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與四個男人(光碟)
經典好戲《潘金蓮與四個男人》,劇中呈現潘金蓮的【愛、恨、情、仇】她反抗張大戶、委屈跟隨武大郎、敢愛追求武松、最後沉淪在西門慶荒誕歷史,本劇藉由比較命運,古事今觀,從女性意識出發,有別傳統、重新詮釋。
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
精選國立故宮博物院、東京富士美術館、奇美博物館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四大美術館典藏精品,並邀請部分臺灣當代藝術作品,策辦以「花」為主題之展覽。展品包含器物、繪畫、雕塑、空間裝置、新媒體藝術等。
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教學版(5冊一套DVD不分售)
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教學版內為陳三五娘、王魁負桂英、山伯英台、什細記、王寶釧五齣劇目之完整演出DVD、身段教學示範DVD、五齣歌仔戲之唱腔CD、劇目曲譜解說5冊。
藝享世界-2018姚淑芬創作專輯
姚淑芬老師,民國45年出生於南投水里,家中另有一位哥哥及兩位妹妹,從小父親對他們的教育非常嚴格而且重視,台中師專的張淑美老師也是她的啟蒙老師之一,於是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姚淑芬後來順利地考上師大美術系的西畫組,因而開啟了她在教育和藝術方面的生涯。 在藝術創作上同樣傑出。原本是畫西畫的姚淑芬,後來卻因為不喜歡西畫顏料的氣味,於是讓她轉往水墨及膠彩的領域發展,結婚之後,她為了要學習工筆花鳥,曾經利用週末放學之後的空檔,自行搭乘客運車前往台北習畫,並且接受喻仲林、黃昌惠等名師的指導,時間長達四、五年之久。另外,她為了要不斷地精進自我,除了持續地進行水墨創作之外,還曾經跟隨陳其銓、簡銘山、林隆達、陳志聲及蕭世瓊等人習學習書法。 本次展出主題為「藝享世界(Art and Sharing world)」,主要敘說姚淑芬老師長久學習累積使其1.特殊表現創作技法臻於化境,2.獨到的文化藝術見解豐富了意境表達,再結合3.個人情感的抒發與象徵語彙的交融,4.最終創造出個人特殊思想理念的作品。姚老師讓彩墨畫找到新的表現生命,嘗試以複合媒材多元技法表現,十足地讓觀者有了更多想像從而產生共鳴。誠如老師的女兒黃翎教授所說「她不只是一位繪畫創作者,更像是一個空間的策劃者,講述著故事,帶領觀賞者沿著她編織的意境軌跡,在平面畫作中,有了身歷其境的體驗。」 老師說過藝術貴在創作,而創作不能離開當下生活的體驗與生活感受的累積,姚老師生於風光明媚的南投水里,從小與自然為伍,與大地為伴,對自然的觀察比常人入微,對生活的體驗比常人豐富,因而孕育了對自然的關愛與描繪自然的契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成為姚老師寫生的對象,也是藝術創作的活水泉源兼具傳統與現代繪畫表現能力,跨越東方與西方藝術思維的姚淑芬,正是在充分掌握各種藝術特性之後,以多義語彙並陳的創作模式,高奏異質雜混卻隱然共譜和諧的旋律,作品呈現獨特新鮮的情調,從她的創作手法,可以探得其運用之妙。 最後,老師認為人因夢想而偉大。「人生有夢,築夢踏實」,老師始終相信「事在人為」、「心中的願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期許自己能以謙虛受教的心去學習、堅強地面對教育工作及人生旅途的種種困厄,在教學上也能讓學生有所收穫並且帶好每一位學生,努力為教育工作與彩墨創作理論研究貢獻自己的心力。她也是南投縣美術學會第17及18任的理事長,突破團體有史以來第一位的女性負責人,將南投縣美術學會帶往全新的境界,並且經營出不同於以往的新氣象,積極地將教育和藝術結合在一起,舉辦「藝術走入校園」「親近藝術校園巡迴展」等活動,落實了藝享世界。
