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本論文集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2011年「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2篇以及論文發表10篇之成書,主題側重於音樂學、音樂理論與教學實踐之結合,邀請國內諸位學者,從音樂學、音樂理論、演奏家與教學實踐等不同面向,提供經驗交流與綜合討論之機會,帶領讀者認知音樂藝術與教學整體而多元的智識與觀念。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The Heard & The Unheard:Soundscape Taiwan
〈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展覽中包括兩位參展藝術家-王虹凱、蘇育賢,以及一個同時勾勒歷史的與當代的非主流社會聲音的聲響資料庫─「聲音圖書館/酒吧」。「聲音」在這個展覽中是主要內容,同時也作為顯現社會中政治行動場域的隱喻,觀者來到台灣展館,將通過以「聲音」為主的影音製作,進入其交織出的社會文本與在地文化脈絡中。
聽見山水心-蘇燕能水彩創作專輯
蘇燕能退休10年間,藉畫筆一枝紀錄台灣鄉土文化的風采。期待大家用心聆聽山水之音,用愛看見山水之美,用情體會山水之心,在單純簡樸的生活中追求心靈境界的昇華。
遇見‧文化遺產-文化性資產自助行為(附光碟)
本書透過淺顯的案例說故事,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從生活層面的瞭解、認識身邊的文化性資產,以及它們存在的必要和重要性。本書也嘗試鼓勵讀者手眼並用,在用心閱讀之餘,也能親自進行一場田野調查的心靈旅程,拿起筆,動手臨摹生活周遭中的文化實體,從小地方著手,逐漸累積出自覺意識,而後昇華在生活中,觸發產生出自助行動。
楊雲萍全集:歷史之部 [4冊一套不分售軟精裝]
楊雲萍為橫跨半世紀以來重要的台灣文史家,同時也為台灣文學重要研究者,歷史之部,為其長年來研究南明史、台灣史之重要著作結集
打樹成衣:南島語族的樹皮布及其文化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創館以來即致力於南島研究,積極開拓臺灣與南島的國際族群關係,並試圖跨越與連結更多世界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的文化脈絡。2008年3月17日,適逢日本岩佐嘉親先生將其畢生蒐藏,總數超過1萬8千餘件之大洋洲文物及相關調查研究資料,全數捐贈給他迄今從未造訪過的臺灣,史前館亦因而同步開展此批標本的文物整飭與整理研究工作。 日本岩佐嘉親先生(Mr. Iwasa Yoshichika),1922年出生,目前高齡90歲,定居東京都,早年因個人興趣,極盡一己之力進行大
獅吼 《雄獅美術》發展史口述訪談
雄獅美術雜誌創刊於一九七一年三月,當時的台灣被認為是文化沙漠,不僅藝術活動與訊息稀少難見,蕭條的經濟與保守的言論氣氛更使文化發展雪上加霜。然而,一切看起來可能是侷限的條件,都沒能阻撓這份刊物的抽芽與綻放,以勇氣與堅持走過二十五個年頭,成為台灣第一份長跑型的專業當代藝術雜誌。 在那曾經行過的時間旅程中,究竟留下了什麼?又滋長了什麼? 本書收錄了七位影響雄獅的關鍵人物口述訪談:發行人李賢文;編輯者廖雪芳、奚淞、王福東;顧問鄭明進、黃才郎、石守謙。他們以誠摯的情感,說出了在不同年代裡,與雄獅交會的故事。以及,他
2010國際彩墨人文藝術大展專輯 [精裝]
2010國際彩墨人文藝術大展作品,邀請25個不同國家及臺灣彩墨藝術家,以「人文」議題作為探討的主軸,以水墨方式於布幔上作畫之作品專輯。
自然.意象-劉去徐2010油畫薪傳展作品集
擅長油畫與水墨畫的劉去徐老師自本局薪傳研習班開辦以來,即擔任水墨畫指導老師多年,可謂桃李滿天下。這次展出作品以油畫創作為主,刻畫細膩,絲絲入扣,適時加入擅長的東方元素,讓畫面產生強烈的生命律動、顏色上也更趨豐富活潑、熱情亮麗,呈現出有別於水墨畫之外的迷人風采,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經典論述
「文化創意產業」為我國率先提出的概念,將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結合,隨著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發展日趨成熟,跨領域、多元化與國際化成為產業重要的經營模式,「文化創意」一詞亦漸獲得國際間認同。 & 本書收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歷年參與辦理之文化創意國際會議論文,計有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芬蘭、西班牙、澳洲、美國、中國大陸與香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各國文化創意專家學者文章二十一篇。
