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7~0928_9月選書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歷史學的作法

池上俊一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5/27 出版

歷史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寫歷史?我們為何要學習歷史?東京大學池上俊一教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應如何定位自己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需具備何種視野?如何處理史料,並展開敘述?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回答對初入歷史學門的學子們而言,往往感到困惑甚至無所適從的難題。作者帶領讀者站在現時點,回望近代史學發展的來時路,觀察其演進中的脈動,並在既有方法上思索推進與更新的可能性。本書正是寫給有志於從事「真正的」歷史學研究的學子。

95 特價4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代雲南地區陶瓷展

本書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特展「明代雲南地區陶瓷展」(2025.3.19 - 2025.6.11)之展覽圖錄。此次特展所收陶瓷種類計有青花、青釉鐵繪、黑褐釉等高溫瓷,以及施罩鉛綠釉或無釉的低溫素陶器,而以青花瓷的數量最多,其絕大多數是來自雲南高原南部窯場所燒造,相對年代在中國明代(1368 - 1644)。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25臺北數位圖像國際學術研討會「智慧視界」

李俊逸  著
臺灣藝術大 出版
2025/05/21 出版

本書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特展「明代雲南地區陶瓷展」(2025.3.19 - 2025.6.11)之展覽圖錄。此次特展所收陶瓷種類計有青花、青釉鐵繪、黑褐釉等高溫瓷,以及施罩鉛綠釉或無釉的低溫素陶器,而以青花瓷的數量最多,其絕大多數是來自雲南高原南部窯場所燒造,相對年代在中國明代(1368 - 1644)。

95 特價7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機械工程教育史[軟精裝]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5/05/19 出版

本書是針對臺灣機械工業教育與工程教育的發展作概要的論述。首先就臺灣機械工業的發展,和對機械工業教育與工程教育的發展影響做概要的說明。其次,就日治時期機械工業(工學)教育及戰後初期機械工業(工程)教育做介紹。接著,將後續的機械工業(工程)教育,分初高職機械工業職業教育、專科機械工業教育、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機械工程教育、戰後普通大學機械工程教育(以成大機械工程學系為例)等四章予以介紹和說明;最後,以專章介紹機械工程教育文化資產。

95 特價93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國立屏東大學2024年大學社會責任年度報告

屏東大學 出版
2025/05/14 出版

國立屏東大學2024年大學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充分揭露本校在大學社會責任願景及校務整體發展方向,並涵蓋地方關懷、鄉村發展、鄉村教育與地方創生的執行成果與具體實踐作為。 國立屏東大學於2019年成立「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以統整全校USR為策略方向,整合校內各項主要與社會實踐、產業發展相關的計畫與課程,並將教學課程與研究計畫成果帶入地方,結合各方資源擴展本校實踐社會責任的面向與深度,期能協助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之永續發展,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圓點珍藏版)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覽以草間彌生與臺灣的原點——特別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揭開序幕,聚焦其1951年至2005年間的創作,展出70件精選作品,透過「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四個子題,以草間彌生生涯中的創作探索與實驗為引,深入藝術家跌宕豐厚的生命軌跡。

95 特價128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幻影無限版)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覽以草間彌生與臺灣的原點——特別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揭開序幕,聚焦其1951年至2005年間的創作,展出70件精選作品,透過「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四個子題,以草間彌生生涯中的創作探索與實驗為引,深入藝術家跌宕豐厚的生命軌跡。

95 特價90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商量舊學.涵養新知:朱子理學思想重探

陳榮灼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5/05 出版

本書從「跨文化」的角度開展出朱子新圖像,不僅從華嚴宗的影響釐清了佛教與理學興起的關聯,並且從現象學的視野,揭示朱子哲學方法論的本質及其於政治思想之涵義。這一改牟宗三植根於康德哲學所產生的對於朱子理學之負面性解釋。此外,透過與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茲、黑格爾、謝勒與哈伯馬斯之哲學對話,指出了朱子思想的當代相關性。本書特別立足於黑格爾的「道德」與「倫理」一區分,為朱陸異同提供了嶄新的理解和仲裁之道。於重建朱子的「孟子解」上,本書進一步揭示其認識論與情感理論所蘊含的現象學特質。這一切都有助於了解朱子理學思想之本來面目。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修訂版)

王安泰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5/05 出版

中國中古時期的「封建」,與西周的「封建」,乃至於現代認知的封建,實為不同的概念;本書對於魏晉南北朝的封建制度與政治秩序,有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本書以爵制為研究重心,探討中國中古時期封建的意涵,以及爵制與政治秩序的關係。中國中古封建體系,名義上遵循西周封建制度,實際是經由戰國兩漢以來儒生、士人不斷追溯重構,形塑出一套關於西周封建的「歷史記憶」。中國中古封建以王爵與五等爵替代西周諸侯,建立天子冊命諸侯統治封國的架構,並藉由儒家經典與漢魏故事,制定專屬諸侯的「開國」制度與「茅土」儀式。各王朝也藉由冊封周邊勢力,建構天下秩序,彰顯政權居於天下共主的地位。本書不僅關注封建體制的具體實踐方式,也重新考察中國中古時期的政局與制度變遷。

95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鄉土社會的終結:東亞地區的殖民管治和土地政策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5/05 出版

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與現代測量技術,如何影響東亞殖民地的社會結構?從臺灣與香港的土地政策改革,探究東亞鄉土社會的顯著轉變。根據歐洲的土地所有權原則,任何不由公司或慈善組織擁有的土地必須由存活的個人持有。1841年,英國殖民者統治香港,實施此原則,廢除中國傳統的集體土地所有權,摧毀了宗族和廟宇的財政基礎。1860年,香港政府擴展此政策至九龍半島。幾乎同時,日本明治政府引入了相似政策,成功剷除封建領主,減少宗族和寺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當日本在1895年統治臺灣時,保留了當地華人宗族和宗教團體的土地所有權,而香港政府在1898年租借新界後,也對當地華人提供類似優惠。這使得臺灣和新界成為人類學家研究傳統中國社會組織的最後兩個地方。本書探討近代東亞地區在殖民統治下土地所有權制度的變化及其對當地社會結構的影響。雖然涉及中國、日本和韓國,但特別聚焦於1842至1997年受英國統治的香港,以及1895至1945年受日本統治的臺灣。書中的重點並探討非殖民地土地政策的傳承,而是其轉變。臺灣和新界僅占整個東亞的一小部分,而在這兩個地區,傳統的宗族和宗教團體也遭受到兩方面的衝擊:第一是「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其次是精準的田土測量技術。這兩者共同增強了政府對個體業主的控制,儘管宗族和宗教團體的影響力依然存在,但顯然已大不如前。近代的東亞歷史中,鄉土社會結構發生了顯著改變,小地主社會逐漸主導農村結構,並與政權建立直接的連繫。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譯介新思路:傳統文人衍譯世界思潮與建構臺灣主體

