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_人浮於愛
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No. 46):台灣當代詩專輯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11/04 出版

This issue contains the verse of twenty-four poets.From 1924, when Hsieh Chun-mu first published four “Poems in Imi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etry in Taiwan has a history of almost one hundred years. The roots of new poetry in Taiwan with its “twin flower bulbs,” to use the phrase coined by Chen Chien-wu, has now bloomed and borne fruit. It manifests diversified themes, and places great stress on both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social concern. It recognizes globalization as the major trend of the times, and maintains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nativist consciousness and the ensibilitie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diaspora. Taiwan literature and its new poetry written in Chinese should have a place in the Chinese world community,as well as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Limited by the space allowed for the journal, we could only select works related to “local” and “quotidian” writing. Yet we hope to observe through these works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unique charm and gracefulness of contemporary poetry from Taiwan has blossomed in the garden of world literature.這一專輯精選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二十四家。從1924年謝春木發表「詩的模仿」四首算起,台灣新詩的發展也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新詩「兩個球根」在台灣已經開花結果,呈現出主題多元,創作藝術與關懷現實並重,面對全球化的時代趨勢,保持本土意識與文化離散互相呼應和抗衡。台灣文學和以華文創作的新詩,不僅在華人世界,甚至在世界文學的大花園裡,都應該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出版這一專輯,收到篇幅的限制,只能以「地方與日常」選錄相關詩作,藉以展現台灣當代詩在世界花園裡一枝獨秀的風姿。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英國脫歐與歐洲轉型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11/02 出版

2016年6月,英國舉行全民脫歐公投,得到了超過半數民眾的支援,這一公投結果無疑給英國乃至歐洲政治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一方面,作為英國所謂選舉民主的成果,雖然在短期內緩解和轉移了英國社會的某些矛盾,但必將給英國政治經濟和內政外交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脫歐公投也激化了英國國內新的社會分化和政治競爭,加重了歐洲一體化深化的困境。不僅如此,英國脫歐還開創了民族國家退出區域合作聯盟的先例,它所折射的歐洲社會反一體化和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國家主義的抬頭,不僅將對歐洲國家治理和區域轉型產生重要影響,有損歐盟的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使區域一體化和全球多邊合作面臨巨大考驗,也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世界政治格局與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本書緊扣英國脫歐、歐洲轉型與國家治理三主題,闡述歐盟成員國面對債務危機所進行之結構改革、德法兩大核心成員國的政治領導與合作、中東歐國家在歐盟的利益訴求,以及歐盟主流政黨因應歐洲一體化、政治化的戰略與策略,並詳析歐洲於經濟貨幣政策、對外直接投資、就業政策協調、共同農業政策、司法整合、公民社會政治參與、基本人權保護等領域的發展與轉型。

95 特價9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臺灣工程教育史:第參篇‧日治時期大專工業教育: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1943-1945)(精

高淑媛  著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0/11/01 出版

日治時期臺灣有兩個屬於大專程度的工業教育機構,分別是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以及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本書討論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創校及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之成立的歷史。依據成立時間先後,前篇先討論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後篇再討論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從歷史的角度,以檔案、校史、新聞報導、回憶錄等資料,討論創設經過、師資與教育內容,以及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等,解析日治時期臺灣大專工業專門教育的歷史經驗以及重要意義。本書從創校、課程與師資、學生入學、學習、戰爭動員就業等角度進行討論。也討論所培育的技術人才與臺灣工業化的關係。後篇說明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之設立背景與過程、設計與教育方針,以及組織、師資與學生修讀情形。

95 特價7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工程教育史:第壹篇‧教育臺灣工業教育與工程教育發展歷程概要(精裝)

翁鴻山  著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0/11/01 出版

本書介紹臺灣工業職業學校以上各級工業教育與工程教育發展歷程。首先對臺灣工業教育與工程教育的發展及政策的演變,分日治時期、戰後初期、美援時期和經濟發展後四期作詳細的解析。第一章是就臺灣工業教育的發軔及其後的變化作詳細解說;在第二章中,說明戰後初期政府的因應措施和變革;在美援時期專章中,說明美援對中等工業教育及大專工程教育的效果;而在經濟發展後的大專工程教育一章中,則就經濟和科技發展對各級的工業教育及工程教育的發展作較詳細的介紹和解析。接著對課程的變革、工程類研究所的設立、國科會與教育部的加持、教育政策與新興科技之衝擊、工程教育評鑑作說明,最後作綜合分析。在文末,附上工程教育年表及條列工程教育大事記供參考。

95 特價5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工程教育史:第陸篇‧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工程教育(精裝)

周宜雄  著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0/11/01 出版

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內容是敘述臺灣技職教育的發展歷程,説明臺灣的經濟發展與教育政策,以及經濟發展與技職教育發展的關係與演變。第二與第三章敘述「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的工程教育發展,分別從演進、工程系所成立、招生與入學考試、課程、評鑑等面向,審慎切入,羅縷紀存。之後,第四章記錄實習、建教合作、就業、畢業生情況。因為實習與建教合作是促進技職教育發揮務實致用的重要教育策略。在此章,詳細整理教育部策劃技職工程教育在實習與建教合作方面的教育政策、補助計畫及激勵措施等。最後一章是整理說不清教育部規劃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工程教育在產學研發方面的策略、計畫與執行績效。為編撰本書,作者由政府部門、教育部及國家教育研究院等網站,以及《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與《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建校十年專輯》等搜集許多資料,整理後呈現並予以分析,難能可貴,頗值得參考。

