽、獎勵等方式,積極地推動作曲家創作新曲,不遺餘力,多年來,已有相當豐碩的成果。
寶島環遊:為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大提琴與鋼琴-張昊
近年來,國人作品在音樂會的曲目上,有逐漸增加的趨向,但與外國作品相較,所佔比例仍是極為少數。大多數的音樂會上,無論演奏獨奏曲、室內樂、協奏曲或交響曲等,仍以西方古典音樂為主。為了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倡導國人作品,國家文化單位在鼓勵創作方面,透過補助、比賽、獎勵等方式,積極地推動作曲家創作新曲,不遺餘力,多年來,已有相當豐碩的成果。
小河淌水:絃樂四重奏-錢南章
近年來,國人作品在音樂會的曲目上,有逐漸增加的趨向,但與外國作品相較,所佔比例仍是極為少數。大多數的音樂會上,無論演奏獨奏曲、室內樂、協奏曲或交響曲等,仍以西方古典音樂為主。為了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倡導國人作品,國家文化單位在鼓勵創作方面,透過補助、比賽、獎勵等方式,積極地推動作曲家創作新曲,不遺餘力,多年來,已有相當豐碩的成果。
家鄉繪影-張煥彩感恩特展 [軟精裝]
本書為家鄉繪影-張煥彩感恩特展展出作品集。張老師是一位勤於水彩創作的畫家,繪畫創作融合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風格,無論世界美術潮流如何改變,一生堅持以透明水彩技法表現台灣鄉村的美,其繪畫題材環繞著其生活的土地,他認為處處是好景,處處可入畫,凡屬鄉間畫題俯拾皆是。
典藏臺灣記憶:2011-2012館藏臺灣學研究書展專輯 軟精裝
本專輯收錄本館101至102年辦理的6檔「館藏臺灣學研究書展」的展示資料。6檔書展包含「南支南洋類」、「廣告類」、「圖書館類」、「漂流文獻類」、「調查報告類」及「名錄類」,每個主題以文字說明搭配大量的圖片來呈現,專輯中所收錄之數百張圖片,許多都是極為罕見的珍貴圖片。專輯最後並羅列出所有展示書目,以利讀者查詢。本專輯不論對於從事臺灣相關研究、或對於瞭解早期臺灣社會有興趣的讀者,皆能有所助益。
2012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展品專輯(一套四本)
2012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展品內容及作品簡介。玻璃工藝是高科技與藝術創作結合的最佳載體,少有一種工藝能比玻璃更能顯現妙想與創意。在晶瑩剔透的玻璃作品中,藝術大師的神奇手藝得以淋漓呈現。玻璃做為發展新竹地方文化特色,使新竹市「文化科學城」之美譽,更顯實至名歸。
黑牢中的神遊世界-劉辰旦獄中書畫特展圖錄 [精裝]
本書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劉辰旦先生獄中畫作圖錄。劉辰旦先生年輕時才華洋溢,允文允武。劉先生在獄中化身成為六大山人,在獄中六號押房內以廁所門板為桌、利用成包的衛生紙堆疊成桌腳,在六方世界的小空間裡伏案作畫,透過對山水的移情或以佛語禪意來作為心靈的寄託,也特別練習草書作為秘密與家人通信溝通之語言,以躲避所方之檢查,卻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讓後人深刻體會政治受難者以其家人所遭受的身心折磨與心路歷程。
南島Vali-Sure人生樂團 [光碟]
成立於2011年的Sure人聲樂團,流著天生的歌者血液,唱出無伴奏合聲美學的精彩, 甫成軍便拿下國內重唱大賽多項大獎,青春的氣息中耀著來自南方的陽光。 他們純淨而真誠的聲音,宛如隨空氣流動的蒲公英,從最南端的墾丁輾轉吹送到大武山頂。 這趟旅程,在歌聲的轉瞬間,靜靜的將南方部落中淒美的愛情故事、相聚時的歡樂時光、排灣族人的體貼問候、魯凱族豐收慶典時的盛大場景,以及對於土地的綿密情感,披上了一件絢麗的彩衣,將歌謠隨著南島的微風,傳唱不墜......