吳毓琪  著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5/04/23 出版

在臺灣常被稱為「守舊」的傳統文人,在日本殖民統治後,具有「領導型」傳統文人開始對從未見聞的世界感到好奇,也因對照日本統治之下的臺灣處境,啟動了一份對域外世界的求知慾,企望援引不同國家的典範,以填充當時臺灣主體未明確的空缺,尋找臺灣自身應有的本色位置。 本書研究臺灣傳統文人譯介新思路成為他們探尋自身社會文化的新脈絡。他們延續傳統,再自傳統中蛻變而出,為厚實改革新變的文化實力,向世界新文明的發源地域汲取知識養料。無論是「質」或「量」的擴張與提升,乃至探索實踐理念的策略,皆藉由「翻譯」匯入世界文學及思潮,與臺灣的「傳統」、「在地」的文化語境形成對話。從新、舊交鋒辯證中,提出對國家、民族與文化的建言,期望為臺灣開出新道路,展現專屬臺灣特色文化。筆者從多元角度研究傳統文人如何透過翻譯引介跨文化的資訊,加上其詮釋資訊的增添與改寫,擴充傳統文學內涵的知識視野,以建立臺灣文化與文學主體發展的新路徑。 & &

95 特價4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作為探索:超越現象的科學形上學

陳瑞麟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4/21 出版

科學是什麼? 本書從形上學的取向來提出答案。 作者將「科學是什麼」理解為一個存有學上的問題,即從天性的「是」和同一性的「是」來分析「是」這個概念的意義。又從具主體性意味的「科學的目的」來提出回答,論證「科學的根本且首要的目的」是「科學探索」,而不是許多科學哲學家主張的「科學說明」,並進一步把「科學探索」定徵為「探索實在世界種種存有的對象」。所謂的「存有對象」是各種存有範疇,包括物項/實體(又分成個體和種類)、活動/互動/交互作用、關係、特徵/狀態、內在性質/性能/功能、空間、時間、系統、機制、結構、事件和規律,作者透過大量實例論證,科學確實而且應該探索這些存有範疇。 本書所提出的超越現象的科學形上學理論,是對應當代科技社會中的科學而建立起來的,這十分配合我們今天的科學,也提供我們一幅通用的科學形象。 &

95 特價3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 53):台灣推理小說專輯

台灣推理小説的發展,具有與台灣文學史相同共存的現代性特質。台灣的推理小説,從日治時期開始至今,不論是理論或創作,都深受日本的影響,尤其是關於「本格」的探索。 關於台灣推理小説的發展和流派,陳國偉教授屢有論述。為這一專輯而寫的導言,簡要概述之外,推陳出新,提出台灣推理小説作爲「文學現代性的起點」的新觀點,將上世紀六〇年代台灣現代主義風潮,提前到日治時期引進偵探小説的19世紀後半,當台灣第一部偵探小説於1898年1月7日首次出現之時。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mystery novels shares modernist characteristics and co-exists with the mainstream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Taiwan’s mystery novels,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have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Japan, both in theory and cre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xploration of so-called “original style.” Professor Kuo-wei Chen has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genre of mystery novels in Taiwan in different fora. The introduction written for this issue, in addition to including a brief overview, breaks new ground and puts forward a new perspective on Taiwanese mystery novel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literary modernity.” He argues that the origins of Taiwanese modernism should be found not in the 1960s bu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detective novel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aiwan’s first detective novel appeared on January 7, 1898. &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百載風華:中基會的世紀光影[軟精裝]

許正弘  著
清華大學 出版
2025/04/14 出版

1924年9月18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中基會)於北京外交部召開第一次會議,宣告正式成立,至今已滿百歲。中基會負責保管、分配和運用美國第二次退還的庚子賠款餘數,而以促進中華教育與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宗旨。一個世紀的中基會會史,見證了我國科學教育及文化所經歷的百年滄桑,點滴積累成豐厚的人文底蘊,方興而未艾。其間,無論是主事者的擘畫付出,抑或是接受補助機構及人員的發榮滋長,究竟留下多少動人的故事?他們又是如何在時代浪潮的劇烈衝擊之下仍然堅持原則,並持續影響著我國近代以來學術和科學教育的發展?本書篇章概以1949年分作前後兩編,大致按照時序,娓娓道述中基會百載風華,關注其間光影變化,相信有助於拼湊我國複雜而恢宏的近代歷史圖景,也能為國家未來教育文化進程提供一條可行的道路。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馭電風城:從交通大學的復校到電子所創立,改變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歷史