95 特價5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學景 : 國立臺大學逍遙

南市府文創 出版
2020/11/01 出版

前東京大學總合研究博物館館長西野嘉章教授,於多年前與臺大博物館群合作行動博物館計畫時,穿梭於臺灣大學各個古老教學大樓裡的博物館庫房,對臺大建築以及熱帶植栽充滿著新奇的感動,於是藉著佈展的機會,與攝影團隊以特殊鏡頭,運用當時新研發的照相技術,映像出一幀幀獨特的臺大校園景緻,美麗中帶著科技、攝影科學又透露著人生哲學。本攝影集展現出西野教授對影像構圖對稱以及幾何排列效果的多方嘗試,也體現他對表面形式之對話關係的探討,以及對純粹形式之美學觀照的追求。透過西野的藝術之眼,讀者得以領略臺大校園與建築之結構嚴謹而充滿視覺秩序的另一面。西野作品利用魚眼透鏡和全景呈現方式,展露出藝術家以全視角度進行觀看之用意,希冀藉由深度透視方法在有限框架中積極囊括及表現所見之物,除了隱含對無窮知識的孜孜追尋外,更凸顯臺大作為學術殿堂的崇高與神聖性格。2020年,由兩校博物館單位合作出版這本臺大校園建築攝影集,希望讓更多人可以從不同的視野領略臺大之美。

95 特價14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醬.書寫:在地與越境的醬風景

中興大學 出版
2020/11/01 出版

雖然醬經常被視為飲食文化的配角,或飲食裡的輔助角色,醬味卻回過頭來深植人心,成為庶民生活回憶裡的重要部份。不僅是台中有名的辣椒醬,日常的醬油、海山醬、蕃茄醬等不僅增添了食物的滋味,也豐富了我們的日常味覺體驗;醬作為媒介的同時,也串連起了台灣飲食文化與庶民的飲食記憶。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

漢寶包  著
臺灣博物館 出版
2020/11/01 出版

以臺灣各地重要空間(含博物館典藏品)為基礎,透過專業研究充實詮釋內涵與故事,轉化成為通俗易懂之故事或文字,嘗試與民眾個人情感記憶或生命經驗連結,增強大眾對於所在土地之文化感受力。《前世今生臺灣玉》便是本館執行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及文化部委託所屬博物館完備典藏網藏品資料計畫的豐碩成果的部分展現。

95 特價2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鳥的戀情

麥留芳  著
中山大學 出版
2020/11/01 出版

著名社會學家麥留芳的詩集,作者早年以「冷燕秋」為筆名寫詩,詩風婉約浪漫,時而感時喻事,自成一路。本書收入他早期與近年的詩作五十六首,另附錄詩論三篇,對詩的形式頗有獨到見解。本書既為舊作復刻,也增訂一輯新作,足以一窺詩人的詩藝與文學志業。

95 特價2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33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第33屆梁實秋文學獎比賽的得獎作品集,包含散文類、翻譯類(譯文組、譯詩組)等作品,並包含評審評論。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空權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9.10)

國防大學 出版
2020/10/01 出版

近期共軍戰機及軍艦頻繁闖入我國防空識別區,穿越第一島鏈至西太平洋進行遠海長航,以實戰化訓練不斷驗證戰區聯合作戰效能;除對外展現其持續提升之軍事力量外,亦向美國及周邊國家威嚇其「反介入/區域拒止」目的與能力。綜觀共軍軍力持續擴張、朝鮮半島、東海及南海等安全情勢變化,將是未來引發衝突之關鍵熱點。我國位處亞太戰略樞紐位置,各項情勢變化均與我國防安全事務息息相關。面對空權發展在時空推移後,自然強化了這些區域空權的實質與潛在之影響。鑒於中共軍改已於2016年實施,依軍事變革進展,合理判斷對共軍有利作戰條件將逐年增加,我防衛態勢將更趨嚴峻及挑戰。面對中共以軍事威懾、聯合封鎖、聯合火力打擊及聯合登島作戰的四種攻臺模式下,本論文集廣泛探討包括未來中共空權發展、後勤管理應用、資料科學決策、共軍航太戰略及信息戰對我空防之影響等研究範圍,期能藉由積極思考未來兩岸空權發展與臺澎防衛作戰之事實與因應,以為我空軍戰備訓練及建軍備戰之參據。

95 特價3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譯辯:班雅明與布朗肖

譯文雖說是原文的再生,從原文到譯文,其間總已是語言的矛盾、落差、差異、陌異、雷同、指涉、互涉等關係與現象,遂有可譯不可譯的思辨。班雅明迻譯波特萊爾與普魯斯特,具翻譯實務經驗,譯《巴黎寫景》後且寫了廣為人知的緒言以闡述譯人的天職。 布朗肖自己翻譯班雅明的翻譯論,並撰寫〈翻譯〉以思考譯本、原作與他者之間的各種內外關係。本書作者潘怡帆在書中二文重啟班布跨越時空語言的對話,彰顯他們對翻譯看法的分歧,自己則在二氏的歧路間展開差異及異己論述,寫成這本眾聲喧嘩的「翻譯對話錄」。

95 特價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探究策略55中學篇

師範大學 出版
2020/10/01 出版

《探究策略55》匯聚許多教師的心血,從世界各國經驗中汲取的探究為本之概念策略,經由愛思客教師實踐、內化後,在教學脈絡中再現策略的理解和應用,從投入、聚焦、組織、通則、遷移、反思六個階段撰寫55個策略示例,提供具體操作的方法與工具,讓學生的思考與理解在可視化的過程中得以深化並進行後設學習,也為教師帶來豐富的教學想像,從課程設計到教學實踐之間,搭起教師同儕對話和教與學相互增益的橋樑。這是一本呼應素養教學,可供教師隨時翻閱、參考的實用教學策略手冊,讓教師快速發想出取之不盡的點子以繪出新的教學藍圖。

