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八記 樂齡人口文化近用計畫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在南臺灣成立了八處「多代學堂」,並且邀請館內長青生活美學大學老師與學員們的參與,將多元類型的文化資源,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帶入社區,同時讓大家談論在地的生命故事,勾勒共同的回憶。
大家來寫村史第46輯 永靖陳厝厝
由人文歷史方向著手,撰寫彰化縣永靖鄉從古至今史地政經面貌轉變,加上在地考察與耆老訪談穿插其中,使書籍更增學術研究資訊之厚度。
大家來寫村史第47輯 伸港全興村
由人文歷史方向著手,撰寫彰化縣伸港鄉從古至今史地政經面貌轉變,加上在地考察與耆老訪談穿插其中,使書籍更增學術研究資訊之厚度。
臺灣前輩攝影家黃則修回顧專輯(精裝)
黃則修(1930-2014)是臺灣前輩攝影家,也是報紙彩色印刷的推手。本書集結了許多黃則修的回憶書寫、田野調查研究以及周遭親友的描述。本書內容從黃則修先生的生命歷程,連結臺灣歷史文化舊記憶,廣泛呈現其對於在地文化的熱情,探索藝術家的不同面向。
106年度知識性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106年度多元文化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106年度文化創意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106年度青少年書目
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主要以青少年、知識性、文化創意、多元文化等4大類別主題為建立原則,邀請上述主題相關學科背景之學者專家籌組4個選書委員會,評選出質量俱備的閱讀資源,做為區域資源中心館藏建置之依據在這些學有專精又熱心的愛書人共同努力下,這套集結眾人心力的圖書終於呈現在世人眼前。
山海一家親
這本【山海一家親】,除了延續上一本【孔魚摻包】,以雲林的農漁特產和在地名產為小說主題外,還特別加入了以雲林各鄉鎮的在地食材做成的料理為副主題,利用在地食材,烹煮出一篇篇在地的人情故事。 金黃的玉米可料理出排骨玉米湯、玉米濃湯和培根玉米炒飯、玉米蔥油餅;(分生)中,大埤鄉有名的酸菜,拿來煮一鍋酸菜鴨肉湯,飄散出的酸香味,是凝聚家庭情感的味道;(山海一家親)將台灣鯛和柳丁結合,猜猜能迸出哪一道美味的料理?(洄游)中的烏魚子,本身就是一道獨立美食;(翩躚蝶舞)中,紫斑蝶過境之處,會有哪一些令女主角難忘的家常料理?(瓜瓞綿綿)裡,開胃的西瓜綿仔,能做出哪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料理? 雲林的在地食材,不勝枚舉,每一道用在地食材烹煮出的料理,相信都是遊子們念念不忘的家鄉味。 雲林有山有海,有豐富的農漁特產,更有一道道充滿人情味的在地家常料理。
南方美學講座系列. I 美的生活實踐力
106年南方美學講堂規劃以「美的生活實踐力」為題,邀請藝術與設計界的藝術家,交流他們的藝術專業與生活態度實踐之經驗,讓大家對美的生活之實用性與價值獲得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想像;本專書將講堂精采的演講內容精華匯集成冊,並為前來分享的藝術家留下記錄。
十份里的十分禮(附光碟/精裝)
《十份里的十分禮》是建功國小師生所共同完成的第一本家鄉故事繪本,九位學童歷時四個多月時間,在師長指導下共同創作而成。這群小小創作者在繪本中仔細勾勒黑面琵鷺來七股渡冬情景、七股十份漁鄉風華、地景文化及本校舞蹈隊辛勤團練、克服困難,以「黑面舞者」躍上全國舞臺的故事。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1-郭芝苑
郭芝苑生於日治時期,是臺灣重要的前輩音樂家,創作類型涵蓋管弦樂、歌劇、室內樂、協奏曲、鋼琴曲、兒童歌曲及流行歌曲等範疇。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郭芝苑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2-戴洪軒