陽明交大 出版
2025/04/12 出版

從戰後遷臺的百廢待興,到研製出臺灣首批電晶體與積體電路,交通大學的復校運動,如何影響臺灣電子產業的發展第一臺電視訊號發射機、雷射、電晶體再到積體電路,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在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陸續研發關鍵技術、自製科技產品,成功推動臺灣電子產業的進程。然而原以培育「路、輪、電、郵」等基礎建設人才為主的交通大學,為何在臺灣復校卻是以「電子研究所」起家?政府政策、美援,以及校友,如何牽動復校運動,進而改寫臺灣產業史?▎從「交通」轉向「電子」的復校歷程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臺後,交大校友便陸續倡議在臺復校;但對於當時的政府而言,臺灣為暫居之地,培育基礎建設人才的需求遠不及收復土地的重要,復校提案便因政府政策、國家財政等因素受阻。然而,戰後與軍事相關的原子科學發展迅速,連帶帶動各國電子科學領域的發展,與清大的原子研究所相對應的交大電子研究所構想浮現檯面,為復校帶來一線生機。書中透過爬梳此段歷史,呈現「工程師」們的復校計畫是如何與國家政權磨合,並緊扣時代的變遷,最終推動了臺灣第一間電子所。▎邁入原子與電子的時代,影響戰後研究的國際力量借助聯合國特別基金計畫、美援相對基金,交通大學在電子研究所成立後,除了挹注資源在硬體建設上,也透過校友的引介邀請到多位專家學者授課、建置實驗室等,為交大的研究發展打下基礎。並在一九六二年引進第一部電子計算機;一九六五 年自製雷射,研製第一枚平面電晶體; 一九六六年更成功自製第一顆積體電路,見證臺灣電子產業發展前沿。本書從機構史角度出發,爬梳檔案文獻、報章雜誌、佐以口述訪談紀錄,重現時代中錯綜複雜的機構與人物關係,釐清遷臺後國民政府、交大校友、美援等多項因素交互影響的復校脈絡,重新探索臺灣電子產業發展最初、也最為關鍵的節點。   ★ 影響臺灣電子產業的關鍵十年 ★ 1956│交大復校籌備委員會以電子研究為方向,積極奔走。 1958│電子研究所成立,交通大學順利在臺灣復校。 1961│自製電視訊號發射機,為臺灣電視廣播之始。 1962│引進、展出臺灣第一部電子計算機。 1965│自製氦氖氣體雷射,研製臺灣第一批電晶體。 1966│成功自製臺灣第一顆積體電路。 1967│電子所改制為工學院,招生學士班及博士班,培養第一批本土工學博士。 從清末的南洋公學,到改寫積體電路產業的交通大學; 從作育無數路、輪、電、郵之英才,到培養臺灣電子產業第一批領航者; 交通大學的復校歷史,同步見證了臺灣電子產業的風起。本書特色•爬梳冷戰時期的機構史,以大學為出發,微觀美援與聯合國如何推進臺灣科學研究。•透過第一手訪談與典藏史料交互映證,從工程師與研究者的第一視角,重現臺灣電子科學早期的景況。•收錄台灣電子科學界及交大復校重要人物生平,藉由人物歷史,探索遷臺後大學如何在臺落地生根。

95 特價5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仔冊的語文發展

林香薇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4/09 出版

本書主要從「歷史視域」與「兩岸視域」的角度探討歌仔冊的語文問題。「歷史視域」指的是透過歷時的視角,觀察清朝、日治時期至戰後歌仔冊文獻所呈現的各種變遷與現象;「兩岸視域」則採取共時的視角,對比中國大陸的廈門與上海,以及臺灣的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等地的歌仔冊,分析其異同之處。 & 在研究方法上,本書嘗試運用「共時—歷時—地域—結構」的理論框架,作為論述語文演變的基礎。具體而言,將從漢字書寫、語法功能、押韻形式及詞彙選用等層面,綜合觀察歌仔冊文獻,以釐清哪些元素屬於歷史傳承、哪些則為局部創新,並進一步歸納其演變規律或類型。最後,將參考語文形式的發展及出版的相關情況,重新界定歌仔冊語文發展的分期。 &

95 特價5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中越境文明史における水戸学の諸相(精裝)

徐興慶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3/31 出版

本書以探討中日人物的思想交流為主軸,針對17至20世紀在東亞海域中越境知識人的思想交流進行論述。主題有:(1)水戶藩主徳川光圀的學問形成及其與中國文人的交流(2)往來於舟山群島、越南,最後定居長崎、江戶和水戶的朱舜水之學問傳播及其影響,以及將黄檗宗的佛教文化移植到日本的隱元隆琦(1592-1673)、獨立性易(1596-1672)、在水戶創立曹洞禪宗的東皐心越(1639-1696),論述他們在東亞文明發展史的貢獻。(3)分析德川博物館藏品的內容及其出版的意義。(4)立原翠軒(1744-1823)與「中期水

95 特價9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郎尼根論超越屬性:《洞察》第十六至二十章釋義

關永中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5/03/20 出版

西哲史自上古以來,已有知名哲人對準「存有」義而談論其「超越屬性」等事項;時至中世紀之多瑪斯,還把其中之「一、真、善、美」等屬性作條理化的處理。及至當代的郎尼根,作為士林哲學的傳人,除了符應多瑪斯說法外,還把個別屬性作深化論述,涵括西方傳統之指謂:「在己不分之謂一,心物符應之謂真,可欲之謂善,充實之謂美。」其義也吻合了孟子〈盡心下・25〉所言之「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以致輔仁大學也把二者合併而造就其「真善美聖」之校訓。

95 特價5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漢代陶器展

本書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開幕特展「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2023.5.31~2023.8.1)之展覽圖錄。此次展品為漢代(206 B.C.E-220 C.E.)的陶器,主要為反映當時喪葬觀念的明器。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周代陶器展

本書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第二檔展覽「受贈寄存周代陶器展」(2023.11.1~2024.1.6)之展覽圖錄。此次展出距今2000多年前的周代(1046-221 B.C.E.)陶器及炻器。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破繭而出:民國女性本位的跨文化情慾論述(1912-1949)

許慧琦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5/03/01 出版

本書探討中外女性本位論述如何在民國男性本位觀的轉譯中介下,跨文化發展現代情慾觀念與性道德,並挑戰性別權力結構。透過檢視俄裔美國無政府主義者高德曼(Emma Goldman)、瑞典教育家愛倫凱(Ellen Key)與俄國革命家及女權論者柯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的作品進入中國前後的思想形成與翻譯傳播,本書考察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知識場域內突圍,並在互文論述交錯中形塑自身的現代情慾倫理。書中將儒家禮教與民國新性道德比喻為男性本位的雙層思想之「繭」,並探究民國女性本位觀如何「破繭而出」。女性本位從「自述」到「敘述」再到「論述」的書寫型態演進,不僅標誌從個人經驗向公共思想的轉變,也展現出現代情慾論述在跨文化性別角力下的多重意涵。

95 特價51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跨域越渡:馬華文學論集

中山大學 出版
2025/02/28 出版

跨域越渡:馬華文學論集》收入在臺和在馬不同世代馬華學者論文十一篇,分成「風土與跨界」,「冷戰、差異與跨域」,「翻譯與越渡」,「論述與踐行」四輯,論述課題涵蓋文學建制、文學場域、竹枝詞、粵謳、地誌散文、現實主義、文學刊物、文化冷戰、翻譯馬華等面向,探討對象包括白垚、方北方、杜運燮、烏斯曼.阿旺、莊華興等人,內容多元繁富,可讀性高。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智慧電子商務研究V