95 特價33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科技與藝文人生:自然無限 剎那與永恆

楊秋忠  著
中興大學 出版
2020/10/01 出版

本書 「 科技與藝文人生」分六部分:首先從楊院士的「思想觀」說起,以探討自然奧妙,從宏觀、微觀、行觀三方面,來探討宇宙、自然及人生。第二部分是以科技發展中的心得,從一系列作者求學及研究的足跡、研究的主軸思緒、創新戰役垮領域學習走自己的路,及未來的願望。第三部分是以作者出生的年代背景,述說人生的緣,進而有機會創造第一及空前奇遇人生,述說作者跨行的歷程、研究之路與動力,並以100則每周一句做為啟發激勵及參考。第四部分是因為作者有許多人生奇遇,本書僅提出 3 個案例。第五部分是以創造藝文人生之經歷,提出「道之輩」緣,包括創立之思想起源、欣賞方式、道之畫之開放派(Openism)及提出對稱是自然生命的表徵及黏土畫,並提出創新的滴管書法、百花詩頌、樹皮攝影、詩詞130、歌詞 16 首。第六部分是以提出作者長期以來之觀察宇宙自然的心得,提出宇宙自然之預論,以體悟大宇宙、認識小宇宙,分享大家,可供大家砌磋討論。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探訪海上森林:印度-西太平洋紅樹林簡介

中興大學 出版
2020/10/01 出版

紅樹林係為熱帶至亞熱帶地區海岸潮間帶或河口之森林。紅樹林植物曾被分為真紅樹、半紅樹和紅樹林伴生植物。但此定義的諸多缺點和限制,近年來已較不被採用。依最新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 (APG IV) 及Saenger等人2019的報導,全世界的紅樹林植物共計81種,分屬於17個科。然而紅樹林在世界上的分佈仿若蹺蹺板的兩邊,呈現東、西方極不平均的分佈。印度洋—西太平洋區具69種紅樹林,遠大於大西洋—東太平洋區的13種紅樹林。 本書分兩大部分,一為紅樹林概論;第二部分針對印度洋—西太平洋區挑選13科31種重要的紅樹林植物介紹。由於臺灣、中國與日本等地的紅樹林種類相對較少,相關的中文報導及資料相當缺乏,本書最新的珍貴資料可為國人及廣大的華文讀者提供參考資訊。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作品集‧第五輯

林明照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0/10/01 出版

本書為「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九、十得獎作品。依人文、社會、自然、生命教育組,均富哲思,論述精彩

95 特價456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數位人文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

2019年12月13日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以「文化思想流變與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為題,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相關議題之演講與論文,並進一步討論資訊科技的快速與發展,以數位方式保存、詮釋、分析史料,進而傳播並創造文化,所開啟出來之嶄新數位人文研究視角,如何豐富史學研究的探索面向。本書特別整理會中演講與發表論文之內容,以期提供國內對數位人文與近代中國文化思想流變、知識分子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研究。

95 特價47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

陽明交大 出版
2020/10/01 出版

本書以世界名導蔡明亮從影近卅年來的作品為核心,編譯中外學者對其影片及相關重要題旨的學術論文。對蔡明亮由《青少年哪吒》(1992)至「慢走長征」系列(八部影片,2012-18)展開細緻的文本分析。除了影片闡釋,還包括題旨詮釋。各篇論著涵蓋城市、寫實、性別、互文、類型、形體、表演及跨域等視角與方法,個別篇章既洞見觀瞻,相互之間又形成交鋒與對話。

95 特價64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島史的求索

張隆志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0/10/01 出版

本書是以從當代台灣史研究的整體視角,回顧1980年代以來學者對於台灣島史觀、知識系譜與學術脈絡、史料學與方法論、以及歷史解釋及跨領域對話等方面的代表性議題和研究成果。各篇選文著眼各篇作者的代表性及論文的學術意涵,以協助讀者認識並思考當代台灣中心觀史學的具體內涵及特徵。全書導讀則從史學史的分析觀點,說明當代台灣史學的興起、發展與轉變,除反映解嚴前後台灣本土社會運動及政治民主化潮流的影響,亦有其長期知識傳統及學術內在理路。台灣史如今不再是長期以來的政治禁忌,而是民主台灣的新興顯學與學術公共財。更脫離過去附屬於中國地方史,日本殖民地史及西方區域研究等主流典範的邊陲位置,成為當代台灣歷史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的新領域。面對嶄新的時代思潮與社會脈動,期待青年台灣史學者們在理解先行世代的學術志業和遺產的同時,繼續追求與探索屬於土地和人民的島史新典範。

95 特價5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

劉亮雅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9/30 出版

日治記憶對於台灣後殖民具有什麼意義?何以在日本統治結束超過半世紀之後,二十一世紀卻有許多不同族群的台灣小說家重返日治記憶,深入探索日治時期台灣人的精神面貌?不僅文學界如此,美術界與電影界也高度青睞日治記憶,例如謝里法的《紫色大稻埕》、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劇情片《KANO》、《不一樣的月光》等。日治記憶儼然成為當代台灣文化的重要元素。本書聚焦於知名台灣作家施叔青、李昂、郭強生、吳明益、甘耀明的長篇小說,另有一章主要探討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作者涉獵廣泛的相關文獻,細膩解讀這些日治記憶文本的特點,並將之放在戰後台灣文學、文化、電影的生產脈絡。透過精闢的剖析,作者顯現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與電影重返日治記憶的深刻意涵。與此同時,作者也提出了許多有關台灣文學史與文化史的新議題。對於想要瞭解台灣當代文化特色和台灣小說書寫趨勢,乃至於對台灣文學史與文化史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都深具啟發性。