戴洪軒生於廣東,是臺灣二戰之後第一代作曲家,除了創作、教學之外,戴洪軒也以寫作對於社會大眾產生影響。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戴洪軒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3-游昌發
游昌發生於廣東,自幼聽京戲,參加合唱團,留學維也納習作曲,作品於技法、配器、音色與中、西思維之融合與運用,特別是聲樂作品,展現了游昌發的文化底蘊。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游昌發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4-林進祐
生於彰化縣埤頭鄉的作曲家林進祐,受環境熏陶自小便喜好傳統音樂,作品常以臺灣農家為創作題材,其作品涵蓋為兒童之鋼琴曲及學生音感訓練教材。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林進祐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5-蘇凡凌
蘇凡凌生於臺灣新竹縣新埔鎮,創作數量豐富,作品風格多元,涵蓋各種編制,尤擅長於大編制的創作,並致力於客家元素的運用。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蘇凡凌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6-黃燕忠
黃燕忠留學維也納,1985年返臺後致力於教學及創作,曾獲金曲獎傳統與藝術類「最佳宗教音樂專輯」,入圍「最佳作曲人獎」。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黃燕忠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7-鍾耀光
鍾耀光1956出生於香港,是臺灣重要的前輩音樂家,創作類型多樣及豐富,作品常以西方作曲技法為基礎,融合中國哲學思想與人文情懷提供了頗富創意的方向,並成為他許多作品的創作手法。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鍾耀光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8-金希文
金希文作品類型繁多,在結構、題材、音響或形式上多方探索,反映了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與求學歷程。在創作上不拘泥於西方技法,而是著力於創作出技法精良,並兼具情感表達、溝通與戲劇性的作品。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金希文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19-嚴福榮
嚴福榮1959年生於香港,在臺灣求學、任教,是兼顧其學術研究的作曲家。嚴福榮對視覺藝術的偏好與研究,也是其創作靈感來源與學術研究對象。 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嚴福榮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臺灣作曲家簡介手冊20-呂文慈
呂文慈師承潘皇龍,是受過國內外完整音樂教育的作曲家,活躍於國內外樂壇。身為客家子弟,呂文慈也從客家音樂汲取創作元素。本手冊以中英文簡略介紹呂文慈的生平與代表作品,並附大事紀與作品年表。
營造幸福閱讀空間(公共圖書館人才培訓教材14)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全國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每年規劃不同研習主題課程,培養並增進圖書館員服務態度及專業知能,本書為研習授課講師將講授內容以更周延文字稿呈現,製作成專輯,出版主題為圖書館經營及推廣閱讀。
河流(蘭陽文學叢書七十八)
作者去來台灣多地,現落腳宜蘭;書中所寫除地理行跡,亦多心跡。全書以河流為名,隱喻蹤跡,說明水體為一生所繫,從家人到土地,莫不與水相關。是水孕育了這名孩子,呼應著體內百分之七十的汩動,過濾、沉積體內各種故事。
