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陳朝龍詩-竹塹文化資產叢書365
陳朝龍,一位清朝末年,日治之前,臺灣竹塹地區的詩人,同時也是民學書院講席,方志採訪者、辦理地地方團練有功者、農田水利經營有成者。作者為陳朝龍曾孫,將曾祖留下之詩作加以編註賞析,成為竹市文史之研究成果。
中心商業區的活化與經營-區域環境保存活化系列第5卷
中心市街地並不是一定要作為商業使用。住宅、事務所、工場、公共施設等也是重要的要素。但是中心市街地大多數都具有人口減少、高?化、空大樓增加等問題。中心市街地的再生必須要考量將機能全體回復才可能進行復甦。所以首先要注目的還是要先考量商業使用。商業成立的最大理由是人群的聚集,這也是中心市街地成立的原點。本書將以上記的觀點來看,在解說利用市民參加手法的區域環境營造外,並介紹以商業為中心的中心市街地活性化之各地的案例。特別是被認為是成功案例並受到注目的長?市?壁、丸?市等將利用專章徹底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社區營造的方法-區域環境保存活化系列第1卷
本書開宗明義?述社區營造意義之所在,認為社區營造是利用並活化在地資源,藉以達到生活品質提升的目的。同時透過說明社區營造十原則讓讀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社區營造的本質,也強調社區營造的國際觀與多元性,勿使社區營造淪為閉門造車、故步自封的藉口。
音樂學系第一屆研究生【演奏與詮釋】學術研
第一屆研究生論文研討會邀請國內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前來參與,並對外徵求各大專院校音樂系研究生優秀之論文。研討會議題包含作曲組及演奏組(包含弦樂、鍵盤樂與管樂)之演奏及創作理念之相關議題。此外,從傳統之演奏詮釋所衍生的相關議題也將是此研討會討論之範疇。 增加本系研究生與其他音樂系研究生之交流,累積及建立具國際水準之學術性的研究文獻,提供新知、促進交流,拓展國內音樂教育與演奏研究並結合理論與實際之概念,進而能提供國內北南音樂界之結合及交流。
老寶貝新創意-產業文化資產轉化與設計(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系列4)
本書說明產業文化資產的價值與轉化創意的關鍵元素,以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輔助的八處再生點為案例,運用這些產業現場的發現,設計出另類特色,並啟發創意思維。
天潢貴冑-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平裝]
本書描寫清代的皇族,他們是一群在出生時就注定命運的人,有幸生於帝王之家者,就有機會封為王公,若與帝王關係疏遠者,則淪為閒散宗室,由於王公宗室階層等第相當明顯,以致於影響他們的經濟收入。清代天潢貴冑的生活多半是富貴閒人或斯文墮落,他們的人生沒有什麼奮鬥的目標,因為處於皇帝的「臥榻之側」,任何非分之想都可能招來橫禍。
鍾任壁布袋戲的傳承與技藝(精)
整記錄鍾任壁藝師演出資料,「新興閣布袋戲團」團員與周邊人物之口述歷史,以及日據、光復後金光布袋戲、電視布袋戲等重要發展時期內台與外台演出資料,內容兼具古典與現代演藝特色。
探遊青春:糖鹽酒行旅(精)
本書內文以在地作家早期產業風貌的回味,帶給讀者探遊八處糖、鹽、酒產業生命。文中賞析每個再生點的產業文化特色,透過園區位置圖說明現有設施及服務項目,並為豐富旅程,提供週邊景點介紹。
孤拔元帥的小水手(平):臺灣史料叢刊(6)
繼<福爾摩莎考察報告>之後,鄭順德先生翻譯了這本<孤拔元帥的小水手>。這本書的內容是中法戰爭時一位署名Jean L.的小水手自1884年8月23日至1885年6月22日,以書信方式對戰役的記述,是一種報導文學的體裁,其中情節可補正史之不足。由譯者所用的參考書目可見,中法戰爭的法文資料仍有不少尚未譯成中文,鄭順德先生挑選這本先加以翻譯,或語可以視為譯者個人致力於翻譯中法之役相關史料的一個開始。這本書的原文是圖文並茂的,但譯者又另外增補了不少圖片,增益其完整性及趣味性。此外,譯者也做了一些註解,有助於讀者對一些人名、地名和名辭的瞭解。這本書的原文只依發信日期排序,經審查人建議譯者加上以事件為主的章節標題,綱舉目張,有助於閱讀。
北埔聚落文化語言小百科
以系統化方式編撰「北埔聚落文化語言小百科」,強化北埔聚落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整合保存、再利用模式,協助引導在地居民參與,並教育推廣聚落內無形文化之意涵與價值,以為編撰「北埔聚落文化語言詞典」指認基礎。據此後續保存活化工作,在聚落文化資產與語言詞彙之應用上提供參考依據。
赤崁漁業文化掠影(再版)
夏季的「捕丁香魚」和冬季的「挽(採)紫菜」是赤崁漁撈活動的重心。村民為了維護丁香漁場、保護看守姑婆嶼的天然紫菜與採收,發展出以村廟「龍德宮」為主體,並組成了「公產管理委員會」和「大公會議」。這兩個結合祭祀活動與漁撈活動為一體的社群團體,分別負責紫菜礁漁權管理和丁香漁場分配、管制等全村性的漁業活動。
春魅櫻紅版映筑波白木俊之-筑波菁英展