95 特價49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修訂版)

謝明良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9/22 出版

本書嘗試從文化史的觀點省思歷史上陶瓷修補術諸面向。既觀察了清代宮廷陶瓷修補改裝情況,以及乾隆皇帝對於缺損陶瓷的對應態度和補修理念,也討論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針對中國陶瓷的金工鑲飾和改裝。在廣泛蒐集亞洲和歐洲鋦釘補修術案例的基礎之上,評估了區域間影響交流的可能途徑。另外,還著重討論日本史上所謂呼繼、燒繼和金繕技藝的源流及其對殘缺美的賞鑑風情。

95 特價5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連環の諸相: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とロシア人

塚本善也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9/16 出版

本書將研究範圍界定在日本、臺灣、俄羅斯,以此三國間的文化交流歷史及諸多面向之實證探究為主要課題,從而檢視各自之相互認識、相關關係及其變化。具體而言,主要探求的是與前述三國相關之人事物,尤其是曾造訪日本統治下的臺灣的俄羅斯人之事蹟,進而闡明三國之間的文化連結。例如,俄羅斯之東洋學者、民族學者涅夫斯基(Nikolai Aleksandrovich Nevsky)的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即為一例。其研究不僅聚焦原住民族,同時牽繫起同一時代的日本、臺灣、俄羅斯,研究內容可謂與三國間的歷史環境、文化史脈絡密不可分。因此,毫無疑問地,其研究亦可進一步解讀為三國交流下的成果。本書藉由探究、解讀此類事例以解析闡明以往在日俄交流史、日臺關係史的區別下未曾涵蓋的歷史相關性與交流多面性,並提示「全球視野下的亞洲交流史研究」此一新議題。本著は日本・台湾・ロシアを研究範囲に定め、三国間の文化交流の歴史、およびその諸側面の実証的探究を中心課題とし、それぞれの相互認識、相関関係とその変容の検証を試みている。具体的には、三国に関連した人物、出来事、事象、特に日本統治下の台湾を訪れたロシア人の事跡を追求し、そこから三国間の文化的連環を明らかにした。例えば、ロシアの東洋学者、民族学者ネフスキーの台湾原住民族研究。それ研究は原住民族のみならず、同時代の日本・台湾・ロシアを取りまいた歴史的環境、文化史的文脈とも密接不可分で、まぎれもなく三国交流がもたらした成果としても読み換えられる。こうした事例の探究と解読を通して、従来の日ロ交流史や日台関係史の区分には収まらない歴史の相関性、交流の多面性を解明し、「グローバルな視点で見るアジア交流史研究」の新しい試みを提示する。

95 特價82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透過案例演練學習BIM:基礎篇(增訂二版)

BIM技術應用著重工程專業與經驗,本書以技術證照考試之工程案例為經,貼近實務的施工流程為緯,講授BIM塑模之基礎觀念與操作邏輯,並非一般坊間軟體操作手冊工具書,亦非單純建構BIM知識體系之學術理論書籍。本書除扼要介紹BIM基礎概念與理論知識外,經由線上教學影片的輔助,讀者可實際操作BIM模型之塑模過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了解BIM塑模原理與方法,進而將本書演練案例之建築物模型在虛擬空間中建置出來,適合作為初學者學習BIM塑模之入門教材。增訂版更增加參數化物件的章節,除了介紹參數化物件架構,也以書中案例來呈現其製作流程,實用性極高。【本書使用說明】使用方式• 本書主要介紹符合工程實務之BIM塑模方法,可作為BIM塑模之指導方針,適用於BIM相關課程之教科用書,授課教師可根據本書脈絡來發展不同面向之課程教材。• 本書為實務案例導向,而非軟體功能導向,故更詳細之軟體操作步驟應參考軟體使用者手冊,抑或坊間所出版之軟體操作教學書籍。• 有關Revit族群元件之製作方法並不在本書之範疇,惟塑模過程中必要之族群元件已涵蓋於範例專案檔中。若讀者欲了解族群元件之製作方式,可參考Autodesk官方「建立可載入族群」之使用說明。目標讀者• BIM理論知識和軟體操作之初學者。• 欲學習BIM塑模在工程實務上之應用者。• 欲按部就班以完整案例學習BIM塑模者。• 大專院校建築、土木、營建等相關科系之老師和學生。• 從事建築、土木、營建等相關產業,欲導入BIM者。

95 特價44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黑格爾新釋(修訂版)

劉創馥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9/01 出版

要了解黑格爾哲學就要與它保持距離,可謂「宜遠觀,不宜近看」!當然這並非意味我們不應細讀黑格爾的文字,而是要小心被奇怪的語言和弔詭的論述所迷惑;要避免「見木不見林」,首先要了解黑格爾所在的時代、所面對的哲學史、所要回答的問題,要對這些背景有一定把握,才不容易迷失於黑格爾的哲學迷宮之中。這是一本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專書,討論黑格爾在《哲學百科全書》和《邏輯學》所建立的哲學體系,嘗試整理和分析黑格爾哲學,重點是要宏觀地勾畫出黑格爾的系統框架,尤其是透過討論黑格爾對不同理論對手的批評,顯示其思維特性,確立其哲學定位和立場。黑格爾哲學一向被視為封閉獨斷的形上學系統,但這可能正是一種「見木不見林」的結果。誠然,黑格爾經常強調擁有絕對知識、絕對真理,甚至好像自以為上帝一樣,宣稱歷史、文化和哲學的終結,這些都難免令現代讀者感到抗拒;但若能跳出對黑格爾哲學流行的字面解讀,會發現他的哲學系統完全可以成為一套有活力的理論框架。本書正是嘗試把黑格爾哲學解釋為開放的系統,避免以傳統形上學的角度來理解黑格爾,而是視之為康德批判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把純粹理性批判轉化為一種面向歷史的理性批判。