邱兆民  著
中山大學 出版
2025/02/26 出版

本書內容共分為三大篇,分別是:智慧電子商務(Smart Electronic Commerce)智慧科技應用(Smart Technology Applications)網路行銷與管理(Onlin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各篇章的主題都很符合目前智慧電子商務的環境,研究也都有其深厚的學術理論與價值,學術性的嚴謹內容將來可能都會在相關的學術期刊發表,但是本書嘗試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非專業的讀者也能夠瞭解研究的概況與發現。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永續智慧電子商務研究I

邱兆民  著
中山大學 出版
2025/02/26 出版

本書內容共分為三大篇,分別是:智慧電子商務(Smart Electronic Commerce)智慧科技應用(Smart Technology Applications)網路行銷與管理(Onlin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各篇章的主題都很符合目前智慧電子商務的環境,研究也都有其深厚的學術理論與價值,學術性的嚴謹內容將來可能都會在相關的學術期刊發表,但是本書嘗試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非專業的讀者也能夠瞭解研究的概況與發現。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智慧電子商務研究IV

邱兆民  著
中山大學 出版
2025/02/26 出版

本書的內容共分為三大篇,分別是:.智慧科技應用 (Smart Commerce).智慧電子商務 (Online Marketing).網路行銷與管理 (Cyber-Society)各篇章的主題都很符合目前智慧電子商務的環境,研究也都有其深厚的學術理論與價值,學術性的嚴謹內容將來可能都會在相關的學術期刊發表,但是本書嘗試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非專業的讀者也能夠瞭解研究的發現。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AI新時代的語言政策

因應人工智能橫空出世並在短時間內形成了新的社會形勢,本書深入探討在AI新時代政府應該如何重新調整語言的相關政策,並具體建言外國語文學系應如何因應形勢,調整其架構及目標,以便及時在新時代中,扮演起培養情感力及創造力等關鍵能力的關鍵角色。 看見未來之必要 & 廖咸浩(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 這本書可以說是本院2022年8月出版的《雙語國家狂想》的續篇。在編撰上一本書時,ChatGPT尚未問世,故並未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的因素充分納入。但就在此書出版後三個月,ChatGPT橫空出世。這個AI的革命性現身,改變了全世界的走向,其影響層面之廣泛與深遠,我們恐怕一時無法理清,但很清楚的是它已對外語政策形成了根本性的衝擊。而臺灣施行的所謂「雙語國家」的政策,本來就有諸多理由可證明是個錯誤的政策,ChapGPT的出現,就更突顯出這個政策是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產物。 & 政策最重要的是前瞻性,不能從過去或現在思考未來,而必須從未來思考未來。而且這個未來並不只是三、五年後的未來,而是十年、二十年後的未來。而這個未來正是AI科技界定的未來,因為ChatGPT的出現,其意義並不只是一個特定AI軟體的問世,而是宣示了AI新時代的來臨。 & AI從80年代的日趨沉寂到近年來的異軍突起,可謂徹底改變了人與科技的關係。人類應是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科技對人的本體性威脅。連原先對AI威脅論不以為意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之父、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都因ChatGPT的問世而受到極大的震撼。然而,除了一方面積極規範AI的發展,以防止AI的發展失控之外,科技的發展並不可能逆轉,因此如何積極與之協商,並藉以追求人類最大的福祉,更是不可迴避的課題。 & 因此,這本書特別以AI為主要的參考座標,補足《雙語國家狂想》一書的未盡事宜,亦即納入AI對語言政策的影響。一方面,進一步曝露雙語政策之不食人間煙火及不合時宜;另一方面,還要更進一步提出政策建言,具體回應AI新時代語言政策應有的思考與實踐方向。 & 在前一本書中,作者們針對所謂「雙語國家」的政策提出全面的批判,並預言翻譯軟體將大幅度降低一般人對外語的需求。而在三個月之後,ChatGPT的出現已讓這樣的預言完全實現!更精確的說,ChatGPT對外語學習的衝擊,已不只是其翻譯能力的超乎尋常,大幅降低了對外語的依賴,同樣重要的是對外語專業的衝擊。因此,我們也有責任對外國語文學的專業提出具體的建言。也就是說,我們對外國語文學科的想像,必須有重大的調整及重新的定位,以求找到與國家未來共獲雙贏的可能性。 & 因此,在本書中所收入的兩場活動——「AI時代的語言政策」及「AI時代外國語文學系的轉型」——的成果,前一部分係外國語文學界不同專業學者所提出的、對外語政策的建言。但由於外語政策勢必與本國語言政策連動,因此本國語言政策的調整也有粗略的觸及。第二部分所收錄的文章則更具體的思考外國語文相關系所如何轉型,以面對時代的巨浪。為求這部分的文章能具有更強的政策建言的意義,本院特地敦請各具關鍵地位的大學之外文系所,推薦代表參與論壇,並撰寫思考成果。 & 人文科系在以市場為尊的新自由主義彌天蓋地的籠罩下,普遍被認為沒有實用意義。在AI來到之後,人文科系更似乎遭受了毀滅性的衝擊。然而,人文科系的危機其來有自,甚至一定程度來自於一種自我弱化。因為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在西方的影響下,人文科系模仿硬科學的自我定位,而逐漸「過度專業化」(over-specialization),最終成為退居一隅的學科,從而造成了其影響力普遍的衰退,在科技/經濟的發展中更似乎已完全喪失了著力點。然而,事實上每一個行業的工作者,其關鍵能力都須來自人文學科的素養——亦即情感力及創造力——特別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這方面往往都有超越常人的素養,只不過這種素養的影響在過去多半只停留在背景中,未曾被意識到。但AI時代來臨之後,這兩種關鍵能力反而得以前景化(foregrounded),這個新的認知必將恢復人文學科應有的重要性,甚至帶來人文學科的黃金時代。 & 情感力與創造力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而這兩者又根植於語言能力與人文素養。創造力可分為三個要素或層次:從知識吸收到批判思考,到想像創生,這三個層次無一不需要人文學科的訓練,也無一不需要精熟的思考語言做為這種訓練的先決條件。首先,若要能精確而細膩地吸收知識,必須有精熟的語言,否則便如以粗孔的漁網捕魚,無法鉅細靡遺,所得知識自然粗糙。其次,人文學科所專擅的批判思考,不但必須能精確地分辨事物的差別,還需能細究優劣、發現問題,這就更需要精熟的語言。最後,在發現問題後,必須能夠呈現問題之重要性,並提出解決之道。這裡所需要的想像創生能力,同樣在人文學科的本質之中,文學更是以此為核心。而這種能力必須有精熟的語言能力為基礎,更已由腦神經科學證明。然而創造力更根柢處的動能來自情感力;無法有細膩情感的人,不清楚自己有什麼細膩的需求,也無法推己及人,進而了解他人及社會有什麼需求,便不可能有產生前述三種能力的動力,當然也就不會有出色的創造力。而情感力又更需要文學的薰陶。 & 沒有情感力及創造力的人,在AI的時代,不啻「次AI生物」(sub-AI creature),難有生存能力。以生成式AI最新的應用軟體Sora為例,有了這種軟體,在未來的電影工業中,所有的人才恐怕都不再需要,除了導演/編劇一人。原因很簡單,這種近乎「傻瓜AI」的軟體,誰都能操作,因此,能夠勝出者當然是真正具創造力的人,且一人即能抵電影工業中的千軍萬馬。近期在美國出現的新工作「指令工程師」(prompt engineer),充分說明了這個演化方向。 然而,這個工作名稱事實上是一種誤導。以AI演化的速度觀之,對AI下指令一事在短時間之內便會簡易到兒童皆能,故人類要訓練的能力,是能夠「創意的」下指令的能力,與「工程」毫無關係。另一個謬誤之處在於這個工作的內容。目前其訓練的對象似乎是成人,但到了這個階段才做創意的訓練,其實為時晚矣。情感力與創造力皆需從小培養,並在教育的各個階段不斷注入活水。這意味著人文社會學科,特別是文學與藝術的科目,在未來便是人人必須自幼加強修習、最具普遍性意義的學科。加強人文素養,可謂人類面對AI來勢洶洶時唯一的活路。 & 前述所謂人文學科「過度專業化」的說法,並不意味著這些學科在高教階段不需要有專業化的訓練,而是不能錯以為這些學科「只是」個別孤立的學科,甚至是一個屬於少數人的邊陲學科,而忘記了人文學及人文價值做為所有學科基底的必要。因此,大學人文學科的轉型,特別是語文學系(包括中文及外文),迫在眉睫。 & 人文學科的轉型,一定程度也可視為現有通識課程的轉型。通識課程的規劃可謂用心良苦,但最後常淪為櫉窗的原因在於,當前功利主義(特別是經新自由主義強化的版本)當道的教育文化,根本不認為「全人」的訓練有何謀職上的意義。然而,到了AI時代,我們終於從AI的鏡子中看到人的意義,以及「全人」的必要:通識課程不是要大學生什麼知識都學一點,而是要透過某些人文社會及基本科學的課程,思考人是什麼,並且進一步成為一個像樣的人,而不是知識褊淺、且無法有情感力及創造力的機器。如此,人類才有機會在AI主導的時代,仍然有能力主導AI。當然,容我重複,這種養成絕不應等到大學才開始,大學只是最後一次的整合性培養。由於人文素養與思考語言是一體的兩面,關於情感力與創造力的培養,最後還是要回到語言能力的紮根與優化。這裡的語言,當然指的是用以思考的本國語言。但外國語言並不是不重要,只不過其重要性因翻譯AI的強大,已經不在於其市場價值,而應回歸為社會吸收外國文化與文學刺激的窗口,並與本國語言提供的文化與文學刺激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全面的人類文明之力場。在這種情況下,是否仍然需要大規模且長年強迫學子學習外語,不言而喻。而外語與本國語言之間的關係也更待調整。 & 由雙語政策的粗暴決策及逆勢操作,可知臺灣外語政策的扭曲,並非一朝一夕的怪病,而是長年累積的沉疴,因此,我們除了敲響醍醐灌頂的警鐘,也佐以循循善誘的規勸。故本院才會在出版了《雙語國家狂想》之後,不厭其煩,再以此書提供具體的建言,以供各方,特別是決策單位參考。由於本院的宗旨乃是運用與時並進的人文價值,改善知識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 of knowledge),因此本院這兩次的活動及本書的出版,就不是侷促於一隅的討論,或自怨自艾的宣洩不滿,而是在正式進入AI時代之際,攸關人文價值的更新、社會創造力的培養,以及人類命運的自主等重大議題的深入思考及奠基性成果。 &