新義大利設計展2.0展覽專輯 [附光碟]
介紹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辦理之新義大利設計展2.0之成果。綜觀世界上重要的工藝與設計發展趨勢,除了講求無國界,通用設計的全球設計之外,國家或區域文化所代表的各種設計風格,仍然是各國設計與工藝產業能夠吸引世人目光的重要元素。與其他國家比較,義大利設計長久以來能夠在全世界被廣泛接受,且能明確分辨其設計特徵,乃在於義大利文化的強烈性格以及根植於傳統工匠精神的設計哲學。
2011彰化縣媽祖遶境祈福 [DVD]
媽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航海守護神,最重要的是媽祖信仰已經成為全球華人認同的精神力量,對炎黃子孫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長久以來,彰化縣一直是臺灣媽祖文化的發展重鎮,是全國媽祖廟最多的地方。本縣自2008年起舉辦「彰化縣媽祖聯合遶境祈福」以來,成功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獲得數十萬名信眾熱情支持,更凝聚了在地文化的向心力,為媽祖文化演繹出嶄新的生命力,不僅成為彰化縣每年重要的文化盛會,更成為臺灣重要的大型宗教慶典之一。
陳武鎮畫集[一套三冊]
人權藝術油畫作品集。全部共分為三個系列,分別為「消失的家人」系列:濫捕無辜的平民百姓,劫掠身上財務再虐殺、棄屍,許許多多家庭、許許多多無墓可掃的清明節、許許多多 不知何日的忌日。;「爪與牙」系列:暴力、以愛國之名、以社會安全之名、以忠誠之名、以服從命令之名、以餵養一家老小之名、成為權威統治者的爪牙,是選擇、不是宿命、僅以 爪與牙系列 向世界上有機會成為暴政爪牙、而選擇不成為爪牙的人致敬。;「刑求」系列:超越 生理的極限、超越 心理的極限、超越 人性的極限,認了!無論用什麼樣的口供,只要你們寫就把我的手拉去捺印,指印、掌印我都認了。情治人員曾向政治受難前輩張常美女士自誇,有十八般武藝的刑求本領。其實何止十八般武藝,他們泯滅人性的的成度,令人難以置信。張女士的夫婿也是政治受難者歐陽劍華先生,曾畫了十來幅刑求圖。此系列畫作受歐陽前輩啟發。
望雨-臺灣歌謠首部曲CD
今年是古倫美亞發行,純純(劉清香)演唱的《望春風》唱片出版八十週年,我們特別選擇以鄧雨賢所作曲的作品為主發行演奏專輯,首先挑選了鄧雨賢十三首歌曲依照當時出版唱片的錄音加以採譜,再邀請作曲家加以改編,除了具有歷史的關照,也賦予這些歌曲時代的新聲。我們根著臺灣,胸懷世界,因此選擇這樣的時機與作品作為起點,接續前人的努力與成果,也期盼傳承這樣的薪火,為臺灣的音樂文化盡一點心力。
創玉風華:2012年臺灣寶玉石設計競賽得獎作品輯
本館辦理「創玉風華~2012年臺灣寶玉石設計競賽」,得獎作品集結,競賽主題以臺灣寶玉石為材質,設計的產品蘊涵臺灣多元文化元素,包括文學意境、文化資產、自然生態地景、產業文化特色、流行文化等,並結合日常生活實用性與美感,呈現生活美學創意。競賽全部以實際成品來評審,首飾設計組徵件70件、玉石雕件組63件,分兩階段評選,聘請台灣知名的設計師、玉雕大師、收藏家、學者等組成評審團,依創意表現、文化意涵、造型美感、工藝技巧及實用性等項目評分。
玻光流影-約翰湯姆生世紀影像特展鏡頭下的福爾摩沙與亞洲紀行[附光碟]
本展以湯姆生所拍攝的福爾摩沙(台灣)影像為核心,並循著其百年前亞洲行旅的足跡展開,展覽共計展出250件經典影像,隨著鏡頭走入充滿人文況味的時空之旅。透過玻璃底版看見的微歷史,湯姆生以其獨特的眼光與感情,映現並框架了一個他眼底東方異域在千年孕育下,其深厚歷史文化中的寧靜悠遠…
非形之形-台灣抽象藝術
本展策劃邀請台灣現當代藝術家,計有三十二位藝術家的六十八組件作品,從最資深的李仲生到新世代最年輕的畫家吳東龍,呈現各個世代不同氛圍的抽象藝術風貌。本展展品內容無論是感性抒情的表現或是理性抽象構成的藝術家,他們不僅以繪畫與雕塑賦與時代之敏感性,而且展現獨特的視覺言語,呈現更多元豐富的藝術面貌,對於推廣抽象藝術具有積極的意涵。
2012 國際工藝競賽台灣得獎者暨入選者聯展
本次共邀請到十二位參展者,展出的作品包含陶瓷、金工、纖維及漆器等四類;他們所參與的國際競賽除了「西班牙亞拉岡國際陶藝獎」、「日本伊丹國際當代首飾展」、「第五屆韓國京畿道世界陶瓷雙年展」、「義大利法恩札當代國際陶藝獎」、「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日本石川國際漆展」、「奧地利卡芬堡國際陶藝雙年展」和「愛沙尼亞Tallinn應用藝術三年展」之外,還有國內工藝界已經很熟悉的德國慕尼黑「Talente 2012」。