95 特價399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神異感通‧化利有情:敦煌高僧傳讚文獻研究

楊明璋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0/09/01 出版

本書是以敦煌高僧傳記、讚頌文獻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尤其是其中的高僧神異傳說,一方面梳理高僧傳、讚之抄寫情形及其神異傳說之源流,另一方面藉以探究從唐至宋的中土人士對本土與域外高僧之崇拜信仰,兼及此時的高僧崇拜信仰對後代乃至於東亞文化圈之影響。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Experiments in General Chemistry, 3rd Edition

臺灣大學 出版
2020/09/01 出版

《Experiments in General Chemistry, 3rd Edition》是專為大學一年級學生所編寫之英文版化學實驗教材。以臺灣大學化學系所出版之「大學普通化學實驗」為主幹,編寫為英文版本,全書共計25個實驗,內容涵蓋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化學原理之印證與應用,有機、無機化合物及材料之合成與性質鑑定,適合外籍國際學生或以英文授課之校系一年級學生化學實驗課參考使用。

95 特價33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第九版)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9/01 出版

本書是臺大化學系為非化學系所開設的有機化學實驗教材,由本系有機化學教學組教師合作編撰而成。一○九年發行第九版,由詹益慈教授與王宗興教授整合基礎實驗技能與反應,新增點擊反應實驗,並加入二維條碼(QR碼)於每個實驗裝置圖,便於學生連結至清晰的圖片。

95 特價33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從文學看世界

這本書帶領讀者一窺希伯來、希臘、羅馬、阿拉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美國、和土耳其的文學作品。除了分析文學作品手法,本書也呈現不同國家文化文學藝術之美。雖然時空不同,這些文學作品中的世界觀、生與死、英雄主義、愛情和婚姻、戰爭和革命、衝突和改變、和離散等諸多議題卻都能讓讀者得到豐富的面向和深刻的智慧。

95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汎森: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

中央大學 出版
2020/09/01 出版

由國立中央大學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余紀忠講座」,2019年邀請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主講〈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擔任引言和對談的是中文系呂文翠教授。王院士從晚明談到晚清,乃至現代,各時期的知識份子面對當時政府與社會,如何運用各種訊息的發布與傳遞模式,以及這些訊息最終如何影響當時政治與社會發展,並形成見證時代的紀錄。時至今日,資訊與媒體快速更新,蓬勃發展,藉由王院士深刻的歷史考察,我們應以古為鑑,省思今日社會文化現象,特別是媒體操控與假新聞傳播等。余紀忠先生為本校傑出校友,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以媒體力量推動公與義。王院士曾參與余先生深化民主的論述活動,為「余紀忠講座」創始人之一,藉此講座,也追念了余先生無私無懼的報人精神。王院士精通書法,在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舉辦的「王汎森院士書架」揭牌儀式中揮毫,筆走龍蛇,腕底生風雷;他並當場將「觀於海者」、「誠於中樸於外」等墨寶,贈予中大典藏。

95 特價19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記憶政治

記憶為晚近學界關注的課題,其中歷史暴力與悲劇造成的創傷記憶更體現在文學作品與文化表述,成為創作者與研究者重新省視生命經驗與家國歷史的認識論。本書作者李有成歷年來的學術關注已多涉及記憶,四年前出版的《記憶》一書更檢視了記憶的諸多面向,本書擴大該書的研究範圍,討論延伸至「後記憶」的理論與文本,頗具開拓性。

95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而未融:抒情美典的詩思

文學的隱喻、想像與思維,劉勰在《文心雕龍》的比興章中喻之為曙光乍現,似明還暗的境況,故曰「明而未融」。本書作者楊雅惠治美學多年,以劉彥和此修辭意境探索詩意與抒情如何依違在「敞開與隱藏」之間,從古典美學的詩樂畫出發,既彰顯文學與聽覺、視覺藝術的密切關係,也藉由思考基督教的「公美」, 讓東西方抒情美典相互參照,為本書框出一個跨文化視野。

95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European Dream and Reluctant Integ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Lessons for Ongoing Asian Regionalism

Hungdah Su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0/09/01 出版

A majority of European leaders had dreams in world politics; however, they were often in competition and, even worse, in conflict. It was not until these European dreams turned into a collective nightmare in the World War II (WWII) did the Europeans start to dream about a shared future. This European Dream aims to constitute eternal peace in Europe based upon reconciliation through integration. This book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irteen chapters. It aims to explai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EU’s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EU’s impact upon Asian regionalism with the help of the European Dream approach. Trump’s unilateralism and trade wars may be a turning point of world politics since 1980. Both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have consequently slowed down, giving place to rising regionalism and inter-regionalism. Therefore, this book may contribute to the rising debate over European integration, Asian regionalism, and EU-Asian inter-regionalism.