95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本.方法:古典思維與跨文化哲學的交涉

本書的特色首先是擱置以往「中國思想」、「中國哲學」、「中西比較」、「中西對話」等既有的研究範式,回歸漢字自身的文本脈絡,探尋由漢字凝構而成的古典文本及其思維的形成過程,是否即已蘊涵某種「文本中的方法」。本書9位文哲專長的作者多次面對面的交流對話,帶動經典的詮釋、方法的考察與跨文化的研究,推展人文領域當中的跨域對話。中文與哲學領域的學者不僅得以走出自己原來熟悉的研究領域,在相互閱讀、理解與爭辯中,經典詮釋與跨文化哲學的不同研究路徑也更加突顯出來。我們發現,由漢字所構築的古典思維,「方法」早已潛運在「文本」形成的過程之中,並且隨著時代推移而發展成豐富多元的面貌。

95 特價3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黃璿璋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5/02/18 出版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更是四部小說在成為「定本」以前,讓「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社群 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並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本書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 & &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尋找黑暗之光:現代知識分子的挑戰[精裝]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委員會由中研院院士黃進興教授擔任主席,構想擘畫。委員會定期禮聘一位世界級學者擔任講座教授主持人,並邀請三位國際漢學知名學者擔任客座講座,蒞校演講、指導研究生。首屆講座主持人由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王德威教授擔任,他發表「危機時刻的知識分子:歷史、思想──與文學」系列演講。三位客座講座則由法國社會高等研究院魏簡(Sebastian Veg)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石井剛教授與日本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擔任。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生非預期的風景[軟精裝]