獨白-林靖蓉玻璃藝術創作個展
「獨白」是我2012年最新玻璃藝術創作的發表,作品皆以玻璃做為主要創作媒材。展覽中近二十組的創作品,主要運用了手工吹製、脫蠟鑄造等玻璃技法製作。除了延續我近幾年來發展的《Endless》、《Continue》等系列之外,並加入了更多全新的創作。展出作品使用白色系為創作主軸,除了呼應展覽主題,同時強調玻璃材質特有的透明感、與光影的親密互動及別於其他媒材的力量與美感。不過度賣弄技術的表現,只強調以簡潔的輪廓、單純的技法來維持媒材本身應有的純粹特性。透過創作品描摹我思維的變化與心緒的轉折,希望讓觀者產生共鳴,反映自身的經歷及釋放內心的悸動。
聚落與文化景觀保存操作執行手冊
計畫主要針對《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所明列之兩項文資類別─聚落與文化景觀,進行其保存作為、操作機制之檢討與研究,並藉此訂定出這兩類文資相關保存計畫之執行原則與要求,以作為後續保存工作之重要依據。
古蹟及歷史建築管理維護手冊
為協助古蹟歷史建築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落實日常管理維護工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特別編纂《古蹟及歷史建築管理維護手冊》。本手冊從實務面切入,提供讀者綜合性的原則以及操作方法。期望能引領關心文化資產保存的朋友,著手進行身邊古蹟、歷史建築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讓文化資產根植於生活,達成管理與保存兼顧的任務。
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3D雷射掃瞄數位資料建置計畫
本書內容簡介透過數位資料建置的方式,以3D雷射掃瞄技術將其岩石載體、圖形、紋樣與相關環境數位化,輔助測繪技術不足之處,以便未來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提供更詳細的資訊與數據,並將數位化之3D資料,建置3D數位模型與動畫,讓民眾對萬山岩雕遺址文化環境有全面性的瞭解。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六十六輯-李錫佳斯土有情油畫作品集
本書為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66輯李錫佳先生展出作品專輯。第66輯的李錫佳副教授,是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更是哲學博士班第一名畢業,曾任職長榮大學美術系、淡大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藝術與性別兼任副教授,目前則在文化大學美術系及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
鑠金器成:臺灣金屬工藝文化
金屬工藝,如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先生所言「對各種生活之器物,加以多少美的技巧者,皆列於工藝之範圍」。限於篇幅與主題的凝聚,本書以大家常聽到的「五金」─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材料為主要內容,介紹臺灣過去至今,金屬工藝不同的功能與形態;另一方面也藉由工藝師的故事與作品,敘述不同時空環境下金屬工藝的產生;最後以進入二十一世紀面臨知識經濟文化創意的產業時代,介紹當代臺灣金屬工藝的未來趨勢與展望。
i悅讀: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成果手 冊
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水庫、學術的銀行,更是文化水準的表徵和國家競爭力的指標。經過多年的努力,臺灣各鄉鎮都設有不同規模大小與功能特色的圖書館。為進一步活化、改造及發揮公共圖書館與國立圖書館的功能,充實民眾文化內涵,提昇民眾知識能力,增強國家競爭力,教育部98年起推動「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四年計畫。