95 特價188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The Voronoi Model and Fractals

清華大學 出版
2020/08/01 出版

The limitations of Voronoi model based on Euclidean geometry in designing and micro structure analysis are over bridged by fractal nature approach. This model fractalization is quite original. New frontiers in more precise material sciences structure morphology reconstruction and designing are established. This integrated Voronoi-fractal model in sub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s especially within fractal micro-electronics enlights the new perspectives.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向下扎根,向上結果:2019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政治大學 出版
2020/07/01 出版

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至今剛過了五百週年,而西方基督教大規模傳到中國社會也已經超過百年。不論是西方基督教宗派所建立的差會,或者是中國基督徒建立的本土教會,都致力於基督教的本土化;在神學、儀式、倫理、或組織上,華人教會之間已顯示出不同的特色與本土化程度。從比較的觀點,本書特別關注本土教會與西方宗派顯著的差異。固然有些本土教會有如曇花一現,但是許多本土教會由於比西方宗派教會更能適應當地的文化風俗傳統,因此擴展迅速,不但超越西方宗派教會,甚至回到西方國家擴展其教會。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答題到出題:Don’t Always Ask for Permission[精裝]

黃肇瑞  著
成大出版社 出版
2020/07/01 出版

這本書是由各個層面的名人精英,以口語聊天的方式來述説自己的經歷,因此適合的讀者並不只限於準備作生涯規劃的年輕學子,即使是各種年齡層或不同行業的讀者,也可以藉由這些精英名人親自口述自己的生動生命故事當中,體會他們的經歷和睿智的思考,在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中,可倍感獲益良多。期望藉由這些傑出的講者,以過來人的身分傳承過去的智慧和經驗,告訴同學們人生是否可以預作規劃?如何做好生涯規劃?當面臨人生轉折點的時候是如何做決定?如何做好機會來臨之前的準備?透過這一門全校的通識課程,以跨域學習,拓展視野,加強國際觀作為設計的基石,希望學生在與講者的近距離的接觸及言談互動之間,受到無形而深遠的影響和啓發。本書由黃肇瑞教授團隊擘劃,奇景光電贊助一學年課程經費,集結十三位傑出精英分享人生挑戰、挫敗與成功經驗而成。盼以精彩又動人的故事,給予學子啟蒙及指引。 吳炳昇(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肇瑞教授非常用心邀請十三位各界翹楚主講,在這本好書中,講者們皆以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為主軸,分享親身歷練,他們每一位絕對都是我們青年學子的楷模。紀政(財團法人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我們在求學時期,老師常常以「努力向上,行行出狀元」來鼓勵學生,在這「精英的十三堂課」系列演講,更可印證這十三位講者,在社會上的不同領域所做的努力,及所獲得之傑出成就,確實印證「行行出狀元」之名言。張文昌(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暨講座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名譽特聘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每一篇生命樂章,觸角廣被,交織學子的思索共鳴,值得閱讀。賀陳弘(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出門一件看似簡單,卻又挑戰的事取決於 選擇走馬看花呼朋引伴的順道觀光之行或者 緩步踏上一條人跡罕至羊腸小徑的究竟創新之旅如此,態度就決定了抵達的不同高度因為順著凱達格蘭大路,是通不了「羅馬」;而,長途跋涉才可抵達真正的「繁星原野聖地牙哥」這本書描述那千百條不同摸索朝聖路線的抵達之旅是專門寫給已抵達、在路上、或者準備出門的前行者黃朝慶(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應邀寫推薦文時,想到的是常看到的歌功頌德的場面話。拿到這本命名就令人好奇的樣稿紙本書時,不禁翻閱一下,卻沒想到幾乎每位講者的內容,都深深吸引我,並從中學習體會良多,甚至有些位講者雖可能聽到過其大名,卻不夠熟悉瞭解其背景,因此上網查了一下,也讓自己增廣了不少見聞。能有這種吸引力的書,是絕對值得向每位讀者推薦的。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正面的思考、積極的態度能移除各種障礙,這本書的十三位典範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奧秘。賴明詔(前國立成功大學校長、中國醫藥大學兼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變局與香港專上教育

周正偉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0/07/01 出版

晚清遭逢三千年大變局,香港也因此淪為英國殖民地,並脫離中國政府的直接管轄,期間中、港兩地的關係,又經歷多次的重大變動。但近百年來,中、港兩地不僅因為有著文化和地緣上的密切關聯而無法分割,還長期存在著形式和程度各異的互動關係。這些狀況對香港專上教育,特別是港英當局每次就重大的專上教育政策作調整時,都曾造成影響,甚至有著制約的作用。本書將闡述從香港開埠,直至1970年代,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前後為止,期間中國因素與本地專上教育發展的關係,包括:晚清政局轉變促使香港專上教育萌芽發展、民國肇建對香港專上教育造成新的影響、國共內戰促使1950年代香港私立專上院校的興起,以及「文革」導致港府改變教育政策等。

95 特價4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設計人 vol.51 太空觀察日記

臺灣藝術大 出版
2020/06/01 出版

設計藝術專刊。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帝國的學校‧地域的學校

許佩賢  著
臺灣大學 出版
2020/06/01 出版

台灣在日本帝國統治下所建立起來的近代學校體系,作為「帝國的學校」,成為統治的工具,為帝國培養適合殖民地統治的人民;同時,植根於地域社會,作為「地域的學校」,不僅是個人自我實踐乃至社會上升的階梯,也承載著台灣人追求知識與文明、自由與夢想的渴望。從公學校到台北帝國大學,在日本殖民地時期所創設的學校,既是成為台灣社會近代化或工業化的原動力;但是,這裡的近代化事實上與否定、破壞承繼自祖先的語言、歷史、文化兩者互為表裡。本書各章分別從10個不同的問題方向,編排順序主要是考量主題的時序,同時也考慮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學制上的階序,具有統整性意義的兩篇則收於最後。即使在現在,「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充分發展」也應該是有效的指標,不斷提醒我們思考近代教育的本質。希望本書能提供一個思考台灣近代教育史的切入點。