台灣藝術大學與日本筑波大學是締約姊妹校,多年以來一直都有頻繁地互動,今年美術學院版畫藝術研究所特別聘請筑波大學名譽教授白木俊之來擔任客座教授一學期,希望給師生不一樣的教學與學習氛圍。白木俊之教授目前是筑波大學名譽教授,在任教筑波大學期間陸續指導出許多優秀的版畫創作者與教育工作者,無論在日本國內或台灣都在各崗位上繼續創作。藉著白木俊之在本校任教期間,我們又邀請黑木重雄、鐘有輝、林雪卿、北野敏美、鈴木康宏、田島直樹、城山萌?等筑波大學版畫創作菁英作品一同展出,以饗藝術愛好者。本次菁英展為首次兩校的版畫藝術交流,希望台灣藝術大學與筑波大學除了繪畫作品的交流展出之外,在帶動版畫藝術後,更能強化兩校教授與學生之間的互換交流,並增進兩校實質的姊妹校情誼。
點石成金:30個文化創意產業X檔
一部各界都不看好的輪船電影-鐵達尼號,為何創造影史紀錄? & 米其林指南為何可以宰制全球觀光品牌的供需,掐住全球旅遊的咽喉? & 美國第一夫人為何邂逅台灣大東山珠寶的希望珍珠? & 一件創意設計為何挑動文化底層的種族歧視? & 馬家庄真的是「總統的故鄉」? & 美國偶像為何成為全球選秀節目的第一名? & 一朵桐花為何開創台灣節慶的傳奇? & PAUL麵包,真的在賣麵包? & 一片樹葉為何會變事業? & 路易士.威登(LV)如何成為人類偉大成就歷史的見證者? & 法國木桐酒莊為何被稱為波爾多的羅浮宮? & 張藝謀印象系列為何成為爭相複製的對象? & 魔戒三部曲為何成為紐西蘭國家行銷的代言人? & 優樂筆如何從平常無其的文具市場中創造藍海?
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專刊
隨著世界各國對水下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重視及我國對於海洋政策的推動,本處從2006年開始即著手規劃與推動一系列與水下文化資產相關的中長程計畫,包括水下文化資產普查、法令研訂、歷史研究、出水遺物保存修護、人才培訓、教育推廣及國際合作等。為進一步推展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正確觀念,特別於今(2009)年10月辦理「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並出版展覽專刊,以提升國人對於水下考古的認知與聚焦。
大專特殊需求學生輔導手冊
《特殊需求學生輔導手冊》,包括了大學校園中教師所接觸到各類的身生障礙學生,他們在學習、人際與日常生活適應上可能遭遇的困難,而包容與接納的校園文化是我一向倡導的,大學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同於過去的挑戰,因此期許教師們善用本手冊之資源,幫助特殊需求學生,使他們與一般學生一樣享有快樂充實的大學生活。
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為新興發展的學門,在國內外都是開拓中的領域。它具有變動性,無絕對的一套標準、模式或公式,需要透過持續討論、研究,開創屬於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貌。 & 本書《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研究》收錄「2008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論壇」所發表之11篇文章,內容分為行銷策略、園區經營、指標建構、案例探討、政策法規五個面向,討論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議題,以勾勒現今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現況。
阿博師畫筆下的水.金.九《再見瑰麗的黃金山城海拔295公尺之上的夢之境》
人稱阿博師的陳博文,為水金九極具影響力的本土藝術家,用畫筆耕耘水金九長達十幾載,以其短暫生命的四分之一時間投注於繪畫上,終尋得自我的豐足。以九份為起點,阿博師如同緊緊抓住山壁的青苔,往金瓜石、水湳洞蔓生,以黃金山城曾經喧囂的允華為肌里,以山城的潮濕雨水為生命甘霖,以山城的蜿蜒巷弄為繪畫內涵,讓山城在其粗獷又細膩的筆觸下,盡見靜謐、樸質的生命質地。本書在阿博師的一幅幅畫作帶領下,看見的是一個屬於昨日瑰麗的水金九,一個位在海拔295公尺以上的夢之境,讓人在這個美好又孤寂的失樂園中,再見水金九。
TAITUNG民俗采風
本輯收錄臺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所舉辦之民俗采風攝影圖片彙編。計有「元宵節展覽」、「藝陣采風錄展覽」以及「老照片」三單元,詳實紀錄臺灣民俗的精采風貌。
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暨保存團體