賴碧霞客家民歌藝術[精裝/附光碟]
薪傳獎得主賴碧霞從事客家民謠蒐集、創編與傳藝超過五十載,是客家民謠發展之重要代表,本書詳細記載賴碧霞女士生命經驗、藝術創作與重要音樂紀錄。
第4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散文.新詩.童話卷
第四屆蘭陽文學獎徵選類別包含散文、新詩、童話與歌仔戲劇本,此次將得獎分別出版了「散文.新詩.童話卷」及「歌仔戲劇本卷」,此為「散文.新詩.童話卷」,作品內涵呈現宜蘭在地風貌以及對這塊土地上人文、海洋、環境、地景、藝術的關懷,其中也有著對雪山隧道開通後對宜蘭地景的省思,作品豐富多元,值得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第4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歌仔戲劇本卷
第四屆蘭陽文學獎徵選類別包含散文、新詩、童話與歌仔戲劇本,此次將得獎分別出版了「散文.新詩.童話卷」及「歌仔戲劇本卷」,此為歌仔戲劇本卷,內容包含有6齣精彩的歌仔戲創作劇本,作品豐富多元,值得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西門町之美水墨畫寫生創作專輯:鄉土文化景觀繪畫創作系列活動
游走西門町,彷彿置身在巨大混沌中,徬徨的世界,矗立在人群流動的迷惘裡,似乎想找尋過去留下的軌跡,拾起部分共同的集體回憶,曾經有過那份歷史情愫,接續著理想中的原始脈絡,無法割捨的生命初況,將過去化作筆上再續前緣。
遇見臺北角落(二版)
本書呈現臺北臺北有別於國際都會的一面,而是深入巷弄或跳蚤市場攤位,介紹手作的臺北角落、愜意的角落、綠色的角落與古意的角落,如果說臺北是一座美麗的華冠,那這些散布於各地的角落或許可說是綴成華冠的小寶石,令人驚艷意猶未盡原來幸福就藏在臺北的個角落。
看見孩子的世界:悠遊生活課程研討會論文集
本論文集蒐集研討會中的八篇論文及一篇演講稿,勾勒出生活課程的圖像,亦即三個領域於國小一、二年級兒童學習的共通原則。每一篇論文並邀請相關學者提供回應意見,一方面做為學術對話的延續,另一方面希望引發更多的思考及觀點。在生活課程的圖像演講稿中,吳璧純教授指出:要掌握生活課程的完整圖像,至少需要同時看到「以兒童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童的生活能力」、「拓展學童對人、事、物的多面向意義」這三個面軸,而在本論文集的各篇論文中,生活課程的這三個核心觀點,不斷地呈現在我們所關注的三個學習領域之中。
宜蘭研究 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於1998年11月舉辦「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共發表論文12篇,集結成冊為本書內容,並附有前二屆論文集目錄。
教科書轉化:生活課程微調課綱教學案例
生活課程的97課程綱要,由陳文典教授領導,匯集了學者專家和第一線教師的智慧,在長久以來課程實踐的基礎之上,將理想生活課程的圖像描繪出來,重視兒童學習的主體性,強調以生活為整體的課程統整,期待培養兒童的生活能力,並拓展兒童多面向的學習。這個符合兒童學習特性、統整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個領域的課程綱要,即將在一百學年度開始實施。為了讓縣市輔導團向學校中任課的生活課程老師介紹97課程綱要,教育部課程與教學組生活課程輔導群,以六個小型策略聯盟,分別運作,協助各縣市輔導團完成了22個在地化的教學設計,練
頂真.巧藝-2010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師特展[精裝]
國家指定傳統工藝美術類保存者王清霜大師(漆工藝)、黃塗山大師(竹編工藝)的生命故事與精采作品圖文介紹。
科學漫畫:科學達人秘笈1(再版)
由科學研習月刊每月專欄「科學漫畫」集結精采篇幅,依動物、植物、生理、微生物與生技等類別,將科學知識與生活結合,以漫畫形式呈現趣味,寓教於樂.
科學漫畫:科學達人秘笈2
由科學研習月刊每月專欄「科學漫畫」集結精采篇幅,依物理、化學、生物、健康教育與自然與生活科技等類別,將科學知識與生活結合,以漫畫形式呈現趣味,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