95 特價61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貝殼卡

江學瀅  著
師範大學 出版
2020/06/01 出版

《貝殼卡》取來自於大海深層潛意識的象徵意義,貝殼則象徵帶著深層潛意識密碼,引導使用者進行創作之潛意識探索。由貝殼收藏家單玉如女士捐贈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七千顆貝殼中挑選具有特色的貝殼,設計製作成一百張助人工作與創意課程之圖卡,供心理治療、藝術治療、創意想像與相關工作人員應用於專業工作中。

95 特價128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無求常安:鄧啟福口述歷史

陽明交大 出版
2020/05/31 出版

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 臺灣電信史的見證人不忮不求的胸懷 隨遇而安的境界鄧啟福生長於日軍鐵蹄下的中國,為避烽火,千里迢迢從湖北來到雲南壘允,小小年紀就經歷千里逃難,途中痛別親人,失去所有手足,看遍生死流離,儘管環境艱困,仍能隨遇而安。來臺後勤奮向學,因緣際會趕上留美熱潮,進入美國最頂尖的貝爾實驗室工作。在國科會期間,鄧啟福執行多個影響深遠的大型研究計畫,如:次微米元件中心計畫、MPC計畫、環境保護計畫,並籌設高速電腦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其中也包括高爭議性的太空衛星計畫。而他在擔任「電信國家型計畫」主持人時,大力提攜年輕後進,發揮組織長才,樹立工作典範,為臺灣無線電信產業奠定堅實基礎。鄧啟福是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任職期間致力於交大校園擴建,奠定今日交大校園的規模。整編新增系所,強調人文教育,成立全國第一個電機資訊學院,設置人文社會學院,建立e化圖書館,以求交大邁向完整綜合大學之目標,可謂引導交大走向世界一流大學之總舵手。鄧啟福的人生閱歷豐富,成就斐然,在工作上不爭出頭,處處與人為善。但他自言是個「傻傻的、平平常常的人」,只是運氣特別好,其中最幸運的是與另一半楊永寧老師攜手大半輩子。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鄧啟福,矍鑠有神地將他的故事細說從頭,塵封的歲月彷彿又歷歷在目……◎本書特色1. 親身經歷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重現烽火下的民間視角。2. 翔實記錄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的人生故事。3. 走過風雨的人生,展現一代知識分子樸實謙讓的風範。

95 特價3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增修版)

王安祈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5/22 出版

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安祈教授對傳統戲曲現代化有卓越貢獻,2019年因終身成就獲傳藝金曲特別獎,她雖從臺大退休,仍堅持在戲劇領域中從事學術研究與創作。此本增修版除了全新增入第八、九兩章共五萬字,得以與原有的第七章合併觀之,完整討論禁戲主題,另外,第十章也新增了《董生與李氏》一節,第五、六章也大幅改寫,書前更增添一些精彩的彩色劇照。 本書以京劇為主題,從性別與政治角度切入,剖析清末以來京劇表演文化的藝術呈現。十一篇文章各有關懷、自成架構,但若綜合觀之又共構完整體系。議題涉及「性別與表演,乾旦與坤生,政治與藝術,主流與邊緣,案頭與場上」。論述時間跨越百年,兩岸發展同步觀照,細膩討論政令禁戲與藝人對策,傳統戲曲與民間信仰,以及新編戲的「編、導、演」甚至舞臺設計,無論新舊所有創作層面俱涵涉其間。 作者不僅是戲曲的學術研究者,也是創作的實踐者,致力於個性化、現代化的創作,使新編京崑劇本由劇壇挺進臺灣當代文壇。期待以文學筆法寫出女性敏銳易感的心緒,藉由女性纖細幽微的情思將京劇的創作扭轉回文學藝術的本體,讓京劇不再只是被保存的「傳統藝術、文化資產」,而是呼應現代文化思潮的新興創作。

95 特價61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邏輯新引(平裝版)

殷海光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5/04 出版

以維也納學派(Vienna Circle)為代表的「邏輯經驗論」,曾在二十世紀的世界思想界風行一時。殷海光即是深受這波學術思潮影響的知識人之一,始終鑽研不倦,本書正是他從事研究教學的心得之作。殷海光在少年時期即對邏輯發生濃厚興趣,就讀高中一年級時曾將一本英文邏輯教本譯成中文,書名《邏輯基本》,自此與邏輯結下不解之緣。大學求學時期師從金岳霖教授學習邏輯,在大學任教期間也一直擔任邏輯教學工作,雖然未成為專業邏輯家,但對邏輯始終維持高度熱忱。充分使用邏輯概念分析政治及文化問題,乃成為殷海光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書初稿在1943年完成,1956年修訂,由香港亞洲出版社出版,並作為殷海光在臺灣大學教授相關課程的教科書,影響深遠。全書以對話方式介紹邏輯基本原理與法則,深入淺出,對一般初學者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皆詳加說明,引領讀者進入邏輯研究的世界。作者採用對話體的方式,便於暫時離開主題,穿插別的話題,以借此發表他個人對時局、政治、文化等問題的評論。這些題外話可以顯示邏輯的用途,值得特別留意。閱讀本書,既具有知識學習的價值,也可以領略殷海光如何將邏輯轉化為闡揚自由主義,批判各種不合理權威的利器,有助於進一步深入探索他的思想世界。

95 特價36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世界遺產之旅27:孟加拉-金色千塘之國

王維如  著
北藝大 出版
2020/05/01 出版

孟加拉共有兩個文化遺產和一個自然遺產: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1985)、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1985)、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1997)。巴凱爾哈特在15世紀中葉之後遺留下的無數清真寺、蓄水池、公路以及其他公共建設,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技術和工藝。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見證了7世紀大乘佛教的興起,體現出非凡卓絕的藝術成就,對往後佛教建築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孫德爾本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除了是成長型生態過程的範例區,亦因物種多樣性而聞名於世。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世界遺產之旅26:匈牙利-東西方之間