黃肇瑞  著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5/02/18 出版

這本書是由各個層面的名人精英,以口語聊天的方式來述説自己的經歷,因此適合的讀者並不只限於準備作生涯規劃的年輕學子,即使是各種年齡層或不同行業的讀者,也可以藉由這些精英名人親自口述自己的生動生命故事當中,體會他們的經歷和睿智的思考,在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中,可倍感獲益良多。 期望藉由這些傑出的講者,以過來人的身分傳承過去的智慧和經驗,告訴同學們人生是否可以預作規劃?如何做好生涯規劃?當面臨人生轉折點的時候是如何做決定?如何做好機會來臨之前的準備?透過這一門全校的通識課程,以跨域學習,拓展視野,加強國際觀作為設計的基石,希望學生在與講者的近距離的接觸及言談互動之間,受到無形而深遠的影響和啓發。 所謂「功夫」是持續一件事的時間積累。 成功大學每年都會號召一群在行業具備功夫的老師們分享經驗並整理成冊,它不是成功秘笈,但有很多堅持並努力故事。 阮光民(臺灣漫畫家) 生命旅途中,「非預期」的風景,往往帶來最多驚喜與蛻變。願這本書啟發你擁抱未知,發掘生命的美好,勇敢創造可能。 徐凡甘(城市浪人共同創辦人)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將遇到數不清的困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不屈不撓的韌性很重要,本書人物將分享各種情況下突破困境的故事。 期許讀者們能有所收穫,在未來有更堅定的意志往夢想前行。 黃柏翰(奇幻製造工作室 WONDER STUDIO魔術師) 如果你正要在台灣發展職業生涯,如果你想超越自我,精彩本書將助你一臂之力。「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今天你有備而來,明天的機會和願望必將到來。 廖昆隆(三隆齒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歷史關係述論精裝]

吳瑞文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5/02/18 出版

本書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探討現代湘語與六朝時期南北兩大方言──河北方言與江東方言──之間的關係。本書以十四種現代湘語為素材,利用《切韻》所呈現的中古音框架,選取三項聲母條件和五項韻母條件進行縱向的比較研究。本書也考察實詞及功能詞(否定詞與人稱代詞)的表現,以利更全面地揭露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本書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結構分析、比較方法、文獻參照、詞源探究和層次分析。本書結論認為,就系譜關係而言,現代湘語的前身原始湘語,其來源是六朝時期北方的鄴下方言。另一方面,由於原始湘語位居長江以南並與江東方言毗鄰,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個權威方言的橫向影響,具體展現為具備江東方言局部的音韻特徵以及使用江東方言詞彙。

95 特價4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顛倒世界:古典詩畫論與唯科學主義[精裝]

鄭毓瑜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5/02/18 出版

晚清民初,「唯科學主義(scientism)」強調唯有透過觀察、實驗、數據與抽象化因果關係,才能獲取真知識,同時也將科學方法所得的生物原理、物理規律,用以規範人類的思想、精神、行為,甚至是文化設定。我們不應忽視,二十世紀初以來,面對這個顛倒思維與價值的危機,在詩畫論述中如何表現抵抗的態度,並藉由東 / 西方的資源,重新表述。 當二十世紀初以透視法批判傳統水墨線條,以民間性、群體因素扁平化詩「興」的原型,或試圖以聲響物理學討論「純詩」,或者透過天文科學的「普遍」(universal)真理或「絕對」(absolute)準則,反過來數據化、對象化宇宙與人的處境;我們不能忽略宗白華、梁宗岱、滕固、陳衡恪、聞一多、朱自清、陳世驤等人,經由對話或援引梵樂希、柏格森、巴士卡爾、大村西崖等人的詩畫論述,在相信、渴望、恐懼與抵抗之中,發現精確科學(exact sciences)背後的隱蔽,疑古思想背後的隱憂。其中,不論是「流動感」、「運動性」、「不認定」、「無表示」、「非名(明)言」、「別的東西」,既是面對顛倒世界的「態度」,同時也應當視為二十世紀初唯科學主義風潮下,一種現實的解蔽與實現。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近代中國農村體制的建立與演變,1900-1980年代:以滿鐵調查的村莊為中心

陳耀煌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5/02/18 出版

近代中國農村的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涉及農村體制者,卻是寥寥無幾。吾人常以國家的內卷化等理論或概念,輕易地否定近代中國農村體制的建設。本書不僅欲重新探究近代中國農村體制建立與演變的概況,並擬探討每個不同時期村莊領導所帶有的不同特質。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跨越185: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記憶書寫

➢ 原住民族懂得利用族群間的矛盾,保護生活領域? ➢ 跟日本人相比,漢人為何那麼喜歡向原住民購買東西? ➢ 被原住民養大的客家人,後來竟成為原住民族文化推動者? ➢ 客家先民在怕什麼?他們用石獅公擋住了什麼? 本書以臺灣南部高屏地區的一八五縣道沿線為背景,深入探討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的記憶書寫與文化交融。書中從學術視角出發,結合田野調查,穿梭於不同族群的記憶與文化實踐之間,以族群互動為主軸,呈現地理、歷史、文化與社會的交錯故事,在多元視角中揭示兩個族群在空間、經濟、社會及文化領域中的複雜互動,試圖重現一條文化、歷史與人群交織的動態軌跡。 研究族群書寫中的「再現」與「逆寫」 重新解構歷史與文化主體性 挖掘被忽略的集體記憶 ● 地理空間與歷史交錯:一八五縣道不僅是地理的邊界,更是文化的連接點。書中以一八五為軸線,追溯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塑造歷史與文化空間。 ● 族群記憶的動態書寫:透過地方志、歷史檔案與族群口述故事,呈現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留與重構自身的文化記憶。 ● 文化與社會的對話與衝突:案例研究包括內埔的「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六龜的跨族群交易網絡、以及排灣族跨族群收養等,展現多樣的社會實踐,從細微處揭示族群交融的複雜性。 ● 宗教信仰與物質文化:書中深入探討地方信仰如石獅崇拜的象徵意義,如何在跨族群的脈絡中反映權力與身分的協商。 ● 族群互動的當代意義:不僅局限於歷史的回顧,書中亦思考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的壓力下,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價值,並探討其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全書透過多學科的視角與深入的田野研究,打破過往將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孤立研究的傳統框架,強調不同族群間的對話與協商。從文化、經濟到社會關係的多層次分析,本書不僅是高屏地區的族群研究,也是臺灣多元文化共存的縮影。 【本書特色】 ● 學術與社會實踐並行:以學術方法分析歷史文本與地方志,探討當代社會中的族群意識與互動模式。 ● 地域文化深耕:聚焦臺灣高屏地區,展現地理與族群關係的特殊性。 ● 多元聲音對話:透過歷史檔案、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還原多元族群的真實聲音。 ● 歷史與現代的多面共譜:作者群從人類學、歷史學與地理學等視角,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臺灣族群關係的複雜性與未來的可能性。 ● 深刻書寫:這本書是對臺灣族群記憶與文化互動的深刻書寫,結合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臺灣南部的文化多樣性與族群動態。 ● 展現臺灣多元:本書引導讀者深入了解臺灣社會的複雜性,並激發對族群文化更多的尊重與關注。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24「視覺×設計×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設計工作營成果專集