顏色(臺南作家作品集45)
一本寫有關「司法」的小說,本文為八萬餘字,探討親情、司法及死刑存廢的中篇小說,由數個真實司法案例貫穿並交融而成,書名為《顏色》,取自兩層涵義:「顏」代表臉,借意一個父親的臉,主人翁辭世母親的臉,及孩子的臉;「色」乃借用佛教用語之色身,亦指眾生之身,在生存與死亡之間的探索。
我的生活美學-翁金珠鋼筆畫
翁金珠女士,傳奇的跨界人物,從國中小音樂、體操老師-民意代表-彰化縣長-咖啡館店小二-文建會主委,遇到二個人生意外,其一「走上政治路」,其二「音樂老師到鋼筆創作」;有二個不放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翁老師」及「不放棄任何一座古蹟的翁縣長」。 「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有一個神聖的目標與任務,不然會很痛苦。」她認為,學校基礎教育是知識傳授、道德培養及藝術熏陶,多多讓孩子參觀美術館,帶學生聽音樂會,培養欣賞藝術的能力。其實「藝術文化是國家軟實力,能培養出很好的藝術家、音樂家,對國家的外交、國際形象都是增值加分。」翁金珠特別強調兒童藝術教育,藝術是天賦能力與天生潛能,等待自己去開發,一支鋼筆,一支彩筆,隨心所欲地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善用零碎時間,給自己一些單純的快樂。 在生活美學的實踐者上,一開始是解壓休閒療癒效果,在擔任縣長任內,有一天坐在縣長公館內沈思,突然看見花園的花草隨風飄動,一時興起就拿起筆開始畫,畫著畫著,發現原本起伏不定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整個人也輕鬆不少。用批改公文的鋼筆,轉變為畫起窗前花草的畫。繪畫創作變成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透過觀察、重新設計構圖、畫面取捨、處理線條質感,憑著與生俱有的美感經驗,簡明的輪廓有如建築繪圖那般精準,柔和的色彩散發和諧之美。 在推廣美學生活與終身學習上,從2012年邀請到本館個展,她秉持推廣「生活美學」理念,以「浪漫隨筆」連續進行第七次個展,善用零碎時間變成「天天天筆」讓美學在生活之中隨時隨處學習,讓生活有精彩與讓生命有意義。她蝸居員林小畫室中創作,可說是全台最小創作空間,卻因生活樸實簡單,讓生存更有目標,生命深具意義;從終身學習上,自鋼筆畫過程獲取學習和領悟,其一,一筆一筆畫,養成耐心和定力,其二不能塗改重來,提高自信心,其三調整修正畫面,維持平衡感與立體化,不慌不忙訓練危機處理能力。 本次以「我的美學生活-翁金珠鋼筆畫展」為展出主題,展覽87件作品,主要有花草與建築兩種主題,在花草創作方面,她看重的是小花小草生命力。「將身邊不起眼的野花野草放大後,就變成很偉大。」另一主題是彰化的古蹟建築,每一棟古蹟,都是一段珍貴的文化記憶與感人故事。透過鋼筆層次分明畫出,透過彩筆逐步拾級立體化,觀賞作品有滋養氣質及淡雅之療育效果,真是「一筆天下看世界,一朵花草見偉大」。展場特規劃文創作品區,展出翁金珠之版畫、陶藝、藍染等系列作品。翁前主委如此忙碌尚能提筆創作,大家也要有信心提筆畫出心中的夢想。 在擔任縣長任內,一日坐在縣長公館內沈思,突然看見後花園的花草隨風飄動,一時興起就拿起筆開始畫,發現原本起伏不定的心情平靜,整個人也輕鬆不少。從此,繪畫創作變成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養成勤作創作筆記。在2012年最後一次立委公職卸任後,更多時間繪畫創作,4月在本館劉玄詠前館長邀約下,舉辦生平第1次個展,之後陸續進行6次均以「浪漫隨筆」展出系列作品。 遇到3個意外人生,將潛能開發為能力與素養,化不可能為可能,其一「與深具唐吉訶德精神之劉峰松結為連理」,其二「走上政治路」,其三「從音樂老師到鋼筆創作」。甜蜜的意外人生,此呼應唐吉訶德的3次冒險歷程與哲學精神,渾身傻勁地向夢想前進,堅守信念,善用零碎時間,化零為整,終身學習精神。 成立拓展文教基金會實踐勇於挑戰,夢想才可能實現,每星期到家樂福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指導心智障礙學員繪畫,推動「簡單生活,簡單畫」的理念。 她說畫圖是天賦能力,但需要情意開發,因為傳統教育過程「老師會說如果畫不像您就是胡亂畫」,造成失去信心而浪費天賦。所以藝術是人類生活縮影,並沒有高深難解之處,開發人們各項基本潛能,觀察力、想像力、表達力、欣賞力以因應未來,可以透過經歷、操作與遊戲學習(張源舜,2017)。