林田壽作品集 彩墨抒情繽紛覓境
本市每年辦理已邁入70檔的「竹塹藝術家薪火相傳展」,藉由畫冊編印、紀錄片、展覽等方式,讓市民貼近藝術家,進而推廣美術與生活美學。今年第70檔薪傳展源自林田壽老師對於鄉野景物的感動,運用多媒材技法來書寫鄉野情懷,忠實內心的感受與獨特的生活經驗,傳達美的感受與嚮往的境界,進而營造出「寧靜空靈」的畫境,得到觀者的共鳴。
綠意尋蹤: 觸口自然教育園區植物導覽解說手冊
本書特色植物選介係參考彭仁傑老師的觸口生態園區植物解說教材內容編寫,列出該物種的中文名、別名、學名、科名、形態、分布、特色及應用等項,每種植物介紹以1-2頁為一篇,提供莖、幹、葉、花、果的彩色照片,完整呈現其識別特徵。
袋著祝福(南海藝教叢書159)
作者林品希同學創作靈感來自街頭遊民,「袋著祝福」故事從一隻提著塑膠袋的手帶入,若自我放逐在街上,表情呆滯的遊民是自己親人,居無定所不僅受到歧視,更時常遭遇人身安危問題,面對社會的排斥與邊緣化,問題出在哪?作品巧妙的運用灰色階表現出今日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的沉重心情,觸動人心!
媽媽的假髮(南海藝教叢書161)
這是一本企圖非常大,以溫和舒緩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家庭與常態家庭風貌的繪本故事。它挑戰了兩性典型的社會與家庭慣常的責任分配等觀念、行為與認知,作者恰逢其時地提出需要正視的是社會議題。
蕉林花影-陳偉毅漆畫個展
邀請「第六屆大墩工藝師」陳偉毅老師展出。陳偉毅老師的漆器創作,一開始便跳脫傳統漆器工藝的思維,朝向與繪畫融為一體的方向前進。以漆器精緻細膩質感為基礎,但捨棄原本繁複多樣技法,只留下單純繪畫元素。單純繪畫,卻又採用不單純的方式來演繹。吸取中國工筆畫的精神,將花鳥細節生動描繪,有時配以精簡截枝構圖,讓留白多些意境。再加入西方素描觀念,將物體光影變化融入,使畫面更加真實逼真。而將漆器「蒔繪」或其他技術運用在作品之中,展現漆器之本質,也增添作品獨特風格品味。畫作以寫生為起始點,觀察記錄生活週遭的生命成長與變化,陳偉毅的作品,就是記錄下那一刻,凝結這一個平凡或不平凡的畫面。
百變怪小布(南海藝教叢書160)
作者顏子晴、李蓓君同學所創作,故事描述主角運用許願果,將別人的優點,集中呈現在自己的身上,結果變成一隻怪物。作者運用色鉛筆及淡彩充分表現出想像力及趣味性,誇張幽默的造型,細膩而有層次的演變過程,充分地掌握了圖畫書的圖像特色優勢。
萬里洄游 蠵望龜來(南海藝教叢書158)
作者項詩敏同學「萬里洄游 蠵望龜來」描述討海青年,與一隻綠蠵龜間20年生命歷程的情誼,試圖在環保的老題材中,注入生態情感,讓讀者感受到人類並非是地球上唯一的成員,人們不能因為一己之私,任意破壞環境,是一本富含生態的優秀作品。
彰化縣第十九屆磺溪美展專輯(精裝)
本書為彰化縣文化局辦理「2018彰化縣第十九屆磺溪美展專輯」,專輯內容包含數位藝術類、書法篆刻類、 油畫水彩類、水墨膠彩類、攝影類及立體工藝類六大類作品。
一O七年苗栗美展 雙年展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於2014年起將每年一度的苗栗美展改以雙年展制度,集中資源、專業舉辦,期盼展覽得以承繼苗栗美展優良傳統,藉由水墨膠彩,書法篆刻、油畫、水彩、攝影、立體造型、應用設計與綜合媒材等七大類競賽,體現出各種具原創性的佳作,並逐步發展出苗栗雙年展的自身特色。
第十七屆彩墨新人賞專輯
「彩墨新人賞」係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財團法人臺中市文教基金會、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協辦,欣中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獎金,從91年起舉辦迄今邁入第十七屆,在畫幅無限制、媒材多樣化和創意無止境的比賽規則下,獲得了年輕世代的認同,並源源不絕的提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參賽,成為具有特殊意義的徵件美展。