臺灣藝術大 出版
2025/02/13 出版

2024「視覺×設計×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設計工作營成果專集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數學分析初步

李國瑋  著
彰化師範大 出版
2025/02/13 出版

《數學分析初步》是一本介紹微積分理論的入門書籍。從戴德金切割原理建構實數完備性,再證明更實用的實數完備性之等價敘述,並利用近代數學分析使用的語言詳盡探討單變數函數的微積分理論,最後一章也介紹初等的隱函數定理。 對於想要探索高等數學的人,這將是一本優質的入門書。書中的數學內容皆完整說明,文字旁邊的二維碼有影片解說,第零章也從開設高等微積分課程的經驗介紹數學分析的特色以及如何學習數學分析,此外還找修過課程的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所以它是非常適合自學的教材。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Revised English Version)

輔仁大學 出版
2025/02/11 出版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Revised English Version) 中國基督宗教史辭典(英語修訂版) 本書是一部中國基督宗教的辭典工具書,當中收錄關於教會人物、教會組織、傳教據點、文化機構、書籍、歷史事件及少數的專題詞條等歷史資料。 &

95 特價1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遠程耦合架構探討社區韌性 以布農族卡里布安部落農業調適為例

東華大學 出版
2025/02/08 出版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都被一條條看不見的線牽動著:國家的政策改變、全球市場的波動,甚至是一場遠方的自然災害, 都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對我們的社區和生活產生深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社區的韌性不應該僅是公式或數據指標,而是指在不同力量之間流動、調整和重新塑造的過程。本書展示了全球貿易與國家政策如何刺激偏鄉農業,卡里布安部落雖然位屬「偏遠」地區,卻因為特殊的環境條件是國家施行農業政策的重要場域,體現國家各時期如何看待「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的價值,同時部落各階段的作物,展現台灣政府為了建立國際關係的重要載體。這些農業作物的發展不僅是一種市場驅動,其實涉及到國家農業發展宣稱,以及國與國的連結關係。因此國家扮演產品、資金、技術及市場訊息的流通角色,促使看似偏遠部落必須連結市場和國家的網絡關係中,形成各時期的農業地景。本文試圖結合遠程耦合(telecoupling)架構和韌性理論,以多元尺度社會與自然耦合系統之視角釐清土地利用背後的調適歷程, 藉由理論結合從政治經濟結構、社會網絡及在地組織動能探討社區韌性,並以布農族卡里布安部落1937 至2015 年的農業調適為案例, 進而提出理論的反思與討論。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島嶼轉譯.文學馬祖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5/02/05 出版

《島嶼轉譯・文學馬祖》以馬祖列島為核心,匯集在地作家之詩、散文、小說與故事書寫等多元文類,並輔以作家群之深度訪談,進行文學評論與研究論文撰寫,藉此梳理馬祖獨特的歷史文化紋理。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精選雷盟弟夫婦、遊子胡雲、陳翠玲、洵攸、劉宏文、劉枝蓮、劉梅玉、謝昭華等作家作品,以文學筆觸描摹島嶼生活;下篇則由編著黃資婷爬梳文本肌理,探析馬祖作為前線島嶼的歷史經驗與文化內涵,以及島民在戰地政務、遷徙與文化變遷中所展現的生命韌性。 馬祖作家群像以其敏銳的感知和深刻的筆力,將島嶼的自然景觀、歷史傷痕和個人境遇熔鑄一爐,以海洋和島嶼作為情感投射和記憶承載之場域,構築出獨具地域特色的馬祖文學世界,並進一步反思離散與認同議題所引發的複雜情感和文化意涵。 本書作為首本系統性收錄馬祖文學文本的選集,不僅彰顯在地作家的創作主體性,更引導讀者思考島嶼和海洋書寫在華文文學版圖中的獨特地位,以馬祖經驗為鏡,反思歷史創傷和文化記憶的重要性。

95 特價61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他者眼中的他者:歐洲與中華思想的研究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5/02/05 出版

原文書名:Chemin faisant, connaître la Chine, relancer la philosophie. Réplique à *** 中華在他方,它會是「他者」(autre)嗎? 我們在語言上和歷史上都觀察到這個「他方」。至於「他者性」(altérité),我們要耐心地在中華文化和歐洲文化之間建構它,這兩種文化在很長時間裡各自發展,但沒真的接觸。 法國哲學家兼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一本論著又一本論著地,或說,一路做來,致力於建構該他者性。朱利安不假設有原則上的「他者性」或「同一存有本體性」(identité);為了提供一些概念以認識中華,也為了從中華外部回頭來質問哲學以重振哲學。 藉著這本《他者眼中的他者:歐洲與中華思想的研究》,作者以平易手法介紹他所走過的研究歷程、或說他的「治學之道」,及其取得的成果。他因此呈現了如何從文化之間的互相揭露面貌出發去打開「人的自我反思」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

李瑞騰  著
中央大學 出版
2025/02/04 出版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教授將於2025年元月底結束十二年任期,學校特出版《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一書,記錄其治校歷程,呈現中大校務發展,以及各領域的卓越成就。   本書由中大秘書室與人文藝術中心策劃,集結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發處與國際事務處的同仁們,以及校園徵選而來的學生共同撰寫,他們以各自的專業視角與實際經歷,進行調查、採訪等,構成了本書的主體內容。整個編寫過程耗時一年多,凝聚多方努力,力求全面而客觀呈現,為中大發展歷史留下珍貴的見證。   全書分為三輯:輯一為基本資料,包括周校長小傳、治校理念與實踐、行政團隊名錄以及中大大事紀要;輯二關注校務五大核心領域:教務、學務、總務、研務與國際事務,深入闡述周校長如何從多方面推動校務改革與發展;輯三為「十篇特寫」,精選十二年間中大在環境、教研等方面的重大事件,透過報導形式展現其中的因緣及深遠影響。   這本書不僅是周校長辛勤治校的紀念,更凝聚了中大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同時也作為中大校史的一部分,見證了臺灣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與數位化時代的挑戰與成就。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上‧人間 小行星的故事(二)