身體的積木-疊疊樂 [附光碟]
本書由基礎的身體訓練開始,透過對身體的基本認識,進而分析、介紹雜技中肢體堆疊的動作組合。對於一個專業的表演者而言,正確的使用身體,不但可以增加動作的精確與流暢度,更重要的是,減少身體的負擔,避免運動傷害。另一方面,身體也與我們的心靈、感受和想法聯繫在一起,藉由正確的身體訓練,將可以在身、心、靈當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希望透過本書的介紹與分享,能夠將身體的正確觀念和基礎訓練與知識,傳遞給從事堆疊表演的工作者,以及表演藝術相關領域的工作者。讓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堆疊表演的技巧,與身體的概念,也希望能藉此機會,讓更多人能認識堆疊表演的細節,分享這一門藝術的美好。另外,表演者對身體的正確概念,關乎著身體藝術性的表現,期盼透過對自己身體的理解,能夠提升表演的整體素質,創造出更豐富多元的表演藝術樣貌。 身體的內在宇宙浩瀚而寬闊;身體的內在精神博大而深遠。人,處於天、地之間,身體雖被外象框限,但經由對自身內在的了解與體悟,透過呼吸將“氣”與天地延伸連結,擴大身體宇宙的空間與意涵,形成深而廣的內在世界,如同太極導引、瑜珈這類身體訓練當中,所提及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從事堆疊表演的工作者,以及表演藝術相關領域的工作者,若能著重身體內外修為,打開動作、技巧的框架與侷限,進入身體宇宙,一起運作循環,其表演的質地和意蘊,必定悠然神巧、自然自在。
2010國家工藝成就獎得獎者專輯:雕釉之美.蘇世雄 (精裝)
以精湛手法拉坏成器,細密規劃色層圖案,層層疊釉,細細雕磨,付諸千度高溫燒煉,逐逐絢麗彩耀之美,引來世人聲聲喝采讚嘆-「雕釉」,其製程繁複冗長、辛苦備至,除了依靠高超技法和豐富經驗,更重要的是堅韌不拔的創作意志和持之以恆的人格精神,而這正是其研創者-蘇世雄教授的寫照。
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附光碟]
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因此本館特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Francis Bacon Italian Drawings Foundation)合作,引進大師遺作,推出培根素描亞洲首展。本展以培根的素描等原作為主軸,搭配其生平和畫室圖像的呈現,展示培根如何以渾融的色彩、充滿力量與速度感的線條,畫出一張張模糊難辨的面貌,揭開皮相背後那屬於當代社會的集體精神狀態。此批作品的面世在藝術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在學者Edward Lucie-Smith等的研究下,推翻培根皆是以油彩直接在畫布逕行作畫的論調,揭露了培根創作的珍貴線索。本館期能藉由本展,讓觀眾對培根的創作心境與技巧脈絡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秋風古渡:林隆達還曆書法展
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教授林隆達,1954年出生於台中大甲。自幼受父親林永爨先生薰陶喜好臨池。及長先後受曹緯初、施人豪、陳其銓諸先生指導並受杜忠誥、李轂摩先生等鼓勵,視野漸廣。作品曾獲全省美展,高雄市永久免審查,全國美展首獎,南瀛獎,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等獎項。其書風廣涉楷、行、草、隸、篆各體,在吳三連文藝獎評定書中所述:「篆書淵雅古勁;隸書遒厚樸茂;楷書整斂秀潤;行書則飄灑酣暢而饒韻致,其以黃白泥金所書小字金剛經手卷,端嚴靈動,別具風華。『微書系列』雖細如蠅頭而神采動人,尤為精勁,堪稱絕詣。」近年戮力於禪意書風之潛研,追索自然書意,風格更為樸茂渾厚,別開新面。2013年適逢林教授還曆之年,四十餘年之書藝創作生涯,成果輝煌。值歲暮年初之交,特邀請林教授展出作品,藉此展覽彰顯其書藝之努力與創獲,且邀書道同好共與焉。
2012第三屆公共藝術獎專輯 [附光碟]