傳統藝術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形態和娛樂類型,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經中央指定之傳統藝術重要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其傳統藝能及技藝的表現深獲肯定,並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為肯定傳統藝術之保存者及保存團體長年投入無形文化資產之發揚與傳承,特出版此書,以彰顯對國家層級保存者及保存團體之尊崇,並提升各界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念,共同促進臺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
音樂無界限‧交織生命樂章的作曲家-賴德和
我一向的觀念認為,音樂的學習不但只是一個認知,你要了解它是怎麼回事,最重要的是你在耳朵聽覺上,你能夠感悟到那些聲音背後潛藏的意義。所以音樂理論的教學,理解固然重要,但是偏廢了聽覺的感受是不成的。
火車與稻田:阿盛散文選
描寫作者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在( 農村 )的生活經驗,藉由鋪陳家庭成員之間的觀念差距與拉扯,間接表達傳統農家逐漸與( 現實 )妥協的歷程。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網路素養家長篇2/e
本手冊希望透過問答的方式,讓家長能夠用最快速及簡單的方式, 知道如何處理小孩上網所遇到的相關問題,讓家長能夠增進一些網路素養 同時也能教導家中小孩如何以正確的心態使用網路科技。
福爾摩莎考察報告(平):臺灣史料叢刊(3)
十九世紀以來與台灣歷史關係密切的法國人,除了孤拔元帥,安柏于阿之外,還有一位鮮未人知的雷吉納樂德,康,他的(福爾摩莎報告)在法國海外檔案館沉睡了將近一個世紀,最近才被發覺,這篇原稿230多頁的報告,內容涵蓋面很廣,是歐洲人在台灣歷史上留下的完整見證。
創意城市與文化園區的開發
活力的創意、彈性的變革、多元的特色,是創意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推動全球在地文化的認同,就在聚集創意城市所累積的能量,以及實現活化都市的生活文化與豐沛的都會層次內涵。 & & 本書圖文並茂,結合城市創意與文本書圖文並茂,結合城市創意與文化園區的運作實例,並以代表台灣化園區的運作實例,並以代表台灣藝術文化園區的國家兩廳院,作為未來園區再開發的願景實現。是一本研究藝術管理、文化產業與建築規劃的實用參考書籍。
九二一地震歷史建築修復成果專輯[三冊合售/軟精裝]
文化資產是記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地方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華縮影,歷史建築不僅記載了當地的發展脈絡,更具體而微的忠實記錄了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軌跡。
文物科學管理-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叢書
文物保護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青的新興科學,悠久的萌芽階段和優秀的傳統技藝,標誌著它的古老;但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還是在近代,大量文物急待修復保養的客觀現實,促使文物保護學快速成長,成為近代發展較快的新興科學。文物保護學其特有的研究物件和所承擔的特殊任務,有其獨立的研究範疇和概念,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包括的科學體系,更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取代的。
煙硝桃花源-退輔會龍崎工廠(台灣產業的故事7)
龍崎工廠因其產品(炸藥)的特殊性、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神祕感,乃不同於退輔會其他生產工業產品的工廠,則有較引人注目的優勢;其次,這裡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祕境,其工業發展、場內技術、設備型態,乃至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有其特色,互相建構成龍崎工廠的獨特故事。
形塑夢工廠-退輔會榮民塑膠工廠(台灣產業的故事6)
退輔會榮民塑膠工廠,是一處造夢的工廠,它像魔術師一樣研發生產了許多時代性意義的產品,與台灣經濟起飛的歷史同步發展,這裡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教育資源和教育題材,呈現了人類的經濟史、工業史、國防史、榮民政策及人力資源運用史…等。如今塑膠工廠已成記憶,這一篇與近代台灣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故事,則不該被遺忘!