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附光碟]
我國自 2003 年起每年進行《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之編撰與出版工作迄今已進入第14年,藉由年報的出版,記錄分析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況。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7青年音樂創作競賽得獎作品合輯【聽芋DO灣的聲音:新樂星躍】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7青年音樂創作競賽】,國臺交廣徵國內歲以下青年作曲家以管弦樂團作品參與競技,經初審、複審等階段選定五位作曲家之作品,2017年8月18日以音樂會形式演出首度公開。決賽音樂會由國臺交助理指揮范楷西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經評審委員審慎遴選選定第一名翁鈺庭、第二名陳立立、第三名高愷怡、佳作王之筠,翁鈺庭作品並獲觀眾票選獎、王之筠作品並獲團員票選獎。
民國大家的身影攝影集(精裝)
黃華安花了近半年時間,從兩岸蒐集來自思想界、教育界、藝術界及文學界的11位大師:張大千、于右任、溥心畬、錢穆、胡適、林語堂、傅斯年、董作賓、莊嚴、朱玖瑩、蘇雪林。從大師講學地點及紀念館等處所,藉由影像、訪談文獻資料整理,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重新喚起民眾對大師們的懷念與深思,追溯大師精彩的一生及重要的成就。
高賢治先生訪談錄(精裝)
高賢治先生為資深出版人,其所創辦之「古亭書屋」整理出版臺灣史料既豐且深,孕育臺灣文化研究者。古亭書屋是早期蒐集、流通臺灣研究書籍之重要書店,從專營「臺灣關係」主題古書店,到臺灣文獻舊籍的翻印出版,為臺灣研究留下資材,也見證了解嚴前臺灣書店經營與出版不安環境。本訪談紀錄包含10個主題,分章敘述,包括:「我的家世」、「舊書店創業初期」、「同時期臺北書界」、「古亭書屋專業經營」、「收集整套期刊與套書」、「賣書惹禍與警總抄店」、「其他文獻人物」、「古地圖、契字與開發史」、「探討城隍及司法神信仰」、「為臺北府天后宮金面二媽尋根」與附錄等。
錄音及錄影資源RDA編目參考手冊(軟精裝)
錄音及錄影資源為圖書館重要館藏類型,然而其載體類型多元,因此在編目實務上,較為複雜且深具挑戰性。本手冊編製的目的,並非以MARC 21來學習RDA,而是以RDA為基礎,藉助應用於編目界最普遍的機讀格式MARC 21,輔助編目人員逐欄進行RDA編目,期能對錄音及錄影資源採用RDA規範及MARC 21格式著錄時提供參考。 本手冊以常用之MARC 21欄位為主要架構,在各欄位下針對常用的著錄元素,收錄與錄音及錄影資源著錄相關的RDA條文,如有相關之替代選項或選擇性方案,亦納入本手冊。除此之外,也收集了史丹福大學及耶魯大學等圖書館之相關編目工作手冊,目的在讓使用者能了解實務上的各種作法,以便依各館所需決定合適的著錄政策。如需了解詳細的MARC 21 與RDA之內容,可參考“MARC 21 Standards”網站、RDA Toolkit、以及《RDA中文手冊初稿》。
2017國際彩墨花與城市藝術大展專輯(精裝)
第十六屆臺中彩墨藝術節以「花與城市」為主題,共邀請31國、149位藝術家舉辦2017國際彩墨花與城市藝術大展。
仰望的藝術:人間國寶許漢珍廟宇結網技藝(精裝/附光碟/附贈DIY杯墊)
許漢珍司阜為結網司阜,「廟宇大木」及「廟宇結網」之藝術性與特殊性登錄為臺南市傳統藝術,2014年受文化部指定為「大木作技術」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本書為紀錄結網技藝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