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北臺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的豐年祭儀參與及文化認同
本案透過對北台灣阿美族原住民所舉辦之相關活動,歸納出不同行政區域範圍族人參與傳統豐年祭典的情形,再分別進行田野調查,找出堅持延續舉行者不熟衷祭儀辦理之群間的差異緣由、繼之,再觀察都會族人與原鄉部落間的連繫景況,透過都會與原鄉間人口移動和祭典舉辦及參與的動態性分析,史讀者充分瞭解傳統祭典在當下存在及質。
簡明臺灣史(中日對照)
本書以中日對照版本出版,分原住民、移民、殖民、國民及公民等章節,析論臺灣歷史,既立足於臺灣島,以臺灣為敘述主體,同時也兼顧影響台灣歷史發展中的各個環節,結構完整而有創見,論述精采。作者又常適當的引用俗諺,具有畫龍點睛的效用,使得敘述愈發靈活。
簡明臺灣史(中英對照)
本書以中英對照版本出版,分原住民、移民、殖民、國民及公民等章節,析論臺灣歷史,既立足於臺灣島,以臺灣為敘述主體,同時也兼顧影響台灣歷史發展中的各個環節,結構完整而有創見,論述精采。作者又常適當的引用俗諺,具有畫龍點睛的效用,使得敘述愈發靈活。
國定古蹟恆春古城1226震害調查研究
民國95年12月26日,恆春地區發生苪氏規模6.7之強震,造成國定古蹟恆春古城多處部位嚴重損壞。經查恆春地區曾於民國48年發生苪氏規模7.1之強震,然而這次地震除了基本地震資料外,並未就恆春古城震害情形留下紀錄;震害文獻資料不足也使得建築文化資產在後續的修復與日常維護缺乏依循方針。本書內容主要包括震害紀錄、震損原因分析、耐震討論以及後續修復等部分,不僅為本次恆春古城震害情形留下珍貴史料,也對搶修、修復以及維護提出具體方向。
永皴燒-邱永豐陶藝創作集/ 藝術薪火相傳—2024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
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第264棒藝術家邱永豐老師1976年出生於臺中,於臺中大明高中美工科畢業後長達20年專注於藝術相關領域,奠定製陶美學、肌理研究的基礎。在此基礎下,為追求作品的創新與突破,於2022年創立「永皴燒」品牌,以姓名中的「永」字與水墨畫中表現山巒紋理皴法的「皴」字融合而成,形成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作品曾榮獲大墩國際美展雕塑類第一名、磺溪美展工藝類第一名暨磺溪獎及全國美術展雕塑類銅牌等大獎肯定。「永皴燒」的靈感來自日常削蘋果產生的螺旋果皮,歷經不斷實驗、改良研製而成。邱永豐老師堅持使用臺灣陶土,以落葉、樹枝壓出大地的拓痕,形成真誠樸實的自然質感。此次於葫蘆墩文化中心的接力展將展出永皴燒的多樣表現形式,有蒼涼寂寥的行山山景,也有與世無爭,靜看歲月流轉的荒漠大地,感受到大地壯闊,同時也能對自然環境有更多反思。
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繪卷:一位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教授在戰爭末期
日籍教授?澤亮先生於1945年奉令赴當時台中洲雙冬學園擔任疏散於該學園的台北師範學校女子部部長,帶領250餘名疏散學生在雙冬,過著自立更生的戰時生活,以文字及圖像記錄了在雙冬時的生活及日僑遣返過程。
台灣總督府檔案之認識與利用入門
為了將檔案作為史料予以運用,對此檔案的史料學知識便為必要。其中,就公家檔案(行政檔案)而言,如果不先瞭解產生此檔案的行政機關之性質,也就無法充分瞭解此檔案,因此關於此行政機關的基礎研究誠屬需要,而且有如以下所列各要點,第一為此行政機關在其國家結構或統治構造上所居地位,第二為其在國家行政機關上與其他行政機關的關係,第三為此行政機關設立的目的(業務內容),第四為此行政機關行的組織及人事,換言之,也即是「國家構造論」、「統治構造論」、「行政機構論」、「日本近代官僚制度論」。
陶瓷鋦釘暨現代修復科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邀請國內外陶瓷修護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經由研討會成果發表與經驗交流,重現鋦釘補瓷技法,及分享在傳統、現代陶瓷保存修護技術上的研究成果,提升國內在陶瓷修護上的觀念與技術。
第九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精裝]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本省也有一句話說;「吃飯皇帝大」,可見得飲食這件事是何等的重要。吃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就因為每天都要做,所以「食德飲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緻文化,一直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也付之決闕如。直到最近,才有營養學家把飲食和健康連結起來加以研究、探討,飲食這件看似尋常,慢慢的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
出發吧!臺中州廳奇幻之旅[精裝]