2018臺南美展(精裝)
本專輯「2018臺南美展」收錄徵件比賽得獎作品185件及評審委員作品22件圖錄,總計有東方媒材、西方媒材、書法、攝影影像、立體造型、傳統工藝等六大類作品。
以藝載道‧奉獻臺灣-侯壽峰創作一甲子特展
早期以戲臺布景彩繪起家的侯壽峰,出身於嘉義,從小因家境貧困,只能靠撿拾牛糞掙錢生活,但他因喜愛繪畫,16歲便至臺南明星美術布景社當學徒,師承戰前留臺之福州布景師黃良雄先生。侯壽峰的藝術天份加上自身的努力,20歲便學成出師。在經歷30多年手繪電影、戲臺布景的歲月,造就他今日技藝的精湛與純熟,除了成就備受藝文界肯定外,更是目前國內唯一登錄的戲臺布景彩繪傳統藝術保存者。 此次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特別邀請侯壽峰舉辦「以藝載道‧奉獻臺灣─侯壽峰創作一甲子特展」,展出作品30餘件,包含1980年至今的創作,件件都是佳作。事實上,侯壽峰雖已是耄耋之年,對藝術創作的熱忱依舊不減,這次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籌備,特為此個展完成長達13公尺的巨作《福爾摩沙的來源》。在此誠摯的邀請各位喜愛藝文的民眾撥空前往大墩文化中心,一同進入侯老師筆下那段臺灣先民歷史的風華歲月。
他者視線下的地方美感:大英博物館藏臺灣文物(精裝)
在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中,收藏了大約370件早期臺灣文物,其中絕大多數是原住民的物品。這些藏品難得地留存了珍貴的過去物質生活訊息,也呼應了早期臺灣與西方接觸互動的片段歷史。人類學者胡家瑜教授和歐尼基(Niki Alsford)博士特別精選了其中的165件文物,進行入藏歷史脈絡解說和圖像介紹,期盼這些保存在遙遠他方的文化遺產,與臺灣社會重新連結。透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一窺他者目光凝視下臺灣多元文化的精彩和美麗,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力量,也能掌握跨文化採集背後複雜交錯的歷史脈絡和動力,進一?思考文化遺產如何在當代社會活化應用的課題。
心理學-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
◎ 一部為華人學子撰寫的中文普通心理學教科書! ◎ 詳細介紹心理學最新入門知識,以及國際心理學的成果及趨勢! ◎ 融入華人社會文化下的研究,達成心理學於本土文化的目標! ◎ 呼應國際心理學大勢,強調腦與心智的關係! 本書是集合臺大心理系專兼任老師及系友之力,為華人學子撰寫的一本中文普通心理學教科書。內容涵蓋心理學所有重要的主題,但有別於坊間其他中英文版教科書,本書從第一章介紹心理學發展起,在各章均融入有關華人社會文化下的研究成果,使本書的讀者不僅瞭解國際心理學的成果及趨勢,也能欣賞在本地心理學者的耕耘及收穫,達成落實心理學於本土文化的目標。
薪傳三十 : 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30週年回顧展專輯(精裝)
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屆滿30週年,邀請歷屆展出者共計167位參與回顧展,集體展出精采作品260餘件,共譜臺中傲人的藝術風華。
印樣白冷圳紀錄片(藍光光碟)
白冷圳位在台灣中部的山區,是一條日本殖民時期建立的水圳,從高山引水至新社台地。這條看似單純的灌溉圳,引入了大甲溪水,卻也改變了部份溪水的旅程。 如果生命有源頭,那川水的源頭就來自於山林,河道也像是水的生命旅程;而白冷圳像是生命裡的一段插曲,雖然細微,卻影響著往後的旅程。 導演以凝視手法拍攝,追尋水的足跡,透過山與水之間的詩意絮語,帶領觀者展開一趟未知的公路之旅。 宇宙萬物用不同的樣態呈現,或許透過凝視與聆聽,試著看穿那本質,而生命才得以存在。