2012年第三屆公共藝術獎得獎作品圖錄及簡介。繁忙的都市中,隨處可見增生的建築身影,是城鄉發展過程中不停奔流的脈動,在社會追求成長的同時,最常引人深思的問題是,當建築勾畫了地形地貌,創造新的聚落與人潮動線時,這個空間,還能令人有何種期待?在公共場域中,談到對建築物的觀點時,應跳脫建物本身功能性的思考,理解其「公共性」意涵,思考如何兼顧地方文化脈絡與公民美學的實踐。
巧剪精黏:王保原剪黏泥塑作品賞析
透過現代化多媒體的記錄工具,一步一腳印的詳實留下15頂軟頭戴的所有工序、工法及工料的保存紀錄。讓讀者們可以更清晰而深入的欣賞到國寶藝師的許多珍貴的作品。
戲偶盔帽:陳錫煌手作軟頭戴技術解密 [附光碟/軟精裝]
透過現代化多媒體的記錄工具,一步一腳印的詳實留下15頂軟頭戴的所有工序、工法及工料的保存紀錄。讓讀者們可以更清晰而深入的欣賞到國寶藝師的許多珍貴的作品。軟頭戴是掌中戲主演、裝備尪仔的時候,非常重要的造性附件;早先的完整戲班,每一種軟頭戴的樣式,最起碼會準備三種顏色來搭配戲齣角色的表演。
古調在都會漫步Zamake. Dima(誰)音樂專輯 [光碟]
在查瑪克的音樂專輯裡,是思念情人的歌、是思念故鄉的歌、是激勵的歌,透過查瑪克的生活經歷與他在音樂上的演繹,可以深深感受到一個原鄉青年從自己的部落離開到了城市,在都市裡開始流離迷惘,只為了尋找自己可以生存的機會。這張專輯,不僅是古調的新創作,更是年輕一輩的原住民青年在都市中真實的寫照。
女人們的白色房間 The Room of Her Own
「女人們的白色房間」為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在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展出。展覽包括一個當代藝術聯展及一個影展,由謝慧青、彭佳慧、游婷敬共同策畫,共展出十七位創作者的作品,以裝置藝術或影像的多元面貌結合不同創作手法與形式,突顯當代女性藝術特殊的視覺美學。展出藝術家涵蓋台灣、香港,與原住民女性藝術家,充分展現國際的視野,並融合族群與性別的議題,讓觀眾與國際、族群、性別有相互對話的空間。本展除了藝術家、導演與駁二工作人員的合作,亦結合眾多高雄地區當地志工的共同參與;透過畫冊的再現,讓本展如開花結果的種子一般散播到各地,不但能讓台灣、香港更多觀眾看見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此一充滿特色的展出空間,在開創在地文化風格之餘,更因而與國際藝術接軌。
微笑亞太歡慶十載-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為呈現「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的交流實績,本書分有五大章節:首章「導論」,針對本屆參與國家之文藝背景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第二章「傳統樂舞演出紀實」,深入分析受邀團隊每首演奏曲目或演出段落的意涵與特色。第三章「傳統工藝示範紀實」,展現各國工藝師現場施作,以及帶領民眾體驗創作的過程。第四章「亞太文物特展」,細數日本明治美術展品的賞析關鍵。第五章「週邊推廣活動」,則回顧國外團隊近年走訪鄉鎮社區學校的巡迴歷程。
適得其鎖-鎖具特展專輯
數千年來,鎖具在世界各地廣泛的使用,其發展是人類對於安全感的追求而衍生出的機械裝置,隨著科技與工藝的進步,鎖具的類型與功能更呈現多種不同的面貌。直至現今,鎖與鑰匙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影響人類每日的生活。由於鎖具的生成,與當時的科技、工藝、材料、生活、社會、及文化皆有密切的關係,鎖與鑰匙具備「科技生活化、生活科技化」的特性,鎖具文物的典藏研究亦是本館長期發展的主軸,因此,工博館以「適得其鎖」為主題,推出涵蓋古今中外各類鎖具的特展。
百年佛緣(全四冊不分售) [軟精裝]
本套書為星雲大師口述親身見聞,再由弟子記錄整理而成。本書體裁極為特殊,全書分為:僧信之間、文教之間、社緣之間、行佛之間四卷,共59篇,各篇均採主題式呈現,內容除了講述星雲大師對於佛學的看法,以及創辦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之過程外,也兼及與各界人士之往來情形,其間談及之人、事極多、極廣,並由此呈現星雲大師豐富的生命歷程。
尤利安.羅斯費爾德(製造-世界) [精裝]