臺中州廳始建於日治時期,呈現了當時日本傑出的建築師們,以臺灣為據點,打造出他們心目中美麗的建築語彙,屹立不搖迄今已逾百年,記錄下臺中市每一個歷史時刻,在2019 年被列為國定古蹟,展開細膩而完整的修復工程。這座美侖美奐、充滿匠人巧思的典雅宏偉建築,既是城市的象徵,也是臺中市發展脈絡的見證者。本書將文化資產主題結合圖文書與立體紙藝,轉譯後的成果,不僅期待能夠開拓孩子與青少年的閱讀視野,也期望能激發他們對城市的想像力和對家鄉的認同,從中發掘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且更盼能將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呈現給更廣泛的讀者,一同踏上一場奇幻的冒險,在紙上穿越時光,透過解謎情節,逐一探索臺中州廳在美學、人文精神上的深度內涵。
新竹客家民俗大觀 [軟精裝]
民俗是人民創造的一種民間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流傳的,具有一定傳承性的行為和社會事象。各式不一的習俗風尚都包括在民俗的範圍之內五彩繽紛,十分豐富,有代代相傳,延續繼承的特點。
京京有味國劇大賞-國立國光劇團京劇展 [5DVD/家用版]
「京京有味國劇大賞」來自「國立國光劇團」於民國93年的三場冬季公演精華,全程由公視轉播。為服務喜愛國劇的觀眾朋友,並盡力保存暨發揚傳統戲曲文化,公視特別將所轉播之六齣膾炙人口的經典國劇,加以整理、剪輯和發行,並以高畫質DVD製作,以饗戲迷! & 一、新編「樊梨花」 本劇取材自民間通俗小說「薛丁山征西演義」,描述樊梨花與薛丁山結親的傳奇故事,並賦予新意編撰演出。 & 二、蘆花河 樊梨花掛帥,義子薛應龍攻打鳳凰山兵敗,遇神女成婚。歸營後,梨花怒其臨陣招親,欲斬;薛丁山代為討情,但梨花不從,丁山乃追述當年戰場樊與己締結婚姻之事以動梨花,使梨花赦免應龍。而後觀敵所設之金光陣,不能破陣,於是應龍夜出,私自前往破陣,不幸死於陣中。 & 三、雪弟恨 關羽於麥城中伏遇害,張飛悲憤,酒醉後怒躂士卒,並逼令部將范疆、張達趕造白盔、白甲,以備作為伐吳報仇之用。范、張兩人請求寬限日期,張飛怒責,兩人於是乘張飛熟睡時刺殺,投往東吳。劉備伐吳,設宴慶功,席間感嘆當年五虎上將,大半去世,現存者也多老邁,卻因此激怒老將黃忠,不等宴席結束,就單騎殺入吳營,大敗潘璋。潘璋部屬馬忠暗放冷箭,將黃忠射殺致死,臨終前諫劉備應該先行伐魏。劉備於是率領蜀兵、蠻兵大敗吳兵,沙摩軻射死甘寧,江南大震。孫權大驚,拔擢陸遜為帥,以御劉備。陸遜使用火攻,造成蜀軍傷亡慘重,幸而遇諸葛亮差使趙雲相救,終於殺敗吳兵,退走白帝城。 & 四、逍遙津 漢獻帝因曹操權勢日益坐大,十分不安,於是與伏后商議,書血詔與伏后之父伏完,要求其約同孫權、劉備為外應,欲除曹操,即遣內侍穆順送去。曹操聞訊,乃率領眾人守宮門,從穆順髻中搜出伏完密書,帶劍入宮,命令華歆將伏后亂棒打死,並鴆殺其二子,與斬殺伏完、穆順宗族。 & 五、斷橋 白素貞自金山寺戰敗後,行至西湖斷橋,腹痛難行。許仙追趕而至,小青痛恨許仙負心,想殺之;素貞力求解脫,親責許仙薄倖;許仙於是賠罪明心,三人因此言歸和好,一同前赴杭州。 & 六、打神告廟 名妓焦桂英接濟秀才王魁,並許以終身,兩人並於海神廟發誓,言明互不負心;誰知王魁趕考高中,卻另娶宰相之女,休棄桂英。桂英因而憤怒,泣訴海神廟,並自縊而死!本劇演出內容為桂英泣訴海神廟,以別緻的長水袖舞蹈,表現桂英憤恨不平的心境。
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
本書主題分別涉及唐、明、清三朝,獨缺宋朝甚感遺憾。不過仍希望有助於未來對於中國傳統婦女史、婦女教育史或家庭教育史的研究。另外,文後附上有關中國婦女與家庭教育史的參考書目,以利未來研究。 & 由書目中可發現:婦女教育部分,偏重於中國近代以後的狀況,且轉向學校教育而非家庭教育,顯與古代有別;至於家庭教育部分,不僅數量較少且偏於中國古代。未來有志者可以針對此不足,繼續研究。 & 本書有幾項發現或貢獻,以饗學界:一、在研究史料上,使用新材料,補前人之不足;二、在新論點及新發現上,編者一文則探討了唐代官宦之家、士族豪門婦女的實際受教情形,而朱教授一文則正好反映出庶民階層的情形, & 彌補了前文的不足;三、婦女教育的目的,不應只限於培養她們具有三從四德,以為賢妻良母;或是侷限於培養其具備讀書識字的能力,而成為一代才女,而是希望能「教人成人」。
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二版)
視覺文化已成為目前相關學門相當重視研究範疇;在藝術教育的領域中,如何將視覺文化的概念融入藝術課程,亦是藝術教育工作者的當代任務。本書為能釐清視覺文化於藝術教育中的定義與應用上意義,分為三大部份討論:第一部份主要探討視覺文化的理論與發展,一來澄清視覺文化思潮的意義與內涵,二來作為進一步探討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理論基礎。第二部份主要探討視覺文化思潮於藝術教育中的興起背景,並解析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時代背景及實施的可能面向。第三部份主要則在呈現視覺文化思潮於我國藝術教育界中的實證研究─「台灣地區兒童與青少年視覺影像反應研究」,盼藉此提供未來藝術教育工作者參考。
第八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精裝]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本省也有一句話說;「吃飯皇帝大」,可見得飲食這件事是何等的重要。吃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就因為每天都要做,所以「食德飲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緻文化,一直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也付之決闕如。直到最近,才有營養學家把飲食和健康連結起來加以研究、探討,飲食這件看似尋常,慢慢的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