生活科技創造與應用:教學與教材研究分享
透過「生活科技創作學術研討會」結合教師實務經驗、大專院校師生或有興趣發展相關領域之研究者,發表論文,編輯成冊,並與相關領域從事者分享、交流。
枕頭計畫-34位藝術家聯手打造夢的故事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展覽專書,從製作故事側看枕頭的「成長經歷」,從歷史、生活文學等角度,正視枕頭的「家學淵源」,從創意聯想延伸展現枕頭的「未來潛力」,帶領讀者全面性的認識枕頭的各種面貌與歷史,觸發對生活的美學想像!
尚派武戲香火-李柏君傳藝錄
「尚派武戲香火─李柏君傳藝錄」一書是為京劇武戲薪傳教學典範記錄下來,並收入李柏君老師個人近年傳統武戲著作如《雙背凳》、《天蓬元帥降妖》,一方面可據以追溯京劇武戲的傳統根源,從武戲演員世家家系圖尋根,一方面為尚派武戲功架嚴整邊式的香火、精神之真傳,顯現李柏君傳藝之骨氣與壯心,這是本校自學院時期乃至藝大現階尋求教學卓越最彌足珍貴的基礎。
第十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精裝]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本省也有一句話說;「吃飯皇帝大」,可見得飲食這件事是何等的重要。吃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就因為每天都要做,所以「食德飲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緻文化,一直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也付之決闕如。直到最近,才有營養學家把飲食和健康連結起來加以研究、探討,飲食這件看似尋常,慢慢的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
悲‧怨‧火燒島:白色恐佈受難者曹開獄中詩集(精)
悲‧怨‧火燒島──白色恐怖受難者曹開獄中詩集 今年是解除戒嚴20周年,行政院文建會以各式的文化藝術活動反思過去的年代,世界各地用這些藝術活動的方式,彌補歷史傷痕的事例也不勝枚舉,無論是何種文化創作形式,都具有回首先賢種種,企圖點亮來時路的企圖。 走過幽暗的年代,在十月中旬開始的綠島人權藝術季,也是經由文化創作,達到反思民主價值的意義。尤其在這個地方,以前被稱為火燒島的綠島,畢竟它囚禁過無數思想犯,讓許許多多走過幽暗年代者不堪回首之處。這是歷史的捉弄吧,火燒島地名的由來,並沒有「怒火中燒」的意思,只是在時代的轉換下,悲、怨與火燒竟然也是許多政治犯中對於這個傷心地所能聯想的字眼。
「美術高雄2005-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
內容以影像觀察、記實短片、影像裝置藝術、論述、人文記實等五大主軸。區分三項研究子題「歷史‧再現-讓看不見的成為可見」、「歷史‧一種擬態-高雄當代影像創作中的歷史情境」、「之內‧之外─影像的內蘊與反思」等,涵蓋範圍從傳統相機複製真實發生的事件對象到電腦數位影像時代的各種形式表現及對影像的觀念性探討。
文化創意 客家魅力: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觀點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高度競爭,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全球在地化下,人們對自我文化認同感強烈的追尋以及文化消費高度成長,文化內涵已成最佳體驗素材,使得文化元素成為一種關鍵性的競爭參數,此一全球發展趨勢為客家文化的保存與發展帶來契機。本書結合理論與實務,提供有關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的觀點與策略、政府政策與作法、客家庒產業現況與未來轉型與升級成文化創意產業的經典案例與方法。 & 本書收錄專屬客家的客家桐花祭、客家產業的苗栗陶瓷、木雕、客家文化館和產業文化園區等數個個案,藉由這些個案萃取出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道。希望本書能夠為剛剛萌芽的客家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拋磚引玉的功能,吸引未來更多人士加入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領域,共同為提振客家文化而努力,讓文化創意創造客家魅力。
國字標準字體方體母稿
文字是語言的記錄工具,前人智慧之所以傳承,後人成就之所以流通,皆為文字之功。本書為教育部國語會成立專案小組,聘請文字、美術、書法、印刷等學者專家,逐字檢竅,並委託華康科技公司以電腦技術製作標準字體母稿,所有筆劃、筆型等問題皆予徹底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