「製造-世界」為德國藝術家尤利安.羅斯費爾德(Julian Rosefeldt)首度於亞洲舉行的大型個展,內容為2001至2011年間重要的六件影像裝置及十九件攝影作品。為充實整體展覽概念,攝影作品除了出自影像裝置的定格攝影,也涵蓋幕後拍攝現場,以及《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聲音製造者》(The Soundmaker)、《完美主義者》(The Perfectionist)等作品。 藝術家簡歷: 尤利安.羅斯費爾德(1965年生)曾於慕尼黑與巴塞隆納研習建築。自1999年起居住與工作於柏林。2009年受威瑪的包浩斯大學之邀,擔任該校媒體藝術與媒體設計系客座教授;2010年成為慕尼黑的巴伐利亞皇家藝術學院電影與媒體藝術系之一員,並自2011年起於慕尼黑藝術學院擔任數位及時間媒體藝術教授一職。
2012第十三屆磺溪美展 [精裝]
「磺溪美展」為彰化縣文化局於民國89年開辦,原為彰化縣地方性美展,僅以縣籍創作者為徵件對象,徵件類別有:水墨膠彩、油畫水彩、書法篆刻、立體工藝及攝影等5類。民國93年(第5屆)起,為讓全國更多優秀藝術家參與,因此開放為全國性徵件;民國95年(第7屆)為呼應新時代的影像思潮,增設平面數位藝術類,民國100將平面數位藝術類更名為數位藝術類,以開創磺溪美展的新領域。歡迎全國優秀的創作者以創作能量、熱情、智慧與新的觀念共同參與。
陶情萬旅-簡黃彬/劉國英浮雕創作專輯
陶瓷材料取於大自然的土石,材料本身具有許多面貌與自然特質,有別於設計繽紛的陶藝,簡黃彬與劉國英選擇素簡的瓷雕為藝術創作,在泥土粗獷的本質裡用柔軟的心和專注的情,一刀一刻的展現出自然的花鳥、星月及流水瑞雲等。 簡黃彬與劉國英夫婦以一份對台灣泥土濃郁的情感,從陶瓷雕刻創作中,去印證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如何密不可分,透過內心省思,省察萬物與生命的真諦,找到自己的表達風格。
鉤沉‧瑣憶‧補遺-臺灣文學史料集刊第二輯
將已存在卻被遺漏或未被挖掘的文學史料彙集成書,再現史料、開拓新的研究方向;不同於文學館過去之初版品大多委託學界或民間文學社團研究辦理,「臺灣管叢刊」之編輯、策劃皆出自內部館員之手,集稿完成再委請專業印刷廠商美編、印製。除聚焦、彰顯文學館內部文學研究、文學推展之成果,亦可將分散之出版品予以書系化使具整體性。
100台灣原住民族工藝薪傳獎得獎作品集
台灣原住民族為開啟台灣發展的起肇者,數百年前即居住於這片翠蓊鬱島嶼,敬祖尊天與萬物和諧共處,擁有各族群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極重要的根源,也是台灣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台灣原住民族群各自擁有獨特的部落文化,傳承至今更顯豐富精采。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六十五輯-回溯故鄉歷史的圖像吳金榮絕版攝影集
本書為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65輯吳金榮先生展出作品專輯。第65輯的吳金榮理事長,擅長用鏡頭抓住最精采最動人的那一刻,將剎那化為永恆,多年來他用鏡頭真實地紀錄台灣生活現況,曾經擔任第11屆彰化縣攝影學會理事長,他帶領縣內攝影同好,持續為大家創作美好的回憶,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六十四輯-陳淑華畫集
本書為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64輯陳淑華小姐展出作品專輯。第64輯的陳淑華教授,從小在溪湖鎮小村落長大的她,非常熱愛田野等大自然,雖然長大後深受人文的洗禮,但是創作的核心始終由自然出發,因此從油畫到天然漆畫,筆觸中都充分展現這一份珍貴之美,尤其在人與自然之間已趨近失衡的今日,陳教授的作品除了繪畫本身的真善美之外,也能夠喚起人們對自然之美與關注。
人生理想的追尋與實踐-府城講壇2011
國立臺灣文學館於2011年辦理「府城講壇」教育推廣活動,為使活動內容留下完整紀錄,集結演講內容整理出版,並納入2012年度本館「臺文館叢刊」系列之一。不同於文學館過去之初版品大多委託學界或民間文學社團研究辦理,「臺灣管叢刊」之編輯、策劃皆出自內部館員之手,集稿完成再委請專業印刷廠商美編、印製。除聚焦、彰顯文學館內部文學研究、文學推展之成果,亦可將分散之出版品予以書系化使具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