朱禹潔  著
北藝大 出版
2020/05/01 出版

匈牙利位居歐洲的中央,以農牧業為主要產業,擁有非常珍貴的民族藝術資源,尤其是世界遺產,截至2019年為止共有八個,本書則造訪其中四處:布達佩斯包含多瑙河岸、布達城堡與安德拉斯大道、潘諾恩哈爾姆修道院及其自然環境、霍洛克老村落及其周邊環境、霍爾托巴吉自然國家公園,從中世紀的宗教建築、居住城鎮以及自然美景皆盡收眼底。

95 特價1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記中的蔣介石

呂芳上  著
政治大學 出版
2020/05/01 出版

蔣介石主政期間,國內外風雲丕變,適逢現代中國形塑的重要轉捩時刻。政壇領袖動見觀瞻,言行、決策影響著國家未來的走向,而在官方文書以外,蔣介石個人同時以更複雜的面貌,留在自我反省與時人的觀察記載當中。若說「蔣介石日記」是一個公私領域相互融匯的場域,他人日記中的蔣介石,則有如鏡面反射,臺前幕後,各方政治暗流與潛在的話語權爭奪,不僅藉他人觀察蔣介石,更經由蔣介石探究中國近現代變局的種種軌跡。

95 特價5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醫學在台灣(台灣史論叢 醫學公衛篇)

台灣最早系統性的公共衛生,誠然是19世紀末日本基於殖民統治之必要,特別為有效控制傳染病,所建立的公共衛生體系。20世紀上半葉,台灣位處兩個帝國體系之邊陲位置:近代殖民帝國日本、二次大戰後非正式帝國的美國,促成台灣公共衛生的持續發展。伴隨日本在台殖民統治趨於鞏固,台灣的公共衛生不僅有階段性的發展,並逐漸與日本帝國中心同步。二次大戰後,美國為鞏固東亞地區反共勢力,促使台灣成為美式醫學衛生的示範地,台灣的公衛醫學發展也進入新的階段。從戰前日本德日式殖民近代衛生,轉至美式醫學衛生體系,其間日本遺產延續與斷裂的問題,都影響台灣現代醫學與公衛發展,是重要的歷史課題。本書名為《現代醫學在台灣》,是基於「西方現代醫學」在台灣展開之涉及多重的歷史意義。共選錄9篇文章,探討清代、日治與戰後台灣公共衛生史課題。結合不同學科的研究亦展現此議題的發展性、開創性與跨領域性。希冀藉由各篇的研究成果,得以架構台灣醫學與公衛史發展的主軸與其歷史脈絡,展現此研究領域的新面貌。

95 特價618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南朝清談:論辯文化與三教交涉在南朝的發展

紀志昌  著
台大出版中 出版
2020/04/17 出版

本書之撰作,乃將史料文獻中有關南朝談辯的紀錄作出歸納、分類、統整,藉由詳實的資料引述,觀察「南朝清談」在形式與內涵發展上的「複合性」特質,從而指出「南朝清談」乃在「魏晉清談」「名士化」定義的基礎上,隨多重性之文化融合、衍變的歷程與結果。透過此一視野,既可繫聯出清談名士之氏族譜系與社群網絡之精神承傳,亦可觀察清談文化發展至南朝所衍生出多元呈現之光譜及無窮的張力與滲透力。此外,本書亦勾勒出南朝名士如何周旋、調適於當世學術、宗教、文化之變局,從而在語言應對與義學構設上與時俱進,是種在突破傳統中回應傳統之「活清談」,才是「南朝清談」令人讚歎與真正值得觀看之處。而儒、釋、道三教話語的交流與訾應,更屬箇中之典型。如果說南朝論辯文化的發展,乃為歷史上之三教交涉提供了絕佳的舞臺,而三教「吹萬不同」之頻繁對話,同時亦成為「清談」形式與內涵衍化之契機。透過論辯話語的分析,本書觀察並探討了當代各種三教交涉的模態與學理,期藉以釐清言說者理念實踐之話語目的,乃至「話語權」的結構與文化效應。這也正是南朝清談在傳統名士化之美學賞鑒目的外的重要拓展。

95 特價68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物聯網ABC

《物聯網ABC》一書以臺大電機系「物聯網導論」課程與實作教材為基礎,同時結合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及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等資通訊技術,歷經三年試教與反覆修正後編撰而成。本書參照「網宇實體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架構,涵蓋其中的感測控制(Connected Things)、網路傳輸(Conversion)、虛實統合(Cyber)及辨識認知(Cognition)等四大層次,並從計算機(Computing)、通訊(Communication)與控制(Control)3C基礎入門。全書配合學期課程共11章,逐步引導學習者進入感測與控制物件、通訊協定與閘道、雲端運算平台及智能服務等各重大研究議題,最後搭配期末專題實作範例,以強化實作學習經驗與延伸應用能力。【本書特色】1. 從技術理論基礎入門,以步驟搭配圖表方式,帶領學習者逐步掌握資網通技術應用重點。2. 各章學習重點與實作技巧連貫,充分讓學習者反覆操作體驗,循序漸進踏入跨技術應用領域。3. 提供學習者課程專屬網站,隨時更新各章練習範例檔案及學習筆記。http://cc.ee.ntu.edu.tw/~rbwu//pages/course.html#IoT_Intro

95 特價47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6/39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