2018臺灣木雕專題展 薪傳人間 陳正雄木雕展﹝精裝﹞
「2018臺灣木雕專題展」請曾榮獲吳三連先生文藝獎、日本新構造展雕刻大賞,及本局「2016臺灣木雕薪傳獎」,得主陳正雄木雕大師辦理個展,並委請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其個人之藝術,美學觀與臺灣的歷史的互動,為臺灣雕刻的藝術歷史紀錄其發展的面貌。
2018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陶藝的人文回歸‧從藝術的精神原點談起
2018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以亞洲當代陶藝為主軸,從陶藝角度切入思索亞洲當代藝術、文化發展脈動,以檢視亞洲當代陶藝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多重風貌,並同時解析臺灣當代陶藝在地化視角,加深參與民眾對於相關發展脈絡下,亞洲當代陶藝文化的認識,開啟更多亞洲當代陶藝多元對話的可能性。
古典時尚織繡風華:典藏專輯:漢人織品服飾篇1
本專輯為本館典藏分類目錄系列專輯,目的在使民眾能認識本館的相關典藏,並了解典藏品的歷史背景與意義。本館自1998年開館至今共典藏織品類文物計698項,本專輯以漢人織品服飾類為主題,係以本館自1998年至2003年蒐集入藏之漢人織品服飾為對象,就其材質種類、年代、技法、功能等進行分類及登錄。專文與內容係於2003年委請何兆華教授主持研究分析,精選121件較具有代表性之藏品,依其功能分類為:兒童服裝類、女性服裝類、男性服裝類、服裝佩飾類、室內裝飾及其他類等五類詳細介紹。此外,395項典藏品全數臚列於後作為索引,讓民眾認識漢人織品服飾長久以來的發展及其演變。本專輯並新增以「紅緞地五彩金繡龍鳳紋馬面裙」(KH2000.003.012)與「綠緞地彩繡人物花鳥床簾」(KH2001.038.034)為例之典藏織繡文物修護過程簡介。
海角秘境:澎湖南方四島地名地標解密﹝精裝﹞
許多國人對於「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認識仍停留在神秘、遙不可及的印象,的確,位處澎湖南海邊陲,交通窒礙不便的狀況下,令許多人望美景而行旅無方。近年來,「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透過不斷的調查研究、資料蒐集與推廣,將資訊以文字、圖片或影音的方式呈現給國人,逐漸將「澎湖南方四島」的美麗面紗揭露在國人面前。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雖然每個島嶼面積不大,經過二百多年的開發與土地利用,仍存在著深度的人文型態與地理變遷。從歷代先輩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劬勞足跡裡,我們發現許多生命故事與生活型態不斷被記錄在地名之中;我們也看見島礁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先人的汗水與蹤跡。因此我們將島嶼上的地標、名稱和建物的歷史樣貌一一挖掘出來,將之編列成冊,以提供做為將來環境教育解說與旅遊導覽的參考工具
馬六甲山王與海王:吳心泉家族史(精裝)
因環境所迫,家住大地村的吳心泉與兄弟下南洋謀求生機,歷經十年奮鬥,終於經商致富。返鄉為母親建築房屋,歷經家族四代,其子孫吳友鏗將其建築捐贈給金門縣文化局,成為金門古厝捐贈首例。全書記載吳心泉下南洋的人生歷程與家族後代在馬六甲發展歷程,以及吳心泉宅建築史末。
苗栗縣美術名家年展. 2018: 人間