李瑞騰  著
中央大學 出版
2025/02/04 出版

《小行星的故事》(桃園:中央大學,2020年12月)封底文案有這樣兩句:「命名是一個人文的活動,人間與天上對話」。   前句有關命名之事,簡單說有三個階段:先是發現且確定軌道,通報取得一個臨時編號;再來是軌道被精準認定,獲得永久編號,有了命名權;最後才是依規定申請命名而被批准。主其事者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   至於「人間與天上對話」,「人間」是地面上的人類社會,指個人,或者群體。「天上」呢?當是肉眼所見,但所見者非全貌,看的也不透徹,有時也不真實,所以這就需要靠科技,或靠想像,前者因此發展出宇宙天體知識,和大氣、太空等地球科學;後者因此產生諸多傳說和神話,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都有,並出現天庭、天帝、天神,乃至人間有天子,人有天命等。因此,祈天成為常民文化,如原住民族賽夏族有「祈天祭」,臺南十鼓擊樂團大型演出《祈天鼓動》,臺北松山奉天宮每年於農曆六月六日備辦「開天門祈天補運吉祥祀典」等。     祈天也是人間和天上的對話,背後有人之敬天、畏天。稱小行星之命名是人間與天上對話,亦含敬畏之誠,也有祈天之旨意。當人們仰望天際,呼天、問天,常是因人境有難、人心受創,有怨有恨,有不得解之疑慮等。   當太陽系天體的九大行星(冥王星已被降級為矮行星,現稱八大行星),可對應於全世界的九大洲(有五大洲、七大洲、九大洲之說,佛教另有四大洲)、古中國的九州(《尚書‧禹貢》稱大禹治水定九州,南宋佚名歌詩有〈月兒彎彎照九州〉);無數的小行星,可視為運行於天體中不計其數的行動個體,正可相應人間的芸芸眾生,有一些人,奉獻心力,創造了新價值,形成一種典範;有一些群體,用集體的力量,有效服務大眾,利益眾生;有一些地方,是親切的鄉土,斯土斯民,有道不盡的愛與恩情。   我在「天上」和「人間」中間加一個「‧」,有並存、共榮、對等、尊重的意思。天上的星星不說話,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有說不完的人間美好故事。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歌吟松風:中大植物競寫作品集

李瑞騰  著
中央大學 出版
2025/02/04 出版

校園植物種類繁多,獨以松命名,中大人想必會心。學校正門左側設有景觀平台,以「聽松」為名,意即樹影搖曳中,可聽松濤,可眺美景,然而入耳者,豈只風吹松樹的聲音,眾鳥啾啾、書聲琅琅,任君聆賞。因此,這裡是群樹歌唱,我亦長歌……   因之想借用競寫活動,來讓年輕的孩子親近樹及其他植物。這就是我們辦中大植物競寫的初心了。   本作品集收入本次植物競寫得獎作品,含首獎1篇、貳獎2篇、叁獎3篇及佳作6篇;另外優選19篇,合成一集,以原來的活動   主標題「長歌吟松風」為書名,展現中大學子對植物的深情與文采。   「長歌吟松風」取自大唐詩人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描寫一種自在自如的田家生活:友朋之間,痛快喝酒,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95 特價20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遺產之旅30:捷克、斯洛伐克:多元融合的文化藝術殿堂

北藝大 出版
2025/02/04 出版

在地理上,捷克位於中歐,北接波蘭,南鄰奧地利,西臨德國,東與斯洛伐克相接。兩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世紀,當時它們是大摩拉維亞王國的一部份。20世紀初,隨著奧匈帝國解體,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於1993年和平分裂,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歷史上稱為「天鵝絨分裂」。   捷克目前有14個世界遺產、3處跨境遺產、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保護登記冊與3個跨國界遺產入選。斯洛伐克目前有5個世界遺產、3處跨境遺產、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作者親歷二國共10處世界遺產,以圖文並茂方式介紹給讀者。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亡魂之眼:鬼魅、影像的視覺思辨與論述形構

梁廷毓  著
北藝大 出版
2025/02/04 出版

 這是一本思索鬼魅、影像與視覺論述的寫作,匯集了作者近幾年在創作與研究實踐過程當中,陸續發表在學術期刊、研討會論文集、藝術評論平台上的系列性書寫,並經由篇章修改與章節重整,成為一部具有連貫性的論述。本書 共分為「人.死者.攝影」;「巫.檔案.技藝」;「光.視像.鬼魅」三個相互關聯並層層推進問題的章節,每章當中又分有四個探究的子題。而這本書的問題意識,在於如何將影像和死亡、鬼魅與歷史的關係重新問題化,進行視覺論述的思辨與形構。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善惡朦朧的邊界:夏濟安精選集

夏濟安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2/04 出版

夏濟安係1950年代重要的文學創作者與評論家。然而,其重要性不僅限於臺大外文系教授與《文學雜誌》主編之身分,更在於其生命經驗橫亙了跨海峽及太平洋兩岸形成的學術網絡,同時其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則深刻反映了冷戰文化的歷史脈絡。基於夏濟安兼具編輯、教學、研究、翻譯與創作等領域,本精選集從三個面向突出他的貢獻:現代文學的建設、善惡朦朧的邊界、中國左翼文學運動與共產主義詞彙研究,以彰顯他對於白話文與新詩創作的見解、文學思想的主張與實踐。本書特別翻譯了此前沒有中譯的〈天堂裡的惡魔〉與兩篇「中共詞彙研究」,希望立體地呈現其在美國冷戰框架下開展出來的研究成果,豐富我們對於夏濟安諸多面向的理解。

95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18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2/03 出版

本書集結三十位傑出教師身教言教的故事,展現他們傑出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熱忱。他們教育學子,讓臺大人得以一棒接一棒的扛起社會繼續進步前行的擔子。書中提出卓越的教學智慧與方法,並充滿知性感性的勵志故事。

95 特價4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以俄為師:中國現代作家的改造

陳相因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5/02/01 出版

從狂人、多餘的人到大寫的人 本書以魯迅、瞿秋白與曹禺為具體之實例研究,分別代表小說、散文、政論、戲劇和電影數種文類,論證文學如何結合政治,並再現於跨文類、跨領域與跨文化等多層面上。指陳「以俄為師」這一主題從晚清浪潮興起到全盤建構,其實是一系列有計畫、有組織和有系統的傳播、運動與實踐成果。呈現二十世紀前半葉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如何面對戰爭、如何挑戰西方文明、如何選擇現代性,以及如何吸收俄羅斯與蘇聯以改造自我的心態與寫作風格。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奠基於比較文學與跨文化分析之上,並融入中國、日本與俄羅斯對此主題的學術成果,且與英美觀點相互辯證,勾勒出二十世紀前半葉左傾/翼文學的意識形態。

95 特價5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2/39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