透過《2018苗栗縣美術名家年展》專輯的出版,除了積累苗栗縣藝術家們在藝術領域的探索足跡外,也可以讓更多縣民了解藝術的面向與深度,是深耕苗栗術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讓苗栗文化更臻豐富。
傳說:竹門祕境 微光往事(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03)
描述國定古蹟「竹仔門電廠」的緣起沿革、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故事以及與當地居民生活、產業發展之關聯性等歷史資料。藉由文化景觀與工業遺址之詮釋,進行深度發掘,描繪美濃客家文化風情,水文化資產發展,強化古蹟精神,保存電業之歷史脈絡。
釧影樓日記. 1948-1949
本書為著名記者、資深編輯、暢銷小說家包公毅(天笑),於1948-1949年間旅居台北時期所撰寫的日記。該日記不只記錄了作者目見耳聞的台北社會生活樣態、親身參與的滬台文化與經濟交流,更抄錄了各方親友的來函,為國共內戰後期時人的徬徨感覺與流離經驗,保留了珍貴的史料。
梨園戲樂:林吳素霞的南管戲藝人生(傳統藝術系列11)
一生奉獻予南管藝術的林吳素霞,在南管的造詣上被譽稱為「指譜全」,係南管文化界公認的「館先生級」藝師。在南管音樂上,她除了是目前掌握最多南管樂曲者之一,亦擅長琵琶、二絃、南鼓的演奏技藝,更嫻熟於下四管的節奏性樂器。而在南管戲的表演藝術成就,她具備細膩精湛的身段表演、典雅口白與唱功古樸之外,更擅導演編劇,培育拉拔諸多南管藝術團體登臺演出。她不吝將寶貴的南管演出經驗傳承予後輩,甘於幕後統籌指導,其對臺灣南管界的奉獻與影響,極為深遠。
啟動符號 看見單純-2018陳瓦木藝術創作專輯
陳瓦木老師作品以油畫、複合媒材為主,創作受到西洋現代美術各畫派主張、觀念、風格的影響,他認為「藝術創作唯有改變才能創新」;此次應彰化縣文化局盛情邀約,在縣立美術館以「啟動符號-看見單純」為題,充分展現出陳瓦木老師,近期對藝術創作, 從微觀的寫實,轉化成巨像型態,透過思緒簡潔、畫面單純, 來凸顯出鮮明深刻的獨特風格;不少作品更帶有粗獷豪邁線條、 厚塗層疊的肌理來展現鮮豔耀眼的豐富色彩,視覺畫面強而有力、光彩奪目。
磺溪文學第26輯彰化縣作家作品集—自八卦山出發:風土漫遊
本書收錄25篇報導文學,多半是作者早年任職彰化文化中心組長之作,自南北管戲曲、民藝傳承等,於逐漸消失的夢土,傳遞歷史體溫,建構島民的人文生命。
磺溪文學第26輯彰化縣作家作品集—微醺
從農作物如西瓜,地景如鹿港、虎山巖、大肚溪,到自然生態如沙埔地、南路鷹,乃至族群如彰化的原住民等等,展現多元的關懷與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彰化的多樣性;對於自然地景的諸多細節,描寫準確而到位,生動地再現這一片土地的特殊風景和人情
磺溪文學第26輯彰化縣作家作品集—等待花開的小花苺
這本冊分做四個部分:「性命的勇者」、「土地‧花情‧詩情」、「親情的呼喚」佮「美麗的傳說」(囡仔古),用樸實的文字,真誠的態度佮幼路的觀察,寫出對人生、情愛參土地的深情,逐篇攏有對生活內層體會出來的智慧佮思考,予人跟綴著文字,進入一個充滿台灣文化感的世界,鼻著花芳,鼻著咱跤踏的土地的氣味。
磺溪文學第26輯彰化縣作家作品集—聆聽寂靜
本詩集分四卷,總共89首。卷一,「擁抱」,主題是愛情,這是人類最特殊的生命情緒或病癥,有44首,作品以短詩為主,試圖從各種角度去描繪它的面貌,推敲它和幸福與否的關聯。卷二,「初秋,微光」,收錄7首得獎作品。卷三,「一枚沉靜的吻」,共17首,是對特定的人或偶發事件的關懷或介入,沒有國界,對象不只是人,也有動物;這是愛的自然擴大,也是生命難以言喻的道德悲緒。卷四,「聆聽寂靜」,共有21首,是直接對生命本身的追問,是要表達人對信仰的渴求,以及生命的脆弱與無助;眾生平等,人終究要回到大自然裡來思索生命的本質與意義,靜靜聆聽內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